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价值观教育价值体系个性化层次学生情感终极目标价值观的建构。价值体系个性化层次学生的情感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控制着他的行为,并使他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时所学得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
1、首先帮助幼儿理解上下 、前后方位词的意义
正确理解方位词是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基础。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家长在进行空间方位教学时,应该用幼儿熟悉的、真实可见的物体来进行空间方位描述。例如摸摸你的小脑袋,这是上 ;敲敲你的小脚丫,这是下。
2、充分利用生活环境,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空间认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家长需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探索机会并加以影刀。
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取放物品,按照指令整理物品“把袜子放在裤子上”“把蓝色的积木放在红色的积木后面”
3、营造环境 ,引导幼儿大胆地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家长要创设一个让孩子能说 、想说、敢说的氛围。例如,在生活当中让孩子帮忙找东西,请孩子说一说东西在哪里,不要用手指。表达时要求准确表达,例如说出什么物体在上,什么物体在下。
4、制造问题和冲突,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走在发展前列。根据小班幼儿空间方位认知的发展的特点,我们知道小班幼儿的现有水平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区别上下和小区域的空间方位,那幼儿发展的潜在水平则可以向以客体为中心、稍远的区域、左右方位关系拓展。
因此家长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制造出新的问题,让孩子进行讨论、猜测,进而让孩子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顺应外在变化的要求。比如当孩子认识了前后之后,把东西换一个方向,看看孩子还会不会,大部分小班幼儿无法理解位置的变化。
延续前两周的大脑课程,第一场讲如何以游戏玩耍掌握学习关键期、第二场讲阅读对大脑的助益,这一场的主题是情绪发展与情感教养,无论大人小孩都应理解情绪如何发生,进而了解如何辨识、处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跑在大脑的前头的,在我们想要发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之前,全身就已经迅速地有了反应:愤怒令人全身发抖、激动得
延续前两周的大脑课程,第一场讲如何以游戏玩耍掌握学习关键期、第二场讲阅读对大脑的助益,这一场的主题是情绪发展与情感教养,无论大人小孩都应理解情绪如何发生,进而了解如何辨识、处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跑在大脑的前头的,在我们想要发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之前,全身就已经迅速地有了反应:愤怒令人全身发抖、激动得心脏噗通噗通跳、紧张得肠胃跟着打结⋯⋯我们先理解情绪怎么产生、会造成什么可怕的影响?再思考如何让情绪更快恢复平缓。
以前的父母,看重孩子怎么变聪明、学业进步,过去的亲职课程也就顺着以此为主题。传统中,华人并不看重情绪议题,喜欢压抑、贬抑情绪,认为好的情绪就是没有情绪。然而,近几年国内外流行起「正向心理学」、「快乐学」,大家意识到:怀抱着正向愉快的情绪过日子,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了人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满意的程度。
>> 延伸阅读: 什么是正向心理学?正向心理学,就是找出孩子正面的能力,平衡他们负面看待自己的情况。遇到压力时,因为了解自己掌握的资源与能力,就能比较容易过关。请参考 《正向心理学:聚焦在对孩子行得通的事》 。
大人们往往很讨厌孩子苦着一张脸、但又不允许孩子得意忘形,不高兴不行、太高兴也不行。在华人传统的价值观里,喜欢的情绪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喜怒不形于色」,并不喜欢情绪外露的人。
于是,当我们观察到现在的孩子更能言善道、更聪明,往往却觉得他们好像更「讨人厌」一点了,每个孩子都有些说不上来的状况──不太会和自己相处、也不太懂得与人相处。这其实突显了情绪教育的重要。
周老师提到一个悲伤的案例:一个资质优秀的孩子,因为学习挫折,而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孩子的母亲是周老师的朋友,在谈及这件事时,孩子的母亲提到,其实这个孩子有想过要转学换环境,但当时母亲觉得可以再试试看。事后大家在想,是不是若是让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情绪,他在这个关卡就能安全过关?
以身体来调节情绪
如果孩子是一个从小就爱发脾气、容易把自己情绪表露出来的孩子,这种孩子很快就能让人发现他的状况。真正让人担心在意的,是什么苦难都往心里吞的乖孩子,他们无法消化自己的情绪、也无法拿出来讨论。
有没有想过情绪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情绪?你的情绪在哪里?
我们以前都会觉得,情绪在「心」里,但实际上 情绪是在「大脑」里建构、接着引起全身的反应 。紧张时会肚子痛、生气时会全身发抖、激动时心脏会噗通噗通跳⋯⋯情绪与全身生理连通, 人类的情绪由全身身体激发,因此反过来说,要调节情绪,也要从身体的状况来调节。
心情不好时,有的人会说要「转念」,但往往怎么转念也转不过去。与其坐在那边想破头,不如去吃顿好的、去外头跑跑步⋯⋯让身体反应调节情绪。 与其教孩子「你不要生气」、「你要想一想这样生气有用吗」,有时倒不如带着他去跑一跑。
科学家早期执行脑科学研究时,利用脑波 (EEG) 等测试工具,多数只能做出认知的研究、无法从实验结果确认出情绪到底是从哪块脑区运作。后来才发现,人的情绪运作并不在大脑皮质,而是在大脑的边缘系统。大脑边缘系统的运作和大脑皮质不同,边缘系统与生存有关,都是反射作用,不需要经由意识思考、也无法由意识控制,就像是拿手电筒照瞳孔,我们无法控制自己、要自己的瞳孔不收缩。
人的情绪是出自于反射,在我们想以意识去控制之前,情绪就已经发生了。我们常说「情绪淹没理智」,因为情绪发生后,反射的速度比认知回应的速度来得快,所以无法经由意识去控制情绪。海马回处理情绪记忆 (曾经发生过的情绪反应) ,以迅速反射处理。
情绪不只受制于当下的情境,还与过去的记忆有关。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会影响我们如何处理情绪。
不强求去除情绪,情绪是生存的必要反应
情绪可以透过学习来控制,但效果有限且缓慢 。 但人若没有情绪,真的能过得更好吗?有些宗教主张人去除欲求、没有七情六欲,就能修道成仙,但是从婴儿来看,人类的婴儿有情绪,可以帮助他生存——越高等的动物越需要父母的哺育照顾,脆弱无助的婴儿活下来的方式就是靠著自己的情绪表达,大哭要求父母帮他换尿布、喂奶、讨抱讨玩,展现笑容安辅照顾者的心、让照顾者觉得「再累都值得」。
孩子真正开心的笑容,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才会发生。在新生儿初生之时,多半都是在睡梦中笑,睡眠中进入眼动期后自动牵动的反射反应。
婴儿的哭、笑、害怕都是生存必要的反应。婴儿的存活与他的情绪有关。婴儿到了有意识的时候,会开始有生存的恐惧:对主要照顾者离开自己身边,会有分离焦虑;开始会爬后会开始怕高,爬到床边就开始怕掉下床,学会走路后才渐渐消除对床的高度的恐惧。这都是为了自我保护。
早期治疗躁症患者的做法是额叶切除术,切断额叶与大脑的连结。1930-1940 年代觉得这种方式非常稳定,因此大幅采用这种方式来治疗精神病患。但后来发现,虽然截断了病人的情绪与认知之间的连结,让病患看起来变得非常稳定,但病人从此不再有情绪:不再觉得快乐、也不再觉得悲伤。而且,患者在术后五到八年左右,自杀率非常高。
研究发现,接受额叶切除术的患者,失去情绪后反而感受到巨大的空虚与痛苦,觉得不再被需要,活得生不如死。这让大家发现,移除情绪并不会让人过得超脱自在,反而让人觉得生命失去意义。因此, 我们需要的不是拿掉自己的情绪,而是学习如何与情绪共处。
冰山下的秘密:人类情感基本模式的形成
如果把情绪情感看成一座冰山,水面上的冰山是情绪的学习,懂得情绪发生的道理;水面下的冰山则是情感人格,原本就建立得健康正面的情感人格,对任何 都能有正常的反应,但情绪人格如果隐含许多破碎与伤害,人就会迅速的反应出愤怒受伤的回应。
周老师举了个简单明了的例子:有个学员去学了 EQ 课程,了解情绪怎么来、怎么控制情绪,抱定主意回家要笑脸迎人地对待伴侣,但是回到家中打开门,看到伴侣和平常没两样的白目行为后,还是非常直觉地「整把火都上来」。
人可以学习到很多面对情绪的技巧,但是真正改变情绪的反射反应,是很难透过短期学习改善的。
精神分析学派利用墨渍测验来分析患者心理,发现患者们解释墨渍的样貌,都是在描述人生经验里历经过的某个片段。累积大量的墨渍测验研究后发现,成年之后成为精神病患的人,共同点在于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童年。人类的情感人格建构的时期,就是童年时期,彼时若有童年创伤,会影响成长后的待人处事、伴侣关系,甚至代代相传下去。
动物行为研究兴盛之时,有人以动物来做依附研究,知名的「恒河猴实验」里,让与母猴分离的新生小猴与铁丝网母猴 (上头有奶瓶) 与绒布母猴 (未提供生存所需的乳汁,仅提供抚触) 。
虽然传统都认为「有奶便是娘」,但小猴仅有饿到不行的时候会去找铁丝网母猴,大部分时候还是依附在有温暖怀抱的绒布母猴身边。下一版本的实验,将绒布母猴移除,实验结果发现,没有得到依附爱护的小猴,到了成年后完全无法与其他猴子相处,甚至在 期时也还是会攻击异性。对动物而言,传宗接代是重要的本能,在 期无法与异性接触,是一种严重的失能。
>> 参考资料 :恒河猴实验的结论中指出,爱的本质就是 提供孩子柔软的接触、轻微的晃动、有互动的游玩 ,欲知更详细的实验过程请参考泛科学网站的 《科学话猴年恒河猴宝宝和他的绒布妈妈》 。
周老师再举一个例子,主角群是二战后罗马尼亚的战后孤儿。由于战后人手与物资缺乏,育幼院无法妥善地照顾孩子,因此孩子们仅有一天两次的便溺清洗,奶瓶就垂挂在婴儿床前供孩子们自行取食,无法有更多的人力为孩子们抚触、关怀他们的感受。
研究者进入育幼院时后发现,不若一般婴幼儿群集的地方有大量的婴儿哭声 (前面有提到,婴儿的哭与笑都是其本能求取生存的反并) ,院中仅有零星的哭声,看到大人也眼神空洞、不讨抱,重复地搥打自己或摇头,就学时发展迟缓、专心度极低、无法维持稳定的感情与工作。这些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长大后高比例地成为精神分裂患者。足见爱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
脑科学研究者比对受虐儿与其他儿童的脑部,发现受虐儿的脑区明显有缺损,后颞叶严重萎缩。研究者观察身体受虐的孩子,推测极度恐惧中成长的孩子,脑内有高浓度的可体松,损伤了孩子的脑部发展。如同前两周的课程中提到,0-6 岁是孩子大脑的重要发展时期,童年脑内压力荷尔蒙过高,会重创孩子的大脑,且是永久的损害。不仅是身体受创的受虐儿,孩子长期被父母恶意的责骂、羞辱、刻意忽视,或是孩子作为父母家暴的目睹儿,亦会有大脑发育不全或缺损的问题。
温暖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互信互爱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若我们希望孩子好,不应该是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去训斥他、紧迫盯人地监督他做功课,而是给他一个好用的大脑、稳定的人格。华人重视「亲子轴」胜过「夫妻轴」,非常在乎维系亲子关系、却略过了夫妻关系的经营,但破碎不安的家庭却容易重创孩子的大脑。
很多夫妻说「我们都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但飘散在家中的气氛,孩子都知道。童年时期观看到父母的夫妻关系,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情感关系,几乎会复制相同的状况,让悲剧一代传一代。
如何教导孩子「情绪」?
情绪学习通常要学三件事:
情绪表达小孩最初的情绪学习是在情绪发生后马上反射性地打人、丢东西,此时的策略是 「教孩子把情绪说出来」 。
有很多人单纯告诉孩子「你要把情绪说出来、不要用哭的」,但孩子的语汇有限,无法传情表意,根本没办法做到「把情绪说出来」。这时大人要举例让孩子知道可以怎么表达,不要单单只是要孩子说。
教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之后,还要让孩子知道「不要乱说」。
例如:在公车上,孩子大声说「那个阿姨好胖喔」,这时可以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说,不喜欢你话里的恶意」。
孩子要学习情绪规则,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出正确的回应。什么时候怎么表达,对方才不会觉得受伤?别让孩子变成一个伶牙俐齿到几近白目的孩子。 情绪表达要传达内在状态(学着说出来)、符合社会文化(不要乱说)。
情绪理解
带着孩子理解情绪背后是什么?为什么?
有的孩子情绪语汇非常少,开心就是「爽」、反之就是「不爽」,但是为什么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却说不上来。 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当下的感受是哪一种情绪、知道现在的状态的命名是什么(开心、难过、愤怒),和他一起探索为什么发生。不要让孩子在朦胧的状态中成长。
情绪调节
当有极端的情绪状态(大喜、大悲),要怎么回到正常的情绪状态?试着找到自己的调节方法。 周老师带着大家思考,面对情绪发生时,可以做什么事帮助自己恢复过来?有的人选择运动、有的人需要找人倾诉、有的人想要一个人静静⋯⋯每个人的方式都不同,对他人有效的,未必对自己有效。 但比较令人在意的是「想不到要怎么调节情绪」无论如何,需要有几个对自己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不要只是被动地面对情绪、千万别「把情绪放在心里,让它随着时间慢慢走开」。若不调节情绪,压力荷尔蒙会累积在脑内,长期影响大脑,久了可能转换成忧郁症,而忧郁症又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显见情绪调节策略的重要。 协助自己也协助孩子找出各自的情绪调节策略,是一生受用的。
要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平常的水准,是一个平和愉快的人,还是容易紧张焦虑的人?长期紧绷负面,要练习刻意训练自己健康快乐的习惯。大人先练习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自然会有更好的情绪管理。
各种时期的情绪管理
婴幼儿期
过去老一辈的人会说「孩子不要抱,抱着会宠坏,不抱他以后就不会爱哭了」,但是孩子不哭了,可能只是「习得的无助」,发现父母对他的哭泣无动于衷,所以才放弃表达自己的情绪。
建立孩子的安全与信任感是重要的,多抚触、拥抱、互动。当孩子发出啼哭,试着帮他处理他的问题,例如:顺时针的腹部 ,帮孩子排除胀气。孩子肌肉张力不佳,要帮孩子强化肌肉, 时就以身体中线为中心,由外侧往内按,反之,若要帮助孩子肌肉放松,就由孩子的中线往外按。
在婴儿还不会说话的「前口语期」,可以教孩子使用婴儿手语进行沟通。婴儿手语不必刻意去学,只要亲子之间可以沟通几个日常经常需要的动作即可,例如:谢谢、帮忙、吃、还要、没有、等等、抱抱、水、ㄋㄟㄋㄟ⋯⋯如果真的无法自行设计手语,可参考「台湾线上自然手语」。
>> 延伸阅读 :若想学习自然手语,可参考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台湾手语线上辞典 」。
孩子同时学习口语加手语,不会因此使得孩子的口语发展落后,反而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提早完成。
幼儿期
教孩子把自己的状态说出来。使用丰富的情绪语汇,以正面语汇来说,「高兴」、「得意」、「喜悦」、「舒适」的状态都不同,让孩子能够用更精准的语汇描述自己的内在状态。情绪语汇太少的孩子,生气也说「生气」、难过也说「生气」、焦虑也说「生气」,难以厘清自己的状态。
周育如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表达情绪的游戏:引导孩子用「高兴、生气、难过、害怕」四个基本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一阶段: 描述「我的情绪」 ,「我觉得很○○,因为⋯⋯」 第二阶段: 描述「他的情绪」 ,请参与者 A 描述参与者 B 的情绪,让 A 可以练习观察描述 B 的外显情绪,接着请 B 确认他的真实感受,让 A 可以练习如何观察他人的情绪。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把眼光放到别人身上,久了孩子会去留意他人的状况,「今天他看起来很开心,但是他发生了某个事件,我跑去安慰他」。 第三阶段: 描述「最⋯⋯的经验」 ,把情绪卡片正面朝下,让参与者抽一张牌卡,借由随机取得的情绪词汇回想自己过往的情绪事件。真实历经的、带着情绪的生命经验,可以引导出孩子最丰富的表述。孩子如果能自在地习惯与人分享情绪经验,有时可以听到很多孩子之前没提过的经验 。周育如老师说到,她在幼儿园的教师培训中,有个老师分享课堂上的情绪练习经验,当孩子分享到:「在万圣节活动的那段期间,看到地下室的道具,让我非常害怕。」孩子的这段分享,让老师和家长追本溯源地找到孩子当时害怕自己睡、尿床等异常反应,但是要不是因为这个活动,孩子就把情绪放在心底,师长们完全找不出这些反应的来源。
大人的情绪学习
快乐的三个层次是:
感官的快乐: 吃好吃的东西、穿漂亮的衣服等等感官的、即时的享受。 幸福的快乐: 延宕满足,获得比较深层的快乐,像是:忙了一天,看到孩子睡着的平静的脸;考前努力苦读、无法玩乐,一周后考试成果揭晓,看到漂亮的成绩。 意义的快乐: 纯粹是完成了有价值的事,像是当志工。大人往往已经忘记什么是感官的快乐,随着成长、承担责任,不太敢也不太去寻求感官享乐。但周育如老师建议在座的大家,「如果觉得好累,觉得快要燃烧殆尽,要给自己放个假。你要想,所有的快乐都是赏赐给你的,应该去享受它。」
人去追求幸福与意义是必要的,感官享乐的确是一时的,但是如果能够提升自己的能量,感官的快乐也是很有用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处理情绪是不容易的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修复很难。有一些情感上的伤害,不是知识学习就能做的,也许可以用 重建爱的关系。 的对象可以是早产儿、婴幼儿,甚至是青少年、夫妻、年迈的父母。
周育如老师提了一个案例:一个国二女孩的母亲,为了女儿半年不和她说话而困扰,周老师提议可以帮孩子做手臂 ,后来也顺利成为这对母女之间的关系重建的开头。也许大家可以试着由此来作为接触的开端。
周老师与听众的 Q&A 时间
Q: 幼教老师提问:在教学现场遇到分离焦虑很重的孩子,对年长老师特别排斥、又只信赖特定单一的老师,希望知道怎么协助这个孩子?要怎么做对孩子才是好的?
A: 要倒带回想一下,孩子怎么从家庭衔接到幼儿园的?孩子可能在情感上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抓紧的人」,也许那位老师是孩子第一个抓到的人。通常孩子入学两三周后会状况比较好,不过如果两三个月后还是这样,可能需要了解他的家庭状况。
在学校,可以给孩子一个任务 (喂小动物或是帮盆栽浇水) ,或是找班上的哥哥姊姊当小天使来帮忙顾这个孩子,让孩子的情感转移过来。
在教学现场里,老师的作为也很重要:老师有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互动吗?有协助他转移情感吗?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是谁?老师可以朝这些方向试试看。
Q: 在演讲的开头有提到孩子想转学的问题,我们怎么确认孩子是可以再撑一下、面对挑战的,还是要帮助他跳过这个关卡?
A: 孩子怕失败,可能是过往父母总是过度赞美,孩子做什么得到的回应都是「你好棒」,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不敢面对失败。活在掌声中的孩子,反而会担心自己做不好。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游戏经验,让他练习有输有赢,家长不要过度介入,适度的让孩子随便乱玩。让他在游戏的开心中,自然得到「内在酬赏」 (由学习者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所获得的满足) 。
Q: 提问的家长提到,自己没有自己情绪调节的策略,不过因为青少年时期刚好有机会可以大量运动,因此顺利移转了情绪。在过去经验中,发现很多情绪表达不好的孩子,往往选择的情绪调节的策略就是「吃」,反而造成情绪容易起落的孩子都很胖。带领孩子懂得情绪变化后,要怎么找出一个规则,让孩子去找到健康又好的策略?
A: 大人如果从来没有被好好被关照过情绪,内心里会有个受伤的小孩。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有需要被修复的地方,但是却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可以试着把自己情绪波动的事件记录下来,知道是谁、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不要去试着评论自己的负面经验,单纯记录就好。一周之后就会找出自己情绪反应的模式,可以找出情绪的起点在哪里。 帮助自己把情绪问题从潜意识浮到意识层次,才能处理它。
如果父母有在小孩面前示范一个合宜的情绪调节策略,孩子是会模仿的。例如某天下班对孩子宣布,「我今天上班被老板海削一顿,心情不好,想出去散步,谁要陪我去?」孩子会知道这是一个情绪调节的好策略。另外,孩子过度采用情绪调节的策略,应该先帮他找出源头造成情绪的起点,去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再来考虑策略的合宜性。
个人心得:一起听情绪说话
回想起来,有时候要学习怎么好好地和孩子说话是困难的,以我自己而言,在我成长的年代,还是个学生家长会送藤条和木板、欢迎老师打小孩打到变乖为止的时代。那时的我们也一如周老师在课程前半段提到的,长辈们会希望我们完全没有情绪,乖巧听话。
现在我们鼓励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应该对应地疏导他们的情绪,听懂每一段情绪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拥抱快乐、拥抱雀跃的孩子,也接住负面情绪、成为接住情绪下坠的孩子的网。
正好课程结束后回家的路上,看到 YouTuber 囧星人在 facebook 上提到她的童年创伤经验:「我一直想让家长知道,我不介意你们做过什么或没有做到什么。记忆中,父亲为生意焦头烂额的样子、继母手腕上一道道的割痕、电话里传来母亲的哭声,我那时还不十分明确什么感受,如今体会到,我的痛苦一部分来源于看到应该保护我的大人们如此脆弱无助。」
每个人都会用各种方式记住事件与背后的情绪,也许需要的正是周老师提到的情绪策略,让各种情绪现场能开出一扇门,能够让背负压力与情绪的人得以顺利的离开令他痛苦的环境。远离了,回头再看,负面情绪才能成为成长的能量。
推荐给想学着听懂情绪背后表达的真实情感的你!
相关连结
2017亲职力父母教养学堂:亲子教养的 10 堂黄金教战课 四月课程:周育如老师告诉你大脑与学习的小秘密(已告一段落) 五月课程:王意中老师带你了解孩子本质、搞定小孩 六月课程:廖笙光老师帮助孩子增进专注力
*本篇文章由热血青年很向上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三角形、方形组合建构表现房子的房顶和墙面。
2、愿意添加小门等装饰部件,丰富作品。
3、能有序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有建构三角形和方形的经验。
物质:各色雪花片、房子、课件。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逐一演示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2)出示方形,“这是什么形状?”
“它想和三角形做朋友,瞧它站在了三角形的什么地方?”(下面)
“它们站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观察房子,了解房子的组成部分。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房子的外形结构特征(房顶、房体)。
(2)师生共同小结:房顶是三角形的,房体是方形的。
3、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教师和幼儿尝试房顶与房体连接的方法。
重点帮助幼儿掌握三角形和方形的连接且牢固。
4、展览评价。
(1)介绍作品。“你建构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插的?”
引导幼儿从房顶到墙壁到装饰物进行有顺序的介绍。
(2)集体欣赏,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延伸活动:
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中尝试建构自己的家。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2设计意图
在开展"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愉快地畅谈家乡的美景,特别是讲到家乡的水库时,幼儿更是激动不已,大胆的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一些设想。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在结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家乡的水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设计了这一活动,期望孩子们通过亲身的创建去感受水库的美,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从中享受创作、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
游戏目标
1、在参观水库的基础上,感受家乡水库的雄伟、壮观和美丽,启发幼儿用各种材料搭建水库,学习搭建高山、大坝、栏杆、水闸、别墅的技能。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3、养成幼儿合作交流协商的习惯。
4、积极参与搭建活动,体验创建的乐趣。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组织幼儿参观汀溪水库。
2、材料投放:水库的照片,(山、水、坝、闸门、亭子、房子、水池、小溪)的,各种塑料积塑,废旧箱子、纸盒子、三合板、泡沫、矿泉水瓶、毯子、蛋架、鹅卵石、椅子、木棍、纸筒、瓦楞纸、皱纹纸、腊光纸、塑料花叶、树枝等辅助材料。
3、场地准备:大操场。
游戏过程
一、提出命题,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1、引导幼儿边看照片边回忆水库的景色。
师: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汀溪水库的时候看到哪些景色?
幼:有大坝,大坝是用鹅卵石砌成的,可好看啦!
幼:有大闸门。库区有很多水,水中有塔。
幼:有山、树,还有别墅、高楼、亭子。
幼:大坝下面有水池、小溪,小溪有很多鹅卵石,可好玩了。
(孩子们讲到家乡水库的景色时,激动不已,能大胆的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水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分组拼摆,弄清水库的建筑布局特点。
师:水库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它们分别建在什么地方?请小朋友小组讨论,再用老师准备的小拼摆出来。
(孩子们在小组中激烈的讨论着,都想把自己心目中水库的景物布局告诉大家,他们边讨论边拼摆边调整,最后达成共识确定下来。
师:请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水库景物的总体布局。
A组幼:先摆大坝,大坝上有大闸门,大坝的上面是库区,库区四周围着山,大坝下面是水池、发电站,闸门下是一条小溪。水库附近有亭子、别墅、高楼。
B组幼:库区是由几座大山围起来,库区前面是大坝、闸门,大坝下面有许多水池、还有发电站,闸门下是一条小溪直通同安城。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水库景物的布局再摆一次。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先从哪里摆,最后老师选定从库区开始布局,孩子们讲,师在黑板上摆,最后师生一起摆出满意的布局。)
二、创建汀溪水库。
1、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选择不同材料想象建构水库。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小朋友也来创建一个美丽的汀溪水库,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材料?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材料。)
幼:哇,这么多材料,有泡沫、积塑、盒子,纸筒。
幼:还有蛋架、毯子、鹅卵石。
……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材料建构大坝、高山、高楼、小溪等?
幼:我要用积塑、盒子搭建别墅、高楼。
幼:蛋架上有一粒一粒的真象大坝上的鹅卵石,我就用它来建大坝。
幼:我要用箱子建高高的大坝,用硬纸板、纸筒建闸门。……(孩子们兴奋的讲出自己的想法,还能互相分析出哪种想法好,适合。)
2、根据游戏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合作。
(1)首先确定布局,然后按照布局和幼儿的意愿分配。
师:现在我们都来当当设计师,一起来安排场地的布局:大坝、库区、高山,水池、房子等要安排在哪里?
幼:从上面安排到下面,先定库区高山的位置,接下来是大坝闸门,再接下来是小溪、水池、发电站,最后在两边搭建房子。
幼:先在场地中间定大坝闸门的位置,大坝的上面是库区,下面是水水池、小溪、发电站。……
师:小朋友真厉害,现在你们指挥老师用粉笔把整个水库的场地布局画出来。
(师在场地上画时,孩子们在一旁指指点点,真像一群设计师在旁指导。)
(2)商定材料的取放及人员的安排。
师:水库的工程太大了,我们要分成四组来搭建,一组建库区,一组建大坝,一组建水池、小溪、发电站,一组建高楼、别墅、亭子。我们就选四个组长来负责吧,请小朋友推荐一下。
(先由幼儿自由举荐,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协商后确定出四个组长,由组长担任总设计师。)
师:我们分成四组进行搭建,可现在材料又都放在一堆,在建构时该怎么取放材料呢?
幼:需要什么材料自己去挑,去拿。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3游戏来源:
我园去年9月搬进像城堡一样的新幼儿园,孩子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我班幼儿喜爱建构游戏,并且在建构游戏中也能锻炼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应为他们提供能吸引幼儿在一起合作的材料,并视主题需要提供不同材质的游戏素材,如成品玩具、半成品和废旧材料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针对遇到的平衡、空间和结构的难题,能共同动手操作尝试解决。设计此次建构游戏,旨在让孩子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搭建,能在活动中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并能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和半成品进行搭建,让孩子们对幼儿园能进一步了解,亲手利用各种材料搭建幼儿园,增强对"我爱幼儿园"的情感表达。
游戏名称: 大班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
游戏目的:
1、通过《我的幼儿园》主题建构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建筑构造;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并能根据搭建对象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搭建;
2、体验合作搭建、共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加深对"我们的幼儿园"热爱之情。
游戏准备:
牛奶盒做的砖块、奶粉桶、泡沫垫、积木、PVC管、动物模型、钢管、各种建构玩具。
游戏过程:
一、引出主题
1、观看"白雪公主"视频皇宫像什么?
2、出示多种城堡找一找城堡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2、幼儿讨论搭建幼儿园的步骤,教师做总结。
二、认识材料
1、出示多种建构材料认识这些材料吗?请说出它的名称这些材料分别可以用来搭建哪里呢?
三、设计图纸
1、推选设计师
2、幼儿在讨论中设计出"我的幼儿园"图纸
四、幼儿尝试搭建
1、幼儿分组按照搭建步骤开始搭建
2、遇到困难,师幼讨论并解决。
困难1:幼儿积极搭建却忘记给教室留出入口,导致人员不正常进出。
解决:将每个教室取出一块砖,作为门口进出。
困难2:为二楼铺地板时发现泡沫垫没有支撑物不能平铺。
解决:发现新的材料"钢管",可以作为支撑物将泡沫垫平铺。
3、参观搭建的幼儿园
五、搭建更加完美的幼儿园
1、幼儿讨论还想要为幼儿园搭建什么(动物园、荷花池)
2、讨论动物园、荷花池里有些什么
3、推选设计师并绘画出图纸
4、分组搭建动物园与荷花池
5、与幼儿园合影
六、游戏回顾与评价
1、在搭建过程中都用到了什么材料和方法?
2、回顾搭建时遇到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法。
3、如果再搭一次想要做什么改变呢?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4活动目标 :
1、运用学过的围合、连接、对称排列等技能搭建公园。
2、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建构经验来参与布局,完成大型建构主题。
3、培养幼儿爱护建构成果和建构材料的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材料准备 准备:
1、教师布置好游戏场景。
2、结构材料:雪花片、立体建构积木、软塑小精灵等。
若干辅助材料:鹅卵石、皱纹纸、硬板纸、罐子等。
游戏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复习儿歌《秋风》。
2、秋天的公园会有些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想象鼓励创造
1、老师这里有几张设计图,请幼儿根据设计图来用各种材料来建构一下。
2、出示,介绍建构内容及材料运用。
三、交代建构要求:
(1)我们走路时在哪儿走
(2)碰倒了别人的积木怎么办
(3)建构时声音要小点,完成了要学会收拾。
2、幼儿自由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建构。
四、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五、游戏评价
1、今天你用什么材料,完成了什么作品
2、师幼共同介绍美丽的公园。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5游戏目标:
1、让幼儿利用雪花片巩固插接技能,表现花的美丽。教育幼儿花儿好看我不摘。
2、在建构时保持活动室安静,培养幼儿初步的建构常规。
游戏准备:
大小雪花片若干筐,美丽的花园若干张。
游戏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建构兴趣。
1、教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蝴蝶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到公园里去玩吧!
(出示)公园里真美呀!有什么呀
幼儿:有好多漂亮的花。
2、教师:看看,花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儿:有漂亮的颜色。
幼儿:有花瓣。……
3、教师:现在老师来给宝宝变个魔术,请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雪花片建构的花)
这朵花是什么做的你们想不想用雪花片也来变一变,变出一朵美丽的花
4、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花儿是怎样搭出来的先找一个雪花片,然后再找另外一种颜色的雪花片,小嘴和小嘴使劲亲一亲,看一朵美丽的花就完成了。
二、教师交代任务,幼儿尝试建构。
1、教师:在建构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雪花片在插接的时候,要插在凹槽里。
2、幼儿分组建构,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游戏,讲评幼儿作品。
1、教师:呀,小朋友真棒,用雪花片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花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哪一朵花最漂亮
2、对能按照颜色搭配的幼儿给予表扬。
3、表扬在建构时常规较好的幼儿,如:能够轻拿轻放、安静地整理积木、建构时仔细认真等。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会运用插接的方法将雪花片连成一条,成为可爱的毛毛虫。
2、学会轻拿轻放积木,养成良好的建构常规。
材料准备:
大、小雪花片;成品“毛毛虫”两个。
游戏过程:
一、设置“毛毛虫”玩游戏的情景,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1、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毛毛虫妈妈带着孩子到公园里去玩了。
2、(出示毛毛虫)妈妈带着孩子一会去滑滑梯,一会去荡秋千,可开心了。
二、介绍“毛毛虫”的建构方法。
师:宝宝们有没有发现毛毛虫是用什么做的
幼:积木。
师:谁发现了毛毛虫的身体是怎样连起来的呢
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师:宝宝们观察的真仔细,毛毛虫呀是用雪花片一个一个插在一起变出来的。小雪花,小雪花,张开小嘴巴,你爱我,我爱你,小嘴用力亲一亲。(边念儿歌边示范)
三、幼儿自由建构,老师介绍建构常规。
1、师:毛毛虫妈妈生了好多的宝宝,请小朋友帮忙把她的孩子请出来好不好宝宝们在搭积木的时候要轻轻地拿积木,轻轻地放积木,不能抢。比一比哪个宝宝搭的毛毛虫最可爱。
2、幼儿进行分组建构,教师巡视,并适时给予指导。
3、适时给予个别幼儿指导与帮助。
四、结束游戏,讲评游戏。
1、师:毛毛虫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请宝宝们把毛毛虫宝宝送给她吧。
2、刚才宝宝在送毛毛虫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毛毛虫的身体断了,这是为什么呀(再次强调插接的方法,并一起念儿歌)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能对动手建构的产生兴趣。
2、尝试一种材料多种砌法与用几种材料共同建砌。
3、体验建构的喜悦。
4、具有初步的的合作意识,尝试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观察过转椅和攀登架的外形特征
2、物质准备:胶粒,积木等建构材料÷范例
指导要点:
1、简单导入,出示范例
指导幼儿观看教师的范例,运用双孔胶粒整体连接和端点连接方法做成攀登架;选用积木中的合适部分搭建转椅。
2、交代搭建要点
①启发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②搭建攀登架时两边的高度要一致。
③搭建时要注意检查胶粒拼插是否牢固。
3、交代活动要求
①请幼儿分小组选取材料拼插,若人数太多,可与其他幼儿互相协商。
②请幼儿大胆地邀请同伴合作建构。
③搭好作品的可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
④注意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珍惜他人的建砌成果,不故意毁坏。
⑤听到信号后要马上收拾玩具,归类摆放整齐。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①与成功的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与喜悦,鼓励幼儿作更新的尝试。
②帮助失败的幼儿树立信心,总结失败的经验,不断地尝试。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8一、目标:
1、通过讲述了解自己幼儿园的结构,并讨论用什么可以制作幼儿园中大型玩具,
2、初步进行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二、准备:
有关幼儿园的,幼儿园的结构图,提前准备有关可以制作玩具的材料
三、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我认识的幼儿园
2、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幼儿园规划图
3、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制作房子,用什么制作马路,用什么制作大型玩具
4、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制作的程序
5、讨论如何分工确定那哪些工种
(建筑工人,园林工人,图色工人,马路工人,玩具生产工人等等并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并在图纸上注名幼儿的名字)
6、提要求:要求幼儿要坚持工作,指导幼儿要在一件工作完成的时候再进行另一工作或者可以委委托别的幼儿完成,却不能放弃自己的工作。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9游戏目标:
1、认识自己小区或周边的停车场,了解停车场的基本建构方法。
2、能够自由俩俩或三俩组合或者通过合作搭建平面的停车场。
3、体验合作建构的快乐,提高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游戏准备:
前期经验:熟悉自己小区的地面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知道停车场的基本建构方法。
材料提供:不同长短的木板,圆形、弧形积木。奶粉罐、鞋盒,建构积木及配件等。
环境创设:关于建构停车场的及结构示意图。
游戏指导:
一、活动前指导
1、欣赏各自带来的停车场的,集体讨论停车场是什么样子的,如何搭建的?
2、俩俩过三俩讨论如何搭建停车场?需要用什么材料?搭几个车位?
3、在原来马路的基础上,幼儿分小组合作进行搭建立停车场。
二、活动中指导
1、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各自带来的停车场照片,了解搭建停车场的拼接和间隔距离。
2、对于搭建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3、请有经验的孩子边搭边向同伴描述搭建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构造。
三、活动后指导
1、集体展示并介绍自己停车场搭建的成果,讨论搭建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采用何种解决策略。
2、继续调整建构时候发生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示范。追求停车场的平整性、稳固性以及美观性。
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分小组进行,彼此之间配合得比较好,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都有集体荣誉感,哪怕自己的一组建得不如别人。因此个个都积极动手,积极动脑。但是幼儿利用废旧物品的能力还不够强,想象力还不够。例如:幼儿只知道用易拉罐来当停车场的外围墙,就不知道还可以用其它材料来替代。
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游戏。
2、会熟练运用排列、结合、连接等技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漳州的建筑之华阳体育馆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参加运动会引题,参观华阳体育馆。
师:小朋友们,今天要参加运动会了。瞧,这是哪里?(华阳体育馆)。
二、介绍漳州是个美丽富饶的家乡,漳州的名建筑很多,有华阳体育馆、中山公园等。
师:漳州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漳州也有许多的有名的建筑,有华阳体育馆、八卦楼、南山寺、比干庙等。
三、引导幼儿认真观看视频,了解八卦楼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认真看看华阳体育馆的视频,华阳体育馆都有哪些外形特征?
四、强调建构规则与合作意识,幼儿分组建构。
师:请小朋友分成四组,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先试试怎么拼建华阳体育馆。
五、幼儿互相参观各组作品,并作出评价。
师:我们来选出谁的作品最有特点,最好看。
六、教师点评,有序收拾玩具。
师:天快黑了,我们赶紧坐上公交回家吧。
活动反思:
今天参加建构区的两个男孩子都有较好的搭建水平,因此他们各自能快速的搭建好体育馆。两个男孩子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比如选择材料时,泽鑫提出跟哲涵一起玩,还提出一起造体育馆。又如在老师发现积木快没有时,两人也商量出较好的解决方法,共同丰富体育馆周围的建筑。从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技巧看,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孩子的性格、当时的环境、家庭教育等。大班幼儿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合作要求,老师首先要创设机会,然后多给予孩子良好的合作技巧和方法,为今后的合作活动做好基础。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差异,这也包括儿童。自我构建,就是儿童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说他逐渐地人清楚或是认为自己是哪一种人,应该具有什么性格,什么品质。当他做到了他所想要的比如勇敢,他当然就会很自豪很开心。首先,大人应当进行正确的诱导,比如适当地纠正孩子的虚荣心里,不要使其太过强烈。家长,或是老师辅助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他自己的判断,再去实践,他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无论他的做法正确还是错误,只要能加以改正,他获得的会很多。
当艺术装置介入建筑领域时,建筑空间作为创作主体形成空间装置表现出何种特质?本文从对空间装置的定义、基于其特质,对当代建筑中的空间装置进行了类型研究,分别从观念性,实验性,体验式三个类型结合案例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一、空间装置概述
1装置艺术
“装置”(Installation)一次最早源于工业领域,主要意思为“装配、并置”。20世纪60年代,西方将“装置”用语介入艺术领域,被当时青年艺术家用于一种艺术创作方式表现反叛精神与对传统艺术分类的藐视,此时“装置”泛指可被拼贴、布置、移动、拆卸的元素及零件等现成品的方式来呈现观念的艺术媒介,这种随意自由的表达方式在短短几十年间备受欢迎与运用,促使装置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即装置艺术。自装置艺术兴起波及领域广泛,对其概念定义不明确,本着对传统艺术的反叛,其所属范围越拓越远,而限定边界也不甚模糊。
在对装置艺术论述中,普遍认识以WilliamCSeitz与ClaireBishop的说法为主:WilliamCSeitz强调装置艺术的装置性手法和现成品材料异质化;而ClaireBishop提出装置艺术观众的介入性质,强调观众的介入与感受体验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装置艺术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中自由综合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的有效改造、组合,创造出允许人身体进入的并积极调动参与者感官,能够表达观念的艺术形态。
2空间介入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中的三个主要构成元素,即实物-空间-观念,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对物体所在空间的转移、改变或设计,重新赋予实物新的语义而做出不同的观念表达,空间起到一种必不可少的纽带衔接作用,空间在装置艺术诞生时便以其环境因素与之共存,当空间作为一种独立概念介入装置艺术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装置艺术的场域空间性;一种则是作为装置艺术的创作对象。
装置艺术的空间性体现在于承载装置艺术的场所环境,是装置艺术观念表达的一种媒介,也是装置艺术中主要构成要素之一。装置艺术作品的对象为承载着新含义的实物现成品,结合所处“场”的空间环境进行艺术化装配进行表达,装置物质实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空间一同形成装置艺术作品,空间是作品展示的特定语境,在作品创作的时候,空间要素就被作为创作条件和要求纳入作品的创作思考当中,而作品创作后观众的体验在物理三维空间中延续了时间的维度,丰富了装置艺术的空间性。
另一种作为装置艺术的创作对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限制创作对象广泛,从实物主体到空间的创作研究都是其发展的一部分。当时的装置艺术家对展示空间产生了兴趣开始尝试对空间的装置创作,他们企图改变空间的物理属性,如灯光、颜色及声响等,从观者的感官体验上创作一种抽象式心理空间。20世纪90年代后,装置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对现成空间的改造,开始考虑对空间装置化的建构,装置艺术开始跨界建筑领域,对空间的装置创作主体也从艺术家群体转向建筑师,空间主体介入装置艺术而形成一种新的装置艺术类型,即空间装置。
3空间装置
建筑领域中,建筑师对装置的实践尝试自后现代主义以来并不鲜见,海杜克、里伯斯金、迪勒与斯科菲迪奥等后现代初前卫建筑师在其建筑理念难以付诸建筑实践项目实现的时候便开始注意到装置创作的建筑实验性;且70年代后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也陆续兴起大量的装置作品,这些建筑师的装置实践表明“装置”成为了建筑师除了建筑实体和文本以外的另一种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媒介。从装置艺术到空间装置,可理解为是装置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延伸,是以建筑空间为创作对象的装置艺术。
空间既是装置艺术的场所又是装置艺术主体,可以认为是将装置艺术的某些特质转移到建筑空间的建构上,使具有观念性的空间建构具有装置意味。在此,本文对空间装置进行新的界定为:由建筑师或者建筑院校师生通过空间这一媒介,以装置的手法或者带有装置性特点的建构方式完成的用以表达个人、社会、建筑的情感和思想等具有观念性意义的艺术作品;此外,空间装置也可作为建筑中关于形式、建造、材料等相关的建筑实验性形式。
二、空间装置类型
空间装置是装置艺术在建筑领域的拓展延伸,即空间装置包含了装置艺术的主要特性:观念承载,装置手法与观众介入;又因为空间装置在当代建筑中兼具实验性,可将分别依据其特质对空间装置进行分类型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种:观念承载特质延伸出观念性空间装置类型;装置手法及建筑实验特质延伸出实验性空间装置类型;观众介入特质延伸出体验式空间装置类型。
1观念性空间装置
“观念”指艺术家以某种思想、意图进入创作的一种当今的艺术思考与创作方式,特指20世纪以来的当代艺术,而装置艺术作为观念艺术的派生物具有观念艺术的根源内涵: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是理念。装置艺术通过对现成实物的非逻辑装配组合来表达艺术家的抽象思维。空间装置中,建筑师通过空间装置作品来表达的对社会、环境问题的思考。由于传统建筑的基本要求是解决功能以及环境的基本功能问题,建造活动漫长而复杂,不能有效地传达出对社会、建筑环境和人文关怀的思考,而空间装置具有建筑的跨越性,能够承载着具有创造性观念的表达,通过介入空间装置的建构中,以一种对象化方式进行呈现。
该类型空间装置作品中,侧重的是观念性的传达,不受具体存在的空间装置作品所局限,更确切的解释为,当空间装置作品展览结束,被拆除之后,观念通过介入的方式从而被观众获知仍然持续着观念的传达,存在于受众的讨论和评价之间,它的最终形式是传达而不是存在。观念性空间装置的观念表达目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个人意志或者学术范畴的思想表述,一种是针对当下建筑艺术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生活之间现象的批判。
2实验性空间装置
实验是当下艺术、设计门类较为新鲜,前卫的一种界定名词,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装置中的实验性类型界定来自于其装置特点与在建筑领域中的定位,换言之是以装置的形式是作为建筑实验探索当代建筑在形态、建造、材料上的可能性。空间装置介于建筑概念设计于建筑实践层面之间,能将某些与建筑相关要素如建筑材料,空间形态等先行带入建构之中,可以被认为是建筑片段或者成为微型建筑,是传统概念设计的延续,也是实践项目的先前试验。
空间装置的实验性依赖于其装置特征,具体表现为高效多样的建造方式和异质化的材料表达。建筑活动漫长复杂,建筑师在建筑活动中要综合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如业主、造价、技术支撑等,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把握控制以及个人理念不能被完全表达。装置建构是空间装置的主要表达形式,其便捷的装置化建造能为建筑构筑周期缩短实现提供有利客观条件,当下空间装置建造方式丰富:充气、寄生、积木、悬挂等,大大拓展了空间装置的形态表现。再者,装置化建造在空间装置中得以被实践和检验,可为实际的建筑项目建造提供实验参考。在材料表现上,空间装置继承装置艺术的材料特点具有较大开放性。
对于建筑而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决定意义,建筑发展史上,材料的革新往往为建筑形式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动。空间装置中的材料既是装置的构成要素,又是装置所表达观念的物质载体,对材料的选择范围从自然物到现成品都是空间装置中需要斟酌的研究对象,空间装置中丰富的材料选择和表达通过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建构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装置效果。
3体验式空间装置
装置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观众的参与体验:通过创造特殊的场域环境,在观众介入时引发观众的记忆,以记忆形式产生经验,观众个体基于理解和与作品产生互动进一步加强这种经验的体会。而空间装置中,空间的存在本是来源于置身其中的人的体验,将身体作为一种尺度去衡量感受空间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志。空间装置既然是观念的载体,必将产生观念的传达,而对空间装置的体验便是观念传达的捕获,体验的方式来自观者身体机能的感知:视觉、听觉、触觉等都是信息获知的途径。
从客观的知觉体验结合观众的个人社会经验再上升到精神的体验,从而完成对空间装置作品的完整认知。空间装置的体验是观众与作品的双向交流,除了依赖于观众置身其中的感知,空间装置的氛围营造是装置创作中的主动表达。氛围营造的实质其实是空间属性的重构,通过改变空间组成要素去改变空间的形态和意义,抽象化为承载思想的观念空间;另外,在空间中加入电子模拟设备和互动性装置也是当下空间氛围营造的一种方式,对空间进行视觉虚拟呈现,强化或遮蔽部分感官知觉,引导观众行为动作等,从而达到特定空间氛围营造。
空间装置中延伸装置艺术的特质的类型研究体现了当代建筑中最主要的一个特质:观念;而相对建筑建构的逻辑关系即是观念的延续:观念的存在、观念的表达和观念的获知,即分为三个逻辑阶段:首先对建筑的设计定位,赋予建筑空间所承载的意义即观念的存在,是设计之初的建筑存在的缘由和基础;而后是观念的表达,建造,建造包括构造手法与材料选择,在空间装置中称之为实验,空间装置实验服务于实际建造,延续这个逻辑建造是为了呈现设计的理念,是观念的具现化;最后是体验,作为一个设计的结束也是身为一个建筑的开始就是观念的获知,除了在图纸上认识一个建筑物,身置其中是最为直接理解,也是最真实的,建筑所为体验者带来的感受渐而转化为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沃尔特•本雅明认为建筑是需要视觉和触觉来感知的,这种感知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但是往往人们在感知建筑时总是不够全面,立足于空间而容易忽视其构造或者理念,拾此遗彼,而空间装置的存在是表达建筑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让对立的使用者在亲身体验中能更直观与全面的感知建筑。当代建筑中的空间装置吸收了装置艺术的特点观念表达、装置手法、异化材料和互动发展等拓展了当代建筑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对发展中的建筑的一种补充和超越。空间装置并不是我们以往强调的某种具体的形式或风格,更准确地认为它是一种观念和思考,对空间装置的类型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装置之于空间的特质,关注传统建筑以外的观念表达和社会意义,和对建筑发展在各个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以上当代建筑空间装置类型分析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