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每一章各写了什么内容和表达了什么思想?

《梅岭三章》每一章各写了什么内容和表达了什么思想?,第1张

一、写诗人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表达诗人视死如归,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精神。

二、写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壮烈的英雄气概。

三、写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对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意志。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梅岭三章》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岭三章》说课稿1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初一的学生,他们对诗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根据这些情况,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思想内容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导入新课、把握语脉、品味语句、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五大版块。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小序,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把握语脉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

 听的时候,提示学生听清重音与语调,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三、品味语句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如准备何突破本文难点,我的设想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个知识平台,引学生思维上路,分三步来化解本课难点:通过几组词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诗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1、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并学会、体味这些词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针对第一章设计了这个问题: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通过“招”、“斩”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针对第二、三章设计了第二组问题

 a、“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字换成“传”“飘”“交”字行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c、“投身革命”改为“参加革命”可不可以?为什么?

 通过这几个题目的练习,第一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为了攻破第二个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这三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了。

 3、为了使学生能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以第一首诗为例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吸取知识,使我们这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四、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培养他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下面的比较阅读训练。

 下面三首诗的诗意与《梅岭三章》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它们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a、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裴为菲《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五、提高能力

 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加强诵读,准备参加本班的诗歌朗诵比赛。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梅岭三章》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他们对诗歌的学习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这应是一个思考的话题。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基于初一学生的学情,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五、说教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

 (二)作者介绍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字词、小序,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三)朗读感知诗歌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录音朗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朗读聆听,体会清重音与语调,体悟诗中情感,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通过这几个题目的练习,便于第一个教学难点突破。

 (四)精读细研

 1、为了攻破第二个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几个问题:

 ①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中的字好不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断头今日意如何?(牺牲、杀头)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捷报飞来当纸钱(传、飘、交)

 设计意图:通过“牺牲”“招”、“斩”“飞”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通过几组词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

 这三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了。

 为了使学生能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以第一首诗为例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五)拓展思维——诵读下面两首诗

 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能深刻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学”。

 (六)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做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对诗歌有个完整的赏析。

 七、作业布置

 运用上述方法学习第三章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3、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梅岭三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不是现代诗。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这首诗并没有用想象和幻想表达情感的手法,也没有类似于第一首中第二句的句子。这首诗写的是白居易到岭南梅岭游历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岭南风光的秀丽,同时也流露了对离乡别井的思念和对于岁月易逝的感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04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