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7个濒临死亡体验事件 到底是什么感觉

揭秘7个濒临死亡体验事件 到底是什么感觉,第1张

作为有着生物特性的人类,同自然界许许多多的物种一样,生老病死如影相随曾在许多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读到或看到过关于死亡的描述和刻画然而,最让我好奇和着迷的是,人在心跳停止、思维中断、频临死亡前的最后一秒,到底会感受或看到什么

近日,无意有幸读到了一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关于死亡真相描述的短文读后感触良深,印象深刻,故摘来与大家一同体验,看看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人在临死前一秒钟到底会看到什么

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后,将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以下14条按这些死而复生的人的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首先感觉到自己生理的衰竭已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这种疼痛感几乎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或者空间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奇怪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种奇怪的声音会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开始有所知觉,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类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不参照你是否曾经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曾经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到底有多少。

记得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在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读罢雷蒙德·A·穆迪博士这篇关于死亡揭秘的短文,看毕这些死而后生的人们的真切描述,我愈发相信: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本已包含在我们这一存在之中

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后,将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以下14条按这些死而复生的人的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首先感觉到自己生理的衰竭已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这种疼痛感几乎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或者空间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奇怪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种奇怪的声音会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开始有所知觉,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类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不参照你是否曾经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曾经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到底有多少。

  记得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在他的作品 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读罢雷蒙德·A·穆迪博士这篇关于死亡揭秘的短文,看毕这些死而后生的人们的真切描述,我愈发相信: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本已包含在我们这一存在之中

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描述: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空壳;另一个飘在空中,那是自己的身形。

死亡临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每个人死亡的时候感觉是一样吗?科学家们已经对此作了细致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在生与死交界处的微妙感受信息。这就是--濒死体验。

1892年,瑞士地址科学家Heim根据爬山跌落者的报道,首先对濒死体验进行了现象学的描述。随后,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我国对濒死体验的研究也已起步。据率先将国外这项研究介绍到国内的天津市安定医院院长冯志颖介绍,濒死体验是指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和处于潜在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他们的死亡威胁时刻的主观体验。它和人们临终过程心理一样,是人类走向死亡时的精神活动。然而临终过程是面临死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时间较长,濒死体验却发生在死亡突降的紧急关头,持续短暂。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濒死体验现象约有40种。

“我感到自己飞在天花板上,飘飘荡荡,有一个躯体(我的)躺在病床上。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它的脉搏和呼吸。”这是一位精神病学专家对他的同行讲述的一次亲历离体体验。“我对此确实感到特别吃惊。”

“我感到思维特别清晰,过去的某些生活场景镜头画面似地一一从头脑中迅速闪过。有小时侯受奖的镜头,也有结婚时兴奋的镜头,就象生活的‘全景回忆’。”“那时我不害怕,也不痛苦,也不思念亲人,就象情感丧失了一般。”这是冯院长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中81例濒死体验的研究中,41例讲述有类似的短暂经历。

国内外研究表明,尽管不同个人描述的濒死体验内容有差异,但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普遍性,而且具有广泛的超常内容。冯志颖及同事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濒死体验调查中,虽只获得81例有效的调查数据,确是目前世界濒死体验研究史上采集样本最多的一次。据统计分析,这些幸存者中,半数以上的人濒死时在对生活历程进行回顾,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游离到空中。自己的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气还轻,晃晃悠悠飘在空中,感到无比舒适;约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奇特感受,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或被挤压的感觉;还有约四分之一的人体验到他们”遇见“非真实存在的人或灵魂现象,这种非真实存在的人多为过世的亲人,或者是在世的熟人等,貌似同他们团聚。

社会心理、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性格、倾向等也对濒死体验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冯志颖等的研究表明,男性较女性思维过程加快的感受多;未婚者比已婚者具有超感官知觉和世界毁灭感的体验多;文化程度越高,思维特别清晰的感受越多,文化程度越底,离体体验、生存于非尘世领域的体验、躯体陌生感和世间非真实感较多;农民和无工作者时间缓慢或停止感和身体感觉异常的体验多,干部和工人有突然醒悟感的多;相信鬼神和命运者多有扮演着另一个人的感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咬尚且如此,接受过死亡而又回到人世间的人其心理又该有多么微妙的变化!冯志颖和他的合作者的研究报告指出,81例受研究者中,有47例在濒死体验前后性格有改变。濒死体验具有思维特别清晰感的人,性格多变得温顺;而“遇见”非尘世的人或灵魂、思维或行为不受意识控制而被审判感等体验的人,性格多变得盲目乐观或急噪。在“死而复生”之后,绝大多数人对当时得濒死体验记忆犹新,时隔一二十年仍刻骨铭心。

一位唐山大地震时只有23岁的刘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来。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濒死体验时说:我思路特别清晰,思维明显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节如**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飞驰而过,童年时与小伙伴一起嬉笑打逗,谈恋爱时的欢乐,受厂里表彰时的喜悦……我强烈的体验到了生的幸福与快乐!她说,我将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但每当我回忆起当时的那种感受,我便知道,我要好好的活下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奇怪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于你是否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有多少。

推荐找一下立花瞳的《临死体验》,专门讲这个,我手头只有日文版如果需要,我翻译给你

1、因而

造句:我告诉他,而他则声称,这是由于我没能调好显微镜所致,因而他就为我调试,更确切的说是为他自己调试,而我再次观看,又看见牛乳。

解释:连词,表示结果: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即是民主的。

2、忽而

造句: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

解释:忽然(大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等前头):~说,~笑|湖上的歌声~高,~低。

3、从而

造句:虽然这看上去似乎结束了,但我们建议等待同步过程结束后,最后一次回看一下你的手机,从而你可以完全确定它已拥有了所有你最新的配置。

解释: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由于交通事来的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4、反而

造句:当他非常开朗地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社交互动帮助,他的老师没有惩罚他的不恰当的举止,反而理解有时这些举动是因孤独症而起。

解释: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之外:风不但没停,~越来越大了。

5、甚而

造句:这些海上勇士,将酸臭的黄油掷向日本船只的甲板,用船索缠住日本船只的螺旋桨,甚而欲对捕鲸船船长遂行公民逮捕之责。

解释:甚至。

6、形而上学

造句:宇宙本身以及所有统治宇宙的具体法则并没有形成一个自我解释的系统;它们定点于科学之外,并且要求一个内在于基督教创世论教义里的形而上学基础。

解释:(1)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2)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

7、而且

造句:它会找出其他人最好的一面,不是因为他们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神来说是有价值而且珍贵的。

解释:连词,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获得了丰收。

8、幸而

造句:同样,全球跨国公司要进入这些国家必须申请行政许可,这也是极具风险的杜拜政府就曾经以国家安全原因,要求强行接管美国船只进出港口,幸而美国国会成功进行了阻止。

解释:幸亏。

9、然而

造句:然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解释: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他搞技术革新失败多次,~并不灰心。

10、而后

造句:把你的笔记本电脑安置在你路由器的附近,使用网线将其连接起来,而后了解如何设置你的系统,以使得它在任何的操作系统中都可以不用人控制而引导起来。

解释:以后;然后:确有把握~动手。注意:‘以后’可以单用,表示从现在以后,‘而后’不能单用。

11、而已

造句:然而一些反对者表达对于国旗所富含的君主制的赞赏,其他人则宣称国旗的含义仅仅是代表独立和革命而已。

解释:助词,罢了:如此~,岂有他哉。

12、既而

造句:机器人也是一件人工制品;不应该通过唤起他们的情感反应或依赖性既而被设计成为会溢出漏洞的用户,必须尽可能总由人类告诉机器人要做的事。

解释:<书>时间副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雨住,欣然登山。

13、进而

造句:你可以想得到,由于大量的猫科动物排泄物的存在,当奶牛和山羊放牧的时候,它们无疑会感染这种弓形虫,进而感染到它们的脑子里。

解释:继续往前;进一步:把这些术语的含义弄清楚以后才能~讨论文件的内容。

14、继而

造句:如果你到我们的“买车”部去搜索,你就可以选择一个款式,然后真正了解自己究竟如何喜欢这一款式,继而要求卖主报出一种自由成交价。

解释:副词,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先是领唱的一个人唱,~全体跟着一起唱。

15、时而

造句:它们具有交互点,可以通过交互点连接到其他领域;但是,在最灵活的设计中,这些交互是在组装应用程序时而不是在组件设计阶段确定的。

解释:副词。(1)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天空中,~飘过几片薄薄的白云。(2)叠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这几天~睛天,~下雨|他们兴高采烈,~引吭高歌,~婆娑起舞。

16、简而言之

造句:在这部分节选的文章中,你将学会很多策略,但你也要作出新的选择,改变你的人生观,开始新的计划;简而言之,就是选择为了更好而改变。

解释:简单地说。

17、而今

造句:而今48岁住在马里兰州盖士堡的格林却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小时候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导致了她的眼睛受到紫外线损伤,因而现在需要手术治疗。

解释:如今。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造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将费尔巴哈看作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非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释:见〖机械唯物主义〗。

19、因人而异

造句:尽管大部分人觉得他们一晚上应该睡八个小时,实际上该睡多久却因人而异;有些人睡五个小时就成,而另一些人就得睡十个小时才够。

典故: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0、不辞而别

造句:一天这个女子不辞而别,只留下“我到大城市去寻找机会”,她的爷爷告诉这两个小伙子“她说她向往新的生活。”

典故: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21、和而不同

造句: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和而不同的世界;我们承认亚洲和整个世界的多元性,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利益的差异性,主张在多样性中和谐共处、在差异性中求同存异。

典故: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22、席地而坐

造句:在法国,LeFooding美食活动愈发受到欢迎。城里的人们可以席地而坐,喝着纸杯里的饮料,而不用坐在铺有亚麻桌布,放着水晶杯的餐桌上。

典故:泛指在地上坐。

23、要而言之

造句:要而言之,解放区政府的难民救济是成功的。

典故: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24、满载而归

造句:您的将军们现在是丰收之后满载而归呀,可他们一捆一捆带回来的胜利成果背后却是千千万万病弱不堪、伤痕累累、拉出来都是疯疯癫癫的生命,这些人已经是身心俱灭。

典故: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25、泛泛而谈

造句:谈论这些能保证初始约会的成功,但是却对约会人士进一步发展没多大帮助,因为这些泛泛而谈的话题对能否成为长期发展的对象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简直微乎其微。

典故: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26、从一而终

造句:不过,这一统计是一种误导:有许多人,如像伊丽莎白泰勒,托德费希尔等,是一次又一次地结了又结,但是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却是只结婚一次,从一而终。

典故: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27、淡而无味

造句:虽然西红柿在美国最喜爱蔬果排行榜中战胜马铃薯取得桂冠。很多人觉得吃西红柿的感觉难以言喻,嘴里充满果肉,却又太淡而无味;

典故: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28、随遇而安

造句:鲁宾逊一家人现在不像以前那么富有了,事实上,他们不得不随遇而安,放弃过去每周上剧院之类的奢侈享受了。

典故: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29、侃侃而谈

造句:聆听的艺术对于你是重要的,这样你才能辨别何者为真实、何者为虚伪、何者是真理在侃侃而谈、何者是辩士在天花乱坠。

典故: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30、怒目而视

造句:甚至我女朋友都说过,她有时候看到过我一身黑衣在她家附近,一幅怒目而视的样子,让人觉得不安,而事实上,那个时候我正在外面和别人喝酒。

典故: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31、无为而治

造句:孔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进步呼声,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治,是对于老子消极的无为而治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典故: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32、从天而降

造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Mexico‘sNationalAutonomousUniversity)考古学家吉列尔莫伯纳尔认为有蚀痕的文字是:“他将从天而降。”

典故: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33、尽力而为

造句:网络提供者们不担保某种程度的服务质量,仅承诺将尽力而为,这可能对个人电邮不算什么,但是对时间敏感的数据比如视频就很重要了

典故: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34、总而言之

造句:总而言之,有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即在一定阶段有可能采取购买资产的量化宽松政策以支撑市场和促进经济成长,问题仅在于何时采取行动以及采用何种方式

典故:总的说起来。

35、不翼而飞

造句:2000年12月22日,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巴黎青年》、《与园丁对话》以及勃朗伦的自画像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家博物馆不翼而飞。

典故: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36、何乐而不为

造句:有时候想想,一个孩子面对另一个孩子的指责,略带自潮的显示自己的大度,智慧,还能堵住他的嘴巴,真是感叹,这一点智慧与幽默,何乐而不为呢?

典故: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37、落荒而逃

造句:被发现后,该生物落荒而逃。这是现代第一个有关于雪人的记录(古罗马的传说里也有说在印度的洞穴里有着半兽人),这使得其成为了大脚怪的烂兄烂弟而闻名于世。

典故: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38、适可而止

造句:我通常坚持这样的一个指导方针:最起码保持三个小时的睡眠并且当你想让你的孩子晚上入睡时要适可而止。

典故: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39、蜂拥而来

造句:工程刚开始,邻居们蜂拥而来:当地农民坚决认为那块土地上的每一株胡桃木属于他们,所以要求她为被砍掉的每一株树赔偿几千元的损失。

典故: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40、锲而不舍

造句:有个术语,叫做“流心理学”,就认为一个人若能全神投入到工作中,能够锲而不舍,并且享受工作的乐趣,那是因为他的能力正好能够应对所面对的挑战的缘故。

典故: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1、扬长而去

造句:2010年3月30日,一批窃贼进入位于巴黎中心的一家里昂信贷(CreditLyonnais)银行,撬开100多个保险箱,盗走数百万欧元的现金和贵重物品后扬长而去。

典故: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42、显而易见

造句:如果你处于否认状态,你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抱有不现实的想法而这些事对于周围其他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典故: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43、似是而非

造句:而本片的确提出了似是而非的证据,证明布什本人构思了、推动了并且合理化了这场战争,他力排异议,没有简单地对别人的意见加以默许。

典故: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44、兼而有之

造句:不管这种指控是真的或者仅仅是对失败者的落井下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媒体在对候选人的报道中的着眼点都是令人注意的。

典故: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45、一而再,再而三

造句:如果你认为你的律师试着毁掉你与他的协议时,请记住这点:即使仅有1%的机会使你的协议变坏,你的律师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视这1%。

典故: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46、久而久之

造句:并且现在我依然认为管理者应当对此投入最大的关注,因为这样的现象会危害到团队的其他成员,并且,久而久之,这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风险甚至会蔓延到整个公司。

典故: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47、油然而生

造句:我对此一窍不通如果我确实懂得点的话,就不会凭空乱想一气,但当我回想当时使我兴奋不已的事情时,那令人激动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典故: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48、知难而退

造句:阿岳坚定表达追求小鹿的心意,更对她十分关怀,但因害怕给两人带来更多的痛苦,以致小鹿一再避开阿岳,并利用一新让阿岳知难而退。

典故: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49、揭竿而起

造句:1809年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过后,土耳其人建立了这座骷髅塔,用揭竿而起的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塞尔维亚战士之头骨装饰而成。

典故: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50、应运而生

造句:美国环境保护署称,由于温室气体的危害应运而生的科学分支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气体的增加正是人类排放的结果。

典故: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51、如此而已

造句:这意味着你对于如下种种早已熟谙于心:编写好的代码,面向对象设计,编码风格,最佳实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重构无非是某些人的故作玄虚之语,编造出来用以兜售自己的新书,如此而已。

典故:如此:象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

52、接踵而来

造句:过后,当他登陆了一个社交网络点瞧瞧他的朋友都在干什么,一连串航班公司或者旅馆的广告接踵而来,上面附有他们的邮箱和照片。

典故: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53、不谋而合

造句:这一结果与如今一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不谋而合,这样的研究显示,人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会影响脂肪及其他物质的分解,从而增加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典故: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54、量力而行

造句:同时办实事、做好事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目标和要求,承诺了的事一定要兑现,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典故: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55、不胫而走

造句:他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不胫而走,最后登上美国经典作品的宝座,也在国际上被列为最受欢迎的美国文学瑰宝,但作者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这一切。

典故: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56、乘虚而入

造句:在这种各政治派别以及各部落之间勾心斗角的博弈的背景下,政府官员和部落头领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来补充他们微薄的收入,这时利益集团乘虚而入。

典故:乘:趁。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57、放之四海而皆准

造句:气候变化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从发达国家那里拿来一套规则,作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会说不。

典故: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58、取而代之

造句:因此,你可以把一套复杂的WSDL规范丢在一旁,取而代之拥有的是一系列从提供者和使用者角度断言描述服务的单元测试。

典故: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59、不期而遇

造句:在华盛顿,组织者推迟了纪念马汀路德金的活动,原定于周日纪念金博士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48周年庆与风暴不期而遇。

典故: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60、周而复始

造句:诱华尔街银行家和投资者走上歧途的是相似的事件:2011年是2008年的重演,金融动荡的历史在一个没有尽头的循环中周而复始。

典故: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61、言而有信

造句:它不仅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信守承诺,严格自律,而且要求在与他人交往中言而有信,言行一致。

典故: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62、轻而易举

造句:我们当然不是说你轻而易举就可以把钢琴弹得行云流水,而只是说在你面前扔一本乐谱你就能弹出一点什么,而初用小提琴你是做不到这样的。

典故: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63、挺身而出

造句:但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把自己至于揭发者的位置,挺身而出说,“这个生意是不可靠的,我们将不再参与其中”,他们很有可能会被解雇。

典故: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64、不寒而栗

造句:2004年圣诞到新年的那几天令人不寒而栗,每天都有关于这场大规模灾难的最新噩耗。在这几天中,没有人知道在未来的一年中这场灾难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

典故: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65、一拥而上

造句:面对野兽尸体,大夥儿一拥而上,渡鸦忙著将大块的肉一块块刁走藏起,埋了后还会用废弃物遮掩伪装,表面完全看不出来。

典故: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66、秘而不宣

造句:在联合国会议的演讲中,胡锦涛含蓄地把这个数字放在心里秘而不宣,只表示中国的碳减排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将有“显著的”下降。

典故: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67、脱口而出

造句:他脱口而出:“听着,州丈,明年您将竞选总统,如果您否决这项法案的话,我们将在德克萨斯州让您的总统选举一败涂地。”

典故: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68、可想而知

造句:走向全球对于联想来说是一项复杂异常的任务。如果聪明如柳传志的人也遇到这样的困难,难么其他的中国企业高管所遇到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

典故: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

69、戛然而止

造句:我们会提醒他们,金博士曾经是一个伤心而气愤小男孩,因为他发现自己和一个白人孩子在上学前结下的友谊,由于一年级的开始戛然而止。

典故: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70、悬而未决

造句:关于是否将北极熊列为濒危物种而保护起来尚为一项悬而未决的联邦决议,该决议与气候科学和气候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典故: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71、铤而走险

造句:很久以前我这样总结局外人,“我们身处的社会中那些在自己母亲葬礼上都不会哭泣的人是在铤而走险,冒被判死刑的险”,现在我承认这样的叙述是非常荒谬的。

典故: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72、同日而语

造句:当今欧洲人平均比100年前寿命长30年,收入是当时的五倍之多,民主自由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整个欧洲66年内没发生过一次重大战争。

典故:指相提并论。

73、铩羽而归

造句:实际上,这种运动并不能引起大多数英国民众的兴趣:面对着足球场上的铩羽而归,或是板球、网球的种种失利,他们早已是焦头烂额,无暇分心。

典故: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74、望而生畏

造句:也许关于海胆,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是它们的棘刺盔甲。但是,它们的口器可能更令人望而生畏毫不夸张地说,海胆的牙齿可以把岩石咬碎,却永远不会变钝。

典故: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01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