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讲了什么是脆弱与反脆弱。大家知道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应该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来抵御风险。
通过四个方法,可以提升反脆弱能力。
一、过度补偿
过度补偿是指像骨骼一样,受伤之后要变得坚硬以抵御不确定的世界。
1979年,彭博生于宜昌,由于自小跟随有口吃的外婆生活,他也有严重口吃。同样一句话,普通人表达出来只需几秒,他却要说上几分钟。“带着面瘫一样的表情,我得使劲儿拍大腿才能蹦出几个字。”为了克服口吃的毛病,他把鹅卵石含在嘴里,对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练习发音,舌头时常起泡出血。虽然痛苦,千锤百炼终有收获,他说话吐词有了不小进步。工作之余,彭博还在北京外贸大学国贸专业函授班学习。最后,他结缘演讲,最终一位曾经的口吃患者踏上了演讲之路。
二、合理干预
在家庭、个人层面,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干涉太多,阻碍了孩子反脆弱能力的培养。不要怕孩子小小的受伤,小挫折可以让孩子变得坚强。
在国家、社会层面,如格林斯潘这样的脆弱推手,横加干涉经济运行,套上了太多枷锁,阻碍了经济体系的自我革新。
三、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即做多手准备。
要学会做多手准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在杠铃的两头都有储备,避免满盘皆输的局面。
有一些创业的朋友,我们称之为斜杠青年。是一边有一份饿不死又富不了的本职工作保底,同时在业余时间拓展自己的能力,开展第二职业来增加收入。
四、不对称性
了解世界不是规律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一旦认清了这种不对称性,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有了更多发挥反脆弱性的空间,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乔布斯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调整,以达到最大的收益。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反脆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脆弱》读后感1不知道耗时多久, 从手机转iPad又换成了手机。 还是决定写一下感受。
读书的起因是不想让某些人用我不熟悉的理论和别人交谈,真正开始读了觉得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最起码在自我认知上, 又给了一个新的路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在小结中写道,其实这本书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即反脆弱展开,书所有句子都是中心思想的推导、应用或解释。这就导致书中出现了特别多的经济学或者医学概念,比如林迪效应、黑天鹅事件、医源性损伤…… 也导致了初读这本书时,兴趣盎然,读到中途,觉得懵懵懂懂,后期依然磕磕绊绊但咬牙坚持了下来,毕竟,我也是一个反脆弱的坚定支持者。
书中,对我启发较大的也是反脆弱这个概念,本人在生活中也一直都偏好着不确定和随机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与壮大。
书中有意思的理论太多太多,我在看书时,着重摘录了几条:
1黑天鹅事件:指造成广泛、严重后果,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的大规模事件。
当你寻求秩序,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2你的身体比你对未来更有预测性。
全力以赴做到极致。
在经济活动之外,最具反脆弱性的事物莫过于难以泯灭的爱或恨。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些曾经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3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是自由。
要将重点放在行动上,不要过于依赖外界的评论,在别人的态度面前保持强韧性。
用书中一句话结束我的阅读,普罗米修斯热爱无序,埃庇米休斯憎恶无序。
《反脆弱》读后感2《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反脆弱》读后感3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习,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反脆弱》读后感4参加读书会已经半年,特别感谢周老师的灵光一闪,筹办了读书会,特别感谢小伙伴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也感谢自己,当时勇敢地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这个6月,我们一起共读了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思维逻辑:
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非线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出现了错误,很习惯围绕错误的点展开解决,强行把因和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当成可以预测的线性关系,未必能真正的、彻底的解决问题。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拥抱变化,把自己变成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像生命而不是机器那样去生存。
解决 职业规划的思维逻辑:杠铃策略。
杠铃两头重,中间轻,可以理解为最好和最坏的两种极端情况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重点,而中间的中庸情况,恰恰是我们要规避的,避免无意义的事情牵扯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收益确定、风险足够小的事情上,同时把少量资源放在高风险、收益也可能很高的事情上,放弃那些中等风险和中等收益的事情。
养育孩子的思维逻辑:反脆弱思维。
以前,我总是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的打击、冷落和挫折,哪怕这个伤害性极小,我也依然极力地去替孩子解决,希望孩子感受到的都是世界的友好和肯定。感觉自己就像达摩克利斯一样,特别脆弱,回想以前的行为,再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期盼,是完全相悖的,因为一颗老母亲的心,完全没有了章法。
九头蛇怪的案例让我明白,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生活的挑战、困难的洗礼,才能越挫越勇,逐渐形成反脆弱系统。我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坚强的后盾,不应该充当保护伞,隔离掉这些挑战给孩子所需要的成长养料,过度保护只能养育出脆弱的孩子。
觉察和接纳。我们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应该不确定性,显得特别重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学会接纳和拥抱,是所有事情向好的起点。
《反脆弱》读后感5初读《反脆弱》这本书,让我感觉晦涩难懂,好不容易读完后,看到封面的”反脆弱“那几个大字下的小字:”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们从事期货投资,不就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吗,要获益不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反脆弱系统吗。
“反脆弱”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意思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应当在各种意外发生之后,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反而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大自然世界中,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者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而,反脆弱,则是收益。
我理解的关于建立“反脆弱”系统,有3个要点。
一、减少不利因素来降低脆弱性。可以用过度补偿的方式避开风险、降低脆弱性,对系统进行干预也是降低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应用杠铃策略。提升反脆弱的能力,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杠铃策略。杠铃策略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其实未来是难以预测的。简单的说,在总的投资策略上,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中低风险资产上面投资多一点,避免我们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我们把一小部分资本投资在收益可能无穷大的高风险资产上面。我发现投资高手的策略一般也是如此,他们会在很多次投资中当中输一点点,但是会在某一次赢非常多,而低手可能会在很多次中赢一点点,然后在某一次全部输进去。
三、主动并理性“试错“。在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经过大量的分析推理,我们都无法预见未来的走势,所以我们需要试错,塔勒布称之为“选择权”,“选择权”或者说“试错”是面对不确定的终极武器。我们的交易本质上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需要“顺势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交易过程中的”止损“等等,才能取得成功的交易。
书名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作者[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耗时26个小时
如时间允许,一定要读读这本塔勒布的《反脆弱》,让你犹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看这本书耗费了26个小时,是因为我看到150页的时候,有点不知所云,但是又舍不得半途而废。又从头开始再读一遍。后来发现,作者在本书开始就先把《章节概要与阅读导图》放在书的最前面,又在每章章节先来个总体介绍,是非常明智的。就是怕你半途迷路,先赠予你一张免费的地图。让我们手持地图,跟着塔勒布出发,在不确定中获益。
这不是一本很好啃的书,但是是非常值得花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书。建议大家,一边阅读的时候,一边结合阅读导图来进行思考,会有更大的收获,并且可以减少半途弃书的概率。我是前车之鉴,哈哈哈。
在阅读《反脆弱》过程中,我惊叹于作者博览群书的储备量,旁征博引来举例论证。在字里行间,你能感受新知识扑面而来,阅读这本书犹如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打破了自己定式思维。
作者从现代化社会中的多个角度出发,挖掘隐藏在大家身边却不易被发现的很多现象和事例,直击现象的本质,揭示事实的真相、引发人的一系列思考。
作者在书中也不乏诙谐幽默的语气,甚至让我忍俊不已哈哈大笑。我妈妈看到之后,不禁感叹: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吧。作者还打趣自己说,有报社建议他为了安全考虑,应该配备保镖出行。结果作者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保镖体格(书中他自己把自己说成了屠夫)。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开篇这句话就非常吸引我,面对生活中随机性、不确定性,要勇于面对它们、利用它们。我们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对于每一个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精进的人,都希望能成为火,都希望让生命之火更加耀眼。
正如作者写到:加缪的小说《鼠疫》的一个人物花了大半辈子为他的小说寻找一句完美的开篇句。而我认为,这句话也堪称这本书完美的开篇句,非常吸引我去理解和读懂它,并读完整本书。
001什么是不确定性?
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事物间的发展规律和相关的因果联系也逐渐被人类所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会导致某种确定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确定性现象。例如,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和相互吸引。
我们常常会以固化思维来理解确定性现象,从而来理解身边的其他事物。导致我们都内心希望寻求稳定、确定的事物,认为一切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更是层出不穷,生活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不确定现象。这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人们在未作观察或试验之前,不能预知其结果。例如,向桌上抛一枚硬币,我们不能预知向上的是正面还是反面。
人们常常认为不确定性、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而其实,为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构建的复杂处理系统,看似反应速度更快、解决效率更高。其实,如果一旦数据奔溃或系统出错,其所带来的脆弱性导致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002什么是脆弱与反脆弱?
整个世界,因为不可预测的事情越来越多,会导致它的脆弱性越来越强。什么是脆弱性呢?比如一个玻璃杯从高处摔在地上,大概率就会碎掉,从而玻璃杯相比一个乒乓球会具有脆弱性。
那脆弱性的反义词是什么?明确的反义词,是指具有截然相反的特征和结果。
我们常认为易碎的反义词是强韧、坚韧和结实之类的。作者告诉我们,其实不是的。易碎的反义词是在最糟的情况下还能安然无恙。
就如被摔在地上的乒乓球,不但没有碎,还会弹跳得更高,所以,乒乓球比玻璃杯更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超越了复原力或强韧性。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而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为了对抗成功带来的脆弱性,你需要更高的强韧性,甚至更高的反脆弱性。你需要成为凤凰,或者是九头蛇怪,否则达摩克利斯之剑便会当头落下。
作者写这种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通过认识反脆弱性,减少脆弱性,来幸福地生活。
003反脆弱是有层级的
反脆弱性,要从个人和系统地角度来看待。很多时候,个体的牺牲反而会带来系统反脆弱能力的增强。
例如泰坦尼克号事件,一艘邮轮的失事带来的是整个造船业的反思,避免了更多类似事故的发生,挽救了无数生命。
例如一个创业公司的失败,用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发其他创业公司的思考,避免同样的问题造成失败,从来更好地优化整个创业生态环境。
例如大自然的演化过程,一个个物种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使得整个大自然更具有适应性。
004提升反脆弱的方法
我们要学会避免领域依赖性。人类总是无法脱离他们通常熟悉的环境来理解事物。这种无法跨领域理解的情况是人类固有的缺陷,只有当我们努力克服和突破这一障碍时,我们才能开始获得智慧和理性。
我们都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但从未听说过创伤后成长这种现象。其实,生活中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和挫折时,经历千辛万苦走出来时,我们会感谢这段经历,让自我成长,不仅锻炼了人的意志,还磨炼了人的性格,这就是创伤后成长。虽然,我们从生活中会意识到这一概念的存在,但是从未努力思考过它的存在。
1过度补偿或过度反应
面对不确定性,通过过度补偿,避开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还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米特拉达式解毒法和毒物兴奋效应,通过循序渐进注射毒物,提高了身体对毒物的抵抗力。现在社会的疫苗注射和抗过敏治疗,都是通过过度补偿避开了风险,并提高了自身的适应性。
还有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人们对于禁书有一种过度反应,越是抑制,就会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作者不禁调侃到:请将我的书列为禁书。
2合理干预,不要过度干预
我们总有这样的错觉,即认为人类总是有必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万物正常运转。合理的干预,可以让系统更好的运转。但是,过度干预可能会引发脆弱性。伤害来源于否认反脆弱性。
(1)医源性损伤。
(2)森林火灾。小森林的定期火灾清洗了这个系统中最易燃的树木,令其没有继续继续繁衍。而系统性地预防森林火灾以确保“安全”的措施,可能将导致下一场火宅的成都更为惨重。
(3)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很多西装革履的人会带着身份和头衔来进行声称合理性的预测。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有充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向一个人提供随机性的数据预测会增加其承担的风险,即使他知道这些预测是随机性的、完全不准确的。
因为自身的脆弱性,所以追求预测的精准性。对于个人而言,承担负债的人,需要预测自己的资金储备是否足够还贷款。而强韧性和反脆弱类,因为有冗余的存在,所以不需要预测,不需要精确地知道哪些事件会可能会让你陷于困境。从而让你的变得更加简单。
过度干预会带来的伤害,更糟糕的是,它展示了人类是多么缺乏在损益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意识。事物都有两面性,寻找合适的平衡点极其重要,需要权衡利弊,反复论证,这依赖于大脑的思考。最了解生病原因的只有自己本身,不仅有医疗措施,还有的是自愈调节,寻找平衡点不过度医疗,是对自己负责。
3利用杠铃策略,增加可选择性。
杠铃策略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案组成,并且摒弃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策略,形成一种有利的不对称性。
比如,从事兼职写作写作是个相当有效的模式。
4认识世界的非线性和不对称性。
非线性是指反应无法直接估计的、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所以如果你将药的几辆加倍,药效可能大大高于或者低于两倍。
非线性带来的就是大量的不对称性。很多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不对称性,损失和收益不是完全对应的。
所以,对于脆弱的事物来说,冲击带来的伤害会随着冲击强度的增加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直到达到某一水平)。
例如:如果驾驶车子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撞到墙上,造成的伤害会大于时速5英里所造成伤害的10倍。
例如:一次喝7瓶葡萄酒,然后在剩余的6天里只喝纯净水的危害,比每天喝一瓶葡萄酒、连喝7天更严重。
对于反脆弱性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带来的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小)。这样的事件可以被定义为“凸性事件”,它的投入产出关系呈现成“微笑曲线”的形状,这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把握的机会所在。与之相反的“凹性事件”则恰恰不同,不具有反脆弱性。
例如:平衡膳食,就是坚持按要求定期定量摄取营养成分。而这样相当于否认毒物兴奋效应,即偶尔缺乏某些营养,可能可以产生轻微的压力,从而激活了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后续途径。
5否定法
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表达某个事物,我们至少可以描述它不是什么。否定法所关注的就是无法直接用言语描述的事物。
减法知识论:对知识最大、最有力的贡献在于消除我们认为错误的东西。由于一个小小的例外便可以推翻一个论断,因此,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某个事物就是什么,但证伪总是比证实更容易找到证据。
少即是多的理念中否定法的应用:
大部分问题,往往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可以立即识别,有时能够直接看出,而不需要复杂的分析与十分脆弱、容易出错、追根溯源的复杂办法。
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或增加反脆弱性),很少的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其他感悟
001我们常常会以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这是生活中一个核心错觉。约翰和乔治的事例,是否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根深蒂固地思想,让多少人一心去追求安逸和稳定。其实,最终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可怕的是,结果事实和预期竟然是相反的。我们要用开放的头脑,去接收和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002在子女教育方面,我们要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
生物学家和知识分子威尔逊曾经被问道,什么是儿童发展的最大障碍;他的回答是足球妈妈。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样子进行了预测和规划,让其按照预设的轨迹像火车一样行驶,改造成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的模样。人作为生物体,有与生俱来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力,但是这样会被剥夺了生物特性。打着爱的名义,消除生活中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其实是造成了遇到困难时的更加脆弱性。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是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应该激发其生物本能和对自然无限的爱。
003我们普遍以为购买房子给我们带来的是资产的增值,并窃窃自喜。但是,其实如果有房屋贷款的话,在负债面前,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脆弱性。
004警惕生活中的专家之言
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来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前人通过实践,总结形成理论,做到知识的传承。所以,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理论来源于实践。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反过来再运用于实践,形成新的理论。知识传承的过程难免有信息损失,要用开放的头脑去接收、去反思、去实践。
005学会接受和拥抱生活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学会接受和拥抱生活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和小困难,这是一条自我成长之路,也是寻求生活无限意义的道路。一直以为,安逸稳定的生活是大家应该追求的生活,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就会感到焦虑和措手不及也是该有的反应。现在看来,我们要学会转换思路,拥有另一片天空。
最后,用书中最后一段话作为结尾吧。“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让我们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在不确定性中获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