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如何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第1张

音乐幼儿智慧的源泉,欢快、柔和、优美的音乐,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感受性和丰富的想像力,进而美化他们的心境,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他们的发展,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多方面的音乐活动环境,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接受音乐的洗礼,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和欣赏他人,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一、 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 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 体验。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 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 ……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 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 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 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 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 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 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 受幼儿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

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这里同样有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潜在功能 —— 协作 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 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 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 “ 小皇帝 ” 地位,要发展 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 用。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 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 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 在儿童发展中,恰恰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必须遵守规则 。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 “ 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 ” 。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彼此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的 发展是儿童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具备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

作为音乐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所 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

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 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 、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 用。总的来说,幼儿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他们特定意义上的语言 —— 交际语言 的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前文中已提过,音乐教育能为幼儿提供其他各种教育相对缺乏 的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尤其是在音乐游戏和集体舞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交际 语言进行交往,如“ 我想和你跳舞 ”、“ 请你和我一起玩 ”等。而这些语言正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习这些交际语言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

提到幼儿音乐教育我首先想到的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因为我认为音乐教育是基于语言教育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语言教育中诸如提高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促进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等语言所具备的作用幼儿音乐教育都具备。除了这些与语言教育相同的作用外音乐还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之一,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音乐,幼儿能跟好的认识世界,了解一些知识与技能。

首先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音乐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幼儿在音乐中通过学习歌曲能过从中习得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比如学唱《小白兔》儿歌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这首儿歌了解小兔子的饮食习惯等。其次音乐教育能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通过音乐教育幼儿能更好的认识事物的音色因高等并能促进幼儿听力发展同时能过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通过学唱儿歌锻炼了幼儿的发音水平等。再次,音乐教育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音乐教育中要进行想象,比如在《鱼儿游》的儿歌中把自己想象成一条自由自在游泳的小鱼。也可以吧任何一个物体想象成他能用到的道具。这种表现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最后,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唱什么,怎么唱或者要不要跳舞怎么跳,是幼儿有机会进行分析、半段、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唱《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时当听到小兔子不开门时他们可能会问大灰狼为什么要敲门怎么不在烟筒里进去,小兔子们为什么不报警等等问题。在音乐教育中幼儿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有了提高。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很显然音乐教育也因该属于语言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在音乐教育中由于交往的需要,语言就发展起来了。通过音乐教育,幼儿扩大了词汇量,加深了对有些词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例如在唱一些相反歌时就能掌握一些相反的词语。

音乐教育还能够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通过音乐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够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帮助幼儿克服恐惧的情绪。音乐教育还能使幼儿的情感进行宣泄这一点很容易和弗洛伊德的人格观点相结合(下面我们会提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很多其中对于幼儿以后影响比较大的可能就是音乐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养成合群的行为,这一点上群体舞蹈或者合唱很能证明这一点。

二、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丽和谐的发展。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重思考,可以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比如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等另外,在音乐活动中,还应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同时有时的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

三、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

感官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时要及早重视孩子的感官训练。如: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耳朵听听周围的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可让孩子模拟其熟悉的音响节奏,如:小鸭叫,青蛙叫,汽车、火车的笛声等,并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动作把对节奏的感受和反映表达出来,培养孩子的眼、口、耳、手、脚的协同配合。

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老师可以借助于歌曲对儿童强烈的感染力,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孩子在听听唱唱中不知不觉地丰富词汇。可以让孩子欣赏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乐曲,让孩子用听觉辨别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同时还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编故事的环境,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是随着语言的掌握而发展起来的。家长在教孩子唱歌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熟练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编,填上自己想唱的歌词,并配上与歌词相适应的动作,以达到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孩子欣赏多种性质的音乐来发展思维。如:选择快乐活泼的、抒情优美的、热烈欢快的、雄壮有力等各种不同的乐曲,启发孩子根据音乐的不同性质用动作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还可以在孩子听音乐前,通过看图书,听故事等,对小兔和乌龟的特征有所了解。当听到单簧管在高音区演奏出欢快跳跃的旋律时,孩子能把对小兔子形象的视觉记忆和音乐所表达的旋律联系起来。同样孩子也能把大管在低音区演奏的缓慢平稳的旋律和视觉记忆中的乌龟联系起来。在整个过程中调动孩子各种感官积极活动,并通过对事物的分析、联想,通过联想形成思维判断。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价值。本文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两种价值取向为出发点,探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涵义。

探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价值,从而在正确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与社会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象。一些音乐家都会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们获得对情感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期是人生中的最重要时期,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及其思想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听觉器官来感知、接受和理解音乐进而对作品进行初步的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开阔幼儿的想象力,记忆里,思维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向着整体,和谐,自主的方向发展。

 音乐教育学科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譬如:一位老师教幼儿舞蹈,要求幼儿做出优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儿把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在前,由于她熟悉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她边说边做,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具体直观,幼儿委快就学会了这个动作,而且姿势优美挺拔。另一位不懂儿童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基本原则的老师,当众指责一幼儿“左”嗓子,唱歌难听,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这个孩子从此再也不愿唱歌了。还有一位老师掌握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他认真调查了解到儿童唱歌音不准的原因,针对某一孩子由于音域偏低,在集体唱歌时音域与其他小朋友不合,有些较高的音唱不准,于是老师为他安排单独唱歌的机会,有些较高适合他的音域的调,为他定调唱歌,解决了他唱歌的具体困难,调动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有的音乐作品也出现丑恶的反面形象,这些反面形象对正面形象起反衬作用,让儿童在比较中鉴别,更容易识别美与丑、是与非、正与误。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潘振词曲),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 X X X X X X )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 X X X 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 喔 唷 哇 喔 唷 哇”老爷爷拔萝卜时“ 哎 唷 嗬 哎 唷 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弹奏歌曲《布娃娃》,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布娃娃着急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运用木琴、铝板琴等乐器为《布娃娃》伴奏。

 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眼看木琴,耳听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 356 356 356 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如我引导幼儿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熟悉的故事《猴子学样》的配音,以表现老爷爷和猴子的不同特征和情绪;又如欣赏乐曲《天鹅》时,我启发幼儿进行配乐朗诵。其中有个幼儿是这样“朗诵”的:“一只小天鹅受伤了,我轻轻把它抱回家,给它养伤。可是天鹅很寂寞,它准是想妈妈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鹅妈妈的怀抱。”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像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4、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自我中心,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直辖市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又如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根据“去公园找春天”这一活动创作乐曲《春游之声》,请他们共同确定主题、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总之,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说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普及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内容是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1

孩子对于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快乐,还能够培养他的兴趣。然而,音乐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远远不止这些。

很多孩子从小就喜欢那些能播放音乐的小玩具,听到音乐的时候就会本能的扭动身体,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到了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能够在兴奋的音乐中自由的跳舞、讴歌。

在这样的音乐运动中,孩子也可以学会怎样和别人合作,怎样自发的索求常识。所以说,我们更应该抓住孩子的岁数特点,有目的并有计划的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

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程度都比较低,所以在音乐教材的选择上更应该通俗易上口、节拍简单。而且一般来说,孩子对容易理解和喜欢东西的歌词都会更容易记住。

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在学习时也不会很容易集中,还很容易就情绪化。所以孩子的音乐教育应该选择活泼的,更接近孩子个性的,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将孩子带进音乐的氛围(如何培养宝宝的音乐兴趣)。而具有游戏性的音乐,则最容易激发孩子的思维,带给孩子很多新的体验。

音乐是孩子表达自己思想最好的形式,而在音乐中游戏,则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进修到严谨的音乐常识(音乐游戏都有什么)。让音乐以游戏的`形式,带给孩子“和玩一样”的感染力,从而让他能够自发地投身在学习中。

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都会让孩子更愉悦、更激动、更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这也是音乐教育带来的最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2

(1)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

小学是孩子们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记忆知识的能力很弱。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但他们能快速而牢固地记住一些音乐歌词,甚至逐字记录下来。因此,这意味着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可以说,一个人记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他们未来的成就。因此,它要求教师和家长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自觉运用音乐教育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充分体现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促进音乐教育的稳定发展。

(2) 音乐教育有利于儿童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表现力和创造力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说,音乐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因为音乐旋律的构成不是简单地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一些音符和音阶放在一起,而是要求这些音乐旋律能够表现出民族特色、音乐要创造的形象、音乐要表现的艺术风格,等等。每一个因素相互影响,层层联系,最终形成美妙的音乐旋律。这些音乐旋律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或者让人哭泣,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在听这些音乐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在欣赏这些音乐时能够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而天性使然,他们在学习不同音乐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做法,或者手舞足蹈、翩翩起舞,或者热泪盈眶,尽情表达出他们内心的世界,让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音乐的感染力难以估量,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也非常大,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音乐教育给孩子输出正能量,让他们可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人和事,把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无限放大第二,提高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影响的策略。

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非常明显。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甚至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善良。过去可能是老师和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所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文化课上,使音乐教育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这不仅给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些障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音乐教育,在认识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改进教学工作,更好地保护儿童成长。

(3) 保证音乐教育内容的合理性和积极性。

儿童的思想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他们很不成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观念。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要要求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保证音乐教育内容的合理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父亲》、《黎明》等流行的、积极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既能学习音乐知识,又能将思想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发挥教书育人的双重功能。

(4) 丰富音乐教育形式。

选择一种新颖有趣的音乐教育方式,也能有效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对学生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音乐+”的形式,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提高音乐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将情景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进行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模拟出一个非常逼真的环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这样的音乐盛宴中尽情感受音乐教育艺术魅力,享受高质量的音乐教育服务,激发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并且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完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如音响、麦克风、钢琴等。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而这些各种乐器往往是吸引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有效工具。音乐教育不是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乐器的使用技巧,使他们对这些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根据音乐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应购买音乐教学设备,包括一些教学软件,以期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保证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演奏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更大的影响。

儿童的歌唱与说话一样自然,具有游戏性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最好素材。当今的学前教育有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对儿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能增进幼儿认知、身体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清晰年龄划分的幼儿歌曲能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激励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悟性和想像力比关注儿童音乐天赋的成长更为重要。

特殊儿童呼唤音乐教育

―――由舟舟事例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电视和报刊等媒体上频频出现一个名字---舟舟。舟舟,智商仅30,重度弱智儿,1978年出生于武汉,他的父亲是武汉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母亲是普通职员。舟舟之所以引人关注且让人惊叹是因为他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位弱智指挥。与他合作过的乐团遍布国内外,包括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芭蕾舞剧乐团在内的十几支中外交响乐团。

早期的音乐教育对舟舟在人生道路上的成功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舟舟3、4岁的时候,家里在逐步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就开始培养他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方面的才能,这些训练对他的指挥才能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走过一段艰苦而漫长的路程,在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舟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人生道路有了很大起色。舟舟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受到了大家的尊重,他不再是社会的包袱,而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不再是家庭的累赘,甚至能为家里增添光彩。音乐给他带给了无穷的快乐。

音乐教育在舟舟身上的成功事例引人深思。舟舟是弱智成才的幸运儿,是音乐潜能正确开发的幸运儿。像舟舟这样的特殊儿童,却很容易成为音乐教育遗忘的角落。试想如果舟舟从一开始就没有接受过音乐熏陶和教育,他的命运又会是怎样?!他可能会像很多特殊儿童一样自卑,没有自信,他的音乐潜能可能被永远埋没,他的生活因此陷入困境,他的人生无疑是灰暗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应该深信这一点。特殊儿童,即使是在某些方面不如正常儿童人,但一定有他们的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某些残缺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必然是一种残缺的教育。如果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忽视了音乐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必然是不完整的。音乐教育不仅给特殊儿童带来心灵上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能促进智力的提高,对培养他们基本的自理生活能力很有益处。而对于那些有音乐潜能的特殊儿童来说,无疑将给予他们新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谋求了一条道路。

一、特殊儿童需要音乐教育的特殊关怀

所谓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或者说,是指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身心的某些指标异常或在常态以外(非常态)的儿童。1 就某个具体的特殊儿童而言,这些指标可能低于常态指标可能高于常态指标,还可能同时具备几个指标。本文所指的特殊儿童是指生理或心理发展有缺陷儿童,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即对缺陷儿童的教育。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我国特殊儿童中仅学龄残疾儿童就将近750万,而接受特殊教育的还不到40万。到2000年为止,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1539所。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很明显,我国的特殊儿童人数众多,有限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明显不能满足需要,因而造成了特殊教育普及率很低的现状。

在对已入学的特殊孩子的教育中,音乐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特殊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二是普通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没有给予个别的特殊儿童生应有的关照。在强调一体化教育的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到普通学校中,和正常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但这些普通学校里的极少数特殊儿童更容易成为我们的音乐教育遗忘的角落。

美国特殊儿童教育专家珍妮·威利斯曾写过一本书,讲的是一个天生患腿疾的残疾小女孩,从小她周围的大人像对待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对待她,并没有过度保护她,不但跟她玩各种“激烈”的游戏,而且该疼时疼,该骂时骂,结果,珊珊跟大部分小孩一样,爱玩,有各种情绪,心理健康成长着。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特殊儿童最希望,也最需要的就是不要被我们另眼相看。他们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对待,而非以“弱势”来同情这些身心有障碍的孩子。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正常的成长,长成正常的大人。

特殊儿童,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特殊的孩子。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需要爱心的浇灌,更需要教育的帮助。他们需要像普通儿童一样快乐的成长,他们更需要告别自卑的情绪,树立自信。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长大成人之后都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名成员。对残疾的孩子来说,要想成为合格的一员,除了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经验之外,更要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文化教育和技能学习能让特殊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音乐教育则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全的心。音乐教育是特殊儿童走向健康人生的必要途径。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爱心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快乐教育。特殊儿童需要音乐教育带给他们精神慰籍,需要音乐教师爱的关怀,需要音乐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愉悦的学习。音乐教育还是一种开发智能的教育,特殊儿童需要音乐教育开发他们的右脑,促进他们在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在特殊儿童成长道路上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对于特殊儿童的来说音乐教育尤为重要。许多特殊儿童,往往对音乐怀有强烈的渴望。他们需要用音乐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需要通过音乐来消除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和隔阂,需要让音乐为他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在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中,特殊儿童充分体验到美的愉悦,逐步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克服不良心理,建立健全的人格,从此远离孤独、走进人群。

二、 给特殊儿童以新生是音乐教育的神圣使命。

首先,从音乐教育的对象来看,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属于贵族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音乐艺术为每一个人而存在,这不仅意味着社会应当承担起提供给每一个成员接触音乐艺术的机会的义务,而且也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从音乐艺术中受益。”2 早在1923年,在音乐教育的***物卡尔格肯斯就提出"音乐为每个孩子,每个孩子为音乐"(Music for Every Child, Every Child for Music),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基本信条。《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也对此进行了阐述:“全体学生,不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内容。……在艺术方面无能的学生被剥夺在艺术中的受益,而这一点往往是由于他们被艺术教育方案拒之门外造成的。……那种艺术教育仅仅是面向少数“天才”而不是为“普通学生”和残疾学生的观念是极为有害的障碍。那些把艺术降格为多数人的被动经验,缺乏“真正天才”的大多数人没有资格绘画、乐器、舞蹈或戏剧之类的观念也纯属误导。显然,学生在各种艺术中有能力倾向和能力的差异,但是,差异不等于没有资格。”

毋庸置疑,在音乐教育的对象中包括了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享有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如果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外,还有其他特殊对象的话,那么,这种特殊对象应既包括音乐天才儿童,还应该包括在音乐或身心方面存在问题的特殊儿童。

从音乐教育的本质来看,给特殊儿童以新生是音乐教育的神圣使命。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在音乐教学中,美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还在于教学环境、教师的语言、仪态等等,无一不是美的体现。音乐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让特殊儿童置身于美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美,增强了特殊儿童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音乐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丰富特殊儿童的精神生活,促进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通过对音乐的体验,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无形之中对他们的情感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若特殊儿童能长期的接受这种高尚的情感感受,便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一些对音乐怀有强烈的渴望的特殊儿童,在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中往往又都表现得自信心不足。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接触音乐的机会,使他们真正体验感受音乐的快乐,那么这将对特殊儿童心智的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感动人的力量和性能就在于把个人从离群和孤单之中解放出来,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人结合在一起。音乐教育通过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让特殊儿童积极参与并融入其中,让他们远离孤独,不再自卑,并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这是音乐教育的神圣使命。音乐教育是特殊教育最好的内容,是送给特殊儿童最美好、最珍贵的礼物。

据报载,2002年12月,15名2岁到12岁的自闭症孩子在广州市自闭症训练中心的音乐治疗室接受音乐教育。经过几个月的音乐治疗,效果相当理想。12岁的小坚,原来不敢触钢琴,现在不仅能跟着老师模仿,有时还能自己表演。还有些特别不爱说话的孩子,见到父母和老师会主动打招呼了。来自喀麦隆的班娜是训练中心的音乐教师,她酷爱钢琴,相信音乐是良方妙药,她运用音乐天分与临床治疗经验,对自闭儿进行音乐训练和治疗。班娜说:“语言难以得到自闭儿认同,但音乐可以。” 无独有偶,今年29岁的托尼·德布罗伊是一位天生的智障儿,他母亲生下他时只有1磅重,双目失明。医生建议让他“自生自灭”,他母亲却以惊人的毅力对他进行早期的音乐教育,托尼表现出罕见的音乐天赋,经过刻苦的努力和训练,他最终成为了美国波士顿最好的爵士钢琴师。音乐教育为托尼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从脑生理科学的角度上来说,音乐教育还对特殊儿童的智力启迪有深远的影响。

脑生理科学认为,人脑的两个半球具有基本的分工,左半球主要负责抽象思维,俗称“数字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俗称“艺术脑”。4音乐教育能使人的右脑兴奋起来,改善由于左右脑平衡失调造成的右脑所处的长期抑制状态,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高,同时其传导与储存的能力也相应地得以提高,使大脑两半球的优势得到充分的配合和发挥,从而提高左脑的工作效率。3

因此,对特殊儿童实施音乐教育,能开发他们的右脑,促进智力的发展,使他们更快更准确的接受一定的知识经验,更好的掌握必备的生活能力,为他们能像正常儿童一样正常的生活提供前提条件。

音乐教育不仅培养了特殊儿童丰富的审美情趣,还给予特殊儿童无限的关怀和爱,帮他们摆脱自卑,增强他们对人生的信心,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他们的智力,帮助特殊儿童掌握必须的生活经验和能力。音乐教育赋予特殊儿童一个新的人生,这是音乐教育的神圣使命。

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当今社会里,总有10%的人或早或晚逃脱不了残疾的怪圈,天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音乐教育则是特殊儿童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当今我国普及残疾儿童教育这一问题上尚还存在许多问题的情况下,针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不被重视的现状,我认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及特殊教育是实施特殊音乐教育的前提。只有迅速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特殊音乐教育的实施才有保障。要普及特殊教育首先就得转变国人的观念与认识。特殊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4其次是加强普法执法与管理。从《宪法》到《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无一不渗透着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而当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说明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第二,加强音乐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要改变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在特殊教育中得不到重视的地位,首先我们就应该提高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其次,要提高人们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认识,明确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的价值所在,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大音乐特教师资培养力度、理顺特教师生就业体制,提高现有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第三,要提高普通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的重视。随着一体化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普通音乐教育面临的是各种类型的儿童,有正常儿童,有特殊儿童。因此在制订一体化音乐教育目标当中有必要加上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特殊儿童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他们在一体化的教育环境中补偿自己缺陷的同时缩短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距,为其逐步回到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2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