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鬼蛇王马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十鬼蛇王马最后和谁在一起了,第1张

十鬼蛇王马最后和吴迦楼罗在一起了。

在片源灭堂的故事中,吴惠利央作为斗技者,和王马一样,在战斗前已接近濒死的状态。可在最后,他活了下来。所以说拯救王马的就是吴之一族,救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王马得到吴之一族的承认,是可以做吴迦楼罗丈夫的男人。在拳愿阿修罗结尾,吴惠利央已经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吴迦楼罗一直希望和王马结婚,吴迦楼罗这边没有任何问题。也许王马会有一点不好意思,可是人家救过他的性命。以身相许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王马一直没有家庭,在吴之一族安顿下来是很好的选择。王马作为一个武痴,吴之一族能很好地满足他的要求,那么多的高手,大家可以互相切磋完善技术。

十鬼蛇王马角色经历:

十鬼蛇王马,还是婴孩的时候就被遗弃在“不存在法律”十鬼蛇区,为了生存从小就磨练出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在一次抢劫事件中得罪了黑道会耻不知组而遭到报复,由于契机遇到了足以影响他一生的人——十鬼蛇二虎,被强制收为徒弟而习得二虎流。

后经历师傅十鬼蛇二虎被桐生刹那的师傅所杀,被灌输了“输掉或死掉是因为太弱了”的思想。参加拳愿竞技也是为了能遇到并击败杀师仇人,后得知桐生刹那弑师,又被其挑唆而成为宿敌。

在番外篇《大食》中,参加大胃王比赛并在决赛中对决纱仓响,被她巨大的食量震惊,开启预借后勉强打成平手,认为如果继续比下去毫无疑问自己会输,同时感叹如今的女高中生太厉害了

原本于结尾力竭而亡,《拳愿奥米伽》中第50话与吴雷庵一起现身救了山下一夫,确认复活!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据法华经记载,“天龙八部、人与非人”,包括八种神道。其中,帝释,又称帝释天,为众神之首,住在善见城;龙王那伽,为水神;夜叉为斗神,兄弟是罗刹;乾闼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阿修罗,又译“非天”,为厉鬼,住在仞利天;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紧那罗又译“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摩呼罗迦是大蟒神,臂中缠有赤

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金庸《天龙八部·释名》

1 "帝释天"乔峰(胡军扮演)

在佛教中,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乔峰虽出身异族,杀人如麻,但保境安民,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此正侠之大者;且天人死前有五哀,乔峰正是哀莫大于心死,故八部之"天"非乔峰莫属

角色分析:乔峰是很多金庸迷心目中顶天立地的第一大英雄,他出身辽族,却自幼在宋国长大,这就注定了他一生都将生活在矛盾和挣扎之中:身世之恨,家国之恨,事业之恨,爱情之恨,当最后无法挣扎时,就惟有以一死来谢天下,求解脱不过对很多金庸迷来说,爱之深则必然责之切,这样一个完美人物的塑造难度和期待指数无疑也是最大的

2 "沙竭罗龙"段誉(林志颖扮演)

段誉出身龙脉,自幼熟读经书,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正是一代佛君,匹配八部之"龙"正得其所;而且段誉曾服莽牯,真是一条好大毒龙

3 "夜叉"虚竹

"夜叉"者,捉鬼之神,实鬼王也虚竹虽身源少林,却是前生旧业,非是本心及至接掌灵鹫,振臂天山,以宅心神技统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诸魔,使之弃恶从善,歼敌保国可谓以魔向道,善哉虚竹!

角色分析:虚竹是"天龙"中最为奇特的一个人物,他寄托了金庸先生某种反谑的思想这个人无欲无求,浑浑噩噩,却先破杀戒,再破色戒,有权有势,福寿双至,最后成为一代掌门这样一个隐喻色彩极浓的角色,如何演绎,难度不小

4 "迦楼罗"慕容复

八部众之"迦楼罗"一生毒龙为食,体内积蓄毒气过多,临死时毒发自焚,状况极惨而慕容复为求复国梦想,杀人无数,冤孽深重,最后终于痴呆,形如废人,报应报应!

角色分析:"南乔峰,北慕容",慕容复本来就是作为乔峰的对应人物来描写的,乔峰为天下而杀人无数,他则是为一己家族利益不择手段;乔峰胡人汉心,他则是汉人胡心;最后乔峰以死谢天下,他则转成痴呆,生不如死这样一个心理失衡的大反角对演员表演功力亦是很大考验

5 "紧那罗"木婉清

"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木婉清论香无人过之,正得其所

6 "阿修罗"王语嫣

"阿修罗"是八部众最特别的神道,男的极丑陋,女的却极美丽,天姿绝色,不染纤尘,恰如惊世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

角色分析:王语嫣和段誉的爱情是剧中惟一以喜剧收场的,堪称一对"神仙情侣";不过"金迷"中也有许多人不喜欢神仙姐姐,觉得她始乱终弃,对慕容复一往情深,最后却接受了段誉的爱情,未免有"水性杨花"之嫌

7 "摩呼罗迦"阿紫

"摩呼罗迦"人身而蛇头,是八部众中的大蟒神阿紫虽容貌可人,对乔峰一往情深,但她性情之怪,用心之毒,皆令人直思蛇蟒

角色分析:阿紫是"天龙"中争议最大的人物,喜之者为之泪下,恨之者为之切齿一方面她对姐夫的爱催人泪下,虽九曲而不悔;但另一方面,她为人又极残忍,用情又极自私,性格反差巨大这样的角色对演员灵性提出了巨大挑战

8 "乾达婆"阿朱

"乾达婆"是服侍帝释的乐神帝释天的乐神,梵语为"变幻莫测"之意,阿朱精通音律,善易容之术,人所难辨,且为乔峰(帝释天)生死爱侣,当居此位

角色分析:阿朱是《天龙》中最让人心疼的女子,对乔峰不离不弃,生死无悔,最后却为化解乔峰对段正淳的误会而死于爱人掌下,让人肝肠寸断如能成功演绎,不知又将赚取天下"金迷"多少眼泪!

具体的说,在佛教庞大的护法军团中,共分为八个方面军,这八个方面是: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这八个部分因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故统称为“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或“八部众”。

天众:即二十诸天以及其他天神。在佛教中,天神并没有超脱生死轮回,仍有堕入恶道的可能,因为他们仍和人、畜生处在同一个大的等级上。佛教有“十道”之说,前四道为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圣”,这四圣皆超脱了生死轮回;后六道则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诸有情”,亦称“众生”。天为“六道”之首,但还得小心翼翼,努力护法,否则就有被开除“天”籍,落入“三恶道”的可能。

天众中的天神,著名的如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陀、阎王等。二般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两侧。

龙众:职掌兴云布雨的龙王。作为佛教护法神的龙众,有人大龙王、十六龙王等。龙王们兴云降雨,泽布苍生。据说龙众的天敌金翅鸟也皈依佛门为佛法护持了。

夜叉:又译作“药叉”,意指“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是于种能吃鬼也能害人的恶鬼。 由于夜叉出身于贵父贱母的家庭。因而具有善恶两面性,能飞善跑,还能遁行。既要吃人,又要护法、保护众生。

乾闼婆:乐神和香神。同紧那罗一起奉侍帝释天,紧那罗唱歌,乾闼婆则奏乐。在中国佛教中著名的飞天就是乾闼婆的形象。

阿修罗:又称“阿须罗”、“阿苏罗”,是一种非神、非人亦非鬼的丑陋之极的怪物。阿修罗为“六道”之一,意为“不编正”、“非天”等,据说阿修罗曾与帝释天发生过一场极其惨烈的战争,所以佛家常以“阿修罗”代称战场。在中国许多石窟的门两侧,都雕有阿修罗的造像,一般都是三头六臂,双手持日月刀。

迦楼罗:是一只巨大的金翅鸟,它的双翅展开竟有336万里、每天要吃一条大龙和五百多条小龙。在云冈石窟中有它的造像,在唐代壁画中,它已被人化为头戴鸟冠的猛土了。在中国神魔小说如《西游记》中,它是佛祖头上的护法神,《说岳全传》则干脆让它转世投胎变成了岳飞,所以岳飞又被称为大鹏金翅鸟。

紧那罗:即“二十四诸天”中新增补的天神。因其头上长角,又叫“人非人”。紧那罗是奏法乐的天神,普陀山普济寺中所塑紧那罗形象为马面和鹿面,半裸体,持乐器。

摩睺罗伽:即大蟒神。普济寺中摩睺罗迦的塑像为头顶;条蛇的贵族,或是蛇面,手持笙或腰系花鼓,手持鼓槌。

天龙八部队伍庞杂,良莠不齐,但就保护佛教而言,还是忠心耿耿尽心尽职的。他们有的面善心喜,有的横眉怒目,这些都是他们所现的“相”而已。犹如世间芸芸众生之相,是相非相虽幻亦真。你若无不良的心行,他也不起憎恚的言行;如果你实践爱心善行,他们却对你歌颂赞叹。为此,他们的威德也受到了高度的赞扬。佛教经典里,专门有对“天龙八部赞”的颂扬:

“天阿修罗夜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个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于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稳。无边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并清除。远离众苦归圆寂,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当然,所谓的“龙”、“神”等,也可以理解为现实社会中的“特殊人物”。他们特殊到有钱有势,能“呼风唤雨”,无论身份、生活、言行、享用等都大大超越了普通人。人过的好一点,我们只羡慕赞叹而不反对反感。但我们希望有能力、有财力、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在适当的条件和氛围的许可下,能多做一些回报社会、回报大众的慈善福利事业。对于这样的“天”、“龙”、“神”等,我们不但信他们,也尊敬他们。

“天龙八部”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分别是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

第一部:天众

天众:即二十诸天以及其他天神。在佛教中,天神并没有超脱生死轮回,仍有堕入恶道的可能,因为他们仍和人、畜生处在同一个大的等级上。佛教有“十道”之说,前四道为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圣”,这四圣皆超脱了生死轮回;后六道则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诸有情”,亦称“众生”。

第二部:龙众

龙众,佛教术语。龙众”中的“龙”,跟我国传说中的“龙”不同,对佛经里的“龙”字和词语“龙王”的正确解释:‘佛经里的“龙”字不是指中国传说里的“龙”,而是指水蛇、海龟、鱼、虾、蟹等等在水域出生的众生,佛经里的词语“龙王”并不是指中国传说里的“龙王”,而是指统治水生动物的王者。

第三部:夜叉

夜叉是佛教正法天龙八部护法神众之一。与罗刹护法神同为 毗沙门天王 的天众眷属。尊神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是佛教的护法众神之一。

第四部:乾闼婆

乾闼婆在印度神话中,原来是一群半神半人的天上乐师,是帝释天属下职司雅乐的天神。 此神经常住在地上的宝山之中,有时升至忉利天演奏天乐,善于弹琴,演奏种种奇妙的雅乐。乾闼婆是东方持国天的眷属,为守护东方的神,有众多眷属。其同时也是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第五部:阿修罗

阿修罗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罗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曾多次与提婆神恶战,但阿修罗也奉佛法,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

第六部:迦楼罗

迦楼罗金翅鸟分为四种:化生、湿生、胎生、卵生。化生迦楼罗最为强大,其次是湿生迦楼罗,再次是胎生迦楼罗,最后是卵生迦楼罗。天下有无数迦楼罗金翅鸟,由威德、大身、大满、如意四大迦楼罗王统领。

第七部:紧那罗

紧那罗外文名Kinnara,又名"乐天”,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紧那罗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

第八部:摩侯罗伽

梵名Mahoraga 。又作摩侯罗伽、摩护罗哦、莫呼勒伽、摩休洛、摩伏勒。意译作地龙、大蟒神、大蟒蛇、大胸行、大腹行、大胸腹行。系天龙八部众之一。维摩经略疏卷二载,摩侯罗伽系无足腹行之神,因毁戒、邪谄、多嗔、少布施、贪嗜酒肉、怠慢持戒,遂堕为鬼神;其体内多嗔虫啃食其身,痛苦异常。

参考资料:

-八部天龙

宋黄龙国沙门 昙无竭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万二千,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安意菩萨、无喻意菩萨、持地菩萨、般罗达菩萨、神天菩萨、实事菩萨、伽[目+侯]多菩萨、贤力菩萨、明天菩萨、爱喜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智行菩萨、专行菩萨、现无百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上首,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复有二万天子,善界天子、善住天子等,以为上首,皆住大乘。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华德藏,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惟愿世尊,赐我中间,欲有所问。」佛告华德藏菩萨:「恣汝所问,诸有疑者,吾已知之,当为解说,令汝欢喜。」

尔时华德藏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五神通,得如幻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说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华德藏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能于如来等正觉前,同如是义。汝华德藏,已于过去诸佛,殖诸善根,供养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世尊,于诸众生兴大悲心。善哉!华德藏!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华德藏菩萨摩诃萨:「成就一法,得如幻三昧。得是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一法?谓无依止,不依三界,亦不依内,又不依外,于无所依得正观察。正观察已,便得正尽,而于觉知无所损减,以无减心悉度正慧。谓一切法从缘而起,虚假而有。一切诸法因缘而生,若无因缘,无有生法。虽一切法,从因缘生,而无所生。如是通达无生法者,得入菩萨真实之道,亦名得入大慈悲心,怜愍度脱一切众生。善能深解如是义已,则知一切诸法如幻,但以忆想语言造化法耳。然此忆想语言造化诸法,究竟悉空。善能通达诸法空已,是名逮得如幻三昧。得三昧已,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而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华德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众中,颇有菩萨得是三昧乎?」

佛言:「有!今是会中,弥勒菩萨、文殊师利等六十正士,不可思议大誓庄严,得是三昧。」

又白佛言:「世尊!唯此世界菩萨得是三昧,他方世界复有菩萨,成就如是如幻三昧?」

佛告华德藏:「西方过此亿百千刹,有世界名安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彼有菩萨,一名观世音,二名得大势,得是三昧。复次,华德藏!若有菩萨,从彼正士,七日七夜听受是法,便逮得如幻三昧。」

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彼国应有无量菩萨得是三昧,何以故?其余菩萨生彼国者,皆当往至彼正士所,听受是法?」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有无量阿僧祇菩萨摩诃萨,从彼正士得是三昧。」

花德藏菩萨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愿以神力,令彼正士至此世界,又令彼此两得相见。何以故?以彼正士至此刹故,善男子,善女人,成善根者,闻其说法得是三昧,又愿见彼安乐世界阿弥陀佛。令此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生彼国已,绝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受彼请已,即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于此世界草木土石,须弥山王、目真邻陀山、大目真邻陀山、斫迦罗山、大斫迦罗山,乃至世界中间幽冥之处,普皆金色,莫不大明。日月晕曜及大力威光,悉不复现。遍照西方亿百千刹乃至安乐世界,悉皆金色。大光右绕彼佛七匝,于如来前廓然不现。彼国众生菩萨声闻,悉见此土及释迦文与诸众围绕说法,犹如掌中观阿摩勒果,皆生爱乐欢喜之心。唱如是言:「南无释迦如来应供正遍知。」于此众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等、释梵四天王、菩萨、声闻,皆见安乐菩萨阿弥陀佛,菩萨声闻眷属围绕,晃若宝山高显殊特,威光赫奕普照诸刹,如净目人于一寻内睹面貌明了无碍。既见是已,欢喜踊跃,唱如是言:「南无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时此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种善根,愿生彼国。尔时安乐世界菩萨声闻,见此刹已,怪未曾有,欢喜合掌,礼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能为菩萨声闻说如是法!」尔时安乐世界六种震动,动遍动等遍动,摇遍摇等遍摇,震动遍震等遍震。

尔时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白彼佛言:「甚奇世尊!释迦如来现希有事,何以故?彼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少现名号,令无想大地六种震动。」

尔时阿弥陀佛,告彼菩萨:「释迦牟尼不但此土现其名号,其余无量诸佛世界,悉现名号。大光普照六种震动,亦复如是。彼诸世界无量阿僧祇众生,闻释迦牟尼称誉名号,善根成就,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彼众中四十亿菩萨,闻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名号,同声发愿,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即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诣彼佛所,头面礼足,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佛言:「世尊!释迦牟尼,放此光明,何因何缘?」

尔时彼佛告观世音:「如来应供等正觉,放斯光明,非无因缘,何以故?今日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将欲演说菩萨珍宝处三昧经,故先现瑞。」

尔时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诣娑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听其说法。」

佛言:「善男子!宜知是时。」

时二菩萨即相谓言:「我等今日,定闻彼佛所说妙法。」

时二菩萨受佛教已,告彼四十亿菩萨眷属:「善男子!当共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听受正法。何以故?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能为难事,舍净妙国,以本愿力,兴大悲心,于薄德少福,增贪恚痴,浊恶世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为说法。」

说是语是,菩萨声闻同声叹言:「彼土众生,得闻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名号,快得善利,何况得见发欢喜心!世尊!我等当共诣彼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佛言:「善男子!宜知是时。」

尔时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与四十亿菩萨,前后围绕,于彼世界,以神通力各为眷属,化作四十亿庄严宝台。是诸宝台纵广十二由旬,端严微妙。其宝台上,有处黄金,有处白银,有处琉璃,有处颇梨,有处赤珠,有处车磲,有处马瑙,有处二宝黄金、白银,有处三宝金、银、琉璃,有处四宝黄金、白银、琉璃、颇梨,有处五宝金、银、琉璃、颇梨、赤珠,有处六宝黄金、白银、琉璃、颇梨、车磲、赤珠,有处七宝,乃至马瑙。又以赤珠、栴檀、优钵罗、钵昙摩、拘物头、分陀利而庄严之。又雨须曼那华、瞻卜花、波罗罗花、阿提目多花、罗尼花、瞿罗尼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楼沙花、摩诃波楼沙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法花、卢遮那花、摩诃卢遮那花、遮迦花、摩诃遮迦花、苏楼至遮迦花、栴那花、摩诃栴那花、苏楼至栴檀那花、栴奴多罗花、他逻花、摩诃他逻花,其宝台上种种杂色,斑烂炜晔清净照耀。诸宝台上,有化玉女八万四千,或执箜篌琴瑟筝笛,琵琶鼓贝,如是无量众宝乐器,奏微妙音,俨然而住。或有玉女,执赤栴檀香,沈水栴檀香,或执黑沈水栴檀香,俨然而住。或有玉女,执优波罗、波头摩、拘物头、分陀利华,俨然而住。或有玉女,执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楼沙花、摩诃波楼沙花、卢遮那花、摩诃卢遮那花、栴那花、摩诃栴那花、苏楼至栴那花、遮迦花、摩诃遮迦花、苏楼至遮迦花、陀罗花、摩诃陀罗花、苏楼至陀罗花,庄严而住。或有玉女,执一切花果,俨然而住。诸宝台上,众宝庄严师子之座,座上皆有化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严身。台上各悬八万四千青黄赤白杂真珠,贯诸宝台上。各有八万四千众妙宝瓶,盛满末香,列置其上。诸宝台上,各有八万四千众宝妙盖,弥覆其上。诸宝台上,各有八万四千众宝树,殖其上。诸宝台上,各有八万四千宝铃,罗覆其上。诸宝树间有七宝池,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青黄赤白杂宝莲花,光色鲜映。微风吹动,众宝行树出微妙音,其音和雅逾于天乐。诸宝台上,各有八万四千众妙宝绳,连绵树间。一一宝台,光明照耀八万四千由旬,莫不大明。

尔时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与其眷属八千亿众诸菩萨俱,庄严宝台悉皆同等,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彼国没,至此世界。时彼菩萨以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与八十亿菩萨前后围绕,以大功德庄严成就,端严殊特无可为喻,光明遍照娑婆世界。

是诸菩萨诣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右绕七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阿弥陀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

又现彼土庄严妙事时,此菩萨及声闻众,见此宝台从妙庄严,叹未曾有,各作是念:「此诸宝庄严微妙,从安乐国至此世界,为是佛力?菩萨力耶?」

尔时华德藏菩萨承佛神力,白佛言:「甚奇!世尊!未曾有也!今此娑婆世界,众妙宝台庄严如是,是谁威力?」

佛言:「是观世音及得大势神通之力,于此世界现大庄严。」

「甚奇!世尊!不可思议!彼善男子,愿行清净,能以神力庄严宝台,现此世界。」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彼善男子,已于无数亿那由他百千劫中,净诸善根,得如幻三昧。住是三昧,能以神通变化现如是事。又华德藏!汝今且观东方世界,为何所见?」

时华德藏即以菩萨种种天眼,观于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见彼佛前,皆有观世音及得大势,庄严如前,恭敬供养,皆称:「阿弥陀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华德藏菩萨见是事已,欢喜踊跃,得未曾有,而白佛言:「甚奇!世尊!今此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三昧,何以故?令此正士,能现庄严是诸佛刹。」

尔时世尊即以神力,令此众会见是事已,三万二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是二正士,久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何佛所?唯愿说之,令诸菩萨,修此愿行具足成就。」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乃往过去广远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我于尔时,为百千王。时初大王劫欲尽时,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其国有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佛刹土,所有清净严饰之事,今为汝说。于意云何?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所有严净之事,宁为多不?」

答曰:「甚多!不可思议难可具说。」

佛告华德藏:「假使有人,分析一毛以为百毛,以一分毛渧大海水,于意云何?一毛端水于大海水,何者为多?」

答曰:「海水甚多,不可为譬。」

「如是华德藏,应作是知,阿弥陀国庄严之事,如毛端水。金光师子游戏佛国,如大海水。声闻菩萨,差降亦尔。彼金光师子游戏如来,亦为众生说三乘法。我于恒沙等劫,说此佛国功德庄严,菩萨声闻快乐之事,犹不能尽。

「尔时金光师子游戏如来法中有王,名曰威德王。千世界正法治化,号为法王。其威德王多诸子息,具二十八大人之相。是诸王子,皆悉住于无上之道。王有七万六千园观,其王诸子游戏其中。」

华德藏白佛言:「世尊!彼佛刹土有女人耶?」

佛言:「善男子!彼佛国土尚无女名,何况有实?其国众生净修梵行,纯一化生禅悦为食。彼威德王于八万四千亿岁,奉事如来不习余法,佛知至心,即为演说无量法印。何等为无量法印?华德藏菩萨!凡所修行,应当发于无量誓愿。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布施无量、持戒无量、忍辱无量、精进无量、禅定无量、智慧无量、所行六度摄生死无量、慈愍众生无量、庄严净土无量、音声无量、辩才无量。华德藏!乃至一念善相应回向无量。云何回向无量?如回向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得无生证,以佛涅槃而般涅槃,是名回向无量。无边空无量、无相无量、无愿无量,无行如是,无欲实际,法性无生,无着解脱,涅槃无量。善男子!我但略说诸法无量。何以故?以一切法无有限量。

「复次,华德藏!彼威德王,于其园观,入于三昧。其王左右有二莲花,从地踊出,杂色庄严,其香芬馥,如天栴檀。有二童子化生其中,加趺而坐。一名宝意,二名宝上。时威德王从禅定起,见二童子坐莲华藏,以偈问曰:

汝为天龙王 夜叉鸠盘荼

为人为非人 愿说其名号

「时王右面童子以偈答曰:

一切诸法空 云何问名号

过去法已灭 当来法未生

现在法不住 仁者问谁名

空法亦非人 非龙非罗刹

人与非人等 一切不可得

「左面童子而说偈言:

名名者悉空 名名不可得

一切法无名 而欲问名字

欲求真实名 未曾所见闻

夫生法即灭 云何而问名

说名字语言 皆是假施设

我名为宝意 彼名为宝上

「华德藏!是二童子说是偈已,与威德王俱诣佛所,头面礼足,右绕七匝,合掌恭敬于一面,时二童子即共同声,以偈问佛:

云何为供养 无上两足尊

愿说春义趣 闻者当奉行

花香众伎乐 衣食药卧具

如是等供养 云何为最胜

「尔时彼佛,即为童子而说偈言:

当发菩提心 广济诸群生

是则供正觉 三十二明相

设满恒沙刹 珍妙庄严具

奉献诸如来 及欢喜顶戴

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

是福为最胜 无题无有边

余供无过者 超逾不可计

如是菩提心 必成等正觉

「时二童子复说偈言:

诸天龙鬼神 听我师子吼

今于如来前 弘誓发菩提

生死无量劫 本际不可知

为一众生故 尔数劫行道

况此诸劫中 度脱无量众

修行菩提道 而生疲惓心

我若从今始 起于贪欲心

是则为欺诳 十方一切佛

瞋恚愚痴垢 悭嫉亦复然

今我说实语 远离于虚妄

我若于今始 起于声闻心

不乐修菩萨 是则欺世尊

亦不求缘觉 自济利己身

当于万亿劫 大悲度众生

如今日佛土 清净妙庄严

令我得道时 超逾亿百千

国无声闻众 亦无缘觉乘

纯有诸菩萨 其数无限量

众生净无垢 悉具上妙乐

出生于正觉 总持诸法藏

此誓若诚实 当动大千界

说如是偈已 应时普震动

百千众伎乐 演发和雅音

光耀微妙服 旋转而来降

诸天于空中 雨散众末香

其香普流熏 悦可众生心」

佛告华德藏:「于汝意云何?尔时威德王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时二童子,今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是也。善男子!是二菩萨于彼佛所,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华德藏白佛言:「甚奇!世尊!是善男子,未曾发心,成就如是甚深智慧,了达名字悉不可得。世尊!是二正士于彼先佛已曾供养,作诸功德?」

「善男子!此恒河沙悉可知数,而此大士先供养佛,种诸善根不可称计。虽未发于菩提之心,而以不可思议而自庄严,于诸众生为最勇猛。」

尔时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其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国土,为在何方?」

佛言:「善男子!今此西方安乐世界,当于尔时,号无量德聚安乐示现。」

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愿为解说,令无量众生得大利益。是观世音于何国土成等正觉?世界庄严光明名号,声闻菩萨寿命所有,乃至成佛,其事云何?若世尊说是菩萨先所行愿,其余菩萨闻是愿已,必当修行而得满足。」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

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亿劫,当有终极。善男子!当来广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当般涅槃。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在世灭后,所度众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后,或有众生不见佛者,有诸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阿弥陀佛。复次,善男子!彼佛灭后,一切宝物浴池莲花众宝行树,常演法音与佛无异。善男子!两千年阿弥陀佛正法灭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下,结加趺坐,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国土自然七宝,众妙合成庄严之事。诸佛世尊,于恒沙劫说不能尽。善男子!我于今者为汝说譬,彼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土庄严之事,方于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百万千倍亿倍,亿兆载倍,乃至算数所不能及。其佛国土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菩萨,充满其国。」

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彼佛国土名安乐耶?」

佛言:「善男子!其佛国土号曰众宝普集庄严。善男子!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随其寿命。得大势菩萨,亲觐供养,至于涅槃。般涅槃后,奉持正法,乃至灭尽。法灭尽已,即于其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光明寿命菩萨众,乃至法住等无有异。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名者,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若有女人,得闻过去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名者,皆转女身;却四十亿劫生死之罪,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得见佛,闻受正法,供养众僧,舍此身已,出家成无碍辩,速得总持。彼佛当 有终极,法说灭即灭。优昙花开,金轮王普度救世。常对诸佛菩萨等宣流法音,普渡无数,彼佛传法无一人信,或人听法,皆言惑众,邪师说法。此佛正法妙不可言。罕难遇见,若有见闻者,当即信授。」

尔时会中六十亿众同声叹言:「南无十方般涅槃佛。」同心共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即受记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万四千那由他众生,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七千比丘漏尽意解。

尔时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即以神力,令此众会悉见十方无数诸佛世尊,皆为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见已叹言:「甚奇!世尊!是诸如来为此大士授如是记!」

尔时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如来甚深经典,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广宣流布,得几所福?唯愿如来分别解说。何以故?当来恶世薄德众生,于此如来甚深经典,而不信受,以是因缘,长夜受苦难得解脱。世尊!唯愿说之,怜愍利益诸众生故。世尊!今此会中,多有利根善男子善女人,于当来世而作大明。」

佛言:「华德藏!善哉谛听!当为汝说。」

对曰:「受教!愿乐欲闻。」

佛言:「若善男子,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置两肩上,尽其形寿,随所须欲,衣食卧具,床褥汤药,而供养之,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若以慈心,供一众生随其所须,功德无量,何况一切。」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典,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广宣流布,发菩提心,所得功德,百千万倍不可为譬。」

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今日,于此如来所说经典,及过去当来三佛名号,常当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广宣流布,远离贪恚痴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虚妄。世尊!我成佛者,若有女人闻如是法,现转女身;转女身已,当为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离垢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说是经已,华德藏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菩萨、声闻、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修罗的传说

asura是梵文音译成英文的写法,如果译成中文就是阿修罗。

简单点讲,阿修罗就是一种爱打仗的妖怪。

佛经中,有天龙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是八种神道怪物。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场外已有人大叫:“你吹牛,你也算极美的么?”拜托不要砸我!听我说完:首先,现在的社会,美丽已经变得很常见,倒是有特点开始逐渐稀缺,所以现在天桥上的模特已经有好多类似吕燕这样的极品,他们一出现就已经被世上惊为天人,我不算pl但至少还挺有特点;其次,跟“帅哥”一样,美女已经变成通称,只要是女的,就都是美女,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谁要是当面喊我一声美女,我准会毫不含混地答应“唉!”)。

阿修罗嗜斗,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所以我们称大战场为修罗场。阿修罗性子执拗、善妒、刚烈,能力很大……

这个是各道各种众生的种类名字,因为一直使用音译,所以大多不明白,而且因为一词多义,大多佛经都不翻译。夜叉,药叉,含义之一,为迅捷鬼;乾达婆,为乐神,天神其中一种?我也不曾见过。迦楼罗,金翅鸟;还有摩呼罗伽:人非人;阿修罗意为非天。记忆有出入。大意如此。这些都是各个众生,不一定是不同的道,只是数天,龙为首,不要混为一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37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