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激励理论又叫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
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
皮亚杰理论的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含义可能是:儿童从他们作用于环境的动作中建构知识。
物理知识是通过作用于物体的动作而建构起来。真实的“树”的概念,只有从儿童作用于树的动作中获得,只能由儿童作用于树的动作来使之精确化、复杂化。树的图画,有关树的故事,有关树的读物都不能使年幼的儿童建立起完整的树的知识。
逻辑数学知识也是从作用于实体的动作中建构起来的,不同的是,在这里最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的动作本身,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客体。儿童无法仅凭耳闻或者阅读来建构数量、长度和面积等概念。
社会约定知识的建构依赖于儿童对他人的作用和同他人的相互作用。同样,这种形式的知识也不能通过言语或其他符号手段来直接传递,它只能是建构起来的。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皮亚杰理论的这种基本含义是清楚的。如果说教育的一个目的是帮助儿童认识获得知识的话,那么,采取教育方法时,就应当考虑儿童是怎样获取知识的。许多儿童之所以不学习,就是因为他们的确不能够理解要求他们学习的那些东西。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创造更为丰富的学习生活环境,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充分参与学习,让他们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自己的新的认知。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约定知识(合作)都会在综合性学习中获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