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爱情”三部曲,都是什么?

巴金“爱情”三部曲,都是什么?,第1张

主要指的是《雾》、《雨》、《电》三篇中篇。

作品简介

《雾》、《雨》、《电》是三篇有连续关系又各自独立的中篇小说组成。《雾》初载1931年《东方杂志》第28卷第19至23号。同年11月上海新中国书局初版。收《付排题记》1篇,列为“新中国文艺丛书”。《雨》1933年1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收《自序》1篇,列为““良友文学丛书第3种”。《电》1935年3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收《序》1篇,附录《雷》,列为“良友文学丛书第17种”。1936年4月,《雾》、《雨》、《雷》、《电》合刊,以《爱情三部曲》命名,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收《总序》1篇,附录刘西谓《〈雾〉〈雨〉与〈电〉——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巴金《〈爱情三部曲〉自白》。

《雾》的主人公周如水是一个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童话作家。从日本留学归来,在海滨避暑,邂逅并热烈地爱上了温柔娇美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女大学生张若兰,渴望与她“共同创造”一种新的事业,却怯于向她表露真情。原因是家里有一个父母包办不被他爱的妻子和“一个他所不认识的儿子”。一年后,当他成了鳏夫,旧地重游,寻觅失去的爱情时,张若兰已是别人的妻子了。

《雨》是《雾》的续篇。《雾》中的主要人物周如水终因爱情的再次失败而自杀。另一重要人物陈真不幸被汽车轧死。《雨》的主人公吴仁民是一个热情,又略带粗暴、浮躁的青年。妻子瑶珠病死,使他莫名悲哀。好友陈真惨死,更激起他对旧社会的仇恨。他知道被压迫者联合起来,可以砸碎旧世界,却又脱离群众,陷入孤立。他瞧不起躲进书斋著书立说的革命家李剑虹,憎恶高唱“教育救国”的洋绅士张小川,自己却没有参加实际斗争的行动。在苦闷矛盾中,他又陷进三角恋爱漩涡。最后,吴仁民从爱情纠葛中清醒过来,决心摆脱烦恼,“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情”,“去追求那光明的将来”。

《电》是《三部曲》最后一部。写一群知识青年以工会、妇女协会、报馆、学校为阵地同反动统治者展开英勇斗争并且惨遭杀害的故事。在《电》里,吴仁民热情中增强了理智,把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转变为对革命理想的追求,获得了青年们的拥戴。而李佩珠则成长为革命活动的指导者。最后,活动地点被查封,一部分同志不幸牺牲。大部分人撤向农村,去开始新的斗争。

巴金说:“这三本小书是为我自己写的。”小说意图借助恋爱关系,描写青年人的性格、活动与死亡。《雾》写的是一种模糊的、优柔寡断的性格;《雨》写的是一种热情却又粗暴、浮躁的性格。《电》描写一种近乎健全的性格。《爱情三部曲》在大革命的背景上,形象地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反抗新老军阀,在现实斗争的漩涡中寻找光明出路的历程。既肯定他们追求光明、勇敢斗争、献身信仰的精神,也批判他们软弱、犹疑、浮躁、脱离实际和恋爱至上的弱点,对当时尚未觉醒或已经觉醒的青年都具有启迪和诱导的意义。《爱情三部曲》以波浪式的结构,起伏跌宕向前推进。热情洋溢,文笔酣畅。以“雾”、“雨”、“电”命名,象征3部小说意境氛围和人物性格,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马良春 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29页

1、《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

该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2、《爱情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一,主要包括《雾》《雨》《电》。

《雾》讲述了旧社会时期一个留学归来学子在旅馆的一段遭遇,反应了旧社会时期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相互抗争,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特性。

《雨》主要讲述了《雾》中主人公周如水的朋友吴仁民的经历,描写了旧社会时期各种不同人的思想动态。

《电》是《雨》故事情节发展的延续。

众所周知,巴金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有人民作家的称号。

事业也很成功的巴金,生活上没那么幸运,但妻子英年早逝。在痛苦中,他决定把妻子的骨灰放在床边,这样他和自己就可以像以前一样睡在同一张床上。

他妻子的离开对他影响很大。他甚至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比老婆活得长,为什么不能早点去另一个世界陪老婆。所以他一度特别抑郁,每天都活在思念妻子的痛苦中。可见巴金是个很有情很义的人。

巴金在他101岁之前一直单身,33年来一直思念妻子。

巴金的成名之作也是当时的小说,让巴金很快被全国粉丝知晓,名声越来越大。也是在这个时候,巴金第一次和妻子联系。当时萧珊是他自己的粉丝。那一年,她如花似玉。18岁的她是巴金的第一批粉丝,也错过了其他粉丝。她附上了一张纯洁可爱的自己的照片。就是这张照片让巴金突然觉得自己是春风。怎么会有这么帅的小姑娘?从此两人开始了亲密的通信,虽然没有见面,但萧珊还是用书信表达了他对巴金的不同感受。不过巴金三十出头没见过女生这样表白的。他觉得这段经历太特别了,心里荡漾着。

之后热情大胆的萧珊提出见面要求,巴金自然不再拒绝。他从未见过如此勇敢的女孩,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们在一家餐馆相遇。

因为平时书信里的相互理解,刚认识的两个人一拍即合,话题没完没了,尤其是小姑娘说起自己的日常生活,想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倒到巴金上去了解一下。

但是,巴金更多的是对这个单纯的小女孩的一种关心。她感觉自己像是隔壁的**姐,有保护自己的欲望。当他得知她想独自出去时,他非常担心。

见面后,他们更加确定自己喜欢对方,于是又重新认可了他们的关系。面对这么年轻漂亮勇敢的女孩表白,巴金不知所措了很久。

他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因为萧珊的家人给她安排了相亲,这让萧珊很抗拒,于是她跑到巴金问要不要等他,拒绝了结婚,但是巴金没有给她满意的答复。他说决定权在萧珊手里,显然不是萧珊想要的答案。萧珊哭着跑了,巴金追了出去,最后表示怀疑。原来他是担心自己比萧珊大13岁,以后别人会嫌弃他。萧珊终于知道了巴金的心事,她也表现出了决心。

直到1944年,他们终于结婚了,然后有了一对孩子,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但在1972年,他的妻子得了抑郁症。巴金不在的很多年,一切都是因为妻子的痛苦,巴金后悔了。之后,妻子病重,手术后仅5天就离开了他。

巴金哭得死去活来,于是有了开头。他把妻子的骨灰放在床边,以了解他的想法。

意思: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现代社会中邂逅有时也用于两个陌生人的偶遇,在影视、广告中尤其常见,但此种用法和传统释义的“邂逅”其实是有较大偏差的。

1、出处:

夏衍《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广州退出时在柳江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近义词:

(1)重逢:

意思:再次遇到(多指长时间不见的)。

出处:茅盾《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

(2)相逢:

意思:彼此遇见(多指事先没约定的)。

出处:唐代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意思是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扩展资料:

反义词:

1、分离:

意思:分开,别离。

出处:巴金《关于<春天里的秋天>》:在结婚前夕,她还冒着大雨偷偷跑到鼓浪屿去找我那个朋友,表示要跟随他流浪到天涯海角,永不分离。

2、离别:

意思: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

出处:巴金《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053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