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的山西民调

荷包的山西民调,第1张

山西著名的民间小调《绣荷包》: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

这种民歌的曲调只有两句,歌词有一定的程式,但内容上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增删。这首歌以情人捎信写起,到买针线,选绸料,剪花样,再到刺绣,叙述了绣荷包的整个过程,绣花的内容也密切联系着周围的生活,表现了主人公特定的内心情感:

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

里面的意思情郎你去猜。

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

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歌中取象寄情,一会儿情意绵绵,表达了对情人的爱恋,一会儿又带点凄婉,诉说别后的思念。最后唱出内心的企盼:“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一个小小荷包成为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成为纯洁、坚贞爱情的象征。所以男青年收到这份非同寻常的礼物,哪怕远走天涯,或是上工劳动,都佩戴在身上,格外爱惜和珍重。

山西民间绣荷包的形式很多,大多是实际应用的。荷包的形状和大小,则根据所装物品的样式而定。如小镜袋为圆形,眼镜袋为椭圆形,折扇袋为长方形等。这些民间巧女,以自己最高的热情和联想把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景化成刺绣画面。荷包的花纹各种各样,有繁有简,如“蝶恋花”、“鱼戏莲”、“凤穿牡丹”、“麒麟送子”、“喜鹊登梅”、“榴生百子”,这些图案非常含蓄地传达了她们内心深处的奥秘。

是的。

《绣荷包》这首曲子是劳动号子,是程喜发传腔、高茹演唱、那炳晨记谱的东北民歌,这首民歌在劳动的时候唱起来很容易给人力量。

劳动号子是一种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

荷包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现代粤语中常用荷包指代钱包。

  在清代,荷包成了满族人,上至宫廷,下到平民百姓,乃至其他民族一些人们的一种佩饰。宫廷内,有专门缝制荷包的工匠班子,所缝制的精美荷包,供皇帝每年岁暮例行赏赐诸位王公大臣,赐以岁岁平安荷包。清代对荷包的用料也有规定,皇族王孙的荷包用**面料,而平民百姓不准用**面料。对荷包的佩戴也很讲究,男人荷包佩于腰带的两侧,女人的荷包则要戴在衣大襟或旗袍的第二个纽绊上。如逢每年的端午节,女人们将特制的小荷包戴在发髻。清代诗人沈兆褆在描述吉林市端午节俚俗的诗中就写道:“艾虎风生燕尾?,彩丝竹帚绣荷包。”还有清代诗人黄兆枚在端午节游吉林时,也曾写有“缠丝帚子色斑斓,绵缎荷包堆髻间”的诗句。

  而官宦和豪绅人家,他们对荷包除了佩戴之外,还将荷包作为一种美化室内的艺术品,一些人用真金真银线刺绣,荷包所用的材料也很贵重,以展示身份的高贵。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有多处对荷包的描写。如在第八回贾母与秦钟表礼时写道: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普通平民百姓,人们不仅喜欢佩戴荷包,还将荷包作为人情往来的互赠礼品。特别是满族青年男女将荷包作为定情的信物。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荷包赠于心上情人,以示定许终身,在东北有这样一首《绣荷包》民谣,说的是“格格格格屋里猫,背着额娘绣荷包,绣对蚂螂轻点水儿,绣对蝴蝶翅膀摇,绣对紫燕屋檐落,绣对鸳鸯水中漂。一朵花心儿刚绣好,就听有人窗棂敲。不用敲,知道了,这就给你送荷包。”

  以前在东北民间,特别是满族人,有吸烟的嗜好,起初人们用荷包盛装旱烟,逐渐地这荷包有了延伸和发展,分为荷包和烟包。由于荷包内充香草,所以又叫香荷包或香包。而烟包又叫烟荷包或烟口袋,此外还有一种装钱的叫钱包。

  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东北农村会吸烟的男人几乎都有一个烟荷包,缝制工艺大体与香荷包相仿,只是做工可粗糙可精细,样式也比较简单,有方形、圆形或者长方形几种,有的还用兽皮缝制,如鹿皮、羊皮或鱼皮等。也有用袍子小腿制作的,剔除筋骨和肌肉,保留绒毛,下面是黑色的蹄甲,上端抽口穿上皮绳,绳头再系一个精美的烟荷包疙瘩,挂在腰带上,美观别致。

  今天,烟荷包很少见了,而香荷包仍然是人们的一种饰物,虽然个人缝制刺绣的不普遍了,但成批制作作为民间工艺品出售的却愈来愈多,特别是传统的端午节或赶庙会等日子,荷包成了商贩们摊床上的一档鲜艳的商品。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荷包,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中国的刺绣闻名海内外,它伴随着“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而产生,适应着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刺绣的品种遍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刺绣的内容几乎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透过那一幅幅精功密致、鲜艳美丽的图案,人们可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淳美之情。在众多的刺绣工艺中,最突出的要数绣荷包了。

   山西很早就有种植棉麻的传统,从西北高原到晋南盆地,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妇女们既是参加劳动、料理家务的能手,也是纺织刺绣的巧手。农村少女从十多岁就开始练习绣花,母亲、祖母自然是她的启蒙老师。冬天漫长的夜晚,春秋闲暇的时节,她们都会操起针线、布料,描红绘绣,母女、姊妹之间通过刺绣形成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当芳龄来临,每个姑娘都在编织着自己的梦,这些梦是情和意的交织,是理想与现实融合,伴随着女儿们度过最富激情和才智的豆蔻年华。她们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刺绣技艺,把这些彩色的梦记录下来,绣成荷包,诸如钱袋、扇袋、镜袋或香包之类,送给自己的情人。一个小小荷包,寄托了绵绵无尽的情意,它美丽而又纯净,含蓄而又明朗,既是女儿的秘密,也是富有代表意义的人类共同的感情。在女儿怀春、恋爱、定情、成婚的过程中,这些普通的物件担负着特殊的使命,荷包虽小,却把所有的情和爱、思与恋全都“包”在了里面,成为富有民俗象征意义的精品。假如你漫步在晋西北黄土高原,在绿草丛生的沟沟里,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上,都会听到清脆悠扬的歌声,把人带到那淳朴秀美、深厚壮丽的艺术世界,这便是山西著名的民间小调《绣荷包》: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

  这种民歌的曲调只有两句,歌词有一定的程式,但内容上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增删。这首歌以情人捎信写起,到买针线,选绸料,剪花样,再到刺绣,叙述了绣荷包的整个过程,绣花的内容也密切联系着周围的生活,表现了主人公特定的内心情感:

  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

  里面的意思情郎你去猜。

  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

  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歌中取象寄情,一会儿情意绵绵,表达了对情人的爱恋,一会儿又带点凄婉,诉说别后的思念。最后唱出内心的企盼:“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一个小小荷包成为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成为纯洁、坚贞爱情的象征。所以男青年收到这份非同寻常的礼物,哪怕远走天涯,或是上工劳动,都佩戴在身上,格外爱惜和珍重。

  山西民间绣荷包的形式很多,大多是实际应用的。荷包的形状和大小,则根据所装物品的样式而定。如小镜袋为圆形,眼镜袋为椭圆形,折扇袋为长方形等。这些民间巧女,以自己最高的热情和联想把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景化成刺绣画面。荷包的花纹各种各样,有繁有简,如“蝶恋花”、“鱼戏莲”、“凤穿牡丹”、“麒麟送子”、“喜鹊登梅”、“榴生百子”,这些图案非常含蓄地传达了她们内心深处的奥秘。

  在民间荷包中,占相当比重的是香包,香包里装有香草之类的药品,包面上绣制着“五毒”,即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它原是五月端午的节令物品,为了防止各种毒虫猖獗,侵害人体,人们相互馈赠,挂在衣襟或帐勾上,以避除“五毒”。就形状来看,有虎形的,鸡形的、如意形的、寿桃形的、编幅形的,以取意于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富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础的绣荷包,在民间文化中,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7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