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损伤快速急救法
健身损伤快速急救法,生活中,许多人在健身的时候,因为不注意,导致健身出现损伤的时候,而在运动中出现损伤的时候,想要及时止损,下面来看看健身损伤快速急救法!
健身损伤快速急救法1两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简易急救技术:
1、止血。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在开放性损伤中血管因受伤破裂,而致血液自伤口向体外流出称外出血。这里介绍外出血的止血法:
(1)加压包扎法: 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2)指压止血法: 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
应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高抬,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腊色为宜;
如果呈紫红色则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如系上肢应每隔20—30分钟,如系下肢应每隔45—60分钟放松一次,凡上止血带后的伤者,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与时间,并应迅速送医疗单位。
2、包扎。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
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
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
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3)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4)“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健身损伤快速急救法2运动损伤的常用急救方法
1、病情较轻的患者在发生了擦伤、挫伤、扭伤、肌肉拉伤等现象时可以来先让患者暂停运动,然后再使用冰块进行局部冷敷。
采取冷敷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冷敷之后再进行患支固定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疼痛的缓解和病情的愈合。
2、韧带损伤和关节脱位会引发剧烈的疼痛感,出现这种现象之时,要立即将扭伤或者脱位的部位垫高,这样有助于缓解局部肿胀,然后进行手法复位和加压包扎。手法复位以后24小时内可以采取冷敷,24小时后可以采取热敷。
3、运动锻炼时发生的骨折现象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以后。
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可以做x片检查、ct检查或者mrI检查,通过检查能够确诊检查具体的损伤情况。骨折患者需要采取的方法有保守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
在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之后要及时采取以上的这几个急救办法,才能缓解不适感。运动损伤虽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这种情况比较的紧急,发生了此种现象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可拖延。
运动损伤的患者在接受了相关诊疗措施以后,要做好局部的防护措施。康复期间要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多吃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钙质丰富的食物,可促进病情的好转。
病情有所好转时要进行康复训练,做好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2014年的“广州马拉松赛”将于11月23日开跑,除了专业选手外也将有许多热心市民参加。
根据往年的经验,业余选手跑的路程虽短,但更易发生运动损伤!“广马”医疗保障专家提醒,要避免运动损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做足训练,体能提高足以胜任运动的强度;
如果你是临阵磨枪的`菜鸟的话,在装备准备、赛前热身,以及赛后放松等环节注意细节,也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
赛前
细节1:选双“对”的鞋
对于跑马拉松来说,最重要的运动装备就是鞋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东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楚怀教授建议,选手要穿专业的跑步鞋,这种鞋的特点是轻便,且鞋底有弹性、松软软硬适中,在跑步中能够减轻疲劳感,并能有效缓冲对关节的冲击。
往年有些业余选手对鞋不重视,以为只要是运动鞋就行了,其实不然,因为鞋的设计都是专门针对那项运动的,除了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外,也能在这项运动中给运动员以最大程度的保护。
选择鞋时,建议比日常步鞋略大一点,特别是大脚趾处要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是因为人在长距离跑步后脚会出现肿胀,所以鞋子要预留一定的空间。
往年也有业余运动员太“重视”比赛了,把新鞋留在比赛当天穿,这也是不可取的。王楚怀解释,太新的鞋脚不一定适应,比赛中出现皮肤磨损反而会影响成绩。
最好鞋子是穿了一个月以上,已经过了和脚的磨合期。但也要避免穿过旧的鞋,如果鞋底的纹路已经磨损,也会增加跑步时打滑的风险。
细节2:护膝要选“准”
在跑步时有人会喜欢戴上护膝,认为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王楚怀提醒,如果你的膝关节以前没有受过伤,现在也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完全不需要戴护膝。如果你确实需要护膝的保护,也要注意护膝的选择。
他介绍,我们在跑步时膝盖骨需要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它是股四头肌的支点、筋膜所附着的部位,佩戴护膝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膝盖骨能在正确的轨道上上下移动,才能预防膝盖骨相关软骨的磨损。
现在有些护膝属于“大包围式”,左右前后把整个膝盖包得紧紧的,这样反而会使膝盖骨的正常活动受限,特别是前面包太紧,膝盖骨在活动时软骨的摩擦会增大而易受损。
所以,可以选择左右和后面包裹较紧,但前面较松的护膝。有条件的话,最好使用专业运动用的肌内效贴(俗称“贴布”),特别是膝关节本身有问题,膝盖骨活动轨迹有偏移的选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肌内效贴。
细节3:热身要从静到动
要预防运动损伤,赛前的热身非常重要。王楚怀解释,热身不仅仅是活动全身关节和拉伸肌肉(特别是腓肠肌和股四头肌要充分拉伸),还要包括不少于5到10分钟的慢跑,这样可以让肌肉和心脏都逐渐兴奋起来,慢慢进入竞技状态。
压腿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活动关节和拉伸肌肉的方法。压腿可以先从“静态压腿”开始,让肌肉拉出弹性后再逐渐过渡到“动态压腿”,可避免对肌肉刺激过大。
赛中
细节1:避免突然变线和左顾右盼
马拉松是体能消耗非常大的运动,特别是在中后程,许多业余选手已经是非常疲劳,突然的变线会带来额外的体能消耗、跌倒,导致运动损伤。
左顾右盼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能会注意不到地面出现的变化或因失去平衡而跌倒,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马拉松赛中,尽量保持匀速跑是最理想的跑步方式,可最大程度节约体能。
细节2:不要冲刺
马拉松跑和中短跑不同,在接近终点时不要再次突然加速,做出冲刺动作。王楚怀解释,对于业余选手,在临近终点时肌肉已经累到极点,突然改变速度容易造成肌肉的损伤。建议最好能保持原有的速度跑完全程。
赛后
细节1:避免马上停下
到达终点后立即停下来是跑马拉松的大忌,而应该继续慢跑,并逐渐减速改为走,几分钟后才能完全停下来。
王楚怀解释,突然停下来对心脑血管是个极大的考验,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猝死,此外突然减速肌肉仍处于跑步紧张的状态,没有得到放松,跑完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
细节2:半小时后进行按摩放松
跑完后不要立即离场,在过了心血管反应期后(约20—30分钟后),可以平躺下来进行适当的按摩放松。
据王楚怀介绍,广马赛场上配有大量的康复医学康复专业人士以及一些合适运动后放松的康复器材,如肌肉深部放松刺激器可以帮助选手放松肌肉,加快代谢乳酸产物的排出,可减轻运动后的不适。
王楚怀提醒说,如果现场的医学专业人员和专业的仪器不足的情况下,选手可以躺在瑜伽垫上,让家人朋友帮忙放松。俯卧着时,可以让家人用脚来踩小腿肚的“腓肠肌”;选手仰卧时,可以让家人用脚踩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来放松。
细节3:留意“痛点”部位
对于业余选手,跑完马拉松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除一些严重的损伤,大部分肌肉损伤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如果损伤的是韧带和关节,则需要去看医生。
选手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哪种损伤?王楚怀介绍,肌肉的损伤一般痛点是在肌肉的中间段,韧带损伤时疼痛的部位多在关节附着处附近,关节的损伤顾名思义是在关节处。
所以说,选手要留意,如果疼痛的部位就在关节或关节四周,则提示可能是关节或韧带损伤,需要及时就医。
常见运动伤害
杨德伟告诉凤凰健康记者,其实周末健身达人在感到疲累后仍坚持高强度运动——这时候最容易受伤,要么是灾难性的,要么是渐进式的。
一般来说,发生在他们身上常见的运动伤害集中有三处:
1、膝伤:
大家很喜欢如足球、跑步或骑自行车等运动,膝盖损伤是家常便饭。膝前疼痛是常见症状,这是髌骨后部出现疼痛所致,下蹲、跳跃和爬楼梯都会加剧症状。引起该症状可能是髌骨错位、髌骨软骨软化或髌骨跟腱炎。
这种类型的疼痛通常通过休息和增强股四头肌的物理疗法来缓解。有时候,关节镜手术可用于“平衡”或清创(去除)退化组织。
半月板损伤是前十字韧带(ACL)撕裂之后的最常见损伤。当负荷施加于转动的膝盖之上时,比如膝盖在扭曲状态下着地,很可能出现半月板损伤或严重时前十字韧带撕裂。
半月板撕裂可导致疼痛和机能不稳定,需要施行关节镜手术——切除撕裂边缘或对其进行修复。
约80%的患者接受了ACL重建术,疗效良好,很多人受损部位的机能已经恢复至受伤之前的水平。
2、肩伤: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和疼痛常见于过头类运动,高风险项目包括篮球、棒球、网球、羽毛球和游泳。当健身者肩部不完全脱位(肩部松弛的感觉)或完全脱位,则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时可能有困难。
如果20岁以前出现肩部脱位,复发脱位的概率高达90%,可能需要施行外科手术来固定肩部。首次脱位时,可尝试采用物理疗法来强化肩部周围肌肉;必要时可通过关节镜技术施行外科手术。
3、踝关节伤:
有很多周末健身达人热衷越野赛跑,但很多人忽视了在崎岖不平路面上跑步的风险。即使经常慢跑,脚踝扭伤和踝关节不稳定也是常见损伤。复发的扭伤通常会延伸或撕裂外侧韧带(踝关节外侧)。
踝关节伤会导致疼痛,在下蹲时感觉尤其明显。脚踝扭伤可通过强化腓骨肌和本体感受训练进行治疗。采用布洛斯特罗姆—古尔德修复法(Brostrom—Gould)施行外科手术,可复制撕裂韧带并采用骨膜瓣来进一步强化修复效果。
在健身场所锻炼的男性朋友都知道,宽阔的肩膀是众多男性朋友追求完美体形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练习肩部三角肌的时候,往往会加大强度,或者练习过多的频次。训练方法得当锻炼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有很多不注重循序渐进训练原则的朋友在练习肩部肌肉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肩关节肌腱的拉伤,原因是肩部关节的韧带和肌肉非常的松弛,肩膀虽然很灵活但是很容易在受外力压迫的情况下造成拉伤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措施,并如何进行有效的恢复训练呢人体肩关节是由锁骨、肩胛骨和肱骨三块骨头组合而成。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也相对比较脆弱的关节之一。比如我们在网球或者是排球场上,有时会看到用力过猛,肩关节脱臼的现象。这也充分说明肩关节的脆弱。不管是出现肩关节肌腱的拉伤是因为肩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不够结实出现的脱臼现象都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恢复训练,这样会让我们的肩膀既宽厚还坚固。在肌腱拉伤的初期应该采用医疗的手段让肩关节受损伤的部位完全长好,然后再进行恢复性的练习。在进行肩关节恢复性训练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训练强度。这里的强度指的是训练计划的总强度,包括单组单次练习的强度,训练的周频率是多少,多久达到怎样的训练效果。训练的方式主要以固定器械为主,要分别进行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后束的分组练习。总量选择要最轻,一般器械最轻的重量是5kg。我们可以采用这种重量练习两周,每周练习3-4次,每次将三角肌的三条肌肉纤维束分别进行4组的练习,每组练习20次。三周后可以逐渐增加总量。增加总量的幅度不要过大,感觉能轻松完成20次后再增加重量。最后要注意的是每组训练的动作幅度要饱满,充分体会到肩关节附近的肌肉和韧带同时受到重量的刺激。练习3个月左右的时间,你会感觉到肩关节的力量有明显的进步。但是肌肉的围度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受伤的部位疼痛会逐渐消失。受伤一侧的肩关节力量基本与健侧持平。这时就可以按照常规的肩部练习法则进行塑肩的训练了。赞
肩部健康问题不管是健美运动员、其他运动爱好者,还是对不运动的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人在生活中的体态或工作问题,许多不锻炼的人或多或少会遭患有肩痛,健身的朋友更不用说了,甚至我还听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肩伤的训练生涯是不完整的!"
我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如果是正确的训练方法,完全=整的体力活动,是不会受伤的,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大神患有肩伤,首先因为大神也是从健身小白开始的,其次大神的训练强度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所以受伤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大多数肩伤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是冈上肌腱炎或长二头肌腱鞘炎,今天我们就主要讨论这两种伤害。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健康的肩关节呢?下面这些内容你一定不能错过!
肩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改进建议:
肩关节是一个非常精确复杂的关节,关节越精确,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整体问题。
除了天生的肩关节损伤外,肩关节损伤的常见原因如下:
1肩关节灵活性不足引起肩峰冲击
肩关节的正常弯曲角度为170-180度,然而,由于大多数人目前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肩关节的灵活性是不够的。当柔韧性不够时,当我们的肩膀抬起时,就可能会发生肩峰碰撞,时间一长,就可能造成冈上肌腱或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
改进建议:
长期放松内旋肌群,如胸大肌、胸小肌和三角肌前束。准备一个按摩球,把按摩球放在肩膀和乳头连线的中点,然后上下移动手臂。
2突然举起超过力量水平的重物
许多人在推肩受伤就是因为盲目加重,训练是要循序渐进的,没有人能一步登天。此外,突然摔倒下意识用手支撑也可能导致肌腱受伤。
改进建议:
不要逞强,循序渐进。
肩部推举器-坐姿肩上推举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