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儿童诗?

如何鉴赏儿童诗?,第1张

鉴赏儿童诗的途径:

1、从细节中体验情惑

儿童诗是以舒展感情为目的的文体,无论写景、状物还是记事,作者都在袒露自己的心声细节往往就成为情感寄托的依附点。因此,欣赏儿童诗时,要捕捉散发着感性神采的细节,并由此品味作品所表达的情怀。

2、于反复吟咏中体会诗味

诗,贵在有诗味,“味”是评价审美、情感的一种符号,是超越语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韵味的产生,又常常寄托在朗读的声音形式中,通过起伏的节律、动态的音步组合产生抑扬顿挫的音韵,以达到灵动多姿的审美效应。因而,把反复吟咏的指导方略纳入鉴赏过程,是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有效方法。

3、延伸独特的意境

由于诗歌语言十分凝练,其意象之间的跨度有时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欣赏的时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功能,建构出意象后面略去、隐去的内容。

4、体悟奇妙的构思

体悟奇妙的构思,尤其是那些带有惊奇感,能调动读者阅读情绪的元素,使儿童读者在一张一弛的心理节奏下,满怀兴趣地读下去,这也是想象力的延伸再现。

扩展资料:

儿童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1、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如捷克诗人弗·赫鲁宾的短诗《眼泪》。

2、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如黎焕颐的《蒲公英》。

3、稚拙活泼的趣味性。 如傅天琳的《我是男子汉》。

4、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1、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写儿童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儿童诗的特点,从而消除儿童诗的神秘感,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①诗是分行写的,每行都很短。

②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③诗读起采琅琅上口,很押韵。

④诗有丰富的想象。

⑤诗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活泼、有趣、动人。

2、观察生活,启发想象。

一要留心。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对人、对物、对事才会有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生动、鲜明的形象。

二要抓住特点。观察,贵在抓住观察对象的特 点。抓住特点,塑造的人物才能成为生动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三要运用 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要用耳朵听一听,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有时还要用口尝一尝。

小学生的头脑里盛开着诗的花朵,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接触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鲜活的形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是无限的。”因此,要想在创作中灵感频发,必须启发我们丰富的想象。

3、仿写儿童诗,迈出创作的第一步。

想象的翅膀借助于恰当的模仿。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儿童诗毕竟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话题进行仿写,从换词开始,慢慢地再进行填空、段落模仿、续写等高层次的模仿。从趣味着手,开启我们“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凭借儿童诗作品的框架,规范儿童诗的格式,使我们的儿童诗有模有祥。

我和你

我是一片花瓣

  你是一滴雨滴

  你滋润了我

  是想让我散发出香气

  我是一颗小草

  你是一阵风儿

  你把我吹高

  是想让我快快成长

  我是一棵树苗

  你是一片阳光

  你把我照耀

  是想给我更多养分

  我是一片泥土

  你是一颗种子

  你种在我的心里

  是想让我发出绿色的光芒

  去染绿整片大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不错 表达了佳节思想之情

里面的知识点也很多 例如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一种草 每年的九月九日插上茱萸去采青是作者家乡的习俗 不过这句 少一人 少的正是作者本人 从热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情~ 这首诗挺经典~ 我很喜欢~ 也很短 朗朗上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编辑本段]注解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4、异乡:他乡。

5、倍:加倍,更加。

6、遥知:远远的想到。

7、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8、茱萸zhūyú: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编辑本段]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编辑本段]英语译文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

Wang Wei

All alone in a foreign land,

I am twice as homesick on this day

When brothers carry dogwood up the mountain,

Each of them a branch-and my branch missing

[编辑本段]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编辑本段]作者诗集造诣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诗人因离开家乡,去他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编辑本段]简单的意思

作者一人在外面做客,每次想到好的节日,就更加想念亲人。作者在遥远的地方知道兄弟们正在登高了,兄弟们都插了茱萸,就剩下作者没有。

[编辑本段]赏析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编辑本段]山东兄弟是谁?

题目中的“山东兄弟”是谁?本人搜索网络、不同多个版本的唐诗赏析,均没有确切答案和明确解释,只是笼统解释为作者王维的“亲人”。

统揽全诗并结合不同学者的赏析文章,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山东兄弟就是作者自己,王维。

诗的前两句是第一人称写法,后两句是写家乡亲人登高,而独自缺少远在山东的“兄弟”---亲人王维。

1、情感饱满,儿童诗歌由于其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2、想象丰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擅长以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因此,儿童诗是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赏析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3、构思新巧,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但儿童诗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因此,赏析儿童诗歌要善于挖掘其巧妙的构思。

4、语言童趣,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

5、意境优美,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儿童诗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儿童诗通常将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夜航机飞过》

  夜航机亮着灯,

  从我们城市上空飞过。

  上面坐着我的爸爸吗?

  我在院子里跑着叫着。

  爸爸已经来信,

  他将要出国工作。

  他可看到我们的城市?

  看见这满城灯火?

  我把小橘灯举得高高,

  好让爸爸看见我……

  飞机像一颗流星飞远了,

  夜空只有轰隆隆的声音回响着。

  多像爸爸那深沉的男低音,

  在天上唱了一支歌。

《夜航机飞过》儿童诗表达了我对将要出国爸爸思念和不舍得的感情。

描写儿童情趣的诗有:《古朗月行》、《牧童》、《村居》、《小儿垂钓》和《舟过安仁》。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3、《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5、《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如何写好儿童诗

  张子哥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一、儿童诗的特征

  1、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2、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3、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4、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

  5、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

  二、作品赏析

  儿童诗应该贴近自己的生活。你写出来的东西只有贴近你和周围同伴的生活,他们才容易理解,才爱读。

  1、《有双小脏手》:

  有双小脏手,要去拿馒头;馒头嫌他脏,把头扭一扭。

  有双小脏手,去抱布娃娃;娃娃嫌他脏,也不喜欢他。

  这双小脏手,拧开水龙头;洗呀洗干净,洗成一双小白手。

  大馒头,笑开口,布娃娃,点点头;大家喜欢他,都愿和他做朋友。

  这首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告诉你和你的同伴:从小要讲究卫生!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2、《小蚱蜢》:

  小蚱蜢, 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你看只要你的伙伴朗诵了这首诗,他们一定会从自然界中的这只小蚱蜢,联想到生活中许许多多骄傲的“小蚱蜢”。骄傲必败,当他们读到“头上跌个大青包“这一句时,一定会觉得挺幽默,肯定发笑。所以写好儿童诗歌离不开生活,儿童诗应该贴近自己的生活。

  3、《春天 》

  啊,春天是什么?

  小燕子说, 春天是温暖的泥巢;

  小鸭子说,春天是欢腾的小河;

  小蜜蜂说,春天是香甜的花朵;

  小山羊说,春天是绿色的草坡;

  小朋友说,春天是大家的欢乐!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和春天有密切关系的小动物开口说出了对春天的感受,作者用了大量优美的形容词,从身体感觉、嗅觉、视觉等多种角度,把春天形容得色彩美丽,感觉温暖、快乐!而排比句的应用让作品读起来琅琅上口。

  4、《春天来了》:

  屋檐的流水,/滴答,滴答,/解冻的小河,/哗啦,哗啦,/水塘的小鸭,/呷呷,呷呷,/南来的大雁,/哏儿嘎,哏儿嘎,/他们都在说:/“春天来啦!

  作者在这首诗里使用了大量的象声词和双声叠字,把声音的美感与情感巧妙结合,来抒发作者的强烈的喜爱春天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73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