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没有赢家,只有伤痛

《情感勒索》: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没有赢家,只有伤痛,第1张

你在生活中是否遭遇过以下情景?

是否在对方说出这些话时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或者有强烈的不满,但因为对方话语中的某些威胁,又不得不考虑答应对方的要求?

如果有的话,你可能遭遇了情感勒索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对我们进行情感勒索的人往往是我们关系亲密的人。

你想一下要是在大街上有个陌生人对你说你要是不给我买东西我们就绝交,你可能会眉头一皱想这人有病吧?

但如果是我们关系亲密的人说出这句话,为了和对方的感情,我们很可能就同意了。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中对情感勒索进行了精准描述,就是对方只考虑自己的需求,为了达到目的,使用一些手段让你答应Ta的要求,而你答应后又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牺牲你的利益,这就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一本畅销了20年,专门讲亲密关系中情感冲突的实用书籍,作者苏珊告诉我们,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

在阅读《情感勒索》之前,我还想着每件事都计较是否遭到了情感勒索有点大题小做了,那可是我最亲密的人,还能害了我不成?

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正是我这种心态才给了情感勒索者一次次勒索我的机会,我一次次的妥协。所谓的“情感勒索”也许并不会威胁我的生命,但会夺走我最珍视的自我完整性。而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

接下来带你认识什么是情感勒索,以及遭遇情感勒索后如何摆脱。

情感勒索的世界是很复杂的,勒索者和被勒索者之间有一段正常而亲密的关系,他们大多数的时候看起来很和善,只是在某些时候,勒索者想从我们身上得到一些东西,才会使出手段。

大部分的情感勒索是很难察觉的,那些勒索隐藏在我们美好而亲密的关系之下,直到情感勒索的阴影越来越大,超出了原先的安全界限,这时候我们才反应过来很可能已经晚了,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情感勒索的特征,在勒索影响最小的时候掐灭它。

情感勒索的六项致命特征

用书里一对情侣的例子来说明;

吉姆海伦在一起已经一年多了,吉姆想搬到海伦的公寓一起住,但海伦暂时还不想,海伦很在乎吉姆,但也想拥有自己的空间。

1要求

吉姆想从海伦身上得到一些东西:他想搬过来和海伦一起住。

有时候情感勒索者不会像吉姆一样表现得这么光明磊落,他们很可能是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但情感勒索的开端一定是一方对另一方有了要求。

2抵抗

海伦对吉姆要搬来一起住的提议不太开心,于是很明白的告诉吉姆,她对两人关系的转变毫无心理准备。

3施压

当吉姆发现海伦的反应出乎意料之后,他就开始逼着海伦改变主意。

吉姆开始使用施压的手段,让海伦觉得自己的拒绝对他造成了很大伤害,海伦的反对被吉姆说成是个性有缺陷,自私。

吉姆说:“两个人相爱就会想共享彼此的生活,为什么你却这个样子?如果你不这么自我为中心,就会愿意多向我敞开一些心胸。难道你对我的爱,还没有强烈到要我时时刻刻在身旁的程度吗?”

4威胁

在吉姆不断对海伦施压的过程中,他会让海伦知道,如果不顺从他,会有什么后果。

吉姆对海伦说:“交往这么久,如果你还是不能对我做出承诺,或许我们需要给彼此一些认识别人的机会。”

5屈服

海伦不想失去吉姆,所以她告诉自己,虽然还是觉得有点不妥,但也许真的不该拒绝吉姆的要求。

几个月后,海伦不再坚持,吉姆也住进了海伦家。

6重启

吉姆得逞了,两人的争执告一段落。

海伦虽然对吉姆住进自己家还是有点不开心,但能摆脱吉姆的施压,并重新赢得他的爱与尊重,的确让海伦松了口气。

而对吉姆来说,向海伦施压,让她有罪恶感,成了他达成目标的法宝。

以后海伦如果想结束吉姆的苦苦相逼,就只能让步。

他们的相处模式已经形成了:施加压力,然后一方屈服。

不是所有的要求都是情感勒索,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符合这六个特征的,就是情感勒索。

海伦和吉姆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不止是爱情中,亲情,友情,工作中随处可见。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很震惊,想到了父母让我去相亲的事。

我特别抗拒相亲,但父母苦苦相求说只是见一面,我看着真的不忍心,那是疼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我去相亲了,我以为去见一面就结束了,可是后面父母一次次的要求和威胁,让我心力憔悴。

每一次我都告诉自己,这次父母再怎么说我都坚决不答应,可是每一次我都很痛苦的答应了,我能不答应吗?我不答应我妈让我滚就算了,可后来我妈威胁要喝农药的时候我能看着她喝下去吗

不能,我只能答应。

我以前恨我自己为什么心软,但《情感勒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之所以会被勒索,是因为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通常情况下是三感交织。

恐惧感:

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他们了解我们,知道我们害怕什么,他们会根据我们的恐惧进行威胁。

情感勒索者通常会说:照我说的去做,否则我就会

离你而去

不再爱你

搞砸你的生活

把你开除

……

也许情感勒索者并不是故意利用我们的恐惧进行威胁,但他们知道,一旦事情不如意时,他们有什么王牌可以打。

责任感:

每个人对责任都有自己的定义,也会被责任所束缚。我们脑海中有各种各样的观念,我们以为这些观念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事实上却是受到父母、宗教背景、社会既定规范、媒体网络和亲朋好友的种种影响。

而情感勒索者从来不放弃考验我们责任感的机会,他们不断强调自己牺牲了多少,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他们。

罪恶感:

作为一个有良知、负责任的人,罪恶感就像是道德指南针,它用来规范我们自身不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

但勒索者会利用我们的罪恶感制造“欲加之罪”,步骤如下:

因为我做了某些事→对方心情沮丧→我觉得有罪恶感→我愿意做任何事来弥补,只要我能好受点。

欲加之罪或许和我们是否真的伤害了别人的感受无关,关键是我们相信自己的确做了伤害别人的举动,因此产生内疚,愿意让步。

当一段关系已经不再亲密稳固时,我们就会开始以各种方式粉饰太平。

我们不高兴,却假装自己很快乐。

我们觉得情况不好,却谎称一切都很好。

即使很兴奋,我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我们会假装爱着那些勒索我们的人,即使我们爱的人早已消失。

于是,以前的亲密与关怀之舞变成了一场假面舞会,让双方越来越多的隐藏起真实的自我。

我们需要改变,摆脱情感勒索,一旦你不再被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牵着鼻子走,你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有很多选择。

你可以自主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要为别人的生活负多少责,还有你真正想把时间、热情和能量用在哪里。

心态上的改变

你要认识到对方是在对你进行情感勒索,而你必须阻止。

很可能刚开始不会有什么成效,但成果很快就会显现。

一旦决定改变,就要对自己负责,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行动前的仪式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每天抽出15分钟来,使用三项非常简单的工具来坚定自己的信念。

(1)与自己签下一份承诺的约定,目的是将你改变的意愿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并帮你明确自己的目标。

(2)练习说一句有力的声明:我受得了。

当情感勒索者对你造成压力时,深呼吸,停下来重复我受得了这句话。

(3)练习说一系列自我肯定的话语,给自己力量。

以前我们和勒索者交手时心里可能会想:让他一次没什么的,如果可以让他闭嘴那妥协也没什么,也许是我错了……

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换成坚定有力的话语:

我会表达自己的立场。

我要得到我想要的,即使激怒情感勒索者也在所不惜。

我和别人一样,做的事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我没错。

运用SOS策略

1停下来(stop)

当情感勒索者提出要求后,先不要抵抗或者妥协,而是拖延,和对方说等一下,我需要考虑一下再回复你。

2冷静观察(observe)

利用拖延的这段时间,你可以仔细思考勒索者的要求,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事情的优先级。

化身一位观察者,理性地审视一番现状,对方到底需要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对勒索者的要求你最终的决定又是什么?

3制定策略(strategize)

策略1:非防御性沟通

如果总是用大喊大叫、装受害人、威胁或指责等方式来面对问题,只会让气氛更加紧张,激起更多情绪反应,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但如果我们用“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等非防御性句子来沟通,情况会好很多,对方肯定不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记住,在面对压力时,不要为自己以及你的决定辩解,对方是听不进去的,先让对方平静下来。

策略2:化敌为友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转移谈话方向,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以下问题可以帮你们缓解彼此紧张的关系: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对你这么重要?

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好让我们解决问题?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这么不高兴?

……

策略3:条件交换

当你希望对方改变时,你也要改变自己。

没有人喜欢自己单方面退让,而且我们讨厌独自解决问题,而条件交换能创造双赢局面。

比如我很讨厌我弟弟在客厅抽烟,说了几次他都不改,看完这本书后我和我弟弟说如果以后他不在客厅抽烟的话,我以后也会吃完饭就洗碗(我弟弟也很讨厌我吃完饭就不洗碗)。

策略4运用幽默

在一段关系中,幽默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沟通工具,我的朋友和我说过她的男朋友是个非常幽默的人,平时两人的吵架批评都很欢乐。

而且在面对情感勒索者时,幽默也能大幅度减轻你的恐惧感。

在一段关系中,不管你是勒索的一方,还是被勒索的一方,其实都不幸福。

你以为勒索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其实只是把对方推离你的身边。

你以为面对勒索者的要求,选择妥协能让对方满意,能让自己解脱,殊不知有了第一次妥协,就会有第N次的妥协。

愿我们都能摆脱情感勒索的枷锁,活成彼此眼里幸福的模样。

受害者有罪论更多的表达的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感觉;而道德绑架则更多是人们对日常事务的普遍认知。

受害者有罪论是一个值得批判的论调。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

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扩展资料:

道德绑架案例:

1、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92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