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归嵩山作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归嵩山作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第1张

1.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意对即可)

小题1:孟浩然  山水田园

小题2:D

小题3:移情入景,用拟人手法写出流水、暮禽的情意,景象生动。人向山里行,水自谷中出,似是有意相迎:天色向晚,暮鸟投林,似是与诗人结伴归山。这样写大大增强了归隐者与大自然的和谐感,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目,要记住唐代的诗歌流派和代表人物,比如山水田园派的王维、孟浩然,边塞的高适、岑参。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情感、风格等,命题式一般错误选项中有明显的“硬伤”,或意境不对、或情感错误、或情景游离,抓住这些即可找到答案。此题选项D“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实际上情感的变化过程是: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的题目,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回答,主要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等)、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抒情方式一般集中于全诗,表现手法集中于某联,修辞集中于某联,此题颔联主要从修辞和情景关系的角度回答,修辞是拟人,情景关系先描述景,然后回答境,最后点明情。注意最后一定要落实到意境和情感上来(也就是效果)。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唐代·杜牧《秋夕》 秋夕

唐代 : 杜牧

唐诗三百首 , 写景 , 秋天 , 七夕节 , 闺怨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 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鉴赏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著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著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唐代·杜甫《阁夜》

阁夜

唐代 :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唐诗三百首 , 冬天 , 战争思乡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唐诗三百首 , 山水 , 写景抒情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唐诗三百首 , 重阳节 , 登高写景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1、《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诗笔法顺畅,语调平和,语言质朴,结构自然,笔墨省净,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2、《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扩展资料

1、《夜归鹿门歌》文学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2、《归嵩山作》整体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照应题目。点明隐居主题。“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安心地过自己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诗人的心境重又回归于淡泊闲适。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

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此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王维后期的山林隐逸诗歌受当时禅宗思想影响,多写空明澄澈之境,而此诗写于王维归隐之初,因此和其他诗歌颇为不同。全诗层次分明,景中有情,意境悠远。从开始的闲适自得到后来的萧瑟凄清再到最后的闭门谢客,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清川”“长薄”“流水”“暮禽”,这些山林中的景物使诗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回归的欣喜。“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一方面显示出诗人归隐后心境的寂然,另一方面又有几分失意和清冷。

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诗人的心境还是闲适从容的,全诗塑造的也是一种安然闲适、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人随意写来,却真切动人,清新自然,幽美的意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归嵩山作

-夜归鹿门歌

1关于嵩山的诗句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 山

清/顾炎武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邻。

石开曾出启,岳降再生申。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馨。

岂知巢许窟,多屗济时人。

奉和宋次道游嵩十五韵

宋/刘敞

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

宿昔望见之,恨不生羽翰。

卷脔尘土中,日月如波澜。

迩来老将至,更觉行路难。

闻君谢车徒,选胜穷峰峦。

幽深每独往,神异多所观。

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颜。

吹笙烟雾中,举手留盘桓。

信非人间境,邈与时俗恋。

顾怀平生旧,慰以逍遥篇。

三复想在目,令人愧衣冠。

处世阔且疏,幼舆亦有言。

一丘与一壑,自谓无间然。

安得从君游,解缨弄云泉。

昏昏岁复晏,相望空长叹。

2描写嵩山的诗句(名句)

山行--- 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韩愈: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张锡: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回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描写“嵩山”的诗句有哪些

1、唐·王维《归嵩山作》

原文选段: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释义: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2、宋·张耒《初见嵩山》

原文选段: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释义:

太阳就要落山北风把云雨给吹走了,云雾散去嵩山清瘦的山峰显露了出来。

3、唐·李白《赠嵩山焦炼师》

原文选段: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释义:

仙境般的光芒隐藏进了嵩山之中,神仙在那云端之上修炼。

4、唐·陈羽 《送友人游嵩山》

原文选段:

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

嵩山往回走的道路似乎绕了天坛一圈,雪花的影子和风吹松树的声音使得山谷阵阵寒气。

5、唐·孟郊《洛桥晚望》

原文选段: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释义: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4赞美嵩山的诗句

送李滁州

唐 白居易

君于觉路深留意,

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

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疾嵩山下,

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

两心同在道场中。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唐 杜牧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下山歌

唐 宋之问

下嵩山兮多所思,

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

君再游兮复何时?

5关于嵩山的诗说几首

1、《鹧鸪天·约略应飞白玉盘》

年代: 宋 作者: 赵子发

约略应飞白玉盘。明楼渐放满轮寒。天垂万丈清光外,人在三秋爽气间。闻叶吹,想风鬟。浮空仿佛女乘鸾。此时不合人间有,尽入嵩山静夜看。

2、《满庭芳·云绕花屏》

年代: 宋 作者: 汪莘

云绕花屏,天横练带,画堂三月初三。斜风细雨,罗幕护轻寒。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烧红烛,吞星□日,光射九霞冠。仙宫,深几许,黄莺问道,紫莺窥帘。似太真姊妹,半醒微酣。须信生来富贵,何曾在、草舍茅庵。皇州近,扁舟载去,春色冠东南。

3、《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看云庐阜屏风叠,采乐嵩山冠子峰。行尽四方心未快,不如一棹醉吴松。

4、《北邙山》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5、《赠友人》

年代: 唐 作者: 张乔

自说安贫归未得,竹边门掩小池冰。典琴赊酒吟过寺,送客思乡上灞陵。待月夜留烟岛客,忆云闲访翠微僧。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

6赞美嵩山的诗句

王维《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嵩 山清/顾炎武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邻。

石开曾出启,岳降再生申。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馨。

岂知巢许窟,多屗济时人。奉和宋次道游嵩十五韵宋/刘敞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

宿昔望见之,恨不生羽翰。卷脔尘土中,日月如波澜。

迩来老将至,更觉行路难。闻君谢车徒,选胜穷峰峦。

幽深每独往,神异多所观。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颜。

吹笙烟雾中,举手留盘桓。信非人间境,邈与时俗恋。

顾怀平生旧,慰以逍遥篇。三复想在目,令人愧衣冠。

处世阔且疏,幼舆亦有言。一丘与一壑,自谓无间然。

安得从君游,解缨弄云泉。昏昏岁复晏,相望空长叹。

嵩山十二首宋/欧阳修公路涧驱马渡寒流,断涧横荒堡。槎危欲欹岸,花落多依草。

击汰玩游鯈,倒影看飞鸟。留连爱芳杜,渐下西峰照。

拜马涧昔闻王子晋,把袂浮丘仙。金骏于此堕,吹笙不复还。

玉蹄无迹久,涧草但荒烟。二室道二室对岧峣,群峰耸崷直。

云随高下起,路转参差碧。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

师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系马青松阴,蹑屣苍崖路。

惊鸟动花林,空山答人语。云霞不可揽,直入冥冥雾。

玉女窗玉女不可邀,苍崖郁岧直。石乳滴空窦,仰见泬寥碧。

徙倚难久留,桂树含春色。玉女捣衣石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

山深风露寒,月杵遥相应。灵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

天 门石径方盘纡,双峰忽中断。呀豁青冥间,畜泄烟云乱。

杉萝试举手,自可阶天汉。天门泉烟霞天门深,灵泉吐岩侧。

云湿颢气寒,石老林腴碧。长松暂休坐,一酌烦心涤。

天 池高步登天池,灵源湛然吐。俯窥不可见,渊默神龙护。

静夜天籁寒,宿客疑风雨。三醉石拂石登古坛,旷怀聊共醉。

云霞伴酣乐,忽在千峰外。坐久还自醒,日落松声起。

峻极寺路入石门见,苍苍深霭间。云生石涧润,木老天风寒。

客来依返照,徙倚听山蝉。中 峰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

一径林杪出,千岩云下看。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游少林寺唐/沈佺期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赠嵩山焦炼师 并序李白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

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

常胎息绝谷。居少室庐。

游行若飞。倏忽万里。

世或传其入东海。登蓬莱。

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

尽登三十六峰。闻风有寄。

洒翰遥赠。二室凌青天。

三花含紫烟。中有蓬海客。

宛疑麻姑仙。道在喧莫染。

迹高想已绵。时餐金鹅蕊。

( 鹅蕊一作蛾药 )屡读青苔篇。 ( 青一作古 )八极恣游憩。

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颍水。

舞鹤来伊川。还归空山上。

独拂秋霞眠。萝月挂朝镜。

松风鸣夜弦。潜光隐嵩岳。

炼魄栖云幄。霓裳何飘摇。

( 裳一作衣 ) ( 飘摇一作萎蕤 )凤吹转绵邈。愿同西王母。

下顾东方朔。紫书傥可传。

铭骨誓相学。

7形容嵩山的诗句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 山 清/顾炎武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邻。

石开曾出启,岳降再生申。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馨。

岂知巢许窟,多屗济时人。 奉和宋次道游嵩十五韵 宋/刘敞 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

宿昔望见之,恨不生羽翰。 卷脔尘土中,日月如波澜。

迩来老将至,更觉行路难。 闻君谢车徒,选胜穷峰峦。

幽深每独往,神异多所观。 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颜。

吹笙烟雾中,举手留盘桓。 信非人间境,邈与时俗恋。

顾怀平生旧,慰以逍遥篇。 三复想在目,令人愧衣冠。

处世阔且疏,幼舆亦有言。 一丘与一壑,自谓无间然。

安得从君游,解缨弄云泉。 昏昏岁复晏,相望空长叹。

嵩山十二首 宋/欧阳修 公路涧 驱马渡寒流,断涧横荒堡。 槎危欲欹岸,花落多依草。

击汰玩游鯈,倒影看飞鸟。 留连爱芳杜,渐下西峰照。

拜马涧 昔闻王子晋,把袂浮丘仙。 金骏于此堕,吹笙不复还。

玉蹄无迹久,涧草但荒烟。 二室道 二室对岧峣,群峰耸崷直。

云随高下起,路转参差碧。 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

师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 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 系马青松阴,蹑屣苍崖路。

惊鸟动花林,空山答人语。 云霞不可揽,直入冥冥雾。

玉女窗 玉女不可邀,苍崖郁岧直。 石乳滴空窦,仰见泬寥碧。

徙倚难久留,桂树含春色。 玉女捣衣石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

山深风露寒,月杵遥相应。 灵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

天 门 石径方盘纡,双峰忽中断。 呀豁青冥间,畜泄烟云乱。

杉萝试举手,自可阶天汉。 天门泉 烟霞天门深,灵泉吐岩侧。

云湿颢气寒,石老林腴碧。 长松暂休坐,一酌烦心涤。

天 池 高步登天池,灵源湛然吐。 俯窥不可见,渊默神龙护。

静夜天籁寒,宿客疑风雨。 三醉石 拂石登古坛,旷怀聊共醉。

云霞伴酣乐,忽在千峰外。 坐久还自醒,日落松声起。

峻极寺 路入石门见,苍苍深霭间。 云生石涧润,木老天风寒。

客来依返照,徙倚听山蝉。 中 峰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

一径林杪出,千岩云下看。 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游少林寺 唐/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赠嵩山焦炼师 并序 李白 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

又云生 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

常胎息绝谷。居 少室庐。

游行若飞。倏忽万里。

世或传其入东海 。登蓬莱。

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

尽登 三十六峰。闻风有寄。

洒翰遥赠。 二室凌青天。

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

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

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

( 鹅蕊一作蛾药 ) 屡读青苔篇。 ( 青一作古 ) 八极恣游憩。

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

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

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

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

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摇。

( 裳一作衣 ) ( 飘摇一作萎蕤 ) 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

下顾东方朔。 紫书傥可传。

铭骨誓相学。

少年行王维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在早期的时候,王维还心怀凌云之志,期望着早日建功立业。所以,那个时候,他的诗的风格与后期的宁静淡泊不同,是雄浑而劲健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少年行》就是王维早期时的作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赏析一下吧。

《少年行》诗意图

《少年行》是由四首诗组成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从不同的方向描写了一群充满了侠义气息的英雄少年,并对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进行的礼赞。这些诗同时也体现了在唐朝兴盛之时,游侠少年的精神面貌与成长过程,也体现了王维在年轻之时的雄心壮志。

这组由四首诗各自可以成为一首独立的,各有千秋的诗,同时也可以联合起来,成为一个连贯的,结构严谨的诗章。《少年行・其二》如下: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这死后诗分别歌咏的是少年游侠的豪情、报国从戎的情怀、奋勇厮杀的气概以及功成无名的境地。这四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歌咏了少年游侠,自成一体,又连接紧密。

这第二首诗表达的是少年游侠出征边塞,一心报国,愿意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少年义无反顾的决心,并以汉事喻唐,借少年之口直抒胸臆。

这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和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其实,诗人笔下的少年游侠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这四首诗相互补充和支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王维是什么派诗人

王维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虽然篇幅短小,语言与颇为简练和朴素,但是言浅而情深,语调也很舒缓,表达了他的闲情逸致和田园之乐。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山水田园派吧。

王维画像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的诗歌流派,是对田园诗和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于唐朝,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唐朝还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十分强大,文化发展也十分繁荣。文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会追求情感上的超脱,而且物质条件为他们的游山玩水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二是因为当时佛道思想盛行,返璞归真及净心明性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心里基奠。

山水田园诗派以山水等自然之景和悠闲自然的田园生活为创作题材,其诗反映的也大多是闲适淡泊的心情。这些诗作可以巧妙地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并将感情与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抒写了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趣,风格清新,意境淡远。

在山水田园诗派中,就数王维的成就最高。王维早期的诗还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后来受到一些列的打击,而逐渐消沉,将山水之景作为心灵的寄托,安于田园生活,体会田园之乐。他工于诗,又精于画,做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在诗坛中有着极深的影响力。

王维生平

王维是当代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是中国诗坛中的瑰宝,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虽然王维在诗歌上有着极大的成就,但是他的仕途却并不如意。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王维的生平吧。

王维画像

王维出生于699年或701年,卒于761年,字摩诘,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有“诗佛”之称。

王维成名于少年时期,他除了有一副好文采,还善于作画,对音乐也有着极高的天赋。一时间,王维就成了京城上流社会间的宠儿。王维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在官场上却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张九龄执政之时,他才得到了提拔。可惜的是,后来奸臣李林甫当道,而王维倾向于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而备受排挤,终究被挤出了朝廷。王维对官场上的黑暗深感苦闷,但又留恋禄位,不舍离去,就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虽然仕途并不如意,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波折。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也被卷入了波折之中。王维被叛军所抓获,不得已投效在叛军之下。但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常常写一些思念天子的诗章。在叛乱被平定后,王维因曾为叛军效力而获罪。王维的弟弟在叛乱之中有大功,愿以功劳和消籍为兄抵罪,王维才免去一死,仅以降职为惩戒。后来,王维又升至尚书右丞,所以世人又称其为“王右丞”。

王维晚年看破世俗,无心于政事,专心于参禅悟道,并写下来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人,而他留下的诗,也备受世人推崇。

青溪 王维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以开阔的胸怀和细腻的审美,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景,体现了悠闲的隐居生活,《青溪》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让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青溪》吧。

《青溪》

《青溪》是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王维精通于作画,他善于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将画与诗完美结合。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一条景色优美的清溪展现于众人的眼前,描绘出了清溪在流经不同地点时,各种不同的画面。同时,王维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在他的诗中,除了有着层次丰富,远近相宜的画卷外,还有着一层动感和音乐之美,五、六两句诗形成了动与静的鲜明而又强烈的对比。而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诗,则体现了当时诗人闲适的心态,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合起来,意味深远。《青溪》原文如下: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人晚年隐居于辋川,无心于仕途,只是过着优游的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隐居之时所作。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副优美而富有层次的画卷,动静相兼,声色俱佳。其诗风清新自然,神韵淡远,诗人又将自己的情感与景色相融合,意蕴深远,韵味无穷。

归嵩山作 王维

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在山水田园诗、律诗和边塞诗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归嵩山作》就是王维的一首律诗。接下来,让我们来赏析一下王维的这首《归嵩山作》吧。

《归嵩山作》诗配图

这首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而亲切。尤其是颔联和颈联将诗人的情感与沿途所见之景结合起来,使其感情更加充沛而浓郁,意味更加深远。《归嵩山作》全文如下: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嵩山之时所作,通过对沿途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当时闲适淡泊的心情。这首诗的首联,写的是其出发时的景象;颔联通过写水流和禽鸟,来表达诗人当时的悠然与自得,就如同禽鸟到了晚上就知道要归巢一样,诗人也要归隐于山中。颈联描写的是荒城古渡与落日秋山,诗人在情感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尾联则指出了诗人归隐的目的地。

整首诗的层次非常鲜明,在诗人的笔下,可以看到沿途风景的变化,以及诗人情感的起伏:从一开始的从容到悲伤苦闷,最后又回到了闲适宁静。这体现了诗人情感上的矛盾,他既向往归隐的田园生活,却又对现实感到愤恨不平和无可奈何。这首诗在整体上的心境还是偏向于闲适的,体现的也是诗人的淡泊宁远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4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