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腧穴的针刺方法是什么?

足少阳胆经腧穴的针刺方法是什么?,第1张

(一)主治病症

足少阳胆经共有44个腧穴(图8-82),主要治疗口苦,目疾,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腋下肿,发热,胸、胁、股、下肢外侧、足外侧痛等。

图8-82足少阳胆经腧穴

(二)腧穴歌诀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穴,窍阴完骨本神邀,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风池肩井渊腋部,辄筋日月京门标,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中渎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与地五会,侠溪窍阴四趾端。

(三)腧穴

1瞳子髎

[取法]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听会

[取法]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直下,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之(图8-83)。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

[刺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3上关

[取法]在耳前,颧弓上缘,当下关直上方取之(图8-83)。

[主治]耳鸣、耳聋;偏头痛、口眼斜、齿痛、口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颔厌

[取法]在鬓发中,当头维与曲鬓穴连线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目眩、癫痫;耳鸣、齿痛、口。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5悬颅

[取法]在头维穴与曲鬓穴之间,沿鬓发弧形连线中点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6悬厘

[取法]在鬓角上际,当悬颅穴与曲鬓沿鬓发弧形连线中点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7曲鬓

[取法]在耳前上方入鬓发内,约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齿痛、牙关紧闭、暴暗。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8率谷

[取法]在耳廓尖上方,角孙穴上,入发际15寸处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惊风。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9天冲

[取法]在耳廓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后约05寸处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牙龈肿痛;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0浮白

[取法]在耳后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瘿气。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1头窍阴

[取法]在乳突后上方,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2完骨

[取法]在乳突后下方的凹陷中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齿痛;疟疾、癫痫;口、颈项强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图8-83

13本神

[取法]在曲差旁开15寸,当发际上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4阳白

[取法]在前额,当眉毛中点上1寸处取之(图8-84)。[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面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5头临泣

[取法]在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于头维穴与神庭穴之间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流泪、鼻塞;癫痫、小儿惊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6目窗

[取法]在头临泣后1寸,当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4)[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青盲、鼻塞;头痛、癫痫、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7正营

[取法]在目窗后1寸,当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唇吻急强、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8承灵

[取法]在正营后15寸,当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塞、衄血。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9脑空

[取法]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癫狂痫;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0风池

[取法]在项后,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迎风流泪、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颈项强痛。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可灸。

图8-84

21肩井

[取法]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取之(图8-85)。

[主治]头项强痛、瘰疬;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发生气胸;孕妇禁针。可灸。

图8-85

22渊腋

[取法]侧卧,当腋中线上,在第四肋间隙,举臂取之(图8-86)。

[主治]胸满、胁痛;上肢痹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23辄筋

[取法]在渊腋前1寸,当第四肋间隙,举臂取之(图8-86)。

[主治]胸满、胁痛、气喘;呕吐、吞酸。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图8-86

24日月(胆募穴)

[取法]在乳头下方,当第七肋间隙取之(图8-87)。

[主治]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胁肋疼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图8-87

25京门(肾募穴)

[取法]侧卧,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际取之(图8-86)。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泄泻;胁痛、腰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26带脉

[取法]侧卧,在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之(图8-86)。

[主治]腹痛、经闭、月经不调、带下、疝气;腰胁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27五枢

[取法]仰卧,在髂前上棘前05寸,约平脐下3寸处取之(图8-88)。

[主治]腹痛、便秘;疝气、带下、阴挺。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28维道

[取法]在五枢前05寸处取之(图8-88)。

[主治]腹痛、便秘;疝气、带下、阴挺、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可灸。

29居髎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中点,侧卧取之(图8-88)。

[主治]疝气;腰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88

30环跳

[取法]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界处取之(图8-89)。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刺灸法]直刺2~3寸,可灸。

图8-89

31风市

[取法]在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之。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正对此穴(图8-90)。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2中渎

[取法]在大腿外侧,腘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之(图8-90)。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3膝阳关

[取法]在阳陵泉直上,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中取之(图8-90)。

[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图8-90

34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法]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取之(图8-91)。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5阳交(阳维脉郄穴)

[取法]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取之(图8-91)。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痿痹;癫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6外丘(郄穴)

[取法]在外踝尖上7寸,与阳交平齐,当腓骨前缘取之(图8-91)。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痿痹;癫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7光明(络穴)

[取法]在外踝尖上5寸,当腓骨前缘,趾长肌腱和腓骨短肌腱之间取之(图8-91)。

[主治]目痛、夜盲;乳房胀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8阳辅

[取法]在外踝尖上4寸,当腓骨前缘取之(图8-91)。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瘰疬、胸胁胀痛、腋下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39悬钟(八会穴之髓会)

[取法]在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取之(图8-91)。

[主治]项强、胸胁胀痛、咽喉肿痛;便秘、痔疾;下肢痿痹、脚气。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图8-91

40丘墟(原穴)

[取法]在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的凹陷中取之(图8-92)。

[主治]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疟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1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取法]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中,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取之(图8-92)。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瘰疬;乳痈、月经不调、遗尿;疟疾;胁肋胀痛、足跗疼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2地五会

[取法]在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取之(图8-92)。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胁痛、乳痈;足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3侠溪(荥穴)

[取法]在第四、五趾缝间,当趾蹼缘上方纹头处取之(图8-92)。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胁肋胀痛;热病;乳痈。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4足窍阴(井穴)

[取法]在第四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取之(图8-92)。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咳逆、胁痛;月经不调;热病。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图8-92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在传统观念中,在一般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后的慢性腰痛常被当做“腰肌劳损”,其实,有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但由于得不到对症治疗而长期受腰痛困扰。不少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还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龄化趋势也很明显,有的人才 18岁就患了这种病。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相关链接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 36圈。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 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 36次。 抖:两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处,手心向内快速上下抖动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钟。 点:取坐位,以两手中指尖分别点按两腿上的委中穴(膝关节后),点按 1-2分钟,直至被按部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康复医学小知识 通过“走路”也能看毛病 步态是人通过双脚交替动作使身体发生位移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是通过对步行规律的研究,揭示步态异常的原因及规律,评估损伤的程度以及康复状态。康复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特殊的机器,让病人边“走路”边看病!通过步态分析,医生可以对患者是否健康、亚健康状态以及患有骨科、神经内、外科等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同时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后效果的评价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骨科康复医学四大新理念 不仅对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而且要从临床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要强化临床康复意识。 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关疾患,如相关的骨科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处理的原则,以便配合进行康复。 不仅要与康复医学科内各个治疗部门的治疗师联合组成“科内团队”进行康复治疗,也要与骨科和其他相关临床科的医师紧密联系,组成“跨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 不仅充分发挥非手术康复疗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必要的骨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价值和作用,及时介绍应做康复性手术的患者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纠正畸形,增进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对于那些老喊腰疼的人来说,最好睡硬板床。为了验证这种传统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西班牙科学家最近做了一项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对腰疼患者来说,最能减轻他们腰疼的床垫类型为中等硬度,而不是人们常说的硬板级硬度。

股二头肌锻炼方法

直腿硬拉:

直腿硬拉

直腿硬拉可以说是练习股二头肌最好的动作了,当然动作难度也比较高,这里仅做动作要领的简单介绍

选择适当重量的杠铃,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抓住杠铃,收腹挺胸,然后慢慢把身挺前倾,屁股往后翘,直到杠铃接近地面

然后再回到一开始的姿势。切记从头到尾双腿都要打直,才能练到股二头肌(膝盖可以有轻微的弯曲)

另外,直腿硬拉的关键在于动作幅度,所以你必须确保你站的位置够高以至于能够彻底拉伸股二头肌

坐姿腿弯举:

坐姿腿弯举

坐在坐姿腿弯曲训练器械上,上身挺直,眼睛直视前方,双手抓住把手,

一开始两脚弯曲,然后有控制的向上抬,直到两脚伸直的时候停顿几秒钟,再回到原位

站姿腿弯举:

站姿腿弯举

坐姿腿弯举是将弯曲的腿伸直,站姿腿弯举则是把腿从伸直到弯曲。

使用站姿腿弯举的器械,身体微微向前倾,两手握住把手,两脚站直

双脚轮流向后抬起圆轴,如此反复

俯卧腿弯举:

俯卧腿弯举

俯卧和站姿腿弯举很像,只是身体改成俯卧,因此两脚可以同时向后弯。

做动作的时候记得背部挺直,膝盖放的位置一定要合适,这样才不会让膝盖受伤

保加利亚剪蹲:

保加利亚剪蹲

找一个凳子,把一只脚的脚背搭在上面

双手可以举杠铃或哑铃,杠铃举到肩膀位置,哑铃则让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上身挺直,眼睛直视前方,然后慢慢将站在地面的脚弯曲,直到小腿和大腿成90度

数十万年的演化,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成为直立人,演化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果,包含饮食作风的改变、耐热及善于长跑。比较起其他动物,人类不是善于加速的动物。但文化使我们衍伸出长跑的运动文化,于是尽量维持高速的长跑就成为人类专注的焦点。

©ShutterStock 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的比较

运动科学家的研究中,发现许多美式足球员的股四头肌(quadriceps)与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比较起长跑或短跑运动员在肌肉体积上更显得粗壮且厚实。如果单纯以肌肉量来看,美式足球员应该比长短跑运动员跑得更快更持久才是,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 美式足球员的厚实肌肉重点是为了骤停转弯(跑步是线性运动)、耐抗撞击以及扛重奔跑(被拦截时还能跑得下去)。而跑步运动员的肌肉则是为了『纯粹奔跑』而用。透过多次肌电图的检测,发现股四头在抗撞及扛重奔跑时脚步落地的作用剧烈,反而在加速时的作用显得较稳定。而当美式足球员进行加速测试时,股二头肌则成为主要的作用肌肉群。 因此当股四头肌被称为抗震肌群、股二头肌被认为是加速肌群时,在许多跑步运动界就燃起了许多哗然争议。

大腿拉伤的问题

美式足球员、跑者、足球员甚至是篮球员都常出现一个肌肉拉伤的毛病──股二头肌拉伤──当医学报告指出这些问题点的交集点,都是为了加速奔跑时直接导致受伤。但这些运动员中,只有美式足球员与篮球员、足球员有股四头肌受伤经验,但起因不是奔跑或加速的过程,而是非线性的急转弯或是与其他运动员碰撞时造成。 透过肌肉伤害的报告确认,短跑运动员在股二头肌拉伤的比率,比较起长跑运动员更显得高一些。相反的,长跑运动员的在股四头肌受伤的比率高过于短跑者。短跑运动员因为加速之故,大量施压于股二头肌进行收缩作用;而长跑者则因为在落地支撑时的频率过高且落地时重力剧烈,导致股四头肌因为过度疲劳致使运动伤害。 生物科学家解释,你很难看到腿后肌群比腿前肌群丰富厚实的人,因为那是速度型动物的演化方式,譬如猎豹;人类衍伸出强壮的股四头肌,是为了保持直立平衡以及跳跃抗撞、长时间跑步抗撞。但不需要直立、也不需要长时间运动的猎豹等猫科动物,它的腿后肌远比腿前肌发达许多。

你不太有机会看到猎豹拉伤腿后肌群,因为那代表着无法猎捕、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姿势跑法的技巧论

在美国迈阿密开启 Pose Method 课程的罗曼诺夫博士,手底下训练出许多长跑好手,亮眼项目为标准铁人项、一千五百公尺到一万公尺选手都有。在博士的跑步技术中提到『脚步落地让它趋向自然,小腿上拉才是应注重的主动行为』。尽管姿势跑法的跑步技术论饱受争议,但运动科学家提出的佐证似乎越来越趋向并符合姿势跑法的人体力学理论。 『跑步过程中当身体越往前倾时(试图加速),从臀后回拉的小腿就必须越快越好。』这与二头肌在加速过程中的肌电图显示相同,与其等待腿被动的回拉,反不如主动地进行上拉的动作。 建立主动上拉小腿的肌肉神经知觉,减少二头肌拉伤的风险并增加跑步功率输出的效率。

为什么非洲人的腿很细

运动科学透过研究非洲跑者的股四头、股二头肌。许多研究发现非洲跑者的股二头肌体积胜于一般人,但四头肌体积则甚至比一般跑者更少一些。意即代表跑者在二头肌对照的跑步效率比一般人更好一些。而在落地抗撞的四头肌则代表着:非洲人以更轻盈的步伐落地,他们不需要粗壮的肌肉去维持长时间的落地撞击。 对于马拉松或是超长距离马拉松跑者而言,如果你没有粗壮的股四头肌对抗落地冲击,你就必须自身培养出更轻盈、减少冲击的跑步动作。

2014波士顿马拉松的菁英跑者群。 ©The Associated Press 给予跑者的小结论

建立轻松且落地轻快的跑步动作 大腿股二头肌比你想像得还重要 股四头肌在脚步落地时用,股二头肌在往前跃动时作用 股二头肌受伤多半是加速时受伤;股四头肌受伤则为过度使用或代偿予膝盖关节等伤势

©losetheshoes

“腘”的偏旁部首是“月”,“月”作偏旁部首的腘的意思和身体部位相关。

一、释义:

人体部位名。指膝部后方屈膝时的凹处,俗称腿凹或膝弯。

腘指膝关节的后方,《素问·骨空论》:“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又称腿凹,《刺灸心法要诀》:“膝后屈处,俗名腿凹也。”为膀胱经、肾经、肝经循行部位。

《灵枢·经脉》篇,足太阳膀胱经“入腘中”,即当委中穴所在;足少阴肾经“出腘内廉”,即当阴谷穴所在;足厥阴肝经“上腘内廉”,当曲泉穴所在。《灵枢·终始》:“病在腰者取之腘。”意谓腰部有病,当取刺于腘部穴位。如腰痛取委中等是。

二、中医腘周围穴位介绍:

1、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浅层布有股后皮神经和小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腘动、静脉和腓肠动脉等。

2、委阳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腘肌起始腱和腘肌。浅层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有腓总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

腘的例句:

1、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通过观察术前和术后胭静脉相关指标,评价胭静脉环缩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返流疾病的疗效。

2、但是对于胭绳肌较松弛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把坐骨抬的很高,以至于上胭绳肌肌睫包裹住坐骨,最终也会使肌睫受损。

3、通常,胭绳肌貌似意外的受伤,其根源都是长期的过度拉伸和休息不足导致的胭绳肌肌睫慢劳损。

4、股四头肌前侧和后侧收缩,伸直膝盖、伸展胭旁肌下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47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