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靠花钱买来的官职,为何君主不批评他反而还愿意提拔他?

李卫靠花钱买来的官职,为何君主不批评他反而还愿意提拔他?,第1张

因为李卫的运气好,而且也有硬实力,再加上机遇好,所以才可以被雍正一路提拔。李卫从小就学习不好,很早就辍学不读了。因为家里有钱,于是买通了关系,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个从五品的官做。虽然他没怎么读过书。没什么才识,但他运气却比平常人好太多了。九子夺权时,李卫跟对了主人,选择了老四,他就是雍正。

虽然李卫没怎么读过书,但他聪明、脑子灵光、又能干,善于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例如,当他是康熙王朝户部的一名小职员时,一位掌管户部的亲王当时胡乱收费,李卫抗议多次都无效。李卫就拿了一个柜子,放在走廊的显眼位置,上面写着“某亲王赢了钱”。这个亲王,见到这个字后,就再也没有胡乱加收费用了。

雍正登基之后,雍正就派李卫去管理盐政事物了。要知道,当时,盐业是腐败最严重的差事了。可李卫没有腐败,办的事也都令雍正满意,由于他的突出成就,他很快被提升为云南省的政治特使,并同时负责盐务。

从此,李卫的官职就一升再升,从浙江巡抚到盐政使,从浙江总督到刑部尚书,可以说是一路开挂了。雍正帝重视他,主要原因是他诚实,敢说敢做;他清正廉明,会做一个好官员和有能力的官员,再就是他忠于雍正帝,为雍正鞍前马后的付出。

李卫小名狗儿,出场时家破人亡,一家人除了他都死在了洪水之中,当时跟他一起的还有高福和翠儿,他们三个靠坑蒙拐骗相依为命,那个时候他们才十几岁!是缘份让他们结识了十三阿哥和还是贝勒的四阿哥,也是这么一个机会成为李卫平步青云的垫脚石!

雍正在他们三个最困难的时候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从此李卫就成为雍正的忠心奴才,然而李卫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李卫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足够机灵,换句话说就是会来事,所以非常讨雍正跟十三阿哥的欢喜,聪明人运气肯定不会太差,正逢年羹尧要去四川当提督,雍正对年羹尧特别不放心,于是借着李卫跟翠儿私通被抓为把柄,让李卫和翠儿一起跟着年羹尧去赴任,同时让李卫监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

再来看看年羹尧,进士出身,早早投入四阿哥门下,可谓是文武双全,一直替雍正鞍前马后,包括邬思道都是年羹尧举荐的!作为雍正府邸的奴才就得遵守雍正制定下来的规矩,就这样李卫跟年羹尧一起搭班子干了一阵,相信这段期间,李卫对年羹尧的脾气秉性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多少也了解很多,相反年羹尧也是一样,对于李卫的到来也能想到这是雍正安在自己身边的眼线,无非就是警示自己罢了!

随着剧情的发展,李卫跟年羹尧分别走向了一文一武的两个极端,年羹尧官做到了抚远大将军一职,手里握着大清帝国20万铁骑。李卫也不甘示弱,把官做到了总督,这同样是一方大员,当然他们俩的这些成就都跟雍正息息相关!那么为何年羹尧偏离了雍正的政治思想越走越远,李卫确是能够一直追随雍正的脚步一帆风顺呢?

李卫从一个贫农奴才变为一方大员,他其实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对于雍正他一直是忠心耿耿,甚至是做到能够替雍正去死,因为他知道他所有的所有都是雍正给他的,而他这条命早就属于雍正的了,这跟他大字不识一个非常有关系,做人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虚头巴脑,也没有那么多的理想抱负,所以他唯一的宗旨就是把雍正安排下来的事做好就已经足够了!

而年羹尧不一样,进士出身的年羹尧文武双全,身经百战,一直是雍正手里的一张王牌,然而一个抚远大将军怎么能够是他这辈子的终极目标呢!多年的为官经验告诉他,他需要的是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权力,只有这样他才能走上人生的巅峰!所以他才仗着帮助雍正登基,仗着雍正需要他边境平叛,开始自大狂傲起来,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中,包括川陕所有的官员任纳他都要横插一腿,还在不断的挑战雍正的皇威,他管辖的士兵眼里只有大将军,根本没有皇帝,这就已经非常让雍正讨厌了!年羹尧竟然敢杀死雍正派去推行新政火耗归公的孙嘉诚,这种种做法终于惹怒雍正,最终十三阿哥兵不血刃,三道文书直接拿下年羹尧,即使年羹尧当个杭州将军还在飞扬跋扈,最终难逃一死的悲惨命运!

李卫能够禁受得住各种诱惑跟邬思道一直在他身边有很大的关系,一直有这么一个人教他如何做好一个官,一直在他耳边时刻敲打他,他又怎么可能去犯错呢!纵观隆科多,诺敏,张廷路,这些人都是雍正重用过的人,但是他们也都被腐败搞得身首异处!倘若年羹尧身边有一个类似邬思道的人物,相信年羹尧会比李卫做得更好,只不过雍正也不允许年羹尧身边有这样的人物,他是真的害怕年羹尧真的做到,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

最终归根结底,年羹尧最终走向腐败还是跟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自己犯的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没能够及时隐退,还不停的将贪欲发挥到淋漓尽致,雍正其实已经有很多方式提醒年羹尧,但是被金钱利益冲昏头脑的年羹尧丧失了理智,而李卫时时刻刻都是把雍正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单从他跟雍正的相处就足以看得出他毕恭毕敬,时时刻刻把主子挂在嘴边,时时刻刻都想替主子分担困难,这样的奴才哪个主子会不喜欢呢!所以李卫最终独善其身,而年羹尧只能是死不足惜!

历史上的李卫身为雍正的四大宠臣之一,是唯一能有善终的人。可以说是十分的成功的。

身为宠臣,肯定是一个当官的,但是你要知道的是,李卫却是一个打字不识的人。他的官是捐来的。很多人看到这就觉得李卫这个人肯定是一个比较无能,爱拍马屁的人。否中怎么能在雍正活到了康熙还得到善终呐。

其实,李卫之所以能有善终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本领的。他虽然不识字,但是师爷等人起草公文,都要念给他听,有不合意的他都会修改。而且能切中要害。同时李卫也对文人,文化事业十分看重。很多人对李卫的印象是很好的。

同时李卫也喜好武艺,他身高两米。臂力过人。当捕盗之时,李卫都要身披金甲,亲自登台指挥。李卫还向雍正主动请缨,要到军前冲锋陷阵,雍正批示说,这些事还轮不到你。

同时,李卫不畏权贵,当他还是一个小官的时候,就表现出这种品质的,雍正也是看重了他的这一点,特别看重他,即为就重用他,特别是专门为李卫设了浙江总督一职,全权负责这一重要却难于治理的地区。

李卫当地方官的时候,十分接地气,接地气的官也就深受百姓的喜欢,老百姓喜欢的官政绩也不会少。李卫很能干,还是清官,还很能体察百姓疾苦光是这三样就能得到皇帝的看重。

但是他也有缺点,就是就是狂纵傲慢。李卫在浙江为官时,每次出门都要绣衣衮袍、声乐齐鸣,前呼后拥,引得人们争相观看。

李卫死后,朝廷赐予的谥号是“敏达”。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卫为官的一生。

于公于私、历史演义,李卫是否都相安无事?

病毒肆虐,在家禁足,百无聊赖的时候重温了一遍二月河先生的巨作《雍正皇帝》。书中相比较于诸多的官场老狐狸,流氓乞丐出身的李卫,特立独行、无知无畏更让人佩服,喜欢。

在原著以及电视剧中,李卫是一个小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识几个,由于偶然的机会被在外办差的皇四子胤禛赏识,带回北京。特立独行,办事机灵,在雍正帝的恩宠下能够带兵干涉科举考试;刑部衙门乃至刑部大牢都如入无人之境。从小奴才,到县令、江苏巡抚、直至两江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

有人问李卫的下场,虽然在《雍正王朝》中没有提及,但是有如此才能之人想必结局也错不到哪去。

于公,李卫尽忠职守、为国尽力理应善终。

在电视剧里,最能体现李卫为官能力的地方便是他奉命出任江苏巡抚之后,在江南实行摊丁入亩的新政。试行新政,背负着雍正帝的重望,但是新政、新政,必然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推出,因为触及了乡绅地主的利益,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碍,“老狐狸”年羹尧举荐的黄伦更是阴奉阳违,跟他对着干。刚开始,李卫还是十分生气的,后来的他冷静下来。借故把黄伦支走,然后悄悄的把黄伦审理过的案件重新都查了一遍。结果发现了刘王氏的冤案,李卫亲自到牢里劝说刘王氏,鼓励她申冤翻案。

刘王氏的案子大概是这样的,盐道官程森压迫租户提高田地租金,刘王氏去程森那里请求减轻繁重的租金。程森看刘王氏有几分姿色,便光天化日之下强奸民女,把刘王氏给糟蹋了。刘王氏自然是到衙门击鼓告状,黄伦也是程森之流,以案件为由设计又与刘王氏发生关系。可最后,这个黄伦竟然吃了原告吃被告,在收了程森的贿赂之后,又将刘王氏打入大牢。这种事在李卫眼里,自然是气愤填膺,再加上黄伦与新政处处唱反调。李卫略施小计,便替刘王氏洗刷了冤屈,同时狠狠地整治了黄伦。杀鸡给猴看,江南地主们,便不再敢反对新政。

此外李卫找了一群叫花子。让他们将摊丁入亩这个新政策,编成歌。老百姓们都是喜欢凑热闹的,他们或许不识字,但是每一个人,都能听得懂说的话,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捷径!

正是李卫这样一步步的努力,终于将“摊丁入亩”这个政策,在江苏彻底的落实下来。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卫的才能远比艺术作品中还要高。《清史稿•列传八十一》中记载,李卫出身江苏富裕之家,捐资买官换了个员外郎的官职。这员外郎,说白了就是个行政级别,还要等待补缺。可偏偏他运气好,没多久李卫便得了个国防部副司长级别的“兵部员外郎”,仕途起步从五品。不到两年又官升一级,升为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厅局级还是正职。

雍正皇帝登基后,经怡亲王胤祥举荐,这里的怡亲王便是电视剧中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十三爷。李卫开始了仕途高峰期,依次是直隶驿传道、品秩正四品(基本相当于直隶省政法委副书记,行政级别介于厅局级正职和省部级副职之间);云南盐驿道,品秩正四品(基本相当于云南省盐业公司书记兼董事长,行政级别不变);云南布政使,品秩从二品(基本相当于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省部级副职)。

雍正三年以后,李卫晋升浙江巡抚成为浙江省委书记主政一方。第二年又兼任江浙盐运使,统管江浙一带的央企国企。雍正五年,再授浙江总督,从此成为浙江省党政军一把手。

江浙一带,自古盐业发达,直接影响着朝廷的赋税收入,国库幸亏。李卫能在短短的几年间,一帆风顺称为皇帝的“钱袋子”,他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表了吧。

于私,李卫乖巧懂事,忠心耿耿深得皇恩。

说起能力邬思道、年羹尧等人自然不比李卫差,可是哪个也没有落下好结局。不过要是说乖巧懂事,那肯定首数李卫。有场戏是李卫带着老婆孩子回京看望主子,还没到四爷府便下车步行,还给儿子起名叫“李忠四爷”。听起来可笑,但这正是李卫的聪明之处,反观大战捷报的年羹尧,朝廷之上手下将领竟“只知军令不知皇上”,最后只能落下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此外,李卫还曾在弘时派人暗杀弘历之时解救弘历,与图里琛一起从扬州亲自护送弘历到京城。

在内书房与雍正谈话的时候,一句看似无轻无重的抱怨“先帝太过于仁义,把麻烦都留给了皇上……”,坚定了雍正赐死弘时的决心,同时也巩固了乾隆帝弘历的君位。

刑部大牢里不顾形体,收拾曾静情愿自己被罚,却让皇上得到了人心又出了口恶气。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矣见李卫心思之缜密,对朝廷之忠心。

另外史书记载,乾隆三年李卫病疾发作,乾隆特意派御医到他府里为其诊治。但是还是因病逝世,终年五十一岁,乾隆下令按照总督待遇给予厚葬,谥号敏达。

《清史稿·列传八十一》记载了乾隆皇帝对于李卫的评价: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古人常言:“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多少人一时得意,却陷入死无葬身之地。但李卫不同,有才能、知进退,忠于主子的人于公于私,从历史从演义,他肯定都能善始善终,平安无事。

二、细节与大局的关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大家给苏阳县令李卫指出的第二方面问题。

这个问题,有一件小事最可以说明。众所周知,县衙门口需要经常张贴告示。之前,都是衙役用浆糊贴在衙门口的墙壁上,既不美观,也不牢固。遇到恶劣天气,那告示常常被风雨裹挟得歪歪扭扭、七零八落。李卫是好面儿的人,就想着在衙门口安装一处可遮风挡雨的铜制告示栏。这本是一件极平常的小事,随便吩咐个差役去妥办即可。但是,依着李卫这事必躬亲、处处留心、处处不放心的习惯,这小事情却费了一番大周折。首先是设计。这个告示栏,尺寸、大小是多少,用多厚的铜板、多粗的铜柱,刻何种花纹,用何种顶棚,整体效果怎么样,都必须事先经过县令大人亲自研究把关。在清朝,虽然有手机和微信,但是却没有computer和图文设计。这可难住了办差的衙役,只能要求铜匠找专业画师绘制效果图。县太爷的命令,匠人们执行起来不敢怠慢。但这小小的设计,竟历经县太爷数次把关,铜匠和画师也几易其稿,终于迁延月余才定下图纸。但这仅仅是开始,随之而来的还有安装问题:是把这告示栏立在衙门口,还是钉在照壁上,县太爷又犯了踌躇。立在衙门口,虽不至于阻挡车马通行,但是万一今后车马多了呢,另外抗风性能也不好。钉在照壁上,美观又牢靠,但是需要在照壁上凿孔固定,照壁表面铺了一层水磨石,万一今后撤掉这个告示栏,就会留下几个钉子洞,到那时用泥巴糊上不好看,用水磨石堵上可能配不上同样颜色的,同样会影响照壁的美观。就这样,李卫被这两个“万一今后”,又搞得踌躇不定,进退维谷,迟疑了好久。粗略计算,李卫赴任苏阳不到两年,就这件小事研究了至少五次,历时至少半年。到后来,因为他作为县令琐事缠身,加上得过且过、拖字诀当道,这块告示栏虽然费尽周折,竟然最终也没放上。

类似的还有,雍正六年,邻县的一位王姓豪富士绅,因为一个宠妾老家在苏阳,在红粉迷离、醉眼摇曳中,说了个大概意向,要到苏阳投资建棉纺厂。棉花纺织,是我国较早发展起来的工业模式,具有增加税收的直接好处,还有提升棉花价值、解决富余劳力就业的远期好处。据李卫估计,这个厂投资大、前景好、收益高,一旦落户苏阳,既可极大缓解县衙的财政赤字压力,更可迅速扭转李卫在州府长官眼里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形象。这件事,对急于脱困、渴望政绩的李卫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他二货不说,且不管这个老王是否真来苏阳建厂,也不问将要投多少银子、建多大规模,也不琢磨琢磨苏阳对老王投资的吸引力在哪里,就毅然决然地召集起一班幕僚,一厢情愿地冥思苦想、研究推敲起来。嗯!这货的银子投进来,先给他挪用多少,这得好好想想,先把拖欠的水渠维修款堵上吧,再把衙役们上个月的辛苦费发了吧。嗯!厂子建在哪个乡也得好好想想,老王的岳父在东乡,需要照顾一下,可知府大人在西乡的岳父也和不能忘啊。能不能把这个厂建在两个乡呢……幕僚们虽觉得这样研究不妥,但是县令一把手要研究,食人俸禄,忠人之事,就跟着干呗。如此这般,一讨论就过去了大半年,这期间还厚颜无耻地几次把这些无理要求寄信给隔壁县老王。正当苏阳县衙兴冲冲地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老王却变卦了。原因很可笑,竟然是他的小妾失宠了,要把厂子建在另一个小妾的老家苏阴县。其实,深层次的原因老王没说,那就是:我若把白花花的银子投进苏阳,与你们这班庸才共事,那是石牛入海,自己找虐。

这两件事,听起来都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耸人听闻。但这确实是李卫初入官场时的所作所为。对这些,李卫有时也觉不妥,这番被大家指出来,他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处理细节与大局的关系上确实做得不好, 在细枝末节上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

第一件,钉个破牌子,至于这么费尽周折吗!作为县令,只需要去盯住“这牌子该不该放、花多少钱、找谁来施工、负责的衙役会不会贪污”这四个核心,随后定期调度、听汇报、抓验收就足够了。至于折磨李卫半年之久的两个“万一”,既然都不是万全之策,那就选择一个方案上马再说呗。今后的事,自有后来人操心。说不定,县衙以后搬迁了,那不就无所谓了嘛!

第二件更可笑,人家一句醉话,方向还没最终确定,怎么能一门心思研究起细节来呢?

李卫痛定思痛,下决心改正。他认识到, 作为一把手,要想带领苏阳县衙这艘大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必须学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而不是去盯在船舷边上逮小鱼、捞海带、补油漆。 这些小事,船员都不应该、也不屑去做,而是指派给船员下边的学徒小厮去练手。

李卫思绪至此,忽然想起,怪不得我每天从白忙到黑,还是忙得不可开交、晕头转向,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啊。原来老子整天价干的都是替最底层随从小厮的工作啊。老子替你们管小事,谁替老子观大势、管大事啊! 紧盯大局,兼顾细节,这才是自己的主业。 以后,老子不管了!

咦!按邬先生教的成语怎么说来着?

对,越俎代庖!

至于越俎代庖有何危害,咱们下次再说。

三、……

(待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334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