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对好友金岳霖是什么样的情感?

林徽因对好友金岳霖是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民国才女林徽因对金岳霖的情感大概是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相惜,甚至说有过着爱也不为过。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下。

林徽因和金岳霖的相识

说起林徽因和金岳霖的相识还要得益于徐志摩,据林徽因的美国女友在《中国建筑之魂》中记述:“徐志摩对梁家最大和持久的贡献是引见了金岳霖——他最挚爱的友人之一……”

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和梁思成无论是才识还是人格魅力,很快吸引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文化学者到其家里品茗谈天、论古谈今。逐渐形成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沙龙”,徐志摩作为林徽因的爱慕者兼好友,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而徐志摩跟金岳霖是挚友,他和一代名媛兼交际花陆小曼的婚礼,金岳霖就是伴婚人。于是,徐志摩将好友金岳霖介绍到梁家也是情理之中。而金岳霖很快就对沙龙上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林徽因另眼相看,成为了梁家沙龙中最为痴迷的铁杆客人。

林徽因对金岳霖感情升温

林徽因对金岳霖的感情升温,是在徐志摩因飞机事故去世之后。由于金岳霖经常来家里参加文化沙龙,后来更是搬到了梁家后院,梁家和他的交情是越来越深。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才华学识赞美有加,而林徽因对金岳霖这位大了他9岁的才子也是十分敬佩有爱

后来,林徽因和金岳霖两人的关系到了心心相印、火花闪闪的程度。正如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在《困惑的大匠》一书中所说的,林徽因曾因爱上金岳霖痛苦地向梁思成坦白,说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过最后这段三角关系也是以金岳霖的退出而告终,金岳霖更是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

想必,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最深沉,因为徐志摩爱其不得转而娶了陆小曼,梁思成在林徽因病死之后娶了林洙,只有金岳霖为了他终身未娶,老年之后还跟着林徽因的孩子一起生活,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这份情感是多么纯粹,多么浑厚。

林徽因对金岳霖的依赖

林徽因虽然没能和金岳霖在一起,但是对金岳霖确实十分依赖。据《南渡北归》书中所述,金岳霖在选择退出之后,和林徽因夫妇依旧是好朋友。

同时,因为金岳霖理性、博学,林徽因夫妇有什么难题都向金岳霖请教。甚至小两口吵个架都要找金岳霖去“仲裁”。

可见,林徽因对金岳霖也是十分依赖的。林徽因在与梁思成有矛盾不可调和时,愿意听金岳霖的劝导。从而使事件平息。

终上所述,林徽因对金岳霖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已然超越了朋友关系。他们是灵魂伴侣,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志趣相投。也是相互爱着的人,林徽因曾向梁思成痛苦地坦诚同时爱上两个人。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金岳霖之于林徽因是大哥,是导师,亦是爱着的人。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

 当前,心理健康受到特别的重视。心理疾病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心理问题长期积累,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尽管在当今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有了足够的保障。在全民健身口号的带领下,人们的身体越来越好,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背后,心理上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而老年人不断延长的寿命背后是逐渐凸显的寿命问题。因此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专门的探讨。

 在《心理学与生活》当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了心理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举动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探讨。这有助于在研究这一类的课题时,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之后,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他们是否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同时这本书中对于如何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不良情绪保持身心健康都有详细的讲解。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如何惊醒有效的治疗,走出心理误区,继续健康的生活。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指导。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采取相关措施,帮助老年人尽快从心理疾病中康复过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安度晚年。

 《心理学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它是的原本一些年以理解的理论性问题转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变得浅显易懂。方便更好的运用书中所讲到的一些东西同现实世界生活相结合。更好的去关注老年人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找出其中的根源所在,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更加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是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中,实现将抗的人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2

 一提到心理学,我的第一反应是神秘难懂,然后是接着想到心理咨询师这种职业,甚至有会闪现“变态”这样贬义的词汇,总之就是觉得深奥但又很好奇。读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后我发觉,原来心理学也可以这么幽默有趣且生活化,容易被非专业学生理解和接受。我想就其中的“恋爱心理学”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从我们出生就紧密相随直到我们逝世。亲人的疼爱,友人的友爱,情人的相爱都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感情。而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管正确或科学与否,这都是个人的感受和追求的方式。

 爱情的成分有三种:激情、亲密和承诺。事实证明,激情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减少,而亲密和承诺却恰好相反,它们随时间的增加而越来越高。但在学生时期的校园恋情,我觉得会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一、把友情误认为爱情。有些同学不能真正区分爱情和与异性之间友情两种不同性质的情感,然后会相互揣度彼此的心思,平白增加彼此的烦恼。

 二、把爱情置于最高地位。有些同学完全沉溺于恋爱的甜蜜,时刻都想和对方在一起,甚至点点滴滴都为对方着想导致忽略了学习,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大学时期,学生还是得以学习为主。如果彼此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努力奋斗,那么毕业后走到一起的机率就会更大,未来也会更有保障。

 三、跟风式的恋爱。有些同学看到周围的人都恋爱了,然后认为自己也不能落后,所以就随便找个人满足自己寂寞的心理,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面子。但这种恋情不会长久,因为没有投入自己真正的情感。四、片面化的恋情。有些人会因为对方出色的外貌或者优越的家庭条件而产生恋情。这种恋情也会很短暂,因为他们看到更好的人后移情别恋的可能性极大。相比较之下,我认为校园恋情都比较单纯,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珍惜。

 两个陌生人为什么会相爱?在心理学上把相爱的原因分为三种:有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和有原因的爱。在我看来,无条件的爱才是最高境界。众所周知,建筑界才子梁思成和才女林徽因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传为佳话,让我印象深刻。梁思成曾经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淡淡回答:“这个答案很长,我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你。”这简短的对话却感人至深,让人感受到彼此的深情和长情。而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身边一直不乏追求者,和英年早逝的诗人徐志摩为她写诗对她炽热的爱相比,我更欣赏哲学家金岳霖对她默默温存一生的爱。他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写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表达了林徽因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最后金岳霖先生也终身未娶。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使我想起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正因为金岳霖先生对林徽因这份一生无条件的爱让膝下无子无女的他在晚年得到了林徽因子女周全的照顾。

 爱情除了年少时的激情、爱慕和沟通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得起平淡的流年。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经说过:“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也让人唏嘘不已。虽然婚后他们在撒哈拉沙漠只生活了六年因为荷西出海捕鱼不幸逝世,但这六年却是三毛生命中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光。因为他们彼此珍爱着对方,也喜欢在沙漠那样朴素简陋但却温馨美好的生活,恰如他们的爱情——虽然短暂坎坷却足以刻骨铭心一生。

 每个人都有爱人和被爱的权利。有人说:“白头偕老这件事其实和爱情无关,只不过是忍耐……但忍耐却是一种爱。所以,真正爱你的人,其实就是愿意一直忍耐你的人。”我同意这个说法,其实在很多事情中爱和包容是关键。这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在关键时刻却很少能做到。因为很多人都会说“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所以从古至今这句“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多懂点心理学,可能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让相处变得更简单。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3

 用了很长的时间终于通读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更加钦佩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两位先生,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很多的心理学实验,让我再一次走进心理学深奥的世界。

 一、我们需要先了解自己

 我们从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最后走到死亡的终点,我们学习数理化,学习生存的技能,然后挣钱养家、享受生活等等,这些都是靠我们作为生物化个人和社会化的个人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种行动实现的,但是我们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动吗?

 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我们的行为行动。学习数理化之前,先学心理学,我们需要了解自己。

 二、我应该早知道的知识:

 1、早早期关怀

 心理学的发展开始关注早早期婴儿的健康成长,科学证明婴儿期的孩子如果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抚爱,他的大脑的发育会更发达,他的身体的各种机能会更健全,长大后也会更自信和有力量(小白鼠实验);

 2、吃辣椒

 两个朋友同时一起吃辣椒,一个人高兴的畅快淋漓,一个痛苦的呲牙咧嘴,我们常常会笑话那个不能吃辣椒的人,但是当你知道了这可能是因为他的痛觉神经强于他的味蕾神经,你还会笑话他吗?

 3、错觉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知觉让我们的感觉更加有序的辨别事物,但是当时社会的发展,各路神仙大侠在利用我们知觉上的错觉,即虚拟环境给我们营造一个全新世界,我们的知觉在欺骗我们!

 4、为什么我醒了,梦记不住

 我们常常听家人朋友说,我怎么就不能有个好的睡眠,一觉睡到天亮!其实人类的睡眠有自己的节奏,一般一个周期是100分钟,在整夜睡眠中,我们会经历4~6次这种100分钟的周期,每个递进的周期里,你在深睡NREM的时间都会减少,而在REM睡眠(眼动期)的时间会增加。在最后一个周期里,你也许会花1个小时在REM睡眠上,而我们的梦一般也出现在REM中。这就是我们平常感觉总在做梦而又什么都记不得的原因。

 三、心理学各个流派对我们的帮助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开创了人类对心理学领域的卓越认识,虽然心理学在诞生初期有点唯心的色彩,但是没有人可以忽略心理动力学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继心理动力学派之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等流派从开始关注人的性能本和死本能等原始本能,逐渐发展到关注环境、主观能力、我们的行动和我们头脑的认知,现在的神经心理学更是利用对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和我们的脑功能密切相关,焦虑、抑郁、失眠、甚至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等等可能都是脑神经的问题。

 四、在学习心理学的道路上

 在我看来,心理学个大流派从不同的侧面以递进的方式理解和认识我们人类自己,并帮助我们生活的更好!

 心理动力学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一针见血地发现心理问题的病灶在哪儿和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现问题已经让病体好了许多,但是淌血的伤口不可能自己痊愈,其他流派认知、行为流派等等就是上等的好药,能在已经剔除腐肉的伤口上用药、缝合并疗愈伤口以期待痊愈。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自己,心理动力学从出生及原声家庭的角度告诉我们是谁?但是人区别与动物的进化历程告诉我们,人类有非常大的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和进步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华生的经典条件刺激理论,让两个本无关系的客体产生联系以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喜欢学习和玩游戏激励);我们可以在认知方面用积极的框架思维方式代替消极的思维方式(对于病人,生存思维对题维持思维);我们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用积极的预言指导我们的生活。

 相信自己,相信人类,我们在求知的路上一直勇往直前!用进废退!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4

 隋岩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通俗易懂,里面穿插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经典的**解读,更加深了读者对心理学的理解。心理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在生活中有正面的情绪,比如开心,愉悦,乐观,欣赏等;也有负面情绪,比如焦虑,紧张,愤怒,悲伤等。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也有可能表现出不一样的情绪,而人的心理成长和所处的环境有比较大的关系。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拖延症,寒暑假作业,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入了职场,很多工作也是到了deadline才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去完成它。还有每天早上顶着疲惫醒来,都告诉自己,今晚必须要早睡,然后每天晚上又重复着刷手机到半夜三更。拖延症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生活中有少许负面情绪,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发生或将来发生的事情。

 生活中,除了独处,我们还会和很多人产生交集,亲人,朋友,陌生人等。我们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有的人热情,而有的人冷漠,有的人宽容,而有的人计较。节奏合拍的人,相处起来很和谐,气场不合的人就有可能弄得尴尬收场。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大概就是相处之道吧。

 学习和了解心理学,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5

 接触开始学习心理学时,才发现,心理学并没有所想的那么强大、并不能无所不知,但是,生活中处处充满的心理学的实质,你的感觉、记忆、情绪、想像……等等这些都与心理学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既然想要更好的'了解这么学科,那么课外书肯定必不可少。

 我选择《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来阅读是经过自己的考虑、调查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入门的“教科书”,因为这本书比较适合初涉心理学的人,它把心理学的内容实质与生活中的人和事相联系起来,所以这本书也是广受好评,但是这本书有点厚,我也是瞎翻阅,看到感兴趣的栏目就了解了一下,就忍不住来写书评了!

 《心理学与生活》揭示的其实是世间万物的产生必有其原因,只有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开始明白效率的重要性,某天的过量工作势必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厌烦,不知不觉就会抵制这样的工作,所以做事情不可以心血来潮,需要究原因、有计划、有方法、高效率地完成。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这样的东西,都等待着我们去开掘。

 除此之外,我认为不能将这些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仅仅停留在恍然大悟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我们学习心理学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为教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把心理学的实质于日常生活中去实践。

 最后,一句好的摘抄分享一下——“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人生如水,是平静,亦或是激涌,这个由你自己来谱写。所以,我们更需要了解心理学,了解这个与生活无限贴近的学科,正是因为有了心理学,世界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6

 《心理学与生活》内容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后归纳为以下几大点:

 首先,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

 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阅读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也很大。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以心理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比较快,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在所难免,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着弱小的心理的人很苦恼。心理学让我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我以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困难,很多事情得以迎刃而解。这本书教会了我思考,带给了我生活的新篇章。

 虽然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我已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读完之后,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7

 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潜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书本的第十二章讲的是动机,动机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这个词语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趋向于”。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会趋向于某些刺激而远离某些刺激,这是由它们的喜好和厌恶觉得的。动机理论不仅解释了每个物种包括人类的一般性的“运动”模式,而且也解释了每个物种中各个个体的喜好和行为。我们通过考虑用动机去解释和预测物种和个体行为的不同方式来对动机进行分析。

 心理学家之所以采用动机这一概念,有几个基本目的,结合书中作者的详细讲解,我认为这些目的阐述了动机概念的作用从而让人们意识到动机的重要性,也让更多的人去研究探索动机。基本目的有以下三点:

 1、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体内有复杂的内部机制来调节身体的机能从而帮助自己生存。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凭空偶然发生的,导致其出现,是有特定原因的,可能是生理方面的,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此,当有机体特别是人类出现某些不寻常的行为时,。不能只发表观点而不去探索解释,了解其缘由。另一方面,将人的行为与生物学联系起来,有助于将人真正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正视人的七情六欲,科学而人性化的解释人的行为,有助于突破传统旧道德的束缚,探索人道主义的新内涵。

 2、解释行为多样性。当情境恒定(如相同的能力、技能、经验和机会)时,心理学家就会用动机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们操作的差异。有了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解释后,会帮助行为人本身了解自己,不至于一直处于迷惘恐惧的状态,也能让人们更加宽容的对待同类,对待自然。多样化的世界才是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未来世界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3、从公开的行动来推断内心的状态。人们总是用可能发生的原因来解释某种行为为什么如此发生,这种规则同样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很多微妙的信息都是通过细小的行为来传递的,比如眼神、微笑、小动作等等。如果能很好的“察言观色”并及时对其作出反应,这将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医生也非常需要很好的掌握这—技巧,同理,在案件侦查、商业谈判等活动中,这种“读心术”有很大的价值。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心理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关系,心理学研究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心理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书中作者对于心理各个方面知识的阐述十分详细而生动。这本书就像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而且它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忙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噢,楼上,吾崇拜。这是在被称为现代中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女士(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学家,作家、学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新月派著名诗人)的追悼会上,对她他终生爱慕的金岳霖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始人,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写的一副挽联。

上联:一身诗意千寻瀑

下联:万古人间四月天

为了林徽因,同样是才子的金岳霖终生未娶。

上联是赞美林徽因的才华。说她那一身涌现的诗意简直就像千寻瀑布那样飞扬绵长。

寻,这里为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寻。这里主要是因为寻是仄声,以与月字的仄声对仗。

下联则是抒发了林徽因的美好。有点此事古难全的味道。这副对联的感人,是因为金岳霖把对林徽因的爱全部注入在了里面。

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美好、丰盛与富饶。如同我们的杏花天、五月天。而金岳霖把林徽因形容为万古以来在人间出现的最美好的四月天。希望能帮到楼主,望采纳

微作文教案篇1

课前谈话:

一、老师自我介绍

二、我和孩子玩一个游戏:“幸运52”有个手势就是――(出示一幅图,让一个同学描述,背对图画的同学猜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为什么呢(小白兔、小鹦鹉、小猫、小狗、小乌龟)

2出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配上生动的音乐和动物的叫声)。

3看了以后,想说什么呢(小狗真可爱、小鹦鹉真的像我家的那只、那只螃蟹非常威武、那只小白兔像是玉雕成的)

二、说话。

1小白兔热烈欢迎小白兔善良登常(出示一只真正的小白兔),你们和它打个招呼。……取个名字吧……(你说的这么好,和它握握手吧)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小白兔,那么说说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呢(红宝石的眼睛、调皮的性格、洁白如玉的皮毛)

2你们喜欢的那部分,就要用生动的文字来描述。如果你写得好,“雪儿”会记住你的。

3读读你写出的片断。(教师板书:仔细观察抓住特征;想像生动)

4刚才是写眼睛的,还有不同的吗(耳朵:小白兔很弱小,但是长着两只灵敏的大耳朵)、(羽毛:改成什么――绒毛――好的,摸摸看,有什么补充)(嘴巴:亲一下,什么味道)还剩下两只(举起小白兔,有小孩发出笑声)

5你今天回家,会告诉爸爸妈妈,你怎么介绍呢(按一定顺序)

6谁来尝试把小白兔介绍给妈妈。

7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白兔,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呢(我有一双红宝石的眼睛、两只天线般灵敏的耳朵,还有有力的四肢)

8小白兔很想它的妈妈,你们说怎么办(出示:兔妈妈)

9想像:兔妈妈见到了小白兔,会说些什么(你怎么跑那么远的路,想死妈妈了)。

10兔妈妈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一定饿了吧,谁来喂它们

11播放录像(小白兔吃胡萝卜),在下面先说说看,小白兔是怎么吃胡萝卜的

12演一演:你就是一只小兔子。(一同学有些腼腆,老师说“这是一只斯文的兔子”,再提一同学表演,果然放开多了。)

13再对小兔子说说。(感谢它的话)

三、写作。

1你想写什么(小老鼠、小鹦鹉、小猪、小白兔、小乌龟)

2要求:如果你就是这个动物,会取一个什么名字,把自己也放进去(我是――)

3写作(播放轻音乐)。

指生读自己的习作。(你们还有哪些建议)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养成细心观察、认真习作的好习惯。

2、教学生将学到的作文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4、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由句到段的习作训练。

训练方式

阅读——习作——评价——赏析

微作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了解有理数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3会估计一个无理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数的概念、有理数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也适用

难点: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什么叫有理数什么叫无理数

2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所以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叫作实数集。

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可不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1)怎样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方法:把半径等于的圆放到数轴上,圆上一点a与原点重合,圆沿着数轴滚动一周,点a的终点表示 (做一个教具演示)

(2)怎样表示无理数

方法:从第5页的探究问题可以知道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因此,以0为圆心,以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作弧与数轴的交点就是(教师示范)

总结:其实每一个实数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因此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唯一的一个实数。这两层意思合起来就是: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观察数轴:正实数在数轴上什么位置负实数呢正、负实数与零点大小有什么关系

正实数在原点的右边,负实数在原点的左边,正实数大于零,负实数小于零。

2、实数怎样分类

(1)有理数怎样分类

按正、负性分: 按整、分性分:

(2)实数怎样分类呢模仿有理数的分类请你给实数分类。

3、有理数范围内的一些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是否适合无理数呢请你回顾:

(1)几个常用概念

什么叫相反数

只有符合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这个概念适合实数,如:是一对互为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_____,实数(a+b)的相反数是_____,实数(a-b)的相反数是_______

②什么叫绝对值

数轴上一个数表示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这个概念也适合实数。如:

考考你:

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______, b、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________

c、零的绝对值等于________, d、什么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

e、什么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f、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实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③什么叫互为倒数

如果两个数的积等于1,这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倒数。

这两个数也可以是实数,如:,的倒数是

(2)有理数范围内学过有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语言叙述,用式子表达。

①加法交换律:a+b=_______,②加法结合律:(a+b)+c=______③ 乘法交换律:ab=___

④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____________,

这些字母a、b、c可以代表实数。

(3)有理数范围内学过下列运算法则,你还记得吗

① a+0=_____,②a+(-a)=_____,③=_____,④a-b=_____,⑤ab=____

这些法则也适合实数,即字母a、b可以代表实数

(4)在有理数范围内,如果两个数都不等于0,这两个数的乘积会等于0吗

在实数范围内也有这条性质,即如果,则ab

(5)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比较大小

①如果a-b>0,则a>b,如果a-b

②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在实数范围内也可以这样比较大小。

(6)以前学过的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的性质、解法、对于实数也同样适用。

(7)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对于实数也同样适用。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5,37,

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有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无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实数集合_______________,负实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数 倒数 绝对值 例2 填表

例3 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

a、2a+b b、b c、2a-b d、b

例4不用计算器估计的大小

例5 不用计算器,估计的大小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p 15 12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内容比较杂,你认为重点要掌握什么

1实数的概念

2有理数范围内的概念和运输法则运算定律都适合实数。

微作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五、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

六、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七、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微作文教案篇4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日记本。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这次习作指导我带着学生把课本上的习作读了几遍。然后和同学们探讨了一下日记的格式问题。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我很欣慰,下次再上课的时候我会多加一点和同学们的互动时间,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微作文教案篇5

我们一直生活在人生的迷宫里,走过了一个又来一片。而我,希望用我的努力,来祭奠这逝去的时光。题记

三年以前,这里有一条路,很轻松就能走过去的路。然而那时,却突然从天外飞来一块巨石,就算我知道那里或许有最美的风景、最平坦的大道、最广阔的出口却也只能当做路过。

然后我便一直向前走

走啊走,走了三年。走过了时间,走过了快乐当我觉得累的时候,就拍拍手,然后对自己说:没事,走到出口就好了出口,真是出口,亦是另一个迷宫的入口。

这一路上,我看到以前的朋友一个个找到车子、三轮而我却依然在徒步;面对着一个个未知的通道,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崩溃过,又有多少次在站起来继续寻找着,寻找着。最开始陪着我走的,最终也未能与我一起;而最初离我最远的,却是最后离我最近的人。时光在变,我在变;可我却忘记了,别人都在变

如果最开始就跟不上别人,最后便不可能并驾齐驱;同样,最开始坚持的东西到最后都不再坚持。这一路上,太多岔口,太多泥潭我曾迷茫过,放弃过,可是却没有甘心过!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我才能找到这一迷宫出口吧,就是比别人晚太多太多吧。我看到了美丽的天空,鸟雀正喳喳叫

只不过当我找到出口时,又看到了三年以前的那条路我已经走了这么久,最不想走的便是这一条;然而我却发现想走的都爬不上去,不想走的看不清前途。而我,却发现这条“旧路”口已经长出了荆棘,台阶已经高到我不在确定能稳稳走上去。这时候我才明白吧:

现实决定命运的同时,改变了我最初的梦想与坚强

路啊路,我与你相约隔太久了,久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是现实太遥远罢了。尾记

[致我的初中时光]

一。1从结构上看是启下的作用。2从贯穿全文的情感看,此句的作用是点明心境,交代缘由。

二。1美国,台湾,大陆2怀念的是故乡,是祖国。

三。1“亡人”指的是他已故的妻子。逸事指的是他妻子生前的事。

2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中国哲学第一人: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只凭三本著作,林岳霖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一代大师毫无杂质的赤子之心

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界有金岳霖这位当代的大智者,实在是一大幸事。金岳霖的一生,是复杂的也是单纯的,是传奇的也是寂寞的。今年是金老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我们是怀着景仰的心情作这篇文章的,不敢辜负“大师”这个字眼,希望能够籍此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怀念与纪念。

●孤往精神和杰出成就

金岳霖早年是学商业和政治学的,可能这些学问对他的智力不构成任何挑战,所以他对这些“玩意”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一次他和张奚若、秦丽莲在巴黎圣米歇大街散步,遇到几个人不知为了什么事吵了起来,这三个人居然也跟进去和他们争论。从此,金岳霖开始对逻辑产生兴趣。当阅读到新黑格尔主义的哲学家TH格林著作时,他说他才头一次感到情感上的欣赏和认同,从此之后他对哲学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张申府这番话严格地说来也是并不虚妄的。大概可以说,20年代金先生归国后,哲学界人物中像金先生那样对西方哲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作出世界水平的研究成绩,是前所未有的。

华东师大哲学系杨国荣教授是系统研究金岳霖哲学体系的专家,他将金岳霖放到整个中国近代“新实在论”的发展史中来考察,他指出:“中国近代新实在论的另一重镇是金岳霖。但与冯友兰以人生哲学为目标构建新理学不同,金岳霖的注重点更多地指向认识论与方法论,其理论与新实在论有亲近的一面,也有与之相出入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金岳霖的理论建树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终结。”

金岳霖最终还是没法摆脱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只能作为他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中国的那些近乎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学则总是让他不能忘怀,他野心勃勃地要进入“无极而太极中的宇宙洪流上去”,要学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对道家哲学的新开拓方面,还没有一个近现代思想家比他走得更远。

●老顽童的赤子之心

青年批评家王晓渔眼中的金岳霖是个孩子气很重的人,他说:“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顽童哲学家’,不管在别人的回忆文章还是他自己的回忆录里,他都是一个‘天真汉’的形象。”

金岳霖生前经常做一些有趣的事,他有时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

金岳霖非常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最“好玩”。在西南联大,有一回学生请他讲小说与哲学的关系,他就去讲,讲完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小说与哲学没有关系。

金岳霖的身上有一股赤子之心,如果没有对哲学和逻辑学心无旁骛的研究激情,他不可能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如此之深;要是没有对真理的认同感,对大同世界的美好向往,他也不可能在解放后如此坚决地彻底批判自己的哲学体系,将自己三四十年代的思想信仰推翻重来。和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相比,金岳霖是最特殊的一个。他的哲学体系几乎不涉及历史和人,他总是热衷于哲学命题的逻辑分析,有时不免给人极其枯燥晦涩的印象。在这个他所构建起来的庞大哲学体系中,金岳霖广泛讨论了时空、因果等“天道”问题,试图为自己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不得不提的林徽因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先生,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一些片段的回忆

金岳霖学生、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他随便得很,教授没有像他那么随便的,他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这个不说了,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也带支粉笔,不过没什么用。”

书法家欧阳中石:“他是我崇拜的偶像。他语言很少,很木讷,但给人印像不见得不深刻。像给你介绍个人,‘他’,‘他’,好像是经过了一番思索,称他先生呢,还是称他同志呢,想了半天,‘先生吧’,这才说出来,可见他是经过了好几个思索才落定个先生上,其实这个没有动作,没有内容,可是就是他这么一迟钝,反而觉得大有文章。”

作家汪曾祺:“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王丹)

有人说:衡量一位女性的魅力,只需看看她身边的男子。

在民国众多才女中,林徽因必然是风姿绰约,魅力超凡的女性。

纵观她身边的男子:诗人徐志摩为她执意离婚,建筑学家梁思成细心呵护她一生,而哲学家金岳霖更是逐林而居、终身守护…

流传于世的种种传闻中,林徽因与金岳霖的感情纠葛,始终是解不开的一段谜团;

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

有一日,梁思成从宝坻调查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他说:我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让她同时爱上的两个人,便是丈夫梁思成,与终日陪伴在身边的金岳霖。

这样的说法也许不可信;但不可否认的是:金岳霖的逐林而居、不离不弃,却是有目共睹的真挚深情。

那么,在这场“逐林而居”的深情陪伴中,身为当事人的林徽因,以及作为丈夫的梁思成,对金岳霖的行为怎么看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那年的“太太的客厅”说起。

上世纪30年代左右,北平城北总布胡同三号,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家,也是京城圈文化名人的聚集点。

每逢周末,这些学术大师们,总会不约而同聚集在此,即兴畅谈文学创作。

也是因此,这场文化沙龙,被外界称为“太太的客厅”。

1931年,北平城的沙龙文化成为一种潮流;作为著名哲学家的金岳霖,在徐志摩的邀请下,来到“太太的客厅”,由此认识了谈吐气质非凡的女主人林徽因。

初次见面时,金岳霖便沉浸在林徽因的魅力中,他惊喜的发现:

不管是文学、建筑、还是艺术,只要是别人说出的话题,林徽因都能侃侃而谈,甚至有着更为独特和新颖的看法,一场沙龙聚会下来,如朱光潜、巴金、沈从文、徐志摩等人物都成为了林徽因的陪衬。

曾经的金岳霖,一直是清华校园中侃侃而谈的优秀学者,有着缜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可谁会想到:自从与林徽因相识,金岳霖似乎变得细腻而感性。

彼时的他,是有绯闻女友的;那个热情如火的美国女孩,曾为爱情追到中国;两人也相处过些时光,但这段感情让金岳霖觉得,多少有些索然无味的凑合,便打发女友回到了美国,从此以后,金岳霖再也没有交过其他女友。

对金岳霖来说:孤家寡人的日子有个好处:可以四海为家。

随着与林徽因关系的日渐熟悉,金岳霖也开始了漫长的“逐林而居”。

在《金岳霖回忆录》中,他曾这样回忆那段日子,他说:

“从1932年到1937年夏,我们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林徽因夫妇)住前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

整整5年的形影不离,让金岳霖与梁家融为一体;以至于他感叹:“一离开梁家,自己就会失魂落魄。”

其实懂得金岳霖的朋友们都知道:金岳霖不是离不开梁家,而是离不开林徽因,同样的,让他“看不到便失魂落魄”的,并非是梁家客厅里的满地阳光,方砖铺地的宽敞院落,四合院里的浮动暗香,而是那个叫做林徽因的女子。

那么,三人相伴相依的生活,究竟怎样呢?

据金岳霖回忆:“除早饭在我自己家吃外,我的中饭,晚饭大都搬到前院和梁家一起吃。”

作为外人的他,不仅没有受到林徽因夫妇两人的排挤,反而成为被需要的存在。

特别是对于林徽因来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需要金岳霖的建议和帮助;她把他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也把他当成了最重要的家人;甚至有时候,林徽因与梁思成吵架,两人还拉着金岳霖做裁判,这样和谐的相处方式,也成为金岳霖最为幸福的时刻。

对于金岳霖“逐林而居”的陪伴,聪慧的林徽因自然能看破对方的心意。

这一点,从她写给好友胡适的信件中,便不难发现: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

这个“后来的另一个爱我的人”,便是陪伴她多年的金岳霖了。

其实从女性的角度分析:相比梁思成的沉默和理性,金岳霖似乎更懂林徽因;相处过程中,金岳霖总能准确猜中林徽因的想法和心思,可以说: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契合度,堪称完美。

可林徽因终究是极其理智的人,她当年从与徐志摩的恋情中果断抽身,转而嫁给梁思成,就是她理智的体现。

如此理智的女子,自然有自己的婚姻原则和底线。

事实也证明:与金岳霖的相处中,林徽因表现出的,多是对大哥哥般的依赖和信任;

同样的:金岳霖的感情也是体面和周全的,不同于徐志摩的始乱终弃,插足好友家庭,金岳霖给予林徽因的爱意,更多是敬重和成全。

林徽因得了肺结核以后,金岳霖一边介绍名医,一边忙前忙后地打点,为了给她补身体,他甚至还给她买了小鸡。小鸡变成大鸡下的蛋,都用来给林徽因补充营养了。

林徽因卧床不起后,金岳霖还总不忘搜集各种读物,朗读给林徽因…

他以逐林而居的方式陪伴着她,照顾着她…这份深情与执着,至死不休!

1955年,积劳成疾的林徽因,因肺病复发去世。

听到这个消息后,向来从容乐观的金岳霖,似乎丢了魂般,像个孩子抱头痛哭。

许多年后,他的学生回忆当时的场景,仍然是心有余悸:

“他先不说话,后来突然说:徽因走了…他一边说,一边就号啕大哭,两只胳膊靠在办公桌上。我静静地站在他身边,不知说什么好。直到几分钟后,他才慢慢停止哭泣,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一言不发。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个瞬间沧桑的学者,便又陪他默默地坐了一阵,才送他回燕东园。”

在林徽因的葬礼上,各界人士纷纷送来挽联。

而金岳霖的尤为显眼:“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因为懂得,所以深情!

至今为止,这句话依旧被认为“是对林徽因一生的最好诠释”。

林徽因的离开,似乎带走了金岳霖的所有期待。

从前能言善辩的他,日渐沉默了起来,甚至整个人显得木讷。

他总是拒绝各种活动,甚至也不愿意出门,好像把自己囚困在记忆中,才会快乐一些。

直到有一次,金岳霖荒天破地宴请旧友们吃饭。

收到通知的朋友们有些不解:“老金是怎么了,有什么喜讯吗?”

等所有人落座,金岳霖才喃喃说道:“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啊!”

这份深情,让在场者无不动容!

金岳霖对李徽因的种种呵护,也让梁思成自叹不如:“最爱林徽因的人是金岳霖,最懂她的人也是金岳霖。”

林徽因去世的第7年,梁思成不顾众人反对,执意迎娶林洙为妻。

得知这个消息,金岳霖什么也没说。

只是在梁思成结婚当天,他带着一壶酒和花生豆,前往林徽因的墓前祭拜,独自呆了一整晚。

他心里是苦的:就像他无法接受这个聪慧女子早逝般,也无法接受梁思成的执意再娶…

对金岳霖来说:他不忍她孤独,更不忍另一个女子,从此将取代于她;他爱她,却什么也帮不了她,便只能在荒郊孤坟处,陪着她孤独…

有人曾问金岳霖:“如何评价林徽因?”

他给出的回答很短,却倾注了满腔深情——极赞欲何词!

想来也是意难平:他这一生是爱极了她,因为这份爱,才会觉得世界上任何的词语,都无法描绘这个女子的美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一晃又是许多年,林徽因这个名字被许多人淡忘,被许多人不知,又被许多人重新发现。

1983年,负责出版林徽因诗集的陈钟英先生,前来拜访金岳霖老先生;希望他能为即将出版的文集写篇东西。

然而,金岳霖却迟迟不语。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录音磁带一圈又一圈地空转过去。

在场没人能讲清金岳霖的表情,只感觉到,半个世纪的 情感 风云在他脸上急剧蒸腾翻滚。

过了许久,他才从回忆中抽离出来,而后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说:

说完这句话,他停顿了一下,而后更加仔细的补充道:

接着,他又恢复了以往的沉默,像个孩子般沉浸在自己的记忆中。

许多年后,负责林徽因诗集的陈钟英先生,还依旧清晰记得那日的场景:

夕阳的余晖洒在安静的小院中,年迈的老先生躺坐在屋前的藤椅上,闭着眼睛沉浸在那些珍贵的回忆中;缓缓流逝的时间,覆盖了夕阳的柔和金光,也把孤独的老人塑成了一座沉默的塑像。

金岳霖一生未娶,无儿无女;在被孤独和思念占据的晚年中,林徽因长子梁从诫,是金岳霖最为依赖和信任的人。

这份依赖和信任,就如同当年林徽因对他般!

因为金岳霖多年与林徽因夫妇同住,所以也是看着梁从诫长大;两人的感情十分要好,他一直将梁从诫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梁从诫也把金岳霖认作父亲,亲切称他为“金爸”。

随着金岳霖逐渐老去,梁从诫主动搬来同住,悉心照顾着这位老人的饮食起居。

对于这一点,金岳霖也曾说:

语气里,有安慰,有满足,更有挥之不去的惆怅、孤独与思念。

在梁从诫的陪伴下,金岳霖的晚年,也重现出珍贵的快乐。

年轻时,为了给林徽因补充营养,他学会了养鸡;在梁从诫陪伴的那些日子中,他依旧重操老本行,在院子里养起了鸡;不过这一次,他养的是斗鸡。

有时候吃饭,他的斗鸡经常把脖子伸上来;金岳霖也不赶它,索性和大斗鸡共餐。

梁从诫的陪伴,让金岳霖找到了太多遗失的快乐。

他一直很喜欢孩子,便在胡同口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耍;经常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孩子比赛,俨然活成了老小孩。

对金岳霖来说:这一生逐林而居,爱与深情总是心口难开;但晚年所享受的天伦之乐,却让他觉得,这一生的沉默守护,都是无比值得!

直到1984年10月19日,89岁的金岳霖在北京寓所病逝。

他留下遗嘱:“我死后……请不要开追悼会,骨灰请让清风吹走。”

再失至亲的梁从诫,将金岳霖的所有后事,都安排得万分周到。

可唯独这份遗言,他不肯答应。

这么多年,他不是不懂得“金爸”对母亲林徽因的种种呵护和付出;作为后辈的他,始终觉得:这一生的牵绊和付出,应该有它的归宿。

所以,他将金岳霖的骨灰,葬在了父母的墓旁。

在梁从诫看来:生前,他们仨曾长期作伴,死后,也定要泉下聚首。

对金岳霖来说:他爱了林徽因一生,也守护了她一生。

这份爱始终是理性而克制的,纵然爱得深情,可他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什么。

但这份牵绕一生的思念,也最终被梁从诫成全。

像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因果,也像是命运的宽厚和成全。在生命的落幕仪式里,这个痴情的男子,再次回到了林徽因的身边,用执着的守护和陪伴,宽慰着所有的遗憾,也护佑着她的平安。

世上再无金岳霖,那份称之为“爱”的感情,也永远无法复制。

————END————

其他推荐——

顾维钧爱黄蕙兰吗?亲手毁掉39年婚姻,晚年感叹藏着他最狠的算计

陆小曼:不顾志摩遗体惨状为他换西装,遭拒后哭诉张幼仪不懂浪漫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2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