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和山中杂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竹里馆和山中杂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第1张

《竹里馆》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原诗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杂诗》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鸟儿从我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原诗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扩展资料:

《竹里馆》: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来烟”,写的是诗人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鸟向檐上飞。”“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是一种感觉: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这感觉是何等的神奇呀。

-竹里馆

-山中杂诗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山中闲云野鹤般的闲散生活的向往。(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作者用“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写与“独坐、弹琴、长啸”这些动作描写虽然平淡无奇,但就是以自然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幽静的,世外桃源的景象。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林子的茂密。)

《竹里馆》王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山林闲适生活的悠闲自得的思想感情。

全文是:

竹里馆

王维 〔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可见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意象:(自己找的,不准……)

意象:诗人选择一些物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物象:客观存在的物

(讲了半天……扯远了)

竹里馆的意象:

幽篁,深林,明月,独坐,弹琴

一、竹里馆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竹里馆翻译: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与我相伴。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味。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

三、竹里馆赏析:诗的第—句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第二句则是用弹琴和长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的三、四句表明作者的内心世界没人理解,只有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来陪伴自己 ,表明作者希望有人可以懂自己。这首诗看似每个字都平淡无奇,但是整体读起来却给人“清幽绝俗”的感受。

四、《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思想感情:对自然风景描写的淋漓尽致、也表现出王维隐居山林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

这一句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39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