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中讲,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富家子弟,飞扬跋扈。曾国藩的书桌是靠在窗户的,这位同学故意找麻烦说:“我读书的光线是从窗户来的,你遮住了我的光线,你赶快让开。”很明显他在无理取闹,曾国藩不与他争辩,挪桌子,换了地方。曾国藩的勤奋世人皆知,他喜欢夜里用功读书,因为自己生性愚钝,唯有靠勤奋弥补。一天夜里曾国藩正读得起劲,那位同学又来挑事了说:“平常不念书,夜深了还要吵闹人”曾国藩还是不还嘴,改为默读。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那人更是大怒道:“这屋子的风水是我的,反倒叫你夺了去,不然应该我中举人。”在一旁的同学看不下去了,质问他:“书桌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放置的吗?怎么还怪别人。”同学纷纷为曾国藩打抱不平,但曾国藩只是和颜悦色,劝阻同学吵架,像无事的人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胸襟气魄。
曾国藩教育他的家人,遇事要千万忍耐,忍耐千万。不仅要忍耐,而且忍耐千万。曾国藩悟道的忍让,其实是两个词,而且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忍辱负重,一个是让利于人。忍辱负重,是在遇到困难挫折,遇到矛盾压力的时候,你自己忍了,但问题是你忍了,只解决了自己这方面你的问题,没有解决压力那方面的问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你忍了,压力矛盾随时间淡化了,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忍,其实是不作为,对压力是不控制,不产生作用力的,压力也有可能随时间加强了,越忍压力越重,矛盾越大。所有面对这两种可能,被动的做法不是最聪明的,要主动。这种主动的方式就是让。
“先人后己谓之让”。曾国藩在对方对他发怒时能够一忍再忍,并几番让着此人,正显示了“让”所包含的能忍的气度。这种气度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品格。能“忍”方能“让”,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曾国藩的大度成就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忍让,不是怯懦,而是宽容,是一种大境界和大智慧的结合。学会忍让,路将越走越宽!
古代历史上,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有:张耳与陈馀、管宁与华歆、嵇康与山涛、曾国藩与左宗棠 、张邈和曹操。
1、张耳与陈馀
张耳曾经是魏公子无忌的门客,之后认识陈馀,一见投机。陈馀的年纪比较轻,就把张耳当他的父亲一样的看待,俩人要好得可以同生共死。后来大泽乡起义,两人跟着从了军,并逐渐成为领袖。
一次,张耳被围困在巨鹿,岌岌可危,派人去召陈馀来解围。陈馀觉得自己不是秦军的对手,逡巡不前。张耳最后派出最得力的大将张黡[yǎn] 和陈泽一道前往责备陈馀。他提出他们当年的刎颈之约,哪想陈馀丝毫不买账,认为现在进攻秦国无异于是把一块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还说现在不进攻是为了保存实力将来给张耳报仇。张耳于是觉得陈馀不仗义。
后来西楚霸王项羽解了巨鹿之围,打败秦军、一战成名。出来后,张耳责怪陈馀,陈馀耍性子,把将印甩给张耳,假意辞职。谁知张耳当真,接受印绶,执掌兵权。
从此二人一刀两断,陈馀自立山头,再后来,刘邦邀请陈馀加盟自己。陈馀也好说话,只提了一个条件“拿张耳的人头来换”,而历史的最后是张耳伙同韩信杀了陈馀。
2、管宁与华歆
管宁,三国时代魏国有名的高士,据说来头也大,是管仲的后人,从小饱读诗书,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世说新语》说到,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朋友,有一次俩人一起在园子里面种菜。突然,从泥土里刨出一小块金子来。管宁见了,照样挥动锄头,看金子和见到瓦片、石头没有两样;华歆却停下锄来,先是拾起金子,握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才把它扔了(估计过后没人的时候再捡回)。
又一次,两人一起读书,正好外面有戴着高官帽的人乘着豪华车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样读书,视而不见,华歆却把书扔下,跑出去观看。等华歆回来,管宁找来一把刀子,把两人同座的席子割了,然后很傲娇的说了句:“子非吾友也!”
3、嵇康与山涛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诗写得好,琴谈得好,长得也帅,可以说是偶像派。据说其临刑前谈了一首广陵散,还说了一句,此曲不复存矣,后来就成了成语广陵绝响的由来。
好友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实力派的代表。他后期一直做着挺大的官,在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长的位子上干了很久,据说还很清廉。
有一次,山涛在升官时想到了嵇康,打算把他推荐到朝廷为官,谁知道嵇康听了非但没感谢,反而还写下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外号叫巨猿),信誓旦旦地要与山涛绝交。
信中说:我是懒散惯的人,过不了察言观色规规矩矩的官场生活,性情又“刚肠疾恶,轻肆直言”,在官场混肯定没好下场,你叫我做官就是害我。死老鼠是猫头鹰的美味,可凤凰是不会吃的,本来还以为你了解我,原来不是这样,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了。
4、曾国藩与左宗棠
曾左二人都是一代牛人,曾国藩率领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就不说了。左宗棠呢,同光时期,朝廷上有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可见,二人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曾国藩丁母忧在湖南原籍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僚,因公务而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曾国藩对左宗棠,尤有提携之恩,这是后话。
二人交恶源于一事: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攻克天京后,洪秀全继承者幼主洪福填到底是死是活。曾国藩给朝廷上折子说死了,他自己烧死的。左宗棠上折子说还活着,跑到广西去了。
左宗棠的这一唱对台戏的奏折,无疑是刺向曾国藩的一把利剑。曾国藩平生自诩以诚信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则无异于欺君罔上,这是曾国藩万万不能容忍的。
为这事,一向修养很好的曾国藩怒了,极力反驳,并说左宗棠危言耸听,想要邀功。左也火大,说曾国藩沽名钓誉,愚弄朝廷。于是事情越闹越大,谁调解也没用。
5、张邈和曹操
三国时,张邈、曹操、袁绍,三人曾经都是好朋友。袁绍做大之后很傲慢,作为部下的张邈时常
直言责备他。袁绍心中怨恨,于是要求曹操杀死他。曹操和张邈是生死之交——讨伐董卓时,众诸侯袖手旁观,只有张邈派兵助他,曹操也曾多次托孤张邈,因此曹操断然拒绝了。但张邈却一直很担心曹操总有一天会杀了自己,于是叛变归顺了吕布。张邈的背叛,一度让曹操处于非常危险的地步。但曹操最终还是战胜了吕布等人,而张邈则被部下杀死。
其实曾国潘还有左宗棠两个人演的这场双簧,既有英雄相惜,也有真心交恶。毕竟两者都是在为清朝做事,都是同朝为官。他们的这场双簧确实是两者成分都有一些的。
我们都了解,晚晴是有四大中兴名臣的,而曾国藩还有左宗棠两人就在其中,他们都是湖南同乡,也都对这个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可是两者都是看对方不爽。
有人认为,当年的曾国藩是得到朝廷的允诺,可以自己组建军队,但是军饷却也是想要自己来筹备。没有办法了,他想了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法的办法。这就是绑票,谁家里有钱,他就去绑谁家的人。然后再来赎人。
而有一次的绑架,竟然是左宗棠的一个女婿,左宗棠就在一怒之下,四面出击,他联合了湖南当地几乎所有的士绅都去抵制曾国藩的招募兵勇,最后也是将曾国藩的大军都驱赶出了长沙城,一直等到湘军移驻衡州这事才完。从此以后,曾国潘和左宗棠两个人确实存在交恶。
但是他们两个人的恩怨确实是人人都知道,但是也不是什么死敌。而且现在来看但是话。他们俩人其实是在借助这个机会,将两个人的恩怨高打,打消朝廷对他们的疑虑的。
有人认为的是他们两人的争斗,明着来看,就是他们两个人几十年的恩怨;但是再仔细看的话,其实也存在这是他们两个人保全自己,都是报效国家,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
公元186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之后便向朝廷报喜,奏折中写道:“城破之后,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焚。”曾国藩便将功劳全部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左宗棠听闻,也上了一道奏折,称大批难民外涌,洪天贵福没死,夹杂在难民之中,逃往太平军将领黄文金所占领的湖州府城。准备以幼主的名义,召集太平军的余众;另起炉灶,再次举起反清的大旗。让人不解的是,这两人同为湘军大佬,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竟然没有过交流,而是各自上书实在是令人不解。
这两份差距甚大的奏折让同治帝面前,使得同治对曾国藩十分不满。曾国藩随后上书反驳左宗棠,坚持洪天贵福已死。之后左宗棠痛斥曾国藩此举是欺君之罪。就这样来来回回,争论不休。
“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与曾文正公绝交以后,彼此不通书问。”曾国藩幕僚薛福成记载道。自此事件之后,二人便是绝交。尽管后来事实证明,洪天贵福确实成功外逃,曾国藩被确证“谎报军情”,但从此之后二人便不再来往。
如果放在藩镇割据时代,左宗棠此举尚且可以理解,但是在君权高度集中的清朝,这种做法实在是没有必要。此外曾国藩与左宗棠原本就交往甚密。曾国藩创建湘军之时,就与左宗棠有过来往,之后左宗棠成为曾国藩的幕僚。曾国藩又向咸丰举荐了左宗棠,以平太平天国之乱。此后的左宗棠平步青云,官至封疆大吏。
“宗棠向喜与国藩争,国藩尝礼下之”,虽二人屡屡出现争执,左宗棠对有知遇之恩的曾国藩都是执弟子之礼。二人可谓是亦师亦友。既然如此,左宗棠胆敢主动交恶曾国藩?忘恩负义之骂名可不是一般人能背负得起的。
当今也有人对于二人绝交给予高度评价,左宗棠和曾国藩此番绝交事件,绝非为了争功。而是为了自保。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朝中流传“天下提镇无不出于曾帅”,虽有些过于赞誉,但也反映出当时的背景。当时曾国藩拥40万湘军。湘军中出任督抚的二十三人,拥有着清朝军力的半壁江山。但经过如此,一支湘军并没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实力。朝廷自然对其有所防备。在天京被曾国藩拿下之后,满蒙八旗部队就一直在京城守卫,监视湘军的一举一动,怕的就是曾国藩调转枪头,直指满清。从清初到清末之前,凡是手握重兵之汉人,皆无一个能够安然无恙。即使曾国藩无反叛之心,但在此情况下,朝廷只要不傻就会剥夺其军权或者将其除掉。而曾国藩左宗棠两人同为湘军大佬,两个人如穿一条裤子,只会加深皇帝的怀疑。而二人闹翻,湘军从内部分裂,这将是朝廷最愿意看到的。
事实正面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虽然主动交出兵权,仍然居晚清四大功臣之首,左宗棠继续做他的封疆大吏。对于三者而言,这将会是最好的结局。此外,曾国藩死后,曾国藩的儿子曾纪鸿,女婿聂仲芳都得到左宗棠的非同一般的照顾,倘若二人真的是恩断义绝,此举也未免说不过去了吧。
由此可见,左宗棠曾国藩这一番“绝交”,极有可能是两人合演的一出大戏,谋略之高实在实在是让人佩服。不过遗憾的是,曾国藩虽交出兵权,但向来骁勇的湘军,在满清的统治下似乎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抗击外来侵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左宗棠和曾国藩,不仅不是死对头,曾经还是很重要的战友。但是因为处事风格的差异,使得两人逐渐分道扬镳。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左宗棠越来越看不上他。尤其是他在功成身退以后的表现,更让左宗棠觉得曾国藩是个上不了台面的人。
个个都在夸曾国藩有多牛,可是平定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可是多次要跳河自杀。而且除了这件事,我们实在是找不出,曾国藩还做过什么类似的大事儿。为什么?因为曾国藩强烈懂得什么叫做明哲保身。
哪怕自己有能力,哪怕自己看到了大清朝的危机。但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安危和利益,我就是不出山,我把兵权都交出去,我看谁还来找我麻烦,这就是曾国藩后期的想法。
左宗棠跟曾国藩恰好相反。他也明白明哲保身的重要性。但是那个时候是明哲保身的时候吗?如果天下太平,没人欺负咱们,那的确该功成身退。可是那个时候,到处都是列强在欺负我们,你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光顾着你们家族的荣耀,就不愿意站出来了?因此左宗棠十分看不上曾国藩。
曾国藩明哲保身,左宗棠挺身而出。
在平定太平天国以后,曾国藩功成身退。他担心自己的权力过大,会引起慈禧太后等统治集团们的猜忌,所以自行解散了湘军,自己也成了手无兵权之人。
后来不管是出任什么总督,哪里有他带领湘军的时候权力大呢?当年他可是取代了太平军,成为了南方乃至天下最强大的军阀。
所以说慈禧太后放松了对曾国藩的警惕,也没有追究很多事情。比如说他弟弟曾国荃,在打下安庆后滥杀无辜,在打下南京以后,居然说洪秀全的国库是空的。
背地里曾国荃却让大量湘军,从前线将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回湖南老家。要换成其他人,慈禧太后早就收拾他们了,可那是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
人家都把足以推翻你王朝的军队给解散了,都把这么大的权力交还给你们了,你还不能让他们杀几个人?还不能让他们贪点财?这就是曾国藩保住家族命运的一种办法。
可是失去兵权的曾国藩和曾国荃,其实在清朝官场上的作用就相当小了。此后他们虽然到处做总督,却没有干出多大的事情来,可以说是屈才了,毕竟有那么多列强要对付,而他们又是带兵多年的统帅。
反观左宗棠就不一样了,人们俗称他所带领的军队叫做楚军。其实也就是湘军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左宗棠的嫡系人马。
在平定太平天国以后,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没有放弃手里的兵权。但是两个人的目的是完全相反的,李鸿章手握淮军兵权,那是为了在政治上不断往上爬。可左宗棠手握楚军兵权,是真的担忧国家民族的未来。
左宗棠南征北战,后半生从未休息过。
左宗棠挺身而出以后,先担任了福州船政大臣,在这里督办南洋事务,也就是造轮船。可事情刚开了个头,慈禧那边就急忙将他调往了陕甘地区。
为什么?因为这地方陆续出现的少数民族起义和捻军起义,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了。当时的清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而且还偏偏没几个能打仗的人。
十一月,宗棠进驻平凉。九年,松山阵殁,以其兄子锦棠代之,战屡捷,而中路、南路军亦所向有功,陕回受抚者数千人。及夺秦坝关,化隆益窘,诣军门乞降,诛之,夷其城堡。迁甘回固原、平凉,陕回化平,而编管钤束之,宁、灵悉定。---《清史稿》
此后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在战场上,与捻军作战。捻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在西北,是左宗棠对付的对象。在西北除了捻军,还有陕甘少数民族起义。
胡林翼可以赶得上曾国藩和李鸿章。胡林翼依靠他的岳父进了官场,在太平军开始的时候。胡林翼曾跟曾国藩一同指挥,曾国藩手底下的湘军,胡林翼在湘军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在湘军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左宗棠和曾国藩总是吵架,在这个时候胡林翼作为他们两人的润滑剂。
胡林翼为了曾国藩在作战方面能没有顾虑,他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去巴结湖广的总督,当时的总督叫官文。也是因为胡林翼为湘军做了这么多,官文在朝堂上说了不少湘军的好话。胡林翼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他当时为了解决湘军的粮食问题,胡林翼为这件事四处奔走,也是操劳不已。也这是胡林翼这么尽心尽力,湘军的粮食才得到了充足的补给。湘军在当时粮食的问题不归朝廷管,所有钱的问题,以及粮食都要湘军自己想办法。
胡林翼为了湘军可谓是尽职尽责,如果没有他的辛劳,钱和粮食的问题还是湘军一个很大的困扰。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湘军又如何所向披靡。粮食对于军队来说,可是后方不可缺少的资源。胡林翼在剿灭洪匪这件事情上,他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带领着湘军死守着武昌这个地方,为湘军提供钱粮,让湘军的将士们不用忍饥挨饿。胡林翼是清朝的功臣,这样一个人在1861年,他病逝。对于他的离去,后人也是比较惋惜,他做的一点都不比曾国藩和李鸿章差。
和事佬的重要角色。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都极有才华,却又互相不服,如果不是胡林翼,从中调和,可以说他们不会有交集,也就没有了晚清后期的铁三角。
胡林翼虽然不及曾国藩,左宗棠有名,但是在晚清时期,他也是很有名的一个大臣,同时,他也是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个人之间重要的枢纽。我们知道左宗棠为人非常狂傲,当时的很多人他都不放在眼里,包括曾国藩,不过他与胡林翼的关系却很好,就连曾国藩也很卖给胡林翼面子。
虽然曾国藩官位远在他之上,两人又是同乡,左宗棠的发展也急需他的提拔,但是,左宗棠却丝毫不像曾国藩低头,而且也不尊重他。曾国藩虽然脾气比他好一点,但也是一个骄傲的人,所以,如果不是胡林翼在两人之间周旋,一边向曾国藩说左宗棠的好话,一边劝解左宗棠,两个人之间不可能有合作。
胡林翼在世的时候,在他的周旋下,两个人的关系相对和平,在工作与生活中也多有交往,两个人在胡林翼的帮助下,相互合作,为晚清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个人的才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成为晚清后期的巨头。然而胡林翼去世之后,两个人的再次发生争吵,关系又再次水火不容,没有了胡林翼在中调和劝解,之后两人几乎达到了互不来往,互不说话的地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