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都愿意道德绑架子女

为什么父母都愿意道德绑架子女,第1张

靠压榨孩子父母,才是真的可怕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是孩子刚来到世上最开始亲密接触的人,父母的养育之恩成就了孩子的长大成人,而养育孩子一路的艰辛不易,被人们一致认为,孩子长大成人后应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这是人之常情,可是,不能愚孝,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的保护神,有的父母反而成了孩子成长和幸福生活的最大障碍。

张韶涵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其母亲生活糜烂,其父亲嗜赌如命,靠每个月不断的伸手向张韶涵要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且还是贪欲越来越强。索要不成,就直接从背后给张韶涵一刀,就是所谓的鱼死网破,搞得张韶涵的娱乐事业从此跌入低谷,毁了她的事业前途。《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其父母也是好不到那里去,家里面供养了一个败家好吃懒做的儿子,却要自己还没有出嫁的女儿拼命挣钱供养儿子一家,老两口对樊胜美动不动就发脾气,动辄要求樊胜美为他们做这做那,丝毫不顾及女儿的心情和大龄未婚的状况。

暂且不说这些娱乐圈的八卦和电视剧的狗血剧情,现实世界里,这种父母其实也是有很多的,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利益,然后才轮到孩子。如果伤害到自己的私欲,哪怕是牺牲孩子的幸福和未来也在所不辞。

我就认识这么几位可怜的在父母的压榨和胁迫下,生活的很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有点悲惨的人,可怜的是,他们竟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像樊胜美一样,虽然心里痛苦,可是表面上还是对父母愚孝。

赵海,一位切切实实通过自己一路努力,终于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里考上了城市的大学,毕业后也在城市找了工作结了婚。他的父亲,在他还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炒股。一个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生活费也拿不出,让孩子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要养活自己的农村人,一个初中毕业的文化水平,一个整天不下农田的懒庄稼汉,却天天在家里琢磨着炒股实现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自己家没多少钱,都投进去了,就去借亲戚家的钱。因为并不是特别懂股市,钱投进去就没了,亲戚家的钱还不上,亲戚自然就不会再借钱给他了,见了他都躲着走。于是,为了自己那可笑的一夜暴富幻想,去借高利贷炒股,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那个年代,十块钱还是顶十块钱花,房价还是一千多的时候,他就借了高利贷二十多万。二十多万啊,而那时,他的儿子还穿了破了又补的袜子,他每顿饭只能吃馒头度日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后来,高利贷还不上,债主可不像亲戚那样好说话,找上了门堵住门要钱。他就给还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儿子打电话,要求儿子哪怕是卖血也要帮他还债。于是,赵海一面拼命的在上大学期间打工赚钱,一面毕业后马不停蹄的找工作。经过几年,赵海二十多岁的人,看上去像三四十岁的人,但是,他终于把父亲的债还完了。回想这几年,他都不知道青春是什么,大学在他的印象里毫无概念,似乎就是日夜不停的忙累。他的父亲,却是每天悠哉悠哉的躺在床上看股票,没钱投了,总可以看看吧,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也不管。

父亲的债还完了,赵海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父亲张口过来就是要钱,干什么,继续炒股。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不敢借钱炒股了,自己又不干活又没有收入,就理所当然的向儿子要。

赵海年纪也不小了,找了一个媳妇匆匆的结了婚,因为父母怕花钱,心疼自己的炒股钱,就相当简单的办理了儿子的婚事。婚后,二老发现住在自己老家太不方便了,一方面还要自己照顾自己,另一方面要钱也不方便,就索性直接把老家的田地全部租出了,直接跑到儿子家住起来。五十多岁的人,身体正硬棒,却什么也不干,说什么自己老了该享福了。赵海的母亲每天没事就盯着儿媳妇,儿媳妇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儿媳妇买双袜子她都能吵一架,她恨不得儿媳妇整天到晚只干活一分钱也不要花,赵海的父亲,每天除了看股市,啥也不管,吃了饭就翘起二郎腿享受老年人的生活,孙子也不愿意看,还嫌弃孙子吵。

这样的光景这样的生活,换成一个正常人,都受不了。于是,矛盾就越积越深,战争终于爆发了。儿媳妇终于和公婆吵了一架,结果却被自己的老公打了一顿。什么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吵架成了家常便饭,打架也不是稀罕事。赵海一直维护着自己的父母,哪怕父母再错在他眼里也是对的是不容反驳的,媳妇不懂事不懂得孝顺父母惹父母生气,是最不能容忍的事。这老两口看着自己的儿子护着自己,就更不把儿媳妇放在眼里了,一家人吃饭,儿媳妇一个人吃,他们和自己的儿子孙子一块吃,一个家活生生成了这样。

我问赵海,你现在这样的家庭情况,你准备怎么办?他说,我准备随时和她离婚。一个整天惹老人不高兴的媳妇,要她何用。我心里想,你娶媳妇原来是为了让她去取悦你的父母,而不是把她当做你的伴侣,真是可怕。更可怕的是,父母却在加剧着他们的儿子的不幸的婚姻生活加速着这种小家庭的破裂。在这样的父母眼里,孩子只是自己的附属物,只要把他养大,想怎么利用就怎么利用。

邹华,和赵海的情形差不多,但是他比赵海要惨一点。邹华的父母在邹华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候,硬是不让他上学让他出去打工挣钱,原因是上学太花钱了,而打工可以挣钱。邹华辍学之后,就去城市里打工了,每月按时把钱打给父母。后来娶了媳妇,媳妇没有工作,邹华的父母看儿媳妇也没有出去挣钱的打算,在儿媳妇生完孩子后就直接撵人,让邹华直接离婚,免得邹华辛苦挣钱还要多养活一个外人。于是,孙女从小就没有了妈妈,邹华还没有迷糊过来媳妇就已经是前妻了。邹华现在一年四季全国奔走打工做苦力挣钱,都快四十的人了,还是单身,挣的钱都给了家里的父母。

后来问他,后不后悔当初听父母的和自己孩子的妈妈离婚,一个整天干粗活的满手是茧的大老粗男人,突然间就流泪了。后悔,他说,但是我的听我父母的话。他的父母一生都操控着他的生活,剥削了他的每一滴汗水,却丝毫不考虑一个大男人的情感和生活需求,而他,却还是对父母毫无怨言。可怕的父母养育的可怜的孩子。

那些能压榨孩子操控孩子生活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强势的父母,当然也只是对自己的孩子强势,对旁人未必如此,估计还是个懦弱无能的人。这些父母在榨干着孩子的血,抽掉了孩子的灵魂,破坏了孩子的家庭,毁掉了孩子的生活,却还洋洋得意,看,这就是我的孩子,他什么都听我的,我把他养大,他就得养我满足我。真是可怕!

当然不是道德绑架了,我是独生子,从小父母教我说话做事的道理,并且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我父亲是个孝子,我母亲也是孝子,身教大于言传,对自己不能妄加评断,至少我绝不是一个不孝子。我也有朋友父母从小就离婚,后妈带着改嫁又穷家里也不怎么好的地方。没有教养不孝顺难道全是孩子的错?百善孝为先,可是绝对不能拿这一句话针对所有人。

现代中国式的“孝顺”就是一场道德绑架,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当中一直信奉着“百善孝为先”,所以孝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是被放在首要位置的,但是挣脱固有思想来看中国式“孝顺”,这就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

这种无论对错就一味的孝顺,其实是封建社会的畸形产物,这种中国式的“孝顺”完全违背了孝顺的初衷。孝指的是父母在上,子女在下,讲究的是长幼尊卑,而顺指的是服从,以前男尊女卑,讲究的服从是儿女服从父母,下属服从上级。如今在新社会当中服从是指错误服从正确,如果还是以为的按照老思想的孝顺,哪怕错误还要顺从,那么就是“愚孝”。而所谓的“愚孝”就是中国式的传统孝顺,也就是道德绑架。

最简单的例子,现代人谈婚论嫁已经没有古代十大媒妁之言,讲究的是自由恋爱,但是自由恋爱面临的就是可能儿女喜欢而并不符合父母的选人标准。这个时候子女经常和父母发生争吵,如果选择屈服于父母,那么别人会说你是一个孝顺的子女。而如果你站在了父母的对立面,那么在外人的眼里甚至于家里的人的眼里你就是一个不肖子孙。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如果选择了孝顺,那么自己将失去真爱,如果选择真爱将伤到父母的心。于是周边的人都会劝你放下自己的选择。顺从父母的意愿。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因为现在讲究人人平等,父母和孩子是一样的,我们承认确实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但是每一个人都有选择权利且权利平等,我们要孝顺,但绝对不是愚孝。在社会中我们不要用孝顺来定义善恶好坏,更不要用孝顺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1、不要被别人道德绑架所吓倒,法律是治理动辄使用道德绑架的人群最有力的武器。用德道绑架他人的人,一般都是不懂法律,更没有具备分辨是非的大脑,也就是缺少逻辑思维能力。遇到这种拿道德绑架来伤害你的人时,你只需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狠狠地还击。让他以后永远不敢用道德来绑架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2、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用道德绑架别人,但也决不准让别人用道德绑架你。我们不管身在职场,还是在哪里都要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逻辑和所学理论辨认道德绑架的案例,当然也不要用德道绑架别人。

什么是情感勒索

美国心理医生苏珊·福沃德在她的《情感勒索》中这样定义:

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

任何形式的情感勒索都有一个核心的基本威胁,那就是勒索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意思:“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在人际关系,我们都有对别人提过要求的经历,也都接受过别人的要求。

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我们会使用一些有意识、有策略的操纵技巧。

那么,要求甚至操纵与情感勒索有什么区别?

苏珊·福沃德认为,从日常的操纵转变为有害的勒索,有清晰的界限~

如果有人以我们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不断利用操纵的手段来迫使我们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操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在书中,她提出了情感勒索的理论模型:

要求-抗拒-压力-威胁-重复

          勒索者的四张面孔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描绘了勒索者的四张面孔,这对于我们认清勒索者有很大帮助。

                惩罚者

他们会让我们明确知道他们的要求,以及如果不能满足他们,我们可能会承担的后果。

            自我惩罚者

他们把威胁指向自己,强调如果他们不能得偿所愿就会对自己做什么。

                受害者

他们是天才的责怪者和内疚的兜售者,他们会经常让我们去琢磨他们需要什么,总是认为让他们心想事成是我们的责任。

                诱惑者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找出我们的需求,然后做出一个美妙的承诺。

无论哪一种勒索者,都是利用了我们的三种最常见的情感:恐惧、责任、内疚。

        情感勒索中的悖论

情感勒索如此毒害人们之间的关系,给被勒索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那么,如何才能从情感勒索中解脱出来?

《情感勒索》中给出了两条改变路径:

一是行为路径,通过训练学习一些不同的反应模式和沟通技巧,比如非防御性沟通,与勒索者形成一种健康的关系。

二是情绪路径,这条路径会花费更多时间来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比如切断旧的热键、弥补创伤,改变错误的信仰体系等。

认清情感勒索中的一个悖论非常关键,那就是情感勒索离不开你的积极参与,同时它又与你无关。

一个让人不太愿意接受的真相是:

是你教会了勒索者这样对你。

正如苏珊·福沃德所说:

勒索是曲二重奏,而不是独角戏。

没有被勒索者的积极参与,勒索者就无戏可唱。

苏珊·福沃德提供了一个很有创意的词汇:热键。

这有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说情感勒索离不开我们的参与。

她把热键定义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富集情感的敏感神经束。

每一个热键就像一个充电电池,存储着我们未了的心事,积蓄着我们的仇恨、内疚、不安全感和脆弱。

我们的情感生活中遍布着这些热键,很多人的生活也围绕着这些热键而设计,这也为勒索者提供了地图。

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不小心碰触到别人的热键,我们马上会避开,避免为别人带来伤害。

但是,勒索者兴奋地发现,这些热键可以让我们恐惧、内疚,并最终导致我们的屈服。

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按压这些热键,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另一个问题是,虽然你教会了勒索者如何对你,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却与你无关。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非常有洞见地写到:

“情感勒索听起来、看起来都和我们有关,而其实和我们根本无关。

相反,它源于勒索者内心的不安,以及勒索者尽力控制这种不安所做的努力……

很多时候,情感勒索是与过去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现在,它和满足勒索者的需要相关,而不是与我们做或没有做什么有关。”

有人看了我关于父亲的日记,就以为我真的对父亲不闻不问,导致了父亲的“可怜”和“恐慌”。

实际上,无论我做什么、怎么做,都不能弥补我“好起来”带给父亲的慌乱。

不是我没有做该做的,也不是我做了不该做的。

父亲需要我“落魄”,这时候他是安心的,他可以再次成为强有力的家长,与我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的快乐,会刺激到他,让他觉得“我过上了好日子,抛弃了他”,因此,他就自怜、谴责、寝食难安,直到我终于不开心了,他再次回到“家长”的位置,拯救我。

不是我需要他拯救,而是他需要拯救我。

我已经用了半生的时间活在这样的困境里,以前没去找原因,现在找到了,不想演戏了,不想永远在泥坑里配合父亲扮演那个需要拯救的可怜娃儿了,我想要把自己的人生还给自己,我难道就要出于愚孝,在看清背后的运作模式之后,还躺在泥坑里等死吗?

所以,对于一些简友出于伦理、道义和孝道,对我的好意规劝,我能理解,又极其愤怒,因为,没有这样体验的人,是不能感同身受的。

我不懂得道理吗?

我不懂得孝道吗?

我不懂得亲情吗?

我不懂得尊敬父母吗?

我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别人比我更知道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言辞激烈,如果伤及无辜,请海涵,或者,请取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0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