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粘大人怎么办我儿子已经6岁了,可还

孩子太粘大人怎么办我儿子已经6岁了,可还,第1张

如果有一天,妈妈发现宝宝突然变得特别粘人,一秒钟看不见妈妈就开始哭闹,时时刻刻都要粘着妈妈,上个厕所都得抱着宝宝,只要妈妈待在自己身边便是岁月静好,要是妈妈离开个把钟头,没准就哭的撕心裂肺了。

这时,妈妈们多半都是崩溃的,干脆拿裤腰带把宝宝拴在身上得了,而且,每个妈妈和宝宝都要得经历这么一段粘人的时候。

这是宝宝心理发展必经的过程

1、宝宝以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妈妈在自己的身体里孕育了宝宝,怀孕期间可以说娘俩真的是形影不离,宝宝出生以后,妈妈感慨到终于把这个肉蛋蛋卸货了,但是,宝宝可不这么认为,他是分不清世界、你、我、他都是独立的个体,他认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2、6个月开始认生

从6个月开始,宝宝逐渐能够分辨熟人和陌生人,渐渐开始感觉到妈妈和自己好像不完全是一个个体,因为,有时候妈妈会突然消失了,再突然又出现了,这个时候宝宝依然没有客体永存的概念,一旦看不见妈妈了,就会以为妈妈消失了,于是就要把妈妈哭回来。

3、逐渐进入分离焦虑期

大部分宝宝从8个月开始进入分离焦虑期,18个月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随着宝宝客体永存概念的建立以及良好母婴关系的建立,逐渐度过分离焦虑。

这个阶段,宝宝也会异常粘人,如果是妈妈一个人带养宝宝,这种情况会更加突出。

所以,通过宝宝的心理发展过程能看到,宝宝粘人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发展需要,受制于认知能力的不足、大脑发育不足,宝宝与妈妈天生的这种亲密关系,妈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宝宝首位可依靠可信任的亲人。

如何应对宝宝粘人的状况

1、给予充足的爱和回应

孩子和成人不一样,如果你告诉一个成人:我现在想静静,你自己一边玩去,成人会明白你的意思并且能够执行,但是,对于一个宝宝来说,你不理他,不回应他,甚至告诉他,你能不能自己玩一会,他是不会懂得,他只会从你烦躁的语气、生气的表情、粗鲁的肢体动作中感受到:妈妈不要我了,不爱我了,不行,我要抓紧我的妈妈,一步都不能离开。

这是一种本能,宝宝需要妈妈的本能。

但是,如果妈妈能够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宝宝也就只粘你一会而已,虽然可能有点很枯燥很烦,但,还是请保持微笑。

只有在宝宝需要爱的时候及时给予,安全感才能建立起来,让他心中有数:我妈爱我,不论我在哪里,回头都能看到我的妈妈,妈妈会始终陪伴我,他才能安心的自己该干啥干啥,而不会始终惦记着妈妈。

安全感满满的孩子,才能更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

2、躲猫猫游戏

因为宝宝的客体永存概念还没建立起来,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宝宝尽快认识到:东西藏起来只是暂时看不见,而不是永远消失了,妈妈离开一会也不是永远消失了。

躲猫猫游戏是最快乐,最方便的方式了,妈妈每天在家和孩子多玩几次,比如:

藏玩具,把玩具藏在布下面,让宝宝掀开,搭配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说:哇!找到了耶!

利用穿脱衣服躲猫猫,套头衣服会暂时蒙住眼睛,趁此机会玩一把躲猫猫,妈妈可以说:啊呀,宝宝不见了,哪去了,然后把衣服拉下来,开心的说:哇,找到了!看见宝宝了。

妈妈藏在不同房间,然后说:妈妈在哪呢?宝宝快来找啊。宝宝会循声找到妈妈,顺便锻炼了听觉能力,一举两得。

3、妈妈循序渐进短暂离开

找一个宝宝熟悉的其他带养人暂时照顾宝宝,妈妈每天短暂离开一下,时间逐渐拉长,让宝宝适应妈妈出去还会回来这个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妈妈需要正大光明的和宝宝告别以后出门,回来时第一时间拥抱宝宝。

4、别让宝宝觉得无聊

有时候,宝宝无聊,无事可做,就会粘着妈妈,让妈妈陪着。

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挑选合适的玩具或者绘本,让他转移注意力。其实有时候,宝宝只是需要妈妈坐在自己旁边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和他一起玩玩具。

只要宝宝能够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这种粘人的状况就会慢慢减少,这个过程是需要妈妈与孩子一起努力走过去的。

首先要让她多认识同龄的其它女孩!用环境影响她!然后不要对她的哭做出对应的表情!要用理性需求去引导!

比如你看见她哭问她怎么了?要让她正面回答,如果她继续哭,不回答,你就当没看见她哭!孩子是一点一点引导的比大人好教,无非就是大人你教不了就不去管他,自己的亲人你教不了就会争吵或者远离!

所以孩子最简单直接!

孩子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一生,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性格,长大以后工作中知道如何与人相处,遇到问题会跟领导、同事沟通;在家庭生活中,懂得尊老爱幼,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相处,懂得有话好好说,这样的人一定会事业、家庭双丰收。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性格,遇到问题就火冒三丈发脾气,不会跟人好好说话,这样的人不但人缘不好,而且工作中上下级关系会处不好,事业发展很难顺利。家庭中不知道尊重别人,不仅夫妻关系处不好,亲子关系也会一团糟。由此可见,从小让孩子养成好的性格非常重要。

想让孩子养成好的性格,建议购买这么做:

1、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之所以有些孩子性格不好,大多数是受父母的影响。当父母遇到烦心的事情,动不动就发脾气,或父母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动干戈争吵,孩子就会模仿。

想让孩子养成好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产生亲子矛盾,孩子使性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能硬碰硬以暴制暴,如果当时很生气就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然后再跟孩子好好说话;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发现孩子错的时候,要慢慢引导。

2、对孩子不娇惯溺爱

每个父母都疼爱孩子,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爱孩子一定要有度,要做到爱而不溺。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拒绝,原则的问题一定不能让步。如果孩子哭,父母就静静地看着让孩子哭,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从小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知道不该做的事情,父母会坚持原则不让步。

3-6岁的宝宝心思并不难懂

 3-6岁的宝宝心思并不难懂,孩子个性养成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增强,他们会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一些情绪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下面我分享3-6岁的宝宝心思并不难懂。

3-6岁的宝宝心思并不难懂1

 3~6岁时的孩子对于情感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增强,他们会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一些情绪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他们会注意到家长的情绪变化而采取适当的动作来讨家长欢心。例如有些孩子看见喜欢的东西会抱着家长撒娇,看见家长心情不好时会乖乖的不哭不闹。这些都是宝宝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作为家长要注意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负面情绪,以免给孩子错误的情绪指导,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宝宝充分感受到关爱,让他们养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3~6岁宝宝内在的抑制能力比较弱,言语的协调能力也不完善因此当他们受到外界某一个刺激的时候,例如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得到想要的新玩具,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同龄的小朋友抢走。这时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还会用富有表达力的身体动作来体现自己的内在情绪,像是常常大哭或者愤怒的跺脚。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家长这时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不是纵容他们发脾气,而是用温柔耐心的话语教导他们,安抚他们的情绪,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需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易冲动易外露是三到六的宝宝普遍存在的情绪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控能力会慢慢加强,以上说的两个特征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波动起伏也不再那么明显,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好的品质,幼儿身心还未发育成熟,他们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哪一些是好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在6岁之前,孩子所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都应该是积极向上,杜绝不良信息伤害他们的心灵。

 细节决定成败,家长们应做身边的小事情开始做起,给宝宝们正确耐心的指导,在他们心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并帮助他们修正性格上的不足。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和情绪。

3-6岁的宝宝心思并不难懂2

  3-6岁宝宝的感恩教育

  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六、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当宝宝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引言:有很多孩子的性格都是比较内向并且是沉默寡言的,很少看到这样的孩子有笑脸。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孩子的言行都是跟父母有关系的。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在什么家庭长大的孩子,情感会比较细腻。

一、经常发生吵架的家庭

其实很多人都能够发现,家长在相处的时候大多都是会出现争吵的,但是却不知道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小编今天就来告诉大家,不要觉得吵架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说孩子在经常吵架的家庭中长大,其实他的情感是比较细腻的。因为他总是让自己处于一个压抑的状态,在长大之后他也不会选择轻易的恋爱,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感情除了吵架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二、从来没有好语气的家庭

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一个有情绪化的东西,如果说从嘴里面说出来稍有不当的话,就会给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小编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在父母的谩骂下长大的话,那么小编想要告诉你的是,这样的孩子不仅学习不会好,更重要的是在以后做事情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不自信的情况。父母给孩子的打击是一生当中的重要一击。

三、妻子的地位比较低下

小编想说的是在一个家庭当中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夫妻关系的话,那么孩子也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母亲长期不被尊重的话,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父亲其实根本就不爱母亲,会形成一种性格比较孤僻的现象。小编觉得如果想让孩子得到健康的发展的话,两个人一定要和谐相处,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样的话孩子的情感才不会比较细腻。

在众多经典低幼绘本中,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它关注的重点不是孩子的习惯养成,不是情绪管理,也不能简单概括为性格培养,若真要归结出什么,那就是 情感 , “可爱的鼠小弟”关注的是孩子作为人的 情感 。

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对亲人朋友的关怀、对自我的认知……成年人常常遭遇 情感 上的困惑,而“可爱的鼠小弟”早早地就告诉了孩子破译这一人生难题的密码, 让他们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可爱的鼠小弟”的诞生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是 日本“夫妇档”绘本作家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的代表作。 夫妇俩是大学同学,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美术科。

成为绘本作家之前,中江在广告公司工作,“做广告需要满足导演、赞助商等多方的要求,很多我觉得不错的作品总是行不通。所以我就一边在公司工作,一边自费出版了些绘本。”但这些自费出版的绘本一直没有得到出版社的认可。

1973年,抱着再试试的想法,夫妇俩在纽约休假期间,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创作《大象的纽扣》,拿着它拜访了许多出版社。终于,在他们即将回国的前一星期,哈珀·柯林斯(当时为Harper & Row)出版社决定出版这本书。

《大象的纽扣》英文版

同年,《大象的纽扣》 “逆输入”在日本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之后,在出版社编辑的邀请下,夫妇俩开始专职创作绘本。接下来创作什么故事呢?

《鼠小弟和大象哥哥》的内文图

《大象的纽扣》画的是 “从大象到老鼠,一点点变小” 的故事,那就画画 “从老鼠到大象,一点点变大” 的故事吧!就这样,《鼠小弟的小背心》诞生了。

1974年,“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的第一本 《鼠小弟的小背心》 在日本出版。

《鼠小弟的小背心》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别具一格的样式、清爽可爱的画面、幽默智慧的故事、丰富细腻的 情感 ,《鼠小弟的小背心》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盛赞,第二年便获得日本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等多项大奖。

之后,“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

《可爱的鼠小弟》(1-22)平装套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关于自我认知: 在大大的世界里,每个小小的我都是主角

鼠小弟很小——个子小、力气小、胆子小……但在“鼠小弟”绘本的舞台上,他是绝对的主角。而这潜移默化地让年幼的孩子明白:哦,人小没关系。 在大大的世界里,每个小小的我都是特别的存在。

从一开始,作者就承认了鼠小弟的小,同时绝对肯定了鼠小弟的重要。这一点从绘本样式上就能看出来。打开第一本 《鼠小弟的小背心》 ,一只小老鼠站在画面中央,红色的小背心格外醒目。

《鼠小弟的小背心》内文图

他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你,看起来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天然的自信和骄傲。

“妈妈给我织的小背心。挺好看吧?”

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呢?小鸭子、猴子、海狮……接连登场,借小背心穿。

“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嗯。”

“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嗯。”

整本书,整个系列,“可爱的鼠小弟”始终保持着同样的绘本样式和绘画风格。曾有读者觉得这样太简单了,甚至怀疑“这是笔记本吧?”也有读者关切地建议:“可以画上一些风景?”

作者也曾怀疑过,但最终还是保持风格不变。因为这样的画面能让读者在读故事时,目光始终会聚焦在角色身上,小小的鼠小弟是绝对的主角。

“这就是鼠小弟的世界啊。我们也想过画上一些风景,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如果画上其他的,那就不是大家熟悉的那个世界了。”

孩子是聪明且敏锐的。绘本作家们坚信这一点,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也不例外。除了在绘本样式上,在整个系列的故事里,孩子都能感受到对自我的肯定。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是系列中传播较广的一本。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在这本书里,鼠小弟想吃树上的苹果,这一幕是不是很像孩子想吃高高的桌上或冰箱里的好吃的?但他没有翅膀,不能像小鸟那样飞起来衔一颗苹果;不会爬树,不能像猴子那样上树摘苹果;没有长鼻子、长脖子,不能像大象、长颈鹿轻松够到苹果……

来了一只猴子,拿了一个苹果。

来了一头大象,拿了一个苹果。

因为自身的局限,鼠小弟就吃不到苹果了吗?当然不,作者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鼠小弟遇到了同样只靠自己绝对够不到苹果的海狮,海狮拿出自己的绝技。

很多孩子读到这里时,不禁感叹:“原来这样就可以了啊。”不难想象,他们在平常生活中也遇到过很多“自己怎么也办不到”的事,而鼠小弟的故事给了他们鼓舞。

《大象哥哥和鼠小弟》 这本里,作者更直接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读“鼠小弟”的故事的孩子都会羡慕大象哥哥吧?怎么能不羡慕呢?

《大象哥哥和鼠小弟》

大象哥哥个子高,看得远,力气大,什么也不怕,一顿吃得下好多东西……

什么都不怕。

做大象真好啊!不光和鼠小弟一样小的孩子,连大人都会这样感叹吧!

做大象真好!

但是,大象哥哥拉的屎那么大,还把花踩倒了。真拿他没办法!鼠小弟呢?

鼠小弟他虽然是胆小鬼,个子小,力气小,腿又短,但是……

对我好,所以我喜欢他!

就是这样对自我的肯定,让孩子喜欢着鼠小弟,喜欢着小小的自己。毋庸置疑, 自我肯定是自我认知的重要命题。

“现在我们会更多地去关注那些耀眼、令人快乐、引人注目的事物,但是能在那些微不足道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不同寻常的东西,靠的是人类的想象力。我希望创作出能让孩子们思考的绘本。”

——中江嘉男

关于对他人的关心: 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幸福的人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大人常常教孩子要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可爱的鼠小弟”当然也会告诉孩子这些,小背心一开始就借给了小伙伴呢!

但“鼠小弟”有一个前提是孩子自己愿意,并能从对他人的关心中感到幸福。毕竟很多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幼小的孩子有很多东西是不愿意分享的。

《又来了,鼠小弟的小背心》 里,鼠小弟决定不把小背心借出去了!

《又来了,鼠小弟的小背心》

“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不行!”

“求你了,就穿一下。”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但有个例外,鼠小弟一开始把小背心借给了小蛇。

“反正我穿上也不会好看。”

“不、不会的!我借给你吧!”

“我说不好看吧。”

“小蛇真可怜!”

或许看到这里,我们还无法感受到鼠小弟对他人的关心。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拉扯过程中,小背心越来越大。

于是,鼠小妹把小背心变成了一顶帽子。这顶帽子,小鸭子、狮子、大象……戴上都不好看。这时,鼠小弟想到小蛇。

“小蛇,你戴上一定很好看。”

故事的最后,小蛇穿着小背心,唱着歌走远了。鼠小弟正被鼠小妹数落:“怎么……怎么搞的?又变成背心了!”

再也没有什么分享比这样创造性的分享更快乐了!

对他人的关心源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内心丰富的 情感 ,而绘本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丰富的精神世界。除了《鼠小弟的小背心》《又来了,鼠小弟的小背心》,“可爱的鼠小弟”系列还有《鼠小弟的又一件小背心》《换换吧!鼠小弟的小背心》《只能是红色的,鼠小弟的小背心》。

“可爱的鼠小弟”用一件小背心的故事,为孩子在满足自我自我需求和关心他人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教育学专家季颖曾写到,“可爱的鼠小弟”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这棵幸福的种子必将长成大树,结出累累果实,其中就有关心他人之果。

关于对身边事物的感知: 鼠小弟没有去冒险,是对作者极大的挑战

“可爱的鼠小弟”讲的是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关于这一点, 上野纪子说:“孩子真正能接触到的只有他们身边的世界啊!”

随着系列故事越来越多,创作会变得很难。

《鼠小弟过生日》

《鼠小弟荡秋千》

《鼠小弟参加音乐会》

《鼠小弟玩跷跷板》

《鼠小弟堆雪人》

从对身边事物的感知中,孩子就能发挥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作者实在没有好点子了,编辑说要不让鼠小弟去旅行吧!于是,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创作了 《鼠小弟去海边》。

《鼠小弟去海边》

“今天天真热啊!”

“要不我们大家一起去海边吧?”

“哇!大海!”

幼年时,我们的幻想无边无际,其实去过最远的地方不过是家附近的海边。在这次去海边的旅行中,鼠小弟遇到了什么趣事呢?大家可以打开书看看。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 适合幼儿的,也是适合所有人的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是非常适合幼儿阅读的,是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的经典绘本。

故事很有趣,里面还有大量重复的话语。看了《鼠小弟的小背心》的孩子,很容易就能说出“让我穿穿好吗?”“挺好看吧?”这样的话;看了《鼠小弟和松饼》的孩子,就会懂得“做饭”“香蕉做的东西”等词。

“我想吃香蕉做的东西。”

“我想吃鱼做的东西。”

“可爱的鼠小弟”的 译者猿渡静子 说: “《可爱的鼠小弟》是儿子8个月大的时候我给他读的第一套绘本。他6岁时已经读过300多本绘本,能自己阅读文字书。至今我并没有刻意教他认字,老师都称赞他理解和表达能力超过同龄的孩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可爱的鼠小弟》,是它让孩子爱上了阅读。”

“可爱的鼠小弟”也是适合所有人的。 作者中江嘉男说,“有时我们看到一本书会眼前一亮,不知不觉中被某种情绪所包围了,那是自己独有的一种相遇。在书架的一角,一定有那么一本书等着你某天来看它。当你遇到这本书时,内心的那种感动、惊喜具有一点点改变人生的力量。”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就是作者怀着这样的心情被创作出来的。

一直和鼠小弟在一起

一直以来,“可爱的鼠小弟”系列都是中江嘉男写故事,上野纪子画画。

2019年2月28日,“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者上野纪子因病离世。除了45年来创作出来的“鼠小弟”,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上野纪子画的新的“鼠小弟”了。

谢谢你,上野纪子,让我们拥有鼠小弟这样美好的朋友。

《可爱的鼠小弟》(1-22)平装套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日]中江嘉男 著 [日]上野纪子 绘

南海出版公司

之前有看过你提的这个问题的有关视频。六岁前的经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性格。这种影响往往很难改变。但是想要改变你自己首先对自己要有明确客观的认识,再加上一些人生经历。成长中的经历可以使你改变些许影响,但并不能彻底。

大体了解的只有这么多,希望对你有些许帮助。

你好,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很愿意帮助你。

蒙特梭利认为,5-6岁的孩子处于婚姻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不仅对这些现象赶兴趣,而且还会幻想结婚对象。结婚对象一般是父母或老师。也有可能是哥哥姐姐。总之是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

这个对象会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印象,比如相貌,性格、言语等。并且最终影响孩子成人后的择偶心态。这点我们小的时候也是经历过的。比如你看见某一个人,会心跳,但跳过就过去了。但有时候你见到一个人,就是感觉他好,有安全感,并渴望和这人生活,这个人很可能跟你小时候的结婚对象。你小时候也一定有这么一个人曾经影响你。

所以孩子有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个时候也恰恰是对孩子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时机。你要给他灌输学习、成才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告诉他,只有这样你才能给XX幸福。孩子会记得很久的。真的,我们做过这个实验。

希望能帮助你。如果有帮助记得点答案下边的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1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