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风景就像大海的风浪 [《咏怀诗》所见证的酒狂人生]

人生的风景就像大海的风浪 [《咏怀诗》所见证的酒狂人生],第1张

  摘 要:正始时期,司马氏掌权,司马氏与曹魏集团斗争,以杀戮手段清除异己,造成一种高压恐怖气氛,以慑服人心。在这种政治形势之下,当时许多士大夫都采取避世自全的态度。本文从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来解读阮籍的酒狂人生。

关键词:正始文学 阮籍 酒狂人生 《咏怀诗》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统治集团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很多正直之士被无辜杀害。许多人隐居山林,寄情山水。加上玄学盛行,饮酒服药成为这个时期的时尚。更有甚者,佯装癫狂,来保全自身性命。这个时期就是历史上的正始时期。正始文学中,有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那就是阮籍。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相传《酒狂》是阮籍谱写的一支曲谱,正好可以用来概括他的一生――酒狂人生。

阮籍嗜酒成性,性格放诞,蔑视礼法。“嗜烈火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据《晋书列传》第十九中记载(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据说他还“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诚然,阮籍的所作所为像个酒疯子,但阮籍是有才华的人,决非寻常醉鬼。他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既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危机,又不能不时时应付统治者的笼络与拉拢,因而总是采取一种与当权者若即若离的态度。面对汉魏和魏晋两次残酷的更替,面对司马氏父子残酷血腥的高压统治,他不愿像其他名士那样被卷入政治漩涡,成为阴谋家互相斗争改朝换代的牺牲品。于是,他一方面目睹着司马氏的卑劣与凶残,一方面却又为自保而“口不臧否人物”,用放浪形骸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忧虑与苦闷。这种忧虑与苦闷,我们可以从他的代表作《咏怀诗》中得到见证。

《咏怀》中有一部分表现他苦闷和焦虑的作品,这些作品并不交代造成这些苦闷和焦虑的具体背景,只是笼统地提及其原因。如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的前半部描写了诗人的孤独苦闷的形象和深夜的环境。开头即化用王粲《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的句子,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诗人的孤独苦闷的自我形象。诗人好像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郁积在心头,以至于辗转难寐,起坐弹琴,排遣内心的孤苦。“明月”、“清风”之美景,却增加了他的绵绵忧思,反衬出他的孤独苦闷的心境。又以孤鸿在野之哀号、翔鸟在林之悲鸣,寄托着诗人的寂寞、孤独、悲哀的情怀,并寓托着社会政治环境的险恶,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透露了诗人对现实的认识。诗人将自我形象放在了一个凄清的景物环境之中,含蓄曲折地表现了孤独苦闷、凄楚彷徨的心境。诗歌的表达主旨的手法是隐晦曲折的,其实这就和社会政治环境的险恶有关,正如李善所论:“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这种寂寞、孤独、悲哀情绪构成《咏怀》诗的基调,它就是来自诗人对自身生存困境的深切体验。面对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阮籍时刻处于恐惧和忧愤之中,他在诗中反复咏叹: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当内心的苦恼和矛盾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抒解,他便转而追求超脱现实,遗世高蹈的情怀。这样,《咏怀》里便出现了一些游仙的内容。如其八十一:

昔有神仙者,羡门及松乔。�习九阳间,升遐叽云霄。人生乐长久,百年自言辽。白日陨隅谷,一夕不再朝。岂若遗世物,登明遂飘�。

这首诗里所透露出的遗世长存的神仙境界,本来是一种虚幻的憧憬,但历史上很多人都把他作为一种同现实对立的美好理想来追求。通过这种追求,表现了他们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他的游仙诗充满了难以超越现实生命的苦闷情绪,带有前人游仙诗中所没有的冷峻、深沉、感慨淋漓的审美特征。以往的游仙诗,大都表现诗人自己进入仙境遨游的快乐,铺陈渲染仙界的环境与生活场面。而在阮籍的作品中,抒情主人公不再做为游仙的主体进入仙界自由遨游,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照他所描写的理想境界。例如其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言云霄间,挥袖凌虚翔。飘�恍惚中,流盼顾我旁。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佳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她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超越了各种现实关系而自由翱翔。“佳人”的生命状态就是阮籍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诗的主旨就是表现对这种理想境界的神往。阮籍的游仙诗有意拉开抒情主人公和仙界的距离,无非是要表现自己追求精神自由但又无法超越现实的生命感受。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就明说“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

有人说阮籍是从少年时期的入世到老年时期的出世,从少年时期的信奉儒家思想到中年时期的信奉道家思想,其实,造成这一切转变的原因,就是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得他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士大夫一向所采取的态度的指引下,在玄学思想大盛的当世,他才采取这种“酒狂”的人生来全身远祸,这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所以说他是“聪明的糊涂,悲观的寻欢”实不为过。鲁迅先生说“他的饮酒不独由于他的思想,大半倒在环境”。但聪明如阮籍者,又如何能真正做到不在三界外,跳出五行中?他依然留心外面的世界,从未间断,所以他才会借助他的《咏怀》来一抒胸中块垒,才会在道路穷处放声长哭,阮籍的醉,阮籍的狂,阮籍的哭,正是一个聪明人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里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看不惯,所以装醉,因为内心醒着,所以痛苦,因为痛苦,所以长哭,通过他酒醉后的恸哭,我们看到了他飘逸之下的无奈与痛苦。因为飘逸,痛苦更为深刻;因为痛苦,飘逸更为残忍。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内心沉重的压抑已造成了人格的扭曲。他对礼教的蔑视,别人把他看做猖狂,其实,他是深深地意识到了:保守虚伪的礼教是统治者禁锢士人束缚下民的工具!所以,他的狂,实则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深刻批判!“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刻在为国担忧的士大夫形象,即使他装疯卖傻,他那满腔的爱国热诚是不会改变的。

阮籍的率真与潇洒,他的猖狂与不羁,他的苦闷与眼泪,都已随那个久远的时代烟消云散,但是我们可以去听听他谱的《酒狂》,去感受一下佯狂之士的痛苦,他那可贵的赤子情怀,他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和信仰的坚持,引导我们去追求猖狂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真正的人道主义,寻找真正的人文关怀!或许,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阮籍的酒狂人生带给我们的思考就在于此吧。

参考文献:

[1]晋书・列传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

[2]晋书・阮籍传中华书局,1974年

[3]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4]马积高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1997年

[5]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6]丁冠之中国哲学史研究阮籍思想辨析1982年第1期

文艺作品里要是想表现人物气质不凡、品位高雅,或者两个人物之间心意相通,古琴就是一个特别好用的道具。金庸先生就把这招用得出神入化。在《笑傲江湖》里有一个关键情节,名门正派的刘正风跟邪教的曲洋有一段超越世俗善恶的友谊。金庸就安排他们俩以琴相交,用琴箫合奏《笑傲江湖》曲来表现他们的友谊。

古琴的意象反复出现在《笑傲江湖》这部小说里。甚至可以说,《笑傲江湖》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庸把古琴这个符号用得太好了。古琴可以快速调取出本来就写在中国人心中一系列的意义,比如“知音”“琴瑟合鸣”。对于中国人来说,古琴早已经不是一个乐器那么简单,它是中国文化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同时,古琴也成了最能代表中国的声音。上个世纪,美国的一艘太空船“旅行者号”曾经带着一张唱片从地球起飞,向整个宇宙播放人类的声音,寻觅外太空的“知音”。其中代表中国的就是古琴曲《流水》。

作者高罗佩写这本《琴道》,就是想把古琴独特的文化意义说清楚。高罗佩是一个荷兰汉学家,他的本职工作是外交官,曾经担任过荷兰驻马来西亚、驻日本大使。这是很高的职位。高罗佩的外交生涯也很成功,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工作上的成功。这个人超级博学,通晓15种语言。他从小迷恋中国文化,还写过一部侦探小说叫《大唐狄公案》,狄仁杰这个大 IP 就是他打造的。不过,在他看来,外交官是工作,写小说是爱好,汉学才是他的终身事业。他的汉学研究角度都很特别,他对琴棋书画都有研究,还写过一本专门讲砚台的书。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本《琴道》讲的是古琴。高罗佩正是从古琴开始,进入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世界。他在中国四处访师学琴,有一次拜访名家关仲航,他请大师弹琴曲一定要弹两遍。为什么呢?原来高罗佩是在暗中用节拍器测试节奏呢。他就是这样用心学琴,对古琴的了解,让很多中国的古琴大师都无比佩服。听完这本书,你就会觉得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高罗佩收集考证了无数有关古琴的资料,从中提炼出了古琴的思想体系。他把这个体系叫作“琴道”。

本期的解读中,我为你总结了琴道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雅”。我会围绕“雅”分两部分来讲这本书。第一部分是古琴这个符号的初始意义,这个意义决定了它跟“雅”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我们说说古琴怎么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成为雅文化的代表。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古琴定义了中国文化中的“雅”。

第一部分

好,想说明古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意义,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古琴这个乐器的特点。

我们都听过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两个人物,伯牙擅长弹琴,子期是他的知音,能听懂他的琴声要表达什么。这就是知音的字面意思。后来子期病逝,伯牙伤心欲绝,一狠心把琴摔了。摔琴这个极端的行为,把知音的内涵引申到了知心。子期不在对谁弹?我们平时用“知音”这个词的时候,用的也都“知心”是这层引申意。

这个故事在先秦的时候就有了。说明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就认为,琴音是可以表达心意的。这就是古琴的第一个初始意义。古琴能有这样的能力,当然是因为它是一个优秀的独奏乐器。上古的时候,古琴本来跟编钟、陶埙等上古乐器一样,是宫廷祭祀中的合奏乐器。古琴有很多优点,让它从众多上古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独奏乐器。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音乐表现力特别好。表现力强有一个条件,就是音域要广,这样在乐曲选择上就不会受太大限制。即便是跟西方主流的独奏弦乐器相比,古琴在这一点上也毫不逊色。古琴有7根弦,在弦乐器里算是很多了。我们常见的表现力强的弦乐器还有吉他和小提琴,吉他是6根弦,而小提琴只有4根弦。对于弦乐器来说,每多一根弦,就意味着乐器的音域会扩大。所以小提琴还得有其他兄弟来帮忙,像大提琴、中提琴,帮它完成更低音域的曲子。另外,表现力强还要求乐器能够有更多丰富的表现效果。古琴的琴弦很长,所以弹一个音,它在音高上就可以有很多变化。你可以想象一下摇滚乐吉他手炫技的画面,他们会用左手在琴颈上从头滑倒尾,让一个音跨越几个八度。古琴琴弦能够发音的有效长度是110厘米左右,比吉他还多了40厘米左右。

不过,琴音可以表达心意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高罗佩说,古琴跟其他99%的乐器都不一样。它不仅跟西方乐器不同,跟二胡、琵琶之类的中国民乐也完全不同。大部分乐器在演奏的时候旋律性都很强。说得形象一点就是,能跟着哼出曲调来。所以,一般人欣赏的时候不会有什么障碍。而欣赏古琴就难在这里,它的美不体现在旋律,而是体现在单音的表现力上。

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只是哼唱古琴曲的旋律,会觉得不好听。因为古琴音乐美在一个音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这有点像戏曲里的唱腔,一个音可以咿咿呀呀有好多变化、拖好长时间。在琴曲中,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传递弹奏者的情绪和意境。所以作者说,古琴的本质,就是用音响来写意。

古琴单音的表现力靠的是复杂的指法。作者在书里列举了最基本的指法,就有54个之多。如果你想学弹古琴,基本上前几年的时间你都得学习指法。右手食指怎么拨动琴弦,左手又怎么能配合右手制造出不同的效果。

因为指法复杂,古琴还有一套专门的记谱法,叫减字谱。这个记谱法记录的不是音高,而是指法。吉他也有类似的记谱法,不过比古琴要简单多了。而且吉他谱可以换成五线谱,也不影响演奏,但是古琴谱就不行。因为光记录音高,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弹。有了减字谱,古琴曲就可以流传下来。但是流传下来的琴谱,因为只记录指法,而没有节奏等等其他的标记,就给后来的琴人留了挺大的创作空间。推荐你听一下《酒狂》这首琴曲的不同版本。节奏快的、节奏慢的,琴人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奏。你会觉得根本就是两首不一样的曲子啊。

总之,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演奏者才可以通过用手指触弦这个动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转换成琴声传达出去。琴音是可以表达心意的,这不仅仅是古琴作为一个乐器的功能,更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底层逻辑。也就是说,弹琴不仅成为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成了人表达自我的一种隐喻。中文里和表达内心有关的词很多都跟琴有关系,除了“知音”,还有“心声”“心弦”等等。

不过,古琴想要获得后来那么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还不够。它还需要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初始意义。它不只是一种乐器,还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这就要从先秦两位重要的琴人,孔子和周文王说起了。

孔子和古琴的渊源很深。可以说,古琴在中国能有这么高的地位是因为孔子的推崇。《史记》里说,孔子跟着师襄子学弹琴。师父三次跟孔子说,你可以学新曲子了,都被孔子拒绝了。第一次他说,自己还没有掌握方法;第二次他说,自己还没领会曲子的意境;第三次他说,自己还没有感受到作者是谁。突然有一天,孔子好像顿悟了,对老师说:我知道作者是谁了。那人就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乐曲呢?这下可把老师震惊了,师襄子赶紧起身拜了两拜,说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啊。《文王操》就是周文王做的曲子。

为什么孔子的这个顿悟那么重要呢?《论语》里有另一个故事正好能解释这个问题。子游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在鲁国的武城当官的时候,遵从老师的教导,用礼乐教化人民,做出了成绩。孔子来到武城,听到四处都是弦歌之声,对子游很满意,觉得他不光理解了自己的思想,还能身体力行。这个故事叫作“子游弦歌”。

我们知道,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坚持恢复先王之道。在学琴的故事里,孔子从琴中听出了周文王的圣德之声,于是,先王之道有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呈现方式,就是琴声。而在子游的故事里,孔子在琴声中,看到了礼乐教化之下的理想社会,先王之道又有了一个非常可行的传播方式,也是琴声。这就让古琴成了“圣王之器”,成了文化传统的载体,琴的音乐也被称为“太古遗音”。

在孔子的故事里,琴拥有了高于音乐本身的超能力,它能够实现礼乐教化,成为统治的工具。当然,古琴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没有真的成为统治工具,但是由于它跟礼乐教化发生了关系,它成了雅正之乐的代表。到了汉代,出现了一股复兴神话传说中上古荣耀的潮流,古琴作为雅正之乐唯一象征的地位,也就更稳固了。

音乐的雅正是儒家的观念。儒家认为,雅正的音乐可以呼应人性中好的那一面,制止不好的一面。所以音乐就成了一种工具,让圣明的君主把他从上天感应到的美德传递给他的子民。除了教化他人,音乐也可以教化自己。这样,古琴就不仅可以作为教化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修身的工具。

在儒家看来,古琴之所以能有这个功能,是因为它的音乐有两个特点——禁和顺:禁则去欲*之邪心,顺则养中和之正气。这个观念跟道家思想不谋而合。道家也跟儒家一样重视自我修行,道家有一套宏大的宇宙观,核心就是“道”。而人想要理解道,抵达道,就得修行。道家也相信,弹奏古琴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能驱散低俗的情感,让自己的心性更纯洁。有人甚至因此对琴棋书画这个排序愤愤不平,觉得弹琴是修行,怎么能跟下棋这种娱乐项目相提并论呢?古琴成了修行的工具,还让它进一步跟佛教也能扯上关系。高罗佩觉得,弹琴真正成了一种可以能跟神秘力量进行交流的仪式,就是受了佛教密宗的影响。

古琴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千年中,儒释道三家合流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琴道的发展,刚好伴随着这个过程。它作为修行工具的意义,让它能够为三教所用,而它也因此得到了三种文化的滋养。

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我们已经说完了琴的两个初始意义。正是因为琴既能够表达自我,又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让它成了文人理想的伴侣。在文人看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能没有琴。而文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雅文化的体系。下面在第二部分,我们就来讲讲古琴怎么成了雅文化的代表,甚至可以说古琴是雅文化体系的起点。

如果请你列举一下在中国历史上什么东西算是雅事,除了琴棋书画,你可能还会说焚香、挂画、插花、点茶。把这八件雅事排序,是宋代人干的。在时间上,琴在四艺里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你想想,先秦的时候,毛纸宣笔都还没有发明出来呢,琴的样子就已经跟现在一样了。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是琴的特点决定了成为雅事的标准,甚至可以说琴的气质,决定了中国人对雅的理解。

什么是雅?我们一般会觉得,文艺片雅,娱乐片俗,古典音乐雅,流行音乐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艺片和古典音乐费脑子、门槛高。古琴也一样。我们前面提到了,古琴很难学,古琴音乐不好懂。这除了源自古琴自身的特点,也是后来文人刻意营造出来的感觉。在文人对古琴的塑造中,不仅强化了古琴在音乐上的“难”,还给它创造了一套复杂的意义系统,让外人进入古琴世界的门槛越来越高。据琴界名家回忆,抗战前,全中国能弹奏古琴的人竟然不到300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琴是有名字的。文人一旦给琴取了名字,琴就像获得了生命,它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品,它自己就能够跟人产生情感联系。古琴有一些常用的名字“龙吟”“大雅”,还有表现情境的“石上清泉”等等。古代还有那种像英雄谱一样专门罗列名琴的书。南朝的《雅琴名录》里记载了古代的“四大名琴”,里面包括东汉蔡邕的那张“焦尾”琴。这张琴在金庸的小说里还露过脸。郭襄在少室山的时候听到昆仑三圣弹琴,弹的就是这张“焦尾”。这个词的寓意就来自蔡邕和这张琴初遇的故事。

《后汉书》里说,蔡邕听到别人家烧柴火时有特别的声音,认定这柴火是一块良材,于是就把它救出来,做了张琴,果然是张好琴。但是这块木头被烧焦了一点,所以叫“焦尾”。后来“焦尾”就成了一个成语,比喻受尽磨难的良才。所以,很多琴名和琴曲的名字,都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典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就很难进入古琴文化的世界里。

文人爱琴还不止如此,他们还给琴的每一个部位都起了名字。琴的尾巴后来干脆就都叫焦尾了;两个支撑琴身的脚叫作“雁足”,就是大雁的脚;其他的还有“凤额”,就是凤凰的额头;龙龈,就是龙的牙齿等等。除此之外,琴的形状也有名字。如果你去过古琴商店,你肯定知道买琴跟买别的乐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一般我们挑乐器,会挑品牌、挑做工。而挑古琴,你首先得确定你要一个什么形的琴,有仲尼式、伏羲式、蕉叶式等等。每一个名字,都是品格或者审美的象征,寄托了一种美好的寓意。

不过这其实都不算什么,文人不过是起名的时候多花了些心思,搞得复杂了一点。但是如果告诉你,文人居然还给琴的不同声音也都起了名字,你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放到音乐史上看,这也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在描述音乐的时候,其实语言特别匮乏。如果请你描绘一下小提琴曲《梁祝》,你会怎么说?凄美?动人?不管你怎么描绘,都很难让听者体会旋律带给你的感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文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音色也取个名字。作者高罗佩在书里介绍的是影响最广的《琴声十六法》。书里用了松、脆、高、古等等16个字来描述音色。这样的描述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点不明觉厉。比如说“高”,《琴声十六法》里说,“高”跟“古”的音色听起来相似,其实不一样。“古”是从韵味出发来说的,而“高”是一种声调,简单说,就是轻轻地弹,但是声调又能很高,这样声音能够传达更微妙的意思。

本期音频里,我们很难说清楚“高”和“古”到底是什么样的音色。不过,你应该可以感觉到“松”“脆”是味觉感受,“高”“古”是视觉感受。给声音命名,实际上就是靠通感,把听觉转化成了其他的感觉。这是在建立一种联系,把弹奏的方法、单音的音色,以及这种音色传递出来的感受和意义给联系起来了。

文人给古琴的方方面面都起了名字,这就让一般人对古琴望而却步。你想买一把琴,先得搞清楚,仲尼式和伏羲式有什么不同。你去听琴,多少得了解一下琴曲名背后的寓意。这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行话。行话本来就是一种门槛,但是古琴的行话还要更难一点,因为一般的行话你搞清楚定义就可以了,但是古琴的行话靠的是用典、象征、通感等等修辞手法。这样,文人就把古琴勾连到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系统里了。

如果说命名是从内部把古琴的门槛抬高,想要保证古琴雅得纯粹,还得克服外在的威胁,也就是要防止通俗文化“污染”了古琴。不管哪个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常听到的肯定还是通俗音乐。如果你走在街上,周围放的一般都是流行音乐,要是想听古琴或者西方古典音乐,得到专门的场所听。古代也一样,文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会接触到很多通俗音乐。这些通俗音乐一定会影响到文人,也会影响到古琴。

正常情况下,这些影响会渗入到古琴音乐之中,因为雅俗之间会相互转化,是文化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但是,古琴似乎是一个特例。高罗佩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俗乐、异域音乐越发达,文人越要强调古琴雅的属性,好让古琴跟俗文化划清界限。这其实是古琴作为修行工具的意义决定的。

古琴是修行的工具,跟圣人孔子,上古贤王紧密相关。对文人来说,弹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管是表达心意,还是感化他人,最终都是为了和古人崇高的思想对话。所以,保护古琴的“雅”,不是在保护一种音乐,而是在守护整个文化传统。文人肯定不能让承载着文化传统的古琴被俗文化给污染了。这就让古琴成了一块俗乐不能侵犯的精神圣地。

尤其是到了唐代,文化交流带来了异域音乐,唐人的生活中充满了这些音乐。我们今天熟悉的民俗乐器,比如琵琶、二胡都是西域传过来。于是,文人就会刻意不让古琴演奏异域的通俗音乐,防止它被俗文化给同化了。比如在传统戏曲中,你就几乎看不到古琴的身影。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挺难的。文艺片虽然有深度、有营养,但看着很累,所以也需要有爆米花**让人觉得愉悦放松。古代的文人肯定也会觉得听俗乐更轻松愉快,也需要俗乐来娱乐。在这样现实的困难中,古琴又有了另外一个功能。用高罗佩的话说就是,古琴甚至成了文人自我辩白的工具。欣赏俗乐让文人觉得有负罪感,所以他们就得时不时地把琴搬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品位高雅,而且有道德操守的人。这可能还真不是装,文人在社交场合听完歌妓唱歌,回家或许真会把琴掏出来弹上一两曲。因为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也相信,虽然一时为俗乐所乐,但那无非只是消磨时间,事实上他崇尚的只有先王的圣乐。

这样,古琴作为雅文化象征的意义就越来越被放大,甚至大于它作为一个乐器的实际意义了。文人即便是不会弹琴,书房里也要挂一张古琴,给它起个名字,刻上些字。古琴成了一种身份象征,一种少数人的特权。

古代真的有过具体的规定,说歌女和演员是不能演奏古琴的。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古琴越来越曲高和寡。你可能也听过《广陵散》的传说。这个故事之所以这么有名,就是因为古琴只有少数人才能懂的这种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传说嵇康有一次半夜弹琴,弹得太好,把鬼都感动了。这个鬼就是“焦尾”琴的主人蔡邕。他觉得嵇康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懂琴人,就把自己密而不传的《广陵散》教给了嵇康,条件就是他不能教给别人。后来嵇康被害,死之前最后的感慨,就是《广陵散》要失传了。《笑傲江湖》里,曲洋把曲子传给令狐冲,就是化用了这个典故。

《广陵散》失传,象征着文化传统的失落。从孔子以来,中国文人一直都有这样的恐惧和担忧。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是越来越繁荣了。到了今天这个时代,这种担忧似乎变得更重了。因为像古琴这样古老的文化,它扎根的文化土壤已经松动。很多人担忧,门槛高会不会成为古琴延续下去的障碍呢?

但是,如果你关注今天传统文化的发展,你就会发现,在扬州等好多地方,生产古琴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音乐学院的古琴专业已经有了博士点;顶级的古琴音乐会有时候会一票难求。即便你没有注意到这些,你也会发现在**电视里,古琴的出镜频率越来越高了。因为古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早已经写进中国文化的基因里,跟整个文化传统的网络都编织在一起。不管我们从哪一个点进入传统文化都会遇到古琴,这就是古琴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总结高罗佩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对古琴一无所知的外国人,理解古琴的魅力和它深邃的思想,从而像他一样,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也同样是一本很好的古琴入门书,同样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绝佳的入口。

(几年前学古琴时的考据笔记)

前些天在学《酒狂》,听了不少版本的录音,查了些资料,觉得很有意思,记录一下作为备忘。

《酒狂》的传谱不多,根据《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所载,共有五种:

一、《神奇秘谱》(1425年),四段体;

二、《风宣玄品》(1539年),五段体;

三、《重修真传》(1585年),六段体,有歌辞,每段有小标题;

四、《杨伦太古遗音》(1609年),七段,有歌辞,有解题;

五、《理性元雅》(1618年),七段,有歌辞,每段有小标题,并有序言。

另见于《西麓堂琴统》(1549年),曲名《流觞》,八段,前五段与《酒狂》一致,故亦可视之为传谱之一。

因此,目前可说《酒狂》有六种传谱。

(参见姚丙炎先生《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

1960年上海琴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谱》为蓝本,参照《西麓堂琴统》中的《流觞》,打出了这首八六拍的琴曲。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首三拍子的古琴曲。

据李祥霆先生在《古琴实用教程》中所述,姚丙炎先生打的谱子传到北京之后,在吴景略先生和溥雪斋先生的演奏中,将每句第二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由三拍变为两拍,成为每句以八六和八五的组合,使乐句更流畅更符合古琴的演奏规律。目前所流传的版本大都在姚本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明代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中记载:《酒狂》“是曲者,阮籍所作也。”因《神奇秘谱》是载有此曲的最早琴书,其它谱本也都基本延续这一说法,故关于此曲,一般认为是阮籍所做,表达借酒遁世避祸的苦闷与反抗情绪。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如下面看法认为《酒狂》实为后人伪托,实为借取了讲述兰亭修禊的《流觞》一曲附会而成:

姚丙炎先生的打谱参考了几个版本,自己手边能找到的是《神奇秘谱》和《西麓堂琴统》中的《流觞》。

《神奇秘谱》中的《酒狂》减字谱:

《西麓堂琴统》中的《流觞》减字谱:

于是对比了一下这两个版本的琴谱,发现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神奇秘谱中用的主要指法是打摘,在流觞中对应的指法则变为勾剔,每句最后的指法神奇秘谱中用的是龊,流觞中则变成了撮。在龊或撮之前的一个指法神奇秘谱中是抹,流觞中则是挑,所以每句的最后三个音按照神奇秘谱中的指法是打抹龊,按照流觞中的指法则是勾挑撮。

关于“龊”(“龊”,减字谱中写作“足”),似乎是一个今已失传的指法,应该是打和挑同用的组合,姚丙炎先生在《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中提到对这个指法的处理时是有踌躇的:

从现在的教学琴谱和一些演奏家的演奏来看,目前比较通用的指法应该是“打抹撮”或“勾挑撮”,也有抹挑混用的弹奏方式,不同的老师或琴派可能各不相同,如我现在的老师所教的指法便是上行的时候用“打抹撮”,下行的时候用“打挑撮”。

流觞和神奇秘谱中的酒狂在指法上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第二段第一个乐句的旋律上行完毕之后,下一乐句左手大指用的是“下”来退到下一个音位,而不是神奇秘谱中的“爪起”。

姚丙炎先生打出的谱子如下:

《琴曲钩沉》里的记谱:

许健的记谱(节奏和部分音高有所不同):

可以看到,姚丙炎先生打出的谱子还是非常忠实于神奇秘谱的,只在几个音位上做了小小的改动,大多音符即使听起来会不太符合现在的听觉习惯也还是保留了原谱的音高,这也就是下面要说到的关于姚版的一些特点。

这些天听了一些古琴名家的演奏,各有千秋但在版本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容易找到的版本为准大致整理了一下,只涉及版本方面的异同(皆以许健记谱作为对照),演奏风格则不在此列。

姚丙炎 版本:

目前能听到的姚丙炎先生的版本应该就是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也就是俗称的老八张)里面的录音,(《琴曲钩沉》一书所附的录音资料中也有《酒狂》一曲,但似乎并不能完全证实是姚丙炎先生本人的版本?)完全是标准的三拍子,连最后的尾声句和仙人吐酒也都精准地卡在全曲的节奏内,第一次听到时觉得有些不习惯。

这一版有一个和其它多数版本所不同的地方是,在第四段第一个上行乐句完毕后的第二句,也就是“611332355”的这句,并不是严格和前面低徽位的这一句的旋律相对应。按照许健记谱的版本以及现行的大多减字谱版本,为使这两句的旋律相同,后面这句都是中指从一弦的六四上到五六,相隔几个音的名指跪指是从三弦的六四上到五九,但姚版应该是保留了神奇秘谱中的音位,中指从一弦七徽上到五六,跪指从三弦七徽上到五九,旋律也就相应变成了“511331355”。同时这句(包括对应的低徽位乐句)的倒数第二个音猜想应该是在三弦上直接滑到了五徽(九徽),来代替六弦的散音。之前看到有人说总觉得不能弹得和姚先生的版本完全一样,想来可能是以上的指法不同的原因吧。

另外无论是对比《琴曲钩沉》里的记谱还是许健的记谱,姚先生的这版录音都比谱子少了两句分别位于高低徽位的“66321111”,其中位于高徽位的那句很多名家的演奏版本中都没有,猜想也许是在流变过程中约定俗成地省略掉了,但低徽位的一句在录音中也省略了,由于缺少姚丙炎先生的其它弹奏资料,所以是否他平时的弹奏习惯一直如此也就不得而知。

姚公白、姚公敬 版本:

两位先生作为姚门之子,基本继承了姚丙炎先生的风格,但上面说的那句应该并没有遵照神奇秘谱。就我听到的版本,姚公白先生的仙人吐酒部分节奏更为自由一些,在第二段下行乐句中采用了走手音来代替爪起,也就是上面说的《流觞》谱中的指法。

张子谦 版本:

同样是6/8拍,只在最后的仙人吐酒部分变为散板,尾声句的三弦掏起之前有个进复的装饰音,仙人吐酒弹完后最后半句又用泛音重复了一遍。

戴晓莲、成公亮 版本:

和张子谦版本基本相同,但张版最后少一句高徽位的“66321111”,戴、成的版本都有此句,戴晓莲的版本继承了张子谦最后的泛音,成公亮的版本则更接近于姚版神奇秘谱的音高。

刘少椿 版本:

和姚丙炎录音版一样少两句分别位于高低徽位的“66321111”,仙人吐酒的后半句重复了一遍,但不是泛音而是按音弹奏。

林友仁 版本:

少一句高徽位的“66321111”,但没有最后的重复。和刘少椿先生的相似之处是每句“66321111”最后的撮都出现的比较晚。

其实戴晓莲等人也有类似的处理,但刘少椿的风格体现的最为明显,几乎每句末尾的撮都会拖在后面成为很急促的一声,给人很拙朴的印象。

梅曰强 版本:

节拍变为了6/8拍和5/8的混合,除比姚谱少一句高徽位的“66321111”外,此句之前的“611332355”只弹了一遍,其它与刘少椿版本相同,下行乐句中有走手音。另外每句“66321111”的节奏处理比较特别。

以上版本大多延续了姚丙炎先生打谱的6/8拍节奏,后来的很多北派琴家对其做了一些改动,除节奏从6/8拍变成了6/8和5/8混合的节奏外,对乐句也有一些增删的处理,一些主要的代表如下:

吴景略 版本:

这里说的是林西莉《古琴》一书附的光盘中的版本,应该是有箫和二胡等乐器的合奏,听起来非常欢乐的一个版本。第一句只弹奏一遍而非大多琴家那样重复两遍。按姚谱最后一个“66321111”弹完之后又重新弹了一遍起始的上下行两个长句才进入尾声句,尾声句只弹一遍,没有末尾的仙人吐酒。

溥雪斋 版本:

网上流传的溥雪斋版本不知真假,除了第一句重复两遍之外其余均与吴景略版相同。

陈熙珵 版本:

比吴景略的版本多了仙人吐酒声,其它完全相同。

吴文光 版本:

比吴景略、溥雪斋版本的不同之处少了最后的一个“66321111”,另外每个“66321111”的第二个音,在剔的时候都会连剔两弦,听起来力度非常大。

李祥霆 版本:

他在教学视频里说第一句重复两遍的话会让人以为是弹错,所以基本上会把第一句只弹一遍,也没有最后的一个“66321111”。

以上五个版本的相同之处都是6/8拍和5/8拍混用,尾声句是自由节奏并且只弹一遍,除陈熙珵以外均没有仙人吐酒段。

另外 徐君跃 的版本节奏也相同,基本忠于姚谱,只在仙人吐酒的最后用刺伏结尾,有戛然而止的效果,但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龚一 先生的版本比较特殊:

他先后录制过几个版本的《酒狂》,乐句都和许健记谱是相同的,应该是严格遵照神奇秘谱的指法,第四段的第二句的旋律和姚丙炎演奏版一样是“511331355”。但由于曲子的节奏非常散漫自由,所以听起来和姚版的反差极为强烈,很有酒醉的意蕴,同样受到很多人推崇。

此外还有海外的 梁铭越 唐世璋 的版本,节奏和以上各版本都完全不同,更近似于 丁承运 打谱的《流觞》。唐版还加入了中英文版的琴歌,听起来很有意思。

把这些版本特点整理了一个表格,看起来比较直观,但自己毕竟没乐理基础,大都依靠感觉,难免会有错误。

除古琴之外,其它民族乐器甚或是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关于酒狂的改编,一些印象比较深的如下:

民族乐器:

赵家珍、杜聪 版:

其实主干还是 古琴 ,不过加入了 的元素,和古琴一唱一和,还有鼓的加入,很活泼。

王中山 古筝 版:

将琴曲移植到古筝上,声音略清脆但也毫无违和感。

刘星 中阮 版:

音色介于古琴和吉他之间,也别有风味,还听出一丝blues的味道。

吴琳 箜篌 版:

做了符合乐器自身条件的的改编,但总觉得箜篌是太女性化的乐器,和原曲并不那么契合。

黄甦 版:

大提琴与古筝 的碰撞,我是觉得不怎么和谐的,听出一种莫名的烦躁,不过印象深刻这点也算做到了……

黄安源 版:

二胡与大乐队 ,个人认为是个好作品,多了另一种雄浑的气质,但若论“酒狂”的话,似乎从阮籍的借酒装疯变成萧峰的慷慨悲歌了。

流行音乐:

唐朝乐队《酒狂》

前奏是电吉他弹出酒狂的旋律,副歌第一句正好是初学时最难弹的那一句的旋律,所以这首歌给了我很大帮助,刚开始练的时候总是抓不到那一句的节奏,全靠这首歌来帮忙。但也有副作用就是直到现在每次弹这句的时候心中还会哼“忘了吧所有的忧伤”……

美好药店《酒狂》

贝斯代替古琴,加入手风琴和钢片琴,还是很赞的,人声实验是他们一贯的风格,但还是觉得没有更好……

许巍《世外桃源》

前奏的旋律是吉他弹的酒狂,想想这些摇滚歌手们纷纷回归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还满感慨的。

甜蜜的孩子《酒·狂》

用了很多民乐器,琵琶古筝应该还有中阮?

梁奕源《醉生梦死练习曲》

已经完全是实验作品了,得整张专辑加上文案联系起来才算可以理解。

所以这种以古典作品作为命题作文的形式其实还是玩概念比较多,目前的结果不是歌词比较弱就是干脆就没歌词了……

以上资料基本都来自网络和个人理解,如有同好看到还请多指正。

开始只是考据和整理癖上来了,结果没想到给自己挖了好大一个坑。后来觉得研究一下还挺好玩的,比如摩拳擦掌地觉得自己也可以去打谱了……好吧其实是因为这曲子本来就短而且都已经会弹之后才去看谱子……但还是觉得挺有意思。

(201405)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虎年春联集锦(五言):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虎年春联集锦(六言):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虎踞龙盘今胜昔 花得鸟语旧更新

  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英雄气概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丙部琳琅春馥郁 寅宾璀灿日光华

  赤县奔腾如虎跃 神州崛起似龙飞

  丑旧寅新宏图展 牛归虎跃春意浓

  丑去寅来千里锦 牛奔虎啸九州春

  春风浩荡神州绿 虎气升腾岳麓雄

  春风着意随人愿 虎气生威壮国魂

  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

  春节乍闻春有喜 虎年乐见虎生风

  春晓寅回人起舞 岁祯虎啸物昭苏

  憨厚忠诚牛品德 高昂奋勇虎精神

  虎步奔腾开胜景 春风浩荡展鸿图

  虎年赢得春风意 喜讯唤来燕子情

  虎气顿生年属虎 春风常驻户迎春

  虎气频催翻旧景 春风浩荡著新篇

  虎添双翼前程远 国展宏图事业新

  虎啸大山山献宝 龙腾祖国国扬威

  虎啸青山千里锦 风拂绿柳万家春

  虎啸一声山海动 龙腾三界吉祥来

  虎跃龙腾生紫气 风调雨顺兆丰年

  虎跃龙腾兴骏业 莺歌燕舞羡鹏程

  虎跃神州千业旺 春临盛世万民欢

  花事才逢花好日 虎年更有虎威风

  黄牛虽去精神在 猛虎初来气象新

  江山秀丽春增色 事业辉煌虎更威

  江山一统腾龙日 岁月三春入虎年

  金牛昂首高歌去 玉虎迎春敛福来

  金牛辞岁寒风尽 白虎迎春喜气来

  金牛辞岁千仓满 玉虎迎春百业兴

  金牛奋蹄奔大道 乳虎添翼舞新春

  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金牛送旧千家乐 玉虎迎新万户欢

  门庭虎踞平安岁 柳浪莺歌锦绣春

  门浴春风梅吐艳 户生虎气鸟争鸣

  年逢寅虎群情奋 岁别丑牛大地春

  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

  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回寅万户春

  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势雄

  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虎年

  莺歌燕舞新春日 虎跃龙腾大治年

  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

  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

  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势如破竹人欢马叫 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紫气东来江山如画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 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 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 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 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 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虎年春联集锦(七言):见2010年虎年春联大全(一)

  虎年春联集锦(八言):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虎年春联集锦(大于八言):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1横批:盛景争春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

  2横批:吉星高照

  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3横批:前程似锦

  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赏析: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4横批:新春大吉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赏析: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5。横批:万事如意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赏析: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96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