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唱过的歌是不是有一首叫小小的石头.

张羽唱过的歌是不是有一首叫小小的石头.,第1张

是小小的太阳

歌手:张宇

作词:十一郎

作曲:张宇

专辑:《月亮 太阳》

歌词:

我在大雨刚停的夜晚

一个人游荡

经过一个又一个橱窗

只想等天亮

面对就要失去的爱情

有一点释怀有一点彷徨

最怕的其实是孤单

你像一个小小的太阳

有一种温暖

总是让我将要冰冷的心

有地方取暖

我是多么习惯地向你

要一点友善和许多依赖

修补我脆弱的情感

你总是微笑如花

总是看我沉醉和绝望

我却迟迟都没发现真爱

原来在身旁

你应该被呵护被珍惜被认真被深爱

被捧在手掌心上

像一艘从来都不曾靠岸的船

终于有了你的港湾

你应该更自私更贪心更坚持更明白

将我的心全部霸占

你给我从来不奢望回报的爱

让我好好的对

徐贲是明初“吴中四杰”之一,与高启、杨基、张羽并称。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雨后新晴的秋日,偶然经过池边,看到“芙蓉”在“寒波”中寂寞地开着,引起了一番感慨,并对芙蓉进行慰藉,芙蓉是夏日开放的,到了秋天,它便逐渐花残叶落,憔悴干枯。因此再无人来观赏,它便“寂寞”地呆在池中。接下来,诗人却劝荷花,莫厌秋情薄——不要埋怨秋天的无情,因为“若在春风怨更多”。春天里,春风春雨,落英缤纷,荷花如开在春天,自然也难避免,那哀怨不是会更多吗而这显然是诗人的生活感受的曲折表现。诗人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感到被人冷落的苦闷;但诗人又自我安慰,如果当了官,境况就一定会好吗仕途险恶,说不定会遇上更大的灾难。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此我们在不断地探究总结改进中形成了培养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1、课前预习,培养自主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预习。针对这些特点,我依照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为他们制订出一了系列的预习方案,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我在进行基础差的学生英语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听录音,查字典。通过自主预习后掌握了新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课堂学习就会得心应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每节新课开始前1天听录音,查字典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等,学生已基本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为他们轻松快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课堂教学,体现自主 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首先,着重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努力减轻学生说英语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毫无顾及的说英语。其次,设计的教学活动设计要做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他们想去参加,想去探索的欲望。如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实验的看图连线游戏、听音涂色游戏、情景表演等等,无一不使孩子感到妙趣横生。通过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明显增强,课堂上学生思维开放,小手如林,情绪激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课外作业,形成自主 在课外拓展作业方面,我要求作业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如采用“剪剪画画”、“说说唱唱”、“做爸爸妈妈的小老师”等方式,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句子说给父母听,把所学的歌曲唱给父母听,跟父母共同分享英语学习的乐趣;对于不同学生,则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老师给与热情鼓励,并在课外加以辅导。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越来越自信,在英语的写作、阅读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鼓励学生课外多用英语交流,并阅读适合自己的英语课外读物。经过实验,这种课外自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搜集信息的能力 , 也扩大了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努力探索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是以课堂上师生合作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全员互动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根本目标,是一种高效、愉快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中我们注意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潜能等,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合作有任务 实验班的教师们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内容,内容紧扣教材,围绕重难点,为探索新知或巩固新知而服务。如在学习对话之后布置学生合作表演;在学习功能句型后布置学生合作讨论造句等等。 2、合作有分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轮流发言,或由接受知识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等等,引导学生形成一个“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结协作的学习模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进取精神。 3、合作有评价 在合作的任务完成后,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这也是对合作任务结果的评价。如让各小组上台展示他们自编的情景对话,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各小组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尽力创设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我们利用这个特点,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如低年级教学中,张羽老师在教ears一词时,指着一只耳朵说:ear。再指着两只耳朵说:ears,学生立即就明白了意思,然后教师指着一只眼睛说:eye,再指着两只眼睛问同学们应该怎么说,学生就会立即说出eyes然后教师再问,还有哪些东西是复数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就说出了如legs,hands,books,pencils等等名词的复数形式。又如高年级英语教学,在比较中、英文名字的不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名字的差异,熟练地掌握并学会运用,在课前,蔡艾萍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做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教师也做些小卡片,其中一张上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其余的都写上英文名字。上课时先让学生相互交换卡片,了解其中文名字,并进行如下的问答: 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 (用中文名字作答) A: What’s your name B: I’m … (用中文名字作答) 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What’s your last name 或 What’s your first name 并根据学生卡片上所写的名字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向学生发放自己准备好的写有英文名字的小卡片,如:Jenny Brown、Jim Smith、Nick Hand、Gina Green、 Alan Miler、 Tony Brown、 Jack Smith、Gina White、 Jenny Smith、 Alice Green、 Nick White、 Jane Miler 等等,要学生说出那些是first names,那些是last names ?启发学生比较中、英文名字有何不同之处?对What’s your name 的回答可以是My name is Zhang Mingming或 My name is Mingming Zhang 再问学生老师刚才发的卡片中,那些人同姓?那些人同名?请带着同姓卡片的同学站在一起;带着同名卡片的同学站在一起。互相检查,看看有没有站错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方式,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学习英语,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009年7月19日,宝友们经历了困惑的一天。在七点半左右播放的《青年创业中国强》节目中。画面上写明演唱者是张羽,声音却是张雨生的原音。当晚宝友短耳朵兔子在张雨生百度贴吧发表了帖子,质疑这件事。因为当时没有视频,很多宝友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而羽绒则是抵死不认,说这是张羽感冒了,声音出现了偏差。知道晚上两点多视频出来了,还有很多张羽的歌迷用强硬的态度回应说这就是张羽的声音,只是因为感冒了所以不一样罢了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并不因为谎言的强大而改变。那个公开播放的节目里,的的确确用的是雨生的声音。宝友们得到了确实的证明,深深的受到了伤害。他们在不断的质疑,询问事情的真相如何,但是除了换来部分羽绒的冷嘲热讽外,一无所获。我们的等待、我们的忍耐、我们的询问,都是毫无恶意的。我们要的,只不过是当事人能够出来澄清这件事情,并且亲口说出那个声音是张雨生的。

可是谁知道,在经过一番艰难等待和沟通以后,我们等来的是什么呢?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这位口口声声说“张雨生是我最尊敬的歌手”的当事人,借音假唱在先,避而不见在后。根本没有给等待事实真相的观众任何解释。于是我们进行了多方询问,包括给他的空间博客留言。而这些地方依然被羽绒占领着,由于有了视频真相,他们开始缓和口气说给张羽点时间。于是我们耐心的等待了两周的时间,我们等来的就是张羽所谓的助理在张羽吧发表了一个漏洞百出错别字满天飞的简短声明。

连接:http://tiebabaiducom/fkz=618786148

试问这么高规格的演出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的工作?就算是光盘一时放不出声音,怎么这么“凑巧”会准备张雨生二十年前的CD做伴奏?如果如这位助理所说,是音响老师丢失了光盘,那么身为央视的工作人员怎么可能会这么“凑巧”把下午彩排用的伴奏光盘丢失?即便是丢失了,应该及早通知,助理应该有备份光盘……这在民间演出或者地方台都能避免的错误,怎么会样样“凑巧”发生在央视?

这种疑点重重的解释,羽绒居然深信不疑。就算是这个解释中出现的种种不可能都是真实发生的,离奇的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也不能不让宝友针对疑点细节再度做出询问吧?而当宝友做出询问之后,部分羽绒又开始以“得饶人处不饶人”为理由,出言不逊说这些宝友“不配作宝友”。有的羽绒甚至跑来张雨生吧兴师问罪,人身攻击。一句“希望大家不要在到羽吧捣乱和质疑张羽了 ”,轻易把正常的询问和追查真相,变成了捣乱和无故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宝友的言行,已经不能再维持不应该维持的风度了。因为我们无论是在歌手本人,还是他的歌迷身上看到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抛开这些羽绒类似无赖的态度不言,身为当事人,如果你把“假唱”看做一个歌手的致命伤,如果你足够重视“假唱”对你的影响,你怎会至今不露面?如果你真的视雨生为“最尊敬的歌手”,你怎么可能置雨生歌迷的情感与不顾,至今不给他们合理的解释?如果你真的尊敬雨生,你怎么会背离他提出的“诚实”做音乐的态度?

如果你还能保持沉默,那么只能说明,你真的不是把诚实放在第一位的歌手。无论如何,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那些疑点你不解释,观众们也只能把它当成灵异事件来处理吧。只是那些真正相信这个所谓澄清的人,你们真的应该成长了。

2009年7月19日 歌手张羽参加 CCTV-2《青年创业中国强》节目时,现场演唱了中国台湾已故歌者张雨生 的名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次日,网络上四处爆出张羽当时假唱,而且伴奏的母带是张雨生的原音,更 有台湾友人指出,张羽此举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张羽 假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OTc0NjA0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复杂的商业社会,越来越多的事、物进入了流通领域,以前没有想过能够出卖的东西都可以进来 了,似乎是极大的对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说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极大挑战,现在的情况时只要有需求就 会配套相应的供给,物质的时代也是欲望的时代——这个时代好不好见仁见智——你可以说在某些层面触 及了人类关于道德的划分底线但是你也不能够否认物质的扩大带来了生活的飞跃,也许《双城记》中男主 人公的话是最好的注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复杂的商品社会也给我们一些消 费的副产品“假货”,以前在商品不充足的情况之下假货最多的集中于生活消费品之上而在这里又以必需 品充斥为冠,但是随着商品经济有了进步,我们的消费层级和消费观念有了巨大的提高,假货的范畴也在 相应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奇思怪想的“假”,假唱就是其中之一。

在以前没有先进的声光电设备的时候,是不会给假唱存在空间的,你想就一盘伴奏带你要假唱说不定 放到什么地方就搅了带一下子就露了馅,而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就通过现代的设备帮助假唱解决了这 一问题,数字的音效设备是不存在搅了带的尴尬的。明星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假唱了,要是开个唱的话能 把口型对得差不多的已经算得上是敬业了。我个人算不上音乐的发烧友,所以我觉得假唱没什么巨大的破 坏力,唯一让消费者觉得不爽的是因为:要是听伴奏我直接买磁带就行了或者干脆上网上下载来听你的现 场干什么?诚然,被欺骗实在是不爽,尤其在花了不菲的票价之后;但是我转念一想我们一般人不就听个 热闹么,很有可能你的偶像真唱会招来狼呢,这也是为你的心脏考虑。其实在这里假唱对于其他真唱的演 艺人员的意义要大于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因为这里面有着利益的博弈。在现在好一点的量贩KTV也已经嗨 歌的人开设了录音棚,让你可以自己出下专集小小的虚荣一把,里面的设备算不上顶级的但是也可以让五 音不全的人变成歌星。借助更专业的录音设备很多五音不全的人都走上了演艺圈的道路,只要有人愿意为 你砸钱,长得不好看可以整容,名气不大可以帮你造绯闻,至于声音不好听那就更简单了——假唱呗,这 样就使得很多不具备进入歌唱事业的人如潮水般的涌入。造假对于其他不造假或者说不善于造假的人来说 都是一种机会的不公平,甚至是一种不正义,因为使用了不当的手段剔除了其他在唱歌上比你有天赋但是 运气没有你好的人的入场机会,这属于不正当竞争,因此有实力的歌星们当然要极力抵制了,没实力的也 要做做样子抵制一下要不不就承认自己没水准玩假唱了么?

既然属于不正当竞争那么国家就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来补足漏洞完善正当的竞争秩序,实际上我们国 家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 528号),根据决定,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演出处起草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现 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了“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前款所称假唱、假演奏是指演 员在演出过程中,利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等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并且规定了罚则“吊销 、注销文艺表演团体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应当报省级文化主管部门备案。吊销、注销演出经纪机构营业 性演出许可证的,应当报文化部备案。”真要照此实行的话力度不能说不大,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但是毕竟 是国家机关的正式发文能够发现国家对待此事上的认真态度。笔者真正感兴趣的是要是真的出台的话能不 能够切实执行下去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无独有偶,2008年11月14日北京奥组委2008,11 ,14表示,为了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和表演效果,组织者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 了事先录制好的歌曲《歌唱祖国》。这样就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是国家的规定会存在例外么,里外的外延 又涵盖到怎样的范围呢?

国家自然是理直气壮因为我这是为了奥运么,百年的盛事,当然要万全万当不能够存在一点瑕疵,由 于现在为止也没有规范“假唱”的正式法文而法律又是不溯及既往的,奥运会的行为不会被法律所调整, 但是一旦规制假唱的条文出台了那么国家又要怎么办呢。中华民族现在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复兴,民族的盛 事会有很多,喜庆的场面没有歌舞总是让人乏味的,为了保障盛事的顺利进行我们还能不能适用假唱的手 段呢。从法律角度来看是不能够的因为在法治国家一切事物的进行都应该在法律之下,那么谁又来监管国 家呢,看到网上相关网页好像连我们的春节晚会也存在着假唱问题,如果真要按照法律的条文处理恐怕C CTV要关门大吉了,如果不按照法律处理就会出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议论了,且这么 做的话也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国家在市场经济之下,在规范市场秩序的立法情 况之下应该抓大放小步应当任何事物都要通过上升到法律条文的形式来处理“法律不关心细枝末节”。当 然笔者也不是绥靖,要对假唱这种现象妥协,毕竟假唱影响到了公平、正义这些最基本的法律的价值,只 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途径来加以解决,我们没有必要让国家机关出面来应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把规制处 理假唱的工作交给行业自治性质的组织由他们来处理商业演出中的假唱行为还商业演出市场一片净土,还 能够做出特殊规定给国家的庆典活动留下一些空间。

作者:王晓楠

梦见一个女的带着一个男孩,挺着肚子,和一群人找到家里来了,什么意思?

订阅

毫无征兆的,年过古稀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了,这让我们做儿女的措手不及,也打乱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节奏。

最初的紧张担心过后,经过邹平市中心医院外三科李国生大夫、赵荣国主任的精心治疗,以及所有护士细心周到的护理之后,母亲的一切指征逐渐趋于平稳,我们开始转入一个新的科室—康复科。

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病友,也是家人。

场景一病房

推着坐着轮椅的母亲出了电梯门,来到病房门口,毫无经验的我竟然推不进去,周围马上过来两个大嫂帮忙,并帮着我们把母亲放到床上,初来乍到的不安一下子被温暖代替。慢慢地发现,在这里随手帮忙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这里住的都是行动不便的人,随手帮一把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

午餐晚餐时间,公共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当响,你打豆浆,我煎茄盒,好不热闹,不一会儿,一阵阵菜香扑鼻而来。这哪里是在医院,分明就是在自己温馨的家里呀!

场景二康复大厅

“梁叔最帅!”一阵哟呵从身后传来,原来一直坐在轮椅上的梁叔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扶着双杠站起来了,大家激动得欢呼又鼓掌。

这边练习走路的小分队也没闲着,几个人排成一排,喊着口号,到了尽头还互相指点有没有走斜,谁又出现了什么问题。

站在站床上的王士俊大叔又开始大声地唱起了歌,他说话有些含混不清,但是,只要有他的地方总能听到高亢的歌声。这哪里是一群病人该有的状态?他们是最不像病人的病人。他们互相切磋,相互打气,在他们眼里看不到悲观失望,有的全是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这里,还有这样一群人。

窗外大雨哗哗地下着,我陪母亲在做治疗。张主任走到窗户边摸了摸,对我说:我看窗户漏雨吗。我有些惊愕:一个科室的主任,不仅要统筹全科的工作,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和康复情况了然于心,还要关注窗户是否漏雨这样的细节?

台前那位给大家普及康复知识和大家谈心的是段淑云护士长,每天都会在病房和大厅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和病人沟通,言辞诚恳,推心置腹,一句“我没有别的作用,就是帮大家解决问题。”让大家对她心悦诚服。

郭晓敏是母亲的主治大夫,这位年轻的姑娘,每次我有问题去咨询她,都微笑着细心地和我解释,看到我不明白的表情,马上会说我给赵主任打电话。这时我就特别内疚,给大夫和护士添太多麻烦啦!

康复大厅是病人每天活动的场所,这里有一群专业而年轻的大夫,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了工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当下年轻人身上的心浮气躁。

麻俊峰和成文路大夫负责给母亲做上下肢康复训练,每次都边做边和母亲聊天,鼓励母亲的每一点进步。记得麻大夫对母亲说:“你进步最大了,我看过不长时间你就要回家啦!”被病痛折磨了两个月的母亲第一次笑出了声。

张羽是母亲的针灸大夫,这个酷酷的大男孩惜字如金,很少与人交流,至少和我不怎么说话,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他却会在听护士长报告的时候悄悄给我搬了一把椅子。

不止对病人,哪个家属不舒服,他们也耐心地指导帮助。上周有位阿姨因长期照顾大叔腰疼厉害,麻大夫一按摩就长达半小时,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其实,这些大夫都非常累,每个病人治疗半小时,他们往往连续治疗两个小时,这对体力是个很大的考验,他们中间还有身体瘦弱的小姑娘,真的打心里敬佩他们。

还有高压氧舱的张洁和张帅帅大夫,每次进舱都会和第一次进舱一样嘱咐注意事项,检查我们的随身物品,全程询问病人的感受。“来,喝口水,跟着我打哈欠,鼓鼓耳朵。”“记得给病人穿袜子呀,不要穿拖鞋,降压的时候病人很冷,本来身体就弱,可别感冒啦!”不仅如此,进出舱她们还要帮忙抬抬架架。

康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这里的病人短则住几个月,长的要按年来算,一旦看不到康复的希望,就会意志消沉,影响康复效果。大夫们更是深谙其中的道理。他们用最专业的医术帮病人做身体的康复;用鼓励温和的话语安抚他们的心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定义。

这是最不像医患关系的科室,康复的人平均年龄六十以上,他们称呼这帮年轻人都是“瑶瑶、张羽、刘毅”,喊大夫反倒让人觉得别扭。他们不是一家人,却相处得和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这,应该是医患关系的最高境界了吧!

这是来自一位在邹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女儿的心声。家属在陪伴母亲康复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所观、所感、所听、所闻,记录下了在时间中发生的点滴。通俗的语言尽显人与人之间的细微,尽露医患之间的点滴。当下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将医务人员又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崇高!医者仁心,是自古以来对医者的最高荣光。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医者一直在自己职业的道路上默默的行走,当一份理解、一份相融相互嵌入的时候,医者的价值才得以显现,患者的需求才饱以满足。这种关系是对等的,是平行的。他们所要抵达的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呵护!

“这,应该是医患关系的最高境界了吧!”。患者家属的这句话,道出了医患关系的真谛,道出了新时代社会所为之求索和追逐的境象,只有每个作为个体的人,都为之奋斗、为之聚合,这种境象绝不会是一种简单的空想,而是我们美好的徜徉。

李煜(937年―978年)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1],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2],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范成大 (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诗人。他的后半生创作了大量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于写绝句,诗风清新、秀丽,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张籍(768-830)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李绅(772-846)

字公垂,今江苏无锡人。唐朝诗人。他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他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的职位。但他对普通百姓还是很有同情心,在不少诗歌中流露出对百姓穷困生活的关心之情,这在封建社会当官者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兰花和竹子。他主张作诗面向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反对因循守旧,重复古人。所作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朴素自然。著有《板桥全集》。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著有《范文正公集》。

高启(1336-1373)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王世贞(1526年-1590年)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情女果敢地说:“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主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也正由于此,使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郑光祖的历史剧,似乎不及他的爱情剧引人人胜,但是,他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还是独具一格。

《王荣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明人何良俊认为郑光祖元曲,当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之上,他说;“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哉”。刘大杰也说,这些曲词,“表现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火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关汉卿,号己斋叟。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9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