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野山鸡竹鸡的养殖技术?

谁知道野山鸡竹鸡的养殖技术?,第1张

竹鸡养殖技术: 一、种鸡饲养与管理

(1)饲养条件:育成竹鸡如散放饲料养,要有禽舍和运动场,使其既能安静吃食和休息又能飞翔活动,获得自然阳光。舍内饲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

(2)饲料及饲养方法:饲料配制要合理,既要保证其正常发育又是不发胖。饮料配方为:玉米粉42%、小麦粉30%、豆粕17%、鱼粉5%、石粉4%、微量元素15%、石盐02%。添加剂03%另外,每100公斤饲料,加多种维生素20克,饲喂量每天30-35克,每目投料3次;

(3)管理:饮水要清新、充足,舍内空气新鲜。捉竹鸡应在晚上熄灯后进行,用手电筒照明,一只一只地抓,白天抓竹鸡会使全群飞窜,应激严重,甚至造成死亡。防疫程序为:1周龄用鸡新城设I系疫苗滴鼻,10周龄肌肉注射鸡城疫I系设苗,产蛋前再注射1次鸡城疫I系疫苗。

二、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竹鸡养到28周龄时,转入种竹鸡饲养期。按1:3的公母比例配组分笼饲养。调整饮料生光照后,竹鸡约31周龄开始产蛋。

1、 饲养条件:产蛋竹鸡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严,低于5℃或高于30℃,产蛋最适温度为16-24℃,光线能促时生殖腺机能活动,提高产蛋率。种鸡饲养室光室光照强度要达到3瓦/平方米,把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的高处,间距要适当,以便光线分布均匀。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忽长忽短、忽高忽低,束则影响产蛋率。产蛋期光照16小时/日,休产期光照8小时/日,可以根据饲料和光照强度与时间调整竹鸡开产与休产。种用竹鸡利用年限一般为2-3年。

2、 饲料:种竹鸡对蛋白质要求并不高,但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较高,且要求全面合理。其配方如下:玉米粉6125%、豆粕1859%、小麦粉1046%、 蛋氨酸023%、石粉738%、食盐05%、磷酸钙109%、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剂05%。如果饲喟鲜蛆还可提高产蛋量。

3、 孵化:家养竹鸡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器可以用电孵化,也可以用煤油灯孵化或热水袋孵化。种蛋一定要新鲜、匀称、过大、过大、畸形、不清洁蛋都要易除,保存期一般不超过7天。保存温度10-15℃,最高不超过20℃。保存湿度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趋势射,防止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将种蛋放在容器内,按14克立方米加入高锰酸钾上,使其产生气体,紧闭容器盖熏蒸2小时即可。

4、 温度:孵化室室温冬季保持在18-23℃,夏季在23-30℃,孵化室内温度37-38℃;相对湿度7天以内55%-60%,1-10天50%-55%。10-17天70%-75%。翻蛋十分重要,从入孵到15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否则孵化率大大隆低。16天到出壳可以不翻蛋。在孵化期间还需要注意晾蛋,晾至32-33℃便可,孵化的中期,每次晾蛋时间10-15分种,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分钟,23-24天不再晾蛋。孵化期限间照蛋2次,头照在第5-6天,二照在第16天,二照后把发育政党的蛋转入雏器内,继续孵化到出雏。出雏用的蛋盘要平放,防止挤压,否则会影响出雏。在出雏盘上要另盖网片,以免出壳的雏竹鸡掉落。出雏箱的温度要比孵化箱的温度低05-1℃落盘后要注意出雏器通风量。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竹鸡孵化期为17-18天。出雏后把绒毛已干的雏竹鸡捡出。放在盛雏箱内,盛雏箱底要热上软干草或软纸,以50-100只/箱为宜。对能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可进行人工助产,助产要待雏的尿囊血管干枯后进行。尽量少开出雏器,以免影响出雏。到20天不出雏的一律不要。

三、育雏

育雏的方法可采用塑料大棚育雏,衣雏温度第一周龄温度降低10℃,直到与自然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育雏温度1周龄内相对温度为60%-70%,1周龄以后为50%-60%。在育雏过程中保证育雏温度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透气,增加棚内新鲜空气,雏竹鸡密度1-10日龄,80只/平方米;10日龄至4周龄,50只/平方米;4周龄至13周龄,25只/平方米。光照强度:出壳20小时至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4瓦/平方米;商品竹鸡育雏时,光照20小时/日,2瓦/平方米。棚内育雏要防止猫、鼠等危害。

出雏后24不时要饮水,先用1:3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让其自由采饮,第二天始饮05%葡萄糖水连续5天,再用恩诺沙星(按照说明书配水)饮水5天。出壳24小时要开食,先喂些碎米拌煮熟的蛋黄、芝麻等,可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让其导食,投饲量第一周内日平均8克/只,以后逐步增加。从第二周龄后改为育成期全价饲料。

野山鸡养殖技术: 一、 野鸡舍建设 山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靠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卫生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每间鸡舍以20—30平方米为宜。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鸡舍宽4米,高2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宽4米以上,每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罩网,以防飞逃。栋与栋鸡舍间有条件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夏天天气炎热时,应搭棚或种植植物蔽荫。 二、饲养用具

(1)山鸡孵化可采用家鸡电力孵化器。

(2)育雏设备包括育雏网架、保温灯等。

(3)饲养用饲料桶,饮水器用塔式和方盘式两种,或者采用自动饮水装置。 三、饲养管理 根据山鸡的生长特点,其饲养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育雏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育雏期:从出壳至脱温,一般为42天左右。这个阶段系山鸡保温养育的前期,需要采取保温措施。

青年期:42日龄至100日龄的称青年山鸡。此时期生长速度最快,日增重可达10~15克。如作为肉用商品,此阶段饲养期满即可上市。 山鸡系杂食性禽类,以植物种子(如大麦、玉米、杂草籽等)、嫩草、蔬菜等为主。为使山鸡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要求,最好根据山鸡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提供均衡营养的配方饲料。

山鸡嗉囊较小,食量少。因此,饲喂食料要做到少量多次,成年山鸡每日每只需要标准配合料70~80克,并配以适量嫩青草或蔬菜。 四、山鸡饲粮配方 (一)常用饲料种类  1能量饲料  凡干物质中含蛋白质低于20%、纤维素低于18%的饲料都属于能量饲料。能量饲料中以动物与植物油脂所含能量最高,其次是谷物籽实与块茎饲料。谷物饲料是最主要的能量饲料,常用的饲料谷物有玉米、高粱、碎米、稻谷和大麦等,玉米是谷类饲料中能量较高的饲料之一,口味好、易消化,在配合饲粮时往往占很大的比重;大麦适口性差,粗纤维高,用量不宜过多;糠麸类属低能量饲料添加量也不宜过大。  2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包括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饲料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有各种饼粕类,如大豆饼、大豆粕、花生饼、菜籽饼、棉籽饼等,但菜籽饼和棉籽饼中含有有毒成分,因此必须限喂或经过去毒处理后再饲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一般是指鱼类、肉类和乳品加工的副产品及其他动物产品,常用的有鱼粉、肉骨粉、血粉、蚕蛹、蚯蚓、蝇蛹等,动物性蛋白饲料在使用时应注意其品质,防止腐败。  3矿物质饲料  矿物饲料是含营养素比较专一的饲料,主要是补充天然饲料中的矿物不足。例如碳酸钙、石灰石、蛋壳粉等都是含钙饲料,专为补充钙而添加;食盐用来补充钠和氯;磷酸氢钙、磷酸钙、骨粉主要是作为磷的来源;铁、铜、锌、锰、硒、碘、钴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通过用饲料级盐类来补充。  4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一类为非营养性添加剂,如抗菌剂、抗球虫与抗蠕虫剂、抗氧化剂与防霉剂、调味剂和着色剂等。��  (二)营养需要  尽管人们对山鸡生产很感受兴趣,但对山鸡营养需要的研究较少,国内山鸡的饲料大多用肉鸡饲料和种鸡料来代替,也有用自配饲料。山鸡的营养需要因不同生长阶段而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以下标准(见表1)。  表2-1 山鸡的营养需要  营养 0~4周 4~8周 9~17周 种雉

  代谢能(兆焦/千克) 1172 1130 1172 1172

  蛋白质(%) 28 24 18 15

  蛋氨酸+胱氨酸(%) 10 093 06 06

  赖氨酸(%) 15 140 08 068

  钙(%) 10 085 053 25

  有效磷 055 050 045 040 注:引自美国NRC(1994)雉鸡饲养标准  表2-2 我国雉鸡各阶段营养需要参考值  营 养 育雏期 中雏 大雏 产蛋 非产蛋

   (0~4周) (4~12周) (12周~出售) 种雉 种雉

  代谢能(兆焦/千克) 1213~1255 1255 1255 1213 1213-1255

  粗蛋白(%) 26-27 22 16 22 17

  蛋氨酸+胱氨酸(%) 105 09 072 065 065

  赖氨酸(%) 145 105 075 080 080

  蛋氨酸(%) 060 050 030 035 035

  钙(%) 13 10 10 10 10

  磷(%) 09 07 07 10 07 注:引自《珍禽养殖利用技术》。�  (三)常见饲粮配方  山鸡饲料配方见表2-3、表2-4,可根据当地现有的饲料条件配制出适应山鸡生长的配合饲料。��  表3山鸡的饲料配方(1)(单位:%)  饲料 0~4周 5~9周 10~16周 种山鸡 休产山鸡

  玉米 30 38 60 40 625

  全麦粉 10 10 - 10 -

  麦麸 26 46 85 35 15

  高粱 3 30 - - -

  豆饼 25 21 - 15 -

  豆粕 - - 18 - 15

  大豆粉 10 8 - 10 -

  鱼粉 12 10 8 12 5

  酵母 5 3 3 5 -

  骨粉 1 1 - 2 -

  贝壳粉 1 1 2 2 2

  食盐 04 04 05 05 05

  多维 20 20 20 20 20

  微量元素 100 100 100 200 200

  代谢能(兆焦/千克) 1221 1225 1216 1175 1195

  蛋白质(%) 28 252 208 247 179 注:多维、微量元素的单位均为克/100公斤。本资料引自中国农科院特产所。�  表2-4 山鸡的饲料配方(2)(单位:%) 饲料 雏山鸡 育成山鸡 种用山鸡

  玉米 416 654 575

  麸皮 22 88 98

  豆饼 375 13 129

  鱼粉 108 80 97

  酵母 55 30 20

  骨粉 12 11 05

  砺粉 10 03 72

  食盐 037 037 037

  多维素 002 002 002 注:引自北京市西郊特禽场资料。 (四)自配饲料注意事项  自配饲料时要考虑到配合日粮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有时在生产上较科学的日粮不一定是最经济的,所以生产中配合日粮时必须考虑其经济性,配合日粮时注意以下事项:  1参照山鸡的饲养标准来进行配制  结合本场的生产水平、健康状况、气候变化以及实际饲喂效果,灵活运用,不能照搬,对饲养标准作适当调整。  2饲粮应符合山鸡的消化生理特点  山鸡对粗纤维的利用率较低,在配合日粮时应考虑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不能过高。  3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  饲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在配合日粮时应尽量利用本地饲料资源,以降低饲料费用,选用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营养特性,因同一种饲料原料产地不同,营养价值上往往有差异,另外还要考虑到饲料价格。  4饲料要多样化  各类饲料含有的营养物质不同,配合饲料时如果饲料品种单一,很难保证营养的全面,所以尽可能多选择几种饲料配合,在营养上相互补偿,有利于提高日粮消化率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配制饲粮时要注意适口性  日粮中高粱、菜籽饼等含量过高时会影响山鸡的适口性,禁止使用霉变和被污染的饲料,对含有毒害物质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要脱毒和限量饲喂。  6配合饲粮应保持相对稳定  如需要改变饲料种类或饲粮配方,应逐步进行或在饲喂时有几天过渡的时间,以免因饲粮种类或配方的突然变化而影响特禽的消化机能及正常的生产。

具体是根据蛋白的含量来判定的。蛋白含量不同导致氨基酸的含量不同。

一、豆粉主要有两种生产方法:第一种是浸出的豆粕进行碾磨成豆粉。第二种是压榨的豆饼碾磨成豆粉。相比较第二种蛋白氨基酸按量较高。

二、不知道您比较的原因是什么意图。具体是养猪用还是养其他的,在蛋白一定的情况下,对于豆粕和豆粉主要还得看蛋白溶解度以及尿酶活性这两个指标。

三、希望下边东西对您有用,谢谢!

氨基酸/蛋白比

原料 蛋白质 赖氨酸 蛋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普通豆粕 44 (268)61 (059)14 (057)16 (171)39

去皮豆粕 48 64 14 14 40

菜籽粕 37 55 20 24 41

双低菜粕 38 54 21 26 43

棉籽粕 47 (169)36 (075)16(103)22 (165)35

玉米蛋白粉 60 18 25 18 36

葵花籽粕 34 35 21 16 36

鱼粉 60 75 25 09 40

花生粕 49 35 10 13 26

豌豆 24 70 09 14 35

美国氨基酸平衡设计:小

100– 赖Lysine = 100

66– 苏Threonine = 62 - 65

16– 色Tryptophan = 16 - 18

508-含硫Met + Cys = 56 – 62

20-50 kg生长猪色氨酸适宜需要量为17 g/kg

70-100 kg猪赖氨酸(Lys)最佳需要量为059%(159 g/d)

一头每日采食量为15 kg,体重为30 kg生长猪,所需

真可消化磷TDP为51 g/d

林映才等(2002)研究结果表明,日粮色氨酸含量在一定范围之内,无论是生长猪,还是肥育猪,随着日粮中色氨酸/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比率的升高,猪的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当日粮色氨酸满足最大生长速度需要后,进一步提高日粮色氨酸/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比率,单位色氨酸获得的体增重趋于降低。

林映才等(2002)研究生长肥育猪真可消化色氨酸需求参数时,生长猪总赖氨酸为075%(真可消化赖氨酸为0685%),得到真可消化色氨酸为0144%,育肥猪总赖氨酸为060%(真可赖氨酸为0541%),得到真可消化色氨酸为0114%。这低于之前张克英等(2001)的报道,她们发现20-35 kg生长猪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可消化赖氨酸为0896%,可消化色氨酸为017%。

张克英等(2001)研究不同基因型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蛋+胱、苏、色氨酸平衡模式时,发现大长猪的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比例为: 100:49:72:l9;雅南猪则相应的为100:78:76:21。

Han等(1993)报道,日增重在可消化色氨酸水平达到0137%时最高,而获得最佳饲料报酬所需的可消化色氨酸较之要少,为0122%。

在仔猪营养研究中,Sawadogo等(1997)报道在含014%色氨酸的日粮中,添加006%或012%的色氨酸时,仔猪体内蛋白质和色氨酸的存留率都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及蛋白质代谢水平的指标。伍喜林等(1994)、林映才等(1999)报道血清尿素氮含量与日粮色氨酸水平呈负相关。这间接反映了色氨酸具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自1987年以来,研究者对仔猪氨基酸模式中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的报道变异很大。总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Trp/Lys)变化与可消化色氨酸与赖氨酸(TTrp/TLys)基本类似,TTrp/TLys在16-23之间波动,5-10 kg阶段的平均为174,TTrp含量为022%,与NRC(1998)推荐该阶段真可消化色氨酸的含量一致,但比值偏低(174 vs 185);10-20 kg阶段的平均为202,TTrp含量为021%。在该阶段,无论是日粮真可消化色氨酸含量,还是TTrp/TLys的比值均高于NRC(1998)的推荐值。

生长育肥猪色氨酸需要量

Trp指总色氨酸,TTrp指真可消化色氨酸,Trp/Lys指总色氨酸与总赖氨酸的比值,TTrp/TLys指真可消化色氨酸与真可消化赖氨酸的比值。

Trp % TTrp % Trp/Lys TTrp/TLys

20-50 kg阶段平均值 017 015 019 019

50-80 kg阶段平均值 013 013 017 020

80-120 kg阶段 012 010 018 019

Kendall等(2007)对90-125 kg猪真回肠可消化色氨酸的需要量进行了三次试验(体重范围分别为885-1136 kg,912-1233 kg,988-1234 kg),得到真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08%,009%和009%,占日粮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比例分别为15%,17%和17%。随后Kendall将三次试验的数据汇总分析并将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

NRC (1998)指出,对于20-50 kg, 50-80 kg和80-120 kg生长肥育猪的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在其各自阶段的理想蛋白模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18%和19%,需要量分别为015%、012% 和010%。这与表2得到的平均值基本吻合,说明 NRC(1998)对于各阶段猪色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TTrp,%)= 02346×e-0009BW (R2 = 0821)

图1表1和表2中不同生长阶段猪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的总结

表3 采用图1回归公式计算的色氨酸需要量值

与NRC (1998)的比较 体重,kg 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 %

范围 平均 公式计算 NRC(1998) 相对增加量 %

3-5 40 023 024 -417

5-10 75 022 022 000

10-20 150 020 018 1111

20-50 350 017 015 1333

50-80 650 013 012 833

80-120 1000 010 010 000

苏有健等(2005)对8-22 kg断奶仔猪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日粮粗蛋白水平较NRC(1998)推荐水平降低25%的条件下,当总色氨酸水平为028%,与日粮总赖氨酸水平之比为2:3时,低蛋白日粮组试验猪的生长性能与高蛋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日粮蛋白水平降低48%,总色氨酸水平为020%时,试验猪的日增重及日采食量就可达到最佳(吴新连,2003)。

生长猪的日粮蛋白水平降低2%后,总色氨酸水平达到019%时,就可满足猪的正常生产水平(陈娥英,2005),但降低了4%后,总色氨酸水平仅需要018%(真可消化色氨酸为014%)就可以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梁福广,2005)。Kendall等(2007)的报道表明,当日粮粗蛋白水平与NRC(1998)相比降低45%,39%和32%时,88-123 kg肥育猪的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在008-009%之间。

由此可见,对于低蛋白日粮色氨酸的研究均基于NRC(1998)提供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因此,得到的结果也均接近于NRC(1998)的色氨酸推荐量。

生长猪的氨基酸营养需要

1、赖氨酸

2000 年以后的赖氨酸需要量普遍高于2000年以前的数据。6-14 kg 猪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141%(81 g/d),远远高于此前的数据和NRC(1998)的推荐值。同样,在10-25 kg 阶段,2000 年以后的需要量为132%(103 g/d),比2000年以前的104%(10 7 g/d)提高了027个百分点。Hill等(2005)认为,在不考虑基因型、环境和性别的情况下,7-23kg猪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要比NRC(1998)的推荐值高20%。

猪的生长性能同样在提高,2000年以后研究的研究资料中,猪的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比NRC(1998)的推荐值要高。

真可消化Lys需要量(%)= 00000662×BW2-00153780×BW +15687438

BW—体重

20-50:11116088;50-80:08734388;80-120: 06929438

采用公式计算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数值均高于NRC(1998)的推荐量,其中以10-20 kg、20-50 kg和80-120 kg三个阶段的相对增幅最大。

备注:玉米豆粕日粮,无真可消化或总赖氨酸报道值时,以88%消化率作转化;

2 含硫氨基酸

21 总含硫氨基酸(TSAA)

2000 年以前含硫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均低于2000 年以后的数据(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5-15 kg,061% VS 074%,32 g/d VS 45 g/d; 10-25 kg,056% VS 067%,55 g/d VS 59 g/d)。Yi等(2006)对其梯度试验采用线性回归法处理后发现,11-26kg猪最大生长的回肠真可消化SAA的需要量为0 73-077%,最佳料重比的回肠真可消化SAA的需要量为080-083%。

11-26kg猪最大生长的回肠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值为570-583%,最佳料重比的回肠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值为571-593%。从2000年以后的大多数研究来看,NRC(1988)推荐的小猪577%的回肠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比值是比较恰当的。

注:玉米豆粕日粮,无真可消化或总量报道值时,以90%消化率作转化

22 蛋氨酸与胱氨酸

生长猪蛋氨酸与胱氨酸的适宜比例在45/55-55/45 之间。如果不考虑试验因素的控制差异,可发现随着猪体重的增加,蛋氨酸的比值相应在增加,而胱氨酸相应减少。

当日粮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为048%,蛋氨酸占含硫氨基酸的比例从31%增加到58%时,日增重和氮沉积几乎呈线性增加,血浆尿素氮则呈线性下降趋势,并以58%比值的综合评价为最佳。20-30kg生长猪获得最大氮沉积的真可消化蛋氨酸占总含硫氨基酸的比值为5396%,最小血浆尿素氮的这一比值为5672%。这远远高于NRC(1998)的推荐值(4681%),

3 苏氨酸

Thr/Lys的比值达到070时都可以促进生长猪生产性能的提高(Wang和Fuller,1989; Baker,2000;Wang 等,2006)。日粮赖氨酸的含量决定苏氨酸的需要量。对于10-25 kg的仔猪,日粮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109% 时,真可消化苏氨酸达到075%(Thr/Lys 为069)时,猪的增重达到最佳,但获得最佳免疫功能的真可消化苏氨酸需要量为085%(Thr/Lys为078),的真可消化苏氨酸水平最好;

4 色氨酸

Guizk 等(2005)对生长肥育猪的研究结果也与NRC(1998)的推荐值(20-50 kg,015%;50-80 kg, 012%;80-120 kg,010%)相当,就已有的研究而言,NRC的推荐值仍适用于目前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型。

5 异亮氨酸

对于50-80 kg 阶段的需要量研究极少,仅有的数据还是在上世纪60 年代的研究结果(034%),但却与NRC(199 8)的037%接近。80-120 kg 猪的真可消化异亮氨酸需要量研究结果相近,在031%-037%(平均值034%)之间,高于NRC(1 99 8)的0 29% 的推荐量。

6、缬氨酸

Kendall 等(2004)采用玉米- 豆粕日粮进行的试验表明,13 到32kg 生长猪的真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大约是65%。8-25 kg仔猪赖氨酸食入量没有变化,但含硫氨基酸和苏氨酸均呈增加趋势,因此,考虑到试验条件的差异,有理由相信,猪的氨基酸总需要量呈增长趋势。

苏氨酸需要量的提高与猪的免疫功能不无关系。目前,猪的生长过程中,大多数时候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和防疫势必增加苏氨酸的需要量。

色氨酸的研究关注的是采食量调控机理的作用

往往追求提高赖氨酸含量的高营养浓度日粮,导致了其它氨基酸的相对缺乏或氨基酸失衡。

只有当Thr/Lys的比值达到70 时,才能更好的促进猪的生长。

不同生长阶段猪赖氨酸的需要量应该提高20%左右,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养猪生产。除苏氨酸外,以赖氨酸为参照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没有明显变化。

  http://wwwsdfeedstecom/Article/xxtd/xsjl/200604/20060412221625html

  蛋白质是畜禽日粮中最主要的物质之一。蛋白质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组成机体结构物质、体内代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更新修补的原料。对家禽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的认识已从经典的粗蛋白和总氨基酸需要向可利用氨基酸需要,小肽营养及理想蛋白模式方向发展。家禽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的数量和相互比例的需要。当前,在鸡的日粮配合中氨基酸指标已逐步取代蛋白质作为计算日粮配方的指标,蛋白质指标只作参考。根据氨基酸在鸡体内的代谢过程,鸡对饲料氨基酸的需要可分为必需与非必需两个部分。对于家禽必需氨基酸有11种,即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甘氨酸在体内能够合成,但不能满足家禽最大生长需要。

  1家禽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方法

  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方法可分为两类:析因法和剂量反应法。

  11析因法

  析因法的依据是组织氨基酸组成与需要量高度相关。Fisher(1980)认为用析因法来评价动物的营养需要具有较多的优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析因法把家禽的氨基酸需要量剖分为维持需要,胴体蛋白质沉积和羽毛蛋白质沉积需要。通常用成年家禽喂无氮日粮测出它的内源氨基酸的排出量及模式,用低氮日粮测出成年动物在维持状态下的皮屑氮损失,测定排泄物中的肌酸肌酐总量推测出甘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的损失(形成1mol肌酸肌酐需消耗甘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各1mol),这3项之和即为氨基酸的维持需要。通过屠宰试验分析胴体及羽毛的氮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估测家禽用于生长的氨基酸需要量。维持需要量和生长需要量之和即为家禽的总氨基酸需要量,再根据饲料采食量,从而得到日粮中氨基酸的需要水平。Hurwitz和Bornstein(1973)用析因法建立了两个估测蛋鸡氨基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Smith(1978)将上述模型进行了修订,并将其应用于蛋鸡氨基酸需要量的估测。Hurwitz等(1978,1983)用析因法分别研究了肉鸡和火鸡的氨基酸需要量,所获结果与NRC(1972)的推荐值十分接近,不过赖氨酸需要量偏低。计成等(1999)和贺建华等(1997)用析因法分别研究了产蛋鸡理想氨基酸模式和天府肉鸭氨基酸需要量及其模式,贺建华所得肉鸭氨基酸需要量的结果与北京鸭前期的氨基酸需要量值十分接近(r=094),但后期需要量偏低。

  12剂量反应法

  剂量反应法是根据饲料中氨基酸水平与生长性能的直接关系,确定氨基酸的需要量。常用玉米—豆粕作基础日粮,在满足其它氨基酸需要量的前提下,对待测氨基酸从不足开始按梯度添加合成氨基酸至过量,根据反应指标与饲料中氨基酸含量(%)或氨基酸采食量的关系,得出反应曲线,反应曲线中的平衡点对应的量即为最适需要量。剂量反应法的关键是基础日粮的设计,基础日粮的设计要点是保证提供所有其它必需的养分都是合适的且不能过量。但剂量反应法涉及多种氨基酸需要量测定的多次重复性试验,工作相当繁琐,同时由于研究条件的差异,如日粮组成,饲养水平等以及选取的指标不同得出的氨基酸需要量差异比较大,即使采用平均值,与实际需要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剂量反应法对各种营养素平衡的考虑也有待进一步验证;再者,目前只有商品形式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添加,这就为其它氨基酸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剂量反应法是根据饲料中氨基酸水平与生长性能的直接关系,确定氨基酸的需要量。常用玉米—豆粕作基础日粮,在满足其它氨基酸需要量的前提下,对待测氨基酸从不足开始按梯度添加合成氨基酸至过量,根据反应指标与饲料中氨基酸含量(%)或氨基酸采食量的关系,得出反应曲线,反应曲线中的平衡点对应的量即为最适需要量。剂量反应法的关键是基础日粮的设计,基础日粮的设计要点是保证提供所有其它必需的养分都是合适的且不能过量。但剂量反应法涉及多种氨基酸需要量测定的多次重复性试验,工作相当繁琐,同时由于研究条件的差异,如日粮组成,饲养水平等以及选取的指标不同得出的氨基酸需要量差异比较大,即使采用平均值,与实际需要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剂量反应法对各种营养素平衡的考虑也有待进一步验证;再者,目前只有商品形式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添加,这就为其它氨基酸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评价氨基酸需要量的指标主要有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氮沉积率、血液尿酸(UA)含量、血液游离氨基酸含量、血清尿素氮(BUN)含量等。在一定的氨基酸水平范围内,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氮沉积率随日粮氨基酸浓度或氨基酸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并达到最高点,而后趋于平衡或下降,转折点所对应的量即为需要量。UA为禽类氨基酸代谢的主要终产物之一,饲粮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或氨基酸平衡与否,均会影响血浆中UA浓度。Scott(1982)指出,尿素氮含量直接反映动物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水平,罗兰(1994)、吴维辉等(1996,1997)的研究表明,BUN可以做为衡量肉仔鸡蛋氨酸和色氨酸需求参数的参考指标。Zimmerman和Scott(1965)首次提出血液游离氨基酸浓度可以用来确定氨基酸需要量。当日粮氨基酸含量不足时,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始终处于较低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可将这时的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许多点作一条回归直线;随着日粮氨基酸进食量的增加,尤其在满足需要量之后,血浆游离氨基酸将迅速积累起来,发生突然的,近于直线上升性的变化,可将这时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许多点作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叉点(或称拐点)就是氨基酸的需要量。

  然而,许多研究证实利用血浆游离氨基酸法确定的需要量往往偏低。血液采集时间是在饲养试验的最后一天而不是在中途,这是造成结果偏低的原因之一。在确定需要量时,往往不是采取单一指标,而是综合多种反应指标与氨基酸水平的关系得出最佳需要量。

  2影响家禽氨基酸需要量的因素

  影响家禽氨基酸需要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环境温度、遗传因素及某些营养因素。

  21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影响家禽采食量。环境温度越低采量量就越高,反之越少(NRC,1981)。因此,在较热环境条件下,氨基酸的需要量应提高;在较冷的环境条件下,这些数值应下调,以与预期的采食量变化相协调,确保适宜的氨基酸日摄入量。

  22品系与性别

  不同类型、品种和品系家禽的遗传特性不同,其生长速度、体格大小、胴体组成、产蛋性能以及消化生理不同。因而不同家禽品种、品系的氨基酸需要量也不同。雌雄家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也有所不同。Han和Baker(1993)报道,达到最大生产性能时雄鸡赖氨酸需要量比雌鸡高。

  23日龄

  家禽的年龄和体重不同,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也不同。总的趋势是当用日粮百分含量表示需要量时,氨基酸需要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而下降,但当用g/只·d表示时则随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而增加,也就是相对需要量下降,绝对需要量增加。

  24评价指标

  选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得出的需要亦不尽相同。如Schutle和Pack(1995)研究指出,若仅考虑饲料转化率时22kg体重的上市肉鸡取得最大利润的总含硫氨基酸需要量为085%,若同时考虑饲料转化率和胸肌率产量则22kg上市肉仔鸡取得最大利润的总含硫氨基酸需要量为089%。Han和Baker(1994)研究报道,肉鸡获得最大饲料转化率所需的赖氨酸需要量高于获得最大生长速度所需的量。如前所述,利用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评定的需要量偏低。

  25营养因素

  251日粮能量水平

  家禽是以满足其能量需要而调节其采食量的,当日粮能量浓度高时,家禽的采食量减少,反之升高。因此应根据日粮能量浓度的不同而调整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浓度。一般用“蛋白能量比”和“氨基酸能量比”来表示。

  252日粮蛋白质水平

  日粮蛋白质浓度会影响多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一般而言,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增加,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占日粮的百分比)增加;若以占蛋白质的百分比计算,这种影响很小。

  253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

  日粮中胱氨酸不足会加重蛋氨酸的需要,酪氨酸不足会加重苯丙氨酸的需要量,因而饲料中如果含有充足的胱氨酸和酪氨酸,则可降低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同时应注意蛋氨酸与胱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之间的比例。对于雏鸡而言,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应保持1∶15,即非必需氨基酸应占40%。

  254氨基酸间的相互作用

  氨基酸的拮抗是影响氨基酸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禽的消化、代谢过程中一些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相互竞争或排斥,一种氨基酸干扰另一种氨基酸的消化或利用。如过多的赖氨酸显著降低精氨酸的效能,增加精氨酸的需要量,但过多的精氨酸对赖氨酸的影响较小。亮氨酸含量过高时特异地增高对异 亮氨酸和缬氨酸的需要量。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作用还发生在:苏氨酸和色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苏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及蛋氨酸和甘氨酸之间。日粮中氨基酸的平衡亦影响家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日粮中某些氨基酸的不足和过量都会使日粮氨基酸之间失去平衡。

  255其它营养物质

  日粮维生素B12、胆碱不足,会妨碍蛋氨酸在合成体蛋白过程的利用,从而使家禽增加对蛋氨酸需要量。大量研究证实,日粮中添加甜菜碱、L-肉碱可节约蛋氨酸的需要量。尼克酸不足,家禽将利用色氨酸合成尼克酸,从而增加对色氨酸的需要量。吡哆醇不足亦会增加色氨酸的需要。

  256饲料氨基酸的消化率或利用率

  近些年来,氨基酸的营养研究已深入到测定饲料可利用氨基酸含量并以此为基础配合日粮。氨基酸利用率是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畜禽氨基酸需要量的测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Yamazaki和Kaku(1988)认为,以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为标准可缩小各研究者之间的差异。

  然而,随着蛋白质营养的深入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小肽营养的重要性,蛋白质营养就是氨基酸营养的提法已不十分确切。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载体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日粮中当以小肽形式作为氮源时,整体蛋白质沉积高于相应的氨基酸日粮或完整蛋白质日粮。因此,小肽与氨基酸需要量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3家禽氨基酸需要量的表示方法

  家禽氨基酸需要量主要以以下4种方法表示:①每日各个氨基酸需要的毫克数,即mg/d;②每兆焦代谢能所含的氨基酸克数;③占日粮的百分比(%);④占日粮粗蛋白的百分比(%)。方法①显然是表示氨基酸需要量最准确的方法,但不便于饲料制造商使用。方法③不完全准确,因为家禽采食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的能量浓度。当能量浓度提高时,采食量减少,日粮中每种氨基酸的百分比必须提高。这样看来最好采用方法②,该法将氨基酸需要量与日粮能量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应用非常方便。

  4家禽理想氨基酸模式

  如前所述,家禽的氨基酸需要量受能量、粗蛋白水平、遗传、性别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实际很难用剂量反应法来逐个确定每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但是对一定条件下的畜禽来说,它们对不同氨基酸需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因此,通过确定必需氨基酸相对赖氨酸的理想比率来计算氨基酸的需要量更容易适应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理想氨基酸模式是指饲粮中多种氨基酸的最佳平衡,这种平衡不能通过增减或替换任何氨基酸而得到改善,其中的氨基酸准确地处在动物所需的比例,具有这种氨基酸模式的日粮给出最高的利用率。表1列出了几种家禽的理想氨基酸模式。

  表1所列的几套理想氨基酸模式中,Baker(1994)模式是基于可消化氨基酸,其余均以总氨基酸为基础。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研究已进行了十几年,但许多影响因素和遗传类型(品种)、环境和其它营养成分都还没有考虑进去,理想氨基酸模式很可能随动物基因型、性别、体重、日粮及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异。现今的理想氨基酸模式都还比较粗糙,今后还有相当的改进余地,理想蛋白的实际应用还需一定的成熟条件。

大豆皮的营养价值

大豆皮的营养价值, 大豆皮是大豆制油工艺的副产品,占整个大豆体积的10%,那么你知道大豆皮的营养价值是什么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大豆皮的营养价值吧,希望能帮助到你。

大豆皮的营养价值1

大豆皮是大豆制油工艺的副产品,占整个大豆体积的10%,占整个大豆重量的8%。大豆皮主要是大豆外层包被的物质,颜色为米**或浅**,由油脂加工热法脱皮或压碎筛理两种加工方法所得。主要成分是细胞壁和植物纤维,粗纤维含量为38%,粗蛋白122%,氧化钙053%,磷018%,木质素含量低于2%(NRC,1996)。

此外,适于动物饲料用的还有两种大豆皮产品:即大豆粉碎饲料和大豆粉碎废料。大豆粉碎饲料由大豆皮和粉碎机尾部的加工豆粉和碎料组成,这种饲料的粗蛋白含量13%,粗纤维含量为32%左右。大豆皮粉碎废料由大豆皮和附着干壳内的子叶部分组成,这种副产品的粗蛋白含量11%,粗纤维含量为35%左右。

大豆皮的优点

大豆皮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代替草食动物粗饲料中的低质秸秆和干草

秸秆适口性差,粗蛋白含量、矿物质含量少,木质素含量高。在把牧草晒制为干草的过程中,由于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养分损失大半,草食动物利用率低。大豆皮NDF占63%,ADF占47%,木质素含量仅为19%。纤维素的水质化程度是饲料中纤维素消化高低的重要因素,由于大豆皮的粗纤维含量高而木质化程度很低,因此大县皮可代替秸秆和干草。

HSU(1987)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皮干物质27h尼龙袋消化率为903%,36-48h可被完全消化。Owen(1987)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皮的NDF可消化率高达95%。Kedey和Williams(1995)指出,易消化的纤维性副产品(如大豆皮)是冬季牧场很好的粗饲料,优于在冬季饲喂干草。

大豆皮含有适量的蛋白质和能量,可代替反刍动物部分精料补充料

大豆皮的粗蛋白含量为122%,高于玉米的含量(10%),低于小麦麸的含量(171%)。大豆皮的净能为815MJ/kg,高于小麦麸的672MJ/kg吨,低于玉米的823MJ/kg,因此大豆皮可代替一定量的玉米与小麦麸。

添加大豆皮也可减少反刍动物的代谢病。在低质粗料中加入谷物类能量饲料,由于谷物类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瘤胃中快速发酵,瘤胃液pH下降和微生物区系紊乱,导致酸中毒,从而影响饲料干物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用大豆皮代替部分谷物饲料,不仅可减少因为高精料日粮导致的酸中毒,形成有利的瘤胃pH值而且大豆皮能刺激瘤胃液中分解纤维的微生物快速生长,增强降解纤维的活力。

大豆皮的应用效果

大豆皮作粗饲料的应用效果

Weidner(1994)在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皮,大豆皮代替25%-42%的粗饲料,干草代替33%的青贮饲料测定对奶牛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皮提高干物质消化率、中性纤维的消化率和产表1大豆皮的典型成分以干物质计|粗蛋白|乙醚抽|酸性洗涤|中性洗|木质素|钙|磷|钾|镁|铁|出物|剂纤维|涤纤维||12-13|21-25|47|63|19|04-066|011-025|103-155|013-031|410(mg/kg)|

奶量分别为14,33和9%。Hibberd(1987)也得到类似的结论监Fiekins(1995)试验表明,奶牛日粮中NDF为14%-16%,其余为28%-31%NDF来自大豆皮,奶牛的产奶性能不受影响。孟庆祥(2002)用大豆皮代替粗饲料测定肉兔的生产性能,发现大豆皮代替0、25和50%的大豆秸,肉兔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呈二次曲线提高(P<005),其中大豆皮代替25%的大豆秸日增重最高,达426g/d。

大豆皮作精料的应用效果

Macgergor(1976)报道,当奶牛精料与首清青贮料之比为57:43时,用大豆皮代替精料中489%的玉米,4%乳脂率校正乳奶量未受显著影响。Naka-mura研究表明,奶牛混合精料中大豆皮含量为0、50或95%时,平均日产奶量为298、289和273kg,平均乳脂率为313、337和349%。鲁琳(2001)用大豆皮代替奶牛精料中的25%和50%的玉米和小麦茨,日产奶量、4%乳脂率校正奶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明显变化(P>002)

每千克奶的饲料成本分别降低0045和0057元。Ludden(1995)分析饲料中添加大豆皮对不同精料水平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粮精料水平低于25%时,大豆皮营养价值优于玉米;日粮精料水平在25%-50%时,大豆皮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的80%-95%。另有试验表明,以干草为基础日粮补饲大豆皮,肉牛增重101kg/d,而补饲玉米大豆粉日增重仅为095kg/d。Zervas(1997)在泌乳奶用绵羊试验中用大豆皮代替精料中60%的玉米,产奶量提高3%,乳脂率提高14%,脂肪校正奶产量提高16%。

注意的问题

大豆皮在草食动物粗料日粮中所占比例不宜过大

HSU(1987)指出,大豆皮颗粒小,容重大,因此过瘤胃速度快,不利于日粮干物质和纤维素的消化吸收。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皮不能完全代替草食动物粗饲料。Hibberd(1987)用大豆皮为基础日粮喂肉牛,日增重仅为064kg,饲料转化率为101%。Loest(2001)测定以大豆皮为基础日粮与以精料基础日粮对牛增重的影响发现,大豆皮日粮比精料日粮日增重低29%,饲料转化率低27%。

West(1997)建议,向大豆皮中加干革以减少日粮过瘤胃时间,提高于物质消化率。Welder(1994)用大豆皮为基础日粮与大豆皮干草为基础日粮作试验发现,大豆皮为基础日粮反刍时间为240min/d,瘤胃pH值59,而后者反刍时间375min/d,瘤胃pH60。但Traier(2001)试验表明,在大豆皮基础日粮中添加30%的干草,并不能降低日粮过瘤胃时间和提高DM消化率,因此大豆皮作草食动物粒饲料适宜添加量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注意在草食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必需氨基酸

有研究表明,限制饲喂以大豆皮为基础的日粮,可能导致草食动物缺乏几种必需氨基酸,从而限制其蛋白质的合成和肌肉的生长。以牛为例,Greemwood(2000)测定了限制饲喂大豆皮为基础日粮的肉牛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每天日粮中分别添加10g蛋氨酸和一定量10种必需氨基酸,结果表明,饲喂10种必需氨基酸后肉牛N沉积量为137g/d,大于饲喂蛋氨酸肉牛N沉积79g/d。证明了蛋氨酸是肉牛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组氨酸及至少一种支链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Loest(2001)试验表明,支链氨基酸一缬氨酸、濒氨酸也是肉牛必需氨基酸。因此必须向限制饲喝大豆皮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蛋氨酸、组氨酸、亮氨酸、浙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动物的生长效果才好。

大豆皮的营养价值2

其食用及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豆是现有农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的作物。据测定,干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优等的大豆甚至达到50%左右,相当于瘦猪肉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

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11%、荷包蛋是13%、乳酪是23%、碎牛肉是22%。在面粉中掺入5%的大豆粉,可使这种混合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提高19%。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存在方式。

与生命有关的许多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激素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人体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抗病能力、酸碱度调节、体液平衡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等,都同蛋白质密切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除了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外,大豆中还有胡萝卜素、硫铵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为人体所必需也最容易吸收的营养素。这更是瘦肉、鸡蛋、牛奶以及其他畜产品所少有的。

大豆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矿物质,且其含量远远超过作为主食的米面和玉米等。据分析,每100克大豆中,含有钾1660毫克、磷532毫克、钙426毫克、镁180毫克、铁11毫克、锌507毫克、钠48毫克、锰237毫克、铜114毫克、硒42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从以上数字看,大豆含钙丰富,因而也是人体所需的钙的一个重要来源。以人体所需的铁来说,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铁约10毫克,所以缺铁性贫血患者,每天在膳食内适当加些大豆,是非常有益的。

大豆皮的营养价值3

1 、当前猪饲料原料分析

目前, 很多饲料厂还沿用麸皮和统糠作为饲料主要粗纤维原料。麸皮是小麦最外面的表层, 是小麦加工成面粉后得到的副产品,在我国产量很高,也是猪饲料中一种常用的粗饲料。在猪饲料中添加麸皮可以让猪快速成长,但麸皮在春秋冬三季水分含量较高,含水量明显高于大豆皮,储存较难,相较于大豆皮储存时间较短。而统糠虽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不易霉变等优势,且用于饲料可以降低动物饲料成本,但由于统糠不易消化,粗纤维太硬容易划伤肠道,因此,统糠在猪饲料中的应用需受到严格控制,必须合理使用添加剂才可以促进统糠中粗纤维的分解利用。由于麸皮和统糠的局限性,猪饲料应用还需多加创新与改进,寻找出有利于动物生长的粗纤维代替品,当前大豆皮正是猪饲料纤维素原料的发展方向。

2 、大豆皮的营养分析

大豆皮是大豆的外层物质,颜色和大豆相似,呈米**,其重量仅占大豆总体重量的8%。大豆皮虽然体积小,但营养价值大,主要有植物纤维和细胞壁构成,淀粉含量极低。大豆皮的水分含量一般维持在9%~10%,粗纤维含量可达32%~38%,其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8%~68%,远高于麸皮中的纤维含量5%~12%和28%~37%。其次,从成本上来看,大豆皮价格虽高于麸皮和统糠, 没有什么价格优势,但大豆皮的木质素仅在19%~2%,而统糠的粗纤维含量虽与大豆皮相似,但统糠含有的木质素占比21%~26%,远高于大豆皮的木质素含量。

植物中的木质素含量是影响纤维素吸收的重要因素,因此,统糠中的纤维素多,且不利于动物消化吸收,无法在动物体内转化为能量。而大豆皮不同,由于其木质素含量极低, 使大豆皮的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高达90%,可极大提高动物消化。另一方面,由于大豆皮体积较小,动物消化速度快,反而不利于动物对纤维素和干物质的吸收,因此,大豆皮作为饲料时,需添加干草,这样可以延缓动物消化时间, 提高动物对大豆皮中纤维素和干物质的吸收率。

3 、大豆皮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动物饲料中含有有效的纤维素才能促进胃蠕动, 保持健康状态。大豆皮因其粗纤维含量高, 木质素含量低,有利于动物生长,早已应用于食草动物饲料中,对动物生长速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猪作为一种杂食单胃动物, 后肠拥有大量纤维分解菌,可以从饲料中获取的纤维素进行分解吸收,转化为能量。大豆皮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刚好满足猪的能量需求,因此, 大豆皮是肥育猪的上等纤维原料。

4、 大豆皮中粗纤维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大豆皮中纤维素含量高, 作为猪饲料可提高饲料中的营养价值, 进而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对此, 有相关单位对大豆皮纤维素在猪饲料中的应用做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 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越高对猪的生长越有利, 同时惊奇地发现,大豆皮中的异黄酮可以提高动物的繁衍能力,增加母猪产仔量。

大豆皮能对动物生育能力产生作用主要是由于猪大肠中微生物为猪提供大量能量。当母猪处于妊娠期时使用高纤维饲料喂养,不仅可以提高母猪产仔量,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仔猪存活率。因此,大豆皮作为纤维饲料的一种发挥着促进动物生长作用, 对大豆皮有效应用更是提高动物生长和繁衍能力的重要手段。

5、大豆木质素在猪饲料中发挥的作用

大豆皮有着体积小和木质素含量低的特点。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饲料在动物胃中的消化速度, 但对纤维素和干物质的吸收造成影响。因此,大豆皮不能作为主要饲料喂给动物, 还需添加适量干草,延长大豆皮停留在胃中的时间,能有效提高动物对大豆皮中纤维素的消化, 从而发挥纤维素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大豆皮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且木质化程度低,动物消化吸收率高,可以说是动物饲料中很好的粗纤维添加料。有效应用大豆皮可以降低动物饲养成本, 扩大动物产量, 提高养殖收益, 因此,大豆皮是养殖业饲料纤维的首选,也是提高饲料营养的最佳选择。

 现在很多人都十分的喜欢吃羊肉,但是对于好吃的羔羊肉就分不清楚,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去区分清楚羔羊肉与山羊肉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如何区分羔羊肉和山羊肉,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区分羔羊肉和山羊肉

 山羊肉和绵羊肉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医上认为,山羊肉是凉性的,而绵羊肉是热性的因此,后者具有补养的作用,适合产妇、病人食用;前者则病人最好少吃,普通人吃了以后也要忌口,最好不要再吃凉性的食物和瓜果等,买肉时,绵羊肉和山羊肉有以下几个鉴别方法:

 一是看肌肉绵羊肉黏手,山羊肉发散,不黏手;

 二是看肉上的毛形,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硬直;

 三是看肌肉纤维,绵羊肉纤维细短,山羊肉纤维粗长;

 四是看肋骨,绵羊的肋骨窄而短,山羊的则宽而长。

羔羊肉的营养特性

 羊肉是一种生物学价值很高的食药两用型动物蛋白。与其他肉食品相比,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Ca、P、Cu、Zn等矿物质。传统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虚、御寒保暖、温中暖肾、生肌增力等功效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心血管系统疾病、产后两虚及其他虚寒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羔羊肉是生后1岁内,完全是乳齿阶段屠宰的羊肉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以下营养特性。

 物理特性:

 羔羊肉的肌纤维直径小,剪切值低,系水力大(高于猪肉)含水率与猪肉相近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强,不易变性,pH值接近中性,宰后肌肉内部化学变化小,能较好地保持其肉质的细嫩多汁性,成为各种肉食品中柔嫩多汁、易消化吸收的佳品。

 化学特性:

 羔羊肉的粗蛋白含量(2108%)与鸡肉(2154%)和兔肉(226%)接近高于猪肉(1803%);粗脂肪(165%)明显低于成年山羊肉(28%)、绵羊肉(35%)和猪肉(67%);胆固醇含量在各类畜禽肉中最低;总能21 MJ/kg,显著高于猪鸡(63MJ/kg)。所以,羔羊肉是一种理想的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保健型食品。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羔羊肉中Ca、P、Mg、Fe、Cu、Zn、Mn等矿物元素的含量为114%~115%,其中Ca、Mg的含量高于相应部位的牛肉,K、P稍低,Na的含量接近于牛肉和猪肉。维生素有VBl、VB2、VBs、VA等,其中VBl和VB2的含量相对较高。这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调节人体平衡,改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症。

 氨基酸:

 羔羊肉中含有人体易吸收的高浓度的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组氨酸接近于理想蛋白的含量,其余的也达到理想型的696%~875%。其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达到9275%,比猪肉和牛肉分别高O57%和364%。尤其是含有丰富的构成人体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的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胶原,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羔羊肉用性能的因素

 绵羊和山羊

 绵羊和山羊存在属间差异,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利用方式和利用率不同其生长发育、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也有差别。据报道,山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83%,能值为9801MJ/kg,而绵羊肉分别为144%和15575 MJ/kg;山羊肉中的精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均高于绵羊,其他氨基酸与绵羊肉接近;粗脂肪含量绵羊为35%,而山羊肉为28%,且主要沉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山羊肉的重要特点是胆固醇在各类肉中最低,羔羊肉仅4472mg/kg成年山羊为60 mg/100g,而绵羊为70mg/100g。

 从食用品质上看,山羊肉色泽深、膻味轻,系水力明显高于绵羊肉,烹调损失显著低于绵羊肉,剪切力值和结缔组织强度则略高,嫩度与总体可接受性与绵羊肉接近。但绵羊肉多汁性好,相对较致密柔软,横切面细密,但不呈大理石纹状。

 品种影响

 品种是影响羔羊肉用性能的内在遗传因素,被认为是首要因素。波尔山羊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著名肉用山羊品种,有“肉羊之父”的美称,其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成年屠宰率最高可达到68%,被许多国家引进用作杂交父本。而南江黄羊是我国自行培育成功的唯一肉用山羊品种,成年羊屠宰率55%,净肉率42%,肉用性能仅次于波尔山羊。

 品种间杂交是利用杂种优势生产羔羊肉现已被普遍采用,其杂交优势大小直接影响羔羊的育肥效果,现已发展到采用3个或4个品种进行多元杂交。据美国研究表明,两品种杂交羔羊总产肉量比纯种亲本提高12%,到四个品种为止,每增加一个品种,其产肉量提高8%~20%。张红平等研究得出,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杂一代(BN)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南江黄羊(NN)且保持了NN肉质细嫩多汁的优点,两者失水率、系水力、贮存损失、熟肉率、肌肉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但BN肌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赖氨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有益氨基酸的含量有所提高。

 此外,肉用品种或经过肥育的羊胴体中,脂肪渗入肋骨的瘦肉内,美国称其为“羽毛状肉”。其品质优于脂肪少者。而且,胴体上还覆盖一层脂肪,对屠宰后的冷冻起隔离作用,可减少羊肉的老化。

 饲养方式

 羔羊肥育有放牧、半舍饲和舍饲三种饲养方式。舍饲配给饲料营养全面,可进行人为调控,改变羊只的择食性,控制其运动量,降低无益消耗,增加营养素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对于放牧草场条件差者,育肥效果为舍饲>半舍饲>放牧。

 营养

 营养对羔羊的肉用性能影响较大。王景元(1992)研究发现,高能高蛋白组与低能低蛋白组相比,前者日增重和屠宰率明显高于后者。MaShangalal等也得出,高能日粮组安哥拉山羊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背脂厚均高于低能组,且胴体瘦肉重、粗蛋白和浸出脂肪也相应增加。Ga{~ar和Biabani(1986)得出,高能日粮组公山羊胴体脂肪比重、体内能量日增量和总贮量极显著高于低能组。

 高蛋白日粮的平均结果是增加和提高活重、饲料转化率、胴体重、瘦肉率和粗蛋白率、屠宰率及眼肌面积。路永强等(2003)通过4个蛋白水平育肥小尾寒羊哺乳羔羊得出低蛋白水平上日增重随蛋白含量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水平时(23O%)则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CP为205%时肥育效果最好。但NRC(1985)和国外大多数报道最佳蛋白质水平应为18%。最近Haddad SG等(2001)试验表明,CP水平为18%与16%间无显著差异。

 微量元素中,Ca对胆固醇的含量有影响。Park(1991)报道,高钙日粮的纽宾山羊肌肉中胆固醇含量稍低,与国内外对人、大鼠和兔子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提高日粮中Ca水平可以降低人和动物体内(尤其是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粪便胆汁酸和脂肪的排泄量。

 饲料类型

 饲料类型影响羔羊的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试验证明,一些芳香族饲草影响羔羊肉的味道,如采食百里香(地椒)的羔羊,膳味轻且品质有所改善。国外一些试验证明,白三叶、苜蓿、油菜、燕麦等会影响羊肉的风味,但1~2周不采食后又可消除。李发弟等(2001)研究表明,用甜菜渣取代小麦利于羔羊Ca、P的消化利用,改善羊肉品质,其骨重和Ca、P表观消化率高羊肉的失水率低,熟肉率低;而菜子饼比豆粕更利于提高背最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粗蛋白含量则相反。

 许多试验研究证明与成年羊相比,羔羊具有利用整粒谷物(玉米等)的生物学特性,整粒饲喂比粉碎后更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全混合日粮(TMR)因将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全价配合精、粗料和各种添加剂充分混合后饲喂,可防止挑食,调节代谢,比精、粗料分开饲喂更利于提高羔羊的适口性、采食量、饲料利用率和肥育速度,成为目前羊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年龄

 年龄对羔羊的肉用性能影响很大。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育肥效果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水分、粗蛋白、能值降低,而脂肪含量升高,肌肉纤维显著变硬胴体品质下降,嫩度减小。曾勇庆等(1999)研究得出,年龄对肉品的颜色、干物质、大理石纹、失水率、弹硬度、熟肉率、剪切值、肌肉脂肪、必需氨基酸、矿物元素含量、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

 王维春(1997)报道,南江黄羊公、母羔2月龄、6月龄和周岁的平均日增重逐渐降低,公羔大于母羔;其内脏脂肪重、屠宰率、精肉率、骨肉比则逐渐增加。但也有人提出,老龄母羊屠宰率约为45%肥育羔羊或肥育成年羯羊可提高到50%~55%。吴伟等(2000)试验研究表明早期断奶百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4月龄断奶肥育至10月龄者。

 性别

 性别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鲍林等(2003)研究认为,藏羊从出生到性成熟公母羊的生长发育速度有明显差别,公羔明显高于母羔,其生长发育速度和体重排列为:公羔>羯羔>母羔,饲料转化率公羔比母羔高12%~15%。

 性别还影响到羔羊肉的质地和风昧。公羊肉质地相对粗糙、坚硬、膻昧稍重;肌肉脂肪低于母羊和羯羊,水分、蛋白、灰分高于羯羊。肌纤维直径为公羊>羯羊>母羊。 性别对羔羊的产肉力和营养成分也有影响。

 李发弟等(2001)研究表明,公羔比羯羔增重快,但净肉率和内脂重相对较低;羯羔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公羔。

 体重(断奶体重和屠宰体重)

 目前认为羔羊早期断奶以60日龄或20 kg最好。代江生等(2001)进行不同断奶体重羔羊育肥试验证明,20 kg左右时日增重和只均效益最高。随着体重增加,羔羊肉的纤维面积和直径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山羊羔的屠宰体重以15~16 kg较好,可提高屠宰率,增大眼肌面积,改进脂肪酸的比例。国内也有人认为屠宰活重应达到22 kg。目前,国外羔羊肉生产主要是利用3~4月龄的断奶羔羊,育肥到6月龄出栏,活重达到40~50 kg,胴体重22 kg以上。Maci M(2002)研究发现,羔羊50 kg活重时屠宰率最高,而且胴体品质优于45 kg和40 kg者。

 体躯部位

蛋白质饲料资源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开发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发展双低(低葡萄糖硫苷、低芥酸)优质油菜是当今国内外油菜生产的方向,在饲料中充分利用双低菜粕是缓解我国蛋白质原料短缺的有效途径。油菜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6%以上,且含生长猪所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营养成分,以往由于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着含量较高且适口性较差的原因大多被用作肥料。1977年加拿大培育出低芥酸(Erucicacid)、低硫苷(Glucosinolate)的双低品种,并在1979年采用统一的注册商标名称(卡诺拉Canola)来表示所有具有双低特征的油菜品种。双低菜粕既保留了油菜饼粕高蛋白的特点,有毒成分含量大大降低,而且因其壳薄、粗纤维含量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猪饲料中不可多得的蛋白饲料来源。

本文详细叙述了加拿大关于双低菜粕在猪营养中的应用研究的若干问题。

1 双低莱粕的营养特性及应用特点

与普通菜籽粕相比,双低菜粕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磷等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变(见表1)。

表1 双低菜粕的营养特性及应用特点

营养成分

双低菜粕

普通菜粕

豆粕

豆饼

NRC①

NRC②

粗蛋白质(%)

356

380

386

430

409

粗脂肪(%)

35

38

14

19

57

粗纤维(%)

-

120

118

51

47

粗灰分(%)

-

-

73

60

57

钙(%)

063

068

065

032

030

总磷(%)

101

117

102

061

049

猪消化能(MJ/kg)

1209

-

1059

1318

1351

鸡代谢能(MJ/kg)

-

866

741

962

1054

注:表中数值①来自NRC(1998)《猪的营养需要》;②来自于NRC(1994)《家禽营养需要》;其余来自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9年第10版。

但从有效能值来看,双低菜粕略高于普通菜粕。从氨基酸组成来看,双低菜粕中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菜籽粕,其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也显著高于普通菜粕。由此可见,双低菜粕的营养价值,在蛋白质的品质方面已有了较大改善。

猪的饲粮中者使用高水平的双低菜粕主要应考虑可消化氨基酸的平衡性,因为双低菜粕中某些主要氨基酸的含量及消化率低于豆粕(见表2)。

表2 双低菜粕和豆粕中一些主要氨基酸真消化率的比较

氨基酸

双低菜粕中氨基酸的真消化率(%)

豆粕中氨基酸的真消化率(%)

赖氨酸

78

90

蛋氨酸

86

91

胱氨酸

83

87

苏氨酸

76

87

色氨酸

75

90

注:数据来源Heartland lysine,1998。

当用双低菜粕完全取代豆粕时,饲粮中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尤其是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必然降低,所以早期的饲养试验(Bell等,1988;Mclntosh等,1986)表明,使用双低菜粕组的试猪其生长速度要低于豆粕组。但最近的饲养试验表明(Mateo等,1998; Robertson等,2000),使用双低菜粕组的饲粮只要保持可消化氨基酸与豆粕组相同水平,就能得到与豆粕组相近的生长效率。

2 生长猪对饲料中硫苷的最大耐受量

Bell(1993)建议,生长猪对硫苦的最大耐受量为25μmol/g,但也有试验(Schone等,1997a)表明,饲料中硫苦的含量超过2.4μmol/g就对猪(20~50kg)的生长率及甲状腺机能有负面影响;而另一项研究(Schone等,1997b)则认为,猪饲料中硫苷的最大安全量为20μmol/g。但有试验表明,即使饲料中双低菜粕的用量超过20%(硫苷的含量已超过3μmol/g),猪仍生长良好。

3 采食量

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例如适口性、原料组成、能量水平、纤维含量、矿物质含量等,对菜粕来讲,还有许多潜在的负面因素影响其采食量,如含有植酸(phytic acid)、单宁(tannin)、芥碱(sinapine)、纤维素以及矿物质不平衡等,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仍含有硫葡萄糖音。抛开这些抗营养因素,菜粕自身的苦味也是影响采食量的因素之一。所以,当饲粮中双低菜粕用量较高时,尤其在饲喂初期,最好添加适量的香味剂和甜味剂,以改善其适口性提高猪的采食量。

4 仔猪(6~20kg)

随着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的增加,仔猪的生长表现越来越差,这主要是受双低菜粕中单宁、芥酸和硫苷等抗营养因素的影响(Bourdon等,1990;Lee等,1983)。目前,大多数人反对在20kg以前的仔猪料中使用较多的双低菜粕。

5 生长肥育猪(20~100kg)

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可以使用较高含量的双低菜粕而不影响其生长性能,最近的研究表明,当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时,双低菜粕组的生长性能和豆粕组相同(Mateo等, 1998;Raj等,2000;Robertson等,2000),这已在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等国家得到证实。

6 种母猪

目前,双低菜粕可用于母猪(包括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及小母猪饲粮中的观点已普遍被接受,并有试验证明,即使在母猪饲粮中添加 10%(公猪日粮添加12%)的双低菜粕,也不会影响其繁殖性能(Lee,1995)。但也有人认为,在母猪饲粮中使用双低菜粕应有所限制,以避免由于纤维含量高而在后肠造成发酵。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双低菜粕有可能成为母猪饲料中唯一的蛋白补充来源。

表3 三种不同饲粮对生长猪及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项 目

生长猪(20~60kg)

肥育猪(60~100kg)

SBM

MCM

HCM

SBM

MCM

HCM

原料组成(%)

大麦(CP 105%)

62

53

48

60

48

40

小麦(CP 135%)

13

20

24

19

29

35

豆粕(CP 465%)

20

16

13

16

10

5

双低菜粕(CP 345%)

-

6

10

-

8

15

菜籽油

1

1

1

1

1

1

L- 赖氨酸

001

007

010

006

012

015

其它

4

4

4

4

4

4

营养水平(%)

粗蛋白

176

178

179

164

165

166

代谢能(MJ/kg)

1338

1338

1338

1338

1338

1338

赖氨酸

094

094

095

081

082

083

可消化赖氨酸

075

075

075

065

065

065

蛋+胱氨基酸

061

064

066

054

059

063

可消化蛋+胱

049

052

054

043

048

051

苏氨酸

066

066

067

056

058

059

可消化苏氨酸

047

047

047

040

040

040

生长性能

平均日采食量(kg)

1905

1928

1887

3061

3113

3083

平均日增重(kg)

0756

0765

0767

0841

0830

0822

料肉比

252

252

246

364

375

375

全期比较(20~100kg)

SBM

MCM

HCM

平均日采食量(kg)

2461

2498

2465

平均日增重(kg)

0799

0798

0795

料肉比

308

313

310

屠宰率(%)

78

78

78

后背脂肪指数

107

107

107

7 试验效果

加拿大的Hickliny(1994)分别在3个地方进行了双低菜粕的饲养试验,并且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种类的猪进行。试验饲粮组成营养水平基本相请注册,并都按照可消化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设计配方,试验饲料组成及试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在保证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与可消化苏氨酸相同的条件下,无论是添加中等水平的双低菜粕组,还是添加高水平的双低菜粕组,无论是饲喂生长猪,还是饲喂肥育猪,试猪生长表现都相近。

8 在猪饲料中的添加量

关于双低菜粕在猪饲料中的最大添加量及原因分析见表4。

表4 猪饲料中双低菜粕的适宜添加量

动物阶段

最大加量(%)

限制原因

仔猪

5

适口性差

生长肥育阶段

不限

哺乳母猪

15

降低后肠发酵

妊娠期

不限

9 小 结

当以双低菜粕作为主要蛋白质补充料时,应特别注意要根据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并且一定要注意营养平衡和强化,这样双低菜粕才可以成为猪饲料中理想的蛋白补充料。

独一无二的创新技术 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猪低蛋白日粮饲养技术,是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其创造性地将氨基酸营养理论、净能体系和猪场精细管理实践相结合,从代谢实验室到万头规模养猪场,历经九轮饲养试验,研发出饲料厂专用猪低蛋白日粮核心料(1%)和规模猪场专用低蛋白日粮预混料(4%),生产实践证明,对体重20千克以上的商品猪,日粮与NRC标准对照低4%粗蛋白水平,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包括采食量、日增重、肉料比、瘦肉率等关键指标)。 本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可显著节约蛋白质资源、大幅度降低饲料成本、有效减少氮排放,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早在95年,已故的著名营养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胜基金的创始人,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主任李德发教授的导师--杨胜先生在我国首先提出“生态营养”(Ecological Nutrition)的概念,以期在降低成本,提高畜产品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创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自2007年6月至今,豆粕涨幅度每吨已经超过2000元,仅豆粕这一项使每头猪成本增加了100元,每个单位豆粕蛋白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00元以上,因此在保证猪正常生长和酮体品质的前提下,使用低蛋白日粮对养殖业具有重要价值。 本公司依托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这一强大的科研平台,吸收中国猪营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时刻跟踪世界猪营养学研究的前沿进展。经过科学严密的验证,推出与猪低蛋白日粮配套的预混料产品的技术方案,竭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科学,经济,高效的服务。 氨基酸营养新概念--低蛋白日粮,以高科技引领健康养殖 低蛋白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质水平按NRC推荐标准降低4%,以高科技,引领健康养殖业,通过添加价格适宜的合成氨基酸(氨基酸 蛋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小肽,微生物制剂等降低蛋白原料用量来满足对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既保持有效氨基酸的平衡)的一种日粮。 低蛋白日粮=/=低氨基酸日粮,氨基酸营养与净能模式是生态营养的高科技产品。 依据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日粮,可以使日粮氨基酸组成达到最佳平衡,从而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节省蛋白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根据豆粕,玉米的净能成本,过量的豆粕将被用作能量使用是极不经济的,建立在氨基酸平衡净能基础上的低蛋白日粮,能更准确的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低蛋白日粮与净能体系基酸效 4%猪低蛋白日粮专用配方: 原料 阶段 5402HA小猪(20-50kg) 5403HA中猪(50-80kg) 5404HA大猪(80-kg至出栏) 玉米 74 63 76 62 788 63 小麦(次粉) -- 12 -- 16 -- 18 豆粕 16 16 10 10 5 5 麸皮 6 5 10 8 122 10 4%预混料 4 4 4 合计 100 100 100 猪消化能KCAL 3226 3198 3170 粗蛋白质% 141 12 103 钙% 061 052 046 磷% 042 038 035 实验料肉比 18—20:1 22—25:1 28—30:1 日增重(g) 750--800 850--900 900--1250 低蛋白日粮专用预混料--十年磨一剑 帮您每头猪多赚100元 低蛋白日粮的卓越效益: 降低饲料成本:每降低一个单位粗蛋白,相当于降低40/吨成本,每吨配合饲料降低200元成本,每养一头猪出栏,可以节约50公斤配合饲料。 提高养殖效益:帮您每头商品猪多赚100元,每100头规模猪场,每年多赚20万元。 节约蛋白质资源:日粮蛋白水平每降低%1,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28%。 利于环保:蛋白质每降低%1,总氨(粪氮和尿氮)排出量降低8%,排尿量减少11%,并且可以使尿氮排出减少47%,总氮排出减少293%能量排出减少44%,缓解养殖业排污对环境的压力,将成为今后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三低一高:低成本,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 1897733197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38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