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不再想男女之事控制思欲方

出家人不再想男女之事控制思欲方,第1张

方法一:读经诵咒,可考虑诵《心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悲咒》等,同时以诚心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wēi)巍(wēi)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chēn)恚(huì)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chēn)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节录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方法二:观苦空无常无我。

苦为入道之本,一切凡夫初期的「修道动力」,其实都是由「知苦→惧苦→求离苦」的因而来的,世尊说四圣谛以「苦谛」为始,原因在此。仁等既发心向道,则不可不知此、修此!

欲修道而不知苦为何物,则修行将如「隔靴搔痒」,难发真实恳切之意志,从而亦使修行成为「虚应事故」了无法喜,久久则失去信心与动力,诚为憾事。仁等于此不可掉以轻心。一生信佛、学佛煞有介事,而到头来却仍烦烦恼恼一事无成者,率皆由此,可不慎乎?

欲知苦当于一切生活中,学观苦因缘。应观:一切与贪求、自私、我爱、求不得、对立、执着不舍之念相应的事,皆有其无法抗拒之「无常性」与「逼恼性」,当于此时细细体察内心之觉受,要数数觉观以真实地令「苦」之觉知现前。于行、住、坐、卧,日常应对、时事观察中,皆提起正念如是内修、密行,斯可名为精进善修之人,否则即是懈怠,不过挂名「道人」罢了,岂有真心修道?望仁等慎思一己大事,勿可自欺。

若修观苦而仍不得力,此是业重之相,当急修忏悔法门(拜《法华三昧忏法》、诵大乘经典、念佛、拜佛、持咒,于三宝门中修苦行、培福,供养、恭敬三宝…等等,皆可随力修之)。并日日于佛前迥向、发愿,同时仍日日努力学戒、持戒,少欲知足,多生反省、惭愧,不计成果继续观苦,日久必有所突破。

如何观空?印顺导师开示,不外三门,其一,从前后延续去观察时,得到了‘诸行无常’的定律。一切法,不论是物质或精神,无情的器世间或有情的身心,都在不息的流变中。虽然,似乎世间有暂住或安定的姿态,而从深智慧去观察时,发觉到不只是逐年逐月的变异,就是(假定的)最短的时间——一刹那,也还是在变异中。固有的过去了,新有的又现起,这是生灭现象。这一刹那的生灭,显示了一切都有‘诸行’(动的),都是无常。佛菩萨的甚深般若,从息息流变中,体悟到这是幻现的诸行,不是真实有的。非实有的一切,尽管万化纷纭,生灭宛然,而推求本性,无非是空寂。反过来说,因为一切法的本性空寂,所以表现于时间观中,不是常恒不变,而现为刹那生灭的无常相。无常,是‘无有常性’的意义,也就是空寂性的另一说明。其二,从彼此依存去观察一切法时,得到了‘诸法无我’的定律。例如有情个体,佛说是蕴界处和合,不外乎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现象。所谓自我,是有情迷妄的错觉,并不存在,而只是身心依存所现起的一合相——有机的统一。无我,才能通达生命如幻的真相。依此定义而扩大观察时,小到一微尘,或微尘与微尘之间,大到器世界(星球),世界与世界,以及全宇宙,都只是种种因缘的和合现象,而没有‘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的独立自体。无我,显示了一切法空义。无我,有人无我与法无我;空,有人空与法空;空与无我,意义可说相同。从彼此依存去深观空义,如上面所说。如从法性空寂来观一切法,那就由于一切法是空寂的,所以展现为自他依存的关系,而没有独存的实体。这样,无我又是空义的另一说明。其三,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得到‘涅盘寂静’的定律。虽然从事相看来,无限差别,无限矛盾,无限动乱;而实只是缘起的幻相——似有似无,似一似异,似生似灭,一切终归于平等、寂静。这是一一法的本性如此,所以也一定归极于此。真能通达真相,去除迷妄,就能实现这平等寂静。矛盾,牵制,动乱,化而为平等,自在、安静,就是涅盘。大乘法,每每着重此义,直接的深观性空,所以说:‘无自性故空,空故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故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从竖观前后,横观彼此,直观自体,而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三法印’。但这决非三条不同的真理,而只是唯一绝待的真理,被称为‘一实相印’——法性空寂的不同说明。三印就是一印,一印就是三印。所以,如依此而修观,那末,观诸法无我,是‘空解脱门’:观涅盘寂静,是‘无相解脱门’:观诸行无常,是‘无愿(作)解脱门’。三法印是法性空寂的不同表现,三解脱门也是‘同缘实相’,同归于法空寂灭。总之,佛法从事相而深观一一法时,真是‘千水竞注’,同归于空性寂灭的大海。所以说:“高人须弥,咸同金色”。

光明灯通知:

    农历八月廿二是燃灯古佛圣诞日,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曾在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释迦牟尼授记作佛,顶礼恭祝圣佛诞!

大千长夜,幽冥昏暗;

三界火宅,热恼忧怖;

生死轮回,苦空无常;

信愿行之功德回向法界众生:

愿生一双智慧眼

开启自性般若智

积累往生净资粮

福慧光寿尽无量

阖家安康、事业顺利、

出入平安、善愿遂成、

冥眷超升、现生获福、

三宝光中,六时吉祥!

    燃灯古佛 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因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名燃灯佛。又名锭光佛、定光佛、锭光如来、定光如来、普光如来。

      燃灯佛是纵三世佛之一的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燃灯古佛在过去时为释迦牟尼佛授记,预言他未来将成佛,

 

    《金刚经》云:“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

    《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四教集解》卷中曰:“亦名然灯,亦名锭光。有足名锭,无足名灯。锭字或作定字,非也。”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能作光佛),出家学道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将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能作光佛授记之因缘。

二介绍燃灯古佛

      燃灯佛为过去佛中之最著名者,在诸经论中,颇多以此如来为中心而说其前后出现的诸佛之事例者。

      鎏金藏传燃灯佛《无量寿经》谓过去久远劫,锭光如来出世,教化众生。其后依次有五十三尊佛出世。至第五十四尊,号世自在如来时,于其教下有一比丘号曰法藏,修因行后成无上正等正觉者即为阿弥陀佛。《大悲经》卷三〈殖善根品〉谓此如来以后,有莲华上佛乃至过去七佛等,总有十四佛出世。《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更说释尊于第三阿僧祇劫曾遇七万七千佛,其中之首位,即为燃灯佛。

    由于燃灯佛曾是释迦佛因地时的老师,所以燃灯佛为“过去佛”。许多供奉“竖三世”佛的庙宇,往往在正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燃灯佛(左侧)、释迦牟尼佛(正中)、弥勒佛(右侧),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三介绍燃灯古佛

      燃灯佛是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佛陀。燃灯佛授记,对于释尊的历劫修行,是一关键性大事。因为确认燃灯佛授记时,‘释迦菩萨得无生法忍’。《心地观经》曰:“昔为摩纳仙人(儒童)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 。《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亦以授记之事,为须菩提开演甚深般若之义。《称扬诸佛功德经》里谓释迦牟尼佛过去曾于锭光佛(燃灯佛)处,得闻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名号,以此佛名号功德得超十万亿劫生死之罪。

      传说当初,释迦牟尼还是善慧童子时,见一位王族女子拿着许多青莲花,他就花了五百钱买来五枝,奉献给燃灯佛。又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行走,正巧遇到燃灯佛也在路上走着。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还用自己的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着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4介绍供灯功德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慧灯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数很高的眼镜,一层一层的,这说明以前没有供过灯。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不会生在具邪见者的家里。有些人生长在具有邪见的家庭中,父亲的邪见如山王,母亲的邪见也极其严重,就算子女信佛,以微薄的力量很难转变他们。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十、速证涅槃。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从生命开始到死亡,一般人的智慧是无法摆脱生老病 死。生出来到死亡这段时间,有谁能够摆脱生老病死啊? 我们伟大的释迦牟尼佛,他当时就看到了人间的生老病死, 他一定要找出一条路让大家来解脱,他成功了。所以,真 正学佛学得好的人,实际上就是摆脱了生老病死。过去我 们讲,如果一个人没有烦恼,没有孽障,天天念经、打坐, 开开心心,就是在山上的尼姑、和尚也好,实际上他们就 能摆脱生老病死。

因为生老病死对他们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他们知道人的灵魂是不会死的。他们相信这一点,他 们就不会死。他不会惧怕死,因为他天天念经、耕地,顺 其自然地生活;他不会老,因为他心里永远年轻;他不会 生病,因为他没有贪、瞋、痴。他不像我们在人间,天天 恨这个,难过这个,伤心这个,嫉妒那个,身体的病就是 由心里出来的,这些心病就是这么出来的。所以他们就能 摆脱生老病死。

名利像一把锁一样,让你永远地苦恼。看到别人很有 钱,你是什么感觉?你心里肯定不平衡的,你心里肯定难 过的。而且你看到那些有钱的人,你还要对他好,有必要 吗?他会给你吗?你白把自己的脸往下丢了。不但丢了你 的脸,还丢了你爸爸妈妈的脸。所以不要看见有钱的人毕 恭毕敬地拍马屁,跑过去恨不得热脸去贴贴冷脸呢。你今 天就是乔布斯来了又能怎么样呢?跟你有什么关系啊?你 还是过着你的生活,你还是有你的命,他什么都有,就是 命没有了。你为什么要去对有钱人点头哈腰啊?你看见人 家有钱了,你羡慕,你难过了,你就叫心态不好。

你看见 人家有名了,你想巴结了,这也叫心态不好。这些都是造 成你生病的根源,这就是你修不好的根源。因为你不知道 等到哪一天,说不定有钱人他们会被抓进去,等到哪一天 他们的钱会突然之间没了,因为他们是冒险家。乔布斯冒 的险比我们大,但五十几岁人走了,我们还好好活着呢。 所以要懂啊,要悟出啊,要把名利的锁砸掉,不要再苦恼 了。一定要悟出永恒的无上智慧,真理与生命的真实性。

什么叫无上的智慧啊?无上的智慧,就是想问题已经 想得最高了,并且想通了。犹如这件事情发生了,我又能 怎么样呢?本来人总要死的,要死我也要死得有价值一点, 好好地死。这叫无上的智慧。无上的智慧就是什么都想通、 想明白了。又怎么样啊?你能把我怎么样啊?“师父,我 想通了,明白了,我吃这个苦,就是我前世造孽,我应该 的,我受了。”咱不跟你比这辈子,咱跟你比来世。我跟 你比,我走的时候没病没灾,我不痛,你痛;你生癌症浑 身痛,我不痛的,因为我修心念经了。要比这种智慧啊! 

很多人得了癌症,不一定发展这么快,你知道吗?但是他 痛啊,经不起痛的话,就不停地打麻醉药杜冷丁,而且很 贵的。他有钱啊。打、打、打,这种癌细胞会扩散的。本 来不应该这么早走的,他经不起痛啊,很快就走掉了。他 不是自己在结束自己的生命吗?就像很多人麻醉自己一样, 吸毒不就是这样吗?难过啊,鼻涕、眼泪都出来了,再去 抽,抽着抽着,三十几岁不就走人了?难道他不知道珍惜 生命吗?这就叫没智慧,这种人怎么可以跟菩萨的无上智 慧相比呢?

真理与生命的真实,是什么意思呢?真理就是人应该 明白宇宙空间的道理。人来到这个人间,就是来受报。师 父给你们讲,这就叫六道中的人间真理。你今天承认自己 所拥有的一切,及承认自己我今天所受的一切——我今天 拥有的,那是我前世做善事;我今天失去的,那是我前世 没做好事;我今天所有所受的一切,那就是我前世没有种 善因,所以今世不能得善果。受了就受了,有什么可怕的? 很多女人就是这样嘛,苦到后来就说了,“我前世做孽 了”。一句话一讲,心里疙瘩就没了。如果她整天想不通 的话,“为什么,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不 起,她就离棺材近一点了。她想不通啊。

有什么为什么啊? 这个世界有什么为什么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你 们经常以为师父冤枉你们,师父就是冤枉你们了,你们前 世就是我的徒弟,你们就是修得不好才做我的徒弟的。没 有为什么,只有好好修。我告诉你,真理已经告诉你们了, 生命的真实性就在于此:人间过路客。

记住:生命的真实性就是过路客。就这么短短的几十 年,从天上往人间来算,就是短短的几十天啊。想想你们 已经过了这么多时间了,想想你们不就是几十天过了,几 十年过了吗?有的人呢,接近尾声了,太阳已经下山了, 夕阳西下了,坐在师父面前就是不肯离开尘世啊。嘴巴里 说:“师父啊,我好好修啊,再给我一点时间吧。”活一 天要珍惜每一天,要修啊!时间很快啊!看看你们年轻人, 今天坐在下面的几个稍微年轻的人也在三十左右了。三十 啊,翻一倍就是六十多——一半没了。那么五十多岁的, 你们想想看,你们已经赚了。你们今天有多少五十多岁的? 七八十岁的就不要讲了,已经赚够了,随时随地走都觉得 很开心。

你们想想看,人家小悦悦,两岁啊,不就没了吗? 有什么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就是命。想想看,你现在几 岁了?你82岁的话,人家两岁走人,你80岁都赚回来了。 如果你是小悦悦的话,80岁就赚回来了,不得了啦。还要 贪、瞋、痴?还要我想不通啊?你没有脑子啊?!所以要 明白,只有解脱一切痛苦、一切烦恼,你才能找到真理和 生命。

你今天活着还在痛苦,就没有找到你真实的生命。你 今天还在承受着心里的烦恼、肉体的痛苦,实际上你就是 没有摆脱你人间虚拟的生命,你还在苦难当中,在苦海当 中游啊。如果你什么事情都想得通了,你就不会在苦海里 游了。你今天还在为孩子愁、为老公愁,今天这个不开心、 那个不开心,你知道你还在苦海里啊,你没有找到你真实 的生命,你过得多艰难啊。你这种痛苦,谁能够替代你呢? 气出病来无人替。你爱气,你就气好了;再气下去,掉头 发;再气下去,身上长东西。你如果能够气出好的事情来, 能够把它解决掉,能够转运,我也服了你

但你一个人生 闷气,生到后来变成神经病,你知道吗?如果你有本事, 你自己不要气;你越不气,对方会生气。反之,你替他气, 你天天哭好了。这就叫没智慧。所以,一定要摆脱烦恼。 要知道,世间的苦、空无常。空啊,苦啊,一切都苦啊, 从头苦到底。你们讲给我听,有哪一位老伯伯、老妈妈到 了晚年说“我一辈子开心”啊?他要说出开心,绝对是假 话。因为他正好在说开心的时候,关节又痛了,肩膀又痛 了,肚子又痛了……他什么地方都痛,他能开心吗?

人到人间来就是吃苦的,从头苦到底。从小尿床,没 人换,难过;一直活到死的时候,要人家翻身来帮你擦背, 尿到床上要护士来帮你换,不是从头苦到底啊?一个头一 个尾,还不苦啊?有什么幸福啊?所有的开开心心的事情, 现在想起来如梦幻泡影只能一笑,就这么没了。这叫“苦 空”啊,又是空的,又是苦的,就是无常的,什么事在人 间都是无常的。结婚的时候开心吧?很多人来吃你的喜酒, 开心得不得了。吵的时候、打的时候,又苦了;最后离掉, 又是苦了。这不叫苦空吗?这不叫无常吗?哪个人开始谈 恋爱的时候就知道以后会打的?孩子从小抱大的,你知道 孩子大了对你会不会好啊?孝顺不孝顺啊?

师父告诉你们要无我,把自己忘记,要见证佛理。什 么叫“见证佛理”?要证实佛菩萨就是道理。学佛没有什 么话好讲,就是让你改变自己,这就是道理。你学佛了, 你就是得到真理了;你不学佛,你今天就没有这个道理可 讲。要实践佛性。什么叫“实践佛性”?我就是要去实践 佛菩萨的本性。佛菩萨今天告诉你们做什么,你就去做什 么;佛菩萨叫你们念经,你就念经;菩萨叫你们救众生, 你就救众生——你救人家就是救你自己;佛菩萨叫你们与 人为善,你就与人为善;叫你大慈大悲,你就大慈大悲; 叫你不要贪、瞋、痴,你就不贪、瞋、痴。这就叫学佛的 道理,要去实践,要去清除和净化自己内心的一切贪、瞋、 痴。

什么叫净化?就是要干净,要化掉。谁都有贪、瞋、 痴。末法时期,五浊恶世,这个世界已经很恶了,浊气重 重,都是为名为利,真正的草菅人命,两岁的小孩子没有 人去救。当时要是有人去救,这个孩子说不定就活下来了。 现代人被私欲障眼,良心找不到,还不如一个捡垃圾的老 妈妈呢。老妈妈捡垃圾的一万两千块钱拿出来,最后去给 小孩子付医药费。如果是你们的孩子,两岁就这样,你们 还不疯掉了?所以人要懂得道理,要有良心。仅有钱、有 名、有利,那是没有用的。

恭录  生命的真实性  就是人间过路客

“苦空无常无我”怎么理解?

也是佛菩萨的善巧方便,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让你觉得好,然后你才会去学再说,这些福报只是花报,真正的果报是成佛,正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只因我辈众生根性愚钝,无法明白苦空无常无我的妙法,佛才不得已而讲此路,若遇上根利智的人,佛则讲楞严,金刚之类的法

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八

观马王藏品第七

佛告阿难。未来众生云何当观如来阴马藏相。阴马藏相者。我在家时。耶输陀罗及五百侍女咸作是念。太子生世多诸奇特。唯有一事于我有疑。婇女众中有一女子名修曼那。即白妃言。太子者神人也。毗陀经说。若有神人质性清净。以梵行故身根平满。太子今者似梵行人。纳妃多载其诸婇女奉事历年。不见身根况有世事。复有一女名曰净意。白言大家我事太子经十八年。未见太子有便利患。况有诸欲。尔时诸女各各异说。皆谓太子是不能男。太子昼寝。皆闻诸女欲见太子阴马藏相。是时太子。誓愿力故应诸女人。安徐转身内衣被发。见金色身光明晃耀双膝暂开。咸睹圣体平如满月。有金色光犹如日轮。诸女欢喜。如此神人实可敬爱。但于我等世情望绝。作是语已悲泣雨泪。尔时太子。于其根处出白莲华。其色红白上一下二三华相连。诸女见已复相谓言。如此神人有莲华相。此人云何心有染着。作是语已噎不能言。是时华中。忽有身根如童子形。诸女见已更相谓言。太子今者现奇特事。忽有身根如是渐渐如丈夫形。诸女见此满已。情愿不胜悦喜。现此相时罗睺罗母。见彼身根花花相次如天劫贝。一一花上乃有无数大身菩萨。手执白花围绕身根。现已还没如前日轮。此名菩萨阴马藏相。如来今者成菩提道。是大丈夫具男子身。复当为汝显现男相。

梵摩渝经开示

志陈其心所疑。佛具知梵志心疑两相。即以神足现阴马藏也。 佛告阿难。我昔初成道时。伽耶城边住熙连河侧。有五尼揵。第一尼揵名萨阇多五百徒众。余四各有二百五十弟子。时诸尼揵自称得道。来至我所。以其身根绕身七匝。来至我所敷草而坐。即作是语。瞿昙。我无欲故梵行相成。我之身根乃能如此如自在天。我今神通过逾沙门百千万倍。沙门作一我当作二。即于地中化作一树。以其身根绞绕着树满七匝已。令树云雾如龙王气。高声大唤举手唱言。瞿昙。我梵行相事验如此。汝称男子言大丈夫。以何为证。尔时世尊化作宝枷。宝枷两头有十四珠。一一明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化成化佛。作十八变住立空中。世尊现化。倒住空中脚在枷上。时佛二足出千莲华。一一莲华万亿光明。一一光中有百亿宝台。一一台中无数化佛。一一化佛各摄一脚。犹如卷琉璃令脚不现。一切化佛及释迦文。悉悬一脚倒住空中。唯诸尼揵见佛倒住。无量天龙八部鬼神。见佛世尊安坐讲堂敷演大法。所谓无相无我等法。时空有声告诸尼揵。佛已作一汝可作二。时诸尼揵即自腾掷。手搏树枝抱树而立。尽尼揵术不能倒立。树神现身手搏其耳。骂言狂人汝如小虫。敢与兽王师子共战。汝向大唤。佛若作一我当作二。佛今已住大神通力汝何不为。树神骂已。地神坚牢即从地出住立空中。以大铁锁锁尼揵脚倒悬空中。有五夜叉以杖挝之。尼揵痛急目掣坠地。未至地顷有一尼揵称南无佛。

世尊以手接取尼揵令身不痛。时诸尼揵既至地已。妒心不歇语地神言。汝无慈心偏为瞿昙。汝宿罪故受夜叉身在此地下。今日复更无慈普爱。但为瞿昙困苦我等。

时恒河神飞住空中。手执大石告言。尼揵。如汝痴人。服食牛粪石灰涂头。令发褫落裸形无耻。犹如驴马亦如贫龙不能润益。如来佛日普照一切。汝今云何持黑闇身与日争光。

尔时水神唱是语已。劝请世尊伏诸尼揵。

尔时世尊告诸尼揵。汝等不知如来身分。若欲见者随意观之。如来积劫修行梵行。在家之时无邪欲想。心不染累故得斯报。犹如宝马隐显无常。今当为汝少现身分。尔时世尊从空而下。即于地上化作四水如四大海。四海之中有须弥山。佛在山下正身仰卧放金色光。其光晃耀映诸天目。徐出马藏绕山七匝如金莲华。华华相次上至梵世。从佛身出一亿那由他杂宝莲华。犹如华幢覆蔽马藏。此莲华幢有十亿层。层有百千无量化佛。一一化佛百亿菩萨。无数比丘以为侍者。化佛放光照十方界。尼揵见已大惊心伏。佛梵行相乃至如此不可思议。形不丑恶犹如莲华。我今顶礼佛功德海。佛智无边不可穷尽。受我忏悔摄取我等。

作此语已五百尼揵。合掌叉手长跪在地。求佛出家。

佛言。善来比丘。佛敕迦叶为办衣服。迦叶尔时至仙人所告大仙人。今日世尊伏诸尼揵。唯愿仙士施少衣裳。时诸仙人取好树皮多罗树叶裁缝为衣。时诸仙人师名曰光目。合掌叉手告诸弟子。佛德无量弘誓周普。乃摄受此着邪见人。我宜办衣给裸形者。亦敬佛宝可脱诸苦。

说是语已从迦叶后至世尊所。五百仙人见莲华台从佛身出如众莲华。围绕须弥上至梵世。时诸仙人见此事已。欢喜合掌敬礼世尊。谛观世尊目不暂舍。见佛眉间白毫相光右旋宛转。及见佛身一切众相。作是思惟。此相好者。必从前世无缚无著无我无作无心无识无人无物无施无受清净檀波罗蜜生。亦随一切平等无相大智空慧般若波罗蜜生。思是义已应时即逮无生法忍。五百尼揵着僧伽梨。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一一尼揵誓愿当度。五百尼揵。现此相时。无量诸天龙夜叉众。见佛梵行清净果报。身心欢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阿难。佛灭度后天众龙众夜叉众。沙门众婆罗门众。问佛世尊过去世时清净无欲修诸梵行得何果报。

汝当答言。佛有马王藏相。与身平等七合盈满。如金刚器中外俱净。为度众生出现是相。化佛光明妙莲华云其数无量。如此身者。从无数世无染安隐善持戒慧尸波罗蜜生。

佛敕阿难。佛灭度后佛诸弟子。欲观如来阴马藏相。当作是观。如是观者是名正观。若异观者名为邪观。佛灭度后佛诸弟子。若有系心正念思惟佛梵行相化佛光明者。常于梦中见十方佛。此人生生恒修梵行。除却二十万劫生死之罪。

说是相时。夜叉众中八千夜叉身心欢喜。赞叹如来无量德行。应时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一则

波斯匿王长跪合掌。劝请如来令化*女。佛坐华座为诸大众。略说苦空无常诸波罗蜜。诸女不受。时女众中。有一*女名曰可爱。告诸女言。沙门瞿昙。本性无欲人言不男。故于众中演说苦空毁欲不净。若有身分皆具足者于大众中应去惭愧如尼揵子。出身示我审有此相。我等归伏为其弟子。若无此相虚说不净。此无根人性自无欲。云何不说欲为不净。

说是语已。如来尔时化作一象。如转轮圣王象宝。时象脚间出一白华。犹如象支渐渐跓地。诸女见已欢喜大笑。各相谓言。沙门善幻乃化作此。佛复化作一马王像。出马王藏。如琉璃筒下垂至膝。诸女见已弥言是幻。末利夫人见此化相。白诸比丘尼及优婆夷。我等诸女宜各退还。*女所说不可听闻。世尊大慈。今欲化之必作异变。我等宜避礼佛而退。

佛敕阿难。汝告波斯匿王及诸比丘。各自游戏。波斯匿王白诸大德。如来大慈欲化*女。我等今者宜各远去。

作是语已却行而退。唯此千二百五十比丘侍立佛后。

佛告憍陈如。将汝徒众经行林中。五百比丘大智舍利弗为众上首。犹故合掌侍佛左右。

佛告舍利弗。汝亦随意与诸论师论讲所宜。五百比丘随舍利弗后至华林中。为波斯匿王更说四谛。唯阿难在。

佛告阿难。汝留坐具汝亦宜去。

作是语已。是时世尊独往女所。是时诸女见佛独在。高声大笑白言。沙门汝今为有身分不耶。

佛言。我具男身是大丈夫。诸女闻已掩口而笑。尔时世尊。敷尼师檀。金刚地神化作金床。七宝为脚在坐具下。佛坐其上。楪僧伽梨披僧祇支。示胸卍字令女见之。诸女见字。如百千男子年皆盛壮。颜貌奇特甚适女意。佛复披泥洹僧。见佛身体泯然平满。有金色光犹如千日。

诸女见已。皆言瞿昙是无根人。

佛闻此语。如马王法渐渐出现。初出之时犹如八岁童子身根。渐渐长大如少年形。诸女见已皆悉欢喜。时阴马藏渐渐长大如莲花幢。一一层间有百亿莲华。一一莲华有百亿宝色。一一色中有百亿化佛一一化佛百亿菩萨无量大众以为侍者。时诸化佛异口同音。毁诸女人恶欲过患。而说偈言。

若有诸男子 年皆十五六 盛壮多力势 数满恒河沙

持以供给女 不满须臾意

时诸女人闻此语已。心怀惭愧懊憹躄地。举手拍头而作是言。呜呼恶欲。乃令诸佛说如此事。我等怀恶心着秽欲不知为患。乃令诸佛闻如此弊。犹如盛火焚烧我等。

说是语时。见虚空中一切化佛。广为诸女说不净观。所谓九想十想三十想数息安般。诸女闻说不净观。法乐禅定乐不乐爱欲。

尔时世尊。还摄身光端坐金床。大众云集还到佛所。波斯匿王白言。世尊。如来出世多所利益。乃于此处现大光明。况余身分无量功德。一切诸天在虚空中。亦赞如来百千梵行。如来梵行乃得如此。胜阴马藏没无处所。显出金华化佛无数。是持戒报功德巍巍。

时诸女人闻此说已。四千女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千女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二千女人于未来世过十二劫。次第当得辟支佛道。长者如闾达。见佛现化恶魔女人赞言。善哉善哉。如来昔者破波旬军。今化诸女与本无异。此相现时无量诸天发菩提心。波斯匿王所将士众有五百人。求佛出家须发自落。身所著衣变成袈裟。应时即得阿罗汉道。是时大众见马王藏。心欢喜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礼佛而退。

二则

佛告阿难。我昔夏安居时。波罗奈国有一*楼。楼上有女名曰妙意。昔日于佛有重因缘。我与难陀及将汝。往此*女舍日日乞食。此女于我不曾恭敬。于难陀所偏生爱着。已经七日女心念言。沙门瞿昙若能遣弟难陀阿难。从我愿言我当种种供养沙门。

佛告阿难难陀。汝从今日莫往彼村。世尊自独执钵而行。至女楼所一日至三日。放金色光化诸天人。此女不悟。后日世尊。复将阿难难陀。在楼下行。*女爱敬二比丘故。遥以众华散佛及二比丘。阿难告言。汝可礼佛。女爱阿难应时作礼。

尔时世尊化三童子。年皆十五面貌端正。胜诸世间一切人类。此女见已身心欢喜。为化年少五体投地。敬礼年少白言。丈夫我今此舍如功德天。福力自在众宝庄严我。今以身及与奴婢。奉上丈夫可备洒扫。若能顾纳随我所愿。一切供给无所爱惜。

作是语已化人坐床。未及食顷。女前亲近白言。丈夫愿遂我意。化人不违。随己所欲即附近已。一日一夜心不疲厌。至二日时爱心渐息。至三日时白言。丈夫可起饮食。化人即起缠绵不已。女生厌悔白言。丈夫异人乃尔。化人告言。我先世法凡与女通。经十二日尔乃休息。女闻此语如人食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身体苦痛如被杵捣。至四日时如被车轹。至五日时如铁丸入体。至六日时。支节悉痛如箭入心。

女作念言。我闻人说迦毗罗城净饭王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愍诸盲冥救济苦人。恒在此城常行福庆。放金色光济一切人。今日何故不来救我。作是念已懊恼自责。我从今日乃至寿终终不贪色。宁与虎狼师子恶兽同处一穴。不贪色欲受此苦恼。

作是语已复起饭食。行坐共俱无奈之何。化人亦嗔。咄弊恶女废我事业。我今共汝合体一处不如早死。父母宗亲若来觅我于何自藏。我宁经死不堪受耻。

女言。弊物我不用。尔欲死随意。

是时化人取刀刺颈血流滂沱。涂污女身萎沱在地。女不能胜亦不得免。死经二日青瘀臭黑。三日膖胀四日烂溃。大小便利及诸恶虫。迸血诸脓涂漫女身。女极恶厌而不得离。至五日时皮肉渐烂。至六日时肉落都尽。至七日时唯有臭骨。如胶如漆粘着女身。女发誓愿。若诸天神及与仙人。净饭王子能免我苦。我持此舍一切珍宝以用给施。

作是念时。佛将阿难难陀。帝释在前擎宝香炉烧无价香。梵王在后擎大宝盖。无量诸天鼓天妓乐。佛放常光明耀天地。一切大众皆见。如来诣此女楼。时女见佛心怀惭愧藏骨无处。取诸白[叠毛]无量众香。缠裹臭骨臭势如故不可覆藏。女见世尊为佛作礼。以惭愧故身映骨上。臭骨忽然在女背上。女极惭愧流泪而言。如来功德慈悲无量。若能令我离此苦者。愿为弟子心终不退。佛神力故臭骨不现。

女大欢喜为佛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所珍一切施佛。佛为咒愿梵音流畅。女闻咒愿心大欢喜。应时即得须陀洹道。五百侍女闻佛音声。皆发无上菩提道心。无量梵众见佛神变得无生忍。常释所将诸天子等。有发菩提心者。有得阿那含者。

前者佛说的苦空无常无我?就是众生的佛性啊。他无形无相,无边无际?佛针对某些众生贪欲大,贪恋身体的,对这些人说“苦、空、无常,你把涅槃理解错了。涅槃以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更不是连“我‘也没有了。如果连”我“也没有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能生一切,而又不被一切所转动。佛知之,而又能起妙用现三十二相之妙色身,众生不知,佛又在《大般涅槃经》中开示,是告诉他们,所以是常,是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才是究竟了义。佛性就是真我,那么佛又是什么,又不垢不净,是对小根性人说的不了义法,后者说的常乐我净,涅槃的境界是“常、乐、我、净”,凡有相皆是无常的,四大假和之身不是真我而是无我的。在众生彻底理解了这些以后,佛陀再本经中专门为众生开示“我”的真谛,不同于生灭意识心之无常。什么有常乐我净,在六道中轮转。所以师兄说怕涅槃了就无我了,那是对于涅槃的理解不够深刻。请师兄去读《大般涅槃经》、无我”,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是有真我,是清净。佛性常存,众生都是苦的,诸色皆是空的,所以只能被动地受业力系缚,现丑陋污浊之色身,真我就是佛性。佛性剧组一切,圆满具足,能生万法,所以佛性就是“我”师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途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途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疆良耶舍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95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