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法分析图示连续梁,确定基本未知量,写出固端弯矩以及AB杆的杆端弯矩表达式

位移法分析图示连续梁,确定基本未知量,写出固端弯矩以及AB杆的杆端弯矩表达式,第1张

基本未知量为B、C点的转角(B)和(C)

令:i=EI/24,则有:iAB=iCD=EI/6=4i;iBC=EI/8=3i

固端弯矩:MABg=-MBAg=-qL^2/12(L=6m,q=20KN/m)

MBCg=-MCBg=-FL/8(L=8m,F=100KN)

MCDg=0

AB杆杆端弯矩表达式:

MAB=2iAB(B)-qL^2/12=8i(B)-qL^2/12

MBA=4iAB(B)+qL^2/12=16i(B)+qL^2/12

概念:

两端固定:指结构构件在两端支座处是限制三个方向的变形,产生三个支座反力(轴向力、剪力、弯矩),构件相对于支座来说是固定不动的。

两端铰接:指结构构件在两端支座处是限制二个方向的变形,产生二个支座反力(轴向力、剪力),构件相对于支座来说是可以围绕支座转动的。

区别:

要结构构件的支座节点处理上有不同。

例如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板类构件中有固定和绞接的区别。

梁:框架的支座是按固定端考虑的,在节点处理时,一般楼层的上下部纵筋均要求伸到柱对边、靠柱钢筋内侧、满足大于04Lae的水平段、且有15D的弯锚段。而普通梁一般是按绞接考虑的,上部钢筋满足水平段大于035Lab、且带15D弯钩,下部钢筋只要伸入支座12D即可。你可以自行对比一下11G101-1图集的79页(框架梁)和86页(普通梁)

板:可以参考一下11G101-1图集的92页。有设计为绞接、充分利用钢筋强度二种表示方式。

力矩分配法用于无侧移钢架和多跨连续梁,并且主要用于杆系刚结结构(如连续梁和刚架)的受力分析。

力矩分配法以位移法为基础,是一种渐近的数值计算方法。力矩分配法只适用于无侧移的刚架和连续梁,但当侧移已知时,只要求出相应的固端弯矩,也可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设想将结构承载后能产生位移的节点(杆件的连接点)用相应的假想约束固定,在假想约束处就产生不平衡力矩(或力),然后逐个放松附加约束,消除不平衡力矩(或力),恢复真实变形状态。

在消除同节点i相邻的节点j的不平衡力矩时,节点i得到了节点j端传来的力矩,以此作为i节点新的不平衡力矩,再次放松约束,将不平衡力矩分配给节点i各杆的近端。如此循环进行,直到各点不平衡力矩都趋于零为止。

扩展资料:

原理:具有四根等截面杆的刚架,习惯上把每一杆件的转动端称为近端,另一端称为远端)。作用于点O的力矩MO将由各杆近端共同承担,并传递到远端。各杆的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之比称为该杆的传递系数C,对于等截面杆,它仅与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固定结点,在结点O上加一刚臂控制转动,分别求出各杆端由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作用于一结点上的各杆固端弯矩的代数和称为不平衡力矩;放松结点,取消本不存在的刚臂,让结点转动,将不平衡力矩按各杆的分配系数求得各杆的分配力矩。

传递力矩,按分配力矩和各杆的传递系数向各杆远端传递,得各传递力矩。循此规则,分配、传递、反复计算,直至得到足够精度的杆端力矩数值为止。

——力矩分配法

粘钢胶。具有超强粘接力、剪切力强、抗老化、耐介质(酸、碱、水)性能好、抗冲击性能强,常温固化、硬化过程收缩小、施工无流淌、不含挥发性溶剂、无毒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施工,无沉淀,适用于所有建筑基材。

你好!

首先这个问题没必要用力法去求解,这是位移法里面的基本构件。如果想知道力法的求解方法,可以大致说一下:1、去掉多余的联系,使得结构变为一个静定的基本结构,并把去掉的约束以对应的赘余力代替;2、建立典型方程,原理:基本结构在赘余力和原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去掉多余约束处的位移与原结构中相应的位移相等;3、解方程,利用图乘法求出各外力单位荷载的位移,然后代入典型方程中求解各赘余力;4、根据所求的赘余力和原有荷载即可按静定结构求解原结构的内力。大概思路就的这样的,具体计算我就不写了过程比较繁琐,如果还不明白可以看看结构力学教材。

如有疑问,请追问。

设梁两端弯矩分别为MA、MB;两端剪力分别为QA、QB;跨度为L 。

则大小值QA=QB=(|MA-MB|)/L。QA、QB的方向,以所组成力矩去平衡MA、MB之差而定。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71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