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

《所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第1张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1袁枚的诗句 明月 诗句

1、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关于明月的:

《随园诗话》 袁枚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2、《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3、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2袁枚有名的诗词

朋友,这些都是袁枚的,看你认为那首更韵味。

(PS:花财富值买下来的哇,。) 《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偶作五绝句》清·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消夏诗》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寒夜》清·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听诗叟》清·袁枚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

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大龙湫之瀑》清·袁枚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遣兴》(二十四首选三) 清·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桐江作》(四首选二) 清·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到石梁观瀑布》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独秀峰》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马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沙沟》清·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清·袁枚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山中绝句》清·袁枚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赤壁》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大树》清·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鸡》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谒岳王墓》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咏史》(六首选—) 清·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明皇与贵妃》清·袁枚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箴作诗者》清·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 清·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绝命词》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3袁牧的诗有哪些

1《遣兴》清 袁牧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2《渡江大风》清 袁牧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

金焦知客至,出郭相远迎。

3《湖上杂诗》清 袁牧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4《消夏诗》清 袁牧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5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清 袁牧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4袁枚的诗句 明月 诗句

1、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关于明月的:《随园诗话》 袁枚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2、《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3、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5袁枚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1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2 《偶作五绝句》

清·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3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 《消夏诗》

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5 《寒夜》

清·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参考资料

360百科:#5417695-5655843-2

6袁牧的诗有哪些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湖上杂诗

内容: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马嵬驿[1]

内容:

莫唱当年长恨歌,[2]

人间亦自有银河。[3]

石壕村里夫妻别,[4]

泪比长生殿上多![5]

咏史(六首选—)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箴作诗者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到石梁观瀑布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一)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桐江作(四首选二)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遣兴(二十四首选二)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袁枚《题桃树》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1716-1797),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

艮山门。杭州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为十城门之一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门。《易》:“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国之思。民国初期因筑路拆除。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大树巷,原在杭州老城的艮山门内的东北角,与东园相邻。1989年建成住宅小区,地名消失,目前有大树路。

桑天显,字文侯。居(杭)城东大树巷,鬻餈筒(卖棕子)为业。幼丧母,父病翻胃,日必熬肉粥以进。父死,乃日夜抱铛(锅)而泣。孝道声闻乡里,人若言孝行,必叹曰:“何如桑郎小寿!”有父母诃责逆子,辄言:“独不闻桑小寿之养亲疾耶!”小寿,天显小字。(转《东城小志》)

万光泰,(1717年—1755年),字循初,一作晴初,号柘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一作举人),被荐鸿博。工诗,善山水,笔墨潇洒气味纯古,尤善篆刻,兼精算学。卒年三十九。有《柘坡诗集》、《徇子庄印朴》。

五鼎,古代诸侯宴会列五鼎肉菜而食,鼎内分盛牛、羊、猪、鱼、鹿肉。借喻豪侈生活和显贵地位。

升屋,意思是登上屋顶。《礼记·礼运》:“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 汉·王充《论衡·明雩》:“升屋之危,以衣招复。”《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皋复,亦称招魂,是招回死者溃散的灵魂之意。死者生前亲近者,持死者上衣,登屋顶面北而呼三声,“X X复”之后,将其衣覆盖尸体,男女皆哭泣。皋复是为了招回从死者肉身溃散的灵魂,以求得死者复活的仪礼程序之一。目前,朝鲜族丧葬礼仪依然保存。

束薪,释义:1、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2、比喻男女成婚。《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马瑞辰通释:“诗人多以薪喻婚姻……此《诗》‘束薪’、‘束刍’、‘束楚’,《传》谓‘以喻男女待礼而成’是也。”3、捆柴。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

断火,断绝用火。《艺文类聚》卷四引晋·陆翽《邺中记》:“邺州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

铛,多音字。1、读dāng时,可作为名词使用,意为金属制作的物品,如锒铛(锁系囚人的铁索)、“足履革屣,耳悬金铛”(女子的耳饰);也可作为象声词使用,指撞击钟发出的声音。2、读chēng时,指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如:饼铛;也可指温器,如:酒铛、茶铛。《通俗文》:鬴有足曰铛。《纬略》:三足温酒器也。唐薛大鼎、贾敦颐、郑德本,号铛脚御史。《宋史·太祖纪》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赵普强市人第宅。上怒叱曰:鼎铛犹有耳,汝不闻普吾社稷臣乎。

匕,音bǐ。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是古代的一种长柄浅勺勺端稍锐的取食器具的象形,字的上面是勺柄,左边是一个挂耳,下面是勺身,后代的羹匙由它演变而来。后来由于匕匙的头扁平而薄锐,古代有种短剑与之相似,所以引申为“匕首”。

桑调元,(1695年—1771年),字伊佐,号弢甫。生性孤僻,特立独行,博学善文,惯爱江山。雍正十一年(1733年)特赐进士,授工部额外主事。不久,辞官游历山水。诗文纵横排奡,才锋踔厉,著有《五岳集》二十卷、《躬行实践录》十五卷《弢甫文集》二十卷。

畸人,音jī rén,意思是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神奇的人;仙人。《庄子·内篇·大宗师》:“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於俗。”

隃麋,音yú mí。释义:1、古县名。2、隃麋以产墨著称,后世因借指墨或墨迹。3、引申指文墨。

日观峰,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峰东为东天门,双石如门。

嵩洛,嵩山和洛水的并称。两者均近洛阳。

铁梁,指铁梁峡。在嵩山之东峰太室山,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铁梁峡在三鹤峰东。此处两山峰相对而立,中间为巨大的峡谷,峡谷间有两个似梁的倾斜石板相连,北者大,名大铁梁峡;南者小,名小铁梁峡。《嵩山志》称之谓铁梁桥。铁梁峡地势险要,铁梁南侧为深渊,下行其上,不寒而栗,不小心就有坠谷的危险。称铁梁,是因为人行走在峡谷的石板上,铮铮有声,故名铁梁峡。

屧,音xiè。本义古代鞋的木底:“昼日斫屧为业。”后指木底鞋:响屧廊。泛指鞋:“画屧重高墙。”引申行走:“又尝步屧白杨郊野间。”《姑苏图经》吴王宫中有响屧廊,以楩梓板籍地。行则有声,故名。

闲言碎语

袁枚出生于杭州艮山门里面的大树巷,这是他家祖屋。大约在其一岁左右,迁居葵巷(小粉墙)。六十五岁时,袁枚故地重游,并赋诗记怀。《余生东园大树巷中,周晬迁居,今六十五矣,重过其地》:“六十衰翁此处生,重来屋宇变柴荆。想同买得寻邻叟,谁复婆留唤乳名?蓬矢挂时桑已尽,儿裙湔处水犹清。斜阳影里千回步,老泪淋浪独自倾。”

袁枚对大树巷情有独钟,不但是这里出了大孝子桑天显,而且出了好几位文人雅士,足堪自豪。

先说本条诗话中提及的大孝子之子桑调元。袁枚称他“性孤癖,能步行百里,弃主事官,裹粮游五岳。”此话描述真实。桑调元虽然出身于商贩之家,但从小熟读诗书,雍正元年(1723年),不到三十岁就中举。后来科举不顺,雍正十一年(1733年)参加会试,正榜落第。雍正命遴选举人之明习性理者,一共选得八人,桑调元是其中之一,被特赐进士,授工部额外主事。或许是桑调元心高气傲,对自己非正榜进士出身感到不满意,也或许“额外主事”的“额外”二字刺激了他,上任不久就辞官云游四方去了。桑调元是清代资深“驴友”、“背包客”,每次出行,都是“袱被半肩,不与人偕,遍游五岳,人称独游五岳先生。”桑调元诗文俱佳,著《桑弢甫集》八十四卷,《四库全书》存目:“是集诗十四卷、续集二十卷、五岳诗二十卷、文三十卷。调元才锋踔厉,学问亦足以副之。故诗文纵横排奡,摆落蹊径,毅然自为一家。而恃其才学,不主故常,豪而失之怒张,博而失之曼衍者,亦时有之。所作《镇海楼》诗至七言长律二百韵,古人无是格也。其所以长即其所以短乎?”《四库全书》对其诗文评价的最后一句话,也给我们某些吟诗作文喜好枝蔓铺陈者提了个醒。

再说说桑调元的邻居卢存心。原名卢琨,字敬甫,号玉岩。其家与桑宅相近,自幼来往。凡购一书,各分两册读之。看完后交换读之,各举所得,互相考究,晨夕必偕。街坊邻居称他们为“双先生”。乾隆元年(1736年)荐试博学鸿词,袁枚此年也被荐试。两人在京城相见,叙及乡谊,应该有不少话题。著有《白云集》七卷,别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卢存心与桑调元既是发小,又是亲家。其子卢文弨(1717-1795年)娶桑调元之女。卢文弨才学非凡,乾隆十七年(1752年)高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任上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读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等职。说来残酷,卢存心这一年才被选拔入国子监当太学生。儿子高中三甲,老子方入太学。心中当是五味杂陈。

离大树巷很近的东园,还住着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清代著名诗人厉鹗。厉鹗少年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全家靠兄长卖烟叶为生。因家庭生活所迫,几乎被兄长送进庙宇为僧,由于自己的坚持才作罢。此后他刻苦用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28岁时中举。厉鹗与袁枚是好友,与桑调元亦有密切往来。厉鹗晚年移居城南。在《樊榭山房集》中有诗《南邻桑屯田弢甫见访,兼和移居诗,辄赋五言,用酬雅贶》:“穷居蔽泥水,车迹过从稀。避俗翁今是,栖仁里可归。墙低闻雒诵,门静接深衣。自此陶嘉月,联吟欲莫违。”可见二人交往终身,两家成为世交。《翟刻绝妙好词纪事》中记载,厉鹗的儿子厉绣周有一个女儿厉氏嫁给了桑调元的孙子桑近仁。

一条小巷子能出众多雅士名人,的确可以称为风水宝地,或有文脉潜藏。可惜大树巷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修建为住宅小区。不知道此小区后来可曾有过高考状元之类的人才涌现。倘若没有,建议小区将前代文人事迹立于碑园中,激励后代子孙,延续文脉,再展风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0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