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田部是大美女,17岁时,她被同父异母的弟弟明达皇帝封为后妃,五年后成为皇后,九年后,明达皇帝驾崩,他的哥哥继位成为明朝皇帝,后发生战乱,额田部被推举继位,成为日本史上首位女天皇。日本出现女天皇的原因,要么是政治上的妥协,要么是男性继承人太年轻,不能作为一种过渡安排。
归根到底,这是为了确保皇族不会漏掉他的姓。然而,在这种角色的过渡安排中,八位女皇帝表现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一些甚至在开启新时代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至今仍为日本人所铭记的,是第一位女天皇——古代天皇,也就是额田部。
公元592年,额田部称王。她不仅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也是第一位获得“天皇”称号的君主。在皇帝统治的第36年,他让他的侄子成为摄政王,进行了伟大的改革来限制大贵族的权力,加强皇权。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贯彻“尊佛政策”,大力建设佛寺,建立十二度冠制度。深得民心。
628年,额田部皇帝去世,享年74岁。在皇帝顾谷统治时期,他给落后、保守的日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八位女皇帝中,他的成就最为突出,影响最为深远。今天他仍然受到人们的赞扬。如今大家提起他来,还是一副赞不绝口的样子,他真的很出色!
八阿哥,本名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
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扩展资料:
胤禩生平大事:
1、毙鹰事件
“毙鹰事件”又称“海东青事件”,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该随侍在旁。
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
康熙大怒,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2、受父压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说要在诸阿哥中选择皇储,一定听从大家推举的建议。
谁想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进行。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
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而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言下之意,可复立之。
——爱新觉罗·胤禩
——毙鹰事件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同出于德妃乌雅氏。
至于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反而支持八阿哥,我觉得这和各自的政见有别关系不大,有关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投缘。
说到投缘,就进入到了情感的话题。情感这事,有时是糊里糊涂的,有时却有逻辑可寻。
下面,我试着捊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十四阿哥和八阿哥的感情的确很好
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大阿哥见承继大统无望,就向康熙推举八阿哥做太子,还说八阿哥曾经找张明德看过相,是大福大贵之命。康熙很生气,因为八阿哥当时已经贵为贝勒,竟然还找人看相,说明他居心叵测。于是,康熙以“奸柔成性、妄蓄大志”的罪名锁拿了八阿哥。
这下可气坏了十四阿哥。他和九阿哥俩人一合计,每人都身上揣着毒药去谏说康熙。他们的想法是:如果康熙不从谏,就当场服毒死给康熙看。当然,他们最后没服成毒,反而是十四阿哥一句接一句地顶撞康熙,气得康熙抄起宝剑要砍他。
此事可以看出,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还是很重义气的。
还有一件事,那是十四阿哥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王以后,八阿哥那个圈子都以为他是今后的皇位继承人。正史记载和影视剧不同。正史记载的是:八阿哥和九阿哥都十分支持十四阿哥克承大统,还为他的出征试制军备。并且,九阿哥还说:“胤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皆不如”。
这事说明,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感情是真心好,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
两人的感情为什么这样好呢?
这点我也说不准,我的猜测是:八、九、十,三个阿哥年龄相差不大,组成了一个团队,其中八阿哥是当头的。十四阿哥和他们挺投缘,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就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还有就是:八阿哥管理过广善库、修建过东岳庙、还当过内务府总管,凭借着职位的便利,他铺陈了广泛的人脉,把小团队经营得十分红火。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十四阿哥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觉得跟着八阿哥走,是一种倍儿有面的事。
十四阿哥和四阿哥虽然是一奶同胞,却感情很不走心,这和德妃有很大的关系。
德妃乌雅氏在生下四皇子以前,连嫔位都不是,就没有对胤禛的抚养权。四皇子是在当时的皇贵妃佟佳氏膝下长大的,佟佳氏为人很慈爱,给了胤禛一个欢乐的童年。以至后来他当了皇帝,都一口一口亲热地称呼隆科多“舅舅”,隆科多是佟佳氏的弟弟。
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别的女人身边承欢,德妃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后来又产下了二子,其中皇六子胤祚刚过5岁就早夭了,她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到皇十四子胤禵的身上。
德妃可以说是一位相当偏心的母亲,即使胤禛即位,因为十四阿哥的原因,她也多次刁难他。
雍正遗诏继续大统,她说:“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随后,她更是不吃不喝,要替康熙殉死。史载:决意从殉、不饮不食。再后来,在雍正的登基大典上,她不愿接受朝贺,她说:“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可以想见,胤禛和德妃的感情是十分淡漠的。而徳妃和十四阿哥的母子情份很深,受了母亲的言语行动的影响,十四阿哥和胤禛的关系自然亲热不起来。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关系不亲密,和十三阿哥有很大的关系。
十三阿哥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她的出身低微,至死都没有升到妃位,只是个庶妃。另外,她的身体也不好,在十三阿哥13岁的时候就过世了。
根据很多相关资料的描述,十三阿哥因为生母地位卑微,在一众皇子中饱受白眼。其中,九阿哥和十阿哥会欺负他,十四阿哥也很膲不上他。
四阿哥在11岁时,养母佟佳氏去世。也许是同命相怜,四阿哥很照顾这位十三弟,他们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一方面,四阿哥视十三阿哥为宝;另一方面,十四阿哥视十三阿哥为草。这种迥然不同的观念冲突,无疑会加深两个人的隔阂。
说到阿里不哥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虽然不出名,但是真正的研究起他来,这个人也还真的是厉害的很的,话说他和忽必烈是有得一拼的人物了,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无限接近忽必烈的人,那么有的人也说了,这个阿里不哥到底是谁呢还有这个阿里不哥后来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阿里不哥是谁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
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达四年之久。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
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另一种说法是遭到忽必烈毒杀)。
揭秘阿里不哥是怎么死
阿里不哥,全名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贵族,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元睿宗拖雷的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是他的哥哥。虽然与忽必烈是兄弟,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好,曾经还因为汗位发生过争斗。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之间的争斗并不仅仅是在蒙古汗位空虚之时才有的,早在蒙哥在位的时候,阿里不哥就与忽必烈走不到一处去。等到蒙哥汗去世之后,两人之间的争斗直接进入 。
1259年,蒙哥死在亲征的路上,当时忽必烈正在与宋军对战的前线。听到消息之后,立马放弃了对宋朝继续进攻,回师蒙古。
阿里不哥当时则是留镇漠北,蒙哥汗去世之后,与忽必烈一样眼热蒙古汗位。他也知道忽必烈是他登上汗位的劲敌,于是想尽办法诱使驻扎燕京附近的忽必烈回到草原,好威逼他就范,自己再顺利的登上汗位。
忽必烈也不是傻子,自然看的出阿里不哥的想法,所以不肯离开自己经营多年,完全在他掌控之下的中原。两方之间的使臣不断来往,却始终不能寻求平衡,双方矛盾日益激烈。
一直到公元1260年,忽必烈抢先下手,先是拘禁阿里不哥的亲信使者脱离赤。随后抢占先机,在开平城宣布继大汗位。不久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汗,双方形成对峙之势。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间,从支持者上看,阿里不哥更为有利。在分封的各大韩国中,钦察汗国、察汗台汗国以及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却只有伊儿汗国一个支持者。
阿里不哥继承汗位不久,当即率领大军南下,分东西兵两路,由旭烈兀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以及阿兰答儿统领,兵锋直指忽必烈手下攻击四川前线退回的攻宋主力。后阿里不哥的左路军以宗王为帅,而且直接威胁汉地政治经济中心燕京。
不仅仅是自己的主力部队,连自己的老巢都受到威胁,忽必烈当然坐不住,亲自领兵对抗阿里不哥南下部队,并且以移相哥、纳邻合丹两位大将为前线。
历史已经证明,最后是忽必烈取得了胜利。尽管阿里不哥有众多蒙古汗国的支持,兵力也算十分强大,最终还是被忽必烈打败。
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一部的主力部队之后,以汗地为基准,一边收拢领地,一边安抚臣民,以确保帝国实力没有得到损失。
而另一边溃败远遁阿里不哥,最终在吉利吉思稍作休息。元气刚刚恢复,不甘心失败的阿里不哥再次率军来犯。他先是假装称降,向移相哥说自己是率众来归的。等到移相哥接受了他们,毫不设防之时,阿里不哥发动突袭,最终切了成功,占领和林城。
不过没多久,忽必烈就率领汉蒙两军北征,阿里不哥再次面临威胁。已经占据中原一带,并且得到极大发展的忽必烈,不是在草原实力得到一定恢复的阿里不哥能比的。
两军遭遇之后,阿里不哥一部果然大败,忽必烈毫无争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清楚认识到自己无法与忽必烈对抗之后,最终选择了西徙。阿里不哥西徙后,忽必烈所部不战而收复和林。
当阿里不哥大败之后,蒙古诸部彻底分散,难以一统。262年冬,阿里不哥在击败阿鲁忽后驻营于阿力麻里。他肆行杀掠,伊犁河流域为之残破不堪。1264年春,阿力麻里大饥,军心愈亦涣散。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阿里不哥最后选择而来向忽必烈投诚。从蒙哥汗去世之后,就开始的汗位之争,终于在公元1264年结束。
公元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有人说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说是被忽必烈毒杀,纷争不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