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第1张

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了解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教育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生活,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游览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中美的存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所见到的景象,如花朵五颜六色丰富的色彩,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如同小女孩儿穿着绿色的长裙在翩翩起舞。

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特征的了解去领悟大自然的美感意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怀。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风俗人情,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如《我的家乡》等与自然社会有关的课业内容,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如过年时逛庙会、放烟火、踩高跷等家乡特有的风俗。通过学生的细致观察去发现自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并从中学会欣赏美,进而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育学生要将外在美和内在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表里如一,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永远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对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情感、想像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以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审美情趣的意义

一定的艺术思潮和一定的审美理想正是通过对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影响,作用于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制约着他们审美发展的方向。所以,认识当代青少年审美发展的基本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们只有将某物征服才会觉得某物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审美是人类征服力的表现。因而审美的提升有利于人们战胜自我,征服了山水才会赞美山水,当人大声赞美自身是就征服了自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感化身心,使之净化、升华、提高。在小学阶段,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一样,目的都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美育使学生的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几率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大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根据《大纲》内容,教师在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呢?

一、情感陶冶法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凸凹起伏的原野,碧绿色的春天和金**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老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自然景物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不同的时节里,带着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无限的情趣,倾听山泉和小溪的歌唱,陶醉在长满野花的山涧里,它们对人的熏陶是任何一个优秀教师的千言万语所不能取代的。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我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过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大自然和接触声环境,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色彩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先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激情引趣法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参与的事情,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把新知识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只有当学生养成健康的、正确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观和精明的识别能力,面对一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从而可以达到我们真正的育人目的。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在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怎样陶冶情感

1提高认识水平

认识水平不同,情感也就不同。比如,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首先必须懂得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的正确行为准则,能够明辨是非、美丑、真假,这都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认识。

2正确选择自己的态度

情感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倾向。对待同一件事,人们所持的态度不同,表现出的情感也不同。在学习中,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和公与私的态度,才能逐渐树立高尚的情感。

3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参与实践

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认识、增长能力,还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制作、创作、思考等产生丰富的多样化的情感。如:惊讶感、怀疑感、喜悦感、美感以及共同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友谊感。

4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

在取得优异成绩时不骄傲自大,碰到困难挫折时,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可以使自己始终保持乐观奋发的学习热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8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