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比较豪爽、大大咧咧的。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或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其与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等地名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一定差别。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是占全国国土面积为153%,2011年GDP总量49万亿元,占中国全国的1012%,人口121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东北人的5个特点:长子出门幼子守产,女儿地位高讲义气舍得花钱!东北本地人的家族观念不重,不像南方潮汕那种,家里有事能凑上百人,家族抱团十分紧密,而东北的兄弟姐妹之间各过各的,普通大家庭都是长子出门,留下幼子守产,家中最小的儿子负责赡养老人,而且会继承大部分的财产,不过养育孩子方面,长子的培养费用会高一些,即使家中贫苦,长子念书会更多,享受更好的待遇。

1、长子出门幼子守产
东北的农村长辈住东屋,晚辈住西屋,儿子结婚会出去单过,会经常走动走动,东北人不太爱走亲戚,有时几年才走一回,姑舅表亲堂亲都这样,与山东的习俗不一样,山东亲戚每年都要互相拜年走动,更夸张的是不少亲戚是在葬礼上才见面,东北不兴什么祠堂和族谱,除非祖上出了大人物,方便后世歌功颂德
根本封建迷信,破月过得好好的人一大堆,而且过得很顺的也大有人在,人生的命运是自己主宰,别遇到不好的事就往破月身上推,破月有书籍考证吗,仅仅从月份和属相判定一个人的命,很搞笑,试想下,破月每个月都破,概率是十二分之一,甚至还有的人怀了宝宝,因为怕是破月出生拿掉,这才是罪孽,孩子有缘才来给你做孩子,破月这种封建迷信思想不要再祸害潮汕人了,做一个善良的人才是福报啊。
潮汕俗语是潮汕人日常口头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潮汕人民对生活经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蕴涵着潮人的生活哲理和处事原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潮汕俗语,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潮州常用俗语
1、好做初一好做十五(以牙还牙,不留情面)
2、有银纸烧无银纸夫。(喻货币贬值损失大,钱不值钱了)
3、三分戏品,七分做人(为学做戏,应先学做人)
4、青竹梅唔过四月八,洋梅唔过五月节。(指最后成熟期)
5、好心乞雷扣。(好心好意反被反咬一口或遭到处罚)
6、死命拾着活猪屎。(指侥幸获得钱财,或意外得到成功)
7、个嘴无时歇。(吃了再吃,不停口)
8、街市找无。(形容一个人不讲理,在世界上找不到像他这样的人。)
9、六月桃,有钱买无。(有的东西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的)
10、水吼,人走。(指白白地坐失良机)
11、一物甲一药,胶走无烂掠卖着。(指一物降一物)
12、阿姆合阿伯,百货合百客。(比喻每个人对事物的爱好各有不同。)
13、世情看唔破,硬虎着交挂。(感情激动易伤身)
14、好死在大成树下,孬死在黄刺茹下。(成树指故乡的大榕树,黄刺茹指海外的颠茹丛,喻落叶归根)
15、猫叫胶己个名。(也可形容贼喊捉贼)
16、和尚嘴体体,唔是爱钱住是爱米。(指忽然间对你恭顺的人必定是对你有所求,嘴体体指咧开嘴笑)
17、偷食无七嘴。(留下证据却不自知)
18、双脚哩弯弯,一人惨一桩。(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19、土地公无食赚肉痛。(指一个人不但没得到好处,反而招来惩罚)
20、后生赚钱囝儿使,食老久积无人睬。(指子女不孝,老人老无所养的痛苦。囝儿即儿女,久积即多年劳累落下的病根)
21、出门无六月天(天气无常,要多备寒衣)
22、看了生目针(过去认为眼周炎是偷看妇女阴户导致)
23、各人各人尚,青盲买手电。(指人各有所好,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不能强求。尚,崇尚,爱好。青盲,瞎子。手电,即手电筒)
24、入乡随俗,入港随弯。(顺应潮流,不能违反)
25、二条手瓜做人情。(没有带礼物就去做客)
26、有钱无块使,买龟放落海。(白花费金钱和时间做无谓的事情)
27、大细声长短句。(形容说话绘声绘色)
28、驴到目鼠鼠。(夜以继日地工作,累得眼睛都睁不开)
29、见破老婶把嘴。(用来对那些危言耸听、夸大事实者的谴责和讽刺)
30、未学行,先学飞。(心急冒进,违反常规)
潮汕民间俗语
1、好心乞雷扣。(好心好意反被反咬一口或遭到处罚)
2、有目哭无目汁。(喻欲哭无泪或咎由自取)
3、吾知头尾(不知道天高地厚)
4、草馃熬熟,天时变局。(说的是夏天天气多变)
5、街市觅无。(形容一个人不讲理到世上再找不到跟他类似的)
6、无祸惹鸡怠。(指自讨苦吃,自作自受,鸡怠是一种米糠里的小虫,使人极痒)
7、老丑呾白话。(该俗语指坦白直说即可,无须隐隐约约绕圈子)
8、见破老婶把嘴。(用来对那些危言耸听、夸大事实者的谴责和讽刺)
9、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
10、龟笑鳖无毛,蟹笑蛴无膏。(多指同类相欺、互找毛病)
11、狐狸迈笑猫,脚仓平平饶。(与半斤八两或五十步笑百步近义)
12、半夜食西瓜——反种。(以种谐症,病情有变化)
13、哙圈猪,卖喷火,哙梭圆,卖烙粿。(比喻干活干得太累了)
14、惊到倒头爬。(吓得腿发软不能行走,用爬但还爬错了方向)
15、大舌大胶唠。(指说话不得要领,结结巴巴)
16、十二菜桌人食,腰屎沟水人荡嘴。(指最后翻脸或做错)
17、有铺无蚊帐,乞蚊咬到唏厦叫。(临时住宿,条件不好)
18、笑死程咬金,哭死程铁牛。(过度喜悦和过度悲伤也会死人)
19、汗家目汁少。(勤劳致富不用伤心落泪)
20、冰霜是水,阎王是鬼。(说的是事物和人的本质不同,要分别认识对待)
21、猫鼠心肝,头食头拖。(用老鼠的行为比喻贪婪可耻)
22、破鼓好救月。(平时不起眼的物品,有时在关键时刻也能派上用场)
23、肚肠烧搭缀。(肠子粘连在一起,形容很饿很饿)
24、开门七件事(指柴米油盐酱醋茶)
25、咸哩咸香,整哩整甜。(各有各的好处,咸淡都称心)
26、目刺毛着知打浮。(指不能放松警惕,时刻清醒,也用于吵架时放狠话)
27、七坐八爬九发牙。(婴儿七个月能坐,八个月能爬,九个月长牙)
28、食斋补则恶。(为求心安,行善以弥补之前的罪过)
29、你我伊,老厝边,我拍你,你拍伊。(指嫁祸于人)
我是潮汕人,我来说两句吧。楼主想要未来婆婆接受你其实办法是有的,首先就是学习潮汕话。
潮汕话是身为潮汕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即便你是外地人但会说潮汕话的话,潮汕人还是会当你是“自己人”的。楼主如果会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了,未来婆婆对你的好感度肯定是迅速提升的。很多外省媳妇就是通过潮汕话与婆婆交流这一方法让婆婆改观的,这点是必备的。
其二,学习一下潮汕的文化,试想一下,如果你不说潮汕话、不会潮汕的习俗文化话,那么将来你们的子女将会是在父母耳濡目染的普通话中成长,你们的子女就变成只会讲普通话的“潮汕人”了,严格来说你们的子女就已经不是潮汕人了。这么一来奶奶将来还怎么和孙子交流?和孙子鸡同鸭讲还怎么享受天伦之乐?
楼主既然那么爱你的男友,你就应该想过,婚嫁不是男女两人之间的事情而已,婚嫁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特别相对于潮汕人来说。楼主你不仅是嫁给你的男友,霸道地说句,你就是嫁给你男友的家庭、家族。家族这个可以暂时不管,但是家庭却不得不管,我们潮汕人成亲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根本就没想过离婚,所以父母对儿女的择偶是相当慎重的。
其三,独生子女,楼主这个身份加上“外省仔”给你婆婆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差的,“外省人”的扣分点我上述说了,再加上独生女娇生惯养的形象,首先婆婆就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楼主你是个娇生惯养的人。传统的潮汕女子都是以贤良淑德闻名的,楼主想得到潮汕婆婆的认同,同样也需要靠近贤良淑德这个标准。等你学会潮汕话后,可以帮未来婆婆洗洗碗、做做家务之类的让她改观。
其四,生育观念,潮汕人的生育观念可以说是全国最正常的,基本上都是要生育两三个孩子的,所以那些脑残的计划生育在我们眼里就是个屁,连生个孩子朝廷都要管还有天理?传统的潮汕人认同多子多福,我个人觉得其实三四个比较合理,再多就真的是不太好。而且潮汕人非常的重男轻女,这点我也是不大赞同的。楼主既然是独生女,生育观念上或多或少会与未来婆婆有冲突,这点楼主要注意了。
“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此言虽夸大了些,但“国内一个潮汕,国外也有一个潮汕”,那是千真万确的事。海内外潮人把“过番歌”称为“潮人思乡曲”,是不无道理的。
天顶一只鹅,阿弟有(老婆)阿兄无,
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
背起包袱过暹罗(泰国),走去暹罗牵猪哥(牵公猪配种),
赚有钱银加减寄,寄来唐山娶老婆。
这首歌表现潮人有“生性好聚,聚必有乐”的品性。他们过洋在外谋生,既相互团结帮助,又不强求于人,靠自己“骨头生肉”、刻苦勤奋和聪慧才智。乐时乐,苦时也乐,歌为心声,这就是潮汕“过番歌”的内涵。
无可奈何炊甜粿
“无可奈何炊甜粿”是一句潮汕俗谚。清代潮人到南洋谋生者,每次过洋,快者须十几天,如遇大风浪行程则难预料。故潮人过番者,定叫家人炊甜粿(红糖年糕),因甜粿不易变质,携带方便,可以它作粮。
潮汕地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载元代以前就有,故历来乡情、亲情、族情甚重。潮人“父母在,不远游”、“骨肉相附”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谁愿远离家乡谋生?但韩江三角洲,古时方圆不足900平方公里,仅占全区总面积的30%,余者均为山地丘陵,东南面则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故有“其为屿者十之三,其为水者又十之四,可耕之土无几”之说。
正因如此,潮汕人虽聪慧勤奋,把山坡、路旁、池边、田沟、墓隙均变为耕地,种田如绣花,一年四季,间种插种,也获几收。可是地狭人众,怎能维持生计?故长期以来,过着半饥半饿的生活。居山乡地的潮人,每日两餐番薯一餐粥是常见之事,真如有关史籍所记述那样:“纵有丰年,也不足供三月之食。”加上暴政、乱世、天灾、人祸,离乡别井,海外谋生,就势成必然。
老一辈人说:“祖父那一辈人过番是很苦的,哪有什么大帆船?都是自缚竹排作舟,自炊甜粿作粮,撑起破被当帆,用绳子或水布,一头绑在自己腰部,一头缚在竹排之上,渡黑水过七洲洋。若遇大风浪,竹排被打翻,人落水,爬起来照样行驶。有幸者遇着洋船叫救命,才能脱险到暹罗。”那小小竹排,怎顶得住七洲洋的大风浪?不少人只能漂流到附近孤岛等待过往大船。故潮汕民间歌谣云:“断柴火,等饿死。无奈何,卖咕哩。”其中有“过番歌”是用潮州“活五调”(悲调)这样唱的:
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
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
火船驶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
是好是劫全凭命,未知何日回寒窑。
清代末年,帝国主义在潮汕掠夺潮人过洋卖苦力,他们在潮汕设有各种各样的“招工局”,潮人称它为“猪仔贸易”。如英国德记和荷兰元兴等洋行,在汕头设有“猪仔馆”。卖身的“猪仔”被关进铁笼运往海外,死者不计其数。
17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伐根年在爪哇巴达维亚对华工进行一次大屠杀,死者万余人,成为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红河血案”。可是清政府不去谴责洋人,反说自己的国民“类顽愚凶悍,为天朝遗弃之莠民”,并向内外声称“天朝莠民不惜背诵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潮工的处境,可想而知。
1876年前后,潮汕各地的“猪仔馆”、“咕哩行”多达20余家。潮汕人走投无路,被迫过洋谋生,相关“过番歌”甚多,如:
暹罗船,水迢迢,会生会死在今朝。
过番若是赚无食,变作番鬼恨难消。
心慌慌、意忙忙,上山做苦工,
日出分伊曝(晒),落雨分伊淋。
所扛大杉楹(大木头),所做日共夜,
所住破寮棚,真真惨过虾。
渡过黑水(七洲洋),吃过苦水,
满怀心事付流水;
想做座山(基业),无回唐山,
终老尸骨归义山(坟墓群)。
“番批”钱银唐山福
据《潮汕侨批简史》载:仅仅在1869年到1948年,潮汕过番总人数就达580余万。到20世纪末,人数猛增至1000多万,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潮汕本土的人口数,故有“国内一个潮汕,国外一个潮汕”之说。
正是这样,国内的潮汕人,有相当一部分靠“番批”过日子,故有“番批钱银唐山福”的俗语,“番批”成为潮汕人生活之所系、亲情之纽带。
许多潮汕人渡洋抵岸之后,第一时间就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如潮安陈厝垅的陈金炳,他在1936年十一月初一抵达马来西亚之后,初三就给母亲寄出平安信,并向亲友先借6元寄给母亲,好让母亲放心。泰国潮侨杨捷寄给家乡澄海冠山乡妻子的“番批”中有国币5万元和一句血泪语———“见信切赎回我女”,这“番批”款成了救命钱。
早期,由潮人在同伴、同乡中推选出老实忠厚靠得住的人为他们代送信件和财物。这些人长期穿走于大洋水道,熟悉往返潮乡、南洋的路径,初时被称为“走水”,后来被称为“水客”。
随着“闯南洋”、“溜乌水”的人多了,行业性的“侨批局”应运而生,如较早期的有新加坡潮商黄继英创立的“致成批馆”和澄海黄松亭设在汕头的“余庄批局”。无论早期的“水客”还是晚期的“批局”,递送“番批”都是靠往返南洋、潮汕的“红头船”带送。据老辈人回忆:“往年农历九月,台风少,红头船从南洋返来,澄海樟林港就拍锣拍鼓迎接,比过年过节还热闹。”故民间有俗语云:“九月尾,铜锣澎澎叫。”有“过番歌”这样唱道:
洋船到,猪母生,鸟仔豆,带上棚。
洋船沉,猪母晕,鸟仔豆,生铺蝇(虫)。
信一封,银二元,叫(老婆)刻苦勿愁烦。
奴仔知教示,猪仔着知饲。
田园落力做,待到赚有钱,
我猛猛回家来团圆。
1940年至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番批”中断,在潮汕的侨眷求借无门,不少人沦为乞丐,流落他乡,有的被迫改嫁,有的卖儿卖女,境况凄凉……有一首“过番歌”用“活五”悲调,如泣如诉地唱道:
“番批”断,无火烟,
走四方,乞无食,
仔儿饿死娘改嫁,
一下提起目汁流。
“过番歌”的作者为广大潮汕民众,他们诉说着自己的苦难生活、悲惨遭遇,揭露旧社会的罪恶,以亲身体会唱出自己的心声,听者与歌者同悲、同愁、同欢乐……细细品味“过番歌”,对比潮人今天和往日的生活,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