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预备时,两手撑地,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腿并拢向后伸。前脚掌着地,身体挺直。开始时,身体平落,两臂弯曲,肘关节高出背,然后两臂用力推直,同时身体平起成直臂支撑为1次。动作重点:全身挺直,平起平落。难点:屈肘推直。
一、形式:
(一)从身体姿势可分为高姿、中姿、低姿、三种姿势。
1.高姿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姿势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2.中姿俯卧撑:(又称标准俯卧撑或水平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和手都在一个水平面上。
3.低姿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高手低,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二)从准备姿势,可分为不同的手法和脚法。
手法:可分为全掌撑、拳撑和指撑三种形式。从方向上双可分为:向前、向内、向外的三种撑地姿势。
1.全掌式:全手掌撑地的一种方法。
2.拳式:以握拳的形式撑地的一种方法。
3.指式:用手指第一关节撑地的方法。可分为:五指、四指、三指(这三种成锥体型),二指和一指撑地的五种形式。
脚法:可分为两脚并拢式和开立式两种。按撑地的形式双可分为脚尖式、脚背式和脚弓式三种姿势。
(三)从练习的形式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1.普通练习法:在教学、训练时,规定动作要求的练习方法。
2.负重练习法:普通练习法中,身体的腰背、腿等部位放置和捆绑适量的重物。
3.击掌练习法:在快速有力地推撑后,双手在空中击一次掌。
4.腾空练习法:可分为原地和行进两种。就是薷在俯卧后,快速有力推起,使手脚同时离地,并有一定的腾空高度和远度。
二、方法
1、快慢结合法:练习中先快做几次,再慢做几次或变换练习。
2、定时计数法: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计算练习的次数,可分为不停顿和可停顿两种。
3、定数计时法:在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后,计算所用的时间。
4、计数练习法:练习者以发挥最大能量所做的次数,但要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可分为连续法和间断法。
5、综合练习法:采用多种姿势和方法进行变换练习,也称为游戏法。
回答者: 米兰王子KAKA
俯卧撑和握力一样,反映人体肌肉力量。不同处在于握力反映手腕局部力量,而俯卧撑以上肢肌力为中,反映肌肉耐力水平,撑起和落下过程中胸部、脊背、上臂、前臂各大小肌群共同用力,腹部、臀部、大小腿肌肉群协调配合,故俯卧撑是反映全身肌耐力的代表性指标。
俯卧撑的标准动作是:两手按地,两指间距与肩同宽,两腿向后伸直。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肩、肘保持同一平面,躯干、臀部和下肢都要挺直。撑起后稳步恢复到原姿势,为完成一次。值得注意的是,俯卧撑项目不适合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也不适合50岁后的中年人,它在女性肌力中也不具代表性。 基本同意以上观点,作一下补充,如想增加难度,可以将两只哑铃放地,与肩稍宽,俯卧时务使身体侧面中线到达拳心位置,同理在手掌下垫两块砖也可,但不可垫得过高(比如垫两只板凳),否则会觉很轻松,达不到锻炼目的 我们学校要举行一场田径赛了,而且我也参加了,因为我平时经常锻炼,自我感觉做的不错。我一次能做六七十个,而且也不休息。但是在班里做了之后,有的同学说我做的不够标准,所以我来这里看看,看后我基本上同意上面回答者的说法。我做的和他们说的很相似。我也可以给大家一点经验,每天晚上睡觉前做上几十个,可以不段增加,这样真的很有效。俯卧撑的正确做法是:双臂分开,比肩略宽;脚尖支地,用腰腹力量控制躯干成一条直线;然后双肘向两侧分开,缓慢下降身体到上身贴近地面;略作停顿,再控制还原,当肘部接近伸直时,立刻进行下一次动作。随着力量增强,可以将双脚放在台阶上来提高难度。
由于俯卧撑是以身体自重为阻力,作为力量训练,强度不够,因此建议“练块儿”的健身者选择杠铃卧推、双杠臂屈伸等负荷更大的训练动作,而把俯卧撑作为训练前的热身。 一般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做平面的,但是这样会让你的胸肌下面比较大,而上半部分不大,这样不是完美的胸肌,这时候你应该把你的腿抬高,比如放在凳子上,然后手还是撑在地上,这样就可以锻炼你的上半部分胸肌,一般是贴近地面的时候吸气,远离的时候呼气,这样可以更 好的拉伸胸肌,一般一组次数在10-25次,休息一分钟做下一组,可以做三组或者更多,但是也可以一组,达到肌肉发麻的时候是最好的效果,然后再休息一两天之后再做,再保持高蛋白食物,这样就才是标准的俯卧撑做法
注意一定要严格把握质量,身子一定要直,那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会有什么效果,最好做的慢点,可能数量少了,但是你会有一对漂亮的胸肌,(我的就超健美) :)
当你一组次数超过25次,你还可以接着做的时候,就可以在你的背上加点重量,一定要把次数限制在25次以内,这样才能锻炼肌肉,25次以上只是消耗脂肪而不增粗肌纤维,就是不长块!
回答者: 苦元素宝宝
(1)负重抗阻力训练
① 深蹲:4-6组,每组4-6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60-80%,逐渐增加负荷重量)。
②半蹲:负荷杠铃,半蹲停留3-5秒,再快速蹲起。4-6组,每组6-8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70-85%,逐渐增加负荷重量)。
③负重弓步走:负荷杠铃,弓步走30-5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30-50%)。
④负重高抬腿:4-6组,每组40-60次。每周安排1-2次。(最大负荷量的30-40%)。
⑤拖重物或轮胎跑:4-6组,距离40-50米。要求运动员上身前顷,大腿刻意抬高,步长加大。每周安排1-2次。(重量10公斤左右)。
(2) 步长训练
①快速跑120米:要求运动员加大步长,速度为80%以上。4-6组。每周安排1-2次。
②原地收复腿跳:要求大腿贴近胸前,连续快速完成。4-6组,每组20-30次。每周安排1-2次。
③支撑栏架摆腿:要求运动员尽量伸直腿,左右连续摆过栏架,运动员可以找辅助器材来平衡身体。4-6组,左右腿各30-50次/组,每周安排1-2次。(也可以负重完成,重量2公斤左右)。
④标记步长跑:使用海绵砖或其他标志物。间距正常步长+约10厘米。距离60-8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
⑤上坡跑+快速跑:30-40米上跑紧接平地快速跑30-60米。4-6组。每周安排1-2次。
以上单项训练内容应以组合形式实行,每天训练组合应在三项以上,当日应有侧重地进行训练。例如:半蹲+拖重物跑+原地收复跳,隔日就应该是:穿沙衣快速跑+支撑栏架摆腿+负重高抬腿,如此组合训练。完成4-6组,教练员还应注意运动员训练内容组间的间歇时间。
为了拿到好成绩,主要是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了解先进运动技术及应用。但如果忽略心理方面的训练,那么也会造成比赛的失利。例如:目标定高;对方实力雄厚;心理压力过大;受不利因素影响;外界环境影响;比赛急于求胜等,使运动员出现心律加快、尿频、胸闷气短、情绪低落、烦躁、不说话,坐立不安等赛前反应。由此造成生理机能失调,运动机能变异,使比赛失利。虽然比赛胜败是常事,但在重大努力的背后,有实力却不能取胜,实在令人惋惜和引起重视。为了使运动员比赛有良好心理素质,并提高比赛情绪,超常发挥能力,获取较好成绩。教练员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
运动员的运动比赛能力和心理素质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训练过程,所以在青少年进行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目的、有系统地注意心理承受能力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程度。为赛前赛中进行心理状态调整,提供比较好的手段。
青少年心理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平时训练过程,应该在抓好技术与体能训练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心理的训练,并且作好心理训练的资料收集工作。注重提高身心活动的综合素质能力。
13-15岁的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占优势,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反应快的阶段,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高峰时期。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运动员重点放在步频上的训练,是个黄金时期。16-18岁的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身体发育基本完成,生理机能能力逐步成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运动员应该把重点放在步长和力量训练上。柔韧训练是每天必不可缺的,只是要遵照各个运动员的自身情况,来制定训练。要避免肌肉、韧带撕裂性的损伤。在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和运动员建立亦师亦友等适当关系,这样容易进行交流,容易了解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状况。赛前的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态,应该作为心理素质训练的重点来对待。
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是什么?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是什么?田径项目多了跑跳投前一天准备都不一样。一般都会做一次充分热身,拉伸,以及专门性训练。个别项目比如短跑,中长跑个别教练员还会安排一次强度训练,比如300米跑,用来刺激肌肉以及神经。跳跃类项目运动员,会反复跑几次步点,或是做一些专项技术训练,比如跳远的跨步飞跃,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起跳,过杆技术。但是所有的运动员都会适应场地,做充分热身,以及拉伸,以及专门性训练。前一天好好休息,调整心态。心态是最重要的,考试当天心情越是愉悦考得就越好。田径都是连续考的项目,所以不要去相信那些提前半个小时热身,如果是冬天更不要。比如一百米,第三组轮到你,这时候就可以上去跑道热身了。
另外马拉松赛前一周的训练总里程数应该减至30%左右,举例来说,你“平均”一周训练量是64公里,那赛前一周总里程数应该是192公里,分成三次训练就是8、64、48公里。赛前一天可以跑短距离:不能完全停止跑步,不过距离不要太长,维持在3-5公里就好。重要的是依身体状况调整,如果感觉疲劳或者焦躁,就开始调整性休息。不要做力量训练:赛前减量就是为了让肌肉休息,肌肉恢复到最佳状态,储存好能量备战,所以不适合做力量训练。保持睡眠充足:足够的睡眠可以让过人的体质锦上添花,身体在睡眠中恢复、重建。在赛前一周有足够的睡眠,特别是比赛前一晚,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
田径短跑的素质训练方法
短跑不是单一的素质,它是集力量、速率、协调、耐力等于一体的复杂组合,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保持最高速度能力,总体协调能力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加速能力和最高速度的保持能力,以下仅供参考!
反应能力
训练要点: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打破平衡、快速起动(反应时间一般为010-018s,起动时间一般为027-036s)
训练方法:原地负重跳起,立定跳远,立定多级跳远,跳绳听信号起动,各种听信号起动或听枪声起动。
例如,快速做与教练员口令相反的动作:俯卧、仰卧、蹲立、背向听枪声起跑等:各种听信号起动的游戏等。
注意事项:1注意练习中技术动作的合理性:2注意练习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场地是否空旷,路线是否有障碍等):注意起动动作的快捷性。
加速能力
训练要点:在较短的距离内,尽快发挥最高跑速。其中有技术因素亦有素质影响,技术方面,加速跑前2-4步起主要作用的是速率和后蹬力量,而之后起主导作用的是步频和节奏,训练中适宜的步幅与步频增长以及躯干的逐渐抬起是重点:在速度训练中,除技术动作外,还要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协调性、肌肉的力量,动作的'速率等方面的练习。
训练方法:采用30-80m的起动跑、冲刺跑、行进间跑、接力跑、下坡跑、顺风跑,牵引跑,段落组合跑(20m+40m+60m+80m),重复跑,段落变速跑、以及各种快频率的专门练习,降低难度练习和跨跳练习等。
注意事项:1速度训练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般放在基本训练的前半部分,2训练中要强调快速,更要强调协调,放松、富有弹性:3注意力量和爆发力的同步发展,把握好休息间隔,避免过度训练
速度耐力
训练要点:合理选择练习距离,追求合适个人的步频和步长的最佳比例。
训练方法:1超主项距离的重复跑,如150m×(10-15次)200m×(8-12次),300m×(6-8次)。还可采取分段快跑,如150m快跑+50m的放松大步跑+100m快跑等:近主项距离的间歇跑,如100m(25%强度)×9次+100m(全速);或100m(25%强度)×4次+100m(全速)两组;150m(75%强度)×(8-10次)+150m(全速)或150m(75%强度)×4次+150(全速)两组等。时间间隔为终点走到起点,立即进行下一次练习(两个练习后可增加间隙时间);3近主项距离的变速跑,如100m(75%强度)+100m慢×7次左右;4各种距离组合跑,如递增跑,从100m起,以50m递增到500m。或递减跑,从500m,以50m递减,直到100m等;5近主项距离的上坡跑(150-200m)、连续接力跑等。
注意事项;1间歇时多采取走和慢跑形式的积极性休息;2 为避免慢频率的动力定型,训练后应进行几次加速跑或快速跳跃练习;3距离越长的联系越要注意后程技术的正确性。
力量训练
(1)训练要点;包括速度力量和最大力量两种,重点增加爆发力和相对力量,比强调一个“快”字。速度力量的发展,主要是克服自身体重,用负小重量的快跑,跳跃或近似短跑动作结构的专门练习来实现:最大力量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较大重量的重复练习来实现。
(2)训练方法:徒手或持小哑铃(1-15kg)快摆臂10s×(4-6次);俯卧推手击掌(10-15次)4组;快速卧推杠铃(30-40kg)×(5-10次)×5组;快速俯卧撑(20-30次)×5组;快速两头起100次×5组;负1-15kg沙护腿,高抬腿跑10s×4次;负1kg沙护腿(30-60m)加速跑×4次;负3-4kg腰带加速跑4次;负重或不负重的上坡跑;两人一组的推人跑;沙地上负重快速直膝跳10s×6次;立定跳、立定多级跳;快速蛙跳(5-10级)×5次;单足跳、跳栏架、跳绳;原地拉橡皮带前摆或后摆臂;各种杠铃的练习和联合器械的练习;大腿后群肌肉练习等。
注意事项 注意全身各部位力量均衡发展;先发展速度力量,后发展最大力量;单个力量练习时间不应超过10s;注意运动员承受能力,避免人为伤害事故。
方式练习
训练要点:通过对自我身体感知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感知在高速行进中的用力感觉的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性和实效性。
训练方法:惯性跑(40m快跑+30m惯性跑+30m慢跑)等;下坡跑;中度跑(强度70%);顺风跑;弹性跑;跑格子或跑下楼梯;肩,髋、膝、踝柔韧练习;心理训练(自我暗示、自我调节等)。
注意事项;放松不等于软弱无力;放松与人体协调联系在一起;注重最佳时期的发展;重点培养运动员用力的感觉。
;田径队训练方法
短跑的训练方法
(一)学习掌握直道途中跑技术
(1)集体原地弓步摆臂练习。
要求:深吸一口气,注意肩部放松下沉。练习过程中体会摆臂的正确动作。
(2)两人一组的摆臂练习。
要求,练习者的同伴手扶练习者肩部(预防耸肩动作)。同时注意观察练习者的脸、颈、肩和双臂动作,及时提醒练习者注意这些动作要放松。
(3)慢跑中摆臂练习。注意随着跑速的提高,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
(4)手扶肋木做跑的模仿练习。注意折叠前摆和蹬摆协调配合两个技术环节。
(5)跑的专门性练习接加速跑。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膝、踝关节的放松和途中跑各环节的正确技术。
(6)站立式起跑60~80米的放松大步跑练习。注意摆臂配合。要求在神经系统和肌肉不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中速跑练习,体会和掌握途中跑技术。
(7)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轻松惯性跑练习。要求队员体会放松跑的效果,并通过反复跑的练习提高快速跑中的放松能力。 以下几个练习主要是在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用来提高素质和巩固技术熟练程度采用的。
(8)三至四个人一组的50~60米快速跑的练习。要求练习者既有竞争意识, 又要动作放松自然,步伐开阔,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的姿势和动作正确。
(9)让距离跑。分成前后两排,位置左右错开,跑得较快的学生编在后排,开始时,做原地高抬腿跑或站立,当听到口令后迅速跑出,后排学生追赶前排的。
(10)行进间30~40米计时跑。要求加速时先逐渐增大步幅,后加快节奏的方法进行。
(11)接力游戏。可以采用迎面接力或沿跑道依次接力,主要是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掌握起跑后加速跑技术教学方法
(1)正面斜撑肋木,做推手摆臂练习。两人一组,互要观察练习者面、颈、肩各部位的放松情况和摆臂的幅度和方向,及时指出错误动作,并帮助纠正。
(2)正面斜撑肋木,做高抬腿跑练习。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大腿快速有力的前摆动作。注意前摆时脚离地面不太高,后蹬时,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
(3)直体前倒接加速跑20~30米后做不减速惯性跑练习。 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提起足跟,直体前倒。当身体失去平衡瞬间,迅速跑出。要求认真体会加速跑的动作要领。
(4)由体前屈开始,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惯性跑。 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一臂在前自然放松,一臂屈臂在后。然后前移,至身体失去平衡时迅速跑出。
(三)学习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方法
(1)游戏,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①黑与白。把练习者分成两排对面站立,也可采用背向站立或迎面行进等形式,命名一队为"白队",一队为"黑队"。 当游戏开始时,教师喊"黑"或者"白"的口令,两队听到口令后互相追拍。
②喊号接球游戏。练习者站成一个圆圈,顺时针报数。教师持一球站于圆心,游戏开始时,教师将球抛起后喊号,被叫的学生迅速起动,跑到圆心接球。
(2)采用各种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3)学习安装起跑器,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自行安装。
(4)全组学quot;各就位"、"预备"口令时的动作。要求练习者练习时,本小组其他同学指导练习者完成动作。依次轮换,并且同学之间互相纠正错误(动作)。
(5)用胶皮带做阻力起跑练习或双人抗肩的阻力起跑练习。要求躯干保持前倾姿势,阻力适当,以不影响练习者动作的连贯性为准。
(6)在斜杆下做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 要求斜杆前端不要压得太低,以免产生低头躲杆跑的错误。
(7)蹲踞式起跑练习(无口令)。要求学生经过反复练习,选择出适与自己的起跑器安装方法和最佳起跑姿势。
(8)听口令后蹲踞式起跑30米。要求练习时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并注意体会正确技术。
(9)"预备"口令与"呜枪"之间,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做起跑练习, 要求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
(10)蹲踞式起跑60米。可以采用让距离的追逐跑或计时跑等形式。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加速跑和途中跑的衔接技术。
(11)改进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步幅的练习。在起跑器前按照正常的落地位置,画出标志,要求练习者起跑后脚落在标志上。
(四)学习掌握弯道跑技术教学方法
(1)叫号追拍游戏。学生站成5~6米半径的圆圈。逆时针1-3报数。游戏开始时,教师喊号,相同号数的练习者逆时针追拍他前面的同学。
(2)原地摆臂练习。
(3)在一个半径10~15米的圆圈上,用慢速、中速和快速等不同的速度跑,反复体会弯道跑技术以及与跑速的关系。
(4)在弯道上,中速跑、快速跑60~80米,体会和掌握弯道跑技术。
(5)学习进弯道跑技术。直道上15~20米加速跑,在进入弯道前2-3步时,有意识地内倾身体,用左脚掌外侧着地,右脚掌内侧着地,进入弯道后快跑40~50米。
(6)学习出弯道跑技术。要求以很快的速度跑出弯道。进入直道时,顺惯性做2~3步自然跑进,使向内倾斜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姿势,然后加速跑20~30米。
(7)直道→弯道→直道跑150~200米。
(8)学习弯道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9)弯道起跑40~60米。要求起跑时身体正对弯道的切点方向。
(五)学习掌握终点跑技术教学方法
(1)在走和慢跑中做撞线动作。当离终点线一步时做上体前倾双臂后摆的撞线动作。做这个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一根终点带,分组练习。
(2)中速跑30米后的撞线动作。
(3)加速跑40~60米。跑过终点后逐渐减速。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跑过终点,不改变跑的动作。
(4)加速跑40~60米做撞线动作。要求在最后10米开始加大摆臂的幅度和力量,在最后一步做撞线动作。
(5)预防过早前倾上体撞线的练习。把终点带延后50厘米,做各种距离跑的终点撞线练习。
(6)100米全程跑终点撞线练习。
(7)150米全速跑终点撞线练习。
中长跑训练
专项训练
(一)一般耐力练习
中长跑运动员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与无氧的训练水平是中长跑运动员努力的方向。中长跑各个项目的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比重不同,距离越长,有氧训练比例越大。我们初中生的练习项目800米和1500米,有氧供能占50%左右。一般耐力练习就是有氧训练,它是持续时间长、速度慢、强度小的跑的能力。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①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左右的长距离跑5~10公里。②强度在79%以下间歇跑,如(400m跑+200m走)×10次。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的比重较大;由于练习比较单调乏味,因此,可穿插越野跑,图形跑,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
(二)速度耐力练习
速度耐力是运动员在整个跑的过程中保持速度的能力,速度能力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速度耐力练习可称为无氧练习。在全年的训练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速度耐力练习。其训练强度以80%~94%,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持续跑的方法
要求运动员在85%左右的强度匀速跑完4~6公里。②重复跑的方法如5×400米要求运动员每400m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间歇5分钟,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体育新课程@版权所有@
③间歇跑的方法间歇跑与持续跑、重复跑的区别在于训练的休息时间。间歇跑的休息时间短,体力不能充分恢复。如6×200米,要求每200m在30秒完成,每个之间慢跑200米作为间歇。
(三)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径赛运动员的基本素质。速度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跑的专门性练习30~100m的加速跑练习。
②借助外力的短距离跑,如牵引跑、下坡跑。速度训练应贯穿于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四)身体训练
1、力量练习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练习在初中阶段可采用长时间的跳跃,如100~200米单步跑,跨步跳,也可采用多级跳、蛙跳等多种克服自身重量的跳跃练习进行。
2、协调性、柔韧性练习
在训练课开始前让运动员通过各种球类、体操或田径的其它项目练习,发展运动员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五)技术训练
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让运动员学会在跑的途中尽量节省体力,适宜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因此合理的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在技术练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动作。还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情况利用跑的各种专门性练习改进技术,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步幅与步频,腾空与支撑之比,呼吸与跑的节奏,上下肢的配合,跑的距离与步长的关系等,都是在技术练习中不可忽视的。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节省体力消耗,完善动作技术。
(六)战术训练
中长跑比赛时的战术非常重要,在运动员实力相近时,正确的战术是取胜的关键。
战术训练的内容:①能合理分配体力和速度,具有良好的变速跑能力和速度感、节奏感。
②通过平时的测试来丰富战术实践经验。
③在比赛中能保持清醒头脑,根据比赛情况和自身能力灵活运用战术。
七)恢复训练
恢复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消除运动员因训练或比赛引起的身心疲劳,充分恢复体力和精神,以迎接新的训练和比赛。
恢复训练的内容:①拉伸韧带。
②放松跑、球类活动。
③积极的休息或听音乐。
④各种按摩。
⑤及时适当调节运动负荷量。
体育生田经恢食性训练方法与策略
心理训练方法:
1预知身体反应。应该让学生清楚恢复性训练期间身体的反应做好心理准备。
2愉悦参加活动。 恢复性训练期间应该通过游戏、小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3清楚注意事项。 什么是恢复性训练 多大的运动强度如何自我放松
适宜的运动强度:低强度训练
恢复期的训练运动强度不适宜太大,不能超过最大强度的 80%,强度训练持续时间不宜太长。
热身部分
1延长热身的时间
热身的时间建议为 40-45 分钟
2拉伸全面
全身的肌肉都应该做较为充分的拉伸。
3动静结合
拉伸的方法最好动静结合,先动后静
充分的热身活动
1延长时间: 比平时多一倍的放松时间2双人放松:最好两人一组利用体操垫充分放松
3回家放松: 回家以后坚持放松,热身泡脚放松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在运动中,肌肉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肌肉高度紧张。如果激烈运动后立即静止不动,肌肉内淤积的血液就不能及时流回心脏,肌肉僵硬,疲劳不易消除。
合理营养:
营养的摄入可以让我们越练越有劲儿,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活力,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避免疲劳和在健身中身体受损的情况牛奶、牛肉,高蛋白质食品要多吃。
训练方法多样
1肌肉力量
小肌肉群训练、无负重训练应加强
2专门练习
多做一下专门性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3减少重复
每个练习方法减少不断的望复,应该用更多的变化提高练习效果
开学季田径训练的恢复计划:
1、慢跑一到三圈,每圈 400 米,可根据时间增加距离;
2、做柔韧性练习,如压腿;
3、做高抬腿跑,后蹬跑并接短距离加速跑30到50米,每种3次;
4、30米,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 米 200 米,300 米加速跑,弯道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力量,最后 100 米进入直道,开始全力加速,每项跑一到两次
5、变速跑练习,100 米快接 100 米慢交替进行,距离为 1000 米至 2000 米;
6、应增加上肢,腰,腿部的力量,可做跳跃练习。100 米,800 米,立定三级跳,原地推铅球恢复阶段训练。
一、100米:
1、最大强度地反复跑 30--50 米
2、接近最大强度的反复跑 80--150 米
3、最大强度的顺风跑下坡跑 20--60 米
4、接近最大强度的接力跑 60--90 米
练习要求:100 米属于极限运动, 每次训练量不能超过 800 米- 1000 米
二、 800米:
1、200-400 米段落跑,2--3 组。每组 3 次2、500--600 米段落跑,3--4 组每组 1-2 次3、800--600--400--200 米间歇跑,1-2 次练习要求:这个阶段强度要比一般耐力强度大,心率可在 180 次以上, 间歇时间以心率降低到每分钟 140 次左右为好。 同时安排1--2 次长距离的越野跑。
三、立定三级跳远
1、深蹲跳。
2、
负重深蹲。
3负重半蹲跳。
4、负重弓箭步走
5、行进间单脚跳。
练习要求:学生必须在承担最大负荷的条件下快速用力完成各项练习, 能否合理掌握在快速用力情况下的最大负荷量是影响条约成绩的关键和重要因素
第一个月用最大负荷的 45%-75% 作为负荷量。每次训练做 10--13 次, 每次 5--7 组
四、原地投掷铅球
1、卧推杠铃。
2、杠铃斜板推。
3、站立水平推杠铃
4、负重肘等
练习要求:负荷量一般采用本人体重的40%
70%
一般耐力 :20--30 分钟慢跑、越野跑1600--3000 米中速跑等
柔韧性练习:站立体前屈、俯卧臂伸、正侧踢腿等。
上肢、 腹肌、 背力量练习: 俯卧撑、击掌俯卧撑、杠铃抓举、挺举等
灵敏性练习:穿梭跑、闪身跑、看信号跑等
绝对速度练习 :30--50 米最大强度底跑、复跑上下坡跑、顺风跑、阻力跑等循环练习法每周 3-4 次每次 5一6项。严格控制时间、次数般4一 6次为一组,做 5-6 组。每组结束后穿插几个 20-30 米底加速跑。
初期以掌握技术和力量为主,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负荷。
800 米以上跑以提高机体有样工作的能力和机体对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 心率控制在每分钟 150-160 次
开学时天气寒冷,对于我们的训练会造成-定影响,但是如果掌握好训练方法科学训练会使我们的成绩增长更迅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