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里所阐述的是“审美情感的特征”和“艺术的情感特征”,注意“的”位置,两题答案都有,你自己选对你有用的。例子自己举吧,那又不费脑子。
艺术的情感特征:
首先: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
其次: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在整个审美认识、审美创造以至审美欣赏的过程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审美情感也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
再次:情感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而且在艺术欣赏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没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在审美活动中,在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审美情感的特征:
审美情感不是生活中一般的情感,不是纯心理或纯生理的反应,而是伴随着审美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识。在艺术欣赏中,欣赏着的审美情感往往是伴随着他对作品的审美认识和审美理解而产生的,而认识与理解愈深刻,他的美感也就愈强烈。
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首先,情绪、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性质。如喜与忧、爱与恨、开心与苦闷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情绪与情感概略分为好、恶对立的两端。现在人们用正、负的概念来表达,正情绪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如喜欢、愉悦、赞慕、欣慰;负情绪则相反,如忧虑、悲哀、烦闷、轻蔑。正负情绪可以同时存在,如“又喜又忧”,“可爱又可恨”等。“百感交集”则是多种正负情绪同时存在的表述。其次,同一情绪和情感可表现出对立的两种效能,如由成功而产生的高兴、喜悦,既可使人振奋、激人上进,又可使人自我陶醉、忘乎所以、固步自封,成为活动的阻力。而失败的苦恼可使人懊丧,失去努力的信心,但处理得当,又可策人再接再厉,化“悲痛”为力量。可见,性质上的两极和效能上的两极并不是简单对应的。再次,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激活水平的两极状况,如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强与弱等等。
2情绪、情感的情境性
指情绪、情感随人所处的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及情感。比如,课余休息时,弹琴唱歌会令人愉悦;紧张学习和工作时,它却使人厌倦。情境发生变化,情绪也易随之发生改变,如情绪不好时,到外面走一走,换了个环境,很可能就会变好。
3情绪、情感的感染性
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感化他人并引起“共鸣”。比如,人们在观看文艺节目时,情绪与情感常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产生悲欢离合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一时紧张,一时轻松;一时忧心忡忡,一时开怀大笑。小孩子看到大人喜笑,他也随之喜笑,看到大人发怒,他就嗷嗷哭了起来。这都表明,情绪情感是具有极大的感染性的。
4情感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处在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阶级地位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有不同的情感。鲁迅先生说过:“‘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里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一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情感的社会历史性和
(一)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
中学生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日渐成熟和强壮的身体,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经常为自己青春的力量所鼓舞。同时,他们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因此,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他们需要表达和宣泄,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情就可以唤起他们的热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备受打 击。既有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热情和壮举,也会由于狂热冲动而干蠢事。实践调查显示,他们常常通过唱歌、吟诗、跳舞、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问有明显的跌宕。而中学生由于出现表面上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心境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
(三)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起伏多变、变化莫测,而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毕竟是在向成年人过渡,因此,也有其相对稳定和表面相对平和的一面,这就表现为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所谓心境化,就是情绪和情感的反应相对持久稳定,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但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延续做出反应和 延长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的心境化趋势。情绪的文饰现象也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大特点,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明明是心里难过,在众人的场合下,还要装作若无其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社会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
(四)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
在中学时期,情绪和情感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地深刻化。随着他们智力和意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渐渐形成许多新观念和新观点,这与不断增长的高级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形成了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情感的稳定性发展,是说中学生的情绪尽管具有两极性,易冲动和爆发,但还是逐 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自我调整还相对较差,波动较为明显,而到了高年级,这种自控能力则有了较好的发展,显得比较稳定。在情绪反应的方式上也比较迂回、隐晦。
答案:提示: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景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三种表现: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