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一家德国重要报纸在提bai到冯特时,称其为“欧洲大陆的心理学教皇”。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波林通过研究冯特的著作,发现冯特是心理学史上最高产的人:“如果68年里有24 836天,那么冯特从1853年到1920年每天都写或者修改22页书,大概每2分钟就写1个字,不分白天黑夜,整整持续68年。”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说:“除了工作冯特对其他东西几乎不感兴趣。在他的整个自传里,他提到妻子和家庭的内容只占了区区一段。他对心理学是如此投入,以至于在重病乃至濒临死亡时他还在分析自己的心理体验。”
德国生物学家、哲学家海克尔说在其1899年出版的《宇宙之谜》书中提到:“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就是莱比锡的威廉·冯特,他具有其他哲学家无可比拟的有点:精通动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冯特作为赫尔姆霍兹的助手和学生,早期就惯于把物理、化学的基本定律应用到生理学的整个领域,也应用到约翰内斯·穆勒所下定义的心理学,即生理学的一部分。”
冯特的学生、结构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铁钦纳1920年11月在纪念冯特逝世的文章中说:“冯特的去世让我们的学术世界里少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知名的哲学家,高产的作者,以及一个有杰出影响的人。心理学这个与他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领域,因为他的诞生和长寿而幸运……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冯特一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话,那就是,他是第一位思想史上从心理学角度批判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人。冯特是一个天生的哲学家。即使他的前人中有同样的气质,但是却没有他这样的机会。他努力地踏进心理学的大门,虽然一直没有摆脱过去哲学体系和早期达尔文时代过于刻板的生物学的影响,但是他一直在进步,最后一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比第一版就好得多。他一直被比作赫伯特·斯宾塞;但他本人更愿意被看作是莱布尼兹的当代追随者。但我认为两个比较都不够:冯特是唯一的,且以后也难看到可与其比肩者。”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内容心理学。用铁钦纳的话来说,是构造主义心理学。
他的心理学体系主要内容有:
1、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冯特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物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区别只在于直接与间接之分。
2、身心平行论。在身心问题上,冯特是身心平行论者。他认为人的心理不是人脑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互相平行的独立的过程。这样,虽然他把心理只限于心理之,但却在一定意义上区分了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加强了对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的研究,从而坚持了心理学的独立存在。
3、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在冯特看来,心理是可以分析、也必须进行分析的。它的最终的,不可再分解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感觉、感情)。而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出心理元素并确定由它们构成复合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4、实验内省法。心理这种经验是更依赖于经验者本身的经验,因此要研究它,得靠“内省”,即德文原意所指的“自我观察”。内省法在冯特心理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有人把冯特的心理学称为内省心理学。
5、感情的三度说。冯特认为感情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元素,是伴随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存在着三个维度:快与不快,兴奋与沉静,紧张与松弛。
6、意志心理学。冯特认为意志是个复合过程,并重视感情在意志的形成上的作用,他的意志心理学贯彻了意志的感情论。又认为意志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7、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冯特设想的心理学结构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表现为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用实验的内省观察法去研究;二、表现为在以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去研究。事实上,冯特一生,用了大约40年的功夫埋头于个体心理学的建设,同时也为其民族心理学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到了他将近70岁时,他又花了近20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了民族心理学。冯特并不认为心理学只是能实验为唯一方法的自然科学的。
冯特是构造主义的创始人,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提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但也有不同。
(1)心理学的对象
冯特和铁钦纳都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但他们看待经验的观点不同。冯特把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铁钦纳接受经验批判主义者阿芬那留斯关于独立经验和从属经验的学说,认为心理学可以看作从属于经验的个体,即心理学研究依赖经验者的经验。
(2)心理学的性质
冯特和铁钦纳都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冯特虽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但他并不主张心理学和哲学的彻底分离;在铁钦纳的心目中,科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以实验室研究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为了保证科学心理学的纯粹性,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而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
(3)心理学的方法
冯特和铁钦纳都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只是铁钦纳对内省法的使用比冯特更加严格而且复杂。①在实验者的选择上,铁钦纳要求实验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内省训练,坚决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②他要求参加实验的内省法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进行自我观察,内省时的周围环境必须安适,无干扰;
③最重要的是内省者必须客观、准确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去描述刺激物;
④在内省法的应用范围方面,铁钦纳打破了冯特的限制,由只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推广运用到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
(4)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结论
①心理学研究什么
冯特和铁钦纳都把意识分析为最基本的、纯粹的意识状态,即心理元素。冯特发殃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即感觉和情感;铁钦纳发现意识经验和心理过程的最基本元素有三种:感觉、意象和情感。
②怎么样研究心理学
在这一问题上,冯特主张用联想、统觉和几种心理复合规律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而铁钦纳主张用传统的联想主义,仅用联想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并将接近律作为其联想的基本规律。
③为什么研究心理学
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心理学直接应用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铁钦纳主张为了解释心理过程,必须详尽地叙述心理过程发生的条件或情况,即找出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生理过程。
构造心理学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它与相继出现的机能心理学相对立。
构造心理学的主要代表是冯特和铁钦纳。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冯特的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构造心理学只是他的心理学体系的一个方面。冯特本人称他的心理学为内容心理学。至于构造心理学这个名称,是1898年铁钦纳在与机能心理学争议的过程中利用詹姆斯的用语提出的。
1884年,詹姆斯为《心灵》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题为《论内省心理学的某些忽略》。在文章的附注中,提到“心理构造”一词,原话是:“纯粹的红色或**的感觉元素,及其他心理构造的元素没有存在的根据,因为它们都不是心理的事实”。并于1898年发表《构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文,阐述了构造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一词以与机能心理学相对立。
在这篇文章中,铁钦纳沿用艾宾浩斯关于研究心理学可仿效形态学、生理学和发生学的提法,主张实验心理学应以分析心理的构造为主要目的。他认为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是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上,好比生物科学的生理学要建立在形态学的基础上一样。他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他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在他的实验室中,他只允许被试者报告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内部经验,不许涉及外界事物的意义和功用,否则就认为被视为犯有所谓“ 错误”,即误以客观存在为意识内容。
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虽然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在研究对像、方法和研究问题上基本相似,但在具体看法上并不尽同。冯特讲统觉,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除具有选择性外,还有创造性的建造功能,铁钦纳不讲统觉,用注意代替统觉这个概念,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感觉和简单的感情两种元素,铁钦钠则把它分析为感觉、意象和简单感情三种元素;冯特认为每种心理元素都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性质和强度,铁钦纳则认为心理元素的基本属性除性质和强度外,还有持久性、清晰性、广延性等;冯特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动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也就是冯特的情感三度说,铁钦纳认为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
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派,它为新兴的心理学提供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实验资料。但是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把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归结为经验,并且坚持心身平行论,他们实质上不承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由于构造心理学为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像过于狡窄和脱离生活实际,同时又把内省法看作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因而遭到欧美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还在铁钦纳在世的最后岁月,构造心理学便已逐渐削弱,最后趋于瓦解。但是它同时也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版是冯特的历史功绩。
《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冯特早期十多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生理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总结,也是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表现,所以,波林认为它是近代心理学史上一部很重要的书,是冯特由生理学家转为心理学家的标记,也是心理学成为新的独立科学的创始。
这部著作把心理学牢固地确立为有自己的实验课题与实验方法的实验科学。因此,该著作被以后心理学界认为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扩展资料:
冯特对中国前期心理学影响:
中国心理学家中虽然没有冯特直接的学生,冯特著作被翻译为中文的也很少,但冯特创立的心理学体系及科学实验的方向代表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向,这种趋向,通过欧美和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是颇深远的。
从清末兴办新教育以后,在1906年(光绪32年)由江苏宁属学务处出版了江苏师范编的中国第一部心理学。次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国维翻译的丹麦海甫定著的“心理学概论”(根据英译版译出)。
在北大开设“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同时,1918年陈大齐著的大学用书“心理学大纲”也出版了。这些书在中国早期心理学的传播曾起过较大的影响。
从其中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西方心理学成就,可以看到冯特的心理学影响。例如该书中认为“科学的心理学以经验为主”,“内省法为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广义言之,一切心理学莫非实验心理学”。
他把冯特作为构造派的代表,在评论机能派的短长之后认为“自理论上言之、要以构造的心理学之态度为合乎科学的研究法”。
书中并具体介绍了冯特的温觉、色觉、观念联合、情绪、意志等学说,尤其冯特的情感三向说、冯特对James-Lange情绪说的批判及冯特不同于英国联想派的观念联合说。
-威廉·冯特
冯特心理学体系注重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整个体系由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两部分构成。个体心理学注重研究个人意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直接经验;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他认为心理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为研究对象,但是,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而认知的,是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为“直接经验的学科”。
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而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观念、情绪、意志等,则需要在民族心理学的体系中进行研究。 冯特从其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出发,确定了心理学的两种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和心理产品分析法。
实验内省法
由于冯特将个体心理学的对象规定为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有存在于经验者的主观之中,因而他认为内省法是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冯特认为传统的内省法不科学,必须与实验法结合起来,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或自我观察,才是科学和可靠的。因为心理现象稍纵即逝,不容易精确观察,而内省与实验的结合就可以做到以下两点:(一)人为制造出外部状况,使一个有确定性的心理过程在一定的时刻发生;(二)可以使观察者控制一般情况,做到伴随这个过程的意识状态几乎一致。因此,冯特特别重视实验,认为“研究意识过程,实验法是基本工具”。冯特把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中,把传统的经验内省改造为现代的实验内省,增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
心理产品分析法
心理产品分析法是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特殊方法。冯特认为,要想建立完整的心理学体系,除了个体的实验心理学外,还必须有群体的民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只涉及心灵的“外围”,民族心理学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冯特在他的著作《民族心理学》中,尝试把文化产物,如语言、神话、风俗、法律等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比较和分类解释,以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冯特的思想受到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洛克以来的联想心理学思想和约翰·穆勒的心理化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复合体的构成要素及其构造方式和规律,也就是说,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心理有哪些要素;(二)心理复合体的结构是什么;(三)心理复合体的形成的规律是什么。
心理要素的分析
冯特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是心理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在他看来,心理复合体是心理元素的联合;心理元素是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的单位,它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方面。冯特指出,感觉(sensation)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而感情(feeling)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冯特认为,感觉和感情是相互联系的,简单的情感是伴随着感觉产生的。
冯特认为,感情不能只用愉快和不愉快进行说明,而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才更准确,即:(一)愉快—不愉快;(二)紧张—松弛;(三)兴奋—沉静。冯特由此于1896年提出了感情三度说(tri-dimensional theory of feeling)。
心理复合体的结构
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他把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而观念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忆(或记忆表象)(memory image),即非直接起因于外在印象的观念;另一种是知觉(perception),即由外在感官印象形成的观念。
冯特认为心理复合体除了观念外,还有情绪;它是先由几种感情组成的复合体。因为感情组成情绪,情绪导致意志,所以冯特把情绪和意志二者也视为由感情组成的复合体。在冯特看来,意志过程虽然是一种高级心理复合体,但又是人和动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命过程。冯特认为简单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力,是有机体生命的本质。它起源于原始的感情,引起冲动行为。而复杂意志则引起有意行为和选择行为,表现为立志感情(feeling of resolution)和决断感情(feeling of decision)。
心理复合体的形成规律
冯特认为心理元素是通过联想和统觉的方式结合成心理复合体的。联想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一)融合(fusion),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为一体;(二)同化(assimilation),即两个差异很小的物体处于彼此熟悉的关系中往往会产生等同性的观念;(三)复合(complication),即不同感觉之间的联想;(四)相继性联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即记忆的联想。冯特认为,统觉是把印象提高到注意焦点或者意识中心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creative synhesis)的功能。冯特认为上述联想的组合是被动、机械和低级的,只有统觉的组合才是主动、内在和高级的。冯特强调统觉的主动性和统合性,指出各种心理元素是通过统合的创造性综合而组成新的心理复合体,人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实现的。
姓名:冯特
出生地:德国莱比锡
生卒年:1832-1920年
历史评价
冯特对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影响是极其独特的,是他将心理学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并为之划定了研究的领域,确定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冯特使心理学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巴登地区曼海姆北郊的一个村庄——内卡劳(Neckarau),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马克西米利安·冯特是村里的路德会牧师,母亲名叫玛莉·弗里德里克。祖先中曾经出过大学校长、医生和学者,算是书香门第。
冯特在童年时代的表现并不出色,在课堂里总是做白日梦,神情恍惚,经常受到老师的责罚。直到在海德堡读中学期间,才逐渐控制住在课堂上做白日梦的习惯,不过成绩仍然不是很优秀。
从1851年到1856年,他先后在图宾根、海德堡和柏林求学。他选择进入图宾根学医,是因为当时父亲去世,医生的收入可以使家庭维持体面的生活。大学一年级结束的时候,窘困的家境使他受到刺激,发誓痛改前非,发奋读书,并转入海德堡大学。
1855年,冯特毕业于海德堡大学医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并在全国医学会考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是他对从事临床医学并不感兴趣,而是又前往柏林大学深造一年,师从乔安·穆勒。1857年,冯特回到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学讲师。1858年,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来到该校,创办了一所生理学研究院,冯特担任其实验室助手。当时冯特尚未完婚,疯狂地投入实验室工作,数年后完成了一部大著作:《感官知觉理论文集》(1858年—1862年)。
相关链接
内省法
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自我观察法。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构造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直接经验,内省法便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对意识经验的研究,把心理学定为研究行为的科学,主张用刺激-反应方法进行研究,完全否定了内省法。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意识又被带回到心理学中,自我观察法重新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并获得了新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时期,冯特开辟了第一个教授科学心理学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他开始使用来自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心理学。1862年,率先提出实验心理学的'名称。他的讲义被编辑为《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1863年)。该书被评价为“生理学家的朴素心理学”。1864年,他被提升为助理教授。
——传世佳言——
心理学有一个短暂的现在,却有一个悠长的历史。
1871年,亥姆霍兹离开海德堡大学,但是冯特未能得到本该由他接替的职位,只得到了临时教授的头衔。这时,他的收入状况允许他与未婚妻索菲·毛完婚。婚后的冯特致力于写作心理学历史上最重要著作之一:《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年出版)。在这部书中,他把关于心理实验的结果整理成为一个系统,着手将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一门系统的科学,研究人的以下心理活动:感觉、情感、意志、知觉(冯特称之为“统觉”)和思维。这部著作使他得到了苏黎世大学的教授席位。
1875年,冯特又被莱比锡大学聘为哲学教授。1879年12月,他在大学里孔维特楼(寄宿招待所)三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直到去世一直住在莱比锡,几乎从不外出旅行,除了欣赏音乐会以外,也不热衷于公众活动;不过,他和妻子经常在家中招待高年级的学生和助手们。如同康德一样,冯特一直过着严谨而有规律的生活,上午的时间主要用于写作,下午访问实验室、上课,然后散步。冯特在课堂上富于激情,口若悬河,充分体现对于本专业的无所不知。
冯特直到85岁高龄才退休。他去世于1920年8月31日,享年88岁,在那一年出版了花费他20年时间完成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