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了那些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同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关于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了那些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同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1张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赞同

0| 评论

17 分钟前 dafei3157 | 二级

原文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1)建康:今江苏南京。 (2)遥岑(cén):远山。 (3)玉簪螺髻(jì):玉簪,碧玉簪。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 (4)断鸿:失群的孤雁。 (5)吴钩:本指一种弯形的剑,相传吴王命国中做金钩,有人杀掉自己两子,以血涂钩,铸成双钩献给吴王。后代指利剑。 (6)季鹰: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想到家乡吴中的鲈鱼等美味,遂弃官而归。 (7)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 (8)流年:流逝的时光。 (9)忧愁风雨:化用苏轼《满庭芳》词义,原句为“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10)树犹如此:据《世说新说·言语》载,桓温北伐经金城,见从前所植柳树已长得十分粗大,慨然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1)倩:请托。 (12)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13)揾(wèn):擦拭。

编辑本段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编辑本段评价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致。 ——朱德才《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编辑本段赏析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编辑本段背景

  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从1182年到1202年间,南宋小朝廷换了个皇帝,孝宗殁,光宗即位,但对外来侵略者仍然卑躬屈膝,以“和”为上,主战派在朝一直占据上风。粗略地读了一下《宋史》本纪篇,在这段时间,屡见派使者去金国“贺正旦”“贺金主生辰”等字样。 在这期间,南宋皇权内部变迁也左右了抗金的进行程。终生奉行投降求和的太上皇宋高宗在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死去,当初宋孝宗北复中原的雄心原本可以大展雄图,但这时他已是年至花甲的老人,丧失了进取中原的信心。抗金名将张浚、虞允文已于早年辞世,时年辛弃疾48岁,已在家闲置五年。统治阶级的抗战决心如昙花般一现即逝,将他的期待遗落在夜的阴影里。他盼望、空守,换得两遭弹劾,他的壮年时期,就在这样的闲置中空寂而过,宛如空谷奇丽的风景,终于迷失在岁月阴暗的雾气里。 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辛弃疾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的报国热情犹如潮汐般在胸膛里几起几落,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其中最有名的,当是他与陈亮互相唱和的《贺新郎》。 陈亮也是力主抗金的名士,曾多次上书孝宗,反对“偏安定命”,痛斥秦桧□邪,倡言恢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结果两次被诬入狱。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文化风生,文章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多议论,与辛弃疾多有唱和。 淳熙十十年(1188)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辛弃疾,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到紫溪等候朱熹不到,陈亮东归。辛弃疾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挽留他多信些时日,到鹭鸶林,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走,怅然返回。那天夜里,辛弃疾在投宿处写了一首《贺新郎》,词前有序,记载了这件事,现将序并词并录如下,这是与陈亮唱和词的第一首: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唉!稼轩他,真是性情中人,对友谊如此固执,如此坚守,可爱的几乎让人想穿越时空去碰触那滚烫的热情。 在长亭,两人手持酒杯,在他看来,自己这个友人淡然似渊明,为国事奔波酷似诸葛亮。然后镜头忽然一转——林间的鹊儿细爪踏落了松梢上的雪,雪掉落帽上,牵惹出鬓边白发。冬天的景色何其萧疏,水瘦山枯,仅仅几支梅花装点风光。 “佳人”指陈亮。他欣喜朋友重约来会他,又埋怨他急于归去。但他是那样牵挂着朋友,唯恐他行路难呵。因为清江已经结了冰,无楫可度;而冰雪覆盖了土地,四轮车像长了角那样动弹不得,让人煎熬的形销骨立。 不知道这错离的相思是何人铸成的,如果真是这样,怕是要将这世间的铁都用完了吧。那长夜的笛声如此清裂,莫要吹破才好。 这词,语意双关,将一片忧国之心寓于词中,让人再三品味而不觉倦。 他写陈亮,以陶渊明和诸葛亮而比,这两个人何其不同。一个是淡然的隐士,一个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贤相。但通读过陶诗的朋友应该知道,陶诗不仅有淡然的田园诗,更有“怒目金钢”的咏史诗近三十首,如《咏荆柯》、《咏张良》、《咏二疏》等等,风格慷慨激昂,热情不下志士,这与陈亮的文风是相适的。 再看陈亮的为国奔走,两度入狱而不改其志,不灰其心,只没有诸葛亮之位,其一片赤诚的为国之心竞可相拟,此言不为过。 再看他,上阕为何镜头一转?雪落破帽,白发频生,岁月如流不可逆转,那雄心壮志一样在心头沸腾,只是熬干了自己的韶华翻出白发,那是“闲了少年头”的悲切,蕴于不动声色之中,仿佛一汪含而不落的泪,细细咀嚼之中,不由令人大恸! “剩水残山”,那真的只是冬天的写照吗?凭稼轩心志,时刻不忘收复,他这是在写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如今只余剩水残山;而他与陈亮这样心怀国忧的人呢,当然就是那几枝苦寒的梅花,被当权者弹压至遥远的江湖之上,虽然香幽态美,却宛如长空那三两只寒雁,终不能举阵高飞呵。 而清江天寒冰合,不正是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的写照吗?路难行,车生角,那些主和派终如路上险冰恶雪一般,阻碍了抗金志士的前进之路;那贯绝今古的相思,不仅是为离别而生,更是为国家危如磊卵的局势而生呵。 因此,费尽人世铁,也不能铸成这样的错,稼轩心如炼炉,将这轰轰烈烈的爱国之情炼成这样端凝的字句,倾尽所有,唯化成一声长叹:那长夜漫漫中的笛声,几欲吹裂的原因,正是那胸中不能尽情吞吐的郁愤和忠贞! 词罢,那缕忧抑的笛声,缠绕千年,至今萦回在有识之士的梦里。 这词之后,陈亮和了一首,于是辛弃疾用同调,回和了第二首《贺新郎》: “同父见和同志用韵答之 老大哪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如今年华老去,岁月不堪呵。到现在,只有宛如陈登和陈遵气味的朋友了。我在病中时,君到来,就立刻抛下病痛的折磨,与你高歌痛饮,将楼前的飞雪都震落下来。富贵何用?不过轻如发毛。讨论时事时硬语如盘,何惜无人来听;只有当时那楼头西窗的月亮照彻一片光明。管他呢,让我们重新置换新洒,换取鸣瑟来弹! 世事一样纷离,而人心各别。因而发一问,问“他”:华夏,究竟要国土分裂到什么时候呢?千里马在那儿拉着盐车,到死也不过一副枯骨。而极目处,通往中原的道路已经断绝。我最爱你中宵起舞,剑光霍霍,男儿志向不改,至此仍如铁般坚硬。看我们有朝一日一试身手,将那断裂的天补就! 这词化用了很多典故,却妥贴蕴藉,将直抒胸臆与感叹国画化合的水乳交融,丝毫不觉累赘。 首句,即举两位陈姓名人与陈亮辉映:“元龙”即三国时陈登,许汜评价他:“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孟公”指汉时游侠陈遵,书载:“遵嗜酒。生大饮,宾客满堂……大率常醉,然事不废。”稼轩用这两位奇人对应陈亮,将自己的朋友拔上了一个精神层次的高度。 而自己,也同是这样人物。在病中见得友人到来,大喜过望,立刻唤友高歌痛饮,那豪情“惊散楼头飞雪”,这是何等的气魄!这一个“惊”字,将那种冲霄而上的浩荡之气描摩的淋漓尽致。功名如粪土,富贵如毛发,他们想做的,是将分裂的国土恢复成无边的疆域,是将敌方处于水深火热的父老兄弟拯救回来。 他们论证的那样有力,仿佛磐石般坚硬而牢固,然而究竟谁来听呢?除了那轮明月,悄然无人。然而,这豪情是不会熄灭的,他们重新换上酒,重取鸣瑟来弹,哪怕是悲音,也有知音! 欢乐过后,是思索。“事无两样”,一样江山破碎,一样南北相隔,但当权者苟安不进,只在温柔乡里做着自己的富贵梦,而爱国志士却日夜煎心。有思至此,作者悲愤难言,忍不住大声疾呼发出责问。问谁?举座二人,无有谈者,问“渠浓”——问他!这个他,当然是指最高当权者:我们的华夏神州,到底还要分裂多久!?这声质问里,包含着多少壮志难伸的沉郁、多少年华蹉跎的泪水! “汗血宝马”是传说中的一种千里驹,用千里马来拉盐车的困顿,来比喻人才不得其用,最后只能老死山林间,到最后用千金来收买马骨回来又有何用?抗金真的无人吗?不!那是当权者苟于安乐,使大批人才流于山野间,就如自己与陈亮一样,造成多少怀才不遇的悲歌! 而极目处,通往中原的路已经断绝——那是我们何等肥沃的土地,它滋养了我们的文明,是属于我们的国土,如今正是外族的铁蹄下流着血泪呻吟。 我,最爱朋友你中宵起舞的豪情了;而且你说,好男儿的志向犹如铁般坚硬,至死不回。“看试手,补天裂。”他唱出那个时代的强音——我们要收复国土,我们要将断裂的天用我们的豪气才情补就! 读至此,不由一阵恻然。豪情如火,而现实如冰。那火是用生命做燃料,而冰却是百年积聚下来的苟安与萎缩。在冰与火的对峙中,火,终于随着生命的逝去而 熄灭,冰却冷到了最后,寒彻了那个空间。 稼轩他,会瞑目吗? 事隔不久的次年(1189)春天,稼轩另一位好友杜叔高从浙江的金华来江西看他。杜叔高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与稼轩往来颇勤,另有一首《锦帐春·席上和杜叔高》相和,在此不录。 更为主要的,杜也是主张抗金而遭排斥的,他们有着相同的主张,志同道合,因此稼轩与他十分交好。这次距与陈亮相和词的时间不远,于是在送别时,他又作了同调的《贺新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钓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这词,前半阕主要评杜的诗,至“毛发”句止,下面借佳人写有才之人遭受的冷遇。下阕写杜家昔今对比,突出反映朝廷的黑暗,后抒发强烈的忧国情绪。 首句“细把君诗说”开宗明义,“细”字突出了看重与欣赏之意。那诗意的余音,仿佛传说中的天帝所听的音乐那样动人心魄,让人荡气回肠,又仿佛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那样旷远深沉。极写杜诗句韵之高渺。 然后,又写诗句的清绝,像拔天而起的万丈崖峰,尘埃不到,只有千万年的冰雪堆积,猛然读之,让人毛发都感觉到那样冷清深幽。这是何等力透纸背的形容,稼轩虽曰豪放,而细致描述之时,却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与太白风近。 可惜,自古以前,凡是佳人大都是薄命不见宠的,只能孤零零的面对着古今那一片令人伤心的月色。就如汉武帝时的阿娇皇后,即使被金屋藏起,最后失宠也只能在长门宫的夜里,寂寞地调着琴瑟。 借佳人对照现实人物,是稼轩的一个特色。仅三首词里,已经有两首占此。他在另一首《摸鱼儿》里也用长门、玉环等影射现实,今后会提及。 过片,写杜家今昔对比。那时,你的家曾是长安的名门望族,地位尊崇。但是,鱼龙混杂的世事惨淡无光,风云突变之时,你家因力主抗金遭受排挤,而家势日微。 而昔日那宛如衣冠相连的通往中原的路,如今竟而白骨森森!“夷甫”指晋时王衍,唯尚清谈,不问世事,这里借指那些当权者的逃避现实。 中原未复,有识之士的悲歌夹在风声里,伴随着檐间铁,有如铮铮鸣剑,有待出鞘;又仿佛千军万马在征战厮杀。但这种豪情只是想像成痴时的幻像,待清醒过来,现实依旧,不由发出最后悲愤难言的一句:现在南方和北方,还在分裂,没有复合! 复合在何日?天日遥遥,天日遥遥。稼轩终于没有等到那一天,那一天在他有限的生命里,是无限的向往,而这向往,即如投入潭水的石头,留下圈圈涟漪,最后,终归于沉寂。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手法是用典,借用典故“挥羽扇,整纶巾”巧妙地比喻当年词人抗金时的潇洒风度。“招魂”是《楚辞》中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诗句“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之意,这里用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

1 关于写鸟有感情的诗句

2 关于鸟寄托感情的诗句

关于写鸟有感情的诗句 1 关于写鸟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鸟的古诗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晓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 关于写鸟的诗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无可耐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杂树生花,草长莺飞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商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凄凄鹦鹉洲

飞鸟尽,良弓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鹦鹉能言,不离于禽

3 关于写鸟的诗句有哪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盂浩然:《春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唐•杜甫《遣兴三首》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北周•庾信《至老子庙》听春鸟于春朝,闻秋虫于秋夜。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春余仍哢鸟,夏近未舒莲。——唐•赵冬曦《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莲字》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入春解作千般主,拂曙能先百鸟啼。——唐•王维《听百舌鸟》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唐•綦毋潜《宿龙兴寺》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唐•李白《清溪行》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唐•李白《题东溪公幽居》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唐•李白《蜀道难》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唐•杜甫《曲江对酒》云开孤鸟出,浪起白鸥沉。

——唐·朱庆馀留别卢玄休归荆门>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唐·杜甫《遣兴三首》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北周·庾信《至老子庙》 听春鸟于春朝,闻秋虫于秋夜。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春余仍哢鸟,夏近未舒莲。——唐·赵冬曦《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莲字》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入春解作千般主,拂曙能先百鸟啼。——唐·王维《听百舌鸟》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唐·綦毋潜《宿龙兴寺》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唐·李白《清溪行》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唐·李白《题东溪公幽居》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唐·李白《蜀道难》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杜甫《薄暮》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杜甫《绝句二首》 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

——唐·戴叔伦《和汴。

4 写两句关于写鸟的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和答的鸣声。雎(jū)鸠(jiū):水鸟,喜捕食鱼类,雌雄的情意专一。

洲:水中陆地。这是《诗经》第一篇作品的起句。

写雎鸠和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晦:昏暗。已:止。

由于风雨交加,天昏地暗,雄鸡以为天还未亮,仍啼叫不住。后人往往比喻为黑暗中的呼声不绝。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诗经•邶风•燕燕》颉(xié):上飞。

颃(háng):下飞。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之声。

嘤嘤:鸟和鸣之声。幽:深。

迁:升。乔:高。

以伐木起兴,描写鸟儿飞迁求伴。诗句被后人用于对求友、求上进、求寓所、求升迁的祝贺和鼓励。

“乔迁”一词源于此。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九皋(gāo):很深的沼泽。写深泽的鹤声可直冲上天,比喻正义之声是掩盖不住的。

●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汉•张衡《归田赋》王雎(jū):鸟名,雎鸠。

鸧鹒:黄莺。颉颃(xié háng):鸟儿上下翻飞的样子。

关关嘤嘤:鸟的鸣声。生动地描绘了雎鸠和黄莺飞翔的动态和悲鸣的声音。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匝(zá):周,圈。

依:栖、攀。写良禽择木而栖,比喻贤人良才当择主而事。

体现作者渴望招贤纳士,以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欣:高兴。托:依托、栖宿。

庐:茅庐、住所。以鸟之爱巢,比己之爱庐,表现田园生活的闲适。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仰望和俯视禽鱼,自己感到惭愧。

当官要违反自己的意愿,而鸟鱼却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归隐思想。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南朝•梁•萧纲《夜望单飞雁》应:会。这是孤雁在总结生活经验,认为应求其独立,颇有哲理。

●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 南朝•梁•《雀劳利歌辞》霏霏:大而密的样子。

劳利:觅食的噪声。觜:即“嘴”。

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下,有权势、会钻营的人可饱腹肥肠;反之则挨冻受饿。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北朝•北周•庚信《春赋》啭:鸟的啼鸣声。用鸟啭和花飞来传达春天的信息,形象生动。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秋。 唐•卢照邻《昭君怨》逐:追逐、跟随。

一度秋:一年一度的秋归。极言昭君因见雁飞而思乡的强烈感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骆宾王《咏鹅》项:指鹅的长颈。全诗仅十多个字,已把鹅群戏水时的神态声色都逼真地描绘出来。

●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 唐•祖咏《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致:达到。

啭:鸟的啼鸣声。任:听任。

天姿:天资。捕捉人们不经意的鸟雀飞啭的自然现象,暗寓事业的成功有赖于实践和天资相结合的深邃的道理。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壑(hè):山沟。

杜鹃:鸟名。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密布的样子。阴阴:幽暗的样子。

啭:啼唱。写久雨后的乡村自然景色,广阔无际的水田上边,白鹭展翅飞翔;浓荫蔽日的夏林深处,黄鹂宛转歌唱。

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对偶工整。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唐•王维《听百舌鸟》千般语:各种鸣叫。拂曙:拂晓。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唐•李白《观放白鹰》秋毫:禽鸟在秋天长出的新的细毛。

形容在一片清白之中最易明察,哪怕是最微小的事物。这两句也可视为某种艺术表现手法。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唐•杜甫《秋兴八首》碧梧:梧桐。

地面上可见鹦鹉啄剩的米粒,梧桐上可见栖息的凤凰。形容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写春日田野风光。

富有生机活力,动态逼真;黄、绿、白、青相间,色彩鲜明。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唐•杜甫《画鹘行》鹘(hú):鸟名,隼属动物的旧称。青黑色,多鸣叫。

秋骨:鹘至秋而善击。此以英姿飒爽的生鹘,以引起下文对画鹘的描写。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唐•杜甫《朱凤行》竹实:凤的食料。

及:给。蝼蚁:蝼蛄、蚂蚁。

鸱(chī)枭(xiāo):两种鹰类的飞禽。赞扬朱凤爱有幼小动物,不畏凶恶势力的精神。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唐•杜甫《薄暮》写自然界中喜阴暗幽深的生物,可用于比喻人的性格和处境。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唐•杜甫《绝句二首》逾:愈、更。

然:燃,这里指红似火烧。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唐•杜甫《江村》堂上:又作“堂前”、“梁上”都是一个意思。描写燕鸥的闲情野趣,表现出恬静幽雅的江村景象,衬托出诗人的淡泊宁静的心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唐•李贺《南园》初生:开始上涨。

描绘作者家乡的动人春色。 ●雄鸡一声天下白。

唐•李贺《致酒行》白:发亮。“雄鸡一声”每被后人当作新时代催生者的声音。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 表示鸟和水有感情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6 写鸟的诗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1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 杜牧)

12菱透浮萍绿锦波,夏莺千啭弄蔷薇。

13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唐 杜牧)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唐 杜甫)

15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唐 杜甫)

16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唐 李白)

1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唐 李白)

1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 张志和)

19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唐 王维)

20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

2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唐 刘长卿)

22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唐 王昌龄)

23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宋 苏轼)

24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宋 辛弃疾)

25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宋 周邦彦)

26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 周邦彦)

2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 晏小山)

7 关于写鸟的诗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无可耐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杂树生花,草长莺飞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商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凄凄鹦鹉洲 飞鸟尽,良弓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鹦鹉能言,不离于禽。

关于鸟寄托感情的诗句 1 鸟在诗文中寄托什么情感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哀鸿(雁)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0)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燕,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鸳鸯寓意夫妻和睦亲密

杜鹃

在古代诗文中,有杜鹃啼血之说,说是因哀伤过度,常常啼到血流不止。不管是有冤屈、或是哀怨、或是有家归不得的乡愁,杜鹃都寓托着一种悲情感人的意象。古诗云:但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述异传》中的仙 人是“驾鹤之宾”,能够“跨鹤腾云”,鹤于是成为“仙人的骐骥”,常常往来于仙凡之间。鹤与神仙既然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诗文中“驾鹤”的意象,也往往 有“神仙”的寓意。例如南北朝诗歌中何召《游仙诗》、。

2 表示鸟和水有感情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8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