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正规医院确诊
多数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尤其是抑郁症。我觉得这跟社会上普遍认为“抑郁就是瞎矫情”的认知不无关系,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就是一段时间情绪低落而已,不至于要去精神病院吧?所以拖着拖着,有的或许真的自愈了(因为别的情绪干扰,因为说到底这种事还是个情绪主导的病症),但是多数还是会越来越严重直至不自知而走向自杀等道路。
所以,倘若你发现自己并不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暂时性的情绪低落,总是莫名的丧,乃至影响你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时,奉劝还是应该去找专业人士的帮忙。不要上来就去各种不知名的心理机构找什么心理医生,说实话,心理医生行业良莠不齐,很难有准确的诊断。
2、如果医生确诊了,要你吃药,也不要排斥
吃药我没有试过,但是听说过很多,我婶婶算是被抑郁折磨了十几年的人,要说她的生活,确实不是一帆风顺:丈夫常年在外,出轨还把对方带回家、治病过程中家人难能理解,帮女儿带孩子还被数落、在工作中与上司关系较近,外面有很多风言风语·······
确诊抑郁后,她的药断断续续的吃,也一直给外人一种“她精神不正常”的错觉。最终还是没能熬过痛苦,自杀两次未遂后,终于把自己吊死在厨房里····
我想,确诊抑郁后,积极配合治疗是极其重要的,除了自己配合,家人朋友的理解也相当重要了。当然,我希望大家都没到那个地步·····
3、心理医生
我是曾看过一段时间心理医生的。如今想想,与其说那是心理医生,不如说那是个可以听我倾诉的树洞。
我之前说,很多事情总是有原因的,抑郁尤其如此。人的情绪更是如此,小孩子发无名火让大人觉得难以理喻,想打一顿了事。但其实仔细去找,都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有的你可以与朋友说,有的太私密,不能说····
而心理医生便是你说这些事情的一个出口。
如果他还能帮你疏通,帮你找到内心真正的想法并找出相应对的办法那就再好不过了,
就像之前有个粉丝加我,上来就告诉我她出轨了,现在很自责。我想这件事就是这段时间一直压着让她“心情不好”的秘密,这种东西身边的人没法说,网上的人不好说,而心理医生其实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些时候,我们总说心情不好找人倾诉一下就好了,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倾诉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释放压力和整合自我的过程。很多事情一团乱麻,想不清楚留在口中如鲠在喉。所以要说出来,说出来才能找到根源,理解情绪发发源点,才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在以上事情都有所行动后,剩下的事就是要自我催眠和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
“规律”这个事真是太重要了。
我这种总是阴郁的性格从小就养成,为何在成年换了三次工作后才突然爆发?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小时候我的生活是被规划着“规律”的:
每天7点之前起床,吃饭上学、身边有朋友,晚上回家吃饭睡觉,有父母督促。总的来说生活按部就班,不出意外就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平淡”也没有什么不好,想想,或许比每天无所事事的躺在床上丧着想死要强多了。
规律意味着一切都是有序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身体没有极限挑战,大脑也不会跟着出幺蛾子。想想那些抑郁症高发群体——产后坐月子的妈妈,哪个有规律的睡眠呢?倘若还有人不工作在家闲着每天被各种大小琐事缠身的,也难怪常被抑郁光临了。
有的女生失恋了,不吃不喝不睡,每天以泪洗面,不断回忆过去纠缠对方。这样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可以悲伤,但要适度,就像很多人说的:饭还是要吃的,无论多难过,饭还是要吃的。
生活的节奏不能打乱,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睡觉,身体规律了,思想才能平静下来。
我在新工作中除了上班时间偶尔正常,下班后太长时间都是无所事事的躺在床上。脑海里闪着过往,每一件都提醒我现在过得不好。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来做。
当我发现自己这种“不规律”的状态让自己越来越颓的时候,我试着去交朋友,但是发现很难,网友很多,但是人真正需要的应该是可以共事的实体人类;我加了很多群,还有很多兼职,希望可以填满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快又进入另一个迷雾区,我浪费太多时间在与群里无谓的人争吵和撕逼上了;接着我买了很多书,希望每天都能看一点,但是很快又放弃了。自己看书其实是一件挺难坚持的事,我甚至能能靠看一段发表一点感想来与人互动,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最后,我报了几个网课,每晚定点跟着上课学习,勉强让自己的大脑从那些无谓的焦虑和懊恼中暂且缓解下来。
情感需要被填满,生活更需要被填满,因此有个爱好真是很重要的事啊。
最后就是我要说的最重要一点,我们要学会自我催眠:这个世界不会好了?这个世界好着呢。
每当有人跟我说觉得活着没意思,感觉以后都不会好了。我都会跟她说,不,你一定要有信心,就是,我会好的。一定要说,每天都要说,自我暗示,或者发朋友圈,再不济每天清晨都起来对自己说一句“我会好的”。
我会好的,我一定会好的,我会变好。
不要小瞧了这几句话,有魔力。
那段时间我每天清晨起来就想着我会好的,在朋友圈发:每天清晨第一句!
这种心理暗示就像你掉进沼泽里手边的藤,虽不能拉你上来,但可以让你不至于一直往下掉。
最后,远离那些人吧。
那些比你还丧的人,那些你说“这个世界不会好了”,他们附和着说“确实他妈不会好了!丧!”的人。他们只会让你觉得好像是真的,真的不会好了····但其实每一个想摆脱抑郁想康复的人都希望能有人反驳他,不,还有好的,你一定会好。
重新认识抑郁
我在这近一年来的抑郁中挣扎,无论哪件事都被我翻来覆去的剖析和分解过。
我想,抑郁给我带来的也不全是负面的东西,触底了才能反弹,要陷入泥泞中,把自己拉低,再回到人世间去。
那时候,你就会发现,世界给你以前认识到的不一样了。
我曾经跟朋友说:“为什么我在高中工作就不抑郁,怎么在这里就抑郁,是不是工作不好?“
我朋友说:"你换个角度想一想,以前的工作累、工资更低,你却不抑郁,现在你却要抱怨工作烦工资低并因此要抑郁,逻辑自洽吗?”
那么,或许是因为我潜意识已经觉得这是一个安全的环境了,这是一个体制内的安全的工作,即是我不出成绩,自由散漫,状态不佳也不会有人把我辞退。所以我才胆敢放心的抑郁呢。
这样想,那么这场抑郁就好像是我的一个Gap year,我利用这一份带薪gap year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和自我探索。关于我的职业规划、人生信条以及对待人的看法,都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我曾经焦虑这年龄增长而阅历却毫无长进,“好学生”思维在我身体里根深蒂固,每年都要有收获不然这一年就是白活。而这一年,我收获的就是——“毫无收获”也不可耻。
抑郁让我“毫无收获”,同时也让我收获满满。
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包容了,眼界也更开阔了。
认识了更多奇奇怪怪的人,但是也不会大惊小怪觉得无法理解。更接受世界和社会的多样化,这些,倘若不是经历这场抑郁,以及我为了对抗抑郁做的种种改变,都是难能达到质的突变的。
很多家庭在生活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吵,但是在有孩子的家庭,如果父母双方出现关系不和,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理,特别是一些比较年幼的孩子,因为他们心智还没健全,在父母的长期吵架影响下,不仅会使孩子心理扭曲,还容易导致孩子患抑郁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小组对238名15—18岁的青少年进行了抑郁量表的测试,筛选出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对他们进行家庭问卷调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在那些抑郁倾向高的孩子中,有1/3的人在6岁前经常看到父母间的争吵,持续时间达半年以上。在这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中,多数都携带一种抑郁症的易感基因,这种基因会让孩子对不良情绪更为敏感,使他们在情感上缺乏韧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剑桥大学精神病学教授芭芭拉·萨哈金解释,这项研究证实了基因和幼年的不良情绪体验都会对抑郁症的发病产生影响。
抑郁症的危害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父母不和会导致孩子患抑郁症 ,一个家庭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孩子,避免酿成家庭惨剧。提醒朋友们要将抑郁症认识透彻,特别是需要在生活中将此病的危害性关注起来。
成年人有自我解压的方式,而孩子所表现出的解压欲望,常会被大人忽视或不理解。比如当孩子说出“活着没意思”、“真想死了算了”等看似装大人的话语时,其实是在向大人们发出求救信号,但家长要么忽视,要么呵斥。
孩子的生长发育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非常敏感,孩子早期表现出的抑郁情绪或心理,家长在发现时,若可以好好沟通,找出不快的原因,这个时候孩子也就找到了宣泄负面情绪、焦躁心理的渠道,能够在早期就制止了抑郁症的发生。
导致小孩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关系长期不好、家长对子女期盼过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家庭不和睦,特别是有家暴的家庭,对小朋友影响非常大。”李艳指出,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们有必要调整好家庭关系。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建议:
1 寻求专业治疗: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接受支持和理解: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他们需要耐心、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3 保持积极心态:抑郁症患者需要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可能地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
4 改变生活方式:抑郁症患者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健康、适度锻炼等。
5 寻求帮助:抑郁症患者可以寻求各种支持和帮助,如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在线支持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抑郁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起来,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支持。患者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交流并不能治愈抑郁症。
1、抑郁症不是不跟人交流,也不是缺少交流。
与人多交流能治愈抑郁症,大概所有学心理咨询跟心理治疗的朋友看了都会发笑,这是哪个门外汉说的话。
抑郁症并不是因为缺少交流,相反,不少抑郁症患者在人际交流方面并没有问题,他们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维持在社交场合的好形象。
有问题的是,他们对于生活失去了热情与希望,对于外界不再“感兴趣”,显得消极、情绪低落……减少与人交流仅仅是表现,并不是原因,更不是结果……
增多与人交流,就好像是一辆车没油了走不动了,你补了轮胎,觉得打气了就好……完全不对症,对事情并没有帮助。
2、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不开心,看开点就好。
不了解抑郁症的人,可能还会说,对生活没油热情与希望,情绪低落,那就换种心态去生活就好啊。
遗憾的是,抑郁症的人,做不到“换种心态去生活”。
哪怕是心理医生,面对抑郁症患者,也无法通过咨询访谈的方式让抑郁症患者,而是需要通过“百忧解”之类的抗抑郁药物,帮助治愈抑郁症。
说到底,抑郁症它是一种病,不是一种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3、抑郁症需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
既然它是病,那就按照治病的方式来治疗就好了啊。
确实如此。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对于抑郁症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对于抑郁症的成因还是没有准确的说法。只好归结为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等多方作用所导致的……
西医都讲究对症治疗,然而,连症结又找不到,又如何治疗呢?
还好,随着生物医药研究的发展,我们知道了有一些药物,能够抑制我们某些激素,控制我们某些神经活动,减轻、控制抑郁症状。
然而随着患者使用这些药物,药物背后的一些副作用也凸显出来,比如性欲减退、头疼、呕吐、肠胃不适、诱发自杀等等……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某些明星被曝出有抑郁症,他们虽然有不菲的收入,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但是还是有一些明星因为抑郁症选择了离开我们……
4、对抑郁症关注是对的,但是需要多些了解。
所以,想要通过与人多交流,从而治愈抑郁症的想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实用性却非常差,根本毫无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是全然毫无办法。
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了持续的情绪低落,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的时候,可以通过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抑郁测评等方式,对抑郁程度进行评估,进行比较恰当的介入与治疗,在抑郁症早期就帮助他们脱离抑郁症。
缓解抑郁情绪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缓解抑郁情绪:
专业帮助: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药物治疗。专业治疗师可以帮助你了解抑郁的原因,提供应对策略,并支持你渐进地克服抑郁。
社交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你的感受,不要独自承受抑郁。有人倾听和支持可以帮助减轻心理负担。
锻炼身体: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身体内的愉悦激素,提高心情。尽量每天安排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慢跑。
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每晚获得充足的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睡前放松的习惯。
饮食健康:均衡的饮食对情绪稳定非常重要。尽量避免过多的咖啡因和糖分,增加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种子。
冥想和深呼吸:学习冥想和深呼吸技巧,帮助你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发作时恢复平静。
做有意义的事情:寻找一些让你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的活动,尽量保持自己的兴趣和社交参与。
设立小目标:逐步设立一些小目标,每次实现一个目标都会增加你的自信心。
避免负面自我评价:尽量避免过度自责和负面自我评价。要明白抑郁是一种病症,不代表你的价值。
规律的日常生活:建立一个规律的日常生活,包括每天固定的起床时间、作息时间和饮食时间。
参加支持团体:加入抑郁或情绪支持团体,与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获得互相支持和理解。
草药和补充剂:一些草药和营养补充剂,如St John's Wort、鱼油、维生素D等,可能对缓解抑郁有一定帮助,但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请记住,抑郁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的治疗和支持。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正在经历抑郁情绪,不要犹豫寻求专业帮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可以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抑郁是可以治疗和缓解的,不要孤独地承受它。
只有自己救自己。
真经历过那个的人会有体会的,根本不会有人救你的,这个时候的你就像瘟疫,猫狗都嫌弃的那种,两句话不到就是负能量,最爱的人都忍受不了。
所以只能自己能救自己。
希望看到这个问题下所有抑郁的人,也不要对别人抱太大希望,没有人会愿意沉浸在你这种负能量里说怎么帮你,可能会有,但是很难。
因为这种东西根本不是别人能拽出来的,还是主要靠自己。
我曾经在抑郁中两年多吧,现在好一点了,下面写写我曾经的心路历程。
01
地狱归来
人们常常觉得风暴距离自己很遥远,就像小时候看希望工程的孩子和非洲难民一样,充满了怜悯之余,略略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温暖的地带。
而人生一直是一段历险,该有的苦难,一点也不会少。
在这种到处充满丧的时代,“抑郁”一词好像像某种时髦的标签。一旦你沾上了,就给人一种文青忧郁的逼格满满的画风。就像一开始我四处找人游说:我感觉我好像抑郁了。
大家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他妈还抑郁呢,你少他妈瞎想了。
我也一直认为这是矫情病,直到2018年下半年,我以平均每周一次的冲动,疯狂的想去死的时候,我便明白,这种情绪已经开始影响我的生活了。
最初的病象是暴躁和莫名其妙的想要痛哭,回家的路上,骑着电瓶车戴着口罩就哭成狗一样了;心脏剧烈跳动,感觉浑身的血液时不时沸腾几次,倘若这时候有些鸡毛蒜皮的小麻烦,都会被我无限放大到想要毁灭世界的程度;后来,我开始失眠,其实一直以来我的睡眠都不怎么样,强制性晚睡症,我要在睡前刷完所有的订阅号红点,顺便还想翻几页书,有时候还会视奸一些过客的个人主页,总之精疲力尽之后,还是不想睡,倘若这时候有一个佯装灵魂伴侣的人能彻夜长谈,那惨了,这一夜都不要睡了。
不过,抑郁的一大特点就是你会丧失大部分的表达欲,所以,那段日子里也没有人跟我彻夜长谈。
这种状态是你没办法自控的。
感谢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让大家更有包容性了。抑郁症也开始被广泛的认知并有人试图去理解。但是这就像个泥沼,陷进去后根本没法自控,有时候那些“朋友们”试图理解你,给你包容,劝你“变好”,而在抑郁症患者看来都非常可笑——我在水里快被淹死了,岸上的人大叫着,呼吸啊!SB,快用嘴呼吸啊!!
这半年来,我经历无数次的焦虑、自我怀疑、厌世、绝望,以及最终总还有一丝残念的希望,总算愿意像个正常人一样坐下来,好好写字。希望我的这篇文字可以给同样有抑郁情绪的你一点启发和帮助。
02
到底什么是抑郁
以的注释标准来看,抑郁是这样被定义的:
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照多数人一百度就觉得自己得绝症的尿性来看,你会觉得以上“特质”你都有:人生了了,谁还没有过情绪低落、失眠悲观以及想自杀的念头过呢?
因此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码事。
网上有很多抑郁症自测量表
http://wwwzhyyzcom/Article/zhenduan/yiyuceshi/200705/1207html
打开后你会发现它其实是把每一种情绪都让你自己进行了一个量化的统计:从没有到偶尔再到经常以及几乎不间断。
所以,真正称得上是“症”的人是处在一个严重且持续的抑郁情绪中。
上面说的这些看起来很教条,也非常抽象。毕竟人的感情是复杂的,用一两个词汇难能概括它的全部。所以人类很聪明,我们发明了音乐、影视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来表达情感。
那么,下面我就以个人的一些体会,说说我在抑郁中的感受吧。
1、会有生理上的疼痛
很多人认为抑郁就是心理疾病嘛,心里想不开,想太多,太矫情之类的导致“脑子”出问题了。这或许正确但不全面,要知道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总还是归大脑管的,脑子生病了,身体难能避免一些问题。
这么说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体会。想一下,紧张的时候是不是会冒冷汗?第一次上台演讲是不是真的说话都哆嗦?在黑夜中突然被身后的人拍肩膀是真的会觉得后颈冰凉的。这些都是我们说的“想太多而已”,但确实在生理上产生了剧烈的不适感。
而抑郁产生的生理不适要来的悄然无声,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那是抑郁,还信以为真的认为“我就是想太多!”
这些生理不适包括但不仅限于:头痛、心律不齐、耳鸣、食道堵塞感和灼烧感···
我在每次经受“失恋”的痛苦时都会感觉到强烈的食道堵塞感并伴随一定的心律不齐,好像五脏六腑都扭在一起要烂掉了一样。
更令人难过的是,好像除了自己安静的呆着,我并没有太多好方法去缓解这些症状。
2、快感缺失
这里的快感可不止是“性快感”,从小时候吃了一颗糖就觉得无比满足的那种快感到后来考了一百分自我价值感提升的快感,都属于每个人都感受过的“大脑自我奖励机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小孩子更容易开心的原因:它们的快感阈值很低,新鲜的食物太多了,接受的挑战也相对容易。而相比之下“身经百战”的成年人想要再如此频繁且容易的去获得“快感”就显得有点艰难。
而对于抑郁者来说,“快感”更是消失已久的东西。
情绪低落,觉得做任何事都毫无意义。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总是不开心天天说想死,如果有个神仙告诉你可以满足你所有愿望,你会觉得开心一点吗?
当时的我想了想,回答他说:我好像没有愿望。
这便是抑郁者与正常人的本质区别——人生而有欲,求而不得所以痛苦;而有的人久而久之产生了器质性的病变,反正都是求而不得的,还求什么呢?没有目标、没有欲望、没有想得到的···这些才是让人“心死”的证明啊。
3、绝望
快感消失,没有欲望最终导致的就是“绝望”。
我不知道你们在人生中对自己的生活评价用过几次这样的词,又有几次是真心体会而不是随口一说。
我当然希望每个人都不要体会“绝望”的感觉,它就像不会游泳的你掉进一条不干净的河里一样,周围的人只有看热闹的叫嚣着让你划水让你用嘴大口呼吸,却不会有任何人来救你。你只能感受恐惧和冰凉包围你的头颅后,肮脏的河水最终还是流进了你的肺里···
自我评价无限降低、自责、自罪,觉得未来一片灰暗,没有任何可期待的。
那段时间,我每天看镜子都觉得自己长得非常丑陋,浑身的缺点被我无限放大,看到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觉得他们过得比我好。
新入的工作岗位,难能找到自我价值感,总觉得自己能力真有问题或者就是没能力。从偶然控制不住的歇斯底里到经常习惯性的歇斯底里。我感觉我终于变成了我小时候最讨厌最唾弃最痛恨的那种老师——一种强烈的自责和自罪每天都要折磨着我。
我记得有人说过,喜欢自我反省的人很容易抑郁,一个人整天都在不停地打自己,你觉得她会好吗?
这种“打自己”的状态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后就真的会变成一个“情感缺失”的行尸走肉。
怎样叫情感缺失呢?
看到可怜的人心生同情,看到弱小的动物难抑怜悯,更不用说身边亲人朋友的喜怒哀乐多少也会牵动你的神经。这些都是有正常情感的人正常的心理。
而情感缺失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变得与自己无关。为什么那么多抑郁症的母亲会杀了自己的孩子?人是有同情心的,正常人杀一只小猫都不可能又何况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呢?
我有段时间特别乐于看见“灾难”,别人自杀了,发生车祸了,哪里又地震了,死了好多人。我看着这些一点感觉也没有,甚至还有种窃喜的感觉。经常性的希望地球能爆炸,全世界都毁灭就好了。
丧失情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正如当下很多人的丧文化,觉得对爱情没有期待,对未来没有期待,对人生也没有什么期待。失去了爱、审美和共情,那这个人,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画皮2》中,明明拥有不死之身不老容颜的千年狐妖周迅非要历尽千辛变成人,小雀妖杨幂无法理解,说做妖不是挺好的吗?还有法术呢。周迅突然发怒,连声质问:
“你懂什么你有过人的体温吗?你有过心跳吗?你闻过花香吗?你看得出天空的颜色吗?你流过眼泪吗?世上有人爱你,情愿为你去死吗?”
台词听起来好像矫揉造作了点,但是转念一想,一个心理承受苦难和折磨,一天没有一时一刻感受到快乐、对未来完全绝望,对这世间美好的一切都视而不见,无法感知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色彩、阳光和美。这个世界,可不就是“妖”的世界吗?
03
找到诱因
朋友圈里也有那种整天都说觉得“丧的不行”的病友。有时候只是因为今天下雨了,她就歇斯底里的想毁灭世界。
有一次我问她,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心情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哪一件具体的事?导致了什么样的情绪?
她说,没有。所有的人都很好,父母很好,爱人很好,朋友同事都不错。但是我还是抑郁。
说到这里,那些普通人或许都该感到不耐烦了——那你就是吃多了撑得,闲的蛋疼。
在此之前,倘若我听到这样的言论也会失去耐心:既然你自己都认为自己生活“都挺好”,那又为什么总是表现出“一切都不好”的样子呢?
这便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我们真的要认真坐下来,仔细梳理过去这些年来经历的一切。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开始觉得“一切都不会好了”。这便是寻找心底的“诱因”。
我觉得有些人一直阴郁绝非是天生的。或许在还是孩子的时候认知就出现了偏差,一直郁郁寡欢,只是时间久了,习以为常,以为一切都是正常的——毕竟我们的身体也好似健康成长了呀。人的内在心理机制会保护现在的认知,把一切都合理化,就好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样,那个抑郁情绪就像绑架我们的罪犯,在脑子里生根发芽,直到我们开始把他当成自己人,甚至产生依赖····
因此要找到抑郁的诱因总是很难,因为心里有东西在极力粉饰太平。有时候还会让人误入歧途,就比如近几年一直在风口浪尖的“原生家庭”说,很多人把成年后的不快乐、不成功、性格缺陷都“归功”于年少时不懂教育的父母以及老师····
童年的经历势必会影响成年的发展,但是一股脑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为原生家庭是比较可怕的。就我自己来说,当我发现全网都在声讨原生家庭以及童年的师长时,我不是也跟着痛诉自己童年不幸,而是想到我也会是人之父母,我就是一个老师,倘若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如此这般反过来声讨我做的不好,那我该如何自处?
这便是我之前说的易郁体质的人的一大性格特点:习惯于克己、内疚、自责、自省、自罪的人。
当发生一件不好的事后,第一反应是“我做错了”,这样的人最容易“打自己”。
就像那个朋友说一切都好,大家都挺好的,就我有问题,我不好。有着这种想法的人挺多的,我朋友圈里认识的就有五六个,每每跟她们聊天,我都试图把错往他们的原生家庭上推:从小就被教育出错了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也要想想,自己其实没有错,是别人错了。
这些都是比较宏观的“诱因”了,就像我之前跟朋友说,自从觉得自己抑郁后,发生的所有事都好像变成了诱因:工作不合心意、情感得不到满足、挣得太少了钱不够花、妒忌别人生活的比我好、生活圈子越来越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些事情就好像一排长长的看不到尽都头的多米诺骨牌,而我们需要去找,第一张牌到底是什么········
从最近的事情开始排起:
我换了新工作,新工作很不顺利,适应不好,价值感低,工资低,跟自己想象的有差距;
我的情感生活有点糟糕,感受不到被爱和激情,每天活着没有期待感;
我的家庭四分五裂,基本互不联系。偶尔看到别人一家其乐融融就会想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我年龄越来越大,却拿着与年龄不匹配的薪水和工作经历,一种马上就要碌碌无为的焦虑感席卷身心;
我没有自己的爱好和价值圈,闲来无事时却只能发呆打发时间,找不到能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好像与世隔绝,每天只能靠简单的互联网消息去感受人情冷暖。我已经很久没有正儿八经的跟一个有温度的人说话了;
我性格暴戾,很不讨人喜欢,我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变成网络上塑造成的那个样子,人见人爱,但是事实情况是,并没有多少人爱我;
我总是不停地与“过去的人”绝交,所以我的情况就是,对于过去遗忘的越来越多,对未来没什么可期待的,现在也只是在熬···
像这样一条条梳理,从二十岁自己的烦恼排到十岁、几岁,或许你可以试着找出自己总是郁郁寡欢的原因。
我大概是几年前发现,我其实从中学起就有点变成易郁的人了。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人会“乐极生悲”,尤其当我考了一百分后,肯定下次就会“下降”,下降就要被批评,这就是那时的我体会的“乐极生悲”。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希望自己“乐极”,久而久之,每每出现一件开心的事,我都要硬给他找出一些“不开心”的理由,好让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放假了,大家都很开心。我却战战兢兢的写完左右的作业,还要不放心的再问问我到底写没写完。玩的时候心乱如麻,总是害怕自己是不是不该玩,玩完后又要开学了好难过···
因为这种认知的存在,导致我在成年后做任何事都难一心一意。我在恋爱时就想着分手了怎么办,对方不爱我了怎么办,我要如何做,怎么装才能让对方在我身边留的久一点···
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就想到结束,快乐的时刻不好好体会却总是心事重重,如此这般,不抑郁也就怪了·····
当然,抑郁的原因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连最顶尖的医学都无法解释具体的诱因。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能最理性最深度的剖析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缺失什么,掩饰了什么。
因为那些被掩饰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变成自己抵挡不住的压力,交错排斥这蜂拥而至,当你觉得再不能委曲求全的时候,抑郁便登堂入室了。
找到诱因目的是自己把心灵上的藤蔓拨开,当然,找不到,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烈火已经点燃,追究当初到底是火柴还是打火机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如何应对才是接下来要做的事,人活着,是要活以后不是活以前。
04
抑郁了,该怎么做?
在经过之前种种的对抑郁的认知以及自我分析后,倘若你还觉得自己真的得抑郁症了。那么下面我会建议你这么做:
1、去正规医院确诊
多数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尤其是抑郁症。我觉得这跟社会上普遍认为“抑郁就是瞎矫情”的认知不无关系,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就是一段时间情绪低落而已,不至于要去精神病院吧?所以拖着拖着,有的或许真的自愈了(因为别的情绪干扰,因为说到底这种事还是个情绪主导的病症),但是多数还是会越来越严重直至不自知而走向自杀等道路。
所以,倘若你发现自己并不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暂时性的情绪低落,总是莫名的丧,乃至影响你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时,奉劝还是应该去找专业人士的帮忙。不要上来就去各种不知名的心理机构找什么心理医生,说实话,心理医生行业良莠不齐,很难有准确的诊断。
2、如果医生确诊了,要你吃药,也不要排斥
吃药我没有试过,但是听说过很多,我婶婶算是被抑郁折磨了十几年的人,要说她的生活,确实不是一帆风顺:丈夫常年在外,出轨还把对方带回家、治病过程中家人难能理解,帮女儿带孩子还被数落、在工作中与上司关系较近,外面有很多风言风语·······
确诊抑郁后,她的药断断续续的吃,也一直给外人一种“她精神不正常”的错觉。最终还是没能熬过痛苦,自杀两次未遂后,终于把自己吊死在厨房里····
我想,确诊抑郁后,积极配合治疗是极其重要的,除了自己配合,家人朋友的理解也相当重要了。当然,我希望大家都没到那个地步·····
3、心理医生
我是曾看过一段时间心理医生的。如今想想,与其说那是心理医生,不如说那是个可以听我倾诉的树洞。
我之前说,很多事情总是有原因的,抑郁尤其如此。人的情绪更是如此,小孩子发无名火让大人觉得难以理喻,想打一顿了事。但其实仔细去找,都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有的你可以与朋友说,有的太私密,不能说····
而心理医生便是你说这些事情的一个出口。
如果他还能帮你疏通,帮你找到内心真正的想法并找出相应对的办法那就再好不过了,
就像之前有个粉丝加我,上来就告诉我她出轨了,现在很自责。我想这件事就是这段时间一直压着让她“心情不好”的秘密,这种东西身边的人没法说,网上的人不好说,而心理医生其实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些时候,我们总说心情不好找人倾诉一下就好了,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倾诉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释放压力和整合自我的过程。很多事情一团乱麻,想不清楚留在口中如鲠在喉。所以要说出来,说出来才能找到根源,理解情绪发发源点,才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在以上事情都有所行动后,剩下的事就是要自我催眠和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
“规律”这个事真是太重要了。
我这种总是阴郁的性格从小就养成,为何在成年换了三次工作后才突然爆发?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小时候我的生活是被规划着“规律”的:
每天7点之前起床,吃饭上学、身边有朋友,晚上回家吃饭睡觉,有父母督促。总的来说生活按部就班,不出意外就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平淡”也没有什么不好,想想,或许比每天无所事事的躺在床上丧着想死要强多了。
规律意味着一切都是有序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身体没有极限挑战,大脑也不会跟着出幺蛾子。想想那些抑郁症高发群体——产后坐月子的妈妈,哪个有规律的睡眠呢?倘若还有人不工作在家闲着每天被各种大小琐事缠身的,也难怪常被抑郁光临了。
有的女生失恋了,不吃不喝不睡,每天以泪洗面,不断回忆过去纠缠对方。这样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可以悲伤,但要适度,就像很多人说的:饭还是要吃的,无论多难过,饭还是要吃的。
生活的节奏不能打乱,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睡觉,身体规律了,思想才能平静下来。
我在新工作中除了上班时间偶尔正常,下班后太长时间都是无所事事的躺在床上。脑海里闪着过往,每一件都提醒我现在过得不好。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来做。
当我发现自己这种“不规律”的状态让自己越来越颓的时候,我试着去交朋友,但是发现很难,网友很多,但是人真正需要的应该是可以共事的实体人类;我加了很多群,还有很多兼职,希望可以填满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快又进入另一个迷雾区,我浪费太多时间在与群里无谓的人争吵和撕逼上了;接着我买了很多书,希望每天都能看一点,但是很快又放弃了。自己看书其实是一件挺难坚持的事,我甚至能能靠看一段发表一点感想来与人互动,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最后,我报了几个网课,每晚定点跟着上课学习,勉强让自己的大脑从那些无谓的焦虑和懊恼中暂且缓解下来。
情感需要被填满,生活更需要被填满,因此有个爱好真是很重要的事啊。
最后就是我要说的最重要一点,我们要学会自我催眠:这个世界不会好了?这个世界好着呢。
每当有人跟我说觉得活着没意思,感觉以后都不会好了。我都会跟她说,不,你一定要有信心,就是,我会好的。一定要说,每天都要说,自我暗示,或者发朋友圈,再不济每天清晨都起来对自己说一句“我会好的”。
我会好的,我一定会好的,我会变好。
不要小瞧了这几句话,有魔力。
那段时间我每天清晨起来就想着我会好的,在朋友圈发:每天清晨第一句!
这种心理暗示就像你掉进沼泽里手边的藤,虽不能拉你上来,但可以让你不至于一直往下掉。
最后,远离那些人吧。
那些比你还丧的人,那些你说“这个世界不会好了”,他们附和着说“确实他妈不会好了!丧!”的人。他们只会让你觉得好像是真的,真的不会好了····但其实每一个想摆脱抑郁想康复的人都希望能有人反驳他,不,还有好的,你一定会好。
05
重新认识抑郁
我在这近一年来的抑郁中挣扎,无论哪件事都被我翻来覆去的剖析和分解过。
我想,抑郁给我带来的也不全是负面的东西,触底了才能反弹,要陷入泥泞中,把自己拉低,再回到人世间去。
那时候,你就会发现,世界给你以前认识到的不一样了。
我曾经跟朋友说:“为什么我在高中工作就不抑郁,怎么在这里就抑郁,是不是工作不好?“
我朋友说:"你换个角度想一想,以前的工作累、工资更低,你却不抑郁,现在你却要抱怨工作烦工资低并因此要抑郁,逻辑自洽吗?”
那么,或许是因为我潜意识已经觉得这是一个安全的环境了,这是一个体制内的安全的工作,即是我不出成绩,自由散漫,状态不佳也不会有人把我辞退。所以我才胆敢放心的抑郁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