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美育是最能深入人的灵魂、触动人的情感的教育。情感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但它却点燃人生命的火花,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因此,应当通过美育来培养高尚的情感,使人不仅仅热爱美,而且要为美好的事物、为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情感已经初步发展起来了。尽管他们尚不具有分化、成熟的审美情感,但却具有了培育的基础。幼儿期的情绪、情感极易被感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美的事物有积极的探索兴趣,美的事物有声、有色、有形、有魅力,非常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而使他们高兴起来。只要给幼儿提供美的事物,让他们能够理解美的形式所包含的美的意义,就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就能让他们从直觉开始。产生最初的审美情感,并将此情感一直贯穿于他们整个的审美活动。因此,培育这种情感应当成为幼儿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培育幼儿的审美感知就是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美,使其感知活动对美变得敏感起来,能在平常的事物中、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幼儿审美感知的发展与其一般感知觉和认知的发展相伴随,从无意识地对美的东西的注意到模仿周围成人对美的感受,直至自觉地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幼儿的审美感知具有表面性,如他们容易接受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喜爱鲜明、艳丽的颜色,不注重色彩的协调,喜欢听欢快、变化明显的曲调等;幼儿的审美感知还带有行动性,常常直接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对美的感受、理解、态度,如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等。因此,应当多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发展感觉器官和基本的认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美,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
幼儿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行动,幼儿表现美的核心是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幼儿的这种想象和创造需要积累多种经验,需要自由的学习环境,需要通过绘画、唱歌、舞蹈、语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一定的能力和技能才能实现。因此,营造一个宽松的气氛让幼儿能自由地想象、创造,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幼儿能开阔眼界,获得丰富的刺激,创设幼儿能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等等,都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一、理论学习:《如何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之美》
儿童文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创造艺术美,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可以达到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寄情,以美健体。我国近代教育家,学校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把美感教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
作为儿童文学之一的幼儿散文,是幼儿园地里一朵独具特色的小花 ,它以语言简炼,意境优美等特殊的艺术魅力,给幼儿以强烈的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启迪。它有一种特殊的美,它介于叙事体故事和抒情体诗歌之间,让作者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
幼儿园的散文教学,不光要着眼于智育与德育,更要偏重于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要把散文教学的功能用于培养幼儿记忆能力,纠正幼儿的语言,更要让幼儿体验散文的内在美,以体现文学作品最本质的功能——审美愉悦。成功的幼儿散文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有着别的教育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联系实例,浅谈一下我在散文欣赏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的。
1.观察实景,启迪美
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散文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幼儿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散文教学之前,首先应根据所选定的散文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实景观察,从大自然中或生活中得到美的启迪,并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并有感于大自然的美或日常生活的美而激发起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和欲望。
2.欣赏作品,理解美
散文《春雨的色彩》是一篇文字精美的散文,借春雨写春天,画面感很强,反复吟颂,耳畔仿佛有沙沙的雨声在回响,眼前似有美丽的春景在浮现,草地绿了,柳树绿了,桃花红了,杏花红了,油菜花黄了,蒲公英花也黄了,这是静中之美;而穿梭的小白鸽,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这又是动中之美,好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充满生机的面经过反复研究教材后,我认为“春雨象春姑娘纺的线,轻轻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这些句子需要让幼儿很好地理解,因为春雨是本篇散文的灵魂,中班的孩子虽然听过,但不一定细想过它的含义。所以在孩子欣赏作品时,我先让孩子知道春雨就是春天的小雨,它为大地上的万物送来水份,使它们得以快快生长,并使百花齐放,所以说是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色彩。
3.创设情景,表现美
在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并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启发、诱导幼儿把实景与作品中的东西,通过多项动手动脑的艺术活动表现出来,设置情景,再现作品内容。
如欣赏了散文《春雨的色彩》后,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了柳条,挂在主题角中;手指点画的桃花红艳艳的,开满了墙壁;皱纹纸做的**的迎春花开得真艳,与自然角中小朋友带来的实物桃花、迎春花相映成趣;一只只出自小朋友之手的小白鸽、小燕子、小黄莺穿梭其中。小朋友在这样情景的感染下,处于兴奋的状态,自然而然随着满目春色进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的遐想之中,并自发地用动作、表情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加上教师画龙点睛般艺术化语言的引导,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美的情感。此时幼儿在与境的相互作用下,进一步感受到了散文意境之美
4.仿编活动,创造美
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应更深地体会作品所描写的意境。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细致地分析作品段与段之间的重复性描写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保留作品个别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原则,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散文的结构,创编出自己的散文段落,甚至创编出新的内容,拓宽原作品意境。境的拓宽,超越了作品描写的情景本身,极大地丰富了作品内涵,从而使幼儿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认识也随之加深。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出散文所蕴含的内在美,并运用、各种手段,让幼儿较深刻地领会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师应做一个支持者,引导者,通过自身的眼神,表情,声音把情感传递给幼儿,幼儿的情感也被教师的情感所感染,教师与幼儿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形成一条感情的纽带,互相影响,步步深入,师情染幼情,幼情激师情,使幼儿形成一种内心的视像共鸣,从而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
1、培养孩子感受艺术中的美
艺术不仅仅指的是美术绘画,还包括音乐手工雕塑等等。美术作品形象生动优美,色彩鲜明,造型具体,因此小儿有强烈的感染力。给孩子看美丽的画册,欣赏名画,也会提高孩
例如:斯玛特儿童中心经常组织孩子一起去博物馆,或者去国内文化名胜之地参观游学,让孩子听一些精湛的名曲,并让他们主动分享彼此的感受。
2、培养孩子感受自然中的美
要大自然是神奇的,它有孩子们探索不仅的奥秘,吸引着孩子去探索。斯玛特美术加盟教育专家研究表明:每个孩子求知欲很强,大自然的各种事物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对于儿童美术老师来说,不仅要帮助幼儿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
3、培养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
在培养孩子美感的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孩子拥有一个积极的情感。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愉悦。作为儿童美术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尽量引导幼儿从生活细微处去感受美的存在,扩大其审美视野,提高他们认识美的能力。比如:让孩子仔细观察儿童美术中心的身边的画具设施,让他们感受到形式美、艺术美、色彩美。
小结:大自然当中的每一件东西都能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平常人的眼里大家觉得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东西,如果能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去发现去感受,那对孩子的美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儿童美术加盟中心专家认为:不仅要让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还要教会他们用艺术的思维对待生活,去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变的更美好,进而加深孩子的艺术体验,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美育,是培养孩子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础工程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呢?1、美化孩子的家居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最好先从孩子的身边做起,要做的第一点是美化家庭环境,让孩子处在一种秩序井然、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状态下,爱美之心就会悄然生长。反之,家中杂乱无章,给孩子的印象是粗俗的,这种粗俗的环境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也会“培养”孩子粗俗的心灵。一个美观、优雅的居室,就是一幅百看不厌的风景画,即使是简陋的房舍和家具,只要搭配得当,放置合理,干净整齐,也能给人以雅致的感觉;反之,即使是高档的房舍和家具,如果布局杂乱,胡乱搭配,也会给人以俗不可耐的感觉。家居布置、家庭环境美化,实际上体现着人的修养。居室环境对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应帮助孩子创设一个简洁、朴实、和谐、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个人空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审美意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强化,情操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 2、要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生命的滋润。那如水的月光,碧绿的原野,涓涓的溪流,柔和的垂柳,使人感到安静舒适;那汹涌的大海,奔腾的江河,巍峨的高山,使人心旷神怡。自然界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具有美的特质,因而都是审美的对象。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它的温馨,感受它的灵气。一个失去童趣的孩子,必然早熟,早熟就是生命过早失去弹性,过早定型,早熟必然早衰。早熟就是过早社会化,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儿童也因此过早失去天真与好奇,失去活力和想象力。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没听过鸟叫,不认识黄鹂和白鹭,自然体会不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春光明媚之美;他们没到过山村,没见过烧柴做饭,没听过鸡鸣犬吠,自然体会不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闲静恬淡之美;他们没见过长江黄河,自然体会不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壮之美。家长们,老师们,带我们的孩子到公园去吧,到田野去吧,去看一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看一看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论是小桥流水的优雅情趣,还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滴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的一缕炊烟,都会使我们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受到审美的熏陶。 3、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现实生活之美。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就是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美,进而产生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欲望。现在不少孩子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什么都“没劲”,一遇到挫折便唉声叹气:“没意思,活着真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生活中的美。罗丹说:“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让孩子懂得,生活的美就在生活本身。 巍巍在他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有一段话: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的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傍晚的村头,吹着横笛骑牛归来的牧童,一张张淳朴憨厚的脸庞上挂着满足的微笑;村民们在老树下纳凉,老人们在讲述着那古老的传说;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嬉戏;抽着旱烟袋的老人在对弈;亲密的三姑六嫂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说着悄悄话;欢快的小河两岸坐着一对对唱着情歌的青年男女……这就是生活的美! 4、让文学和艺术滋润孩子心灵。 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熏陶的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让孩子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这样说,唐诗宋词,是引导人们走进中国文化殿堂最好的入口。熏陶性灵,启迪文思,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境界,都可以在唐诗宋词的吟诵中得以潜移默化地实现。所谓“书卷气”,所谓“文化底蕴”,首先就看胸中装有多少古典诗词。 打开一部田园诗集,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细心描绘的一幅幅精彩的风情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多么淳朴安谧的气象!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多么洒脱自然的雅趣!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多么适意自得的情态! 在诗人的笔下,我们看到的真是令人神往的人间乐园啊! 教孩子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不一定都是审美教育。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培养人的艺术趣味、艺术情操。当前,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动机不纯,把掌握艺术技能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当做成名成家的捷径,一旦发现成不了“大器”,便立即终止孩子的艺术活动,急功近利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孩子刚刚学了一点艺术的“皮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逼着孩子参加各种“考级”,这种功利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审美情趣。我们应该让孩子怀着纯洁的童心,自觉自愿地步入艺术的殿堂。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能够悄悄地走近李白、杜甫、泰戈尔、雨果、莎士比亚,默默地亲近徐悲鸿、齐白石、毕加索、罗丹,能静静地沉醉于《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蓝色多瑙河》《田园交响曲》……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却迷恋眼花缭乱的动画片,花样迭出的广告片,打打闹闹的游戏片。人是多么容易陷进这简单的消遣中!这是人性的弱点,更是孩子的弱点。我们家长的责任就是及早引导孩子走向高雅,避开粗俗。而这个引导的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孩子们如果具备了高雅的审美情趣,他就会为初春时悄然绽放的一枝新绿而欣喜,为晨曦中喷薄而出的朝阳而欢呼,为莎士比亚、曹雪芹而震撼,为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而激荡。他们就有可能具备纯洁的心灵,宽广的胸襟,从而在人生的旅途中笑傲风云。 健康的审美情趣,会塑造高雅的风度气质。你信吗?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穿着比较清凉的衣服,给人留下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感觉。然而,某些宝妈们却在担忧着这些清凉的衣着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宝妈担心学校附近的人穿着清凉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观点。其背后隐藏着许多心理和文化因素:
1 对孩子未成熟心理的保护: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他们过早地接触了一些性感的、暴露的服装,有可能对其未成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积累下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对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担忧: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在对待性别、衣着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因此宝妈们可能出于一种保守的思想观念,认为一些暴露的着装是不好的、不应该得到社会认可的,担心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 对潜在的安全风险的忧虑:可能有些宝妈们认为,穿着暴露不仅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影响,还有可能引起周围陌生人的注意,增加了孩子的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宝妈们担心一些人穿着过于性感或者暴露可能会吸引不必要的关注,为孩子带来不安全的因素。
解决宝妈担心学校附近的人穿着清凉影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孩子的心理教育。宝妈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发展性别认同感,认知健康的形象和文化习惯,提高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了解和引导孩子避免不当穿着,以及提高对同龄人的身体自尊和尊重。
2 建立身体自尊感。宝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身体自尊感,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认知人体的美丽之处,渗透孩子的自信与美丽,从而对周围的人的身体不会感到过于好奇或者是产生任何的负面情绪。
3 引导孩子的穿着。宝妈可以从衣服的质地和款式、季节气候等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孩子穿着方面,平时也可以引导孩子穿着得体,并以身作则,作为良好的榜样来引导孩子健康穿着。
4 增加对外界环境的监督。有些孩子过于好奇,对身边的事情会产生很多的想法,以致担忧清凉的人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宝妈可以选择小心翼翼,增加对外界环境的管理和监督措施,降低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增强孩子对安全措施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宝妈们忧虑学校附近的人穿着清凉的想法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和背后的因素。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让孩子能够在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幼儿教育的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其中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在幼儿期,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如音乐、舞蹈、美术、手工制作、书法、影视作品等,其特征也各不相同。教师应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体验审美愉悦,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发现和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下面我谈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观赏自然美:培养幼儿发现的能力。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观察力、注意力、抽象想象思维能力正在初步发展。而对美丽奇妙的世界,该如何引导幼儿去发现美,为表现美、创造美积累经验呢?
1、倾听自然美 幼儿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丰富的事物和现象给了他们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师应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一起倾听自然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如鸟叫声、虫鸣声流水声等,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音色、强弱、快慢等,想象声音像什么,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带领幼儿领略自然美。
2、欣赏节日艺术美 一年中有很多的节日,节日里都会有各种庆祝的活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六一节等,在这些节日来临之际,可组织幼儿观赏这些文艺节目,让幼儿感受节日特有的艺术美。
二、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俄国儿童文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幼儿美的感受力不但需要从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中获得,同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促进其感受美的能力的提高。
1、教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引导幼儿从作品旋律的节奏,强弱,快慢和情绪、乐段的变化去感受音乐的特点,甚至是讨论作品的背景和意境等,如在学习音乐欣赏课《奇妙的大森林》时,在乐曲中高音区跳跃的旋律表现出了小松鼠的欢快,低音区缓慢的旋律则代表了大象的稳重。在欣赏体验中,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2、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音乐作品 。由于幼儿期孩子感受力的有限,还不能感知音乐中细微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音乐作品,最好是选择一些简单,情绪情感鲜明的乐曲(如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等,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表现力。从《纲要》的精神中可以看出,培养幼儿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提倡幼儿的参与性,充分挖掘其表现形像的潜力。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使幼儿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1、歌唱活动 :唱歌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孩子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做到真确的呼吸,准确的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等等,孩子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幼儿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幼儿对理解歌词的兴趣,引导他们将自己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如在音乐活动《小树叶》中,因为歌曲有两段,而两段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要求小朋友唱歌的情绪是不同的,开始小朋友们总是把握不了歌曲的感情,唱起来没有表情,声音不好听。对此,我把歌曲用一个孩子离开妈妈的故事讲解给小朋友听。我说,第一段是树叶宝宝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心里又难过又害怕,因此唱的时候声音要低沉,缓慢些。脸上的表情是难过害怕的。第二段,小树叶是坚强勇敢的,它告诉妈妈明年春天又会回到妈妈的怀抱,应该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来唱。脸上的表情是开心的。在经过这样的理解与练习后,幼儿的歌声中充满了感情,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2、乐器教学 :乐器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增强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当某件乐器第一次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时,幼儿总按捺不住想玩弄乐器以发出声音,这时,我会先告诉幼儿怎么正确地拿放乐器,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达到正确演奏,老师说什么,孩子做什么,给幼儿画一个框。虽然活动是井井有序,可是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想到这里我又利用平时户外活动剩余的时间带领幼儿去音乐大教室感受乐器,在这里也让他们'乱一乱',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以保护幼儿对新玩意儿产生的好奇。
3、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律动培养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而不在于律动的动作本身,它是一种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的审美体验活动。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孩子学”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和大脑。我在音乐活动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每次的音乐活动最后我都会让全班孩子起立自己找一个空地,尽情的跳舞,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
四、提供创造机会与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但是当前的一些社会环境和不良教育方式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我认为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就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种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意义、最终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同时进行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活动,创造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新的音乐过程。
1、利用多种途径提供艺术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提供宽松的环境氛围,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录音机、电视等)播放音乐、表演等,鼓励幼儿模仿表现,不过多限制幼儿,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参与的条件和机会。甚至是有意组织、邀请和鼓励幼儿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唱歌、律动、舞蹈和表演等集体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艺术活动中培养美的经验,并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鼓励支持幼儿对声音的探索,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即兴性。工具、材料还有自然界都能发出声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聆听、探索和想象。如引导幼儿聆听和分辨用不同物品、打击乐器或敲击方法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打击乐器模拟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特点的声响,用嗓音和身体动作发出不同的声响和节奏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重视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的即兴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创造活动,感受创造乐趣。
3、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节奏是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音乐语言,它也可以进行创造,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创造性练习。如:简单的小朋友好就可以创造出多种节奏型:小-朋友-好,小朋友-好,小朋-友-好等,有时利用乐器敲奏出不同节奏,如:听到鼓声(一拍)就跳一下,碰铃声(半拍)就拍手,沙锤的声音就扭动身体等,将节奏创造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增加了其游戏性。有时幼儿随意组合创意节奏谱中的音符并打出此节奏,多种方式的节奏练习,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节奏感。
总之,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音乐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才。通过音乐活动使幼儿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的兴趣,获得美好的享受,将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使其处于音乐美的境界之中,让音乐的美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我想这就是音乐无穷的魅力吧。
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方法
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鲜艳、艳丽的色彩,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日常的一些小游戏,增加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审美观的含义及培养目的
怎么培养孩子审美观 审美观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可见,审美观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之大,所以从小就应对宝宝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未来才能达到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
二、儿童与成年人审美观的差别
1、视觉冲突的不同
儿童集体比成人对色彩的感觉更灵敏和强烈;儿童对与之同龄的人或动物更有亲近的欲望;成人对传达性的东西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亲近的欲望;
2、层次的深浅不同
儿童与的审美观多为浅层次的感官体验,成人的审美观多为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儿童与成人的审美观,年龄不是绝对因素,心智的成熟才是绝对因素,有些年龄上的成年人,审美观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官体验。
三、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1、家长引导孩子形成审美观念
要让孩子懂得一些简单的美学知识,知道美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美有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你认为是美的,别人不一定就认为美,美重在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在相互攀比或与他人的过度一致。
整洁的服装是一份可靠的介绍,孩子只要穿戴整洁,符合其身份,能表现活力就是美。美不仅包含了外在美,又包含了内在美,能达到两者和谐统一的美,勿庸置疑是最理想的“完美”。但是用健康的审美观塑造自我、创造美好的明天,才能被认为是最美的、最为精彩的。
2、审美教育要注意联系孩子的生活、思想的实际
强调劳动创造美的观点。由于美感是极为复杂的、多种心理因素综合协调的心理过程,因此这就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多层次、多角度,同时也使审美教育的难度增大。为此,对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而要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给孩子的审美观正确评价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肯定,而不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在“审美敏感期”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
4、在游戏中进行审美教育
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还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轻松的、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很容易记住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用美的语言去描述游戏中的所见所感。比如让孩子玩搭积木的游戏,建造一座新型的立体交叉桥,通过游戏,孩子就能够懂得建筑中的艺术美;让孩子玩拼图,他们可以从中学会色彩搭配;让孩子适当地参加力所能及的饲养和种植活动,以及值日生工作等,都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美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美的能力。
四、如何通过艺术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1、通过大量的欣赏活动,扩大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幼儿审美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带孩子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鸣禽走兽、雨后斑驳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以及观察社会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服饰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孩子美的感受。
带孩子欣赏环境布置中的美丽色彩,也能使孩子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意识,引导孩子欣赏,能提高孩子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鼓励孩子模仿,继而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
2、通过多种趣味美术活动,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孩子审美理解能力。
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在玩中认识色彩对孩子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趣味美术活动有很多形式,如吹画、染色、喷洒印画等等,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
例如:用装有颜色水的滴管在画纸上滴几点颜料,然后用吸管对着画纸上的颜料用嘴吹气,使颜料水在画纸上流散开来。家长鼓励孩子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色水,再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图画,家长引导孩子认识基本色,辨别较多的色彩,培养孩子对色彩的兴趣。
3、通过涂色活动,逐步引导孩子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孩子审美表现能力。
孩子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应鼓励孩子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孩子的思维,如太阳一定是红的,鸡的羽毛一定是黄的等等。
在玩涂色游戏时,家长应引导孩子用某种颜色统一画面,形成主色调。具有某种色彩倾向的主题画,如画“过新年”时,可让孩子大面积地使用红色,形成暖调,突出渲染过年的热烈气氛。画“海底世界”时,可引导孩子自选三种固定的颜色涂各种鱼的花纹,那么整个画面色调协调,能给人和谐的美感。
重视孩子期色彩感的培养,可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孩子的审美情趣,并有利其在生活中融会贯通地应用。诸如选择服饰、布置居室等等,同时为今后艺术才能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五、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哪些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
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
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4、不要只接受价高,防止攀比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是一个消费误区,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家长最好多引导孩子关注和欣赏童装多方面的特点,比如装饰物、款式、色泽、面料和功用特征等,当然也可以让孩子适度认识价格和品牌,增强他的数量关系和社会常识,但是要防止孩子出现显富摆阔和攀比的意识与倾向。
六、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1、衣服配对
所需道具:孩子的服装、娃娃、衣架、裤架
游戏目的:将孩子的服装挂起来或给娃娃穿上,让孩子观察欣赏服装,记住服装的花色、款式与上下搭配关系。之后,家长将服装收起来,请孩子根据原来的搭配配对,更多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意配对。
游戏玩法:提供4套~6套配对幼儿服装,并将其打乱放在桌上,或是逐一挂在衣架、裤架上,并将其挂在绳子上面,出示两个娃娃,对孩子说,他们要去参加生日聚会,你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为娃娃搭配服装。
育儿提示:孩子在给娃娃穿衣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穿着的,家长应该给其适当的帮助,并提醒孩子联想平时自己和小朋友的服装搭配。
2、发型设计师
所需道具:彩色笔、白纸、发型设计若干
游戏目的:让孩子欣赏发型设计,在白纸上给妈妈设计一头漂亮的发型。
游戏玩法:让孩子在其画好的头像上面,用彩色笔描曲线,让孩子描绘一头漂亮的卷发。
育儿提示:此游戏需家长帮孩子事先画好人物头像。
3、环境布置
所需道具:小型装饰物若干
游戏目的:家长把“这些”小型装饰物放在桌上,让孩子说一说分别放在哪里或挂在什么地方。
游戏玩法:给孩子一个小熊和一口动物钟,让他规划怎么摆放:将一个小熊放在电脑旁,可以陪爸妈打电脑;将一口动物钟挂在床的正对面,不仅好看而且看看方便。
育儿提示:根据孩子说的,家长可以协助将这些物品放置在指定地方。
4、水果拼盘
所需道具:水果拼盘、各种水果、碟子
游戏目的:让孩子先欣赏水果拼盘,给孩子展示准备的水果,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水果,并进行形状切分,让孩子在碟子上进行水果拼盘。
游戏玩法:提供橘子、小番茄、猕猴桃。将橘子剥开,一瓣一瓣分开,猕猴桃横切成片,有些小番茄切开成形,分别放在盘中,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取水果,并将其在碟子上拼出漂亮的图形。
育儿提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而选择更多种类、形状的水果,增加其拼盘的难度。
5、挂历欣赏
所需道具:挂历若干
游戏目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欣赏挂历,给每一张挂历想一句简评。
游戏玩法:将风景旧挂历一张一张撕下,有序地贴在墙上,让孩子欣赏、点评,当看到一张冬天的雪景图,孩子情不自禁地说:冬天也很美,房子、树都穿上了白白的衣服。
育儿提示:家长为孩子提供的挂历,最好是同一本的,一个系列的:是风景的都是风景,是装饰的都是装饰……这样便于孩子欣赏,易于点评。
6、撕报纸
所需道具:撕贴报纸作品若干、报纸、白纸、胶水
游戏目的:让孩子欣赏撕贴好的报纸作品,并让孩子说说作品表达的内容,再让孩子创作将报纸撕贴在白纸上。
游戏玩法:孩子将四张正方形的报纸,撕成一张桌子和四把凳子,并将其不规则地贴在白纸上。
育儿提示:家长应提醒孩子用胶水要适当。
7、点评菜肴
所需道具:各式菜肴
游戏目的:在用餐前,让孩子看着一桌的菜肴,进行欣赏点评。
游戏玩法:桌上摆放着“炒三丁”、“煎鱼”、“汤”,让孩子点评。孩子看着炒三丁说:颜色多,很好看;对着煎鱼说:身体坏了,样子有些难看;对着绿色的汤说:要是放点胡萝卜,颜色就丰富了……
育儿提示: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要求,例如年龄大点的孩子家长可以要求其点评得具体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