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是通过怎样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的选举方式是什么选举)

政协委员是通过怎样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的选举方式是什么选举),第1张

1、政协委员是怎样产生的选举方式。

2、政协委员的选举方式是什么选举。

3、政协是如何选举产生的。

4、政协委员是如何选举的。

1政协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的成员。

2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和地方各级政协委员。

3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反复酝酿协商推举产生,经全国或地方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会同意成为政协委员。

4政协委员的权利有:在本次会议上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6参加讨论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

7参加本会组织的视察、参观和调查研究等。

8政协委员的义务有:遵守人民政协章程和通过的决议。

9如有违反人民政协章程和协议,由本会常务委员会视情况给予处分或撤销其政协委员的资格。

政协委员考察谈话按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以事实为依据,回答准确。要避免使用空洞概括的语言,应该围绕问题实质回答,不回避问题。

2、不过分谦虚、不夸大其词,回答真实。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应客观、公正地认识,用实际行动作出解决问题的努力。

3、注意语气和表情,谈吐大方得体。说话时,应该保持镇静,态度诚恳,不要大喜大悲,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尊重。

4、注意保密。涉及机密的事情,在处理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守问题涉及的保密要求。总之,在政协委员考察谈话中,应该谈真话、说实话,尊重事实、尊重对方,既要体现自己的能力和自信,也要体现自己的谦虚精神和承担责任的精神,保持积极、开放和诚信的态度。

联席会议是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二届常委会会议合作的主要形式。这一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举行了多次联席会议。

1955年11月10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二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联席会议,彭真副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1955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通知(草稿)》的说明。当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常委会联合发出关于1955年会后组织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到各地视察农村和城市的各项工作的通知。两天后,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二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再次联合举行扩大会议,听取关于1955年秋收后视察工作问题的报告,对视察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图:1955年下半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报告等材料。

从此,人大和政协在常委会层面的联动活动日益增多,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形式讨论通过一些“通知”或“决议”。例如,1956年10月举行扩大联席会议,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到会发表演说,刘少奇委员长、宋庆龄副委员长发表讲话;1956年11月举行联席会议,讨论1956年下半年视察工作,通过《关于宽大处理和安置城市残余反革命分子的决定和关于对反革命分子的管制一律由人民法院判决的决定》;1957年9月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筹备委员会”,推举刘少奇为主任委员;1957年10月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并基本同意《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并决定公布实施,征求人民意见;1958年8月、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举行两次联席会议,一次是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应邀在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另一次是听取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

一届全国人大成立后,很快就建立了代表视察制度。毛泽东对人大代表视察制度很是赞赏,提出加上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视察的想法。早在1951年1月,毛泽东在同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与会代表的谈话中指出:“民主人士到各地去视察,各地不要以此为累赘。让他们去听听农民的诉苦,看看农民的欢喜。我们有什么缺点和错误,也可以让他们看看,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状元三年一考,土改千载难逢,应该欢迎他们去看看。”(参见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722页)1955年10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一起作一个月的视察。视察可以了解情况,可以联系群众,对立法、行政工作,法院、检察院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好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大事记(1954-2014)》,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第50页)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作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1955年秋后视察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国政协委员同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到各地视察。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为止,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各地视察。视察内容有农业合作化、粮食生产、粮食统购统销、落后乡的改造、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街道工作和“肃反”工作等问题,政协委员还把各地有关知识分子的问题列为视察的重点。

据统计,参加这次视察的全国人大代表351人,占代表总数的287%;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39人,占全国政协委员总数的262%。视察后写出视察报告149份,提出意见、建议1000条。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把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分别列入工作日程,每年安排春秋两次视察活动。

一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二届全国委员会期间,两个组织在常委会层面的联动比较频繁,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围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视察或一些共同的事务进行讨论审议。之所以能够召开联席会议,是与当时人大和政协比较活跃分不开的。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举行110次会议、全国政协二届常委会共举行54次会议。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有交叉任职,比如宋庆龄、郭沫若、彭真、沈钧儒、李维汉、陈叔通,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又兼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工作上经常有交叉。

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一起加上只有130人,比较容易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联席会议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视察制度,为两会机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图:1957年10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常委会举行联席会议,讨论196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后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说明。

写政协委员协商在村居活动履职总结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回顾议题和议程: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参与的村居活动,并回顾所涉及的议题和议程。列出自己参与的会议、座谈会、调研等活动,梳理相关议题的发展和进展情况。

2、分析问题和挑战:针对所关注的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考虑在村居活动中所观察到的困难、矛盾和不足之处,深入探讨原因和影响,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策略。

3、总结成果和经验:总结自己在村居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评估自己在议题讨论、政策建议、社情民意反映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成果。

4、反思个人角色和责任:审视自己在村居活动中的角色和责任,评估自身的表现和能力。思考在履职过程中的不足和提升空间,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和影响力。

5、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基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方案。结合所参与的议题和活动,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项目推进计划或社区发展规划,以促进村居工作的改善和发展。

6、撰写总结报告:将上述分析、总结和建议进行整理和撰写,形成履职总结报告。报告应该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和分析过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政协委员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委员向国家机关提出议案和报告,体现了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政协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的协商。

扩展资料:

政协委员的工作包括:

1、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愿望和要求,参加人民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2、政协委员在决策和执行前和执行过程中,主要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常务委员会会议、常务委员会专门协商、专门委员会会议等。

3、在民主监督方面,政协委员既可以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也可以通过政协委员对人民实行民主监督

主要表现在检查、参加工作检查等活动,有效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4、参与和讨论国家事务,政协委员开展调查和研究重要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反映了社会条件和公众的意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研究党和国家机关报告,建议,建议或其他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14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