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情感勒索》: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第1张

我们常说最亲的人伤害我们最深,是因为他们与他们或存在血缘关系、或是亲密的爱人,是交往最频繁的人。他们最了解我们,即使无意,也懂得利用我们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

当他们说“我这都是为你好”的时候,只有我们知道自己生不如死。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情感勒索”。

比如,相爱的两个人分手后,一方扬言要杀害另一方而拒绝分手;闹离婚的夫妻,一方以孩子作为要挟,以此来达到控制另一方的目的;强势的父母以断绝关系来威胁子女等等。

由此可见,情感勒索多半发生在具有亲密关系的双方。勒索者使用手段对受害者进行情感勒索,威胁如果不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会有苦头吃。

他们通常威胁、恐吓受害者,如果受害者不顺从他们,就会被贴上自私自利/不称职的标签。

《情感勒索》是一本畅销全球20年的心理学经典书籍,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是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作家。

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来自家庭和职场的案例,精准剖析情感勒索者的动机与套路,从辨别与诊断,到应对与自救,教会你应急止损,重建信心,打破以爱之名的游戏,终结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

在我看来,情感勒索者之所以得逞,是因为受害者顾虑得太多,勒索者正是拿捏住了我们的“死穴”、“软肋”,让我们不得不屈服。这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摆脱情感勒索,就要把我们脚上的“鞋”脱掉,才能无所畏惧。

情感勒索是控制的一种,而且是控制行动中最有力的形式。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一书里指出,无论何种情感勒索,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试图掌控你,无视你的抗议,以性格和动机优势压制你,逃避你们之间真正的问题。

情感勒索者深知受害者的软肋在哪,他们会利用受害者心中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通过威胁、恐吓等来强迫受害者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某件事情。

其实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这三种不良情绪每个人都有,可是勒索者会将它放大,如同迷雾一般,让受害者缺乏决断力、无所适从,无法看清勒索者的行为。

受害者们明明知道答应勒索者的要求会感到不舒服,可是出于某种压力却不得不答应,最终亲密关系不复存在。

情感勒索通常经过六个阶段—— 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

要求:情感勒索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受害者提出不容讨论和改变的要求。

抵抗:受害者会清楚自己的需求并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不适,拒绝情感勒索者的要求。

施压:情感勒索者遭到拒绝后,并不会考虑受害者的感受,而是继续施压,逼受害者接受要求。

威胁:情感勒索者可能会威胁要让受害者痛苦与不快,因为受害者让他们非常不好过。

屈服:受害者就算心里不太乐意,但是最终还是因某种原因屈服了。

重启:勒索者施压,受害者产生恐惧/责任感/罪恶感,为尽快结束勒索者的逼迫,受害者只能屈服。最后双方形成这样的相处模式:一方施压,另一方屈服。

情感勒索者制造迷雾的 四大手法有二分法、病态化、联合阵线、消极比较。

他们通过其中一种或几种手法 对受害者进行“要求——施压”,最终令受害者屈服,并让这种相处模式循环往复。

通过这些手法,勒索者让自己无理的行为看起来更容易接受、更情有可原。

政治学上通过好坏分类的方法称为“二分法”。

情感勒索者是“二分法”的专家。他们会粉饰自己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同时给受害者进行消极描述并贴上诸如自私、拘谨、幼稚、愚昧、忘恩负义、脆弱等标签。

这些标签会让我们的自我评价开始动摇,同时将情感勒索者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内化,逐渐认同情感勒索者对我们的观察力、人格、价值观的评价。当我们认同了情感勒索者对我们的评价之后,我们的真正需求便被扭曲成了人格上的缺陷。

为了将受害者拉回被勒索的地位,情感勒索者通常会威胁说真话的人,极大地激发受害者的恐惧感。

在一个存在家庭暴力、虐童、酗酒等问题的家庭里,家庭成员通常会默契地绝口不提。一旦有人将家丑说出去,打破靠否认和保密来维持家庭稳定的潜规则,说真话的人往往会被其他家庭成员极力阻挠,并贴上“疯子”“破坏者”“不可饶恕”的标签。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到,病态化与二分法一样,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智商和人格产生自我怀疑。而病态化的危害性更高,它让我们不信任自己的精神状态。

这类情感勒索者在不同的家庭成员面前说的话不一致。他们一方面不承认受害者做出的贡献,威胁受害者要抛弃、驱逐、惩罚或报复说真话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在其他不明真相的家庭成员面前扮演“悲情者”,控诉受害者,歪曲他们的行为,以此拉拢他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对受害者进行勒索。

除此以外,他们会拉拢其他朋友,以及被害者关心的人和尊敬的人,让情感勒索者在人数上压过被害者,让被害者感到孤独和挫败。

消极比较的情感勒索者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看看人家”。我们通常会被“别人家的孩子”伤害,这种伤害来自父母的消极比较。他们会拿另一个人做完美的标准,与他们相比,我们浑身都是缺点。

在他们看来,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而你却不能做到。

作者在书里指出,在这种消极比较下,我们会产生自己不够好,不够忠实,能力不行等想法,进而产生焦虑和罪恶感。

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我们会屈服,让情感勒索者如愿,以此来证明自己没他们说的那么坏。

勒索者之所以会得逞,跟受害者的特质有关。

作者在书里指出,具有以下人格特质的人容易受情感勒索控制:

过度需要他人认可、过分害怕他人生气、不计代价维持和平、容易为他人负更多责任、频繁自我怀疑。

《天龙八部》里的阿紫是天生的情感勒索者。她对其姐夫乔峰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乔峰的表现不如她所愿,她会拿出杀手锏——“你答应过阿朱姐姐要好好照顾我的”,以此让乔峰产生愧疚和责任感,达到控制和对他进行情感勒索的目的。

她错把这种对乔峰的控制当做爱情,而无视真正的问题——乔峰根本不会爱她。

然而,一旦情感勒索已然形成,就没有力量均衡可言。阿紫看似目的已经达成,而且乔峰在照顾她时,似乎俩人关系挺和谐。可是她心里知道那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因为乔峰对她的照顾是出于履行对阿朱临终前的承诺,而非乔峰对阿朱的那种爱和尊重。

实际上,真正的主动权在乔峰那里。

阿紫与乔峰如此,游坦之和阿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游坦之为了能够讨阿紫的欢心,可以为她做任何事,甚至不惜将眼睛挖出来给她。

在这两段关系中,阿紫始终是那个情感勒索者,她利用了乔峰和游坦之。

我们体内存在着促使情绪形成的神经束。这些神经束储存着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高兴、愤怒、罪恶感、不安和脆弱感等等。这些情绪形成于我们的性格特质和童年经历。

这些情绪体现了别人是如何对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过往经验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等。

生活中某件事情的发生会激起我们的情绪记忆,这种情绪控制了我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形成固定的反应模式。

通常情况下,情绪会暴露我们的弱点。情感勒索者很清楚我们的弱点,在他们担心失去而恐惧的时候抛弃同情心,利用我们的弱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作者还指出,是受害者在一步步向情感勒索者提供伤害我们的机会,是我们自己培养了情感勒索者。

只要没有直接反对,每一次小型的情感勒索都是在鼓励和强化勒索者继续侵害我们的尊严和完整自我。

在情感勒索中,双方没有平等可言,实质上是一方控制,而另一方委曲求全,进而丧失完整的自我和尊严。

那么,如何摆脱情感勒索呢?

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里给出了方法。

当情感勒索者对我们提出要求时,我们的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舒服,这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要听从它的指引。

当受到来自情感勒索者的压力时,当你对情感勒索者感到害怕、愤怒或者胆怯时,当你觉得自己受不了对方发火、哭泣、愤怒、强调你欠他们多少情时,请深呼吸,对自己说“我受得了”,连续说10次。

试着把描述你以往的行为改成相反的做法。如:

把“我的想法是错的”改为“我要得到我想要的,即使激怒情感勒索者也在所不惜”。

把“为这个事情吵架不值得”改为“我让对方知道我想法和底线”。

把“我会取悦别人,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改成“我和别人一样,做事是为了自己开心,我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感觉自己要被情感勒索者的压力淹没时,使用SOS策略。即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tegize)。

当情感勒索者对你施加压力,要你马上答复的时候,你要停下来告诉自己不能马上做决定,事情往往没有情感勒索者说的那么急,你必须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情感勒索者一再施压,你就心里默念“我承受得了”,并向他们重申自己的立场——我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你的要求。

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思考他们的话语和反应,详细包括面部表情、情绪和肢体动作,以及自己习惯性的想法和反应。

比如我们的身体反应是背后紧绷?脖子如抽筋?心跳加速?还是脸颊发烫?

找出我们的情绪引爆点。情感勒索者使用的字眼、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甚至是味道,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在我们心中激起特别的反响。它们会启动我们内心的信念与系统,让我们做出让步。

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所产生的忧虑、难过、罪恶感和责任感,都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认知。为改变这种我贬抑的模式,我们得先改变自己的信念。

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策略。

要求通常分为三类:即无关紧要的要求、牵扯到一些重要问题,而且已经影响到你的自我完整性的要求、重大决定。

不同类型的要求需要不同的决定和回应方式。

我们做到有意识的让步、有条件地应允。这类有技巧地拒绝可以帮助你实现“双赢的妥协”。

这类要求会使我们的内心明显感到不舒服。如果答应对方,则可能会明显违背自己的行事标准、是非观念甚至是自尊。

如亲戚朋友向你借钱,数额超出了你的能力或者说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违背职业道德要求;伴侣在你心情不佳或者身体状况欠佳时提出亲热要求,等等。

这时,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答应的话,会伤害我或者其他人吗?”就能轻易辨别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是否合理。

一个重大的决定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考虑,因为它关系到:

>一段亲密关系的未来

>与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关系走向

>是否继续留在一个不愉快的工作环境里

>一项巨额投资与支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做的是剔除那些你不能接受的要素,并将情感勒索者缺乏的“公平付出和接受”的观念重新注入进你们的关系中。

但是,如果对方存在违法、酗酒、吸毒、赌博、欠债不还、且拒绝承认或欠债不还;对你的身体进行虐待并威胁你的情况,你需要迅速做出决定并行动。

正确地区分要求的类型之后,我们可以用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以及运用幽默等策略摆脱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者喜欢通过吼叫、生闷气、装受害者、威胁或指责来达成目标。

而受害者总是想尽办法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以此来隔绝心中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

可是无论我们怎么说,似乎都是在火上浇油,让勒索者变本加厉。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对勒索者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绝对没错”,以此让勒索者成为一个被动的听众,让你以非防御性沟通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决定。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不妨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转移谈话方向。

当你希望对方改变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出改变。

在一段基本良好的关系中,我们通常会对对方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以此表达我们的感受。

运用幽默能让降血压、预防激烈的冲突,还能大幅减轻你的恐惧感。

情感勒索者会利用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来进行勒索,使我们屈服,并陷入“勒索——屈服”的恶性循环。

那些所谓的“为你好”,只有我们知道会生不如死。

要打破这种状态,就要破除旧的思维和应对模式,不断肯定自己。

在遇到情感勒索时,我们要停下来、冷静观察和思考,制定应对策略,使用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运用幽默等方式使自己得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从而打破勒索与屈服的恶性循环。

其实心理学的书有很多的种类,这就要看你喜欢哪一哪一种类型的了。目前我知道的有关心理学的类型,有关于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恋爱心理学,**心理学,职场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等。一般我都是比较喜欢看一些比较有趣的不是很专业性的心理学,里面没有那些专业术语,没有那些呆板的解析,让人难以读下去,这里说的有趣,并不是说那些漫画类的心理书,而是用一种第三者的口吻,或者说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语跟我们讲述心理学的故事,从而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心理学。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几本心理学的书是那个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等等,因为个人比较喜欢社交,而且比较喜欢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尤其是那些想法比较稀奇古怪的人,我觉得他们很有趣,跟他们交流很开心,因为他们的想法很丰富。就像高铭那样,他在采访那些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并不是以一种记者的高高在上的身份去采访的。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跟他们做朋友跟他们谈心。他在采访的时候,往往把自己看的很卑微,也就是相当于把自己的气场缩小,让他们的气场大过于他。将子的话,玩玩,那些精神病患者都会很乐意跟他讲述他身边的经历。

我觉得高铭是一个知识特别渊博的人,他在采访那些精神病患者的时候从来没有把他们当做精神病患者看,而是觉得那些人都特别独特,都有自己的想法,高铭甚至觉得他们是天才,有时候精神病患者讲述的东西过于深奥,为了能与那个精神病患者建立起话题,高铭还特地去听了专家的讲座,查阅了很多资料。

如果你想看以采访的形式解析心理的话我推荐你看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真的堪称经典佳作,相信你看了之后会喜欢上心理学的,其次是《能的解析》,这本书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我了解到他主要是讲述人的潜意识发生的一些比较稀奇古怪的事情,它主要讲述的精神病患者,因为潜意识而看到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画面,这本书是弗洛伊德比较有名的一本书,值得我们一看。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书籍,你可以选修社会心理学这一门课,老师会给你推荐很多关于这类的书籍,对你会很有帮助的。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内容简介: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疲惫”的原因,理性分析我们在面对真实生活时的心理动态,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扒开“活得累”这一状态的外表去查看它的真正实体,旨在引导读者正视自己的内心,正视所处的生活状态,才能逃离出当前“感觉活得好累”的困境。

岸见一郎

《你成熟了吗:一位老人经历世间百态的智慧》

《你成熟了吗?——一位老人经历世间百态的智慧》年纪会逐年增长,这对每个人都一样。

有的人恐惧长大,拒绝成熟,希望自己永远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无法接受大人世界的现实和残酷,充满戾气、不满与抱怨,而有的人则能坦然接受自己慢慢长大、成熟,再一点一点变老,并且人生并没有因为年纪的增长而失色,反而越活越精彩,心态也可以长久保持年轻的状态。

本书作者从自己80多年的人生阅历出发,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上,以东日本大地震等大事件及街坊豆腐坊的老太太等身边小事为例,通过“人生能只做‘对’的事”“渴望尊敬,会让自己与他人陷入不幸”“行使权力并非理所当然”等现实,探讨何谓成熟的人生,以及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给出读者如何活出成熟人生的建议。

曾野绫子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

这本小书,写给所有被生活所困、觉得事事都不如意的人。也许你觉得工作不理想、世界不公平,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毁掉自己的生活的” “人生的意义到底在何处”……

可世间的一切从来如此,也许我们恰恰是在精细琢磨、权衡利弊间远离了真正的幸福。

作者就生活、工作、恋爱中现代女性的常见困扰给出了自己的暖心建议。当你做到不被自己的理想束缚,也不被他人眼光左右时,才能无限接近人生的智慧和意义。

金子由纪子

《一个人的治愈: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度提起》

这山长水远的人世,没有人不曾受过伤,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时甚至是毫无防备,一句话,一件事,就让牵手成为陌路,让相守成为别离。还有那些避无可避的变数,挚爱离世、毕业、生病、失业、破财……更是伤得我们措手不及。

没有人喜欢这遍体鳞伤的痛,于是我们四处诉求,渴望同情,渴望理解。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真情流露换来的都是以下回应:

1、“不要难过了”“不哭了,乖”

2、“振作起来,你总会找到更好的”

3、“让他一个人静静”

4、“时间会治愈一切伤痕”

5、“为了谁谁谁,你必须坚强”

6、“让自己忙起来”

我们无法反驳这些话有什么错,但它们就是没有任何帮助,化解不了痛楚,反倒徒增伤心。而那些未了结的伤痕,一个叠加一个,不断累积,似要将我们吞噬。终究,我们还是要仰赖自己,走上治愈这条路。可,如何才能真正放下伤痛,完成治愈?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约翰·詹姆斯 (John WJames)

《如何独处》

《如何独处》内容简介:孤独,疏离,心底的声音总是与大多数人不同,努力挣扎却还是离世界认同的成功那么遥远。就要失去挚爱和信念,就要在喧闹嘈杂、五光十色的主流世界里绝望崩溃。害怕,愤怒,逃离……是自己病了还是这世界需要治疗?如何勇敢地紧握手中那份微小但弥足珍贵的力量,如何平静温暖地独处?

乔纳森·弗兰岑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疾病、离婚、失恋、暴力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们总把这类经历看作困扰一生的伤疤,因而成为创伤后压力的俘虏,痛苦不堪。心理学家史蒂芬•约瑟夫基于先贤、神经生物学家和积极心理学家的智慧,结合大量丰富的心理咨询案例,经过数十年研究,对“创伤即诅咒”提出反驳:对于很多人来说,压力或创伤经历也可以成为“积极转变的催化剂和发动机”。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讲述了许许多多背负巨大痛苦但仍然坚强的普通人的故事,指出创伤后成长的五个阶段和三大关键。作者史蒂芬•约瑟夫采用科学有效的THRIVE心理复原模型,细致讲解人们如何通过六个步骤在创伤后实现自我成长,过上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献给所有不愿被伤痛击垮的人,在创伤到来的时候,做出最漂亮的应对。

史蒂芬•约瑟夫(Stephen Joseph)

《活着就很伟大》

《活着就很伟大》这本书是在探寻挣扎的意义,它讲述了一个身患抑郁症的少年是如何度过那些无人理解的岁月与时光,不美化,不做作,完全真实并且真诚的记录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情绪和生活。从毫无希望的生活中寻找活着的意义,从无法入眠的深夜里获得一点点求生的毅力,从此我们知道,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完美,而在于我们治愈和接受自身黑暗的能力。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活着就非常有意义。

凯文·布雷尔

我给你介绍一些: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

《危机干预策略》(上下册)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上下册)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册)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上下册)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理智胜过情感》

二、心理学导读系列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期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

《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

《认知心理学》

三、大众心理学系列

《快乐处方》

《释放单飞的心灵——离异者的心理调试》

《日常心理趣味小百科》

《“消极”思维的力量》

《战胜疼痛》

《请理解我》(第二版)

四、其他心理学丛书

《夫妻心理治疗与辅导指南》(上下册)

《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

《走出婚姻暴力的阴影》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

《直言相告:儿童精神健康与调节》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

《儿童短程游戏心理治疗》

《心理问卷与调查表》

《心理测验与考试》

《广告的心理原理——广告的心理历程》

《战胜焦虑》

《克服恐慌》

《互联网心理学》

《为了永恒的爱——有效地化解夫妻间的分歧》(万千教育)

《男人心女人心》

《精神创伤之后的生活》

《找到适合你的职业——告别烦恼走向成功》

《关爱治疗奇迹——全新康复理念》

五、女性抑郁与心理调节

《压抑的女性》

六普索心理大师丛书

《化解冲突》

《消除抑郁》

《克服紧张》

《积极心理治疗》

《心身疾患完全治疗手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3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