写作文献综述5w原则

写作文献综述5w原则,第1张

写作文献综述是我们在学术领域中常见的一种论文类型。而“5W原则”是在文献综述撰写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种基本原则,即Who、What、Where、When和Why五大问题,下面我将分点回答该问题。

一、WHO

WHO指的是文章的主题范畴、作者或研究对象等。在文献综述中,需要清晰明确地介绍主题范畴以及相关领域的权威研究者,以证实接下来的文献综述是有权威性可信度的。比如说要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医疗的文献综述,就需要先介绍一些权威机构(如WHO、医学期刊)和专家,包括他们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论文等。

二、WHAT

WHAT一般指的是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文献综述中,需要围绕研究对象或者某个问题阐明其意义和意图,并给出所选的文献中涉及到相应问题的核心观点。对于上面提到的关于人工智能医疗的文献综述,可以从网络创新、疾病和医疗保健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三、WHERE

WHERE主要指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地点、区域或国家等。在文献综述中,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何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上面的例子,可以详细介绍世界各地人工智能医疗的实践情况,覆盖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应用场景和政策环境等信息。

四、WHEN

WHEN主要询问的是文献撰写的时间段和文献内容的时效性。为了避免过时的观点和藏后仅有的研究结果,需要重点关注最近3-5年内发表的相关文献,并与发表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于上面的例子,可以选取最近几年已发表的有关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方面的科学论文,以及眼下全球的疫情状态对该领域带来的影响。

五、WHY

WHY主要关注的是研究问题的意义、价值和正当性。在文献综述中,需要解释为什么所选的研究领域被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并简述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比如对于人工智能医疗研究,可以探讨其在促进保健、提高医疗效率和创新医学研究等方面的正当性。

总而言之,“5W原则”是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明了地阐述文献的主题、范畴、内容、地点和意义,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图和结果。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填写要求 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统一填写以下内容中外文献查阅要求:首先,要尽量查阅原始文献,尽量避免文献 征引的错误或不妥;其次,尽量要引用主流文献,如与该课题相关的 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再次,如有可 能争取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做到广泛查阅文献;最后,在查阅文献时 要对文献进行分类, 记录文献信息和藏地点, 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 要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其中重要观点和论述,为“文献综述”的撰写 打下良好的基础。 外文翻译要求:翻译外文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 文章,有关著作及其他资料,应与毕业论文主体相关,并作为外文参 考文献, 列入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并在中文译文每篇首页用 “脚注” 注明原文作者及出处;中文译文应附外文原文;“英文摘要”要尽量 做到“信、达、雅”,要避免用电脑“硬译”。

方面把你论文的开题报告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整合一下,一方面这样列:1、能够比较全面的阐述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基础问题。 2、能够比较深入的探讨网络隐私权保护合理的解决途径。 3、最好能够结合案例来说明问题。 4、能够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5、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来阐述问题。

我能跟你说的就这些,我也不清楚你的是什么专业的,

至于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这些的话就得根据你的题目和你们学校的要求去写了。

  1世界跆拳道锦标赛至今举办了几届?

  答:5届。

  2中国际武联至今有几个洲际会员组织,有几个会员国?

  答:有4个洲际会员组织,有30有几个会员国。

  3中国跆拳道2004年以后还参加了什么世界性的比赛?

  答:还参加了18世界性的比赛。

  4有关于跆拳道和中国武术论文的外文文献?

  从武术的本质特征论中国武术的发展走向 跆拳道运动的起源和历史

  古代的跆拳道

  原始社会时期,朝鲜民族的人民大部分过家耕生活,余暇辅以狩猎为生。为了获取得食物、抗击外来势力的入侵和抗御野兽的袭击,人在反复的实践中逐渐发展了一些锻炼身体和参与战斗的方法,这些发自本能的发明,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逐步演化成有目的、有意识的斗技活动,形成了古代跆拳道的雏形。当时人们斗技的目的除了获得食物、抗击入侵和抵御野兽外,更多的是用于参加斗技活动,史书都有所记载,可见当时斗技相当流行。

  朝鲜三国时代的跆拳道形式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并存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三国相继兴起,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新罗在东南部,百济在西南部,为了争夺领土,纷争四起,因而这个时期跆拳道形式迅速发展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据古书记载:"跆拳意指使用手和脚,磨炼四肢和身体的灵活用法,是武艺的基础。"剑术是以空手击倒对方的手术为基础。可以看出,当时的练武之人都能灵活运用手和脚战胜对手,成为优秀的武士。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当时对跆拳道的叫法都不同。

  新罗时代的跆拳道

  新罗势力小而弱,且四面均被强国包围,但却在三国中持续了最长的时间,由于高句丽的入侵,新罗认识到武艺的价值。由陈兴王创立的名为"花郎道"的青年武团,以"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身有择"为宗旨,组织年轻人聚在一起修炼学问,切蹉武艺。这种制度造就了一批英勇无畏的勇士,保卫了新罗,为统一三国而尊定了基础。证明新罗广泛流行武艺的史实资历料很多,如在《帝王韵记》、《三国中记》、《古事》等资历料中都有有关跆拳道形式的记载。

  百济王朝的跆拳道遗址

  百济是当时三国中兵力最弱的国家,有关跆拳道的文字记载或遗迹记载关于高名丽和新罗,是史料中记载的便战戏,这种竞技方式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跆拳道,可以认为是跆拳道的一种雏形。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的万代国王大多为了推崇武技,要求全国人都要学马术、射箭和跆跟(原始跆拳道)等武技。当时的史料中还有"手臂打"的记载,各技法被军队和百姓普遍使用。

  高丽时代的跆拳道

  高丽是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建交的一个统一的国家。高丽的忠惠王本人十分喜爱手博,便要军队必须进行具有跆拳道特色的"手搏"竞技运动练习。士兵们常用拳掌击打墙壁、木块及砖瓦,以磨炼手部的攻击能力。忠惠王还邀请了武艺超群的士兵金振郗到宫中表演手搏技艺,在朝野上下极力推崇"手搏"技艺,使跆拳道声望大振,受到广大民众的喜欢,并被规定为军队训练的必修项目。据《高丽史》记载,手搏是高丽人普遍喜好的竞技项目之一。

  朝鲜时代的跆拳道

  公元1392年,高丽王朝被李成桂建立的王朝取代,国号朝鲜。朝鲜时代由于推荐佛学,重文轻武,这一时期朝鲜的跆拳道技艺没有受到官方的重视,但在民间却始终没有停上过"手搏"和"跆跟"这些跆拳道的初始技艺活动。同时,军队也用"手搏"和"跆跟"作为选择士兵的方法,一个人若想作武官,就必须在竞技时用"手搏"或"跆跟"技艺打倒三人以上才行。

  近代的跆拳道

  公元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建立了殖民政府,一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朝鲜文化活动,跆拳道自然也在禁限之内,这个期间,跆拳道技艺在朝鲜境内销声匿迹,只有靠流浪到日本和中国的跆拳道艺人与日本和中国的武术融合在一起保存下来,这反而使跆拳道得到充实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跆拳道新的技术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独立,国家的政治、社会面貌日益改观,自卫术也相应再度兴起,以前被迫留落异国他乡的许多朝鲜人也相继回归故里,同时也将各国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并进一步将这些技艺和跆拳道技法融一体,去芜存精,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跆拳道运动的基础体系。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可是在当今的竞技舞台上,不管是与技击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手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武术本质特征现状 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G852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Wushu from the Point of

  Its Essential Chracteristics

  Abstract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ce has bee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atic

  in Chinese Wushu though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in its technique system

  in modern times However, in modern competitions whether the series actions

  that are seemingly in harmony but actually at variance with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ce or protected boxing just puts a question mark on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Wushu is healthy development depends on both

  theoret ical guidance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ushu

  keywords Wushu essential chracter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引言:"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这个1988年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究会上所作出的对武术的文字定义,既阐明了武术的体育性质,又表述了武术的民族特点。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体现为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近来武术运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偏离"武"的传统价值和规律,从而走入一条越发狭窄的小胡同,这不能不给这个吸吮了数千年文化乳汁的民族体育项目健康发展带来妨碍。同时,也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的高度关注。

  1 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思考

  所谓本质特征,是指事物概念所反映出的该事物内在规定性的外在表现。尽管从近代起,武术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集中反映为武术是一种以格斗技击为本质特征的技击方式或仅是一种"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身体活动。关于这个问题,不妨从武术的形成、发展来加以考察,也许更能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在古代,人们进行攻防格斗,主要使用短兵相接的技击技术,无论是军旅武艺活动中的大规模阵战拼杀,还是少数人之间进行的"两两相当"技击格斗,主要通过训练来掌握这一类技术技能,并用之于实战。这既是当时习武的价值体现,也是习武的主要目的。因此,无论是进行身体直接对抗的格斗训练,还是练习既具有民族色彩,又能满足传授、记忆、训练的需要而产生的武术套路,以及围绕这两种形式而存在的各种训练手段和各种练功方法,大体上都是紧紧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而发展的。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些学者往往会引用明代军事家戚继光斥套路武术为花法,"无预于大战"的批评,认为武术的套路本来就并非实用的,从而提出武术与技击的分异。事实上,只要把戚继光的评语前后综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戚继光批评套路武术为花法,"此艺不甚预于兵",是基于军事阵战角度,实际在戚继光的武术观中,他从来没有否认套路武术在"两两相当"单打独斗中的技击价值,反而明确提出,套路武术"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⑴。随着火器的出现,武术的技击功能在军事舞台上的价值也随之减弱,技击格杀成了近代军事战争中的一种小小补充,而武术本身也纳入了近代体育的洪流之中,其技术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至现代,更是形成了以专业队为主体的竞技武术体系。但从历史看,决不能因此就否认技击性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这个逻辑前提,也不能由于专业队为主体的竞技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而忽视整个社会对武术的文化认定和价值取向。

  2 武术本质特征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武术现状

  50年代中期,在《新体育》、《体育文丛》等刊物上,曾围绕武术的性质、发展方向等展开了一场理论大讨论,不少学者一致指出,技击是武术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发展武术"必须保存武术固有的风格特点"⑵。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学者们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建国以来,武术运动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武术本质特征所要求的技击性却大大削弱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武术运动的良性持续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值得深思的倾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武术运动是以套路形式展现在竞技舞台上的。以动作规格为主要评分标准的竞技比赛杠杆,使武术以功架练习为手段,以技击实用为主旨的目标追求发生了倾斜,竞技武术体现的仅仅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精神征服,也就是说是对观赏者而言的一种审美效应。而这种竞赛套路往往是由创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演练者的具体条件来进行编排的。在编排过程中一般不会考虑技击应用的必备条件,它脱离了实用价值的客观性和随机性。在演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所谓"技击意识",也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表演性,这种演练意识与真正的技击意识只能是貌合神离。在套路的训练方法上,竞技武术由手以争分夺牌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所以与传统的讲究格杀实用,并注重多种练功方法的传统训练方法发生变异而显得单一。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中国武术历来所追求的主体目标和本质特征正在渐渐淡化,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谈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以近十多年来开展的散手运动为例而认为、目前不正是在大力开展武术的散手运动吗散手运动的开展,确是对以往单一以套路为主的武术运动的一种突破,给中国的武术运动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可以看作是以前武术运动在发展到某一阶段对武术本质特征的一种回归。

  散手武术包含着踢、打、摔、拿等动作的运用,有着丰富多彩的技法和招数;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的散手缺少能够体现这些具有武术特征的技术,不少散手选手甚至连武术基本功也没练过,他们的武术技术基础一般都比较差,难于在散手中运用武术招数,这样就容易将中华武术混同于一般的搏击术,失去武术固有的本质特征。

  目前,竞技武术中套路和散手运动两种形式并存,但它们都没有很好地保持武术的本质特征。套路越来越趋象于"技巧加体操",散手也快要成为"自由搏击";但套路却没有体操高难、优美,散手也没有跆拳道凶猛、厉害,这样下去,难保武术不失去其精华和魅力,更谈不上弘扬武术,走向世界。

  3 武术的发展走向

  武术要发展,首先必须继承其本质特征,不断吸取传统武术的营养来充实自身,保留武术固有的风格和特色。因此有必要组织专家研究如何在现行的套路比赛和散手比赛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对于这项工作,一是要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办,不能再迟缓;二是在步骤上项目改造要采用渐进法,要稳妥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这项工作,使之能充分体现武术的特色。

  攻防技击乃武术的本质或灵魂,套路的编排应以攻防动作为基本特征,以各种搏击技巧、手法或招数为内容去串编,套路是散手技术的基础,如果撇开套路基本功不练,一味只习蛮力,练散打,犹如空中楼阁。⑷在散手运动中,也并非只有拳打脚踢,象少林拳中的童子拜佛、八卦掌中的白蛇吐信、太极拳中的手挥琵琶等等这些技法一旦在格斗中使用得当,其攻击威力和效果远在拳脚之上,所以练套路者,应该加强格斗技术的实战练习;练散手者,多进行套路演练,套路和散手二者要互相渗透交融在一起;只有这样,武术的本质特征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使现代武术不负"功夫"之称。

  结语:武术要发展,离不开武术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已是当代武术界的共识,我们需要武术科学化,需要在理论上对武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科学阐述和指向,为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尽快制订出有关武术的科研规划,加大武术的科研力度,使我国这项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加科学、完善,以它丰美的姿态走向世界。

  如果想自己查找您满意的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bowucom/datacenter/WUSHULUNWEN/DEFAULTASP

  希望你能够早日查找到合适的论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情感因素,作为情感因素之一,焦虑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心理学和外语学习的视角,探讨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减轻英语学习焦虑的对策,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情感因素;焦虑;英语教学;新课改

1引言

认知和情感这两个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学生情感生活的忽略,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视认知而忽视情感的不合理现象。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两极分化明显。这样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同时又制约着广大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但近几年随着对学习者个体学习差异的研究,情感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1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情感态度视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效果。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态度、动机、个性、自尊与自信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等(Arnold,1999)。而焦虑在外语课堂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探讨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的控制学生的焦虑情绪从而促进英语教学。

2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就提出了情感(affective domain)与认知(cognitive domain)一样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习者经验为中心,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人本主义的观点突出了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从70年代起,语言教学理论家们开始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作用。美国的克拉申(Krashen)提出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兴趣和焦虑,情感作为学习者内部的心理因素,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的作用,该过滤作用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接受输入的多少。如果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大,自信心强,那情感对于语言输入刺激的过滤作用就小,学习者所获得的输入就多,而当语言习得没有动机,学习者缺少自信心或心情焦虑时,情感障碍就会增强,情感障碍量会增加,允许进入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量就减少。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Maclntyre 和Gardner(1991),Young(1991),Oxford(1995)及Horwitz(1986)等语言教育学家们对焦虑与学生成绩、考试、口头和书面表达、自信心、课堂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有:王初明教授指出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一是情感,一是母语。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出现障碍会导致学习的停顿,王银泉就外语成绩和外语焦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01),陈瑶、李长江分析了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2007)。但焦虑感对于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却很少。

3焦虑产生的原因

在国内外的语言学习的研究中,焦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是一种带有不愉快色调的情绪反应,它通常指人们对危险、威胁、需要等亟待努力改变或满足而又无能为力时的一种苦恼的强烈预期,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等成分。Horwitz等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二是对否定评价的恐怕(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三是考试焦虑(test anxiety)(Horwitz,1986)。

31学习者的性格因素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性格差异。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拘小节,善于交际,情感外露,反应迅速,易适应环境变化,不介意别人的评价;内向性格者则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出发点,深沉稳重,办事谨慎,思考周到,但反应缓慢,不善交际,适应环境困难,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外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有很多语言交流。所以相对而言,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特别是在口语表达时。

32英语学科特点

英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不同于我们每天接触到母语。英语单词量大,记忆单词感到困难。英语语言形式多样,语法繁杂。同时在英语课堂上,一般用目标语授课,学生精神高度紧张,担心听不懂老师所说的内容,焦虑感相比其他课程更加明显。

33人际交往引起的焦虑

自尊心不强和竞争是引起个人和人际交往焦虑的两大原因。自尊不高的人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想取悦别人,他们老觉得别人学得比自己好。当他们没学好时,其他的同学会瞧不起自己。此外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不能用英语有效交流,或害怕发音错误,也是引起焦虑的原因。

34 教师因素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室必须威严,学生感到课堂气氛沉重。还有的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是有错必纠,因此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时犯错误,害怕当着同学的面被纠正错误,从而产生焦虑感。同时教室的身势语,如批评性的眼神、表情也可导致学生的焦虑。

35考试

学习者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反过来又影响学习者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导致成绩不理想,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容易导致英语学习,考试恐惧症的发生。

4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4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课堂环境。众所周知,健康愉快的氛围能化消极情感因素为积极情感因素,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应该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适时地组织一些互动式,合作性的课堂活动。

教师在课上应该多鼓励,表扬,少用批评的语气。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学生的语言焦虑增高,而相应的鼓励、表扬则会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水平。

42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动机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胡壮麟曾说过:“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原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短期和中期目标,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和以任务学习为主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在个小组间巡视,特别留意那些内向不爱交流的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与交际的能力,也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消除焦虑,取得成功,增强信心。

43 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

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到何种程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还应该正确对待考试,不要把考试看得过重。考试分数高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就强,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力就低。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不要过于强调分数,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

44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

研究表明,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也就是说,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率,这是促进性焦虑。而焦虑水平过高或过度,则对学习不利。过高,就会使人过度紧张,从而极大地约束人的认知能力;过低,又易使人缺乏紧张,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激不起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者的责任心,从而体现出一种退缩性焦虑。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习内容和目的,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合理使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焦虑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5结语

通过本文对语言焦虑产生原因及其对语言学习影响的论述,我们认识到学习者个人的性格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考试等都可能引起语言学习中的焦虑心理。外语学习焦虑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诸多因素。教师要对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Horwitz, EK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21):125-132

[2]Ganschow,L, Sparks,R Anxiety abou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mong high school wome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6(80)

[3]Young,DJ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 perspective: Interviews with Krashen, Omega Hadley, Terrell, Radia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2,(25):157-172

[4]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1

[5]王银泉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2-126

[6]陈瑶,李长江 浅析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2007(9):185-188

作者简介:周璐(1986--),女,汉,湖南衡阳,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英语),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8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