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箫曲介绍

琴箫曲介绍,第1张

  琴箫合奏曲中,比较广为大家熟悉的是电视剧《笑傲江湖》中曲洋与刘正风“一个抚琴,一个吹箫”演绎的《笑傲江湖曲》。

  琴,即我们常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指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琴起源于先秦时期,此时的古琴承载着巨大而厚重的社会政治使命,与天地自然‘巫术图腾等有着紧密的关联.一些贵族死后要用上好的木材斫成好琴来陪葬.秦汉时期古琴在相和歌曲中的广泛应用使其自身演奏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汉代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丰富‘充实了古琴的曲目.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身于庶族寒门的文人由于门第的限制往往郁郁不得志,以遁逸的方式与社会抗争,常以琴自娱所以此时的歌曲大多来自民间,以爱情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代时由于琵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古琴艺术受到了相当的限制,但琴谱的产生积极推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使得古琴在百舸争流中稳步前进.宋元时期世俗音乐的发展对古琴起了积极的影响,两代政府对斫琴也十分重视,创制的琴曲空前丰富.明清时期古琴艺术遍及到佛‘道及粗通文墨的人之中,士大夫也十分提倡古琴艺术.

  中国音乐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其立足点在于人们对音乐本体与宇宙之间关系的认识.关于古琴哲学的思考起点甚高,弹者听者对于古琴之音都有静肃之感;琴器自身令人敬畏,顿思千古之忧思,这样的琴乐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爱,古人即有”今人多不弹”的慨叹.

  我个人觉得中国十大古典音乐之一《梅花三弄》是最好听的琴箫合奏曲。

  此曲无论是古琴独奏铿锵奏出的梅花铁骨铮铮、迎寒傲立的坚毅气节,还是洞箫独奏徐徐吹来的神清骨秀、典雅高洁梅花的品质,亦或是琴箫合奏一唱一和表现梅花宁折不屈、超凡脱尘的境界,都让人听之顿感心旷神怡,思之犹闻暗香浮动。

  当人在音乐审美的精神体验中上升到了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更高境界时,天人之“和”便成了感悟乐曲的一种最高美学境界。其乐其和,有情而不拘于情。超越了生命本体而达到无拘无碍、和乐自得的境界。

  用道家思想体会《梅花三弄》的内涵,有其独到之处。老子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给人的感觉是“道”恍惚而迷离无定,神秘而虚无飘渺。那到底如何把握“道”,进而理解乐曲呢?老子又云:“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就是说人在排除感性经验,依靠内心修养,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后,便能于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把握住道。

  由此再看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老子的“大音希声”,我们便可略有所悟了。“大音”尽管是感官所不能把握的对象,但仍是可以由心灵给予把握和认识的。在聆听《梅花三弄》中,有时会进入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而沉醉于超乎音响之上的意境。不知是由乐引发了象,还是由物表现了乐。人在其中已不重要,虚无的与乐融为一体,进而化在乐所描绘的象中,忘“我”了。在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中,要达到“忘我”这一超凡脱俗的境界,是要通过个人不断的心性修炼来实现的。以乐教人,修身养性,音乐所起的道德教化作用,正是此曲与中国古代哲学融合的最好表现。

  情趣高雅的《梅花三弄》,以它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作为中国古典器乐作品里的一株奇葩,必将弥久愈香,长开不败

  古曲《梅花三弄》简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 (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视频:梅花三弄(琴箫合奏)唐俊乔、李村

  http://youvideosinacomcn/b/753086-1220207084html

在《笑傲江湖》小说中,笑傲江湖一词本身代表的则是一本曲谱,弹奏出来的曲子就叫“笑傲江湖”,之后随着影视剧的演绎,这首曲子在许冠杰主演**《笑傲江湖》中,由歌曲《沧海一声笑》的内容进行演绎。

同时也成为影片《笑傲江湖》的主题曲。在影片中由许冠杰、黄沾和张伟文三人分别饰演的令狐冲、刘正风、曲洋的合唱。

该曲的演奏乐器有笛子、古琴和三弦,音乐背景中加入了鼓的节奏,鼓点稳重的敲击与演唱的节奏相结合,旋律步步低落,先抑后扬,随着音乐的意象一步步陷入苍凉和寂寥中,通过声画合一将观众带入《笑傲江湖》的心理世界。

该曲的曲调简洁悠扬,而歌词也有一股宋词的味道,透露出笑傲江湖中所营造的武侠风。

扩展资料

小说曲谱开端:

令狐冲及岳不群等至洛阳与林平之外祖王元霸家,令狐冲因怀有笑傲江湖曲谱复见疑于元霸父子,以为曲谱即林家祖传之“辟邪剑谱”。因曲谱深奥难解,令狐亦百口难辩,乃质诸洛阳隐士绿竹翁,并因而结识绿竹之姑,鉴定确系曲谱,释众之疑。

相关曲谱人物:

1刘正风:酷爱音律,擅长吹箫,因结交日月神教曲洋而金盆洗手,与之合作《笑傲江湖》之曲,被丁勉、陆柏掌力震伤,与曲洋自绝经脉而死。

2曲洋:日月神教长老,酷爱音律,擅长弹琴,与刘正风结交,合作《笑傲江湖》之曲,被丁勉、陆柏掌力震伤,与刘正风自绝经脉而死。

-笑傲江湖

-沧海一声笑

这是洞箫。

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是汉民族非常古老的乐器,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之一,多半用紫竹制作,也可以用白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

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独奏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 。

折叠箫的来历

箫 形声。字从竹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风声尖锐地漫天呼啸"。"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锐呼啸的竹制吹奏乐器"。本义: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当因韶乐伴奏乐器以箫(当时为排箫)为主而有此称。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清代,箫的形制完全一样。清《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折叠箫的发展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清代,箫的形制完全一样。

是唐暄普吹的。

是陈百忠曲《人间箫声》,唐暄普洞箫演奏。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

详细介绍:

独奏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我国考古发掘最早的乐器是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

贾湖遗址延续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发现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众多实物证明,骨笛在此由5孔发展到8孔的完整历程。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室 碑画上,已可见到吹洞箫的形象。但单管箫当时多称“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17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