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老王》评析

杨绛《老王》评析,第1张

 作者对不幸者老王的愧怍还有一点。她想,自己身处危难时,老王忘记自己的不幸,不怕受牵连,勇敢而坦诚地送理解,送温暖,送慰藉,帮助自己从危乱中挺了过来,自己是何等的幸运!现在死神严峻地逼在老王面前了,老王形同“僵尸”了,却还是依然“忘我”,艰难上楼,亲自登门,给自己送油送蛋,这是怎样的崇高啊!自己是怎么回报的呢?自己不是千方百计帮助他赶走死神,而是继续用“等价”的钱去“侮辱”他,这是何等的低俗,何等的麻木,何等的愚蠢哪!为了把这种愧怍强烈地表达出来,她就对结句作了如前文所说的修改,让“幸运的人”同不幸者、低俗同崇高构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拷问自己灵魂”的主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作者杨绛。

如果你说的是这一课,那么,就请看下面:

中心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同时,这一句也是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更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叙写老王“三独”、“三破”的穷苦卑微,表达作者对老王的同情与关心。

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0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