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具有特点动力性、激动性、强度、紧张和轻松。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积极情绪是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平静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条件 。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
4、指向性。正性情绪是指需要得到满足,负性情绪指的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类主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负性情绪。 5、两级性,情绪有高兴、愉快,也会有愤怒和悲伤。 6、动力性。情绪对行为和认知是具有动力性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孩子被表扬之后动力十足,干什么都特别有干劲,这是情绪的动力性在起作用,甚至我们高兴的时候痛的感觉都会下降。 7、宣泄性。情绪可以通过生理方式表达,也可以通过心理方式表达。心理表达方式主要是将情绪迁怒于别人
从大的阶段来说,人的情绪情感有三大阶段和特点
第一阶段是出生到上学,这个阶段的情绪情感很随性,有糖吃就开心,没糖吃就不开心,谁对你好接触多你就对他热情,反之则冷漠;
第二个阶段是上学到大学毕业,这个阶段情绪和情感中出现波折的概率很大,一方面仍然离不开父母对你的关心,另一方面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要自我做主,加上接触的人和事更多了,所以出现情绪和情感冲突的情况很多(例如和同学竞争学习委员,例如和女朋友谈恋爱,例如和父母对于选什么专员有分歧等等);
第三个阶段就是大学毕业特别是工作以后,这个阶段理论上更加成熟,你会发现家人都开始依赖你而不是指挥你,你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全部责任,情绪和情感会相对定性定型!
当然还有其他划分方法或阐述,但其实情绪和情感和人的知识能力体系是相关的,见识,思维和工具,无不和个人的心里成熟度及承受能力密切相关,进而表现在人的言语和行为上!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日常人际关系(引用)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日常人际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人际交往中优势地位的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剖析人际交往的窍门,并试图解决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压力;人际交往
正文:
古人对21世纪的预言是我们将会拥有汽车,飞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惬意,更加舒适,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历史,我们更有时间去结识朋友,分享生活。但是,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的风风雨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具体地描述了能够体现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包括:
①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低下或弱智的人,不仅不能正常地生活与工作,有的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说他们是健康人。正常的智力是维持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的基础,因此它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志。
②情绪稳定、积极
情绪稳定与积极是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和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喜怒无常,长期情绪低落,或者一经非正常刺激就显示出情绪反应激烈并难以控制,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事实上,许多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等。情绪积极能够保证个体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够抵御不良情绪的过度反应,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认知、情绪与情感、个性)中,情绪是最活跃和最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的心理因素,因此,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
③思想与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④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必要的社会信息,从而能够积极地形成自己的社会知觉与社会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⑤良好的适应能力
对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标志的动力性因素。人不可能生活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人必须能够在变换了的环境中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才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二﹑压力与管理
生活中人人都会感到压力,但不同的人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压力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时所引起的反应也可能不同。压力对人的影响效果还取决于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与能力。我们常常遇到的压力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忧压,即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另一类是劣压,即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消极的,许多研究都证明,优压可以提高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而劣压则会损害人的健康和影响人的工作效率,长期处于劣压的状态,人的机体内会产生很多危害健康的因素,甚至导致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饮食失调、溃疡、糖尿病、精神沮丧、抑郁症等。
当人处于压力情境时,压力刺激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被称为是“全身适应症候群”,这个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警觉反应期是个体对压力的性质进行确认、评估的过程;抵抗期则是调动自己的资源来应对压力的过程;当压力长时间不能被减轻或消除时,人们对压力的反应会变得麻木,同时身心感到疲惫,这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性反应。在压力管理过程中,抵抗期是我们积极应对压力的最佳时期。而在警觉期,对压力的确认和评估决定着下一步应对压力的方式和效果。因此,对压力本身的分析是压力管理中的重要步骤,这包括对压力的来源、个体对压力的反应和压力产生的根源等。
(一)压力产生的根源
个性根源:个性上过分追求完美、过度服从、过分执着的人往往容易产生过高的压力。
社会根源:那些缺乏人际支持、想法不切实际、身体紧张、情绪压抑、忽略自己的需要、感官刺激过度的人容易产生压力。
(二)压力管理
1感受和觉察压力
从对人的影响的程度上将,压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稍微多的压力可引发纷乱的情绪;
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的各种不适;
过大的压力会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处在崩溃的边缘。
2保持躯体与精神的平衡
人体是一个身体、心理、社会等属性交互影响的统一体。当我们感到头痛、肠胃不适、疲乏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焦虑,怀疑自己是太累了?感冒了?还是工作压力太大了? 身心交互影响就是指,当我们身体某一方面发生疾病时,另一方面也常常会受到影响,很少有一种病是纯粹身体方面的活心理方面的。保持躯体与精神的平衡就是要有意识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积极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是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身体状态的感知可以通过医学体检、体适能测试与评价等方法来实现。而对自我心理状态的感知与评价则通常是被忽略的。有许多情绪、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自我心理状态感知能有所帮助,另外可以在每天工作完成之后,或参加完一次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反应进行一下反思。长期这样做,对了解自我心理状态和保持心理健康很有好处。
3掌握必要的心理技能
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情况下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些技能包括:心理放松的技术(自我暗示放松、渐进放松、自生训练等);生物反馈技术;冥想;系统脱敏等。
4时间管理
把自己一天中的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固定的时间做既定的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工作完不成或任务压力始终作用于自己的精神而产生压力。
(三)压力测试
你有心理压力吗,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吗在下面的测验中找出最接近你实际生活的一种情况,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可选择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种。
1,生日,婚礼……,免不了花钱。
A 你不想在这类场合出现,以免花钱买礼物;
B 尽管不少花钱,可在各种场合,你还是乐天选择小巧而特别的礼物;
C 只在对你很重要的场合送礼;
2,你的自行车与别人的车相撞,你不得不与对方约个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A 这件事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使你失眠;
B 这并非重要的事情,只是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你会在问题解决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便尽快忘掉那不愉快的事;
C 开始时你不去管它,只要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天到来时再想办法应付它;
3,你的家具或电器由于水管破裂被损坏了,而且发现你的财产保险不能完全弥补损失。
A 你很失望,痛苦地抱怨保险公司;
B 开始自己修复家具;
C 考虑撤销保险,并向有关事务机关投诉;
4,你由于某件生活中的小事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A 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轻松一下,忘掉这件事;
B 准备到对方单位告他;
C 通过散步或看一场**来平息怒气;
5,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你和你妻子(或丈夫)经常发生口角。
A 每当这个时候,你尽力放松自己,保持沉默,不去争执;
B 你和朋友谈论这事,使你的观点和感情得到理解;
C 寻求机会,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谈心,看如何摆脱由于日常生活压力而引起的争吵;
6,一个你所爱的亲密朋友准备与别人结婚了,对你来说这是个巨大的不幸。
A 你逃避现实,使用权自己相信这不可能发生,因此没必要担心,于是仍然乐观地抱希望;
B 决定不去担忧,因为还有时间去改变这个“事实”;
C 决定向你所爱的人提出你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严肃地向她(他)说明不该这样的理由;
7,每个人都承受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你更担心食品价格上涨。
A 尽管价格上涨,你仍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因此不得不花更多的钱;
B 每看到物价上涨,你怒气会大增,但不管怎么样还要买,甚至拼命抢购,担心还会再涨;
C 设法少花钱,制定出一个营养而又实惠的信食谱;
8,终于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们认识并被赋予一项重要工作。
A 你考虑放弃这次机会,因为工作量太大;
B 你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承担这个重任;
C 分析这项工作对你的要求,并为从事这一工作做各方面的准备;
9,你猜想你的房租或一些其它的月支付会增加。
A 每天急于收信,以便从朋友那里早点确认上涨的信息,只有没信时才有所放松;
B 决定不被这次涨价吓倒,你计划怎么样应付这种情况,如换房、采取节约措施等;
C 你觉得每个人都处在同样的状态中,因此逃避现实,被动等待,认为自己总会应付得了;
10,你的一个非常亲近的人在一场事故中受了重伤,你从电话里得到了这个消息。
A 努力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你还要把这一消息告诉其它朋友和亲戚;
B 你挂断电话,哭起来,让悲痛尽情发泄出来,使心里好受一些;
C 去医务室向医生要一些镇静剂,帮助你度过以后几小时;
11,每个节假日,家里总为去探望双方的父母而发生激烈争吵。
A 你制定了一个严格的5年计划,要求在节假日轮流探望双方父母;
B 决定在重要的假期与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成员一起度过,而在不太重要的假期邀请其他人;
C 决定做最“公平”的事,根本不与家里老人、亲戚一起度假,这样麻烦最少;
12,有一天你突然感觉不舒服。
A 读一些有庆医学的书,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B 鼓起勇气,告诉家里人,并去医院看病,希望得到医生帮助;
C 拖着不去看病,认为自己最终会好起来;
13,你最小的孩子离开家走入社会,这意味着家里只剩下你和你丈夫(或妻子)。
A 与朋友谈论家中的这一变化,看他们是怎么应付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应的状况;
B 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并为自己寻求新的兴趣爱好;
C 想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多在家里呆一段时间陪陪自己。
问题1——3:A=3,B=1,C=2;
问题4——8:A=3,B=2,C=1;
问题9——13:A=2,B=1,C=3。
总分越低,说明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如果得分为21或更少,那么你很会处理问题,心理压力不大,或许还可教其他人如何平静下来,减少心理压力,如果21分以上,说明心理压力过大。
三﹑什么是人际交往?
1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 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2) 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如何改进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充分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
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拓展。此外,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另外,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还表现在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就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这就是说,大学生必须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
2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的确,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欣赏他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在我国大学生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愿与成熟、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3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怎么办呢大吵大闹干脆绝交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我们的同学中,他们或开朗、或深沉;或含蓄,或坦率;或豁达、或慎重,其个性是丰富多彩汗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他们间的交往频繁,因接触多、机会多、交往最易,但也因接触多、摩擦多、矛盾多、交往也最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交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的最大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宽宏豁达,要体谅他人,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4把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面对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试与改善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耐心,需要有针对性,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各种力量共同的支持。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必将迈向更高的平台,而不仅仅是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那么,我们就能谈及为社会,为自己做出什么贡献了!
1 什么是情绪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什么意思
普通心理学定义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 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生物学定义
亦称情动。一般把情感中象愤怒、悲哀、恐惧等这种暂短地、急剧地发生的强烈的情感称为情绪。也包含那种即使程度不强,但相同征候反复呈现的状态或一般情感状态。情绪在产生心理上的体验的同时,在有关内脏器官的变化上完全是生理现象的表现。与情绪相伴随的行为依据种而采取同一的方式,这一点是先天的反应方式。在比较行为学中,对各式各样的种的情绪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它的机构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情绪中也有象不安、希望由于经验而习得的成分,从比较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与先天的行为方式相反的学习的影响。根据最新研究,情绪可能是由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完成的,这个功能系统可能包括下丘脑、边缘叶、丘脑核团等,丘脑核团是获得情绪的核心结构,丘脑中存在一种叫丘觉的遗传结构,有一种丘觉是产生情绪体验的。
释义
①心情;心境:情绪不佳|醒来情绪恶。②从人对事物的态度中产生的体验。与“情感”一词常通用,但有区别。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喜悦、愉快等;反之则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忧愁、恐惧等。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 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情绪经验的产生,虽然与个人的认知有关,但是在情绪状态下所伴随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乐。再把它们细分还有很多,基本包括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所有。
什么是情绪反应?
当人们的情绪处在某种状态时,身体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称为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快乐时微笑、生气时皱眉、伤心时哭泣、恐惧时发抖因此,情绪反应主要包括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与人体外部的表情动作变化情绪的产生主要是大脑皮层下的中枢在控制,情绪是受植物神经调控的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器官(心脏、血管、胃肠、肾等)、外部腺体(唾液、泪腺、汗腺等)与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植物神经系统既能接受外部感觉器官的 的输入,也能接受来自内脏 的输入因此,人在一定的内外界的 作用下,伴随着情绪体验,人体内部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及其代谢过程的相应变化情绪对呼吸方式的影响很多,如惊恐时呼吸会临时中断,恐惧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大喜或大悲时,可能会有呼吸痉挛现象发生情绪还会影响循环系统如心跳加速或减慢,外周血管有时舒张有时收缩人在愤怒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增加情绪对消化系统也有影响当人处在抑郁、悲哀、焦虑、惊恐等消极情绪时,消化腺活动受到抑制,食欲减低如长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能够引起胃酸分泌持续升高,可能导致胃溃疡愉快的情绪能促进胃液、唾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情绪对内分泌也有影响例如,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等的分泌增多或减少在焦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下,抗利尿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引起排尿次数增多在激烈紧张的情绪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瞳孔放大、肌肉力量增加,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中情绪还分影响人的外分泌腺活动悲哀、欢乐时都会流泪,愤怒时会冒热汗,而恐惧时出冷汗。
什么是情绪,情绪怎么产生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信心构成要素中的外向认知是指人们对行为可能或必定成功的认识过程,由于这种认识过程只能是对行为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所以这种认识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对行为过程的想象和推断;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人们在睡眠时意识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时意识水平最高。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 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仇恨、喜爱等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的区别。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 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 以后,伴随着 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 药物 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什么是情绪
本能的反应可被视为是情绪的原始状态。在某些状况下,人类和动物经历本能反应的方式是一样的。
在面临危险时,当有机体的生存遭受威胁时,心跳会加速,肌肉会绷紧,呼吸也会加快,好准备战斗或是逃跑。
这是原始的恐惧。当被逼到绝路时,一股强烈的能量会突然升起,给予身体前所未有的力量。这是原始的愤怒。这些本能反应和情绪很相近,但是在字面上的真意并不是情绪。
本能反应和情绪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本能反应是身体对外界情况的直接反应。而另一方面,情绪则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间接的,一种情绪可能也会是对某种实际情况或事件的反应,但是,情绪对事件的反应是经由心智阐释的过滤,思想的过滤,也就是说,经由“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我和我的”这些心理上的概念的过滤。比如说,当有人告诉你一辆车被偷了,你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情绪的。但如果被偷的是“你的”车,你可能会非常地生气。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小小的心理概念“我的”,就会激起那么强烈的情绪。
虽然身体是很聪明的,但是它却无法分辨实际情况和想象之间的差异。身体对每个思想都会起反应,好像这些思想是真实发生的一样。它不知道那只是一个想法罢了。
对身体而言,忧虑、恐惧的思想就等于“我遭受危险了”。于是它就顺应地做出反应,即使当时可能是晚上,而你正躺在一张温暖而舒服的床上,你仍然会心跳加速,肌肉紧绷,呼吸加快,能量随之累积。
但是因为这个想象中的危险只是一个心理的幻相,所以这些能量无法宣泄。部分能量转回到心智中,激发更多焦虑的思想。剩下的变成有毒的能量,危害身体的和谐运作。
身体相信脑袋中的声音所诉说的故事并对它做出反应。这些反应就是情绪。而这些情绪接下来又把能量反馈给当初创造它的思想。这就是介于未受审查的思想和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创造了更多情绪化的思考以及情绪化的杜撰故事。
那么,正面情绪是否对身体有不同的影响呢?它们是否会加强免疫系统,活化与疗愈身体呢?是的,没错,但是我们必须要区分一下小我产生的正面情绪以及更深层次的情绪之间的差异。这种更深层次的情绪是从你与本体联结的自然状态下散发出来的。
其实,在动物性产生的正面情绪之中,已经潜藏了它们很快就会转变成为的反向情绪。举几个例子:动物性所谓的爱,其实是占有和上瘾的执著,转瞬间就会变成恨。对未来事件的期盼,其实是动物性过度重视未来,当事件结束或是未能满足小我的期待时,很容易就转变成它的相反情绪——打击或失望。某一天,赞美和认可让你觉得有生命力而且很快乐;而另外一天,被批评或是被忽略又会让你觉得沮丧和不快乐。一个狂野派对的欢乐,会以黯然神伤和第二天清晨的宿醉收场。无恶即无善,无低即无高。
动物性产生的情绪是从心智对于外在因素的认同而衍生出来的,而外在的因素当然都是不稳定而且时刻变化的。我们前面所说的更深层次的情绪其实不是真正的情绪,而是本体的状态。
如果想深入地分析了解自己
请来腾讯课堂收听我的课程,快乐心灵是如何炼成的
情绪是什么,分哪几种,与情感有什么分别?
1)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 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3)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如下:
1、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热情或是过度的伤感,气愤,绝望;
2、易受他人情绪的感染,对情绪和情感隐私的保护意识强烈;
3、对符合自己信念和理想的要求或行为容易迅速地表现出热烈的和积极的情绪,遇到阻碍时又会迅速表现出否定的情绪。
中学生
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2至18岁左右,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两种。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
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
中学生-搜狗百科
中学生情绪情感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心理学家曾把处于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情感情绪形象地比喻为“像一个钟摆”,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摇晃于两极之间,这主要与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
(3)外露性和内隐性
随着年龄的增大、认知范围的扩大、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 青少年学生情感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观察体验、自我监控的能力逐渐增强,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
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情绪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表现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有时往往带有很大的文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心境化和持久性
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的情绪体验延长成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败会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烦躁、失望等)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影响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身心因素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同其整个身心发展特征密切联系的。中学生的整个身心发展都处在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地位和发展状态决定了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常常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既具有儿童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成人的某些特征。
影响和制约青少年情绪和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身心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迅猛
中学生处在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从外形上看,他们身高猛长,体重猛增,到青年期已经达到成人体型。
从内部机能看,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机能虽然不及成人,但远远比儿童强;内分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特别是性腺的发育和性成熟,对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
随着经验的不断增长,以及同认知发展有关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发展与成熟,中学生对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认识远远超过小学生。
(三)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随着认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很大发展,成年意识成为左右其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
(四)活动领域拓宽
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活动领域更为宽广。他们摆脱了家庭和学校的束缚,进入社会,并力求摆脱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独立地评价社会现实,从而上升到再认识社会现实的阶段。
(五)社会交往增多
小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带有相当的依附性,中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则带有更多的独立性。随着性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进入异性交往、异性相爱的时期。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
情绪和情感都是主观认识的一种感受,但是二者有区别,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情绪: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二、特点不同
1、情绪:在情绪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
2、情感: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三、作用不同
1、情绪: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2、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