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老婆是谁?

公孙瓒老婆是谁?,第1张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今迁安、迁西一带)人,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太守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日用品,驾车护送。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后在途中获得了赦免。 公孙瓒,书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做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更,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由此可见并不是楼上说的侯太守而是刘太守,老婆自然也姓刘了。

刘伯温的后代是知道预言的意思的,刘伯温的后代会预言。

预言

诚意伯刘公疾革时,语其子云:“吾家封爵当中绝,然至五世后,应得武职,从兹可传继矣。”至孙廌袭爵,后果被革。弘治初,诏录公后为处州指挥使,正五世矣。时嫡孙以罪系狱,有司脱桎梏而冠服之,人以为奇遇。

注释:刘伯温在去世之前,将两个儿子叫到床榻前,对他们嘱咐了遗言,刘伯温说:“儿啊,为父就要去世了,我死之后,我们刘家的诚意伯爵位会中绝,但是在五世之后,会重新得到一个武将的官职,从此爵位就可以长久的继承下去了。

当时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因为犯罪被抓进监狱,结果圣旨一下,立马被无罪释放,还被任命为处州(浙江丽水市)指挥使(正三品武官),当时人人都认为这是盖世的奇遇。

刘伯温后代刘璟的预言

朱棣登基后,派人传唤刘璟入京,刘璟称病不出。朱棣恼羞成怒,派人把他抓来,想让他出来为自己效力。刘璟却宁死不屈,不肯低头,不称朱棣“陛下”而称“殿下”,还说了一句惊人预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意思是朱棣千秋万代,都将会背负篡位自立的骂名。

《明史》编纂完成,对于朱棣一生功过做了最终评价,其中一句:“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刘璟预言终于成真,朱棣一生功业辉煌,然而篡位自立的恶名,他是如何也逃不掉的。

扩展资料

刘伯温的后代的遭遇

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被胡惟庸害死,次子刘璟将诚意伯的爵位让给了哥哥刘琏之子刘廌。就这样刘伯温的孙子刘廌继承了诚意伯的爵位,之后因罪被革除爵位,刘家诚意伯的爵位就此中绝。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怀念起刘伯温的功勋,下圣旨命人查找刘伯温的后代。刘伯温的五世嫡孙任命为处州(浙江丽水市)指挥使(正三品武官)。

刘伯温的衣钵继承人

刘璟—刘伯温用兵如神,刘璟也部分遗传了他这个特点,虽是文臣,却喜欢谈论兵法,研究用兵之道。他曾经随军出征,征讨温州山贼叛乱,出谋划策参赞军机,迅速平定了叛乱。凯旋回朝后,主将对朱元璋极口称赞刘璟的用兵之才,朱元璋高兴坏了,说:“真伯温儿也!”

参考资料:

—刘璟

“请司马放心,卑职严控机密,绝不会泄露出去。”

离开铁工坊,刘璟又转脚来到了军营,此时刘璟的军队总人数已达六千人,其中阳新县和下雉县各驻扎五百人,由军侯赵致和军侯王泰分别统帅,甘宁则率一千人驻扎在龙湾城,作为柴桑侧应。

其余四千人则驻防柴桑,这些军队都经过长期训练,极为精锐,由魏延、刘虎、廖化、李俊四名牙将统领,向刘璟效忠。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刘璟已成为刘表子侄中势力最强之人,拥有精兵六千人,战船三百余艘,战马五百匹。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此人的大名总是和神机妙算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智谋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不过相比较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倒是开创了大明王朝的盛世。

如果刘伯温单单辅佐了朱元璋,似乎并不是让人高看他一截,毕竟中国古代的帝王如此之多,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能臣也为数不少。

而真正让人佩服的是他的“算”,准确地来讲,是他的预言。

刘伯温遗留于世的有一篇“神作”,叫做《烧饼歌》,确切地说是这是刘伯温与朱元璋的谶语对话,而正是这篇著作里的预言,让很多人怀疑,刘伯温是后世之人“穿越”过去的。

因为这篇谶语在后世的历史中很多都得到了验证,比如说明朝的气数,比如说朱棣的谋反,比如说明朝亡于崇祯,在比如说清军入关。

一个人能够预言几百年后的事情,当真让人大呼惊奇,所以刘伯温在“预言”的功力上,似乎要远胜于诸葛亮,至于刘伯温为何做出准确地预言,世人已经不得而知了。

不过在现在,我们却能推测出一二,那就是这本著作根本不是刘伯温写的,至于是谁写的,清末时期的人,则是有着最大嫌疑,而他们的目的也不言而喻,那就是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此时暂不论。

不过不管《烧饼歌》是不是刘伯温写的,但是他的神机妙算却是千真万确的,按理来说,刘伯温那么厉害,那就该用他的本事为后代指条明路才对,那么刘伯温的两个儿子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会顺风顺水,直到功成名就呢?

其实并不然,因为他千算万算都没能算出自己儿子的结局,他们两人一个投井一个自缢,皆不得善终。

(一)刘伯温的两个儿子。

元朝末年,天下民不聊生,为了推翻元朝的暴政,有数股力量揭竿而起,而朱元璋也是其中的一股,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离不开众人的鼎力相助,至于为何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当然离不开朱元璋善于用人。

当他听说了刘伯温有才时,就立即前去请其出山,而刘伯温自然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礼遇,在朱元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智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这让朱元璋打心底佩服这位“老先生”。

刘伯温帮助朱元璋称帝之后,被封为诚意伯,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爵位,但是刘伯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执掌御史台,这个御史台的权力相当大,因为他可以弹劾百官,不过也正是这个职位,为刘伯温的儿子埋下了祸根。

刘伯温的原配是富氏,被封永嘉郡夫人,继室有陈氏和章氏,而章氏为朱元璋所赐,而刘伯温的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都是继室陈氏所生。

(二)刘伯温的长子刘琏。

刘伯温被朱元璋封的爵位是不能世袭的,所以长子刘琏并没有继承自己老爹的爵位,既然无爵,那就只能靠自己来谋取功名。

不过刘琏还是很有才华的,在洪武十年,他凭借自己的本事当上了考功监丞,并兼试监察御史,按理来说凭借老爹的功劳和自身的实力,登上人生巅峰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他的人生并不顺利,因为他爹刘伯温执掌御史台的时候,因为李彬案与李善长和胡惟庸等淮西集团结怨颇深,这就导致了刘琏在仕途上举步维艰,想想也是,刘伯温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不代表他的儿子也得到朱元璋的信任。

于是手握大权的胡惟庸等人加紧了对刘琏的迫害和打击,毕竟心里有口对刘伯温的怨气,不发到刘琏身上也说不过去,后来刘琏出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时,胡惟庸等人就对其下了死手,最终在这些人的胁迫下,刘琏投井身亡。

(三)刘伯温的次子刘璟。

刘璟的早年生活比起自己哥哥来,是很幸运的,因为胡惟庸等人先后被朱元璋给诛杀了,这些人并没有来得及陷害刘璟,而朱元璋在除掉这些人之后,又想起了刘伯温的辅助之功。

于是就把刘伯温受封的诚意伯从流爵改为世爵,也就是说这一爵位变成了可以世袭的爵位,而朱元璋就让刘璟承袭,不过刘璟推辞了,把这一爵位给了哥哥刘琏的儿子刘廌。

刘璟和刘伯温一样,在军事上颇有造诣,在洪武十四年的时候,吴达三等人起兵叛乱,朝廷就派唐胜宗去讨伐,而刘璟积极为唐胜宗出谋划策,取得了胜利,这也让刘璟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被朱元璋封为左长史,辅佐朱橞,官居正二品。

如果按照这样下去,刘璟的大好前程,那是被书写好的,但是历史的精彩之处,就是因为处处都有意外,而刘璟生平的意外,则来自朱元璋的死。

(四)刘璟的臭脾气。

朱元璋逝世,传位给孙子朱允炆,不乐意的朱棣就起兵造反,而刘璟是坚决站在朱允炆一边的,还向朱允炆献计该如何讨伐朱棣,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朱允炆一派不敌朱棣,朱允炆下落不明,而刘璟也逃回了南京。

后来等到朱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之后,又想起了这位颇有才华的刘璟,于是就派人到南京去请刘璟,可是刘璟偏偏看不上朱棣,直接把朱棣的邀请,当成了耳旁风。

已经成为皇帝的朱棣,看着刘璟的不识时务,自然心有怨气,于是就为刘璟按了一个罪名,命人把其押解到京,不过此时朱棣还并未打算要了他的命。

刘璟见到朱棣后,还一口一个殿下的称呼,并且还对朱棣说:百年之后,殿下逃不过一个“篡”字,这句话彻底接了朱棣的伤疤,于是气急败坏地朱棣,直接把刘璟关进了大牢。

而就在刘璟被关入大牢的当晚,刘璟自知生命已到尽头,于是用在牢中自缢身死,以此来明智,更用自己的生命,发出了宁死追随朱允炆的誓言。

(五)刘伯温没能算出儿子的死法?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一生神机妙算,为何没能算出自己两个儿子一个投井一个自缢的死法,其实在历史中并没有真正的预言家,看似准确的预言,只不过是基于“势”所作出的猜测,而历史上的预言,真正被验证的又有多少呢,所以刘伯温算不出自己儿子的死法,并不足为奇。

不过,纵观刘伯温两个儿子不得善终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权力角逐中的牺牲品罢了,这发生在古代王朝中,又岂止只是个例?

喜欢就行 如果家人反对 你就说我很爱她 老婆这人没什么本事 但是做事事业上很努力每次都能成功 女汉子事业强势型 会交朋友 做事顺人心事 尤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 很孝敬 而且很温柔 娴熟大方 不是一般的好 我女朋友缺点就两 事业上做事很成功 对人温柔 特好 请问儿子我的爸爸妈妈你们:“这样还行吗?(这么多人回答你问题 采纳都不敢采纳 没骨气的男人 你没必要提这个问题?)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文成,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生平

早年生活

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1311年7月1日)。自幼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据说阅读速度极快,可以“七行俱下”。泰定元年,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入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1324年)泰定四年(1327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的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后来,郑复初的预言,在刘基二十一岁时初步应验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

仕途

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地方豪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3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之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基便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

辅佐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展现一个成功兵法家的才能。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另一方面却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洪武三年(1370年),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又授命为他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每年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

晚年生活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虽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以便诵读,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著作

刘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

《郁离子》

《覆瓿集》

《写情集》

《犁眉公集》

《春秋明经》

《百战奇略》

《时务十八策》

《火龙神器阵法》

《滴天髓》

此外,民间亦有多部与刘伯温有关的小说。当中,有说他经常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亦有说他很会占卜,并著有《烧饼歌》,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日后所发生的事,甚至明亡之后数百年的事。不过,由于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就已离世,使这些故事和预言的真确性存疑。

其中的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列朝诗集小传》评道:“窃窥其所为歌诗,悲惋衰飒,先后异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国史家状所能表其微者、每尽然伤之。”

神奇传说

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家庭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在于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误,躬自食。

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刘濠,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子女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正德四年秋七月

 ○辛卯 朔,享太庙。

 ○遣内官祭司门之神。

 ○命前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 李玙 充副总兵,分守辽阳。

 ○命守备·宁远·署都指挥·佥事 刘晖 充右参将,分守开原。

 ○申刻,狭西金县天无云而雷。

 ○甲午 仁孝文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 黄镛 祭长陵。

 ○襄城伯 李鄌 卒。鄌,以弘治十一年袭祖爵,推管神机营操练,寻坐显武营。十三年,以有虏警推领兵,防守紫荆等关。寻提督五军营,管右府事。十五年,改后府。正德元年,修卢沟桥堤岸。二年,修海子行殿桥梁,皆以 鄌 督之。其年四月,命掌前府印。至是,疽发背卒。子 全礼 嗣,赐祭葬如例,以其总六师,加一祭焉。鄌,为人言行碌碌,晚与太监 魏彬 之弟 英 为婚,其家人为 英 所乱,丑不可言。

 ○乙未 升巡抚·宁夏·右·佥都御史 马炳然 为右·副都御史,以参官得宜也。

 ○雷震周府门柱,人有避雨而死者。

 ○丙申 升吏部·右·侍郎 柴升 为左·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孙交 为吏部·右·侍郎。

 ○丁酉 命右春坊·右谕德 丰熙 署南京·翰林院事。旧例,两京翰林院掌印官缺,本院推一员请用。至是,大学士 李东阳 请敕吏部推举二员,量升学士以往。吏部具 熙 及侍读 朱希周 上请。时 刘瑾 久欲斥 熙,遂止以旧衔署印云。

 ○升福建·按察司·佥事 陶怿 为广东·布政司·右·参议。

 ○升狭西·按察司·佥事 俞振英 为尚宝司·卿。

 ○赵府·辅国将军 祐椋 奏:“迩来,宗藩多违法制,至劳圣谕戒饬,缘辅导官多不得其人。国初,以科贡任用,故嘉谏直言,有所匡捄。所谓近正人则心术定也。近年,或以年老监生,及保举舍人充之,逢迎取悦,无复箴谏,或交通外人,拨置取财。所谓近邪人则心术乱也。乞敕镇巡及巡按分守官,从公考验,各府长史以下官员,明报履历,但系保举及年六十已上者,尽革为民。”吏部议:“下抚按考验察访,如拨置生事,遗害地方者名,参究其年力衰惫者,令致仕。”上命镇巡等官分别款目,定拟去留以闻。

 ○荆王请授左·长史 施鲁 四品俸级,纪善、陈锦 长史职名。诏:“以王府官俸级职名,成宪具在,而越制妄请,累有禁例。鲁 等辄导王犯之,其黜 鲁 为民,锦 致仕,仍戒谕天下宗藩。”

 ○隆平侯 张禄 卒。禄,字天爵,其先为直隶临淮人。正德戊辰,嗣爵,寻赐蟒衣。己巳,持节册封益王长子,未成礼卒于道,赐葬祭,子 玮 嗣。

 ○南京·户部·尚书 张泰 卒。泰,字叔亨,广东顺德县人。成化丙戌进士,授福建·沙县·知县。时邓茂七初平泰,招集流移,抚绥有方,复成壮邑。入为监察御史,提督北直隶学校,有公明之誉。孝庙初,中官 何文鼎 以劾寿宁侯得罪。泰 与同官草极谏,坐夺俸,巡按云南。滇池涨溢,堤数十里,患遂息。蛮酋思揲为叛,先事谕降之。历升南京太仆少卿、大理少卿、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召为工部右侍郎,寻升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正德戊辰,捧圣节表至京,俄改南京户部尚书,令致仕。盖 刘瑾 意也。抵家数月,卒。泰,矜严好礼,其清慎始终一节。故 瑾 不能害,后乃摘他事,下其家,罚米数百石。瑾 诛,子 珩 乞祭葬,诏如例予之。

 ○戊戌 先是,监察·御史 乔岱 往核两浙盐课,自弘治初元至今,亏折若干。拟令巡盐御史及运司官,以崇卑陪纳有差。御史至二千五百两降杀,至于判官犹一千五百两。寻又令给事中 郑裕、御史 舒晟,备查各官历年浅深及欠课多寡,以定陪银之数。户部覆奏:“裕 等所查甚明。内御史 张琎、王润、蓝章,已有旨除豁。彭程、黄世经、王温、饶榶 并同知 赵哲、判官 周思礼、黄昌 已如数追完矣。余如今拟陪纳,则御史 谢罃 为六百五十余两,张文 为一千二百九十余两,于茂 为一千两,刘绅 为一千六百一十八两,姚寿 为一千三百二十余两,汪璧 为一百六十余两,邢绍 为二千四百四十余两,方溢 为二千五百六十余两,运使 杨奇 为一千二十余两,晏辂 为三千九百九十余两,宋明 为九千四百八十余两,梁万钟 为二千四百七十余两,同知 亢通 为一千一百两,罗珦 为二千七百三十余两,郑洪 为三千两,副使 王迪 为一百六十余两,李文用 为七十余两,孙简 为一百余两,判官 李从辅 为一千一百余两,黎磐 为一千二百余两。岱 所参遗漏,若判官 王明、徐鹏举、张材、林芳、庄表,经历 余本正、邓海,知事 胡秉玉,虽署事未久,亦各负课。应陪者宜通行巡按御史照数追陪,果财产已尽,他无措办者,则具实上请。”得旨:“如所拟。岱 坐漏参,罚米八百石输边。”时 奇 已死,其妻诉家贫,旅榇未归,孤寡可悯。户部请矜贷之。诏:“必追不宥。”程以言事谪戍死久矣,有司奉例追并罄家产,犹不能偿,仅一孙女鬻之富民取价,不复议婚媾之礼,余复取办于姻戚,以足其数。闻者无不伤之,瑾 之苛虐如此。

 ○己亥 以旱命顺天府属祷于都城隍等神。

 ○命怀宁侯 孙应爵 掌前军都督府事。

 ○庚子 太监 刘瑾 奏:“旗校访核金华·知府 万福 老疾废事,苏州知府 鲍王□辇、同知 王卺 贪得无耻,并乞罢黜。”吏部覆奏:“福 年老,无他过失,宜令致仕。王□辇、卺 赃贪,宜罢为民。”因言:“王□辇 所理钱榖,宜行查筭。巡按御史 李廷梧 坐视不举,亦合有罪。”上是之,令查盘钱粮御史 王珝 逮 王□辇 查治之,廷梧 令自劾。

 ○壬寅 改浙江·布政司·左·参政 尚衡 为山西·左·参政,升湖州府·知府 何显 为浙江·左·参政。

 ○升按察司·佥事 查焕、何宗理、俞谏、汪获麟、王秩、吴廷举、陈珀 俱为布政司·右·参议。焕 山东,宗理 山西,谏 江西,获麟 河南,秩、廷举 广东,珀 浙江。

 ○命监察·御史 柳尚义 巡历顺天保定等府,居天津。甯杲 巡历真定广平等府,居真定。薛凤鸣 巡历应天淮扬等府,居高邮。潘锐,巡历苏松徽宁等府,居苏州。时以四方盗起,而屯田失实,故特设御史携家专理之。杲 狼贪肆恶,凤鸣 狂悖不检,锐 倾险凶暴,皆为 瑾 用,缙绅耻言之。

 ○甲辰 升南京·刑部·郎中 徐珤 为浙江·布政司·右·参议,专理粮储。

 ○升礼部·郎中 裘壤、户部·郎中 左唐、张瀚、侯启忠,狭西·按察司·佥事 李玑 为布政司·右·参议。壤 福建,唐 四川,瀚 湖广,启忠、玑 狭西。

 ○御史 苏锡 奏查盘蓟州永平山海等处仓库,草束银两侵盗浥烂,亏折数多,并参监收官户部·郎中 王勤、张鸾、何文缙、李杰、赵鹤,员外郎 刘乾、庄襗,永平府·知府 张祯、惠隆 俱有罪。内 勤鸾 已死,文缙 已致仕,祯隆 情罪为轻。得旨:“情罪轻者罚米三百石,重者五百石,致仕者减其半,病故者宥之。”

 ○三氏学生员 颜重礼 奏:“三氏子孙,自成化初年开贡,迄今颜氏未贡一人。乞定为资格,以均之。”礼部覆议,以孔氏子孙在学者十九,颜孟子孙在学者十一。若孔氏仍旧三年一贡,每及三贡,颜孟轮贡一人,则均矣。上是之,且曰:“轮贡既均,其勿令废学。当贡者,所司仍慎选以充。”

 ○乙己 中元节,遣驸马·都尉 蔡震、崔元、林岳 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文武衙门分官陪祭。

 ○遣仪宾 周钺 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升左·给事中 张贤、御史 胡晹、署郎中 杨惟康、员外郎 叚敏、金逵、同知 张文 俱按察司·佥事。贤、文 山西,晹 山东,惟康 浙江,敏 福建,逵 广东。

 ○令京官病满三月者,不许辄奏还乡调养,著为令。

 ○诏:“行洪武、永乐、宣德、弘治通宝等钱。”

 ○御史 苏锡 奏查盘蓟州永平山海等卫所仓库,银粮刍料亏折数多,并劾百户 刘通、千户 田锐、指挥 刘翰 等三十二员,侵盗等罪。时 通 已死。得旨:“通 侵盗情重,令御史拘系其家属,追偿罚。锐 等十五员,米各二百石,翰 等十六员各百石。”

 ○丁未 升工部·员外郎 边亿 为狭西·按察司·佥事。

 ○戊申 太宗文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命驸马·都尉 马诚 祭长陵。

 ○命武定侯 郭勋 后军·都督府·佥书管事。

 ○礼部·尚书·致仕 张骏 卒。骏,华亭人,中乡试,以字学进除中书舍人,供奉文华殿。历验封员外郎,山东参议,太常少卿,光禄卿衔致仕。正德二年,起取。其草书狂怪,瑾 独喜之。会进呈通鉴纂要,间有讹字,令 骏 等再誊,遂以为劳,进礼部尚书,复乞致仕。至是卒,得赐祭。

 ○庚戍 升吏科·给事中 尹梅为 工科·都给事中。

 ○命庆云侯 周瑛 禄米如父 寿,例岁支一千三百石,本色一千一百石,折色二百石。

 ○命狭西守备阶文地方·署都指挥·佥事 张镐 充游击将军,升指挥·佥事 张鹏霄 为署都指挥·佥事,守备环庆都指挥·佥事 房怀 守备固原。从总制都御史 方宽 请也。

 ○狭西守臣奏:四川流贼 刘烈 等,转掠汉中有众二千余人。上命:“四川、狭西、湖广镇巡官随宜剿捕。其愿归乡里及自首者,免罪。其能自相擒捕者,一体给赏。并切责四川守臣,养寇致乱之罪。”既而又命三省并力夹攻,毋致滋蔓。

 ○辛亥 巡按·御史 赵应龙 奏查盘辽东预备仓粮,三年之内原数不足。盖边境无法措置,故也。又参沈阳等卫镇抚 赵聪、百户 徐英、张俊 收受钱粮,不以时晒晾。指挥同知 黄宁、指挥佥事 张勋、千户 刘斌,失于提调,以致浥烂亏折数多,俱合有罪。户部议覆,诏:“以仓粮积不及数者,姑置不究。聪 等各罚米三百石,宁 等各二百石,俱纳本仓。”

 ○壬子 升钦天监五官挈壶正 李源 为监正,中官正 周佐 为监副。

 ○命新宁伯 谭祐 总管五军营,会昌侯 孙铭 总管神机营操练。

 ○兵科·给事中等官 张龙 等奏查盘辽东各卫仓粮,正数之外附余米二千余石,其浥烂豆四石三斗,粗糙米五百七十余石。督管官员郎中 徐琏、指挥佥事 王道、参议 许淳、右副都御史·今致仕 刘瓛 俱有罪,宜逮问。户部议:“各官积出附余数多,浥烂数少,而粗糙又比浥烂不同,其罪似宜末减。”得旨:“免逮问,琏 罚米二百石,道、淳 各百石,瓛 以致仕宥之。”

 ○癸丑 命刑部·左·侍郎 张鸾 致仕,降印绶监·少监 李宣 为奉御,锦衣卫·指挥·同知 赵良 为百户,俱南京闲住。鸾 等奉命往江西,勘民间所愬不法事。至是还,宣 赂 瑾 银万两,良 赂亦二千余两。瑾 自觉奸赃狼藉,方欲自雪,乃以狥私纳赂,擅出人罪,及不参误事官员,为 宣等 罪而降黜之,所赂银输之内承运库。江西镇守、巡抚、巡按及该道守巡等官,俱以不能听讼结狱坐罪。于是,罢太监 姚举 回京,都御史 林俊 等三十一员,凡见任致仕者,俱罚米三百石,为民者半之。

 ○致仕·南京·工部·尚书 李孟晹 卒。孟晹,字时雍,河南睢人也。少负文藻,与弟 孟晊 同举成化壬辰进士,授给事中使。占城册封,古来王尝陈边事,朝廷纳之。历都给事中、湖广左参政、广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迁户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言官数论其衰老可罢,遂致仕归。后科道勘边储还奏,孟晹 在户部时,经理夫职罚米八百石输边。时逆 瑾擅 权好诛人细过,焦芳 亦附 瑾,以怨中人。孟晹 与 芳 同省,雅不相协,以是甚自危。会卒,祸乃不及。孟晹 致位九卿,无大建白,然性行敦,谨 亦无可訾议。孟晊 稍峭,直终狭西按察使。

 ○甲寅 命署都指挥·佥事 鲁勋 辽东都司佥书。

 ○升太原·前卫·指挥使 刘宠 为署都指挥·佥事,掌山西都司事。

 ○降山阴王府·辅国将军 成鏸 为庶人,革 成镣 禄米三之二,赐书切责。逮典仗 张孝忠 等治罪,谪拨置人 崔淮 等松潘充军。鏸 以殴死平人,镣 以挟妓纵饮,故也。

 ○乙卯 鲁府·镇国将军 当浈 奏:“除王府积弊三事。一 亲王、世子、郡王、长子授封以后薨故,及为事降革。其嫡次庶长子比例请继封爵,其无嫡次庶子者,或以弟继兄,以侄继伯叔等。既有成命,宜停其原给禄米,侯册封之日,方与所应得之禄。正妃夫人生有子女病故,无人抚养,例得自娶一人,以为内助,不受继妃之封。其有僣用正妃冠服,及所生子女称为继出请封者,听镇巡等官参奏严禁,则粮储省而名分定矣。一 同姓及姑舅之亲为婚,律有明禁。今后王府结婚,若伦理失序,有乖律例,或以本府军校妄作别府,州卫籍贯外处流移军匠人等,妄作该里寄收带管,或父祖重刑之人,妄作家道清白,即使革退另选。仍将经该官吏并保勘人等,依律问治,营求拨置之人,发遣戍边,则人心警惧,而宗室不致有玷矣。一 郡王奏讨厨役,岁无虚月,宜行所在官司查勘。如有护卫仪卫司者,通行佥拨军厨,将民厨退回原籍。当差无军可拨者,以民籍补之。如有军可拨而占留民厨,及科扰累民者,宜禁治之,仍先罪其辅导官,则事不烦而民力亦少苏矣。”礼部议覆,俱从之,仍令镇巡等官查勘各王府有无前项情弊,奏闻区处。

 ○命镇守·辽东·左·都督 毛伦 充总兵官,镇守湖广。以分守·辽阳·署都督·佥事 李玙 充总兵官,代 伦 镇守辽东。

 ○丙辰 郑王袭兄康王封,请给禄米。得旨:“郑王系旁支袭封,岁给五千石,后有旁支袭封者,如例。”

 ○丁巳 刑部缺左侍郎,会推提督·南京·粮储·右·副都御史 张子麟,太仆寺·卿 屈直 以请。内批:“以右侍郎 刘璟 为左侍郎,子 麟 代 璟,直 代子 麟。”直,刘瑾 乡人,故并擢之。

 ○戊午 太监 刘瑾 奏:“校尉访察江西·左·布政使 马龙 贪滥,佥事 院宾 轻浮,俱宜罢黜。”吏部言:“龙宜 为民,宾 宜冠带闲住。”得旨:“从之。仍令今后有贪婪显著者,吏部指名具奏,抚按官不行紏举者,究治之。”

 ○命分守通州等处·署都指挥·佥事 王勇 领奋武营操练,以署都指挥 黄玺 代 勇 分守。

 ○己未 命辽东·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 韩玺 充副总兵,分守辽阳,以都指挥佥事 高钦 代 玺。

 ○罚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 夏时 米二百石,郭东山 一百石,以各边失事久不勘报。于是,时已升副使 东山 已为民矣。

 ○庚申 升翰林院·检讨 焦黄中 授庶吉士,邵锐、黄芳、刘仁 俱为编修。孙绍,先为检讨,仍令吏部会内阁,改定翰林院官额以闻。旧例,庶吉士读书及三年,始授职。黄中 与 仁 席父势,亟欲进取,故 仁 及 锐、芳,一年遂有是命。黄中,先已授检讨。至是,复附批改升编修。绍,先弘治十八年庶吉士,服阕仍准读书,故预焉。

 ○四川守臣奏:四蜀之西松潘,独当一边,且与吐蕃接境,甚为蜀患。松州南下叠溪、威茂为南路,东出江油为东路。自江油而入者,道路颇宽。番寨稍远,间有出没,我军犹可为备。惟南路由灌县而入,以溯叠溪地势险隘,番寨相联,粮夫经行,多被剽掠,不惟边人告病,而内地亦困。自洪武永乐以来,虽迭用大兵,终请平而罢。今各寨颇知向化,而南路之防为急,欲令每寨择其众所信服者,立为牌头、老人、名色,就令管束诸蛮。凡遇粮夫、使客、商贾经行,并官军送哨往还,各会同番僧剌麻官军,逐程护送。朔望赴所辖卫所,听参将兵备官查审用命不用命。量给茶酒布匹,以抚恤之。庶或因事捄弊,而道路可通矣。事下,兵部议:“如其言。”诏:“从之,仍令再行详审,务在得宜,以靖地方。”

刘伯温的后代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长孙刘廌、十一世孙刘世延、刘孔昭等,介绍如下:

1、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2、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3、刘廌,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浙江青田人,是明代刘伯温的长孙,参政公刘琏的长子,世袭诚意伯、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

4、刘世延,是诚意伯刘基十一世孙,诚意伯刘瑜孙,属于青田人。

5、刘孔昭,明浙江青田人,号复阳。刘基后裔,袭封诚意伯。崇祯十七年(1644)任武操江。明亡,在南京拥立福王,与马士英,阮大铖朋比,权倾一时。清兵入南京,逃出海,举兵抗清。顺治十一年随张名振攻入镇江。遇风浪,死于海上。

-刘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24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