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过:没有人的道德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富于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不稳固的不经常的道德行为发展成为稳固的道德行为便形成了习惯。对于,我在工作中得出了一些体会。
一、联系学生实际,晓之以理
思想品德课要依据教材内容及联系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要明白,情要培养因为小学生道德知识缺乏,所以小学品德课就要注意讲理。一种行动是好还是坏,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应使学生懂得为什么是好,为什么是坏;一件事应不应该做,不能简单地予以提倡或禁止。有一段时间,我班提出禁止砸纸牌,可是禁止不了。后来,我在《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这堂课里,让学生通过讨论辨析为什么要禁止砸牌,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学生们认识到,在地上砸纸牌不卫生、手脏,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容易沾染赌博的坏习气。学生们弄清了禁止砸纸牌的道理,就产生了相应的行为动机,形成了由知到行的内部动力,也就再不砸纸牌了,而代之以其他有益的活动和游戏。再者,对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含糊不精的道德概念,我针对少年儿童好奇好新的特点,常讲常新,灵活多样,有声有色,兴味浓厚,使其听后深受教育。我经常引导学生敞开思想,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辨明真伪,找出真谛。如我在《真正的友谊》教学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有一个学生说:真正的友谊就是够义气的朋友。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有个同学与一个青少年吵嘴打架,他们的两个好朋友也上前助威,这是够义气呢,还是真友谊呢一个学生说:吵嘴打架不好,可是看到朋友受别人欺负,拨刀相助,是够义气的。花和尚鲁智深就是这样的英雄。另一个学生说:这不能算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不能用在打架上。学生们的看法各不同,此时,我就引导大家进行分析比较,提高认识。最后,这个学生说:真正的友谊必须象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我们这几个朋友只是性格相投,经常玩在一起,发展下去可能象黑社会的哥们义气,算不上真正的友谊。只有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友谊。
二、努力创设情境,动之以情
思想品德教学,要多给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的情感,教师应用自己的感情去激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的富于幻想,好胜心切,模仿性强,他们特别需要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人物学习和模仿。他们看到了战斗故事片就想当解放军,看到了科教片就想当科学家。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历代伟人,英模人物,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也随处可见。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情境,不但让学生知道他们是怎样做的,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抓住人物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冼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沟通思想,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逐步启发学生进入角色,把英雄人物的冼情感自然转移到学生身上,推动学生迈出化知为行的第一步,而不是将观点强加于学生。这样一教,学生们想起史光柱的事迹,便会产生对英雄的敬慕与爱国主义的情感‘想起李四光、雷锋的形象,就唤起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我们牺牲的精神。此外,思想品德课上的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对教育效果影响很大。我班有个学生调皮倔强,作业经常不交而且潦草,经多次教育效果不佳。在《团结友好》一课里,我讲了解放军在抗洪求灾中不怕劳累不怕牺牲,救出了一批批人民群众。为此,他们付了年青的生命。他听了感动得流下热泪。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当众表扬他并先他为班上的确良劳动委员。从此以后,他每一天一早到校就在班上扫地为老师擦黑板,有时,有个别同学呕吐了,他还主动打扫干净。他一天天进步了。实战证明,将学生的行为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对道德行为产生愉快的体验,就强化了道德行为,促进了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良好习惯。
三、通过课文事例,导之以行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明白道理,识别是非,而要使学生把已经懂得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变为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或一通说教所能奏效的。常常会出现有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却不能转化成相应的道德行为的现象。这就要我们通过课文事例导之以行。例如,我在上《讲卫生》一课时,不仅向学生讲明随地吐痰的危害,指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并且告诉学生,有痰要吐在痰盂里,或者吐在废纸里,放到垃圾箱中,或者吐在手帕里,回家洗净。由于要求具体,并且支坚持监督了一个时期,学生们终于养成了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另外,我平时还重视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我样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三管教育,对思想品德课的《热爱劳动》专题,我对学生家务劳动提出了十会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家务劳动,养成了劳动的好习惯。同时,教师本身要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学习。以身作则就是无声的命令,它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我班怕脏怕臭,不愿打扫本班负责的厕所。我发现后,就不声不响地动手打扫冲洗,结果这些学生也跟着一起干起来,以后没有发现一个学生无故不参加打扫厕所。
四、经过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较薄弱,缺乏把即定道德行为坚持到底的能力,往往出现凭兴趣出发,理智控制不了感情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对策。一是反复实践,培养习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道德知识,有了初步的良好愿望的基础上,在低年级进行行为训练性的少先队活动,使之掌握在各种条件下道德行为的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在良好行为的反复实践中锻炼自己。二是形式多样,耐心引导。教师要和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鼓励学生实践。如利用光荣榜、黑板报、小组评议、教师鉴定等,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处相结合。这样,即可充实、丰富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供了条件。内者相辅相成,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另一方面,身为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加强教学素质的训练,不断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因为人的行为受思想感情的制约,人的思想感情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形交流,所以教师在教课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体会课文的内容实质,使自身先受到教育,从而获得丰富的道德情感。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采的表情及恰到好处的手势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深刻,从而树立起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我们在思想品行教学中,即要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又要注意按照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思想品德课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品德心理是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警校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和信念等心理品质,它是保证警校学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警校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与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警校学生道德认知的培养与训练
总体上说,警校学生都能较好地接受品德方面的教育,但某些警校学生在接受品德教育时,会表现出一种阻碍接受正常思想品德教育的心态――品德心理障碍。因此,对警校学生道德认知的培养与训练除采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外,应针对警校学生不同的品德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1.消除警校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有些逆反心理是由青年警校学生的好奇心理所致,即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想去探索;有些是由对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物不愿接受的心理所致;有些是由领导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所致。逆反心理也许只是在几秒钟内就产生了,但消除它却是十分困难的工作。对于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一般应主动给予他们下台阶的机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事后想恢复到正常的心理活动水平,但是碍于面子问题,往往会勉强坚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给予他们一个机会,绝大多数是愿意转变的。同时,再辅以必要的说服教育,就可以基本上消除逆反心理。
2.防止警校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表面服从现象
思想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受教育者表面服从而内心不服从。主要原因是受教育者慑于教育者的地位与权力,或考虑会在某些方面受到威胁或集体舆论的压力等,采取表面服从的态度。消除表面服从,一般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平等待人,不以势压人。只有先尊重他们,平等地看待他们,才能开始进行教育工作。二是耐心细致。人的思想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要有必要的等待,要帮助他们分析产生某种思想的原因、性质和解决的具体方式方法。
3.消除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的“抗药性”现象
如同人们在生病时经常服用同一种药物会产生“抗药性”一样,在思想教育中,受教育者也会出现“抗药性”。这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如形式主义的教育,上级号召学雷锋,全体民警都去扫马路、擦栏杆,活动一过还是老样子。这种教育形式注定在大家心中形成“抗药性”,会认为活动一过,一切照常。
解决这种“抗药性”问题,还是以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入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要再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同时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成为表率,这样受教育者才能认可教育者的思想。
以上例举的几种方法,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每位公安民警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都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更新观念,使之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同时,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二、警校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警校学生在道德情感发展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和培养。
1.丰富警校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不仅指各种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快乐、喜爱、成功感,也包括必要的否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如痛苦、悲伤、挫折感。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他们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因此警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各种活动),丰富学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
2.培养警校学生的健康情感
道德情感内容丰富,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等。警校学生特别需要加强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如同情心、羞耻感和自尊感。不能设想,一个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的人会关心集体、热爱祖国。
3.提高警校学生情感控制力
情感自控的最高要求是达到能主动分析自己的情感内容,进行调节,发展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如嫉妒心、好逸恶劳)。警校学生要有意识地参加各种活动,培养控制情感的能力。
三、警校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警校学生的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意志方面的表现。自我控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实现,即自我调整和自我监督。自我调整是警校学生依据一定的准则、规定,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社会的各种规定的过程。自我调整的实现依赖于自我认识和情感体验,如果两者均处于适宜的水平,自我调整能力就比较强,可以根据自我评价找出与标准的差距,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实现心理控制。这类警校学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动调节型。还有一类警校学生由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必须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除了这两种类型以外,还有一类警校学生是不可控制型的,由于他们自身接受了某些不良的标准,加之自我评价不适宜,一有诱因出现就可能失控。自我监督可以保证自我控制的实现,它可以不断提醒警校学生及时调整心理和行为向新的目标前进。
警校学生的道德意志控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抗诱惑训练来完成的。如何抵制诱惑一直是人们多年来研究的课题,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斯等人关于榜样作用的研究结果对警校学生抵制诱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基本方法包括厌恶法、注意力转移法、榜样法、结果意识法、意志培养法。这几种方法都具备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最好的方法是根据所遇到的不良诱因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宜心理控制的方法为主,其他心理控制方法为辅的方式进行心理控制。
其实,提高警校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不但要重视对个体警校学生训练,而且还应当重视对集体警校学生的训练。良好的心理环境与个体的心理控制能力相互促进,是保证个体警校学生保持较高心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在社会风气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在公安机关内部创造出一种适于个体发展和心理控制的“小气候”,形成“温室效应”。
四、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不同于一般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实际工作当中应注意灵活掌握。
1.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方法
公安机关实行军事化管理,对于某些方面的问题通常采用强制的办法。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必须采用必要的强制措施予以保证。强制措施包括必要的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经济上的处罚等等。警校学生的许多道德行为习惯都可以通过强制措施去实现。
2.坚持必要的训练
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通常采用情境模拟法来进行。一般采取以下几个基本步骤来进行:首先,道德知识学习阶段。选用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详细讲解具体的内容。其次,情境设计阶段。训练者要根据训练的内容,设计训练情境,包括训练中的语言,具体的情节、场地、房间的布置、服饰、训练者的态度、行为举止等等。再次,训练的实施阶段。根据情境设计的具体要求,对警校学生进行训练,训练要严格按照事先的规定来进行,不能随意变动前后顺序和结构。最后,总结阶段。根据训练的结果进行总结,指出警校学生是否达到了训练目标,是否按时完成了训练计划,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3.提供更多的实际练习机会
警校学生道德习惯形成的关键在于实际练习,这是检验道德行为习惯的主要措施。实际练习最能反映警校学生的真实情况,它与情境测验相比较,具有较高的信度。提供实际练习机会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水准的警校学生应提供不同的练习机会,以此去增强练习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
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
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 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
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可见,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关键。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经过多年班主任的工作,摸索总结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现代唯物主义心理学认为,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同时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自发形成,它是在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在家庭影响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下逐步形成的。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其道德认识的形成,激发其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培养其坚定不移的道德意志,训练并内化其道德行为。因此,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在品德教育的规律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在思想品德培养的实践中,我经常采取”集体讲解法“,”个别谈话法“以及”集体讨论法“。”集体讲解法法“就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的形 式,结合具体事例,由《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以及校纪校规,向全班学生讲解社会道德规范。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授,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掌握道德行为方式方法,提高鉴别是非能力。在集体讲解中我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品德状况,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讲究语言艺术和自身的情感感染力,同时尽量采取启发式讲解,尽量地留予学生思考的余地,也视学生集体情况让学生提出质疑,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的参与性。
我在采取”集体讲解法“的同时,更多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尽量以诚恳,耐心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针对一定的中心内容,或表扬,或批评,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允许学生作充分的说明,解释和申辩。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劝说情深意切,批评严肃中肯。实践证明,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诚心,关心和爱心,教育才能行之有效,才能晓以明理,动以情理。
如果说”集体讲解法“和”个别谈话法“是班主任处于主动地位,那么,”集体讨论法“则更充分贯彻平等,民主的原则。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我采取的更多的方法是”集体讨论法“。我班的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在整个过程中,我作为班主任,既是组织者,又是讨论的普通一员,更是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经常阐明自己的观点,以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总之,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贯彻”教育说服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学生道德意志,形成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 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除此以外,我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等社会实践活动,甚至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班上许多有惰性的学生不象以前那么对班级卫生状况漠不关心了,劳动纪律明显增强 了;有的学生本来我行我素,不把班级纪律当回事,现在变得越来越有集体荣誉感了。可见,各种实践活动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也是矫正不良品德的一条捷径。
四,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除了要通过组织读书,看**然后采取座谈,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外,更重的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本身良好品德的榜样作用。首先,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培养是一个外在教育的内化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其知,情,意,行的复杂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方法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只要是符合中学生实际心理,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加强表少年思想品德培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思想品德以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己任,在过去的教学中,上课读课文,划重点,背重点,考重点,学生分数考的高,但是认识水平低下,行为习惯差,学生的道德情操没有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句空话,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对他们来说遥遥无期,所以应试教育偏离小学思品教学的目的,传统教育实施的唯一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思品教学中执着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感情教育的重要性
周总理说过:"人最起码的道德是要爱国",这充分说明了爱国是一个中国公民的最低道德底线, 一个人缺乏爱国主义公民他就谈不上其他的道德要求了,爱国主义要从小培养,感悟祖国就是我的家,人民就是我的父母,国强则民富,没有国哪有家 ,但是在思品教学中,老师授课生硬说教学生枯燥无味,感受不到爱国主义动力,更感受不到爱国主义的巨大魅力,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炽热爱国情感。这是我们教学失败的地方,在家里父母注重学生学业的学习,很少家长对学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零星在电视剧看看爱国情节,只要注意力不在这里,更没有把它上升到道德范畴,所以承担起这一重任是我们思品教师,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这个问题。
2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爱国主义影片,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小学生善于形象、直观思维,多媒体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动画前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从不同的渠道把爱国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全方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发学生情感资源,与剧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是单纯进行语言教学无法达到效果,我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甲午风云》、《董存瑞》、《汶川大地震救援》……等影视剧作,学生感触很深,在播放南京大屠杀时,面对日本在南京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南京同胞在死在日本的军刀下,妇女被强奸,无辜的婴儿被万恶的军刀劈成两半,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繁华的南京城瓦砾遍布。顿成人间地狱,日本成为我们不共戴天的死敌。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军队必须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发出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国强我荣,国衰我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看到《甲午风云》,学生认识到中国失败有两个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爱国人心不齐。播放《汶川紧急救援》,学生深处地震灾区,感同深受,人民军队千里献大爱,感受到了党的大恩大德,学生誓言做一个感恩报国小学生。
3每周利用升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活动时,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阵地,师生庄严肃穆站在国旗下,听到高亢、激昂、充满厚重力量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感受到了祖国前进矫健的步伐,感受到了祖国跳动脉搏,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强大的凝聚力。一个庄严的升旗活动虽然短短几分钟,学生身临爱国现场, 以强列的艺术感染为载体,把爱国主义思想源源不断输入学生心中,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学生感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震撼,将爱国主义思想具体化、艺术化、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4展示祖国山水画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美丽,有千里北国风光,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有旷野天地树的江南水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草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我在上课时讲到相关的章节时,通过在网上采集,通过自己旅游拍摄的,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壮美,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慢慢感悟到祖国在我心中, 坚定祖国建设更加美丽的信心和决心。
5讲述爱国志士故事,树立爱国楷模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就是他们升华灵魂的天堂,容易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感化,我在教学中,选择名人爱国故事进行讲解,我讲了革命前辈的故事,讲到周恩来时,重点选择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为周总理从小立下振兴中华的理想,为了谋求祖国解放,南征百战,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操所感动。重庆谈判不顾个人的安危,深入龙潭虎穴,被主席的雄韬伟略所折服,为孙中山执着探索救国的真理所感动。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播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6引领学生走长征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黑水地区是红军长征路,留下了很多的红军纪念馆,红军碑、红军石刻,这是很好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走长征路,参观红军纪念碑和会址,讲解红色革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极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现场考察,亲临红色旧址,感受红军长征的辛苦,认识到革命艰难困苦,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牢记红军精神,发扬红军精神,建设家乡和祖国。
总之。 思品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小学生心理优势,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如何,可以从学生的品德来进行评价判断。学生的品德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故此学校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要求。那么,一所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重视从小培养从小抓起。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也应该从小培养、从小抓起,因为良好的品德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需要一个较漫长的时间才培养出来的,是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磨练和熏陶下形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形成某种品德行为习惯,就很难改,并随时随地都显示出来。如:小偷就难改“偷”的动作习惯。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个道理,就决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小学生进行从小培养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从学前班、一年级学生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如:让学生认识怎样是讲卫生、怎样是尊敬师长、怎样是团结友爱、怎样的行为是好的是道德的等等。一、二年级,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形成尊师友爱、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勤奋学习、互相帮助等优秀品德。三、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初步具有辨析是非好坏、善美恶羞的能力。五、六年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较高的辨析能力,能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入侵,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就这样通过分阶段班班把关,级级抓落实,又通过道德品质的知识竞赛、辨析现实生活的事例和争做“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等形式,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校园里拾金不昧、为同学修理课桌、帮同学补课、主动打扫校园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正所谓:“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二、加强《守则》、《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必须要有行为的准则。知道应该怎样做,知道什么不应该做等等。这样,老师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学生逐条明白理解领悟。学生就会“行”有标准,“辨”有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会运用《守则》、《规范》来判断同学之间的行为,自然就会互相督促,互相指正,互相学习帮助,互相进步。做事就会谨慎、认真。在平时,老师以《守则》、《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到心灵美,行为正派。长此下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推行制度,促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良好品德呢?我们要有计划,要有制度,要按部就班。计划完成得怎样,要有制度来推动实施。如,我校本学期针对在集会、早操时,学生纪律散漫、队列不整齐,开小会等不良的现象。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了早操、集会班级评分评比奖励制度,每一周对每一班级进行评比,对表现好、分数高的六个班颁发流动红旗。又把它作为评先进文明班的一个重要条件。结果这个制度的推行,得到班主任的重视,班主任不甘落后,就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集会、早操要求去做好,毫不放松。而每一班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取得流动红旗,同学之间就会互相监督,认真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校同学就养成自觉守纪、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热爱集体荣誉、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
四、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活动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活动场所是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的最好的地方。一间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往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的勇气等良好的品德。如,我校结合第十二册语文课要求学生走出去调查各地厂家、商店招牌写错字的情况,并让学生找各行业的老板、工人谈读书无用的看法。结果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工作的困难情况,了解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三月份,我校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良好的品德。五月一日,开展“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活动;六月一日,开展“珍惜幸福生活”的活动;七月一日,开展“热爱伟大的党”、歌颂党的征文、谈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家乡变化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榜样激励,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除了讲古今中外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外,还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绩优秀的老师、学生树为榜样,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鼓励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工作勤奋、刻苦钻研、遵守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这此人和事都是在学生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学生学起来学得真切,学得实在自然,就更能激励学生。如,在“树目标,立理想,勇往直前”的专题校会上,我们以近几年我校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和考进邓发纪念中学、云浮中学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用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学习,艰苦拼搏的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多想一些教育管理的方法,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工作就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培养出社会主义“四化”需要的“四有”新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