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情与梦美学观

汤显祖的情与梦美学观,第1张

汤显祖的情与梦美学观 

题文诗

因情成梦,因梦而亡,

因情复活,奇情异梦,

情愫抒发,情感弛骋,

梦中至情,无生无灭,

情幻梦幻,即梦即情,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情思悠悠,梦境绵绵,

情外之意,韵外之致,

人间至情,唯梦可尽,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一)情感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 

从情感美学角度来看,明清时代情感解放理论多偏重于情感内容的独立地位和艺术情感的社会功能,专注于情感的自然本质与伦理本质的冲突,未能注意到情感表现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情感的人文质与审美质的统一。而汤显祖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对情感表现形式的审美眼光和自觉意识,高度重视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在情感表现形式上求奇出新,自觉以富有浪漫情调和理想色彩的梦幻形式来表现情感解放与审美超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情感的内容本身和表现形式的统一,鲜明突出了情感表现形式的浪漫性和理想性特征,在情感美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汤显祖“情”的美学观,撮其要点来讲,

1首先情感作为文艺创作的内驱力,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感作为创作内驱力,具有本能自发性,它有冲破一切束缚超越生死之外的力量。

2其次,情与理的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情与理的矛盾实质上是个体自由与专制制度,感性生命与理性规范的矛盾,是新的生活内容与旧的结构形式,审美理想与伦理归化的矛盾。而且,情与法(指封建法统)也是尖锐对立的,“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汤显祖体察到情感解放的历史趋势,断然提出以人情否定天理的主张。再次,指出情感审美化艺术化的必然性,“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怨,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既然文艺是情感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化,就必须重视情感的审美质,肯定艺术化情感的审美品格。

3再其次,要求“至情”与真知灼见的契合,“必参极天人微窈,世故人情”,把握事物规律性认识,深谙人生真谛,以此作为情感表现的必要保证。情感力量离不开理智力量,情感美渗透着理智美。汤显祖肯定了理性因素对情感的影响。这一观点纠正了唯情论的偏颇,深化了主情理论。 

明中叶至清中叶,以“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可胜数。情感解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汤显祖的“至情”论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要求,把情感在文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对情感表现的冲突美,崇高美给予最充分的肯定。汤显祖的“情”,是广义性情感,既包括如屈原般的忧愤之情,也包括《牡丹亭》中杜丽娘式的纯真的爱情。汤显祖基于“为情作使”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呕心沥血为人间至情而讴歌,表现了历史先觉者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把握艺术情感本质的基础上,汤显祖进而提出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问题。由于情与理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合“情”而不必合“理”,“情之所有”则“理之必无”就需要突破陈规,另辟蹊径,在情感表现的必然性前提下寻求情感表现的灵活性、特异性。而且“人世之事,非人事所可尽”。现实存在的感性情感,不是既定理性结构形式所能圆满表现的。现存的形式框架不能曲尽人情,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刻骨铭心的恋情是不能通过现存理性结构形式充分实现的,只能通过梦幻形式实现。 

3在汤显祖看来,情感表现形式和情感内容本身同样重要,二者的统一,是情感美学的根本问题之一。 

为了达到情感内容本身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汤显祖强调创作主体的情感素质问题。他认识到,选用超常超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由地表达至情,既合情感抒发的目的性又合艺术创造的规律性。“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奇异表现形式的选用取决于作家的“灵气”,而“灵气”则源于创作主体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所具有的自由特质和神奇魅力激发“灵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创造出表现“至情”的奇异形式。从汤显祖所强调的“奇士”与“奇文”的关系中也可以看出他重视作家情感素质的能源作用。对奇异超常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肯定和热烈追求,并热心为志怪传奇小说集点校作序(如《合奇序》、《艳异编序》等),是基于其浪漫主义的情感美学观的。他认识到,从哲理层次上来说,志怪传奇作品中那些“奇僻荒诞”、“可骇可愕”之事,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天地间“奇伟灵异”之气;就社会层面而言,则是在奇幻情节中寄托作者愤世嫉俗的幽深怀抱。“意有所激荡,语有所托归”,他特别寄意和激赏于传奇作品中奇人奇事,推崇以奇人奇事表达奇情异气的艺术手段,表现了作者作为情感解放先驱超越流俗的异端精神和创新眼光。 

总之,汤显祖注意题材内容抒发至情与表现形式上以奇写常的统一,要求把富于激情的情感内容和浪漫主义的奇异形式结合起来,把“为情作使”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与以奇传情的创新性和求异性结合起来,把内容的情感美和形式的奇异美结合起来,尽情又尽奇,三者统一为浪漫主义的理想美,这标志着汤显祖情感美学理论的独特光彩。 

    (二)梦幻与情感、文艺的交互关系 

明清时期,写实派与幻诞派流派分明,各有所长。汤显祖虽然推崇奇异超常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从其创作实践来看,并未简单移植那种奇僻荒诞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而是用以奇人奇事来表现奇情异气的传奇路数。他的“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以奇写情而选择了梦幻形式。他虽大力强调作品的奇异情调和幻诞色彩,但其戏剧创作的梦幻形式又有别于纯粹的幻诞派,他的梦幻形式以浪漫主义幻诞形式写人之常情,浪漫偏胜而归于情薮,避免了幻诞派唯怪是尚的弊端;他汲取了写实派中力主写平常而至奇之事的理论观点,又对那些表现奇情异气的传奇路数推陈出新。所以他所选择的表现人间至情的梦幻形式兼有浪漫主义之奇和现实主义之奇两种因素。 

梦幻是人的情感世界的想象性延伸,成为情感宣泄和情感释放的曲折途径和探索情感奥秘的特殊视角。从情感美学角度来看,文艺中所表现的梦幻是主体情感的幻化审美实现,是人的情感需求和情感遗憾的满足和补偿,成为情感解放的特殊手段。文艺中的梦幻载情早已成为一种图式,它为中国所特有,从魏晋志怪小说到唐传奇等表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虚无思想。古典文学中,把梦幻形式,情爱内容和那种还魂复生喜剧性虚构图式结合起来,表现生死之恋中的情爱追求和情感理想。情爱型梦幻图式(特别是主人公的“魂梦幻事”)在元明清戏曲中成为一种时髦,如《扬州梦》、《画中人》、《西园记》、《梦中缘》等等。汤显祖对情爱型梦幻图式尤感兴趣,并自觉地加以利用进而推出新思维和新境界。在《牡丹亭》中,“情”为整个作品的灵魂,剧中女主人公成为“情”的人格化,“梦”为“情”的理想化,杜丽娘慕情还魂典型地说明了情感极致的超越特质。闺阁淑女杜丽娘游园伤春,因春感情,因情成梦,因梦而亡,最后因情复活,与意中人结为伉俪。剧中“惊梦”、“寻梦”实为寄情寻情,情意切切,情思悠悠;充满着情的温馨和爱的魅力。此剧作为中国古典爱情剧的高峰,以梦幻还魂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情爱追求,情愫自由和情感超越,是情爱梦幻世界的审美升华,其情境与梦境交融构成了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剧中女主人公执着追求爱情幸福和情感解放,矢志不渝。这种爱情自由和情感解放的执着追求,具有现代情爱色彩。从情感个性化角度来看,情感自由作为个人精神自由的象征,表现出个体性和自我性色彩。汤显祖注意表现人物情感个性特征,抓住主要人物情感表现的内在逻辑,同样是情痴,而“杜之情痴而幻”(指理想性),“柳之情痴而荡”(指奔放性),《牡丹亭》男女主人公情感个性特征比较明显。从明代到清代,对情感个性化认识逐渐深化,而汤显祖早已先在戏曲创作中实践了这一点。情感个性化是符合文学个性化这一根本规律的。汤显祖缘情写梦寄情于梦,通过梦幻形式充分地显示了自己情感价值取向和情感美学新的特色。 

汤显祖对这种情爱型梦幻形式创作特点,从理论上概括为“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并对梦幻与情感,梦幻与文艺关系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在汤显祖看来,梦既是一种情感理想,又是艺术中情感表现的特殊形式要素。文艺的情感本质决定了可能而且必要运用梦幻表现形式,“谁曰梦无根,此折是也。惟此处种下奇情,才有异梦”。梦幻形式成为艺术建构的形式要素影响到艺术构思,戏眼文心,如在《牡丹亭》中,梦幻作为艺术构思的法门成为全剧的关键,有梦才成为戏,有梦才有动人心魂的艺术魅力。 

汤显祖的这一理论概括对于深入探讨情感、梦幻、文艺交互关系具有启示意义。关于情感与文艺的关系,文化情感本质论为汤显祖情感美学观的基石。中外情感美学理论都认为情感为文艺之本体,这里无需赘述。关于梦幻与情感的关系,汤显祖理解为情感决定梦幻,“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若作进一步分析,

首先,梦幻这一想象性虚幻性世界,最适合于情愫抒发,情感弛骋。梦幻中的情感不仅可以突破道德约束和理性规范,且可以突破事理逻辑和时空逻辑,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有利于感情的自由抒发。

其次,梦幻不仅对人的情感隐秘进行透视和曝光,而且作为精神性活动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特征,它反映了主体的情感愿望和情感理想。梦能补偿情感缺憾,使现实中得不到的情感需求在“梦想”中甜蜜地、圆满地实现。情感的理想性与梦的幻想性同一,情幻与梦幻合一。梦幻形式的迷离恍惚色彩和怪诞浪漫情调,无疑强化了情感的超越力量。汤显祖自谓:“弟传奇多梦语”,他的传奇作品“临川四梦”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便是用梦幻形式抒发情感的最好证明。 

关于梦幻与文艺的关系,汤显祖把梦幻视为文艺建构的特殊形式要素,梦幻为情感理想的审美化艺术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若深入分析,

首先,梦象与艺象都具有形象特征。只是前者具有随机性和变幻性,后者具有有序性和稳定性。

其次,梦境和艺境都是虚境。梦境是无意识状态下驰骋想象自由遐想的产物,具有想象性和虚幻性特点。文艺创作离不开虚构和想象,它是文艺创作的内在要求。梦幻与文艺都需要想象和幻想。

再次,梦思和艺思都是余韵悠长的。梦思可供情感回味,令人难以忘怀。艺思更是如此,强调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有诗为证,“小园须着小宜伶,唱到玲珑人犯听。曲度尽传春梦景,不教人恨太惺惺”。梦思和艺思都具有理想因素,只是梦思是情感理想而并非是自觉反映,而艺思源自创作主体一定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指导。 

从中国情感美学发展历史来看,汤显祖强调内容情感美与形式奇异美的统一,注重以梦幻形式与人情之常的开拓出新,有着超然独到的美学眼光。他特别重视梦幻的理想性和浪漫性特征,注意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立。“人世之世非人世所可尽”,人间至情,唯梦幻中才可尽。所以汤显祖为尊情而有意识地利用梦幻,把梦幻当作戏曲艺术构思的法门。“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揭示了情感宣泄以梦幻形式加以表现的必要性和审美性特征,尽情而又尽美,既符合心理要求又符合艺术要求。汤显祖对梦幻形式的艺术运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梦幻艺术的自觉创造性是建立在深刻地美学把握之上的。 

汤显祖的情感美学观具有浓厚的浪漫性和理想性特征,其情感美学观停留于浪漫主义阶段。从美学角度看汤显祖情感美学观具有浪漫主义流派特色,是情感美学发展史上的理想派,或者说他把情感美学自觉地推进到浪漫主义阶段。另外,汤显祖情感美学观的浪漫主义精神是与悲剧精神表里融通的。试想,“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少难言的悲痛和辛酸~悲剧意识成为梦幻艺术创作的最深层动因。人通过种种幻想来实现对自身情感悲剧、情感异化的超越,这种努力本身就具有悲剧品格。 

从一般美学意义而言,文艺中梦幻形式不仅充分表达个体情感价值要求,展示情感价值取向,而且按照美的规律把情感对像导向审美化和理想化的有机统一意象。梦幻提供了按主体的情感取向和审美情趣表现的广大空间,人们心中积蓄的情感隐秘可以在梦中得以自由实现。因而,文艺中梦幻这种想象自由、虚构自由是人的情愫和生命力的自由挥发,也就意味着审美自由和审美超越。 

所以说,汤显祖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独到超拔的美学眼光,在对文艺情感本质深刻把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为情作使”的使命感自觉性与以奇写情的创新性求异性相结合;对梦幻与情感、艺术的关系作了探索性思考,自觉致力于以梦幻艺术实现情感解放与审美超越。汤显祖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把情感美学推进到浪漫主义新阶段。 

山东公务员考试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 大学生村官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网 | 招警考试网 | 公务员真题网 | 银行招聘网 | 最近更新 | 导航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公务员考试

新闻

政策

最新招考信息

行测

申论

国家公务员

题库

面试

事业单位招聘

教师招聘

政府招聘

问吧

国家 山东 浙江 河北 江苏 福建 广西 广东 四川 河南 安徽 北京 甘肃 黑龙江 重庆

上海 天津 山西 辽宁 陕西 江西 湖南 贵州 云南 湖北 吉林 宁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济南 青岛 杭州 苏州 宁波 温州 太原 大同 南宁 柳州 广州 深圳 佛山 福州 厦门

南京 徐州 无锡 沈阳 大连 西安 南昌 赣州 长沙 贵阳 昆明 武汉 长春 石家庄 唐山

成都 绵阳 郑州 开封 洛阳 合肥 芜湖 兰州 甘南 银川 海口 呼和 乌鲁 哈尔滨 更多

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 文章资讯 → 行政能力测验 → 行测知识

美术教师招聘-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的关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作者: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来源:wwwsdsgwycom 发布时间:2012-07-22 06:43:00

美术教师招聘-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的关系。

在整个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直接与现实相联系的感知无疑处于起点的位置,因而对于其他心理要素来说,感知都构成了它们的基础。首先,想象活动是对于思维表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因而显然需要感知活动先来提供一定的表象材料。其次,审美知觉与审美情感、审美理解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实际上成了人们进行审美感知的选择尺度。于此同时,理解的因素必然也会介入到审美感知之中来,否则,情感和想象就可能把感知引向任意的方向。第一、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第二、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第三、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审美心理结构是在同化——调节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同化的作用在于使人“审”面前能审之美;调节的作用却在使人“审”面前暂时无法能审之美。同化使人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使人产生自然而然的反应和反映;调节,却使人打破这种稳定,从而不断地进入新的、更高的审美层次。因此,主体自我调节审美的直接结果是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够更多地接受美的信息,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审美。

自调节审美的特殊要求:1、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有目的的审美就是有为而为的审美。它的主要特点即在于首先确定审美目标,然后通过努力,通过自我调节去达到审美目的。当然,有明确目的的审美虽然价值很大,但它毕竟是不太普遍的事,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在没有任何目的而又合乎目的的情况下进行审美的。

反馈

反馈原指通讯系统把发出的信号重新收回,以便检验通讯目的是否实现。自控制系统就是通过反馈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它的目的的。审美对于达到较高人生境界的人来说,应当成为主体自觉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创造活动,因此,审美主体非常重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过程中审美目的的实现。为了实现审美目的,主体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欣赏中都必须注意反馈调节。

Tags:作者:佚名

更多[返回上一页]

·上一篇文章:美术教师招聘-什么是审美感知?

·下一篇文章:美术教师招聘-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栏目导航

行测成功经验

行测天天练

行测知识

言语理解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相关文章

››达拉特旗2013年小学美术教师招聘笔

››烟台市牟平区2013年小学美术教师招

››长治市城区2012年美术教师招聘笔试

››美术教师招聘-艺术品的鉴赏过程(举

››美术教师招聘-为什么说艺术存在于从

››美术教师招聘-为什么说艺术只能存在

››美术教师招聘-为什么说艺术的首要功

››美术教师招聘-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美术教师招聘-什么是意境?

››美术教师招聘-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美术教师招聘-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

››美术教师招聘-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

››美术教师招聘-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

››美术教师招聘-给艺术下定义之所以困

››美术教师招聘-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美术教师招聘-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的

››美术教师招聘-什么是审美感知?

››美术教师招聘-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美术教师招聘-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美术教师招聘-荒诞成为特殊的审美形

››美术教师招聘-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

››美术教师招聘-崇高作为审美形态的特

››美术教师招聘-优美的审美特征

››美术教师招聘-什么是审美发生的特殊

››美术教师招聘-什么是审美发生的基本

››美术教师招聘-什么是审美对象的开放

››美术教师招聘-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

››美术教师招聘-为什么是澄明?

››美术教师招聘-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

››美术教师招聘-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价

请选择考试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银行招聘高校招聘政府招聘招警考试村官考试三支一扶卫生招聘政法干警医院招聘

公务员考试网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 教师招聘考试网 - 事业单位招聘网 - 公务员考试网址导航

站点地图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wangyuan6589#126com

欢迎您的留言或建议! 欢迎您的留言或建议! 欢迎您的留言或建议! 欢迎您的留言或建议!

2006~2013 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鲁ICP备09024223号

主要研究审美创造美中情感情绪机制、功能、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的内容为:审美创造美中情感、情绪、感情发生发展的生理机制、心理基础、类型、结构、性质、功能和变化规律;情感介入、体验、情绪激活、强度、转换、释放、逻辑和共鸣、距离、逆反等情感情绪反应;审美意象创造和艺术形象、意境创造中的动力机制;文艺作品中的情感符号、情感表现、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情绪流动、情感张力和感染力等。

“移情说”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归纳出四个要点:(一)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二)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三)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四)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

朱光潜从美学、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在他的《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几部著作中均有论述。在《西方美学史》中,他梳理了移情说的起源、发展,并探寻这一学说兴起的原因,在《诗论》中,他主要用移情说解释诗中情境交融的境界,在《文艺心理学》中,他把“移情作用”放在“美感经验”的分析“物我同一”中论述。他认为美感经验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移情作用常常发生在聚精会神地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时,我们常由物我两忘走到物我同一,由物我同一走到物我交往,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当然,他明确指出,移情作用常伴着美感经验,而却非美感经验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他没有把审美心理活动等同于移情作用,而是把它作为美感经验的心理活动之一,这样一来,他恰当地把握住审美经验的特点,在美学上为移情作用找到了它的位置,克服了诸多缺陷。总的来说,他主要从哲学的高度来阐释移情作用。这是美学家的特征,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移情的终级是宇宙的人情化,由有限到无限,由固定到自由。如本文的标题、开篇、结尾无不包含哲学暗示。标题“宇宙的人情化”,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摄和好奇,无限的、无情感的时空如何人情化?而开篇以庄子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引入,结尾以物我两忘、物我同一收住,令人余味无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7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