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若单就“勒索”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我们知道,如果在金钱上若是我们跟本不想付出,但是对方可能会使出一些手段逼我们乖乖就范的方式。
而今天所说的“情感勒索”,就是类似的含义。勒索者为了达到目地,不会去顾虑他人感受,切击对方的要害,直到得到他们想要的。
这时,可能有人会想,“即然这种人对我有害,那就尽量与他保持距离就好啊!”但不幸的是,情感勒索者都是非常有技巧的控制者,他们很了解对方,有些可能让我们觉得自己身在备受呵护的亲密关系中;有些可能会利我们的罪恶感或需求渴望,就像挖了个陷阱,等猎物自己跳下去。
情感勒索,包括了“勒索者”和“被勒索者”。在勒索者方面,特别是通常为我们所亲近且熟悉的人,例如:合伙人、父母、兄弟、朋友,甚至亲人。因为在关系中,一个巴掌是拍不响,之所以可以构成勒索,是因为被勒索者为勒索者提供了可被抓住把柄的机会。
情感勒索虽然不似犯罪或暴力如此罪大恶极,但却不能轻忽它的影响力。只要我们和情感勒索者扯上关系,它就会一步步将我们蚕食,最终危害我们最重视的亲密关系及自尊心。
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我们不愿见到与自己意义重大的人处于情感勒索中,但意识到并不表示这段关系已经失败,而是我们需要正视相处关系中的问题所在,才能让所有的亲密关系都能回归更稳固的基础。
《情感勒索》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这本书非常经典,已经出版了20多年。她本人是一个有25年的心理治疗经验的咨询师,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
“情感勒索的世界是很令人困扰的,有些勒索者的意图显而易见,有些则混沌不明,他们经常看起来很和善,只有在某些时候出手。因此,想在亲密关系中看清这股控制力,就更加困难了。”
我们应该要如何识别呢?先来看看以下的故事,以“六项特征”分阶段说明情感勒索的过程:
作者的朋友,是一对年轻的情侣吉和海伦,他们交往一年多。海伦的职业是在社区大学教授文学,而吉姆是位作曲家。
有一天,吉姆对海伦说:“反正我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这么长,干脆住一起算了。”海伦的公寓很大,吉姆在这前前后后搬来的东西已占了空间的一半。吉姆强调,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及麻烦。
从吉姆的光明表态,让人明白心意,但有时情感勒索者并不会像吉姆一样,即使他们的想法用心昭然若揭,我们也不一定能察觉。
例如,若他们一起去参加朋友婚礼后,吉姆表现得闷闷不乐,并说:“有时我也会感到寂寞。”引起海伦的关注后,最后吉姆才说:“我想搬进来跟海伦一起住。”
乍看之下,吉姆的提议很合乎情理,但不久后海伦发现,他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不容许有丝毫讨论和改变的余地。
海伦对吉姆的提议感到不太愿意,因为考虑自己对这样的转变亳无准备,虽在意吉姆,但也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空间。
当吉姆看见海伦的反应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他并设有试着去考虑海伦的感受。相反的,却是逼海伦顺从建议。
吉姆说:“我只是想做一些对我俩而言最好的决定,相爱时不是就会想要共享彼此的生活,但你的拒绝,是不是不想为我敞开一点心房?”“难道我对你的爱,还没有强到我时刻陪伴在你身旁的程度吗?”
吉姆不断想让海伦理解,如果不顺从他,会有什么后果,因为没有达到目的,会让勒索者感到不安,所以他们会撂下一些令人感威胁的话,或者用“如果……,会更……。”之类的话来诱惑我们,如果再不答应,吉姆就会说:“也许我们该给彼此多一些认识别人的机会。”
海伦当然不想失去吉姆,虽觉得不妥,但几个月后,还是让吉姆搬进住处。
吉姆搬进海伦公寓后,两人冲突暂告一段落,虽然海伦还是对事情进展有点不太开心,但能摆脱吉姆的施压,让她们的关系恢复到原来状态,这确实让她松了口气。
对吉姆而言,向海伦施压,成就了他达到目的的途径,逼迫至让步,然而他们的相处模式就此逐渐形成。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有些疑问,有时当别人不按照自己对的劝告做时,难道不该用方法使对方听我们的意见吗?
对的,我们也会想用办法“控制”别人听自己的建议,但一般的“控制”,并不是消极的。例如,请他人帮忙做什么事,万一别人不听从时,我们也不会感到太大的不快。而情感勒索者却不同,他们会放大难过受挫的感受。
作者表示:“如果有人对我们的所做所为表达出强烈的言语及行为反应,但若不带威胁或施压,就不构成情感勒索。”
但如果所遭遇到的情况是:“对方试图掌控你;不理采你的抗议;坚持他们在性格及动机上绝对伏于你;对于你们之间真正的问题采取逃避态度。”能感受到对方的态度只是为满足一己之需时,就己经面临情感勒索的困境。
一旦发现了情感勒索的征兆,我们可能会发现关系逐渐在变调,爱与尊重已不存在,只有退让,双方关系才能恢复和谐。
会清楚的表态他的需求,并告诉我们若忤逆他们的后果。
施暴者对于被勒索者说的话杀伤力很大,而且并未注意到自己的话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影响。想避免施暴者的暴怒和控制欲欲,可能还会不自觉的做出说谎、保密和打小报告等台面下行为,好得到施暴者忠诚度的信任,不断违背自己的行为标准,并会为了无法违抗施暴者而自责。
另一种消积的施暴者,就是在利用冷冰冰、沉默以对的方法情感威胁对方,而若是我们越要求他,他们就会愈抗拒。
不会直接对外,而会将所有威胁内化,并强调“如果没有这样做,我就……。”
自虐型的人会想尽办法让对方觉得“我该为所有的事负责。”双方问的关系变得像成人与孩子,而自虐者就是弱小者,让对方负责将他们从无助的深渊救起,并呵护其碎弱的心灵。
如果你认为保护他们是你的责任,无疑是提供了他们一个完全控制你的机会。
悲情者在不顺心时,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要求对方完全顺从他的心意。他们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但若是没有照要求做,错的都是你。
电视剧情中常常能反应部分生活的一面。在阴暗客厅的一角,沙发上坐着一位女性,她总是在静静地等待。终于电话铃响,等到孩子打电话来,她突然生气地说:“我怎么样?你问我怎么样?你们都不打电话给我,连自己的妈都给忘了,亏我还这么辛苦地把你拉拔大……。”
悲情者在不能如愿时,会表现的很沮丧,但在当下却不一定会说出原因,可能等我们担心了好几个小时或好几天后,他们才会说出自己的需求。
另外,这一类型的悲情者,常会哭诉情势对自己有多不利,“若不是因为天不逢时,自己太衰,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这种人会让我们知道,要是不让步,他们就会惨遭失败,而这笔账就将算在我们头上。
这种类型的情感勒索者是最不易发现的。他们会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
《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中,作者塔拉韦斯特弗,在她离家上学多年后,跟婚后就搬出家门的姐姐奥黛丽诉说,过往她曾遭受哥哥肖恩施暴的伤害。
某天,奥黛丽在电子邮件里回复道:“多年前我就该阻止肖思,这样在我之后你就不会受到同样的伤害。”
“我告诉了母亲,但是连母亲都不相信我,我也就不再相信自己了。”
塔拉回家后,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坦诚肖恩对她造成的伤害,引起了父亲的愤怒。每当塔拉暗示肖恩有暴力倾向时,父亲就会对着她大吼:“你的证据呢?你有证据吗?你是不要回来想让肖恩进监狱?”
后来,所有的人都否认了肖恩曾暴力的事。
父亲训了一番活,他说“小女孩需要接受指导,学习如何举止得当。”
母亲沉默,过去曾承诺要帮助塔拉和奥黛丽,却没有兑现。
曾与她站在同一阵线的奥黛丽说:“你己经不受家人的欢迎,不能再打电话给我,除非有人监督,不然怕自己会屈服于你的影响。”
塔拉疑惑了,她想,这一切难道只是自己的幻觉?是否我应该矫正自己的想法,才有办法再度被接受,重回家人的怀抱!
引诱者提供的奖赏并不全都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报酬。要想进入这样丰斥、完美梦幻的代价就是,“对他们完全言听计从”。
今天就先写到这,明天再来继续本书的后半部分。
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得到亲人的陪伴和支持。良好健康的亲密关系才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一下这几个错误千万不要犯:
1、不能做对不起孩子的父母。《原生家庭》这个书中,把父母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类型:第一种身体虐待型父母、第二种言语虐待型父母、再有就是操纵型父母等。其中言语虐待型父母通常被比较隐蔽,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智力、能力、品质等方面在言语上进行挖苦、讽刺或者贬损,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就像开头新闻中的妈妈一样,也许她并没有做出多么过分的举动,但是过激和不当的言论会彻底摧毁一个孩子的信任和自尊,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不要让情感勒索发生。情感勒索指的是,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利用对方的弱势和软肋,在言语上进行勒索和威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却让亲密关系成为痛苦和伤害的来源。因为关系越亲密的人就越了解你,知道你的弱势和软肋在哪里,所以他们的勒索常常会得逞。这种行为通常是无意识发生的。例如父母也许会对孩子说”、” “你是白痴吗?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3、做好情绪管控。(1)表达观点而不是非理性指责《情感勒索》一书中提到一个良好的沟通技巧——非防御性沟通,也就是说在沟通甚至争吵的时候,进行不带情绪的陈述,不要使用指责性、批判性的语句。2)运用暂停机制感受自己的身体信号。例如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眉头紧皱,当意识到自己有这些失态的表现时,对自己叫”,停止正要说出口的话,和要采取的行动。给自己冷静的时间。
我认为你应该和你男朋友好好的谈一谈,这样的感情真的会很累,我特别有感受,如果他一直这样,不改一下自己的性格,你们两个早晚会走不下去的,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要求对方做什么,而是要先改变自己,然后在改变自己的基础上去让对方跟上你的脚步,两个人越变越好,而不是只一味的要求一方进行改变。
我就特别讨厌这样的男生,平时双标的特别厉害,自己做的时候就说自己是男生,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女生就不行,比如我想剪个短发,夏天到了,我认为短发比较凉快,而男朋友就认为女生还是长发比较好看,就死活不让我剪,还说剪短发都没有女生样了,为了这件事情我们吵了很久,我有的时候真的接受不了拿着感情来说事。
两个人谈恋爱是互相的,男生一直这样情感勒索,让人喘不过气,应该好好谈一谈,如果他能改就最好不过了,如果一直改不了,那两个人也没办法再走下去了,长痛不如短痛,分开才是最好的,这样的男生真的不适合谈恋爱,感觉太痛苦了,还是要坚持自我比较好,男朋友说什么,你一开始认为没道理的话,一开始就不要听,这样他拿你也没有办法。
有些要求确实特别过分,想去做指甲变得美美的,直男癌的男朋友不让去,像这些要求真的没有办法答应,该分手的时候不要心软,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留念的。
我是为你好是做父母最为可怕的情感勒索,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情况那就是我们的家长不管做了什么都会说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他们所做的事情却并不是孩子所想的,一旦孩子不听话那么家长就会说是孩子不听话不孝顺,因此我是为你好成为了父母最可怕的勒索。
而我本人也有这样的经验,在高中选文理的时候我本人是比较喜欢文科,但是对于我妈妈而言她个人觉得学理要比学文要好,于是就给我报上理科,而我对妈妈说“我喜欢文科的时候”,妈妈撇了我一眼说学文能有什么出息,未来还是学理的比较好,我自己也知道这个理由,但是对于我而言我并不喜欢学理科,而这个时候妈妈的一句“我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我能害你吗”一句话给堵住了。
有时候就会觉得父母的爱太过于深沉,他们觉得无论孩子长到多少岁依然还是没有自我判断能力的,孩子选的路一定是错的,按照他们的要求来选择的人生,这样才是稳妥的,才是对的。而对于每个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对方好的人,都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真的是为对方好,还是一种权利的延伸?你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基于爱,还是基于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和自私的本能?很多情况下,在我看来,我们都属于后者。
而我们想要摆脱情感勒索,我认为首先要明白摆脱情感勒索的关键是重塑自己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的刻意训练强化自信,重塑自我。当你的自我足够强大,你就能学会坦然地拒绝他人的情感勒索。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自信起来,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所选的没有错。
最近《小欢喜》正在热播,陶虹饰演的单身妈妈宋倩,令人印象深刻。离婚后,她独自一人将女儿英子拉扯大,然而,随着英子的不断成长,宋倩和女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宋倩的爱过于沉重,英子想要逃离,甚至被逼到跳河,以决绝的方式来逃脱母亲宋倩令人窒息的爱。
看到宋倩和英子的对手戏,有种窒息感。然而,我想说,真正的爱是不会让人窒息的,情感勒索才会。
在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这本书里说到,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十分的不舒服,逼迫用完整的自我人格做出让步,这就是情感勒索。
宋倩和英子有一场非常震撼的对手戏,是宋倩发现英子逃课,在乔卫东家里玩乐高。面对宋倩的一句句逼问,英子对宋倩大喊:“我就是觉得小梦阿姨好!”“我讨厌你!”宋倩痛苦至极,给了英子一个耳光,离开了客厅。
宋倩为了英子的高考,可谓全身心付出,从家里客厅名牌大学的校徽,到英子房间的改造,给女儿炖的燕窝,用心熬煮的药膳。可是,为什么换来的,却是女儿的抗拒和抱怨?
在李雪的《当我遇到一个人》里说到,真正的爱真正的付出,是为了孩子的需求。而虚假的爱,包括溺爱在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罢了。
宋倩的付出为什么得不到女儿的理解?答案只有一个,宋倩的付出,不是为了满足女儿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宋倩和乔卫东离婚之后,带着女儿生活。在宋倩的心里,自己是一个婚姻的失败者,她的社会关系也很简单,她的世界里,自己的女儿就是自己的一切。宋倩在女儿身上寄放了自己的全部情感。这段母女关系,看似是宋倩全身心的付出,但实际上,宋倩却在不断的索取。她在索取女儿的忠诚,信赖,对关系稳固的承诺,来排遣自己的孤独,来掩饰自我人格的不完整。本质来说,宋倩是孤独的,所以她通过付出,将女儿绑在自己的身边,这与英子的独立人格产生了冲突,所以英子不堪重负。
我们常常听大人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我们需要警惕这句话,我们是真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吗?还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正的需求。当我们的付出有了索求,付出就极容易逾越界限,要求对方以完整人格为代价。我们必须明确:这世界所有的关系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别离。
英子非常想上南京大学,但是宋倩就是不肯。英子被逼得没办法了,想要去跳河。英子站在栏杆上朝宋倩大喊:
“你每天给我做饭,给我上课,照顾我的生活,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给我的爱!”
“我已经三十四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就是想逃走。”
宋倩用责任感、愧疚感和罪恶感将英子牢牢的绑在身边,让英子感觉快要窒息了,才会这么绝望的喊出这些话。
这些话,我们是否似曾相识: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难道就不能你连这样都不行吗?
亏你还是我的女儿,我养你有什么用?
妈是为了你好,你都不能体谅一下你的父母吗?
其实,在观众的眼里,英子已经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小孩了。她一直在隐忍,体谅自己的母亲。宋倩离婚了,将一个孩子拉扯大不容易。所以当宋倩改造了英子的房间,给英子做她并不喜欢的药膳时,英子都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不想令自己的母亲伤心。
让母亲快乐起来,用自己的成绩回报母亲,成了英子承担家庭责任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代价就是自己的想法,喜好,甚至是自己的隐私空间。宋倩一直在强化英子作为女儿的责任感,她不断强调自己离婚了,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强调和女儿相依为命。
英子压力很大逃课被母亲发现之后,宋倩感到了被女儿背叛的怨愤。于是她一遍遍的逼问着女儿,是不是小梦阿姨比自己好。英子一开始还是很克制的,一直在承认错误,然而这答案并不能令宋倩满意,双方矛盾升级,直至激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英子还是很照顾母亲感受的。
直到英子跳河,她仍是说自己配不上母亲的爱。母亲的付出,令她感到愧疚和罪恶。因为她不想伤害她的母亲。只要是有良知的人,罪恶感的规范便无处不在。
宋倩在剧中多次哭泣,令英子手足无措。情感勒索产生的罪恶感,就是“对方心情沮丧,不管是不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都愿意负全责,想要做点什么来弥补。”
在中国传统家庭关系中,有一种令人无奈的存在,叫做妈宝男。妈宝男的形成,普遍的一种原因是丧偶式育儿。因为父亲的缺席,导致母亲将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被儿子需要是妈妈唯一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来源。
于是当妈宝男走入婚姻后,通常他们的母亲感受到的是被挖墙脚和背叛的怨恨。婆媳关系变成了情敌关系。妈宝男因为过早承担起情感载体的责任,于是在家庭关系中不断退让,导致家庭矛盾变成了婆媳矛盾。
情感勒索的最坏结果,就是独立人格的毁损。被情感勒索的人,首先会失去自尊,随后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最后为情感勒索的人找到合理化与正当化话的理由。
我们看到英子最后被逼跳河,是因为前期压抑了太多的情绪。在和母亲的相处过程中,她一步步的退让,而每一次退让,都会让她丧失一点自我完整性。英子采取了最决绝的反抗方式,想要逃离漩涡。所幸她成功了,否则,她还将继续向宋倩妥协,包括她谈男朋友,她找工作,结婚生孩子。一辈子都逃脱不了控制,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宋倩为什么这样做?因为首先她自己缺乏安全感,缺乏完整的自我。所以她必须通过女儿的忠诚来找到价值感。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是两个身份兼而有之。我们会被家人情感勒索,同时我们也会情感勒索别人。那么,作为一位母亲,或者作为一个孩子,我们究竟该如何避免勒索子女,同时避免被亲人情感勒索呢?
避免情感勒索子女,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爱。真正的爱,从来不会让人感到窒息。因为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当我们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时,就不会在孩子想要一个苹果时,强加给孩子一车梨子,还骂孩子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帮孩子规避生活一切的坏事,让孩子一帆风顺。而孩子总是想亲自试错。我们一定要记住:孩子是飞翔的箭,父母是稳定的弓。孩子是生活的重心,但不是生活的唯一。作为父母,首先要有自己的完整的独立的人格。才会懂得什么叫做平等,什么叫宽容。
“我想给你什么”也就变成了“你想要什么?”
作为子女,当我们遇到了像宋倩这样的母亲,我们又该如何保持自我的完整呢?
当然这并不容易。首先我们得分辨,父母的行为和语言是不是情感勒索。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做一些妥协,如果这些妥协无损于独立人格的话,便算不上勒索。如果这些条件违背了我们的信仰,一步步降低我们的底线,我们就得警惕了。
我们在上文中说过,情感勒索的三条绳索是:责任感,愧疚感,罪恶感。这三条绳索让我们感受到窒息。所以,我们得划清彼此的责任区域。
母亲:“我很难过,你居然这样说或者这样做”
被勒索的孩子:“好吧,我错了,您别难过了,我妥协退让。”
而正确的应对方法是:“知道您难过,我也很难过,但是我还是得如何做如何说。”因为令勒索者难过的,并不是我们的责任,而是他自己的责任。这就叫做承担彼此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要大包大揽。
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任何人,父母或者是亲戚。他们可能会气急败坏,可能会哭泣,可能会辱骂,可能会给你扣帽子。记住,我们在对话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需求,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解释或者否认,这样只会让对话偏离方向,当你失去能量的时候,就妥协了。
苏珊提示我们:“假如为了维持一段关系,你只能让情感勒索者不断予取予求,那么你就必须问问自己,这种关系中到底有什么值得你付出自己的幸福来换取。如果对方不希望看到你变得更坚强。更健康。更自信,那你极力维持的这段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
真正的爱,永远不会令人感到窒息,情感勒索才会。真正的爱,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需求,真正的爱是轻松的,愉悦的,令人感到幸福的。所幸,我们看到最后宋倩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偏执,让英子选择了向往的南京大学。
我希望,我们也能够用自己的勇敢,智慧和爱,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维护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追求幸福美满的人生。
《小欢喜》这部电视剧值得人思考的地方太多,你的生活有被情感勒索过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应对的?欢迎留言讨论~
生活中的你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和恋人聊天,有些事发生了分歧,你眼看着气氛不太对,你对TA说:“我们现在情绪都不对,要不一会再聊”。你只是希望不扩大矛盾,然而这时候TA却突然炸毛,“你要是现在不说清楚,我们就分手。”
或者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 如果你不照着做,ta便威胁要让你日子难过。
• 如果你不顺从,ta便威胁要断绝往来。
• 如果不照着ta的意思去做,ta会直接告诉你或暗示你,ta觉得被忽视了,感到沮丧或深受伤害。
• 不论你付出多少,ta总是要求更多。
• 常常漠视或看轻你的感受和需求。
• 对你做了许多承诺,却常常食言
• 当你不肯对ta的要求让步时,便会说你自私,狠心,马上翻脸。
以上的种种情况,不管是谁听到,都会让人觉得很不开心。而这种类似于“如果你不照着我说的做,我就不会让你好过”的威胁、恐吓,其实就是情感勒索。
没有人喜欢被勒索,如果我们身处上面的实景,都会感到一阵浓浓的不适与压迫感。那么什么是情感勒索,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处理呢。这本来自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可以推荐给大家。
Part1—到底什么是情感勒索
根据苏珊福沃德的解释,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最有力的一种方式。而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会遇到4类情感勒索者。
第一种—施暴者,“如果你不照着我说的做,我就要你好看”。
这种勒索者又分为“积极施暴”和“消极施暴”。积极施暴者就是当遇到让自己不爽的事情后,当场发火,用威胁或者恐吓的方式让对方对自己低头。比如情感出现问题的夫妻,其中一方叫嚣到“如果你敢跟我离婚,那你什么都得不到,而且孩子你也永远别想再见到一面。
而“消极施暴”的武器就是冷暴力,我们能感知到他的不愉快,但是勒索者就是冷冰冰的,除非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二种—自虐者,“如果你不照着我说的做,我就死给你看”
顾名思义,这类勒索者就是通过伤害自己来引发对方对自己的愧疚感,一旦对方屈服了,那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就像很多狗血电视剧中,不喜欢媳妇的婆婆,通常就喜欢用这招逼迫儿子,“如果你不跟她离婚,我就死给你看”。
第三种—悲情者,什么都不说,只是不停叹气
这类勒索者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他会清晰的像对方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如果你没有照着我说的做,我就会一直这么难受。
而被勒索者虽然觉得自己也没做错什么,但是为了让对方开心起来,也会答应对方提出的要求。只要目的达成,他们立马阴转多云。
第四种—引诱者,“如果你能为我这么做的话,我将会带给你更多”
这类勒索者,虽然最隐蔽,但是危险性最大。他们会说如果你这么做的话,我会带给你一些好处,但是同时你也需要付出一点代价。可是我们会发现,勒索者会要求越来越多,没完没了,而他承诺的好处还遥遥无期。
比如会遇到这样的老板,告诉你如果你能多加班完成这个项目,那么经理的位置就是你的,当你答应了之后,有更多的班等着你,可是经理的位置还在远方像你招手呢。引诱者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嘴炮达人”,话说的很漂亮,但是没有丝毫付出。
Part2—为什么他们屡屡能得逞
情感勒索会使得我们的幸福感大大降低。
很多时候,面对情感勒索,我们是能清晰的感知到自己的不爽与压抑的。对我们的心理与身体健康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大大降低我们的幸福感。
情感勒索可能还会伤害到周围的人。
情感勒索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利用周围所有能利用的武器,比如想要离婚的夫妻,都想要孩子的抚养权,他们往往会这样威胁孩子“如果你不选择跟我,那么你就再也不要来找我,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孩子”。这话对孩子的杀伤力显而易见。
那他们到底是怎么得逞的呢,因为他们给我们设了3个心理陷阱。即恐惧、责任、罪恶。这三座大山下来,让我们无处可逃。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重迷雾:恐惧感。
情感勒索者会给我们传达这种感觉,如果你不照着我说的做,那么我会离开你,不再爱你。比如狗血电视剧中,想要逼着儿子分手的母亲,就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选择那个女孩,那么就跟你断绝关系。
母亲知道,儿子会舍不得女朋友,但是他们也很清楚,他们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通过这种威胁,能放大儿子对失去原生家庭的恐惧,这样他们就得逞了。
第二重迷雾:责任感。
情感勒索者非常善于利用我们的责任感,他们会告诉我们,这么些年,我为你付出了多少,你必须也要同等地回馈给我。比如来自父母的“我那么辛苦地把你拉扯大,这点你都不能为我做到吗”;或者来自来自妻子的抱怨,“那么些年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居然这么对我”。
第三重迷雾:罪恶感。
每个有良知的人都有罪恶感,而情感勒索者就非常善于利用我们的罪恶感。比如明明是丈夫不负责任,所以妻子想要离婚,但是丈夫会告诉妻子,离婚是不对的,你正在破坏这个家庭,你会让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这时候妻子就会反思,我是不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这时候丈夫就是利用了妻子的罪恶感。
PART3—摆脱情感勒索,拥有更好的生活
说完了情感勒索者的手段与他们为什么能屡屡得手的原因后,我们再一起来看下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情感勒索。
停下来就是当你明确意识到你被情感勒索了,不需要马上回应对方的需求,一方面能够打乱对方的节奏,另外一方面也是告诉对方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对方说的算。
紧接着你需要冷静观察,情感勒索往往披着很多的外衣,你并不是一定能察觉到,所以这时候你需要自己观察自己的心理与身体反应,是否难受,如果出现了不适的感觉,那么你可能正咋被逼着做一件你并不乐意做的事情。
如果你确定你正在被情感勒索,那么你就要开始采取行动了。以下的几种策略可能可以帮助大家抵御情感勒索。
第一种:非防御沟通。很多时候情感勒索者说的话会让我们很不开心,比如会指责我们自私,如果这时候我们采取针尖对麦芒的方式,反而会激化矛盾。这时候如果我们能淡定一些,更加温和地告诉对方,“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你会这么生气,要不我们晚点再聊”,将能更好的解决矛盾。
接下来是第二种策略,化敌为友。就是你像对方提出请求帮助和建议,一起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生气,或者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能更好的解决眼前这个问题呢”。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三种策略:条件交换。如果对方能做出什么改变的情况下,你也愿意做出让步,那这时候就会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例如老公出于健康的考虑,希望你能减肥,而这时候其实你也希望老公下班后能少玩会游戏陪陪你。比起两个人互相指责争吵,双方同时各退一步显然更加有利于双方关系的和睦。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第四种策略:运用幽默。幽默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可以让沟通的双方都感觉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所以我们不妨多利用幽默的力量来化解那些情感勒索。
在情感中不管是勒索者还是被勒索者,都没有赢家。
小艺看到同桌抄作业,同桌对她说:“你要是说出去了,我就不跟你做朋友了。”
小夏在大城市工作,打电话回老家时,妈妈委屈地说:“你只想着自己,对象也不找,家也不回,我整夜整夜失眠都是因为你!”
李先生曾与同事暧昧,被妻子发现后,选择改过自新,从此之后妻子不断“查岗”,李先生一旦不及时回复,妻子就要挟要带走孩子,要离婚。
不管是在学生时期、成长阶段还是成家立业之后,总有这样的人,当你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意,他们会找到你的软肋,再操控你。
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博士把这种“你强我弱”的人际关系定义为“情感勒索”,也就是,一方操控另一方的行为。在这种病态的人际关系中,无论你付出多少,总是被对方要求给予更多,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如果,你觉得“情感勒索”是个陌生的词,那么来听听这样的句子:
是不是更熟悉一些?
其实,情感勒索离我们并不遥远。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容易形成这样的关系。而被情感勒索的一方,因为在乎,所以不忍心放手。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此无力招架,而且更深的影响是,被情感勒索的一方会因此变得不再自信、缺乏自尊自爱,严重的话,需要心理治疗,其损害不可小觑。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死循环呢?
《情感勒索》 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情感勒索的原因和过程,包括情感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类型以及内心世界。
第二部分,提供了破解的方法,通过小测试和小技巧,帮助人们建立全新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曾经的被操控者能因此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不再臣服于他人。
《情感勒索》最突出的功效在于,给人改变的勇气和方法,减少别人强加的负罪感。
这本书的受众,不局限于遭受情感勒索的群体。即使现在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来自查和预防,避免成为情感勒索的加害者或受害者。
每个人都值得一读。
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是美国心理咨询师、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和演讲家。她在多家心理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和顾问,有着4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情感勒索》畅销全球20多年,她的代表作《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和《原生家庭》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之首,尤其是前者,高居榜首44周之久。
《情感勒索》这本书告诉我们,情感勒索者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损坏了你的权益,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如果长期处于情感勒索关系中,给人的最大伤害在于,贬损了一个人的自我完整性,失去自尊自爱,消极的评价自己。
被勒索者往往深陷于三种感受,也就是书中说的 “三个情绪键”: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 一旦触发了一种或几种情绪键,被勒索就会陷入焦虑,最终不敌对方的攻势,以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收场。
因此,为了重塑健康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解情感勒索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我会分别从勒索者和被勒索者两个角度分析成因,最后分享书中最精华的关系重建术。
自私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同理心,只想自己不想别人。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常见原因,让我们一起走入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有些情感勒索者内心非常脆弱,一想到有可能被拒绝、被否定、被抛弃,他们就会失去理智,于是用一切办法让你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
表现方式很多,比如因为害怕失去爱人,有人强势威胁说,“如果你离开,我就让你身败名裂”,还有人示弱,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法把爱人绑在身边。但两种做法都适得其反,只会让双方更加疏远。
有些情感勒索者的口头禅是“我这是为了你好”,他们和第一种害怕挫折的人不同,内心极其强大,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
如果遭人反驳,也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就算伤害了别人,也是不得已,表现出“人生导师”的做派。
如果我们被人勒索钱财,一定会第一时间察觉,并且采取报警等措施,但是,为什么被情感勒索,却不自知或不抵抗呢?
从表面上来看,被勒索者有这样的特征:
而从深层次来看,真正的原因在于,对方的行为触发了我们深藏的三种感受 :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也就是三个“情绪键”。
怎么理解呢?我们的内在性格和外在经历,形成了不同的情绪键,这些负面情绪如果比较严重,当时没有得到修复,就会变成心理创伤。
当曾经给我们造成心理创伤的情绪再次出现时,我们就会联想到当时的情绪,触动三个情绪键,导致无法做出理智的判断。
所以,苏珊·福沃德博士分析说,如果没有发现和调整这些情绪键,每次遇到类似的情绪时,都会在情感勒索者面前缴械投降,成为被操控的人。
来分析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分别是“阿特拉斯综合征”和“好女孩综合征”。
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巨神”,他被宙斯惩罚,用双肩支撑青天。阿特拉斯综合征患者,就是具有病态责任感的一类人,他们要求自己对所有人负责,把自己的需要摆在最不重要的位置,不断消耗自己。
如果一个女孩子不明确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形象,害怕被疏远,那么她就想抓住一切机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女孩”。
在现代职业女性中,这个症状更明显。她们一方面希望取得成就,另一方面想受人喜爱。想要成为领导者,也想和同事关系融洽,正是因为渴望得到良好人际关系导致了被人利用和操控。
苏珊·福沃德博士说,“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 而情感勒索对人最大的影响在于,贬损了自我完整性,越来越无法依靠理智来做判断。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种有毒的关系和被勒索者记忆中的“三个情绪键”关系重大。因此,要摆脱予取予求的死循环,方法是找到三个情绪键的根源,淡化、抹平伤痛,以便重启关系。
你在害怕什么?
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会让人害怕被拒绝、被否定、被抛弃、害怕别人生气。
一方面,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回忆那个最初的痛点,是哪一次经历让你心有余悸?
另一方面,与现在的自己对话。最差的情况是什么?我将如何应对?其实,很多时候,恐惧本身才是最大的恐惧,学会面对它、接受它,再慢慢找回勇气。
真的是你应该做的吗?
不管是家庭影响还是性格因素,过度负责的人,总是在做超出自己的能力和精力范围的事,因此才会感觉被掏空。
一方面,放开这样的自我束缚,写一张清单,抛开“我应该如何付出”,写下“凭什么我要对XXX负责”,给自己松绑。
另一方面,定下付出的底线,一旦触及底线,就停止付出,调整双方的相处模式。
为什么满足不了别人就像自己犯了罪?
罪恶感与责任感一样,有些是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有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一方面,问自己“我的行为是不是对他们造成实质性伤害?”以此来评估事情严重性。
另一方面,告诉自己“他们对我的评判是主观的,并不是事实。”自私、贪心、无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相信自己是正直善良的。
当与人相处时,你感到十分消耗、总在付出,不妨审视一下是不是正在经历情感勒索。如果真的是这样,你需要做的,是暂停顺从和付出,找到情绪键,与对方一起重建关系。
一旦走出被操控的关系,会改变整个人的生活状态,因为你找回了自我完整性。
高度的自我完整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一书中总结道,
每个人存在的核心就是自我完整性,这也就是我们分析和打破情感勒索关系的意义所在。
图:东方IC,图虫创意
海小伦,悉尼大学传媒硕士。
关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非职业书评人。通过阅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善于总结全书亮点,五分钟帮你读懂一本书。
陪你共读,陪你共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