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易经中的“上下”和“阴阳”?

怎么理解易经中的“上下”和“阴阳”?,第1张

第一个问提,所谓阴阳,因为阴为虚为藏为纳为内,阳为实为敞为发为外。又物皆两象,所以符合这些特点的,我们人为都会把之划分为阴或阳。

第二个问题,易经中,卦分内外,世间万物皆有起始,而卦之六爻起于初爻,而六十四卦本就是八卦相叠而成,有了始,才有本,才可能进一步有外延。这就形成了六爻,自下而上,内下外

上。

第三个问题,地天泰和天地否。这个要怎么理解,地为阴其势向下,天为阳但其势向上,又在天人地本为三才,天地有了,人在哪里?当然是在其间,泰卦,天地交势于人,泰之!否卦,天地各行其道,人所无帮,否之。

第四个问题,初爻为阳,二爻为阴。实际上此处的阴阳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因为阴阳总是互现,相辅相成的。初为始,始为阳,万物开泰也

八卦中的阴阳怎么区分? 八卦中的阴阳区别为:(乾为天,属阳)、(坤为地,属阴)(震为雷,属阳)(巽为风,属阴)(艮为山,阳)(兑为泽,阴)(坎为水,属阳)(离为火属阴),

天地;

雷风;

山泽;

水火。

所以;地风泽火化为阴,天雷山水化为阳。阳为大,阴为小。这就是基本的阴阳区分。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太极图》又称《先天图》或《天地自然之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

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太极图,是研究《易》学的一张重要图象,故又称《易图》

《太极图》起源很早,据传古《太极图》绘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或更早的陶器上圆圈内画有S型曲线,黑白阴阳点是以后添上的如今的《太极图》,一般认为是北宋周敦颐所制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位制的创始人,他正是在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

1701年秋末,他正在苦心孤诣研究乘法机,法国传教士朋友从北京寄给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从这两张图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发现,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雏形,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8个自然数所组成的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八卦中的“―”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__”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六十四卦正是从0到63这64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位制数形在数学中八卦属于八阶矩阵

中国独有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确实有着很玄奥的哲理,但关于它的谜团越来越多:《太极八卦图》究竟是谁创制的受了什么启发创造出来的《太极八卦图》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创造这么一张图

何谓太极呢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像,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

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像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像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八卦和阴阳有什么关系?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

来源有二: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

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一是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

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读音:gèn)

为少男;巽(读音:xùn)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周易和八卦有什么区别?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八卦的概括就是“为人处事,逢凶化吉”八个字,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画出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号。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根据汉族民间传说,八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彩, 它在汉族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阴阳八卦图的含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周易》和八卦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民众百姓则将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周易》和八卦实际运用上水平的高低,差异在于各人对《周易》和八卦涵义理解之深浅。大凡精通《周易》和八卦者,当为贤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三国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几千年以来,八卦图在排列组合严密逻辑性就象数学公理一样不可以更改。人们对于《周易》和八卦图的解释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说明文字。从古至今八卦图的成因始终是一个谜团,没有人能够拿出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来解析八卦图完整的起源。

在《周易说卦传》中有显示关于八卦图卦位具 置的图腾属性说明,比如象“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又有“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等等,如果将上述八卦图图腾属性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巽,鸡股;坎,豕耳;离,雉目;艮,狗手;兑,羊口。”八卦的图腾属性就相当清晰和具体化了。八卦的图腾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一幅由全世界科学家通过几十年合作,运用最先进的卫星、红外、声波仪器勘测和长期积累的数据库绘制而成的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 (见图1),这幅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通过三维的方式把海底和陆地的地形地貌构造在一张平面图上表现出来,恰恰是这一代表人类目前对地球地理构造最深刻科学认识的地图上,显现出图腾象形地表现地球地理的构造和形态的真实面容,揭示了中国古文明文化中八卦和图腾的奥秘。

八卦图腾属性所指的马、牛、羊、龙、鸡、豕、雉、狗形象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图腾形象与地球地理构造形态呈现出对应状态,因此,八卦图也和地球地理联系在一起了。

详析之:

一、马、牛、羊、鹿图腾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陆板块的全部轮廓构造,具体由北美大陆为头部,南美大陆为前足,北美大陆以北的巴芬岛及东北部群岛构成羊、鹿图腾的头角,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形成牛的头角。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大洋洲大陆为身部躯体的轮廓影象。其中,欧亚大陆为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陆成马、牛、羊、鹿腹底 之象,亚洲大陆的西西伯利亚则是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系马、牛、羊、鹿之后蹄。

“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兑,羊口。”八卦图腾属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态之中,

二、豕(猪、兽)、狗图腾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陆为头部,欧亚大陆为身躯、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的地理形态构造。非洲大陆为豕、狗的头部,南部非洲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头顶、耳部分,非洲大陆、亚洲大陆之间的红海和亚洲的 半岛为其嘴部;欧亚大陆的欧洲是豕、狗的前部躯体,斯堪的挪威亚半岛是豕(猪)、狗的一足;亚洲构成豕(猪、兽)、狗后部躯体,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豕(猪、兽)、狗图腾面南背北,呈俯卧状。

“坎,豕耳;艮,狗手;”八卦图腾属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环境中。

三、鸡、雉(鸟)图腾象形地反>>

夫妻和阴阳八卦图的关系 阴阳八卦图是根据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生出来的,这阴阳两仪结婚后就是夫妻关系,用乾坤表示,即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乾坤交媾后生出震坎艮巽离兑六位子女,一家八口,就构成八卦图,再往下发展就有64卦的出现,就是在八卦图的八个宫位上各自都有八个卦,从太极图里面还可以看出卦的用法等很多实用知识,从网上看,除曾仕强教授对太极图的分析比较正确之外,基本很难找到一个懂得太极图原理的人。大道至简,高功最易,不要把太极八卦图想得太复杂,深奥的道理也是出于平常简单的原理。

怎样理解阴阳五行 八卦 阴阳五行与八卦学说

(一)阴阳五行和八卦学说的产生、概论与相互关系研究

阴阳五行和八卦起源于我国古代,具有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例如,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又如八卦以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矛盾来反映宇宙万物的发展和变化,被用于天文、养生、数学、军事等诸多领域,16世纪传入欧洲后,曾给国外科学的发展以启迪,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它,拓宽其应用领域,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阴阳五行和八卦学说也渗有唯心主义思想,甚至是封建迷信的,如占卜问卦、预测吉凶等等。

1、阴阳: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积极、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理论。

2、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黄帝内经>巧妙地把阴阳和五行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医学实践和疾病防治。古人认为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古代迷信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

3、八卦:它最早见载于<周易>,相传为伏羲所创,八卦的产生,正如周易・系辞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意思是说,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宇宙处于一种无边无际的元气状态(即太极),天地万物都是由它演化而来的,太极的演化是元气的分离,清阳者上升为天,浊重者下沉为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即两仪)分成四象,四象是指在两仪一奇一偶的基础上复生一奇一偶,四象之上再生一奇一偶就产生第三爻,以阴阳三爻错综排列得八种卦形,叫做八卦。八卦相重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多,人们以此可断吉凶,趋吉避凶就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八卦在创作之初就与天文历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八卦的四象表示四季。春夏秋冬分别以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代之。历史上曾有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来纪日的记载,八卦本身也可以进行排序,并组成八卦图,用以表示方位,�掸促赶>>

阴阳八卦图的左旋和右旋各代表啥意思 由陈抟传出的先天太极图是左旋太极图,主要流行于道教中(道家信奉人天合一,关注于天文观象,北斗星空是左旋的,北极星在上,太阳在下)。伏羲氏在大地湾地区立竿测日,画出右旋的先天太极图,主要流行于儒家(儒家视上为南,太阳和火在上,月亮和水在下,传承右旋太极图,如现在国际易学大会所用的会徽及北京中华世纪坛上的太极图都是右旋),并被刊入明代倪元璐所著《儿易外仪》中。左旋和右旋是统一,差别在于观察者的环境和心理方位。现在发现连云港在6000多年前刻在古岩画上的太极图象是左旋的。

用阴阳八卦图解释矛盾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阴阳,“太极是阴阳之母”; 并非先 有一个太极而后生出阴阳,太极与阴阳四象八卦的关系为一体之源与流。

阴阳八卦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阴阳,“太极是阴阳之母”; 并非先 有一个太极而后生出阴阳,太极与阴阳四象八卦的关系为一体之源与流。

阴阳八卦图的具体表现 关于四种基本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和万有引力。这四种力在科学太极八卦图中的具体表现 太极八卦是:除乾坤之外其余六卦中都有一阴一阳组成的少阴或少阳。少阴或少阳都是单一的基本高低能位间的平衡力结合而成,这种基本平衡力,因平衡方向有正反,故而有极性,所以它是有极性的电磁力。八卦图相邻卦之间如乾兑、兑震、坎坤、坤艮、艮巽、离乾六对卦间都有单一的阴阳结合力,这个力是构成同一物质相邻离子间的平衡力,因平衡范围小,作用力度不大,应是弱作用力。弱作用力与电磁力都是单纯的阴阳之间或者说基本高低能位之间的基本结合力,故性质相同,现代科学也已证明二者是统一的电弱作用力。八卦象中对称卦间,如乾坤、兑艮、震巽、坎离四对卦之间,还有四阴卦与四阳卦之间,四阴仪卦与四阳仪卦之间,都是互有阴阳全部对应紧密结合的合力,或者说是构成物质正反离子间互有的全部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这个力平衡范围较大,因是全部基本力的合力,力度强大应是强作用力。强作用力因是离子间互有阴阳的合力,故不显示极性。另外两仪整体物质之间,四象整体物质之间,八卦整体物质之间,还有两仪、四象、八卦各层次物质之间都互有阴阳的结合力,这种自成系统相互独立的所有物质间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应是万有引力。这个力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随着物质增多而增大,又是物质间互有阴阳结合的合力,故而是长程的无极性的力。以上四种基本力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或者说是阴阳结合力,因此四种基本力的统一力应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归根结底是不同形式的基本高低能位相互作用的平衡力。当然,阴阳理论和质能互相转化原理还可以解释更多的科学难题以及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不明现象,例如测不准原理为什么是自然法则;光速在物质世界中为什么不可超越;黑洞是什么;何为时空;宇宙的有限与无限等难题。还有人体特异功能、气功、飞碟等不明现象。但由于篇幅所限也不是本文涉及及范围,故不在此赘述。

  阳角做法

  阳角的做法:用2米铝合金靠尺紧靠阳角的一边并看直。然后用半熟石膏粉加801胶调成腻子,用镗子把一边刮平。待石膏腻子凝固后,一手压住铝合金靠尺,一手用铲刀把轻轻敲动铝合金靠尺两头、松模。待石膏腻子完全干透后,用801胶加白水泥把另一面批平;梁底的阳角处有两面,要考虑梁底的平整度,保证两边的阳角在同一水平面,必须两边各夹一根铝合金靠尺,然后用300mm的L型铝合金靠尺把石膏腻子刮平。

  阴角做法  

  阴角的做法:阴角的制作应分两次弹线,先用墨线弹好阴角的一面。弹墨线时,两人各站在阴角的两头,把墨线扯直后找出最高点再弹墨线,用801胶+白水泥+双飞粉调成腻子,用镗子沿墨线把角修直。待干后,再弹另一边墨线,弹完后按上述方法把另一边修直。待干后,开上满灰,用2米L型铝合金靠尺一人拉一头,从阴角的一边平行推向阴角,推到角时,轻轻来回抽动一下后平行刮出,这样处理的阴角才不会有小弯。注:阴角制作时,两边必须弹墨线;测量阴角时,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阴角的“直度”应在3mm以内,阳角方正度要“0”对“0”(即无误差)。做任何一角都可以。阳角安装方法在施工使用改变以往传统的采用靠尺板施工,以至于导致墙角外观差,使门 窗 小边 小角,转弯洞口,不直不平变形施工质量上出现问题,固定在墙角中,无需尺板条,能将墙角粉抹得挺直平整,外观良好,增强墙角的耐撞击力,保护墙角不受损坏,本产品成本低,质量有保证,环保,使用上更方便,可随主体施工,墙角平且立体感强,省工时,效率高,彻底改变以往施工出现问题。

去美容院拔罐什么的虽然很流行,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时间没有金钱的人而言,在家自己拔罐是个经济实惠的好方法。那么,自己在家拔罐要注意些什么?

在家拔罐需要注意什么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或骨骼凸凹、毛发较多的都位均不适宜。一般拔背部的穴位,多选取俯卧位;一些颈部的穴位如果环境条件有限,可以选取坐位。

2、预防烫伤(拔罐前先将棉球上多余的酒精挤出,燃火勿接触罐口),也可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

3、根据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具。

4、走罐时特别注意检查罐口是否光滑。

5、对精神紧张者要先做好解释工作。

6、拔罐动作要求稳、准、轻、快,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7、一些部位是不宜拔罐的,如心尖区、大血管分布部位、体表大动脉搏动处,五官及肛门等孔窍部。

8、孕妇慎用拔罐,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拔。

9、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在家拔罐多久一次比较好

想经过拔罐的话,建议你每一周进行一次就可以了。因为上次拔罐导致的印子,会在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消下去,应该等印子消退之后再进行下次拔罐的。但是可以换着地方拔。注意避免有印子的地方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减压的作用: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火罐多久一次:拔火罐的时间也要掌握好,如果是单单拔火罐的话在10~15分钟,如果与针灸配合的话,一般是先打针灸再拔火罐,那时间大概要减少到7、8分钟。按照医院的治疗频率的话一般是两天一次治疗,见到拔完后颜色有明显改善就可以停止这一疗程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十次),休息一段时间,如有必要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拔火罐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坏处

1、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皮肤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

2、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3、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 」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本章的开首,我谈到了黄帝内针的法理不离阴阳,但上一章却没有直接从阴阳而从三才来切入,实在而言,中医、中国文化可谈的部分,可以讨论的东西,离开了阴阳便没有别的了。所以,今后我们不论谈什么,始终是离不了阴阳的。

就如我们刚刚用到的“东西”两个字,这两个字或者说这个词是口语化的代表。它几乎包罗万象,可以指代任何事物。比方人这个东西,中医这个东西,西医这个东西,天地这个东西,万物这个东西,针刺这个东西,咖啡这个东西……一切的一切,可以言说出来的,  我们几乎都可以用这个“东西”!东西为何如此神通广大,无所不包呢因为东西不过阴阳而已。东阳西阴,所以,东西这个词实际上是阴阳口语化的代言词。连这一点我们如果也清楚了,那么,也就知道上面所说的并非虚语。

1道可道

孔子在《系辞传》中,说了一段很深切的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段话是耐人寻味的,展开来看,确实当得起“广大悉备”。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与阴阳相关。医以道言,针也以道言,谓之医道、针道,甚至各行各业都言道,这都是与阴阳脱不了干系。

但是,道可道,非常道。道有可言说、可讨论的范畴,又有超越言说、不可言说的范畴。如果我们将可言说、可讨论的部分定义为道所展现的作用,那么,不可言说、不便讨论的就是道的本身。若从这一角度看,阴阳即是道作用的总括,而这一作用无时不由道中展现,悟了的无非是知道了作用的来源,没悟的却只能始终在作用中打转。中国文化之奥妙无穷,中国文化之头头是道,恐怕亦就是在这个地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开首,黄帝即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从黄帝列出的这一个阴阳清单,我们似乎看不出还会遗漏什么。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在宏观上包揽无余。而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则在微观上兜了底。一切的变化,好的变化,坏的变化,健康的变化,疾病的变化,都是阴阳所生。生杀其实也是变化,是比较粗大的变化。既然变化都由阴阳所生,那么,改变阴阳、调整阴阳,当然就会影响变化。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一般的理解就是治病必须求到阴阳的层面,求到了这个层面,才叫治本。没有求到这个层面,自然就不是治本。

治本也就是说,无论从宏观或是微细,我们都找到了它的本始,找到了它变化之由来。所以,中医治疗的层面实际上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为什么用药的,我们强调理、法、方、药用针的,我们强调理、法、方、针因为在方药或者方针的层面,我们很容易流于经验,这个方子治头痛很好,那个穴位治牙疼很棒。治病不能没有经验,但如果治病流于纯粹的经验时,经验就很容易被滥用。其结果变成这几个头痛、这几个牙疼,用这个方子好了,扎这个穴位有效,而另几个完全没有作用。所以,治病必须捋到法理上,到法理上,也就靠近阴阳了。回顾中医的历史,汉以后才有流派形成,但是,流传得最广的,还是非伤寒莫属。为什么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是,六经辨证在天然上它就靠近阴阳。本来针道其实也有这个优势的,因为穴位都立在经络上,经络都立在阴阳上。可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穴位的主治功用上,忘记了经,忘记了阴阳。我想这亦是针道所以衰微的内在缘由。

当然,这里我们还需关注一个细节,“治病必求于本”这一句,它放在了“神明之府也”的后面,而由此句可以看到一个清楚的界面:阴阳与神明的关系。尽管阴阳可以作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但是到了神明这里,它仅仅只是一个“府”而已。府也就是神明的居住之处,这个府很好,神明愿意住,便有了形与神俱的基本条件,便有了健康,便可以尽终天年。但,如何去评价这个府的条件如何神明才住得安然是二居室还是三居室还是必须豪宅别墅这恐怕不一定是府能够回答、阴阳能够回答,而要问问当事人。这就牵涉到中国文化的生命观,关系到形而上形而下,因此,医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治本也就不单单限于阴阳了。 

2阴阳究竟说了什么

阴阳包罗天地万物,涵括变化生杀,但,它究竟说了些什么呢翻开《内经》,除了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男女是阴阳,气血是阴阳,左右是阴阳之道路,水火是阴阳之征兆,还有前后、上下、内外也都不离阴阳。因此,概括起来,阴阳恰恰讲的是不同,是异。或者说,最基本层面的不同,最基本层面的异,就构成了阴阳的要素。如果用另一个学术一点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基本的差异,那就是相对或对立。显然,世界,乃至任何一个事物,包括生命,都是因差异,因相对而呈现的。

以我们自身及我们身边的日用为例,哪一个人,哪一件事物,离开了阴阳没有男女(父母)不能生人没有雌雄不能成物,没有内外不能成器,没有前后不成距离。我们走路需要脚的起落;生命的维系,需要呼与吸,以保持气息;需要食入食物及拉出大小便,以保证营养;需要作与息、动与静,以保持生命的节奏合符自然。再说一件物品,大小是它的阴阳,大小变了,物品就变了。长短是它的阴阳,长短变了,物品也变了摆设位置的高下、左右都是阴阳,这些变化了,物品的意义也会跟着变化。而诸多变化的累积,便构成生杀。

细细回味,任何一个变化都没有离开阴阳,如果能够把握阴阳,也就能够把握变化,进而把握生杀。如果我们能够把握男女,把握气血,把握动静、出入、升降,那为什么不能把握生命的变化呢促使生命的变化朝向人类的理想,我认为这就是医者的责任和使命。

所以,阴阳的问题我们需要先把它平实化,不要开始就将它推向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变幻无穷,若推到这,便就无从下手了。我们这几十年的中医教育,多少是犯了这个毛病。所谓平实,我们可以先从煮锅饭、炒一道菜开始。比如多少算不算相对呢算相对,那它就是阴阳。我们的水放多一些或放少一些就构成了阴阳的不同,这个不同就会带来或干或稀的饭的变化。炒菜放多一勺盐或放少一勺盐也是不同的阴阳,而由这个阴阳的不同,菜的味道可令我们美味多多,也可令我们难以入口。再进一步,位置上的变化,前后左右是不是阴阳都是阴阳。所以,如果位置的前后左右不同,阴阳也就不同,那么,产生出来的变化、作用、影响都会不同。针刺为什么要审穴就因为穴位不同,它的阴阳就不同,产生出的变化和影响就不一样。黄帝内针与现今流行的诸多针法相较,在技法上它不行针,不追求针感,甚至完全不讲迎随捻转补泻,这恐怕是一个重大的、也是易于引起争议的差异。然而,只要取穴得当,入针便有桴鼓之效。这便是因为位的不同已经有了阴阳的不同,已经具备了变化的条件。

参明了阴阳,一个位上的改变就连带着阴阳的改变,而一且牵涉到阴阳,它就不孤立了。它是天地之道,是万物纲纪,足可以触一发动万机。为什么有时候一根针扎对了,它会效显神奇,它会出乎意料

根针有那么大的作用吗不!一根针很普通,但,一根针若触及了阴阳,它就连带出天地、万物、变化、生杀,就连带着一切的可能性。是这些可能性在作用我们,而非仅限于一根根普通的针。当然,如果没能虑及阴阳,那么,一根针也就仅限于一根针,它不过刺破皮肤,刺入层层组织,引起小小损伤而已。因此,针道必要参究到这个层面,也只有在这个层面,才有治本的基础。

阴阳虽是平实,但,步步皆有阴阳,如何于此平实而繁杂之中,领悟要旨呢《素问·阴阳离合论》有段简约的说明:“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个一是什么呢就是三才,就是三焦,就是三阴三阳。阴阳纵有千变万化,亦都不离其中。这需要我们在自己身上,在日用中,慢慢研习,渐渐地熟能生巧。

   

   

   

   

   

如何正确把握阴阳

人们要想在修行道路上少走弯路就要正确地把握阴阳,把握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认识和处理一切事物,既要看阳又要看阴。把阴阳视为一个整体。如果你只看阳的一面,实属偏知,必然产生偏见,在偏见思想的指导下修行,肯定会互偏互障,多走弯路。

(2)认识和处理一切事物,要把表象与内在的实质联系起来去悟。这里为什么是“悟”而不是“看”?因为“看”仍是三维肉眼功能的层次,只能看到表象。而实质和内涵是要靠悟才能明白。例如:济公活佛表象上又吃肉又喝酒,衣服破,身上脏,表象上看象佛吗?而人们认为佛起码应该是吃素的,而且要有仪表堂堂的好像。这就是只看表象而不悟实质的互偏互障。而千劫难遇的善知识就会与你擦肩而过,有缘无份。

(3)认识和处理一切事物,要把过去、现在、未来全方位的时间、空间联系起来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用超时空的清静心去悟。

(4)认识和处理一切事物,要从因果的角度去悟。因为一切事物都离不开因果关系。如果只看现在的果,不看过去的因,仍是偏知偏见,就不可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

(5)“阴阳根本律”中的“阴阳互根”还启示我们,当你的心理对另一方人或事物有反感,甚至与其有对抗心理的时候,那么,另一方人或事肯定也与你形成对抗。但是,一般人都认为是别人有意与你对抗,其实你错了。一切障碍在内不在外。这个对抗并不是别人或那个事物要与你对抗,其主动权完全操控在你自己手里。“万法唯心造”,是你自己的心把这种对抗感招来的。这一点,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只要你有与某人某事反感或对抗的心理,即使你嘴上不说出来,这个心灵的感应就会传到对方的心灵中。只要你这里有一个作用力,在对方就必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而这个反作用力的产生,并不是他自己产生的,而是你这个作用力造成和带来的。因为这是阴阳互根的规律自动产生的阴阳平衡作用所决定的。你要想消除与别人的矛盾,要想不与别人发生争斗,先要从自己做起,先要消除自己的对抗、反感、仇怨、憎恨的心理,自己心理对外界的一切人或事都达到非常平衡时,外界就不会产生反作用力。

相反,当对方主动与你发生矛盾,产生了作用力的时候,你这边只要能把握定力,始终保持心理平衡,不起任何与其对抗的心理,等于没有产生反作用力,那么,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对方心灵中的作用力也就失去了作用,久之则会自动消失了。这也是阴阳互根规律所决定的。这个规律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反复的验证。

(6) 因为“万法唯心造”,所以把握阴阳的关键在于把握自心的平衡,时刻保持一个平静、平和的心理,才能在遇到和处理一切事物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在看待一切事物时,要用平等心,而不用分别心;面对一切事物,既不攀缘,也不躲避;在事情没有缘之前,不去攀缘动念,保持无所求之心;当有缘之时,在做事过程中,只管清静心去做,而不求任何结果;在做完事后,立即放下不再想。这些都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具体方法和思路。这样虽然也在做事,但始终保持着无为无念的清静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97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