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明星,我心中的明星是常昊。
人们都说上海有三度——刘翔的速度,姚明的高度,第三就是身为国手的常昊九段的深度。的确,常昊确实有着他的属相——龙一般的深不可测。
他相貌平平,却透着一种儒雅,他身材略显高大,却棋风稳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常昊一直是棋坛上的小龙。但是,这条小龙却一直被一尊石佛压着,这个石佛就是李昌镐。几十年来,李昌镐纵横棋坛,打遍天下无敌手,一人就夺得几十个冠军。正是他的这么多冠军,才让常昊有了一个接一个的亚军。常昊好比是如来掌下的孙行者,被石佛压制得动弹不得。可是,一个又一个的失利并没有把常昊吓倒。去年,他再显神勇,一举进入了三星杯、春兰杯两项重大赛事的决赛,人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期待。
2007年新年伊始,三星杯决赛在上海举行,常昊在家乡迎战石佛李昌镐。常昊能否为中国夺得冠军,是众多棋迷关注的焦点。决赛第一局,常昊在一开局,接连出缓手,让石佛抢占先机,所有人都认为石佛胜定。下午续盘时,只见常昊眉头紧锁,手呈八字状,托腮凝神沉思。而此时的李昌镐则显得十分急躁,有些心不在焉。我有些看不下去了。突然,常昊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一粒棋子,用一个十分优雅的姿势,将棋子放入棋盘,李昌镐信手一下,常昊抓住机会,利用对手的漏洞,吹响了反攻的号角,这时,佛心不在,佛刀已乱,石佛已无力回天,只好就此认输。第二局,常昊乘胜追击,以一目半的优势战胜李昌镐,从而以2比0零封石佛,勇夺三星杯。
常昊是我心中的明星。他那种永不言败、在逆境中搏击风浪的精神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
第二篇
我找回了自信
"岁月在无声地溜走,终于,采野花、数星星的日子纷纷飘散在发黄的挂历上,离我们远去,那份快乐也将永远被锁在记忆的门槛里。随之而来的,是幻想破灭后的绝望和失落。但,我不甘失败,我不甘寂寞,我要点燃我的心烛,让它驱散弥漫在我周围的黑夜,让它熔化覆盖在我心头的片片寒冰……"写完上面的话,她合上了自己那精美的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抽屉里,扣上锁,同时,也把那份自信埋入心底。
她,一个有极强好胜心的女孩,转入重点中学快半年了。从一个很普通的学校转到这里,她知道家里托了很多关系,花了不少的钱。可是,在这里她没什么朋友,最让她心烦的是她的成绩。每次成绩表排出来,她的名字几乎都在长蛇阵的最下层。每当想到这个,她都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似乎她前面的名字有千万吨重,压得她快要窒息了。
她要奋发,她要无愧于所写下的话,要付之于行动。于是,她不再整天空想那些无用的虚幻的东西,为她知道要面对现实,不能做空想主义者。她上课精力集中,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这一切,她都尽力做得很好。果然,她的成绩有了起色,她的脸上也露出了
久违的笑容。就这样,她坚持着这样做下去,她的成绩竟到了中游。这些都太令她高兴了。
又一次,她打开自己心爱的日记本,写道: "人,就像茶叶一样,只要投入沸腾的生活,点亮心烛,激活自己,就肯定能够显现出生命力的颜色。"
写完之后,她又一次合上日记本,把它锁在抽屉里,同时也把那份成功的喜悦锁进了心房。
渐渐地,她的成绩直线上升,她也更加自信起来了,也结交了好多朋友…
她再次翻开日记本,郑重地写道:
"人生,一局落子无悔的棋,一场人喧鼓响的戏,一重波涛万顷的海,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但我自信,我能够化解心灵的困惑与迟疑,而今,我真的做到了……" 她就是我。
固然,你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当面临绝望、失意时,一定要点亮心烛,找回自信。它必定能照射出生命力的本色。
第三篇
朋友,真的对不起
岁月流失,风和日丽,转眼两年过去了,我想再次看到你那
美丽的笑容。真的朋友,对不起!
看到你在那溜冰场上的样子,我不由得想起在一年级的候,
把打你得鼻青脸肿,我真不因该那样对你,我后悔极了。现在你
在南宁读书,我在学校经常跟老师顶嘴,这时候就想起了你,跟
你吵架,说说笑笑的样子。一想到跟你玩,我就下定决心以后不
再跟老师吵架了。我已经失去你怎么一个优秀的朋友,再也不想
失去一个对我十分关心我的老师。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早上。你来到我家门口叫我
去溜冰。因为我当时不会溜冰,拒绝了你,你总在下面叫我,真
的觉得你很烦,所以才下去,跟你吵架,突然韦栋来了,走过来
高兴的说:“两位干什么呢?我也来跟你们玩吧!
我们三个就玩猜谜语,我有一个猜不对,韦栋就开口大骂:
“你猪头啊!这你也错!”搞我气得头发根都倒竖:“你什么意
思就这样说了一句。”他也没说什么。可我旁边的人:“覃东
南,这种事你也发气,不就说你声猪头罢了,韦栋不是看你和他
玩得好,才不还口的。”我就说:“你算老几啊!我又不骂他,
也不打他,你管什么啊!管家公。”就说这句他就哭了,他是我
们班学习最好的,没这么厚的脸皮。韦栋就说:“人要脸,树要
皮。”韦栋带着他走了,望这他俩远去的背影,我不由自主的哭
了起来。
第二个学期,你要走了。你从我身旁走过时,我没说什么!
心想他也可能不说什么吧!没想到你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希
望你想韦栋一样在班里得个第一名,你的学习也不差,你只要努
力,就一定能的,我相信你。”虽然我表面没说什么,可是我激
动得要流出那似露珠的泪。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要回和你在一起美好的时光;如
果有后悔药卖!我一定会倾其所有将它买回。但是,这些都没
有。朋友,真的对不起!
第四篇
北大是我向往的地方(玩笑:茅房是我向往的地方)
我向往的地方是一座学府——“北大”。
小时候,妈妈总是用渴望的口吻对我说:“孩子,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考上‘北大’。”那时,我还不知“北大”是什么,只好不懂装懂地点了点头。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知道了“北大“原来是我国的一座著名学府,它位于我国首都北京,那里学习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曾培养出华罗庚、陈景润等伟大的科学家。 “北大”是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北大。可学习成绩一般的我,常常遭到父母的批评。他们教我怎样学习,可我却听不进去,或左耳进,右耳出,成绩总不见提高。
争气,一定要争气!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考上“北大”。有时,我很羡慕考上“北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多么幸运啊!不!他们不是幸运,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苦练而考上的。平时我常常看新闻或报纸,看看考上“北大”的最新分数是多少,知道后,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班上考到这个分数。有时考糟了,我真恨自己平时不用功学习。
无论眼前的困难有多大,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到“北大”上学。我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北大”一个我向往的地方。
心目中的班级体:
时光飞逝,小学的六年学习生涯转眼即将过去。我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在怀念过去的同时,我也奇思妙想着我的中学生活。
我向往的中学环境必须是优美的。校园的主体应该是绿色的,因为绿色代表着春'相关的作文">青春、活力与希望。这里要有花,有草,有树,有假山、喷水池和塑胶跑道。绿色长廊将一座座高大的教学楼、科艺楼、才艺展示厅、电子图书馆等连为一体。教室不必富丽堂皇,但一定要宽敞明亮、冬暖夏凉且网络化。校园既要体现现代色彩,又要具有古典风格,更要突出浓浓的科技氛围。
一所出色的学校,教学质量必须是一流的,要用实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向往的中学,当然不乏这一点。一糸列国家、省、市颁发的奖项与证书,一批批考上国际名牌大学的学生都充分地证实他们并不是浪得虚名,而是真正出色的一所学校——敢于奋斗,勇于开拓,战果累累,总是视昨天为落后的品牌学校。
当然,我向往的中学师资必须强大。由博士生任教我们的语文,加拿大外教辅导我们的英语,诺贝尔物理化学奖获得者爱因斯坦的学生教我们的理化,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弟子指导我们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要新颖别致,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老师对学生没有任何抱怨,更谈不上鄙视,人人平等,能给予学生关爱,教我们如何做人。
我向往的中学,同学不必是美丽的、聪明的,但必须是诚实的、用功的、善良的;班级体必须是积极进取、不甘失败的,我们能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努力,一起走向成功!
我向往的中学必须是……
啊!校园的一切让我青睐、向往!我期待着这一天快点到来!
放暑假了,我们全家决定来个“江南5日游”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7月16日下午5点整,我们一家登上了从菏泽到杭州的火车。第二天早晨8点整到达我们的第一站
—杭州。 杭州,一直都是我向往的地方,我学过一篇有关杭州西湖的作文,而且在一圆人民币的纸币上也
有杭州西湖那婀娜多姿的身影。
首先,我们先参观了西湖边上的雄伟的雷峰塔。据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就是被法海关在
了雷峰塔之中。雷峰塔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耸立在群山之中。好像雷峰塔是一个强大的守护神,日
夜守卫着美丽的西湖。
接着,我们来到了西湖边上的灵隐寺。而《白蛇传》中的法师法海就是这座寺院中的一位名僧。
灵隐寺中有一座“大雄宝殿” 里面供奉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神像。神像是有纯铜打造而成
的。神像有10米多高。释迦牟尼佛祖盘腿打坐在莲花宝座上,眼睛望着远方,他双手合并,好像
在念经为人们祈福。在佛像的后面有保护佛祖的“哼哈”二将,他们的神态严肃,一个手持宝剑张
开大嘴喝走妖魔,一个手上拿着一条绿蛇瞪大双眼,吓跑鬼怪。
下午,我们坐船来游览美丽的西湖。船开了,轮船缓缓驶向湖中心。整个西湖的景色尽收眼底。
渐渐的,湖上起雾了,雄伟的雷峰塔在雾里时隐时现,其他的船也隐隐约约,好像腾云驾雾一般,
让人感觉像是到了仙境一样。不知不觉,湖上又下起蒙蒙细雨,不禁令我想起了宋代大作家苏轼
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语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游完了西湖已是下午5点了,爸爸说,要坐火车去宁波的一个朋友家去,并看看著名的“蒋氏故
里。
晚上7点我们便到达了我们的第二站—宁波。
吃过晚饭,已经9点了,我们游览了一整天都累了,我们便回旅馆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宁波溪口。这里就是著名的“蒋氏故里”。据说,蒋介石当年就是在这
里出生的。这个地方三面环山,想进入里面只有一条路,在路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口因此而
得名。走进“蒋氏故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马车,以及整套的农具。院子里还有碾盘和染坊造纸
房,不仅如此,房子里还陈列着当时蒋介石用过的刀枪和当时最好的家具。由此可见,当时的蒋
介石家里十分的富裕这里还展示着民国时的钱币,和关于蒋介石生活的珍贵的历史照片。
下午,我们来到蒋介石修养的地方,这里被封为国家5A级风景区我们来到“千丈崖”上面。那里
放着一块大石头,据说,从前蒋介石就是坐在这块大石头上遥望远方的景色。我走到边缘向下看。
呵,好一片美丽的景色。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在山与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流过。好像
那是一条明亮的带子横跨在群山之间。可能由于刚下雨,山里的空气无比清新。空气中还弥漫着
泥土的清香这里到处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绿色的童话世界。
突然,我们听到了“轰轰”的水声,“瀑布!”我叫起来,我低头一看,只见一条白线向下冲去和
河连在一起了。我们来到“千丈崖”的对面,去看瀑布。只见瀑布犹如一条白色巨龙,从山顶沸腾
而下,浩浩荡荡在山底激起千万朵水花,相声如同山崩地裂,震耳欲聋。
本来我们第三天应该去普陀山的可是由于台风“海鸥”的影响,我们在宁波市里玩了一天。
下午,我们来到了我们的最后一站—上海。
晚上,叔叔带我们去上海外滩看夜景一到外滩,眼前完全变了一个模样,这里不像刚才来时
路上的昏暗这里灯火通明。呵,好一片美丽的夜景。外滩的前面是气势雄伟的黄浦江,对面便
是上海的象征—东方明珠。外滩的后面就是清朝时期的外国人建造的古建筑,其中大部分是教堂。
只见教堂上都挂着彩灯。它们发出金色的光芒。“东方明珠”也不例外,塔身上下都发出红黄蓝
绿四种不同颜色的光芒。即便是黑夜“东方明珠”也不显得模糊,连塔的轮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塔四周的楼房上也都挂着彩灯。好像这不是黑夜而是白天。外滩上的嬉笑声赞美声此起彼伏,为
“东方明珠”增添了许多色彩。从爸爸和叔叔的对话中,我知道了“东方明珠”是一座电视塔,是全
上海最高的。上海还有一处景点就是金茂大厦它和“东方明珠”差不多高。“那么我们为什么看不
到金茂大厦哪?”我问。“因为金茂大厦被楼房挡住了看不清,等我们明天做船过了黄浦江就能看
到了。”“哦”我应了一声。
第四天上午,我们坐船去黄浦江对岸近距离看“ 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的雄姿。
一看到金茂大厦,心中不觉产生一种雄伟直插云霄的感觉。它的样子就像一座雄伟的古塔,高
高地耸立在城市之中。仔细一看它却又是一座有四个棱角的高楼大厦。只见它气势雄伟直插云天,
好像它是一个卫兵,保卫着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
我们又来到“东方明珠”的脚下,这一次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它是由两个巨大的球体组成地座
由有三根柱子支撑起来的。上面最大的球体浑身通红,好像一轮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在
塔的底座有江总书记为这座电视塔的题字:“东方明珠”。这四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登上“东方明珠”,从上看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已经逊色了许多。白云把视线挡住了,地
上的景色变得朦胧起来。渐渐的白云散开了。地上的景色尽收眼底。从地上看黄浦江是多么气势
雄伟,而现在却变得好像一条细线。上海市的景色尽收眼底。从这里还可以看到上海的边缘,这
真是妙不可言啊!
下午,我们来到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这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商店,各种各样的商
品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五花八门的食品让人垂涎三尺。这样繁华的商业街怎能不让人留恋往返?
第五天下午,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返回家乡。可这五天的行程着实让我难忘。
江南,放心吧!下次我还会再来看你。来看这个美丽可爱的地方!
江南,再见!
盗版必究,抄袭者死一户口本!!!
1 余秋雨关于乡愁的诗句
余秋雨关于乡愁的诗句 1关于乡愁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1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1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1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2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34、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6、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37、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韦应物《闻雁》38、壮年听雨客舟中。
—— 蒋捷《虞美人·听雨》39、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4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武元衡《春兴》4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宋之问《渡汉江》4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4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4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4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贾岛《题诗后》46、无情对面是山河。
—— 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47、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4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 卢纶《长安春望》4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薛道衡《人日思归》5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5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杜甫《绝句二首》5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5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夏完淳《别云间》54、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苏轼《蝶恋花·春景》55、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曹丕《燕歌行》56、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57、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 杜甫《江汉》58、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59、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60、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6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62、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63、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刘邦《大风歌》64、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65、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3有关乡愁的诗句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4余秋雨写过乡愁吗
余秋雨是散文作家,他没有写过《乡愁》,余光中写过,你是不是记混了!下面是几位写过《乡愁》的诗人、作家,有诗歌、有散文,但就是没有余秋雨的关于乡愁的作品。
乡愁 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 余光中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作者: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作者:北石我的乡愁是牵着风筝的线离乡越远思念越长我的乡愁是心中珍藏的酒离乡越久味道越醇厚我的乡愁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夜深人静时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我的乡愁是一遍一遍的月圆;我的乡愁是一列一列的帆船;我的乡愁是隔不断的海水;我的乡愁是远方的岸故乡是磁石故乡是胎盘我的乡愁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是无以回报的忐忑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乡愁作者:冰心我们都是小孩子,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索然的对坐,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满月的银光射在无边的海上。琴弦徐徐的拨动了,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天风里,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记否十七之夜,浓雾塞窗,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曼声低诵的时候,竟引起你清泪沾裳?“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我的朋友!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为着故乡,我们原只是小孩子!不能作壮语,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乡愁作者:三毛二十年前出国的时候,一个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
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人看重乡土的东西。还记得,当年的台北也没有成衣卖。
要衣服穿,就得去洋裁店。拿着剪好的料子,坐在小板凳上翻那一本本美国杂志,看中了的款式,就请裁缝给做,而纽扣,也得自己去城里配。
那是一个相当崇洋的时代,也因为,那时台湾有的东西不多。当我接过照片左方的那一串牛铃时,问女友哪里弄来的,她说是乡下拿来的东西,要我带着它走。
摇摇那串铃,它们响得并不清脆,好似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似的,一碰它们,就咯咯的响上那么一会儿。将这串东西当成了一把故乡的泥土,它也许不够芳香也不够肥沃,可是有,总比没有好。
就把它带了许多年,搁在箱子里,没怎么特别理会它。等我到了沙漠的时候,丈夫发觉了这串铃,拿在手中把玩了很久,我看他好似很喜欢这串东西的造形,将这三个铃,穿在钥匙圈上,从此一直跟住了他。
以后我们家中有过风铃和竹条铃,都只挂了一阵就取下来了。居住的地区一向风大,那些铃啊,不停的乱响,听着只觉吵闹不如没风的地方,偶尔有风吹来,细细碎碎的洒下一些音符,那种偶尔才得的喜悦,是不同凡响的。
以后又买过成串成串的西班牙铃铛。它们发出的声音更不好,比咳嗽还要难听,就只有挂着当装饰,并不去听它们。
一次我们住在西非尼日利亚,在那物质上吃苦,精神上亦极苦的日子里,简直找不到任何使人快乐的力量。当时,丈夫日也做、夜也做,公司偏偏赖帐不给,我看在眼里心疼极了,心疼丈夫,反面歇斯底里的找他吵架。
那一阵,两个人吵了又好,好了又吵,最后常常抱头痛哭,不知前途在哪里,而经济情况一日坏似一日,那个该下地狱去的公司,就是硬吃人薪水还扣了护照。这个故事,写在一篇叫做《五月花》的中篇小说中去,好像集在《温柔的夜》这本书里,在此不再重复了。
就在那样沮丧的心情下,有一天丈夫回来,给了我照片右方那两只好似长着爪子一样的铃。我坐在帐子里,接过这双铃,也不想去摇它们,只是漠漠然。
丈夫对我说:“听听它们有多好,你听——。”接着他把铃铛轻轻一摇。
那一声微小的铃声,好似一阵微风细雨吹拂过干裂的大地,一丝又一丝余音,绕着心房打转。方要没了,丈夫又轻轻一晃,那是今生没有听过的一种清脆入谷的神音,听着、听着,心里积压了很久的郁闷这才变做一片湖水,将胸口那堵住的墙给化了。
这两只铃铛,是丈夫在工地里向一个尼日利亚工人换来的,用一把牛骨柄的刀。丈夫没有什么东西,除了那把不离身的刀子。
唯一心爱的宝贝,为了使妻子快乐,换取了那副铃。那是一把好刀,那是两只天下最神秘的铜铃。
有一年,我回台湾来教书,一个学生拿了一大把铜铃来叫我挑。我微笑着一个一个试,最后挑了一只相当不错的。
之后,把那两只奈及利亚的铜铃和这一只中国铃,用红线穿在一起。每当深夜回家的时候,门一开就会轻轻碰到它们。
我的家,虽然归去时没有灯火迎接,却有了声音,而那声音里,唱的是:“我爱着你。”至于左边那一串被女友当成乡愁给我的三个铜铃,而今的土产、礼品店,正有大批新新的在卖。
而我的乡愁,经过了万水千山之后,却觉得,它们来自四面八方,那份沧桑,能不能只用这片脚踏的泥土就可以弥补,倒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乡愁作者:敖红亮思念家乡的泪珠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碗里饭里咽进肚。
5余秋雨写过乡愁吗
余秋雨是散文作家,他没有写过《乡愁》,余光中写过,你是不是记混了!下面是几位写过《乡愁》的诗人、作家,有诗歌、有散文,但就是没有余秋雨的关于乡愁的作品。
乡愁 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 余光中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作者: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作者:北石我的乡愁是牵着风筝的线离乡越远思念越长我的乡愁是心中珍藏的酒离乡越久味道越醇厚我的乡愁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夜深人静时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我的乡愁是一遍一遍的月圆;我的乡愁是一列一列的帆船;我的乡愁是隔不断的海水;我的乡愁是远方的岸故乡是磁石故乡是胎盘我的乡愁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是无以回报的忐忑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乡愁作者:冰心我们都是小孩子,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索然的对坐,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满月的银光射在无边的海上。琴弦徐徐的拨动了,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天风里,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记否十七之夜,浓雾塞窗,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曼声低诵的时候,竟引起你清泪沾裳?“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我的朋友!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为着故乡,我们原只是小孩子!不能作壮语,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乡愁作者:三毛二十年前出国的时候,一个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
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人看重乡土的东西。还记得,当年的台北也没有成衣卖。
要衣服穿,就得去洋裁店。拿着剪好的料子,坐在小板凳上翻那一本本美国杂志,看中了的款式,就请裁缝给做,而纽扣,也得自己去城里配。
那是一个相当崇洋的时代,也因为,那时台湾有的东西不多。当我接过照片左方的那一串牛铃时,问女友哪里弄来的,她说是乡下拿来的东西,要我带着它走。
摇摇那串铃,它们响得并不清脆,好似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似的,一碰它们,就咯咯的响上那么一会儿。将这串东西当成了一把故乡的泥土,它也许不够芳香也不够肥沃,可是有,总比没有好。
就把它带了许多年,搁在箱子里,没怎么特别理会它。等我到了沙漠的时候,丈夫发觉了这串铃,拿在手中把玩了很久,我看他好似很喜欢这串东西的造形,将这三个铃,穿在钥匙圈上,从此一直跟住了他。
以后我们家中有过风铃和竹条铃,都只挂了一阵就取下来了。居住的地区一向风大,那些铃啊,不停的乱响,听着只觉吵闹不如没风的地方,偶尔有风吹来,细细碎碎的洒下一些音符,那种偶尔才得的喜悦,是不同凡响的。
以后又买过成串成串的西班牙铃铛。它们发出的声音更不好,比咳嗽还要难听,就只有挂着当装饰,并不去听它们。
一次我们住在西非尼日利亚,在那物质上吃苦,精神上亦极苦的日子里,简直找不到任何使人快乐的力量。当时,丈夫日也做、夜也做,公司偏偏赖帐不给,我看在眼里心疼极了,心疼丈夫,反面歇斯底里的找他吵架。
那一阵,两个人吵了又好,好了又吵,最后常常抱头痛哭,不知前途在哪里,而经济情况一日坏似一日,那个该下地狱去的公司,就是硬吃人薪水还扣了护照。这个故事,写在一篇叫做《五月花》的中篇小说中去,好像集在《温柔的夜》这本书里,在此不再重复了。
就在那样沮丧的心情下,有一天丈夫回来,给了我照片右方那两只好似长着爪子一样的铃。我坐在帐子里,接过这双铃,也不想去摇它们,只是漠漠然。
丈夫对我说:“听听它们有多好,你听——。”接着他把铃铛轻轻一摇。
那一声微小的铃声,好似一阵微风细雨吹拂过干裂的大地,一丝又一丝余音,绕着心房打转。方要没了,丈夫又轻轻一晃,那是今生没有听过的一种清脆入谷的神音,听着、听着,心里积压了很久的郁闷这才变做一片湖水,将胸口那堵住的墙给化了。
这两只铃铛,是丈夫在工地里向一个尼日利亚工人换来的,用一把牛骨柄的刀。丈夫没有什么东西,除了那把不离身的刀子。
唯一心爱的宝贝,为了使妻子快乐,换取了那副铃。那是一把好刀,那是两只天下最神秘的铜铃。
有一年,我回台湾来教书,一个学生拿了一大把铜铃来叫我挑。我微笑着一个一个试,最后挑了一只相当不错的。
之后,把那两只奈及利亚的铜铃和这一只中国铃,用红线穿在一起。每当深夜回家的时候,门一开就会轻轻碰到它们。
我的家,虽然归去时没有灯火迎接,却有了声音,而那声音里,唱的是:“我爱着你。”至于左边那一串被女友当成乡愁给我的三个铜铃,而今的土产、礼品店,正有大批新新的在卖。
而我的乡愁,经过了万水千山之后,却觉得,它们来自四面八方,那份沧桑,能不能只用这片脚踏的泥土就可以弥补,倒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乡愁作者:敖红亮思念家乡的泪珠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碗里饭里咽进肚。
6关于“乡愁“的诗句,10句以上,帮帮忙
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关于乡情乡愁的诗句有哪些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正如乡愁这首诗一样的含有情意
邮票是一种意象,诗中的船票、邮票、坟墓等都是意象,都寄予了思乡情怀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表现乡愁的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历史的长河沉淀着自己的故事,风风雨雨度过了60多年,到了耳顺之年,想起回忆过去的事情,寻找过去的记忆。从杂乱无章断断续续的记忆中拼接起来的故事,写自己的故事自己看。
儿时的刻印象
我小时候的印象很模糊,隐隐约约记得一些。
那时候的三明城关,这下叫三元区。那时是以木质板房为主,极少量的砖木结构。只有政府,机关学校才是砖结构小高层,最高也只有4~5层的建筑物。
中山路(205国道),是城关的主要街道,两边都是木质结构民房。
1955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十。长城在三明莘口出生。
我的父母双亲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老实巴交,吃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从闽清白樟新庄洋村,来到三明莘口以撑船为生,在莘口木帆站,在沙溪河撑船几年,后来到了城关水陆社,三明市第二运公司,用人力板车走遍了三元区的马路大街小巷,是最苦的一代人。
莘口是一个小自然村,有一座石拱桥,是古代遗留下的石桥。桥下小溪流入沙溪河,这里,每逢赶圩,人山人海,沿街两边摆摊热闹非凡。有我喜欢吃的磁吧。
这里让我想起从前我做小孩时,和父母亲在这里生活过,记得家门口有快石板,夏天可凉快。…我读初中时乘2角钱的公交车来莘口赶集,买小鸡到城关木器厂对面山上住房养。
那时候,城关到莘口公交车车票2角,那时候买米糠,买鸡鸭苗都乘公交车去莘口赶圩的集市买。
还记得我小时候,(1961年左右)我跟随父亲的后面从城关走路到莘口,那时候,父亲是在三明莘口水陆社撑船为生。父亲在莘囗撑船,母亲则三明城关。在以前的事只有姚爱娇记得。
二,我的家。
我很小的时候,凭着模糊记忆,莘口出生,三明城关住在中山路的沙溪河下流的路边木质民房,再到凤岗路靠马路的一民房(现在的城关派出所的位置),这二处地方是最早的印象。
最早的记忆,住在木质民房,记得一次碗是用篮子吊在梁上,在取碗时掉了地上,打破了很多碗。这是在现在的胜利路靠205国道一带。
第二次住阳巷中间民房,有对面的种子站,有做恶梦,还记得闽清老家姐姐半夜从闽清来三明,我睡着了,她将糖果放我嘴里。
第三次,在太保庙边上{那里十字路口),一头康复路直到第三医院,一头经码头台阶到沙溪河。另外上下为中山路。
印象中的养蚕故事,和房子的大老蛇。跟母亲参加老乡的酒席,被居委会处理清理街道的臭水沟。
第四次,是住在马路边;父亲在莘口撑船,拉了一些乡下拆的旧材料。就在马路对面盖起了约4~50平方的木质板房,盖好了未住成,因受隔壁闽清老乡欺负,没有住成。
第五次,父母亲在现在的火车站旧居河边沙滩盖第二次房子也没成功。当年(1962年),沙溪河二岸是一片沙滩,灰白,灰**的沙滩留下少儿河边洗澡的脚印。
最后在木器厂对面山边是盖土墙房子,我在上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1966年~1972年)
第六次住自建的土屋,有姚进光出生土屋,姐姐爱娇出嫁。母亲在砂石公司做工。
最后,因和邻居不和,此房转租,我家就搬到前进路129号(根据扦队档案)。大慨是阳巷往下的一个巷口的民房。
在下巷和中山路的叉口边,有一木板房。有隔层,很低,人伸不直。第一间厨房,中间一间是一个单身女子住,后面靠中山路的一间仅有12平方米。做住房,真是太可怜了,有爱仙,爱玉,进光和我,加父母亲6个人挤在一起。没有一样家具,木头橙,木头箱和一部板车。就是全部的家当。我就从这里的家离开,去乡下插队了。
1972年3月25日,刻苦铭心的记忆,那天随同下乡知青,去吉口农场插队下乡。
下乡的期间,我在不定期的回家。父母亲经常搬家,就在这条中山路上,为了省几块钱,搬来搬去,有住过阳巷边中山路的民房二处,还有太保庙上去一条小巷子的二处。
76年11月选调时,是住在太保庙上去一条小巷里面住。去读煤校时也是住在那里,到将乐工作时,打了半套家具也是在那里。
82年底生长女yl时,当时家是住在阳巷口靠码头边的木板房子。
到了1983年,父母亲才搬到市第二运输公司在火车站的楼房,楼房刚盖好,就开始抢入住了,当年人们的往房条件太差了,到那时才住进了203室。房间约60平米,挤了父母亲,爱玉,进光。我一家。有7人。爱玉是从这里出嫁的,具体时间记不得了。
火车站一直住到父母亲过世,姚进光住到换新房子。2017年,我有去看三明的旧居――火车站的房子,己成危楼。钱久为老乡等私人盖的房子全拆了。仅剩下这栋楼房在风雨中哭泣。看到这旧居,很多故事都随着时光远去了。就是203室,父母双亲,爱玉,进光,长城长江和子女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长城”和“顺其自然"从这里上龙岩煤校。“林子”从这里上财校,进塑料厂工作。
二,土房的故事。
木器厂对面山边的房屋。
位置在三明城关木器厂对面山坡地,当时有几户外地人沿着山腰挖出一块空地,着山边的走向盖起土墙或砖房。山边第一层是某单位的一排砖瓦平房。我们每天要经过此地,再沿土台阶上到第二层的房子。
我读城关小学,就住在山边土屋,到校仅几分钟的时间,现在学校的建筑物剩下一片的空地,被做成停车场了。
那个时候,小学校正门对一排砖房,左边是养猪圈。右边则是长安路的木质结构民房,刘万桔同学曾住过的地方。
校门的右边前面是中医院。
回忆小学的经历,记得学校是三层楼的建筑物。中间一平台,做为大会演讲之用。校门为一教室做为上体育课之用。教学楼对面有沙坑,一些体育场地。总之,校园面积很小。1969年8月小学毕业,没有照毕业班级像片。只有个人互相赠送一寸相片。刘凤军,刘万桔,邓衍清,邓衍耀,潘文杰等人的相片至今还保存在相册中。
那时候,父亲拉板车,母亲做家务,母亲也有到沙石公司做工过,1966年姚爱娇出嫁,1967年姚进光出世。非常简陋的土墙房子,一家7口人在这里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也有过我们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很小,太不懂事了,记得1964~1965年间,用黄土和半截红砖(砖厂检的),打土墙,爱娇肩挑和扒土,父亲用一种木质的设备,手工打起平房隔成四个小间,靠南还是用一些捡的半截红砖砌起的墙。靠北是厨房。厨房后面就是山上,有一片梧桐树。梧桐树上边,父母亲开荒种了青菜,长豆,四季豆等作物。我也帮助挑水浇菜。逢周未,就帮父亲推扳车。
文革,有听到枪声,父母亲就在土屋后屋搭起小床,供我们躲避当年的武斗动乱。文革时代,大字报铺天盖地,影响到小学,高年级的学业,高年级参加串联,低年级加入红小兵,各种各类的群众组织布满全社会,三忠于,四无限进入了我们的思想。看到了市委办公室一片狼藉,学校无法上课。整个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城关至下洋的小路发生了武斗,人伤亡了。现在的百货大楼(青年路),一具裸露尸体,被药水浸泡,浮肿全市人去围观,这条街上两边墙被的大字报布满。
文革三明主要有128和624二大群众组织。所有这些带着文革政治色彩群众组织,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干挠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那失控的场面,不断传来武斗的消息。
在厨房后面挖起了地道,也不知道支护。挖有2~3m,后来在一场的大雨中,雨水渗透了土层,垮塌了,并冲倒厨房的土墙,辛好没有大事。
房子的左边有挖的小菜园,种了些小菜。干旱时要人工浇水。自来水要用木桶到左前200M处的他人门口挑来用,用水很节省,没有电灯,点得是煤油灯,灯下做作业,鼻子熏黑了。
房子的后面是小山,杂树茅草纵生,几棵梧桐树,春天是一片大叶子的绿色景像,开白花,结球状果实,到了冬天,掉光了树叶,光秃秃的树干在寒冷冬天空中飘动。
土屋度过了我欢乐的童年,过去的一些事,都在脑子里飞转,想想过去的生活经历,感叹父母双亲的艰难。
土房子,下到公路,台阶泥土滑,母亲收工回家上台阶滑倒。
家里养了二只母鸡,马上就要生蛋,晚上鸡笼忘了搬进房间,第二天,发现整笼鸡被小偷偷走了,害的母亲伤心的落泪。
土屋,我们姐弟妹几人,我会欺负爱娇她们,有时吵架。爱娇很小就出嫁了,母亲42岁(1967年)生进光时,姐姐也生孩子,她孩子得了软骨病,没养几年就不在了。
那年代,父母家里子女多,生活十分艰苦,姐姐出嫁也是父母亲的无奈之举。
在土房子的时候,我晚上到同学家里玩到9~10点,当大街啦叭响起国际歌的时候,我就走在大路回家了。那时候,没有歌厅,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天一黑就上床休息了,条件不好的是煤油灯照明。
那时候,胶合板厂是在马路坡顶的位置,木器厂到胶合板厂有一段为当地农民的菜地。(木器厂往下洋方向,上坡是胶合板厂)。当年生活苦,到农民田间捡菜叶吃。父亲去检菜叶还和菜农发生纠纷。
为了建设木器厂至胶合板厂的马路,城关水陆社安排职工晚上到公路修路。我顶父亲去做。
那时父亲是在胶合板厂做卸木头,滚木头上锯台卷胶合板。松木树皮削下,按一板车卖给市民。钱久为老乡,他家住在红旗**院边上的巷口,我曾经有拉一板车的树皮卖钱久为老乡,一板车树皮仅2元钱。
三明市胶合板厂是外地迁到三明,在60年代初,三明大搞建设,纺织厂,印染厂等,都是那个年代进入三明。我父亲也在厂里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我还去厂里澡堂洗澡,同学有些父母亲在此厂工作。
厂区范围较大,我母亲捞虾(生虾)拿到胶合板厂宿舍卖。生虾每斤3角。是从中村一带的田间捞的,让我想起那年代,母亲带着我和爱娇到富兴堡塑料厂后山的山涧小道,翻山越岭到一处山垅田,用一种网状工具,在水稻田的边缘,捞起水中的虾和其它的浮游生物,那时农田没有用化肥和农药,保持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从清晨出发,带上干粮,走马路,到富兴堡塑料厂后面的山上,爬山,沿着半山腰陡坡上去,走了一段平坦的山路,下到山底就有自然村,村边有山垅田和小溪流,在3~4月和7~8月的春耕,夏收夏种季节,田里有小虾和其它的浮游生物,带着虾网,走到乡间田里捞虾,一直到傍晚天黑了才到家,大人可捞6~8斤鲜虾,折合有1,8元~2,4元的收入。在当时来讲,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虾第二天卖。卖不完的做成虾酱。小时候吃虾酱吃多了,造成皮肤不好的原因之一。
当地也只有闽清人才有捞虾。记得有一次和姐姐去捞虾,回家的路上,在走到大路平路上,打翻了她的虾筒,虾在地上活蹦乱跳…
就在塑料厂后山火烧山,我和母亲,还有爱娇去检火烧山剩下黑不溜秋的树枝。树杆。搬回家做柴火,我记得检了太多,拼命地来回搬运柴火,天黑了才搬完。
我的童年和初中就是在这土墙房子度过,到了1969年9月,直接到三明一中读初一。从家里到学校有2~3公里。每天走二趟,要走十公里。经过林业灯光球场的长台阶,经过铝制品厂。
林业灯光球场在高高的山坡上,从实验小学边马路上去要经过坡度陡且又长的连续台阶,是我上中学读书的必经之路。
在读初中,那年代政治挂帅,学工学农,学校有校办农场和工厂。逢夏天要去乡下支农。每年也要到校办农场参加劳动。
记得一次学校放学,那是一个天昏地暗,暴雨交加的天气,一处高压电电线落地,同学们冒着大雨往前跑,没注意到前面的高压电落地,一下子二位同学触电身亡。
记得还有一件事情,1970年,同学们在教堂里上课,突然窗外响起来了一片嘈杂声,大家冲出去看到晨光方向的浓烟滚滚。发生火灾了,大家不约而同,立刻赶往现场,从学校跑出,经铝制品厂到灯光球场的台阶上,居高临下看到了城关中山路民房火光冲天的场景。同学沿林业灯光球场的台阶,笔直冲下,到现场帮助救火,一片混乱。人们分不清是谁的物品,一个传一个。火越来越大,全部是木质板房,最后在中山路叉口用炸药炸灭火源。
就这二年的初中生活就朦朦胧胧地过去了,初中毕业随着上山下山的高潮,来到了吉口农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那时候,父母和隔壁邻居不团结,闹意见,没住几年,大慨在1972年前,我插队下乡时,家搬到了中山路的下巷口,档案写前进路129号。
山上的土屋租给他人,好像因租金问题还闹到法院处理。我那时小都无法帮助处理。
最后,因上述原因,土屋就卖了。就长期租当地人的房子,一穷二白,穷得叮当响。
三,沙溪河
沙溪河这条闽江水系之一,源头从明溪境内的瀚仙,黄沙溪,沙溪村,车头口,吉口,岩前,黄沙村进入沙溪河流。
另一支流源头从宁化合溪口,西溪,茶湖江,九龙溪,过清流县职溪,入永安。
另一支流源头从连城北团镇小溪入永安。
三条支流并入永安溪河到莘口并入沙溪河,形成沙溪河。
这条河将三元区一分为二,靠东边为城关是60年代的三明市政府所在地,靠西边为鹰厦铁路三明火车站,和化机,化工厂。
城关到火车站,过往行人走浮桥,车辆乘轮渡(用二支木船连接。悬挂在钢丝绳滑轮上,靠水的力量过到对岸)。
我们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在浮桥边跳水和激泳,家里父母不让我去河边洗澡,叫爱娇看住,但是,我还是偷偷溜到河边游泳。一次在浮桥跳水,右脚第二拇指被锋利的玻璃割了一个口,至今还有疤痕。
那时候,靠火车站的河滩上是一片沙滩,没有建筑物,浮桥到岸边还要经过几百米的沙石路才到火车站的马路。
靠城关这边,有几个码头下到沙溪河边,由上往下,分别;康复路,阳巷,青年路,五交化商店对面。竹器社边大樟树。城关浮桥,轮渡口马路(郭尚斌家口)。
沙溪河逢端午节,那时候当地群众从神庙里抬出龙舟,下河举行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场景壮观。用本地山歌来表达节日的快乐。
发大水,汹涌澎湃的河水,呈**,夹着泥沙,带着上游冲下的木头板快,急流而过,有个别撑着毛竹排,划过去捡木头。
记得一次发大水直接将乘人装载的轮渡冲翻,淹了不少人。第二三年就建起了三明城关大桥。
四,住在中山路的经历。
中山路是沿着沙溪河的南北走向,属当年的主要街道之一。两边均为木质结构的板房,和少量的砖房。在1992年旧城改造,建设为205国道。以前的旧建筑一丝都不见了。
在中山路大约在一元路靠河边位置,有一棵上千年的古树——榕树。树边是台阶下至沙溪河。附近有小店铺,竹器社,城关派出所…。
竹器社,我读小学大约5年级吧,在竹器社拜一师傅做学徒,每月工钱8元钱,理发一次,中午在凤岗路姐姐家吃午饭。有一次跟着竹器社的工人们到富兴堡塑料厂桌面用竹篾编筐,将塑料布桶包起,装车运出厂。中午饭在塑料厂大食堂吃,还记得吃得真香。那时候我才十一岁吧。
中山路的街景,令我至今不忘的每一处,每一个店铺的位置,记忆忧心真是抹不去的记忆。
中山路和解放路叉口,靠河边有一照相馆,潘文杰同学就是住在那里,对面是花木兰门市部。
解放路的街中有一收废品回收店,我曾经和同学到水厂一带检废品卖,手被玻璃割了流血。还有到对面工厂检铜铝卖了1一2块钱,那时是真高兴。
解放路的街中有卖饮料,一杯5分钱,我口渴用零钱5分买一杯过过瘾。
72年3月25日,我去吉口农场下乡了。那时候,父母亲为了省那几块的房租费,搬来搬去。
从下巷口,到阳巷口下50米的本地木板屋子,内与外二处房屋。
记得有一次长江姐姐来我家,当时就住厂在中山路沿街的一侧。阳巷口下50米处。父亲早上3点吃了母亲的油炒饭,就拉着板车,到现在叫红茹山下的采石场拉石头。从山上拉石头到富兴堡。来回有15公里。一板车石头2~3元钱。一天拉2~3板车。我有时候会去帮助父亲板车后面推车。
一早到石场,先拉1~2车石块,卸到马路边,然后再上山,拉一车石头下来,经过胶合板厂的小坡,到城门下长坡,经过酱油厂机砖厂,然后走马路到富兴煲的厂。有玻璃厂,塑料厂都在建设。那时候没有汽车运输全靠板车拉石头、砖头。
板车一去多时,十几部,空车返回时,每辆板车架在一起,下长坡,那很风光,一道风景线。
当年生活艰难,一分钱二担水,洗澡要自己用大锅烧,用大木桶洗身子。灶是柴火灶。所以读中学周末要和同学上山砍材火。下山在吉口时,有跟装木头汽车到伐木场检木柴,运到三明家里烧柴火。记得有一次,用汽车带得柴火卸在十字路的海关边上,后来和父亲用板车拉到中山路的民房。
我在吉口插队,家有搬到阳巷的码头边的民房,康复路上的小巷2处民房。
75年,谈了朋友,那时家住在阳巷口下中山路的位置。
到选调时,拿着调令,在列东依建宿舍过了一晚,依建是福州人和我母亲熟悉。(有一年春节和长江去过他家)。
第二天一早到列东汽车站,乘车到大田建设,转其它车到永安槐南“三明市煤矿”。
从煤矿,推荐到煤校,77年3月,家是住在康复路下的巷子。母亲去康复码头台阶的烂房子剪洋灰袋。
79年2月去将乐,结婚家具是在上面住房内加工,用煤矿拉水泥的汽车带到将乐
80年家又搬回阳巷码头边的木板房,四面透风。爱仙在制鞋厂,她和父母亲关系很差。
80年12月18日,长女林子在这里出生了,由于长江产期后推,我用了二年的探亲假。来陪伴长江生产,在河边木板房的回面透风,又是冬天寒风吹得冷,床铺没有垫被,用书籍铺满了床底。在冬天坐月子。真是苦。
到了满月那天,还记得请刘万桔同学到家吃满月酒。那时家里太贫困了。
80年代,政策放开,中山路街面一片繁荣。烟,大米放开了。
五,回忆初中的故事
三明一中,学校的范围比较大,正门从红印山叉口上去几佰米是一中的正校门,后门是靠铝制品厂,土围墙相隔,一半同学都往后门进入校园,记得学校一条干涸的沟,这条沟除了文革深挖洞,广积粮留下的防空洞外,还有一处有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有一处类似庙的建筑物。施能抗老师带学生制药的工厂。我们同学去摘野菊花制成枇杷糖浆。
记得一操场,在教学楼旁边。印象太模糊了,怎么想,都想不起来当年母校的样子。一些事,带着遗憾永远消失在记忆中了。
印象中的郑学海,在校办农场的72年元旦,他提问了一句,元旦社论的文章名称是什么我还记得是在农场简易茅房打统铺开会问的。岁月如歌,岁月如梭,一晃就过去了40多年。再也想不起当初的模样。
吉口插队的日子
时光在不留意间过去了,今天能做下来回忆往事,也是一种精神享受。我从留下的7~80本的日记一页页翻过去,看到了当年的长城。仿佛火就在昨天经过的事情。
我把时光拉回到1972年的3月25日,我刚刚三明一中毕业,我16周岁就报名上山下乡了,经过市四个面向办公室批准。在校的应届毕业生统一分配到回饶,溪口,吉口等三个农场。条件属吉口农场较好。
1972年3月2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来到了吉口农场。安排在车头坑的农业二队,一起去的有潘文杰等人。
三明市吉口农场座落在三明和明溪交界处,306省道30公里处。农场由大吉溪、车头坑和场部组成。从事茶叶队、果队、养猪场、养鱼塘、农业队、机砖厂、养鸡场,拖拉机站等等经济实体。在70年代~90年代,农场很兴旺的。
最早一批知青是71年去下乡的。我是第二批,一起来吉口农场下乡的有潘文杰,李祥华,闵明星,小印尼,张振东,杜贺明…等人,后来又断断续续来了很多批知青。
第一年在车头坑的车二队,车头坑是靠明溪县交界的小自然村。一条吉口小溪,两边山峰。当地人基本姓邓,有邓声信队长,邓水珠,邓必成,邓水生,邓必阳,邓声宽,邱金超,吴文义等当地人。
车头坑早在58年就有吉口良种场的单位,后来合并到吉口农场。
当时的农场比去生产大队条件要好,农场每月发一次工资,每月杀一次猪,一人分一斤猪肉,有食堂,有医疗室,这些待遇在乡下大队没有的。
第一年,我和潘文杰是分配到农场的车头坑的农业二队。主要种植水稻,在山垅田种水稻,地点记得叫罗坑。队长叫邓声信,前二年过世了,到了农业队跟着老农出工,最高工分是10分工,我们知青评为5分工,一个工分是1角钱。第一年,国家补给知青每人每月8元,第二年就没有补贴了,那时候一个月十几元,每月用精光。记得第一个月,将饭菜票买了,剩余4元钱拿给了父母,是第二次拿钱给家里。第一次是在中山路的河边竹器社做学徒每月8元。…
第一点做过插秧,砍坢(用扁而弯的刀将田堤的草连根劈了)拔秧,挑秧,田间下肥,除草,有时用手在水里拔草,那时候,我的双脚被蚊虫叮咬得皮肤痒,抓破了皮肤,血都渗出,用田的泥巴盖上,…
每天清晨迎着朝霞,拿着锄头要走过一座小桥,到河对面的田间做农活,桥下的小溪叫做吉口溪,河水清纯见底,光肉眼可见和小虾,小鱼等浮游生物,可见70年代环境的纯洁。
我每天收工经过这条溪流,在夏日的季节,直接下河游泳,洗澡。刚去的时候是三月份种双季稻,早春的二月底就进入春耕的准备工作,从育秧到三月底插秧完。又进入了耙草施肥,打农药的阶段。
那时候,田里的水还是很冰冷,我学着他们把裤脚卷老高,咬牙齿光着脚丫,踏进了水田。感到刺骨的冷水钻心的疼。踏在松软的泥里,裸露的皮肤,接触冰冷的水,用木头装的铁质爬子,在田间的秧苗中间来回上下左右的抽动,泥土长的草被翻动浮了水面,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被挍黄了…,过了一些日子,稻田的秧苗长高了许多,拔节、抽穗、并开出了淡**的稻花。再过了些日子稻花结成了稻穗,由青绿色逐渐变成了**,形成了沉甸甸的稻谷。
夏天就要到了,进入的双枪。那个时候叫夏收夏种,因为这里的水稻是种双季稻的,早稻收割了,马上接着犁田、插秧、种晚季稻子。我割过谷子,插过秧,还晒过谷子。记得那时候,是吃大锅饭,统一做馒头。按各队的人头送馒头,做点心到田头,连茶水都做到田间。
选调三明市煤矿
选调,回城是所有知青的愿望。大家各显神通,各找门路,把上山下乡做为一个过渡的据点。我家父母文盲,没有社会背景。农场一有选调的名额,都被其他知青拿走了,到了1976年11月份,三明市煤矿招工了,知青嫌煤矿艰苦且危险,有着“男不进矿,女不进纺”的影响,都没有人报名去煤矿,我看到也是一个选调的机会。就报名,填表,下来调令。就这样来到了三明市煤矿。
记得去三明市煤矿报到的时候,要到列东长途车站坐三明开往建设的班车,为了赶早班车,也就提前一天,到母亲认识的一个木工,福州人,叫依建。在列东靠二中那一带搞建筑。在他那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走路到车站,乘6点多的到大田车,沿着老公路,从东霞进入富兴堡,盘山公路到了建设站,下车,再转车到永安槐南公社。建设到槐南是一路下坡的公路。
到了槐南,找到了煤矿,当时尚处在筹备阶段,煤矿的房子还在建设。所有住房,办公室,仓库都是租用当地人的房屋。
从各地招工来的有几个人,名字也记不得了。
1976年11月26日,
龙岩煤校
分配到将乐煤矿了
改制了,告别了煤矿
回顾从前的生活真是太苦太苦了。
未完待续。
旅游的唯美句子汇总如下
1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川湖海
2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一路向阳
3人生得意须尽欢 胡吃海喝需尽兴
4走过的路 会一直记得
5少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6换个地方看看人间烟火
7揣着一口袋的开心满载而归
8晒到的阳光分你一半
9不正经生活手册
10人生得意须尽欢 胡吃海喝需尽兴
11你透过车窗看风景 山川湖泊也在看你
12总有些惊奇的际遇 比方说当我遇见你
13路人穿街过河 好景只有片刻
14给大家表演一个仙女出山
15我想和你一起闯进森林潜入海底
16人间生活实录
17来这世间一趟,一定要努力看看所有美好
18旅途愉快 停哪站都不算太坏
19愿所有快乐都无需假装
20无关青云路 无关诗书 无你处无江湖
21希望心情和天气同步升温
22你是生活扑面而来的善意
23说走就走 是人生最华丽的奢侈 也是最灿烂的自由
24载着一口袋的开心满载而归啦
25喜欢镜头里的每个故事
26你所不知道的远方 都是值得一去的天堂
27山河的浩瀚,宇宙的浪漫
28掬一捧蓝天 蓝得纯粹 蓝得深邃
29好吃的东西放在肚子里 有趣的人放在心里
30开始探索地球的奥秘啦
31给大家表演一个仙女出山
32旅途匆忙 人生漫长
33我在人间贩卖黄昏 只为收集世间温柔去见你
34在这季节交替中我陪你看这昼夜往复日升月落
35山河远阔 人间烟火
36生命不长不短 刚刚够用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