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的辅助练习
挺身跳:原地屈膝开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动作,髋关节完全打开,做出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
单足跳前进练习:一般采用左(右)去右(左)来的方法进行练习,距离控制在25-30米左右,完成4-5组。
还有几个技巧
1,要内八字站,绝对有用
2 两脚先站成立正姿势,而后以前脚尖为支撑点,两脚跟随向两侧分开到两腿成平行位置。这样,脚尖都向前,与运动方向一致,同时两腿基本处于垂直姿势,既不产生夹角,又利于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而且学生敢容易掌握。
3摆臂与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预摆时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摆到头上,跟着轻松地吸气,而后两臂由上向两侧后方而呼气。当要起跳前两臂则快速地由下向上摆到头上,现时随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气随下摆至两侧后方,动作一样快,但此时不是呼气,而是憋气。这样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强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
4 身体重心前移 上体前倾,随之两臂弯屈成半蹲姿势,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抓地,控制身体平衡,重心随着前移。尽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却很重要。
5不要光带着沙袋练,腿容易拉伤,且沙袋是一个重心,去掉后又是一个,极难适应
平时可以做半蹲的动作,不要完全蹲下去,要让大腿肌肉时刻保持紧张僵持
的状态,这样才可以刺激肌肉生长。
腹部也非常的重要,可以在家做两头起的动作。注意练习这2个动作的时候
一定要分组进行,可以20一组5组。
跳的过程中双腿发力,在空中要展腹,使腾空的高度尽量的高,然后在快落地的时候身体向前弯曲,也就是利用到了腹部的力量了。只有这样才会跳的远。
怎样在短期内提高成绩
(1)蹲跳起 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纵跳摸高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主要是跳不高的人使用
(3)跳台阶 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1.作用与特点 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立定跳远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有一块平地就能进行练习。
2.技术结构 跳时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然后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次,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力量是基础,特别要提高膝、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
3.影响成绩的因素 (l)力量因素 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甚至是脚尖,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2)协调用力的能力 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3)臂的摆动作用 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4)能量的转换 从站立状态到下蹲状态,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就相当于有一定的助跑,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速度,增加跳远的远度。
4.练习方法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蹍跳步 蹍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蹍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 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5)蛙跳 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6)障碍跳 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立定跳远训练方法 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立定跳远的辅助练习 挺身跳:原地屈膝开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动作,髋关节完全打开,做出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
单足跳前进练习:一般采用左(右)去右(左)来的方法进行练习,距离控制在25-30米左右,完成3-4组。收腹跳练习:从原地直立开始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动作或双手在腿前击掌,落地时一定要屈膝缓冲。 越过一定高度兼远度或一定远度兼高度。 个别辅导,纠正存在的错误动作预摆不协调。解决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上体前倾过多,膝关节不屈,重心降不下去,形成鞠躬动作。解决办法:做屈膝动作,眼睛往下看,垂直视线不超过脚尖,熟练后就可不用眼睛看了。腾空过高或过低。解决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收腿过慢或不充分。解决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击掌动作要及时。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
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立定跳远怎样才能跳得远些 立定跳远动作做法不同,跳出的成绩也不一样。那么怎样在身体素质不变的情况下,跳得远些?经过对立定跳远反复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改进了一些技术和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一、 两脚平等站位 对于两脚站法,常被人忽视。体育教材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两腿稍分”;有的要求“两脚与肩同宽”。至于站成什么姿势,教材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因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采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难以掌握,后者虽明确,却大些。我做法是:两脚先站成立正姿势,而后以前脚尖为支撑点,两脚跟随向两侧分开到两腿成平行位置。这样,脚尖都向前,与运动方向一致,同时两腿基本处于垂直姿势,既不产生夹角,又利于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而且学生敢容易掌握。二、 两臂的摆动与呼吸的配合 摆臂与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学中,预摆时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摆到头上,跟着轻松地吸气,而后两臂由上向两侧后方而呼气。当要起跳前两臂则快速地由下向上摆到头上,现时随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气随下摆至两侧后方,动作一样快,但此时不是呼气,而是憋气。这样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强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三、 身体重心前移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当起跳前,随着两臂由上而下向两侧后方摆时,上体前倾,随之两臂弯屈成半蹲姿势,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抓地,控制身体平衡,重心随着前移。尽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却很重要。这样,起跳时就不必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为身体向前上方腾起创造条件。四、 蹬摆是关键 起跳时的蹬摆效果如何,是决定身体腾起远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对两臂起跳时的摆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样简单由后向前上方摆。因为那样摆仅作用于两臂,而不能带动全身。为此我采用跳高起跳时两臂的摆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摆。起跳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地,同时两臂由两侧后方向前上方做强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7)跳台阶 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没有合理的技术,力量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同时,必须改进立定跳远技术。 5.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较适合初中学生: 踝角53~57°,膝角90~96°,髋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 踝角、膝角、髋角的角度决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响肌肉用力强度,角度偏小影响肌肉用力速度。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在练习中,只有抓住力量与技术两个主要矛盾,充分重视力量练习,不断改进技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肺活量可以练出来,但是必须要坚持,而且肯吃苦才行。针对考试训练,没别的说的,就是跑。1000米也不属于长跑,平时多训练,每次跑步过程中都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僵硬等情况,运动中称为“困难期”,这时需要坚强的毅力来让自己坚持下去,“困难期”过后就会感觉呼吸畅通,动作轻快,在继续跑会出现疲劳,可以适时选择结束此次训练。每周进行3-4次训练就行,这样坚持锻炼,有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感觉“困难期”会出现的越来越晚,跑速也会提高,这说明训练成绩在提高,继续坚持下去,就会有更好的成绩。训练中切忌求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坚持锻炼。
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需要加强腿部、腰腹的力量练习。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蛙跳。这种训练属于力量和协调性的练习,对于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相当有效。
每一种运动练习都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在训练的2-3天时,会出现肌肉酸疼、乏力等现象。运动中称作“疲劳期”,而运动训练就是追求疲劳的一个过程,当疲劳在训练中恢复的时候,就是运动成绩提升的表现。所以,贵在坚持!
准备活动
在每次跳跃之间,运动员应该至少休息3分钟,以恢复和重建ATP能量系统。比赛中,运动员试跳间隔经常大于3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应该进行轻微拉伸练习、一般跑动练习和10~20米的短距离加速。
助跑
高水平、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更多采用外展形技术,年轻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弧线形技下观察横杆,在起跳时身体倾斜使运动员有机会在横杆前垂直起跳。从后面观察,优秀运动员起跳时身体倾斜大约10°
运动员必须保持身体呈直线状态,使肩与髋关节在同一平面内。(一个常犯的错误是助跑进入弧线时身体前倾或腰部扭转)运动员在弧线助跑时也必须保持踝关节背屈助跑时运动员踝关节跖屈或踮着脚会使脚后跟滑行,使地面对脚的作用力减小,外侧肩在髋关节前。
运动员助跑节奏必须由慢到快。助跑步数:年轻运动员应该使用6~10步助跑。助跑步子是偶数比奇数步更合理,这意味着跨出的第一步应为非起跳脚。静止起动比其他形式更有助于助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对年轻运动员特别关键。
冲击角度
在讨论最后两步助跑以及它们与横杆的关系时,要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运动员身体重心的路线与横杆立面形成的角度。太小以致身体平行于横杆助跑或角度太大冲着横杆助跑。这些角度,倒数第二步是40°,最后一步是50-51°,
第二个概念是注意最后几步脚接触地面的路线,这很容易在练场上观察到。最后一步脚的方向要与横杆立面成接近30°
第一步到第四步的练习在没有垫子和立柱的场地中进行。第五步到第六步在有垫子和立柱的场地进行。
1运动员在直线上助跑10步,速度凭运动员感觉能够控制并成起跳为宜。第一步应该是非起跳脚。最后一步应该用粉笔或胶进行标注,应进行4~5次助跑后取平均值。接着运动员以同样方继续进行10步直线助跑,这回标出第5步。同样进行四至五次助跑后取平均值(图1
2/运动员以他感觉舒适的速度沿弧线助跑,在第5步和第6步时进入弧线。通过4~5次助跑确立起跳点位置(图2)。
3图2运动员或教练员丈量从A点到B点的距离,这条直应该与横杆平行。然后丈量B点到D点的距离、B点到C点的距,它们应该与横杆垂直。现在,运动员可以将三组测量数据转换到式场地上。
4教练员和运动员确定场地上的起跳点,然后从此点进行丈量点(图3)
5运动员在有立柱和垫子的场地上进行助跑练习,做必要的调整,在有立柱和垫子的场地中,运动员有可能会降低助跑的速因此需要将起点向前移动。
6当运动员助跑时,应该从垫子旁边跑过去,而不是穿过垫子。
7,10步直线助跑的距离应该与10步弧线助跑的距离比较,即从基准线到起点的距离。两种测算方法的显著区别是:当弧线助跑时,运动员不能保持水平速度,中间步点应该放在5步的位置处。如果前5步的距离明显小于后5步,一般被认为加速能力差,运动员不能在助跑后平程进行有力后蹬。
以下练习距离均为10~15米,运动员重复该练习5~10次。
目的:使运动员学会向后向下蹬地技术,逐渐增加步长
步骤:
在地面上放置8~10个胶带或木棍,位置如下:
第一个标志距起点50厘米,第二个标志距加15cm,以接近高抬腿跑姿势跑过各个标志物。
目的:使运动员体会在阻力下的后蹬动作技术。
步骤
开始时运动员起跳脚在前,非起跳脚向前迈第一步,运动员进行后蹬时牵拉一些阻力譬如拉雪橇或其他类似的物体,前进10~15米。阻力能使运动员髋关节完全
蹬伸。
目的:使运动员在较大阻力下感受后蹬动作技术。
步骤
此练习像拉雪橇动作一样,只不过该练习阻力是由同伴提。当同伴施加较大阻力时,使运动员速度下降,同伴好像被运力员牵拉着走一样,可以发展其加速所要的专项肌肉力量。
最大速度应该强调身体直立、脚背屈、脚后跟置于大腿后方和正确的问前技术(向前跨步和后蹬)。胫骨与地面垂直,力量垂直作用于地面》以下练习可以用来发展运动员最大速度。
目的:促使运动员获得施加于地面的垂直作用力。
步骤
运动员向前助跑,大腿高抬至与地面平行(可以略高)。运动员应该高重心跑,保持躯干直立,脚部背屈,踝关节放置于大腿后方并高于加速阶段。该练习应进行20~30米,重复5~10次。
目的:强化运动员获得垂直作用力。
步骤
多级楼梯应密集排在一起,以便运动员跑楼梯时没有较多的水平跑动)运动员应该高重心,注意不要弯腰。脚部应该背屈,大腿抬高与地面平行。每次练习10~20步,重复8~10次。
目的:发展运动员由启动到快速跑的速度能力。
步骤
运动员经过20~25米的加速区后以最大速度快跑10~30米的距离。像前面提到的,快速跑应该强调合理的最大速度。跳高运动员重复该练习3~5次。
目的: 发展助跑持续加速能力,增加步长和发展步频。
步骤
助跑节奏应该由慢到快。加速度应该一致,运动员应该力求完成全程跑,最后阶段没有明显减速、速度没有降低时,运动员应该快跑如飞。
目的:建立由慢到快的助跑节奏。
步骤
在10步有节奏的助跑中,强调加速和最大速度技术是有益的。运动员以下列方式计算每一步:1-2-3,1-2-3,1-2-3一起跳。每连续三步增加节奏。节奏跑练习在一条直线上进行,重复6~8次。
弧线助跑要求最初几步有正确的蹬伸动作,调整角度和保持速度。弧线助跑时,运动员身体保持直立以克服离心力,这种力量使身体向内倾斜。
目的:加强正确的弧线助跑技术。踝关节置于大腿后方。
步骤
运动员沿圆圈助跑,保持身体直立,肩和髋在同一平面上。内侧腿在身体中线附近。脚部背屈,脚后跟置于大腿后方,类似于最大速度跑。胫骨角度应该垂直于地面或与地面成接近90°锐角。圆圈半径应该接近运动员的助跑距离。运动员在每个方向上重复3~5次练习。
目的:使运动员在弧线助跑中保持频率。
步骤
运动员采用8字助跑,弧线在8字的顶部和底部。重点是进入和经过弧线时增加频率,而在直线部分时放松。当运动员跑过弧线时,教练员应该注意观察运动员小腿胫骨与地面是否成锐角。运动员每组跑2~3次8字跑,每次2~3组。
目的:加强正确的弧线助跑动作技术。
步骤
运动员在弯道上弧线助跑,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用到前面提到的圆圈跑技术。运动员可以在后背加负重助跑,有助于使运动员身体呈直线状态,并保持正确的髋和肩轴排列。练习距离为40~100米,重复3~4组。
目的:使运动员能够反复地练习从直线到曲线的转换。
步骤
运动员在跑道上蛇形跑或“S”形跑,重点是在转换到弧线跑时内侧腿后蹬时越过身体中线,积极扒地。运动员必须注意使肩和臀自然排列。建议每组60-100米,6-8次重复。
目的:使运动员反复练习不起跳的助跑。
步骤
运动员在助跑道上进行助跑,从垫子旁跑过而不是跳过去。这有助于在助跑的最后获得地面的反作用力,并且保持跑速。运动员由直线进入弧线跑时,第6步脚的位置应该在身体的中线。当跑至弧线时,运动员应该有意识地使内侧腿经过身体中线。该练习重复8~10次。
快跑(倒数第二步)
目的:加强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水平方向上的积极运动。
步骤
运动员快跑——也就是说,倒数第二步水平蹬摆,使起跳腿垂直作用于地面。强调后腿蹬伸而不是前腿前摆。该练习重复5~6次,距离为20~30米。
目的:发展运动员助跑倒数第二步的腿部力量。
步骤
运动员以类似身体前冲的姿势将倒数第二步的腿向前迈出,躯干直立,推动髋关节向前超过脚,至最前端时,倒数第二步腿胫骨在身体后地面接近平行。接着运动员向后蹬伸重新转入起始位置。当运动员移动时,髋关节要保持平稳。该练习可徒手或重练习。每组5~10次,每次2-~3组。
起运动员过杆不顺利的原因之一是起跳脚的“着地”动作,使起跳时间太长。
起跳脚的纵轴(通过脚心连接脚后跟到脚趾的直线)应该正对垫子远端斜对角的方向(平行于对角线),髋关节和肩应该与脚成自然排列。运动员经常把起跳脚放在正对对面立柱的方向,或者更糟的是,与横杆平行。这种动作会引起踝关节受到压力过大,引起运动损伤。
目的:发展正确的倒数第二步技术,使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
步骤
该练习像跳远的起跳动作;强调倒数第二步起跳脚要放平。起跳脚垂直蹬伸,运动员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大于垂直方向的移动,倒数第二步脚着地继续向前移动,不断重复这个技术动作。该练习重复3~5次,距离20~40米。
目的:提高身体倾斜状态下的转换能力。
步骤
该练习把前面提到的起跳练习与本章前面提到的圆圈练习结合起来。运动员在圆圈跑动时每6步起跳一次。(当运动员反向跑动时,必须用另一条腿起跳。该练习能提高动作技能。
目的:使运动员学会正确的倒数第二步技术,训练后两步快速水平移
步骤
在该练习中,运动员单脚跳过152-457厘米高的障碍物。对于刚参加训练的运动员,障碍物的间距为24-3米。当运动员获得自信并且能用更快的水平速度完成该练习时,障碍物间距可以增加。鼓励运动员采用平一平、快一快的触地方式。障碍物必须较低,不能影响运动员的水平移动。该练习重复4~5次,每次5~10个障碍物。
目的:鼓励运动员积极起跳。
步骤
运动员在跑道上跳跃,利用臀部肌肉和大腿后群肌肉使起跳腿向后向下蹬离地面。起跳腿脚跟在运动过程中要低,摆动腿一侧的髋尽量大幅度运动。该练习可徒手练习,也可负重练习。运动员应该重复该练习5~10组,距离为20~40米。
目的:使运动员在起跳时获得较大的冲力。
步骤
此练习与前面的跳跃式起跳练习一样,但需要运动员对地面施加更大的作用力,能越过单个障碍物或在直道上放置的一组障碍物。运动员落在沙地里或柔软的垫子上。单个障碍物共2~5组,每组重复5次,或者4-5个障碍物,重复5组。
目的:加强最后两步“快一快”的节奏。
步骤
此练习可从6步到全程助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要求运动员最后两步脚要扒地,倒数第二步的脚要快速。起跳腿强有力的践伸动作使摆动腿一侧髋关节快速前移。运动员双脚跨越式过杆、保持身体直立,脚落在垫上。横杆的高度设定应能使运动员保持正确的起跳姿势为准。(由于该练习一般用于准备活动,所以常常重复3-5次。
目的:发展运动员垂直冲量,创造更多的腾空时间。
步骤
运动员在踏跳板上起跳,从6步助跑逐渐过渡到全程助跑。在运动员的起跳位置上摆放踏跳板,倒数第二步踏在地面上。该练习能产生动力,防止重心随起跳腿屈曲而降低。而且,由于起跳地面是抬高的,运动员在神经肌肉系统疲劳时也能进行积极起跳。运动员看到横杆升高时心里很舒适,有机会在较高的高度越过横杆。运动员用踏跳板起跳过杆8-12次。
目的:训练正确的起跳姿势。
步骤
横杆放在个人最好成绩或以上位置。像前面提到的单腿支撑练习一样,运动员从倒数第二步开始,然后蹬伸,起跳腿积极置地。如果运动员保持正确的肩关节、髋关节与放脚姿势,起跳结束后他将向后倒去。一名同伴站在运动员一侧,手放在其背部中间,引导运动员安全地落到地面。运动员应该进行2~3组练习,每组重复5~10次。
一旦运动员离开地面,其身体重心轨迹就已经预先确定下来不改变,通过弯曲膝关节和分开两膝,可缩短肢体的转半径。
当大腿过杆时,下要靠近胸部,髋关节下降,相应的小腿上升。
运动员过杆主要取决于助跑和起跳。用于过杆专项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如果运动员能有效地过杆,他的后背上部将着地。
目的:帮助运动员建立空中肢体感觉。
步骤
运动员站在跳高垫子上面,做5~10次后空翻,腹部落在垫子上。向后腾跃时运动员应该保持背弓的姿势,不应该像跳过障碍一样。 初学者需要同伴站在垫子上帮助其完成动作 ,就像运动员在地上练习后空翻动作一样。
目的:帮助运动员在肩部着地时获得自信。
步骤
运动员背对横杆站立,向上向后起跳过杆,肩部着地。快落地时,运动员要继续旋转越过横杆。横杆高度可以低一些,以使运动员处于高过横杆的舒适姿势落地。运动员进行5~10次该练习。
目的:运动员在升高的平面上跳跃以增加空中时间。
步骤
运动员不断从越来越高的高度落下,通过重复练习,可以别得自信。在一个升高的平面上练习背部过杆着地,开始用一定高度的跳箱,运动员获得信心后,箱子的高度可以增加。横杆的高度也可以随着运动员自信心的增强而提高。运动一般进行5~10次此练习。
目的:帮助运动员练习旋转过杆和更大冲力的落地。
步骤
运动员采用近乎直线助跑的方式对着横杆短距离(5~6步)起跑,在助跑的最后阶段,运动员双脚同时落地,背对着横杆,向上向后跳起双腿过杆。随着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能力的增加,横杆的高度可以提升。运动员重复过杆5~10次。
多数运动员尝试过在雨中跑弧线,他们趋向于脚部跖屈或“踮脚跑”,这会导致动作不稳,增加滑倒的可能性。的节奏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免跳的高度在准备活动结束和运动员第一次试跳之间就应该确定。
比赛中总有这样的例子,运动员在准备活动时跳得很出色,但接下来在正式比赛中却频频失误,这是因为运动员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开始起跳,间歇时间太长会失去节奏。如果运动员状态良好,在比赛中完成一定次数的试跳也很少出现疲劳。
许多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在12-16次试跳中完成自我感觉良好的运动员经常选择超过适合自己的高度作为起跳高度,这种错误是无法原谅的。一高度,以期在下一高度上有三次试跳机会。如果运动员感觉到非常疲惫,他可能希望下一高度的最后一次试跳保存精力,以便获得好名次。
在比赛前期进行免跳的例子是运动员认识到比赛节奏的重要性,他会选择较低的起跳高度,越过横杆,然后在下一个有信心的高度免跳。
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为提高运动员能力以产生更大的起跳爆发力而做了大量的专门训练。然而他们不应该忘记,过分强迫身体却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率。
在跳高中,起跳脚落地时的纵轴经常平行于横杆立面,而身体重心的轨迹正如前面讨论的一样,与横杆大约呈40°角。
把握动作的时机:当运动员意识到髋关节正在过杆时,会把下颌靠近胸,然后使髋关节下落、小腿上举。
有一种方法能有效测评运动员跳高的潜能,同样也是测评跳高训练计划的有效而可信的方法。运动员要进行两项测验。第一项是测验双腿原地站立纵跳的高度,第二项是测量三步助跑起跳腿垂直跳跃的高度。两个高度的差值可表示跳高潜力大小。差值在6英寸及以上(152厘米及以上)说明运动员跳高潜力较好,差值在10英寸及以上(254厘米及以上)一般在优秀的运动员身上出现(在原地站立纵跳和跳高能力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短程助跑跳跃中弧线助跑时产生的压力(身体倾斜度)与全程助跑跳跃有显著区别。由此可见,在训练实践中要进行大量的全程助跑和全程技术练习。
运动员应该在其最好成绩以下203厘米处开始训练。每成功跳过一次,横杆提高2英寸(5厘米)。当运动员有两次连续的失误时,横杆降低1英寸(25厘米)。这种类型升降方式将使运动员保持专注。
九月至十一月(一般准备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提拉杠铃5×5次、推举练习4×5次、大腿后群肌肉练习3×10次
下午:投掷练习、加速技术、多种跳跃跳入沙坑
周二
上午:力量练习。行进间弓箭步4×12步、核心力量循环练习2×10次
下午:低强度速度练习(共1200~1600米)、栏架练习、核心力量练习
周三:休息
周四
上午:力量练习。深蹲练习4×6次、跳箱跳跃练习4×5次、负重提踵4×15次
下午:投掷练习、多种跳跃练习
周五
上午:力量练习。一般力量训练循环练习
下午:核心力量训练、台阶练习、加速练习
周六周日 休息
十二月中旬至一月(专项准备)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肩负杠铃深蹲6×3次、跳箱跳跃练习4×3次、引体向上3×10次
下午:投掷练习、助跑练习、速度训练(共300米)、核心力量练习
周二
上午:力量训练。平板握推6×3次、髋和腿蹬伸练习2×6次、弓箭步练习3×30秒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投掷练习、栏架练习
周三 核心力量练习
周四
上午:力量训练。推举练习6×3次、站立或坐位负重提踵2×20次
下午:投掷练习、跳高技术练习、速度练习(共300米)
周五
上午:力量训练。抓举5×5次、大腿后群力量练习3×12次
下午:专项力量循环练习
周六 低强度行进间跑(共1200~1600米)、核心力量练习
周日休息
二月(竟赛阶段——室内赛季)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练习3×4次、抓举3x|4次、蹲跳3×10次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
周二低强度节奏跑(共800~1000米)、栏架练习
周三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练习2×4次、抓举4x2次、推举2×4次、蹲跳3×10次
下午:休息
周四 准备活动、低强度神经肌肉刺激
周五竞赛
周六
力量训练:平板握推3-2-1、后背挺伸3x12次、后背挺身3x12次。跳高专项力量训练、起跳和倒数第二步练习、低强度行进间跑(共1200~1600米)、栏架练习
周日休息
二月末至三月中旬(竞赛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过杆6X2次
下午:投掷练习、跳高技术练习
周二 核心力量练习、栏架练习
周三
上午:力量训练。抓举3×3次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
周四休息
周五 赛前准备活动、低强度神经肌肉刺激
周六 竞赛
周日休息
三月中旬至四月(专项准备阶段——之后室内赛季,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练习6×4次、平板握推6×4次、大腿后群肌肉练习3×6次
下午:投掷练习、跳高技术练习、核心力量练习
周二
上午:力量训练。引体向上3×10次、平衡练习
下午:低强度行进间跑(共1500米)、栏架练习
周三
一般力量循环练习(2个循环,10个练习,10次重复)
周四
上午:力量训练。颈后负重深蹲接跳起6×4次、摆动腿练习3×12次、俯卧背弓振体练习3×12次
下午:跳高技术练习、速度训练(共240米)
周五
上午:旅行
下午:赛前准备活动、轻微神经肌肉刺激
周六竞赛
周日旅行、休息
五月(竞赛阶段一室外赛季
周一
上午:力量训练。高翻8×2次、平板哑铃推举6×3次
下午:跳高技术、速度训练
周二
上午:力量训练。大腿后群肌肉练习3×10次、引体向上3×8次、腹肌两头起4×10次
下午:行进间跑(共800米)、栏架练习
周三:休息
周四
上午:力量训练。抓举5×5次、快速助跑跳跃4×5次
下午:多种投掷、跳高助跑、跳高、核心力量
周五
上午:力量训练。平衡、动力力量练习
下午:大强度节奏跑(共600米)、核心力量
周六:核心力量、低强度节奏跑(共900米)、栏架练习,
周日:游泳
六月(竟赛阶段)
周一测验、助跑、冰浴
周二休息、按摩
周三赛前准备活动、低强度刺激训练
周四比赛、及格赛、 冰浴、按摩
周五|赛前准备活动、低强度刺激训练
周六竞赛、决赛、冰浴
周日旅行、休息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进攻和防守瞬间交替,突然起动和停止、跳跃和下蹲、体位改变等等,运动员不断地变换动作是篮球运动的特点。因此,篮球运动非常容易出现各种运动损伤。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篮球运动受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一、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如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内容与正式运动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和强度安排不当;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
(二)技术上的错误
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技术动作错误造成损伤,如接球动作手形错误易造成手指挫伤。
(三)练习安排不合理
篮球运动练习安排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锻炼者的生理特点,使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或者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
(四)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五)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任何违反规则的粗暴行为都会增加损伤发生的概率。
(六)场地设备的缺点
场地不平整、场地过滑和过硬或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都是损伤诱因。
(七)不良气象的影响
如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内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能见度差会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
二、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思想上重视
了解参加篮球运动可能发生损伤的原因,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与训练原则,避免局部负荷过大。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合理掌握准备活动的量和强度,其内容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有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应特别注意,并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的练习。
(四)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正确地掌握篮球运动的技术,避免容易致伤的错误技术,熟练掌握自我保护技术。
(五)加强保健指导
定期开展体格检查,以发现潜在疾病,及时治疗。妥善安排受伤后的活动,加速康复。
相关阅读—篮球运动伤害及治疗方法
1、脚踝扭伤
预防方法:练习前以胶布(绊创膏、绷带)缠绕脚踝,是预防扭伤之一,然而最有效的方法仍是做好脚踝关节的准备操,如脚侧踢球运动、脚尖负重提踵,都是加强该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对不良刺激的适应能力。若不幸扭伤,应先将患部进行冷敷,冷敷时可用冰水、凉水冲泡等,24小时后再施加适当的压力、保温按摩等,加压时则先垫以海绵,在海绵上方用具有弹性的绷带包扎。
2、手指的戳伤
手指的戳伤是当手指受到外界强烈的冲击而产生的一种运动伤病。预防方法:运动前要充分地做好手指的准备运动,如压指、指绕还、等或用胶布对指关节进行加固。手指的戮伤,依程度可分五种1、扭伤,2、脱臼,3、骨折,4、腱断裂,5、挫创伤(皮肤裂开)。若发生扭伤,其冶疗方法同其他部位的扭伤相同,先进行冷敷,24小时后再按摩或热敷。脱臼时要及时让医疗人员将手指拉直复位恢复原状,然后再进行处置。至于手指严重的戮伤、骨折、腱断裂则不要乱动,应速送医治疗才是上策。
3、肌肉离位
肌肉离位是对肌肉施加急、激的力量,致使肌肉中的肌纤维或肌肉肌膜的一部份发生断裂,从而引起内出血的一种运动损伤。预防方法:在练球前,将各部位的肌肉充分活动开,尤其在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更要特别注意。治疗方法如下:若发生在腿部,首先要将膝盖固定2~3天,不可任意移动,同时用凉水或冰冷敷,缠上绷带,能够防止内出血的扩大,如此处置后,再稍加保温,同时要从事轻松的活动。当内出血停止之后,虽然身体尚觉僵硬,也要稍为进行轻微的活动。
4、脚踵疼痛
篮球中脚部动作的运动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长久的练习急停急起的动作时,往往脚踵感觉疼痛,这种病也叫踵骨病,这是由于脚部着地时,脚踵的骨头与皮肤之间的脂肪组织,受到多次急剧的冲击而受到损伤。其预防方法:要选择舒适的运动鞋或将柔软的海绵垫在脚跟下,避免在坚硬的场地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治疗脚踵疼痛的方法不易操作,只有在疼痛消除之前,尽量避免脚踵受到强力的冲击,同时练球之后要做理疗,注意脚步的放松活动,例如以温湿毛巾热敷。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种损伤若是不注意,往往会变成慢性病,很难治疗,最好在病状的初期时就加以治疗。
5、膝盖损伤
膝盖损伤是篮球运动员的常见病,它是在膝盖受到强烈撞击时或长时间的磨损而引发的运动损伤。预防方法:使用护膝,加强膝盖处肌肉组织的力量,尽量避免剧烈的冲闯。倘若膝盖受到强烈的打击、撞伤,治疗方法视其情形而定,如半月板的损伤,严重者应手术治疗。
以上是在篮球运动中几种常见的损伤。在篮球运动中除应加强相应肌肉的力量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韧度外,还应注意对运动场地、运动衣、鞋等的选择,应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出现因运动鞋而引起的脚损伤和鸡眼等。同时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6、腿部痉挛
这是由于在运动前没有做足够的准备活动,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引发的原因有很多:
(1)、寒冷刺激肌肉受到低温的刺激,兴奋性增高,易使肌肉产生强直性收缩。
(2)、电解质丢失太多运动中大量排汗,特别是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夏天运动时,使电解质从汗液中大量丢失。
(3)、肌肉连续收缩过快运动训练或比赛中,肌肉过快地连续收缩,而放松时间太短,以致收缩与放松活动不能协调地交替。
(4)、疲劳身体疲劳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疲劳的肌肉往往血液循环和能量物质代谢有改变,肌肉中有大量的乳酸堆积,乳酸不断地对肌肉的收缩物质起作用,致使痉挛产生。
预防:加强身体训练,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抽筋的肌肉可事先做适当的按摩。夏季进行剧烈活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和维生素B1的摄入。疲劳或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时间不宜太长。在降体重或控制体重期间,要讲究科学。处理办法: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使其缓解,例如腓肠肌痉挛,可伸直膝关节,用力将踝关节背伸;屈踝和屈趾肌痉挛时,可用力将足和趾背伸;牵引时切忌暴力,用力宜均匀、缓慢,以避免造成肌肉拉伤,揉捏、点穴(委中、承山、涌泉)等手法,促使缓解。
7、手指指甲掀盖
主要是发生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处,由于运动中受到重击而造成的轻微的伤害。预防方法:在运动前先把指甲剪到离肉结合2mm的地方,不要把指甲全部剪完。治疗方法:在受伤以后千万别把空掉的指甲剪除,那样会加长愈合的周期,在稍微修整的情况下用橡皮膏适当的包紧,一般3天能消痛!
8、腰扭伤
腰扭伤也叫闪腰、捩腰,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损伤。尤其在举重、跳水、跨栏、投掷、跳高、体操、篮球、排球等运动中容易发生。
人体腰部的正中有一条脊梁骨,是由5个脊椎骨连起来的,叫做腰椎。连接腰椎骨的有很多条韧带和细小的肌肉,人向前后左右弯腰以及腰部的伸长、缩短,都靠这些肌肉收缩来牵动。肌肉收缩虽有一定的伸展力和弹性,但也不能突然超过限度。有些体育活动腰部最吃力,如果腰部的肌肉还没活动开就猛一用力,肌肉和韧带伸过了劲,就容易撕开和拉断,造成腰扭伤。
在运动中发生腰扭伤,要停止活动,立即休息。如果不休息、不及时治疗,容易反复发作留下病根,造成慢性腰腿疼。躺在床上休息时,为了使腰部的肌肉放松,腰下可垫个薄点的软枕头,以减轻疼痛。腰扭伤以后,用热敷疗法较好,就是把大盐、麸子或砂子炒热,用布包起来,敷在腰部疼痛最厉害的地方,每天两次。针灸、拔火罐、推拿、按摩、理疗也有很好的效果。中药跌打丸、五虎丹,西药强地松等也都可以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9、球鞋摩擦所造成的脚伤只要穿上乾净且无绉纹的球袜,再穿上适脚的球鞋,应该会有某种程度的预防效果。若是因球鞋的磨擦而产生的水泡,不要贸然将水泡弄破,最好先将该部位消毒,再用消毒过的缝针将裹面的液挤出,然后贴上可以了。
10、鸡眼鸡眼就是皮肤的角质化,及增值的部份。若蕊深邃致达真皮内部,即用刮胡刀很谨慎的把增值部份,一点一点的薄薄削下。预防方法:洗澡时,用浮石将皮肤厚起的部份充分地摩擦。
11、肌肉损伤
冷敷,是肌肉损伤后进行紧急处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痉挛,减少流向患部的血流量,减少患部的肿胀和炎症,从而促进患部早日恢复。
然而,在运动实践中,由于对肌肉损伤的冷敷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只对皮肤的表面进行冷敷,而忽略了患部深层的冷敷,从而使患部出现内出血等症状,延长了恢复时间,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
拓展阅读:高校篮球运动中的踝关节损伤与预防论文
摘要: 通过调查,本文对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踝关节解剖结构入手,重点分析了致伤因素。踝关节损伤主要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占足部损伤的1/3以上。应该有针对地提高预防、治疗的措施,以减少篮球运动中不必要的损伤,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预防;治疗
现代篮球运动逐渐发展为高度与速度齐全,身体与技术相结合,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智力、意志与技术相统一的高强度运动。现代篮球比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掌握协调多样的技术动作,而且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如突然变向、突然改变速度、急停起跳等动作。在篮球运动中技术复杂,技术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例如抢篮板球,学生跳离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侧方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地面不平,而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踝关节局部负荷过大而受伤。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来讲,不仅直接影响运动水平,而且可限制运动寿命。随着篮球运动对抗性加强,比赛和训练中出现各种操作的程度也在加强,如不预防,会阻碍篮球运动的发展。
一、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分析
从资料显示,运动损伤不同程度地影响踝关节损伤,其中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多,其次是内侧副韧带损伤;踝骨折损伤虽然比例不高,但伤情严重,应成为预防的重点。这与踝关节特殊结构有关的,由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进攻、急停、踏跳和上篮等,要求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微屈伸和扭转运作,其负担量较大;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几乎支持着人体全部的重量,其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距骨体前宽而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较不稳定,在场地不平及起跳与落地身体失去平衡时,易使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是人体弹跳启动器,也是落地缓冲装置。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由胫骨及腓骨的远端和距骨三节骨构成,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叉状关节窝;胫骨下端底部有下关节面,与内踝关节面连成一体,共同与距骨相连,构成距骨滑车关节面;跟骨位于距骨的下方,是最大的一块骨头,跗骨向后突出部分称为跟骨结节。踝关节的运动除肌肉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肌腱和韧带,胫骨和腓骨由一些强有力的韧带连接。小腿由肌腱控制,肌腱的重点是跟腱,它直接和踝关节相连,止于跟骨。踝关节有六条三角韧带,这些韧带依附在踝关节上,起着连接、支持、保护和加固作用;内侧三角韧带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三条韧带,前为距腓前韧带,中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均起于外踝,向前、向后分别止于跟骨和距骨。足的运动通常都由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协调活动,使足关节共同完成跖屈、背伸展、内收、外展、回旋、环转等多方向运动机能。从踝关节解剖学角度来看,踝关节韧带中胫腓联合韧带纤维细密而又有弹性,不易受伤,故大多数踝关节韧带损伤主要集中外侧副韧带的距腓前、距腓后及跟腓韧带。
当篮球队员在比赛场上不停地上下、左右跨步移动或前后跳起扣篮时,由于脚着地时,身体重心不稳或偏向一侧,常使足的前外侧先着地,所以足在跖屈内翻位扭伤外侧副韧带最为常见。
二、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1一般原因。
从收集到的资料显示,运动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造成损伤的比例最大,占36%。在运动中,由于技术动作存在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容易引起结构组织损伤。另外,造成损伤的原因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占34%,场地、器材、气候状况不良占33%。
2潜在原因。
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滑步急停、转身变向跑和起跳上篮等,对踝关节要求很高。篮球运动的损伤部位中,占首位的是膝部、踝部和腰部,踝关节的距骨上关节面前大后小,外侧韧带弱于内侧韧带,因此踝关节在跖屈时容易引起足内翻,造成胫腓前韧带拉伤。
三、损伤性质及损伤症状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损伤性质以急性损伤为主,如不及时处理,易转变为慢性损伤。预防急性损伤尤为重要。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内踝和外踝有明显肿胀,局部有皮下瘀斑,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四、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预防
1训练或运动时,采用支持带保护或特制皮护具保护。
2加强踝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例如负重提踵、足尖走、跳等,至一定时间,肌肉力量非常有力时,支持带即可免用。
3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运动中要集中注意力。
4加强踝关节韧性的训练,加强技术练习,正确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5运动时注意场地的情况,尽量选择平坦的场地运动。
6身体疲劳时,尽可能停止或减少运动。另外,在运动中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注重规范动作以免受伤,做好自我保护。
7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注意放松,对于有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结束后必须进行20分钟冰敷。
五、踝关节损伤治疗
在篮球运动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和训练姿势不正确,常常会发生急性关节损伤,特别是在损伤的早期,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伤势持续加重。进行以下科学治疗能阻止损伤加重并缩短病期。
1现场急救处理。
(1)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以后根据伤情可用药物外敷、理疗、针灸、按摩等,注射及支持带固定,同时练习踝关节功能。
(2)采用手法整复关节错缝。具体手法是:患者仰卧,助手牵拉上肢向上,术者一手握足跟,另一手握住足的远端,将足内翻和内旋进行拔伸牵拉。充分牵拉后,握足跟部的拇指顶于外踝窝部,以拇指指腹按压外踝窝,同时另一手推送远端,做足的外翻背伸运动,加以整复。必要时可重复手法三次,务求整复错缝之踝关节。
(3)外敷神农霜,并取一大块纱布和压迫弹力绷带,加压外翻位包扎,同时口服云南白药中的止血丹。
2按摩治疗。
1~2天后,可进行轻手法按摩:
(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1分钟;
(2)按摩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1分钟;
(3)按摩悬钟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肘骨后缘)1分钟;
(4)按摩阳陵泉穴(腓骨头下方凹陷中)1分钟。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
3伤后练习。
(1)处理与伤后恢复练习:伤后立即进行冷敷,然后外敷新伤药,用绷带包扎固定。包扎时注意绷带行走方向,使受伤韧带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受伤24小时后,可采用物理疗法,同时加以针灸、按摩,但肿胀较大者,切忌重手法刺激。如果只是单纯的踝关节扭伤,一旦急性症状减退,应在保护带(弹力绷带、护踝等)固定下进行着地行走活动。约两周后,可进行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如踝关节抗阻力活动,也可在松软的地上进行一些较慢动作的练习(跑、跳等);而对踝关节有松动不稳的伤者,要特别加强踝和足部的肌肉力量练习,并控制踝部的训练量。
(2)疼痛减轻后,即应用粘膏支持带固定,着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后可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协调性练习,在沙地上慢跑,或者在凹凸斜面上行走或跳跃,并逐步进入正规练习。
4早期及中晚期治疗。
(1)在篮球运动训练比赛中,如有突发性踝关节损伤,早期应采取急救措施;而在24~48小时以内,由于软组织断裂和撕裂,出现水肿、血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肿痛和功能障碍。因此该期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胀、镇痛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有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2)中晚期治疗即在踝关节伤24-48小时以后,急性炎症已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针灸、外贴活血膏,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等。其中按摩在此间极为重要,按摩手法应由轻到重、由远及近,从损伤的周围到局部。损伤部前几次按摩必须较轻,到晚期,损伤组织基本恢复,但功能尚未修复,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的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
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为最常见的多发性运动损伤,它直接影响技术教学和训练效果,也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故一定要高度重视踝关节损伤,加强预防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率。
跟腱筋断裂的治疗
伤后早期处理正确,体疗与训练安排恰当,完全可以恢复原运动项目的正规训练与原有成绩,甚至对跟腱负担最重的某些体操或武打动作也能完成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将断端的跟腱缝合后,再行腱瓣加固。对陈旧性的跟腱断裂,如果缺损较多,可将腱瓣嵌接断端的断腱中,腱瓣折成索条状。
术前护理
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前,足部皮肤的护理对预防术后感染致关重要,术前应协助患者做好泡脚、备皮等工作。同时要教会患者持拐的方法,以便术后患者的活动。
(一)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跟腱断裂后,一般心理都非常紧张,因此要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消除恐惧心理,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
(二)皮肤护理
为患者做好足部皮肤的护理是预防跟腱术后感染的关键之一。因为足部皮肤粗糙,常可隐藏霉菌和破伤风杆菌,因此需要对足部皮肤进行彻底消毒。急诊病人手术前需用30 ℃的002 %高锰酸钾溶液泡脚20分钟;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三天,用39 ℃~41 ℃的002 %高锰酸钾溶液泡脚20分钟,每日两次。 术前备皮的范围由足尖至膝关节,备皮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刮破,一旦发生皮肤破损,会拖延手术时间。备皮后,要剪足趾甲,用肥皂水刷脚5分钟,刷脚时,要特别注意足趾缝内。刷脚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包扎,送往手术室。
(三)拐杖护理
1拐杖的正确使用对伤口的愈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示范用拐行走的动作要领,直至病人掌握为止;
2拐杖的高度应根据病人的身高调试,一般高度是病人双手持拐,拐顶距离腋窝5~10 cm,与肩同宽;
3持拐杖的力应在双手而不是靠腋窝支撑身体,否则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
4持拐行走时,应先站好姿势,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足尖不可超过双拐头的连线,站平稳后,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进30厘米,站稳后抬患肢,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足与拐头同时落地,但足尖仍然落于双拐头连线内,如此逐步前移。
5病人初次下床持拐行走时应有护理人员在场指挥,及时调整错误步态,使病人在锻炼中充满自信。
6持拐行走是下肢手术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注意把握持拐下地的时机。一般膝关节和跟腱术后的病人下地时机应选择在术后24小时为最佳。
术后护理
跟腱断裂术后,除常规的术后护理外,还应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并积极帮助患者去实施。
(一)肢体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应即刻给予抬高患肢3~5天,注意膝下垫枕,高度应高于心脏20厘米,以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患者术后患肢用棉花腿包裹后,再用石膏托固定以使腓肠肌和跟腱位于松驰状态,保证跟腱的愈合。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足趾感觉、活动情况、皮肤温度以及末梢循环的充盈度。另外,在石膏未干燥之前,嘱患者尽量不要活动膝关节。麻醉过后,即可进行足趾的活动,但此时的活动只限于足趾,踝关节不能活动,因为过早的踝关节活动对跟腱缝合处的愈合不利。
(二) 生活护理
1患者因石膏较重,活动不方便,所以在卧床期间,要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基础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活上的需要; 2鼓励患者在病床上要尽量加强肌力练习; 3指导和帮助病人下床活动以减少肌肉萎缩; 4教会病人自理的方法。
(三)康复护理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进行断裂跟腱的缝合修补,术后都应使用长腿石膏将患肢固定于屈膝60~70°、踝关节处于中度跖屈位。注意不要将踝关节过度跖屈,否则会导致手术切口缝合处皮肤纹理之间的挤压力增加,不利于皮肤局部的血液循坏和切口的愈合。但也不要让踝关节处于太小的跖屈角度,这样会过多牵拉被缝合的跟腱。
术后第1~2天:在床上练习上肢的各种活动,练习带着石膏的直抬腿、侧抬腿和足趾活动。患者可持拐下床去厕所或短时间散步,但是下地扶拐行走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每次5分钟~10分钟。持拐下地时,只能健肢负重,患腿不能着地。
术后第3天:伤口换药,以免带血的纱布导致伤口不干燥,影响愈合。
术后第1周:伤口常规第二次换药,换完药以后,仍要以石膏固定。
术后第2周:伤口拆线,但仍给予石膏固定。
术后第3周:将长腿石膏后托锯短到腓骨小头下3厘米处,开始让膝关节自由活动。
术后第4周:每日去掉石膏托,将跟腱区放在温水或中药中浸泡,然后进行跟腱按摩,并适当增加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的活动度。
术后第5周: 除进行术后4 周的所有康复内容外, 再增加滚筒练习,滚筒时,应坐在高度合适的床或椅子上, 筒的长度最好为30~40厘米,直径在10~15厘米,每天活动1~2次,每次活动20~30分钟。
术后第6周:去短腿石膏后托,穿鞋行走。行走时,在脚跟和鞋底之间垫一块由20层薄纸片组成的高为3厘米的脚后跟,每天撤去一片,直到20天后全部撤完,到术后8周全部结束。在这期间,随着脚跟垫逐步变薄,要使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度接近正常。如果残留部分不正常,到术后9~12周还有机会矫正。此时,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可以开始工作。这一时期应该防止摔倒或突然蹬地动作对手术后跟腱的牵拉。
术后第9~12周:全脚掌着地行走,并练习踝关节功能,使踝关节的活动度完全正常。开始练习小腿三头肌的力量, 一开始可练习双足提踵, 逐渐增加患肢的负担, 最终过渡到单足提踵。此时, 从事较轻松工作的人可以开始工作。这一时期仍然应防止摔倒或突然蹬地动作对手术后跟腱的牵拉。
术后第13~25周:继续练习单足提踵,矫正残留的踝关节跖屈或背伸的障碍,开始全脚掌着地慢跑,逐渐恢复踝关节的灵活性和小腿三头肌的肌力和围度。此时,运动员可以参加小运动量的训练,从事中等体力劳动工作的人,也可以开始工作。
术后25周以后:运动员可参加正式的训练,普通人可参加重体力劳动。
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除了从术后4周开始将长腿石膏锯断,比急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时间晚一周,此后的康复内容都向后延长一周外,其他内容都同急性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方案。
跟腱断裂术后,有可能发生跟腱再断裂,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 没有注意持拐的要领,发生了意外的摔伤;
第二,没有按照康复计划执行,过早地脱拐行走、三个月内就进行跑跳或意外摔倒。
因此,跟腱断裂术后,应按照康复计划八周才能脱拐行走,三个月内走路时,要精神集中,不要引起踝关节的扭伤。这就需要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跟腱是人体小腿部位最强大粗壮的肌腱,上端连着小腿部位的肌肉,下端止于跟骨节间,是传输小腿肌肉到脚步的关键,对人的跳跃、行走、跑步等腿部活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跟腱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脚筋。跟腱断裂可谓是运动员最大的天敌,在生活中一般不会发生跟腱断裂,除非一些高剧烈的体育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排球等,一般是突然用力过猛导致跟腱张力过大而断裂,也有可能是外力或者利器割伤导致。跟腱断裂一般分为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两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后者可以选择手术或者保守治疗。
为什么要写这篇经验,小编曾经也是一个跟腱断裂患者,而且病情复杂发生了二次断裂,回想当初的噩梦,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小编是2013年初打篮球跟腱断裂,诊断为部分断裂,采取的保守治疗未手术,于康复期一个月时不慎用力踩地,导致跟腱二次断裂,继续采取保守治疗,经过半年的康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2013年9月进行手术,术后彻底仔细的研究了跟腱断裂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了很多有用的经验,目前小编依然活跃在篮球场,跟腱已经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所以小编的康复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于是今天分享出来小编的康复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经受比劫难的病友。
1手术后0-1天:
这段时间是手术后的最痛苦时间,手术后要首先用药,然后用长石膏从脚部固定到大腿膝盖处,此时要膝盖处要屈膝60°~70°,踝关节成中度跖屈位,脚尖要向下压,因为手术后跟腱是比正常状态短,所以这样的腿部脚部姿势能够保证不牵扯缝合的跟腱,但是踝关节不能跖屈过度,即为脚尖不能下压过多,不然会导致皮肤及肌腱缝合处纹理压力增大,不利于皮肤和跟腱愈合。
这段时间主要是躺在床上休息,减少下地活动,确实要下地活动需要拄拐下地,患肢不着地,站立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手术后1-2天:
手术后1-2天我们仍然要多躺在床上,此时脚部怎么放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你会发现无论脚部用什么姿势摆放都会特别的难受,这段时间我们仍然要少下地。
每天定时的用冰袋冷敷手术部位,给伤口消炎去肿,康复训练主要以侧抬腿、直抬腿和后抬腿为主,配合进行脚趾的活动,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大腿肌肉萎缩,以及保持足趾的灵活性,脚趾的活动是不牵扯跟腱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做。
抬腿训练可以每次坚持10秒钟,每组20下,每天进行3次。
足趾训练可以每次活动20下,以活动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5-10组。
3手术后第3-4天:
这段时间我们一般要进行一次换药,因为这时候的伤口愈合了一点,为了防止带血的纱布感染导致不愈合,我们要换药一次。
这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坚持前面的训练,另外可以进行大腿的肌肉肌力训练,方法是用意念来绷紧、放松大腿肌肉,保持大腿位置不变,这种方法需要大家自己去感受,就是静态肌力训练,大家可以多感受,不用担心拉扯到跟腱,这段石膏期只要不受外力影响,我们的训练都不会伤害到跟腱。
静态肌力训练可以每次绷紧肌肉5秒钟,每组10下,每天进行5次左右。
4手术后第1周:
这段时间我们要坚持以上训练,在一周时间时进行第二次换药,确保手术缝合部位不被感染、保持干燥,换药结束后仍然进行长腿石膏固定,确保脚部不受外力牵扯。
5手术后第2周:
到了第二周,在坚持以上训练的基础上,要进行伤口拆线,这时候一般都是在家里,需要到附近的医院挂号拆线,拆线很简单,只要相对靠谱的医院都可以进行,拆线后要用纱布包好缝合处,然后仍然用长腿石膏固定腿部。
6手术后第3周:
到了第三周,我们要把长腿石膏换成短腿石膏,短腿石膏保持脚踝处角度和姿势不变,把膝盖以上的石膏部位去掉,我们可以到医院换成短石膏,也可以自己在家把长腿石膏锯成短腿石膏,只保留膝盖以下的石膏即可。
此时的康复训练在坚持以上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膝关节的训练,首先要每日用热毛巾热敷膝盖部位,长时间的固定导致膝盖的活动能力下降,热敷后我们可以进行膝关节活动训练。
训练可以坐在床上,把患肢以膝盖为支点弯曲,不断地练习抬起小腿,直到腿部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再次弯曲,主要是恢复膝盖的功能,每次以抬腿20次为1组,每天进行10组。
7手术后第4周:
在进行以上训练的基础上,我们每天把石膏取下来,用热水或者中药进行泡脚,最好是用桶泡,能够泡到跟腱部位,这样能够活血化瘀消肿,然后泡完后对跟腱部位进行按摩,并适当的活动下脚踝,但是角度要控制好,脚背和脚尖适当的向上抬一抬,甚至要用手向上扳一扳,这时跟腱基本已经长好,可以慢慢的进行恢复。
8手术后第5周:
继续进行前面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增加滚筒训练、滚瓶子、踩沙袋、夹毛巾等训练,也就是找一个圆形筒状或者瓶子放在脚下,用脚适当用力踩住瓶子来回滚动,这个训练方法对增加脚踝跖屈角度和适当拉开跟腱有很大的作用。
方法是:每天脱下石膏,筒或者瓶子最好在20厘米长度以上,直径为10厘米到15厘米,每次活动在20-3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3次。
9手术后第6周:
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脱掉石膏了,然后穿跟腱靴,跟腱靴网上或者医院有得卖,或者我们可以自制跟腱垫,用硬质纸盒裁剪成脚后跟垫,约20个纸片高度约为4厘米,然后就可以拄拐行走,慢慢的找到平衡后可以去掉拐杖,慢慢的走路,每天撤去一片脚后跟垫,直到20天左右把所有的垫子撤掉,这样会给脚踝一个适应的过程,慢慢的恢复脚踝的背伸、跖屈角度。
10手术后第7-8周:
这个阶段我们通过每天的滚瓶子滚筒训练,以及跟腱靴跟腱垫走路训练,角度已经慢慢的有所恢复,跟腱也慢慢的被拉开拉长,此时可以配合进行推墙训练。
推墙训练就是双手推墙,脚成弓步,伤脚弓起向墙靠,健脚向后拉,或者反过来健脚向前弓,伤脚向后拉直,这样能够帮助矫正、练习角度,恢复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角度,每次来回变换推墙5分钟,每天10次。
11手术后第9-12周:
这个阶段就要全脚掌着地行走了,要完全恢复踝关节的活动能力,重点练习小腿肌肉力量,加固跟腱的强度,可以进行双脚提踵训练,伤脚蹬床训练,双脚提踵单脚落地训练,这个阶段主要是小腿肌肉的恢复,所以我们在进行以上训练时要感受到小腿肌肉发力,这样才能够起到训练效果。
双脚提踵就是两只脚一起抬脚后跟,伤脚蹬床就是用伤脚的前脚掌蹬床,而小腿肌肉绷紧用力,双脚提踵单脚落地就是要两只脚一起抬脚后跟然后伤脚单独支撑落地,以上动作每天训练3-5次,每次20分钟左右。
12手术后第13-24周:
这个阶段我们走路基本已经正常或者趋于正常,此时要重点练习加强小腿力量,可以练习单腿提踵,并适当的进行慢跑、快走等运动,这样可以帮助小腿找回肌力,恢复小腿肌肉。这段时间基本就可以正常工作了,运动员可以小运动量的进行恢复运动。
13手术后第25周以后:
这个阶段我们基本上已经恢复了腿部的肌肉力量,而且跟腱已经加固,在前期恢复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度,运动员可以恢复训练,如果恢复的好,基本上可以继续从事体育运动,小编目前已经回归篮球场,跟之前状态差不多,所以大家也要加油进行康复训练喔。
注意事项
以上的康复疗程适用于大部分的跟腱断裂术后,但是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断裂术后伤口不愈合的患者,时间要相对滞后,具体要听从医生指导;
陈旧性跟腱断裂整体的康复疗程向后延长一周,基本上是4周长石膏,4周短石膏,具体按照医生安排进行;
在恢复期间,要避免一切可能导致脚部突然着地受力或者腿部的其他意外发力情况,倍加小心;
康复过程大家可以进行参考,但是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走,康复训练以带一点酸痛而无明显疼痛为宜,康复后,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防止跟腱突然发力;
前面6个步骤的是小编伤腿的照片,由小编亲自拍摄,希望小编的情况能帮到你,如有不适请多多包涵;
本经验由一支向上吧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希望能够帮到您,欢迎投票评论,请多多关注我的经验,谢谢支持!
立定三级跳的训练方法
立定三级跳也叫原地三级跳,属于爆发性用力项目,是在原地静止中,利用摆臂、屈膝、身体给地面作用力开始起跳,三步腾空、落地完成动作。其腾空高度、水平速度均不如有助跑的。所以髋关节的灵活性显得格外重要,三跳过程中骨盆绕髋关节的“转动”是立定三级跳远最具特色的技术和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在田径运动中,立定三级跳远是跳远、三级跳远项目发展快速跳跃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
一、加强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连续跳跃能力的练习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三次连续的跳跃技术动作组成,要完成这个复杂的技术过程,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跳跃技能-----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因此,必须重视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的发展。具体手段如下。
1,双腿跳栏架
在平整的跑道纵行排列10个栏架,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栏架。栏架的高度和间距因人而异,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栏高和加长栏间的跳高。
2,双脚跳皮筋
在跑道上纵行相对排列若干个栏架,每纵行相对排列的栏架之间用皮筋相连,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皮筋。皮筋的高度和相互间的跳高因人而异。
3,屈膝跳
连续双脚跳起屈膝收腹,大腿尽量接近胸部
4,单足跳
双脚起动30米记时记步单足跳练习。左右腿交替进行,培养运动员快速向前的跳跃能力。
5,跳深练习
立于6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双脚起跳落地,再以起跳脚跳上同样高度的跳箱盖上。
6,负荷练习
可采用肩负中等负荷的快速深蹲,轻负荷的快速蹲跳起、双手提铃快速跳及沙坑内连续交换腿跳等,来增强运动员的踝部和腿部肌群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7,十级跨步跳
双脚起跳记距练习。双脚起跳,单脚落地,连续跨步跳。通过此练习,不断改进技术动作。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特点要求有两次着地再起跳,要保持三跳的连续性就必须加强连续起跳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训练中要采用单足积极的扒地动作,要避免着地腿前伸得过远。着地腿积极的扒地动作和双臂及摆动腿相对摆动动作能增加起跳能力,从而使身体重心快速移过下一跳的支撑点,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具体手段有:
⑴跳深练习
⑵50~100米的多级跨步跳
⑶50~100米的跨跳结合练习,即脚起跳后两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连续进行。
训练过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先软地后硬地
2,先双腿后单腿
3,先数量后强度
4,先一般后专项
5,先幅度后速度
影响成绩的因素
(l)力量因素 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甚至是脚尖,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2)协调用力的能力 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
(3)臂的摆动作用 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练习方法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蹍跳步 蹍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蹍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 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5)蛙跳 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6)障碍跳 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7)跳台阶 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没有合理的技术,力量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同时,必须改进立定跳远技术。
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较适合初中学生:
踝角53~57°,膝角90~96°,髋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
踝角、膝角、髋角的角度决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响肌肉用力强度,角度偏小影响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
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在练习中,只有抓住力量与技术两个主要矛盾,充分重视力量练习,不断改进技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
立定三级跳远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双脚起跳跨大步跳不起身。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上体抬起,单脚落入沙坑,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
(2)三跳不连贯,身体平衡不好。
纠正方法:注意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反复做跨步跳和连续做“单足跳十跨步跳”练习,要求两眼睛平视,在练习时注意跳跃时摆动配合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过渡到小幅度三级跳,使三跳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为加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可进行两腿交替弓箭步跳练习等。
(3)节奏混乱:三跳的距离分配不合理。
纠正方法: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1-2-3”来帮助体育考生掌握跳跃节奏,教师根据体育考生的跳跃能力在地面上做记号,让体育考生逐步掌握三跳的合理距离分配,使体育考生明确三跳过程中空中轨迹“步步高”的道理。另外注意第二跳落地的支撑脚是由脚跟迅速滚动到脚前掌的过程。
(4)落地后倒。
纠正方法:要进一步讲明摆臂的动作要求,做正确的动作示范,要求体育考生在跳跃过程中目视前方,落地前适当含胸收腹,落地后注意两臂的后摆及上体的前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