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从来都是个苦差事,尤其是到了中晚明时期,累死了张居正,逼死了夏言,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要说最差劲的内阁首辅,我觉得是申时行。
申时行这哥们是怎么当上内阁首辅的呢?不是靠他的努力竞争得来的,而是他前面排着的几个要么回家丁忧了,要么死了,一不小心就轮到他了。
那么申时行的内阁首辅是怎么被撤掉的呢?因为他想做和事佬,结果搞得皇帝不待见他,言官们要宰了他,两边不讨好的情况下,他害怕被人给宰了,就逃回老家了。
这么一个内阁首辅,怎么可能管理好这个国家呢?难怪万历朝被称为明朝实际灭亡的朝代,首辅都这么无能了,何况其他人呢?
申时行能成为内阁首辅,纯粹是一个愚蠢的意外。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一定会觉得,争夺内阁首辅,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徐阶在严嵩身边熬了几十年,才算是熬出了头,可是没两年功夫就被高拱给怼下台了。
高拱好不容易在万历初年过上了好日子,成为了内阁首辅,却因为张居正和太监冯保串通,结果这屁股还没坐稳就被赶下台了。
张居正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以后,那叫一个战战兢兢,大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手里,就算要回家丁忧,他都选择夺情留任,就是担心离开以后再回来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诸大臣由四维、时行起,乐其宽,多与相厚善。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余有丁、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先后同居政府,无嫌猜。---《明史》
因此能够当上内阁首辅,势必是要经历刀山火海,油锅上走一遭的。可是申时行不同,他绝对是大明王朝所有内阁首辅里的一个意外。
张居正还活着的时候,曾经将老好人申时行弄进内阁,为什么?因为一来他是状元出身,二来他不会说不。张居正的任何指示,申时行都会表示赞成。弄这么一个人进入内阁,就是为了充门面的,别误会,就是充个数而已,没打算重用您。
张居正挂了以后,内阁成员还剩下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和申时行4个人。这个时候申时行的骚操作出现了,吕调阳岁数太大了,所以压根就不来上班打卡,相当于吃空饷的状态,查起来,内阁单位估计还会说他好像来打过卡,不久吕调阳就挂了。
马自强也好不到哪儿去,牙都掉光了才进入内阁,没多久就躺尸了。张四维是个办实事的人,可是张四维他老爸在老家去世了,他可不敢像张居正那样夺情,因为会被口水淹死。
于是张四维就回家丁忧了,申时行摸摸脑袋,这是什么情况?排名最后的申时行莫名其妙地就成了内阁资历最老的成员,他不做首辅谁来做首辅?
于是乎申时行就这么成为了内阁首辅,什么斗争都不需要,前面的老前辈们死的死,丁忧的丁忧,申时行毫无障碍地成为了大家梦寐以求的内阁首辅。
天天上朝就为了跟言官们吵架,申时行真够可以的。
其实当时内阁就申时行一个人,所以他既是阁员又是首辅。为此万历又给内阁添加了4名成员,他们分别是:余有丁、许国、王锡爵和王家屏。
这四个人很有意思,王锡爵这个人本来是御史们推荐入阁的,目的就是为了制衡申时行,毕竟申时行是张居正提拔上来的,御史和张居正势不两立。
从北宋年间就建立的女真势力,其实论资历是比明朝要早的。不过很可惜,宋朝、元朝、明朝三兄弟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却始终没有女真出场的机会。
努尔哈赤表示:凭啥啊!我不服!我相当不服!
天道酬勤,大明王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还整天躺在被窝子睡觉,不愿意上早朝的时候,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已经统一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新宾县)建立起了后金(女真)帝国。
努尔哈赤前脚建立帝国,后脚就听说了大明朝内部党争激烈,一帮大臣每天上朝除了撸起袖子扯着脖子吵架没有别的事。
知道的是明朝内阁争斗,不知道的以为是 一帮泼妇骂街。
努尔哈赤一看,觉得时机已到,果断起草了一封反抗明朝的诏书,名字叫做《七大恨》。
我们先来看一下《七大恨》的内容:
一:明朝杀害我的父亲和爷爷。
二:明朝偏袒女真势力中的叶赫和哈达部落,专门欺负我努尔哈赤带领的建州部落。
三:明朝和我们的国境线划得不清不楚,明兵越界安然无事,金人越界却被杀头。
四:明朝参与我们女真部落的家务事,派兵保护叶赫部落。
五:叶赫部落成了明朝的走狗,居然把我们建州部落嫁过去的公主转嫁给了蒙古。
六:明朝侵占我们柴河、三岔、抚安这三块土地。
七:明朝官员尚伯芝经常在我们建州部落这旮沓作威作福。
诏书写得慷慨激昂,看起来好像是努尔哈赤天天挨欺负,没办法了只能起兵反抗明朝。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努尔哈赤哭着嚷嚷:明朝老大哥欺负我,天天收拾我,有事没事就胖揍我一顿,我实在受不了啦~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努尔哈赤为了师出有名,名正言顺而制造的一个工具, 内容固然很好,但是其中的政治性远远大于 情感 性。
说干就干,说打就打。努尔哈赤发完诏书,率军两万人对明朝发起攻击。
毫无防备的明朝老大哥吃了个闷棍,被努尔哈赤偷袭了个正着,导致抚顺以东的很大一片土地,都被后金侵占。
明神宗表示:小老弟,老虎不发威,你是拿我当机器猫了是吗?
努尔哈赤尝到了甜头,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沈阳和辽阳,但奈何兵力不足,只好撤退。
抚顺失陷的消息传回明朝,一向“植物人”的明神宗终于坐不住了,他派兵部左侍郎杨镐(国防部副部长)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大局。明神宗告诉杨镐,一定要狠狠地教育教育后金这帮不老实的小老弟们,替我出了这口恶气。
杨镐表示:皇帝哥哥没问题,请等我的好消息。
他走马上任,到达沈阳。大战一触即发。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看一份作战双方的基本情况。
大明部队:
1河北、大同、山西共支援精锐骑兵三万人。
2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共支援士兵两万五千人
3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京共支援士兵两五千人。
4浙江支援步兵四千人。
5永顺、保靖、石州共支援士兵七千人。
盟军部队:
1叶赫部一万士兵。
2朝鲜国一万三千士兵 。
共计十一万人,但杨镐牛皮吹得很响,对外宣称有四十一万人。
杨镐的作战计划是,大军兵分四路,各自出发,然后汇聚后金首都赫图阿拉,围歼努尔哈赤。
1共计六万兵力。
努尔哈赤的作战计划是,我管你杨镐分几路,玩那些花里胡哨的都没有用。我把所有兵力都集结一处,逐个击破你的小分队。
明朝的四路小分队分为东西南北四路,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四路小分队的战况。
西路军
明军的主力部队是西路军,但最先出发的,却是用来 迷惑敌军 的东路军。由大明将领刘綎带领的东路军往北而上,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马力全开一般钻进了后金的领地。
杨镐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希望努尔哈赤可以把这支看起来来势汹汹的小分队当成主力军队,以小博大, 声东击西, 来吸引努尔哈赤的主力部队,而自己真正的主力西路军,已经向北而去。
思路清晰,打法稳健。
可努尔哈赤是个军事奇才,这种战术在他眼里太小儿科了。他寻思你是拿我当傻子啊,这么点人你在这逗我呢?
努尔哈赤没有上当,只派了五百人去迎战这支小分队,自己则亲率四万五千人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阻击西路军。
两支队伍在一个午后相遇了。天色昏暗,西路军看不清后金军,后金军也看不清西路军。两帮人都成了睁眼瞎。
这时候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兵不动,随机应变。因为处在这样的未知当中,任何一个渺小的举动都有可能葬送整支军队的命运。
但西路军将领杜松是个“人才”,他命人点燃火炬,想要照一照后金小老弟都藏在哪里。这一照算是坏菜了,没照见后金军藏在哪儿,反而让藏在暗处的努尔哈赤把西路军看了正着。努尔哈赤一声令下,万箭齐发,一轮箭矢放完,西路军已经死了大半。后金军随即发起第二轮攻击,大军一碾而上, 西路军全军覆没。
北路军
北路军将领马林听说了主力部队被一锅端消息,不敢再往前走了。他在尚间崖(萨尔浒东部)就地把本来就人少的部队分成再分成三股,各地安营扎寨。
布置完兵力,马林又在营地四周挖壕沟,拉战线,希望可以建筑起有力的防御工事来抵挡后金军。
但防御工事没等修完,努尔哈赤带着部队来势汹汹地就过来了。
努尔哈赤表示:马林,来,是男人就干一仗。
马林:你带的人太多,我不和你打。
努尔哈赤:你是不是怂了。
马林:
努尔哈赤:怂包!
马林:匹夫辱我!杀啊!
在努尔哈赤反复的拉锯战和挑逗之下,两支部队你来我往地打了一阵子。但年轻的马林根本没有老奸巨猾的努尔哈赤有经验,后金军队 先射箭再冲锋 的套路屡试不爽,北路军也让努尔哈赤打了个底儿掉。
东路军
曾经作为诱敌部队的东路军在刘綎的带领下一路向前,眼看就到赫图阿拉城下,士兵们欢呼雀跃,觉得胜利就在眼前——可怜的东路将士,由于信号不好、网络延迟、没有WIFI、5G未覆盖等各种原因,根本不知道西路北路两路友军已经战败的消息。
努尔哈赤也掌握到了这个信息。
他很调皮地安排了一些后金士兵,换上明军的衣物,换上明军的武器,打着明军的旗号,拿着西路军杜松的令箭, 站在城门口大声嚷嚷: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东路军一看此情此景,寻思这是友军已经占领城池了,战争已经胜利了,大家已经开始享受了。一个一个更加高兴,像开了万伏马力一样全速前进。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中了努尔哈赤提前就设好的埋伏,全军覆没。
南路军
最后一路南路军,由明军将领李如柏带领。他们是最后出发的,可是还没等走几步,前线就传来了友军全部阵亡的消息。
坐镇沈阳的杨镐同志一听,还打个屁啊,赶紧跑吧。于是下令李如柏后撤。小李同志前脚命令部队调头返回,后脚山那边就传来了后金军探子为了传递消息而吹响的号声。这可把这帮南路军小老弟吓坏了,大家以为是后金军来攻,争相逃命,于是乎发生了一起中规模的踩踏事件,导致一千多士兵活活被自己人踩死。
朝鲜军
朝鲜王国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附属国,是个年年进贡年年溜须拍马的番邦小国。
大战之前,一看明军人多,果断入伙。
大战之后,一看明军惨败,全员投降。
努尔哈赤非常仗义,把投降的军士全部还给了当时的朝鲜国王光海君,光海君感恩戴德,自此之后有事没事就向后金派使者,今天送礼,明天送钱。
朝鲜王国的意思很明显,大明和后金打仗,我保持中立,以后谁赢了,我听谁的。
浩浩荡荡的萨尔浒之战结束了。
在这场战役中,后金成长为了一个身强体壮的老大哥,而大明变成了老老实实被老大哥按在地上摩擦的小老弟。
主帅杨镐实在没脸回朝廷了,引咎辞职。
杜松与刘綎战死,马林不久也战死。
剩下一个李如柏,他一看就剩自己还活着,觉得真是丢不起这人,没两天就自杀了。
辽东败局传到北京城,北京老百姓一听,觉得大明这是要完蛋啊,第二天城里大米就涨价了。
这帮明军的指挥者之所以如此羞愧,是因为萨尔浒之战实在是一场不该输的战役。
那萨尔浒之战为什么会输?
一、用人不当
负责这场战役总指挥杨镐,文臣出身,是个没有多少临战经验的将领。而且杨镐的履历上,有着一个明显的污点——他曾经负责援助朝鲜国抵挡日本倭寇,在蔚山大败。战败后的杨镐选择了隐瞒败迅,谎报军功。
这是一个人品和人格都有问题的人,这样的人,难堪大用。怎么能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二、战术失误
十一万的明军对战六万的后金军,杨镐放弃了显而易见的数量上的优势,选择把大军拆成七零八落的小分队—— “十一万人兵分十一万路出发” 的战术安排,无形中自己便瓦解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也让努尔哈赤有了可乘之机。
让他去和努尔哈赤对抗,相当于让伪武术大师马保国同志对战世界级自由搏击锦标赛冠军。
三、兵将不合
我们来看一下萨尔浒之战的主要将领:
辽阳总兵——刘铤
开原总兵——马林
辽东总兵——李如柏
山海关总兵——杜松
辽东经略——杨镐
这五位关键的****,相互之间都有矛盾。你瞧不起我,我看不上你。
相互之间,不协调,不配合。只想着自己能在战役中发挥作用,获得功劳。
这样一支不团结的队伍,注定会是失败的。
四、盲目自信
万历皇帝执政的大明帝国就像一个整天昏昏欲睡的老年人,他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实在是太过薄弱了。
努尔哈赤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明朝一无所知。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的时候,明朝一无所知。
努尔哈赤矛头初现,兵锋所指辽东的时候,明朝还是一无所知。
明朝当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明朝能及时地把握这些常年滋扰明朝边境的少数民族的动向,在努尔哈赤这三个时间段里随便哪个时间段里给他一记重锤,还会有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吗?
但明朝没有,因为万历皇帝的明朝,就是一个一无所知的明朝。
当战争打响的时候,明朝统治者们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败眼前这个志得意满的年轻人,而是在想打败后金之后要把他们关到哪里去。
可以说是迷之自信。
一个无知又盲目自信的帝国,是无法组织起一场胜利的战争的。
我们再来看一份数据。这场战役,明军共损失:
士兵45900人左右 精锐将领350人左右
战马30000匹左右 军械20000件左右
此时的大明江山,还能拿得出多少这样的兵力和军资物资?
如果丢掉的只是兵力军资倒还有余地,但萨尔浒之战让明朝丢失的最宝贵的东西,是对战争的主动权。自此,明朝再也没有能力对后金发动大规模的反击,只能转攻为守,做一个窝窝囊囊的小老弟。
这场战斗,成了明朝战争史的一次转折点,虽然此时距离明朝灭亡还有25年,但此时的胜败,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决定了明朝的命运。
这里是 历史 本来很有趣,点关注不迷路,每日更新有趣 历史 ,带你史海冲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