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康复应该包括哪那些方面的内容?

听障儿童康复应该包括哪那些方面的内容?,第1张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语言训练

家庭是听障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实物与场景都可供训练,通过这些熟悉的实物和场景,孩子很容易理解。家中发生的事有规律的也有随机的,但都是最自然最贴近生活的,家长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复练习相关的语言,强化生活环境语言,在生活中见到什么教什么,干什么教什么,做到“六勤”,即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脚勤、嘴勤。

言语技能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发声训练(拟声、

唱音、口舌操等)等,这些训练要每天进行,为了避免日久

天长的重复给孩子带来枯燥的感觉,训练时可用食物进行诱

导或者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利用游戏来推动孩子,在玩乐

中达到训练目的。

222

语言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积累词汇、对话能力的

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

个有利时机,有意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语言训练,让其

多听、多看、多说,使听障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掌

握语言。比如吃饭时,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食品、餐具的名

称,在孩子听清楚后,让其复述,并纠正其发音;饭前饭后

也有许多语言训练的机会,

可以问孩子

“谁在做饭?”

“你

想吃什么?”、“你洗手了吗”、“你吃饱了吗?”等,并

让其作出回答;睡觉和起床时,家长可以教一些衣服鞋袜和

身体部位的词句,像“坐起来”、“把胳膊伸进袖子里”、

“穿上衣服”、

“脱下袜子”、

“把被子盖好”之类的话语;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某个要求时,要尽量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

他的意思,然后再遂其心愿;当家里来了客人时,让孩子做

小主人,招待客人,并为客人表演节目等等。此外,家长还

应该多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和用语言与外

界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去公园,家长可引导孩子看花的颜

色,让孩子闻一闻花的香味,在游玩中,教孩子学会“花、

红花、黄花、花香、五颜六色”等词语;想方设法吸引正常

儿童与听障儿童结成小伙伴,一起活动、游戏,利用正常儿

童提供的语言模式,在玩耍中促进听障儿童自然发声、自然

学语,培养听障儿童的交往习惯,增强其社会认同感。通过

训练,使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各方面能力。由于

听障儿童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窄,家长可加强其阅读能力,

通过看图说话、复述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扩大知

识面、丰富语言,并且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为今后听障儿童的

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家庭康复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家庭康复的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要有趣味性

和多变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且在康复过程中,家长

要多鼓励,多表扬。家庭康复是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必

由之路。

听障儿童言语训练技巧是结合情境,反复强化,并让他们多说多练。

情境教学,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境中教孩子学说话。吃饭时,就教他碗、筷子、勺子、桌子、凳子、吃、喝、热、凉、咸、辣、甜等词语。睡觉时就教他床,被子、衣服、帽子、鞋子、袜子、脱、睡等词语,到动物园就教他各种动物的名称,到商店就教他各种有关商品和买卖的词语。

应该以游戏为主,以贴近生活情景为主,可根据需要,在地板上“摸、爬、滚、打”。在教室里学鸟飞,学狗叫、学小白兔跳、学乌龟爬,还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来学习说话,把良好的行为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提高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注意事项

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必须给予他大量的、足够的语言刺激,要对他不停的说、反复的说,在不停的说的过程中,引导启发孩子明白说话的含义。如果孩子不理解,可结合看实物、或用动作让他明白帮助理解。

刚开始阶段,不要求孩子对您的言语作出明显的反应,只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去看、去听、去感觉声音的振动。随着语言刺激量的增加,再要求他理解、掌握。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各种感觉途径来训练他们说话,用眼睛“看话”、用手“摸话”。

一、如何克服听障儿童心理障碍

目前,一些听障儿童家长对听障儿童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种是嫌弃的态度,不关心,不教育,这是少数。一种是对听障儿童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其心理是认为儿女有生理缺陷,蒙受失听痛苦,受到父母特殊关照,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分溺爱,会使听障儿童从小缺乏一切自立的生活能力,对康复训练也是不利的。

听障儿童从小的生活能否自立,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是关系到他们将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问题。过分溺爱,听障儿童成长后,对生活缺乏信心,脾气不好,对生活缺乏进取精神,依赖思想严重。为使听障儿童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使听障儿童的心理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家长应注意克服听障儿童的心理障碍。

要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生理上特有的长处,如观察力强,迅速,也就是说听障儿童的形象思维发达,在帮助、教育听障儿童时,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使听障儿童逐步学会观察事物内在的本质。从小培养听障儿童的一种兴趣,为将来的职业康复训练作好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千方百计注意保护听障儿童的视力,视力的保护,对听障儿童来讲特别重要。

二、听力与听能(听说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把听能与听力笼统他说成“听力”。然而在听力学上这两个概念却是应该分开的。

我们过去对针灸治疗聋哑效果的肯定,就是由于笼统地使用听力一词,错误地把训练取得的效果与针灸的作用混为一谈,把训练的效果归于针灸的成功。

听力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受能力。譬如说 85 分贝可以听见,70 分贝的声音听不见;在某一频率上 85 分贝的声音能听见,在另一频率上却听不见;能听见鼓声,听不见三角铃声等。这些都是听力的表现,即人耳对不同声音的感知程度。正常人的可听范围是:20 一 20000 赫兹(Hz)从 0 一 130dB 都能听见,对 130~140dB 的声音感到受不了。

听力只是感觉事物声音的一种属性,不包括对声音的辨析和理解,它不能通过训练得以提高,只能通过辅助器材扩大声音,并尽可能地减少失真来进行适当地补偿。补偿听力如同配戴近视眼镜,要根据听力损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配,才能获得最佳补偿效调益。

听能是在听力基础上对声音的知觉认识能力。它是发声事物(如说话)各种属性全部或部分的综合反映,包括对声音的感知、搜寻、分析、综合、辨别、鉴赏、评价、回味、联想、储存等方面的能力。听能是后天获得的,是在训练和使用的过程中获得的。

听能虽然以听力为基础(没有听力就谈不上听能),但它与听觉需要的相关分析器的作用有关,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智力和心理有关。也就是说,它与人的大脑功能紧密地联系。从这一点出发,听能可以通过其他分析器得以直接补偿,或通过其他分析器的代偿作用得以补偿,可以通过大脑功能的作用得以改善。

这就是说,听力虽然不能提高,但是通过训练和使用听能可以获得改善和提高。一个听力较差的听障儿童,如果能得到良好的补偿和良好的训练,他的听能有可能超过听力较好而缺乏训练的听障儿童,有可能学好有声语言。

而这种补偿和训练,应该强调早期。这就是充分利用剩余听力的价值。

三、补偿与代偿

在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补偿与代偿这两个词。

补偿是对损失和缺陷部分的弥补。如近视,配用近视眼镜以弥补其视力不足;肢残装上假肢;听力障碍使用助听器等,这都叫补偿。残疾补偿除了使用辅助物外,生理、心理等其他因素也可以进行补偿。如在有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些话听不清时,常去注视说话者(如作报告的人)的口部,这样就可以听得清楚一些。这是视觉在帮助听觉进行分析综合工作,弥补了听觉的不足。此外,人的心境、兴趣、动机等都与听觉效果有关,熟悉的东西容易辨别,知识和经验也可以对听觉缺陷起到补偿作用。

代偿也是一种补偿形式,即某个器官的结构发生病变或功能丧失,由原器官健全的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以图补偿其失去的功能。如我们通常说的盲人“以手代目”(用手的触摸来代替视觉认识事物),聋人“以目代耳”(看话)即是。当然,这种代偿只是一种弥补性的功能代替,不可能完全代替。“以目代耳”就难以辨别口型相近的词语和口型变化不明显的词语;“以手代目”就不可能欣赏色彩的艳丽。尽管如此,对于残疾者来说,功能代偿仍然有它不可忽视的优势。

人的生存要适应于环境条件。人的某一器官功能的丧失,必然导致有关器官使用的增多,以帮助失去功能的器官。更多的使用,强化了发展起来的功能,促进了这一器官潜在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使其超过了一般常人,形成代偿功能的优势。代偿功能的训练和利用,是残疾人康复与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四、概念理解性错误

有位听障儿童从画片上学会了“飞机”一词,偶然也在远处看到过飞机,他都能说出“飞机”一词。这种情况下家长以为他对该词已真正掌握,然而有一天,他却把苍蝇误叫做飞机。原来,在他头脑里,飞机是能飞的小点点,这就是概念理解性错误。

这种错误是很容易犯的,比如用一张画有天安门的图卡教听障儿童“天安门”一词,画面上即有天安门,又有华表、红旗、灯笼、观礼台、标语和画像,在家长头脑里,天安门的概念是很明确的,然而听障儿童却没有这样的概念,他可能把红旗、华表或者灯笼看作天安门。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首先我们不应选用那些过分抽象的名词教授;其次,最好使用实物为教具,如果使用,最好准备两张不同的,以资听障儿童鉴别、比较。

此外,听障儿童容易把所学词的概念局限化,比如叫“妈妈”仅限于自己的妈妈,“汽车”仅限于自己那辆玩具汽车,我们在语训时应注意这样的问题。尽可能从一开始就给他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概念。比如教汽车一词时,应把他所有的玩具汽车都集中到一起,待学会该词后还要带他到街上去看各式各样的汽车。

五、创造用语言交换信息的环境、避免学而不用

我们语训的目的是使听障儿童使用语言交流,而许多听障儿童能听懂不少话,也能发出百来个单词,但从不主动使用语言。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听障儿童尚不能把训练同实际生活统一起来。他以为,学语言仅仅是为了在语训时间内与家长、小朋友玩一玩;听他们说话后去执行他们的命令,或是模仿他们的发音。从不知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逐渐打破训练时间与非训练时间的界限,使训练时间内有生活内容,非训练时间内有训练内容。

此外,还应多教些动词。因为名词很难单独使用动词却可以。尤其是名词和动词的搭配,能形成许多意义不同的句子,学得多了,听障儿童自然会自发造句的能力。自发造句能力是听障儿童语训过程中的一大飞跃。因为这意味着听障儿童不久便可以进入语言完善阶段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4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